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平等意识

源于细节的平等意识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上课了,是作文课。
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
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
吧!”“李老师,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
的手中――在递给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这是许多年前的一幕,当然是很普通的事,但至今历历在目。
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
我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我当然不是说,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叫我自己拿,才是正常的;不,我认为学生把笔递给我是对人起码的尊重。问题是,学生给我借水杯时,我为什么没有亲自把水杯递给她呢?――说实话,当时我连想都没想过这样做!
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我是老师!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我没有这样问过,现在我却要问我自己。
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老师还爱理不理的)?为什么上课前学生毕
恭毕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甚至只是“嗯”一声?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不过是“应有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师生平等与否,往往通过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表现出来,而且这些细节都是不经意的,但也许恰恰通过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我们就正在为未来培养着公民或顺民。
说到“平等”,得消除一个误解。因为有人一看到“平等”,特别是“师生平”就会感到不安:“老师和学生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而,怎么可能绝对平等呢?我们不是提倡尊师重教吗?怎么能够平等呢?”这就是我说的“误解”。我们从来没有说过“绝对平等”,因为“绝对平等”是不可能的,也不存在。每一个人的出生背景、智力水平、学历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分工等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怎么可能“绝对平等”。老师进教室上课要领工资,学生进教室上课还得交学费(义务教育除外),这怎么可能“平等”?但是我们
我们这里是民主教育的背景下谈“平等”的,这里的“平等”是民主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公民意识的培养。因为既然民主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么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是表现为人际之间的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种“平等”,这是我们教育的分内之事。我
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还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纪面前的一视同仁,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努力使学生具备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善于交往,善于与人合作,重视各种横向联系的生活态度。
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引领责任的教师,当然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学识上比学生更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童心与童心的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因此,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出版于: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4期-7月期   14:27:09.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周牡淑湖南省隆回县高平镇中心校,湖南 邵阳 422200摘要:现代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平等意识即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观念,它能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健康的心理。本文将从本人二十年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关键词:平等意识;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平等的思想真正的体现,我国可以追朔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可以说更早,“文艺复兴”时就开始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平等的思想的体现。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墨子的“兼爱”,平等地对待各国人民。只是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早把它们扼杀了。做为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一个现代文明的人,平等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的存在,我们人们头脑中的不平等意识还没有根除,它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后人。每每想到这些,我便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1]鲁迅离我们已远去,制度也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而由此也可见,思想的教育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它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初中语文教材上虽然没有专门谈平等思想的文章,但从一些文章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找到有关平等思想的体现。做为语文教师也可以从一些文章中挖掘出平等思想。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平等地待人、平等地待己。1 平等地待人平等的待人我以为要平等的看待地位的不同,家庭财富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关注弱势群体,平等地对待他人思想文化等等。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无意地把这种思想传播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觉得合理,觉得好就接受,就去践行。1.1 平等的看待地位财富的不同对地位的理解,我以为可以指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钱人与没钱人之间,受教育与没受教育(或受教育多与受教育少)之间,不同的工作之间等等。例如:教《论语六则》(七年级语文上册)其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句子。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人一起行走,没有具体指哪些人,当然也可指学生与老师一起,这些人中间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做老师的老师的。这其实也就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不知道的地方,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人为地把老师抬高,把学生贬低,把老师装扮得不可捉摸,所谓的“师道尊严”更是把师生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是几千年不平等的思想作怪。难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在过去,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如果要问别的事情便是触犯了师道尊严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思想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做父母的很容易理所当然地对自己的子女管这管那,还美其名曰是为孩子未来着想。如毕淑敏的《一厘米》(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很好地体现了做母亲的身份。她处处以平等的言行对待自己还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以母亲的身份压制孩子。如坐火车时给儿子也买张票,参观寺院时的风波,她只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孩子解释清楚即可。而即使到现在,我们有些家长也理所当然的不把孩子的想法当想法,忽略他们的感受,做事独断专行,家长制作风严重。难怪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道:我们不是要做孩子的父亲,而是要做“人”的父亲。父母与子女间平等思想在刘亚洲《给儿子的一封信》(九年级语文上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中也得到了体现。过去的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我们将来要为人父母的,所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更要播下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的思想。平等的思想就是要抛开附加在人身上的一切虚荣的东西,而财富与知识往往让有些人成为自傲轻视他人的资本。如鲁迅的《孔乙己》(九年级语文上册)中掌柜对有钱人与没钱人的态度就是不同的,有钱人可在里间慢慢地坐着喝,而没钱人就只能在外站着喝。至于孔乙己么?自视是个知识分子,瞧不起没读书的人。他没有钱,也不愿与没钱人在外间喝酒。 1.2 平等地对待不同性别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就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古人对无后的理解是没有儿子,单有女儿没有儿子还是算无后。对女人的轻视由此可一般。新中国成了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也三十多年了,然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依然存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男女平等的思想,我也曾进行了一些努力地挖掘。如《木兰诗》(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取得辉煌成就。为何要女扮男妆?这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如今社会不同了,女性也可当兵。至于花木兰为何取得军功而辞官不做,我估计只怕她自个担心女儿身暴露后也为官不成的缘故罢。做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就要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只要努力,女性也可以做得如男儿一样好,甚至更出色。还有茹志娟的《百合花》(九年级语文下册)对新媳妇善良、纯洁的讴歌更是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九年级语文下册)可当作一首甜美的爱情诗来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女性的尊重。只有互相尊重的爱情才是完美的爱情。然后还可就势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舒婷的《致橡树》。 1.3 平等地对待他人思想文化。世界正是存在差异才体现出美,而平等地对待他人思想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如卡尔.萨根的《世上没有傻问题》(九年级语文上册),尊重了他人的思想充分地得到了体现。一切看似很傻的问题作者认为都不是傻问题,牛顿在当时看似很傻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为落地?却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到何处去?我们都可以想,甚至可以去研究与达尔文认为人类是从猿猴进化来相反的结论。我们总不能自以为是将那些看似傻问题的思想行为在摇篮中扼杀。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父亲扼杀儿子的爱好可算是个反而教材。而凯瑟琳.奥尼尔的《奥伊达的理想》(九年级语文下册)父母尊重儿子的想法可算个正面教材。平等地对待他人的思想文化小方面来说可对于个人,大方面来说可对于一个民族。平等地对待他人的思想文化,不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强加在他人身上。2 平等地待己平等地对待自己我以为就是不自卑,不因为容貌丑陋,家境贫穷,地位低下,学识浅陋,身体缺陷等等而自觉低人一等,自惭形秽,唯唯喏喏,趋炎附势……如《范进中举》(八年级语文)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不同。范进没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冷嘲热讽;中举后对他热情相待,恭敬有加。在封建社会中,人总是以地位财富看人。范进中举了自是高人一等,胡屠户便自矮人一等,岳父的身份在地位面前黯然失色。又如鲁迅的《故乡》(九年级语文),闰土看到迅哥是: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2]。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闰土与迅哥儿从小是好朋友,可成年后与他竟有了隔膜,自觉低人一等。这些虽然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其自身瞧不起自己的思想也在作怪。总之,平等意识的培养,虽有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但我们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参考文献[1]李宗刚,父权疆域的寓言化书写——鲁迅散文《五猖会》新解[J].鲁迅研究月刊.-25.[2]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中国文学研究.-80.作者信息:(1979.11-),女,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中小学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地址:
TAG:教师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官方网站,平等意识,语文教学猜你感兴趣
&热门读后感作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
- 作者:翟华君&&&&文章来源:作者原创&&&&点击数:4090&&&&更新时间: -
这在21新课程改革上得到充分体现。
新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其目的是由过去的“人治”社会向现代民主政治(法治)社会转变。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公民意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1999
“”“”“”这在21新课程改革上得到充分体现。很多老师可能把公民意识的培养当作政治老师的事,其实,各学科均能找到与公民意识的结合点。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1.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前提
2、注重问题的提炼和设计------引导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深入
180419491957“”1966“”147217413221612099“”
4.讲究渗透的方法------融入
对比法,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差异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的重要手段。运用对比法可以将孤立、零乱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强化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概况、综合、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史料转化成较好的史识。一般有横向、纵向对比。
“”“”“”
9?11”民主意识、法制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您的位置: &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