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j蓝芩口服液 咳嗽种类

咳露口服液
拼音名:Kelu Koufuye
英文名:书页号:GLFE─246
标准编号:WS-11419(ZD-
【处方】 川贝母10g 枇杷叶50g 紫菀150g 麻黄100g 黄芩50g 罂粟壳60g 甘草50g 薄荷脑0.3g 蜂蜜50g 蔗糖100g 苯甲酸钠3g 制成 1000ml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凉略苦。
【鉴别】 (1)取本品30ml,蒸干,残渣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30ml,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10,再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磷酸可待因和吗啡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无水乙醇-浓氨试液(20:20:3: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2(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A)。 pH值 应为4.5~6.5(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G)。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J)。
【功能主治】 清热,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多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满气短,感冒咳嗽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心脏病患者慎服。
【规格】 每瓶装(1)60ml (2)12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1.5年。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492个词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3:23
贡献光荣榜咳嗽的辩证分类及用药
半夏止咳糖浆 用法用量 本品为糖浆剂,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
主要有镇咳祛痰,平喘,止呕等作用。1.镇咳祛痰平喘:半夏主含成分为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能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甘草在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对它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紫菀、款冬花煎剂也有镇咳作用,陈皮主含挥发油,也有明显祛痰作用,苦杏仁主含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镇咳平喘之功效。2.止吐: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适应症止咳祛痰。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气逆呕吐,苔薄白或白滑或白腻,脉浮滑等。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1.上呼吸道感染,辨证为外感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色白粘腻,鼻塞流清涕,恶寒微发热,苔白滑,脉浮滑等,可用本方进行治疗;2.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辨证属于寒痰湿痰犯肺,表现为咳喘气喘,痰白粘腻,胸脘痞闷,食少呕吐,苔白腻,脉滑等,均可用本方治疗。不良反应
制剂 姜半夏、苦杏仁、款冬花、紫菀、陈皮、瓜萎皮、麻黄、甘草、白糖。 注意事项
止咳中成药应该要辨证选用
天气越来越冷,咳嗽的患者骤然增多。许多人不愿用止咳的西药,而希望服用止咳的中成药。虽然市面上卖的每种止咳中成药包装上都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能,但由于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对止咳中成药应辨证选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咳嗽是冬季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咳嗽,最受人们青睐的莫过于中药止咳口服液、糖浆、膏滋之类。虽然每种止咳中成药都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效,但由于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在选药时应避免盲目和随意性。下面列举几种常用止咳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杏仁止咳糖浆由杏仁、桔梗、远志、陈皮、甘草等药组成,此糖浆用于风寒咳嗽。对于热性、风热感冒,如口干舌燥、咳痰等热性表现者则不宜。
牛黄蛇胆川贝液由人工牛黄、蛇胆汁、川贝母等药组成,其中牛黄可清热镇惊,蛇胆属祛风化痰药物,故此,该口服液只适用于热性咳嗽,而不宜于寒咳。适应对象是“上火”较重并兼痰多者,一般用于热症较深阶段。
梨膏类梨膏由梨、麦冬、贝母、款冬花、百合、冰糖等组成。这类膏滋药多系润燥生津之品,适用于阴虚咳嗽。此种咳嗽多见于干燥时节或久咳伤阴者,表现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或无痰。对于寒咳较多者若误用则适得其反,同时,平常脾虚者应忌用。
强力枇杷露由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百部、白前、罂粟壳等药制成。本露镇咳作用较强,主要是其中罂粟壳收敛止咳作用强劲,对于久咳不止,干咳无痰及使用一般止咳药无效者,中医会考虑使用该药。
&&& 风寒咳嗽
多系外感风寒所致,这种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伴有畏寒、头痛、鼻塞音重、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病人舌苔白,多伴有怕冷的现象。宜服温化寒痰止咳药,如消咳喘、半夏露、杏苏止咳糖浆、桂龙咳喘宁、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 风热咳嗽
此类咳嗽的特点是频咳、咳声洪亮、痰色黄稠难咳,伴有发热、头痛、咽痛、口渴、鼻涕黄浊而黏稠等症状。病人舌质红、舌苔黄。宜用清热化痰止咳药,常用的有羚羊清肺散、蛇胆川贝液、枇杷露、罗汉果止咳冲剂、鲜竹沥口服液、祛痰灵、急支糖浆、镇咳宁糖浆等。
&&& 风燥咳嗽
此类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有血丝,伴有咽干、鼻唇干燥等症。风燥咳嗽者宜用清肺燥兼宣肺疏表药,可用雪梨膏、枇杷叶膏、川贝雪梨糖浆、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等。
&&& 痰湿咳嗽
此类咳嗽以体弱老人居多,其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而黏腻、呈灰白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伴有胸闷、食少、体倦、便溏等症状。宜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药,如半夏露、半夏天麻丸、橘红痰咳冲剂(口服液、膏剂)、二陈丸等。多痰哮喘者可加服人参蛤蚧丸,但不可服用雪梨膏、梨膏糖等。
&&& 久咳阴伤
此类咳嗽的特点是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夹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等症状。
儿童咳嗽需分病因用中成药
【慧聪制药工业网】温差开始加大,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此时家长稍稍照顾不周,就会导致孩子感冒咳嗽。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准备了一些治疗感冒咳嗽的中成药。专家指出,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正确使用止咳类中成药。
轻微咳嗽别吃止咳药
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张思莱提醒,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需要马上给孩子用止咳药。但是如果孩子咳嗽频繁、剧烈,甚至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此时就需要用止咳药了。
外感咳嗽分清风寒风热
张思莱表示,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肺、脾二脏关系更为重要。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小儿急支糖浆、桑菊银翘散、罗汉果止咳冲剂、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
饮食不节制易患内伤咳嗽
由于学龄前儿童各脏腑稚嫩,如果饮食不节制,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失调,最终伤及肺脏,就会引起内伤咳嗽。而内伤咳嗽一般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和阴虚燥咳。
痰湿咳嗽一般表现为咳嗽伴有喘、胸闷、痰多清稀。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应该宣肃肺气,燥湿化痰。可服用杏苏饮、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
痰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作频繁、痰黄黏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治疗宜采用宣肃肺气,清肺化痰。可选用健儿清解液、橘红丸、猴枣散等。
而阴虚燥咳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舌质红,少苔。治疗应该采用养阴清肺,润燥化痰,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小儿止嗽金丹等。
江小姐最近感冒,咳嗽、流鼻涕打喷嚏,还怕冷,痰白。按照平时的习惯,感冒她总会先扛着,实在难受才到药店买些药吃。这次扛不住了,鼻塞严重,喉咙痛,声音嘶哑讲不出话来,上班通电话都困难,于是她跑到公司楼下药店买了一些蛇胆川贝枇杷露和一盒感冒药。可是没想到,止咳药不但不管用,反而越来越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刘友章教授说,像江小姐这样,由于不对症随便服用止咳药导致咳嗽加重的患者相当多,这也是患者服用止咳药的一大误区。他提醒,咳嗽被许多人当成小事,事实上,病因复杂,病人最好是在医生确诊后再对症用药。
  风寒咳嗽别用蛇胆川贝
  按中医说法,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刘友章教授说,咳嗽病因不同,用药是大大不同的。如外感风寒咳嗽,其表现特点为:咳嗽、胸部紧缩而声音嘶哑、鼻塞音重、咽喉发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涕、喷嚏等症状,舌苔白,多伴有怕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用驱风散寒的药,如杏苏止咳糖浆。如果选用蛇胆川贝液之类的止咳化痰药,就会越吃越咳。
  他说,止咳化痰的蛇胆川贝液应该对症风热咳嗽。其临床表现特点为:痰稠、痰黄,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头痛,舌苔黄。咳嗽时多兼有发热、出汗。
  睡前别服止咳药
  他特别强调,患者有痰咳不出,不能用镇咳药,这样会压抑痰更加不能咳出。他说,事实上咳痰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能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另外,痰湿咳嗽不能吃蛇胆川贝枇杷露、雪梨、苷橙以及烟熏腊味食物;燥咳不能吃煎炸、姜蒜等辛辣食品,可吃雪梨、川贝等食物。
  有些老年人为了睡眠好,往往会在睡觉前服一些止咳药。专家指出,由于咳嗽的同时往往还伴有咳痰的症状,在睡前服用作用强的止咳药,虽然咳嗽是暂时被止住了,但很容易造成痰液在呼吸道中滞留,使痰液无法通过咳嗽排出,加重呼吸道感染。如果痰液积聚,大量涌出时会阻塞呼吸道,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专家提醒,痰多的患者要避免在睡前服用含有镇咳作用的止咳药。
  小孩别用大人剂量
  另外,专家提醒,虽然同一药厂,同一品牌,成分一样的止咳药,但小孩与大人的用量相差很大。正在发育的小孩血脑屏障没完全建立,肝肾功能、免疫力不健全,应选择适合小儿的药品。若按大人用量,可能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止咳药服用三大误区
  误区一:止咳中药与西药同服:
  中西药各自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性,合理同用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合用,有的也可能相互干扰,降低效果,甚至发生中毒。如含麻黄的止咳药,不宜与降压药同用,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因此,中西药最好不要同用,即使同用也应在服用时间上分开半小时以上。
  误区二:中药无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例如,川贝止咳露治疗风寒感冒咳嗽,但对肺热咳嗽则反而会加重病情;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
  误区三:感冒咳嗽就服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并发性的细菌性感染有效,对病毒无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祛痰药_百度百科
痰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并可加重感染。祛痰药可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之易于咳出。祛痰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三类: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甘油醚属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从而使黏痰稀释便于咯出;刺激性祛痰药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如桉叶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气挥发也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使痰稀释便于咯出;痰液溶解剂:如,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黏滞性降低而易咯出;黏液调节剂:如盐酸溴己新和羧甲司坦,作用于气管和支气管的黏液产生细胞,使分泌物黏滞性降低,痰液变稀而易咯出。
祛痰药常见药品
祛痰药氯化铵
〖药名〗氯化铵
〖适应证〗该品口服对胃黏膜引起化学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使黏痰变稀易咳出。适用于干咳以及黏痰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肾功能不全时慎用,以防高氯性酸中毒。
〖禁忌证〗肝功能不全时禁用。
〖〗该品与金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华法林呈配伍禁忌。
〖剂型〗片剂:0.3克;溶液剂:10%
〖用法用量〗口服。0.3~0.6g/次,3次/天。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口服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可致高氯性酸中毒,低血钾及低血钠。
祛痰药愈创甘油醚
〖药名〗愈创甘油醚
〖其它名称〗愈创木酚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脂
〖适应证〗该品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用于、慢性化脓性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多与镇咳药或平喘药合用,可提高止咳或平喘作用。
〖禁忌证〗急性胃肠炎、肺出血、肾炎患者禁用。
〖剂型〗糖浆。每100ml含愈创甘油醚1g、咳必清0.1g、扑尔敏20mg、薄荷脑10m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5~10ml;小儿, 0.5~1ml/次,每日3~4次。
〖用药观察〗偶见恶心,胃肠不适。
祛痰药羧甲司坦
〖药名〗羧甲司坦(Carbocisteine)
〖其它名称〗,强利痰灵,霸灵,强利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痰液稠厚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痰的黏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该品口服有效,起效快,服后4小时即可有明显疗效。
〖慎用证〗有出血倾向的胃和患者慎用。
〖剂型〗片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5~0.75克,每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服用该品时注意避免同时应用强镇咳药,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呼吸道。
祛痰药盐酸溴己新
〖药名〗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Bisolvon)
〖其它名称〗溴己铵,必消痰,必嗽平,溴苄环己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稀化痰液;减低痰黏度,便于咯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慎用证〗胃炎患者或胃溃疡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该品能增加在支气管的分布浓度,合用时能增强此类抗生素的抗菌疗效。
〖剂型〗片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
注意事项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短暂升高,但能自行恢复。
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
〖药名〗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Mucomyst)
〖其它名称〗美可舒,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
〖适应证〗痰液溶解剂,适用于痰液黏稠而引起的咯痰困难、黏痰不易咯出。能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咯出。
〖禁忌证〗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该品可降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②该品与碘化油、糜蛋白素、胰蛋白酶配伍禁忌。
〖剂型〗喷雾剂,颗粒剂
〖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②喷雾:10%溶液(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每次1~3毫升,每日2~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痉挛、呕吐、恶心、胃炎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即可缓解。如遇恶心、呕吐严重可暂停给药。
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金属、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②应用时应临时溶解,剩余的溶液需保存在冰箱内,48小时内用完。
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片
〖其它名称〗安普索,贝莱
〖适应证〗祛痰药类非处方药药品。适用于痰粘稠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妊娠初期的三个月内慎用。
〖剂型〗片剂,30毫克/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饭后服。
〖用药观察〗偶见皮疹,偶有腹痛腹泻。
祛痰药二母宁嗽丸
〖药名〗二母宁嗽丸
〖功能与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慎用证〗风寒咳嗽,或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者不宜服。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之物。
〖组成与规格〗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蒌子(炒),陈皮,枳实(麸炒),甘草(蜜炙),五味子(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冲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祛痰药理肺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感冒、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慎用证〗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禁忌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组成与规格〗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其他剂型:①通宣理肺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②通宣理肺丸(大蜜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服量为1/3;③(伤风咳嗽冲剂)每袋9克。开水冲服:每次9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④通宣理肺膏每瓶60克。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⑤每粒0.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
祛痰药橘红片
〖药名〗橘红片
〖功能与主治〗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之。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油腻物。
〖组成与规格〗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橘红颗粒(冲剂)每袋11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此剂型;②橘红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口服:小蜜丸每次12克,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祛痰药百合固金丸
〖药名〗百合固金丸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禁忌证〗脾虚便溏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油腻、腥冷辛辣食物和烟酒。
〖组成与规格〗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大蜜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百合固金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②每支2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疗程2周,可连用2个疗程。
祛痰药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功能与主治〗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
〖禁忌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黄嘌呤类药物、甾体类药物及利尿剂
〖组成与规格〗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
〖用法用量〗小儿(12岁以下):口服,一次2.5~15ml,一日2次。 根据年龄及体重调整剂量,请参考下表。 2)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减至一次10ml,一日2~3次;对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最初2~3天,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1]
祛痰药祛痰食物
1、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主治热病伤津,热咳烦躁等症。
2、蒜: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3、萝卜:能化痰消胀气。
4、茼蒿:功效暖胃、养肠、利肠胃、化痰浊。
5、葫芦:性味甘、淡、平;功效利水通淋。润肺止咳。
6、竹笋:有消渴、益气、消痰、防止咳嗽等功效。
7、柿子:有清热、止咳、润肠、化痰止泄等功能。
8、杏仁:有治疗气喘、咳嗽、气逆、痰聚、气短等症。
9、百合:有温肺止痰、清热安神、养阴清心等功效。
10、苹果: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降压等功效。
11、甘蔗:有滋阴润燥,调中和胃,润肺止咳之功效。
12、生姜:有散寒、止呕、祛之功效。
13、无花果:健脾清肠、消肿解毒、利咽抗癌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 痛、痈疮疥癣。
14、海蜇:痰饮咳嗽,肝阳上亢:海蜇皮(漂净)30g,鲜荸荠 120g,煮服,兼治淋巴结核。
15、罗汉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 1 个,柿饼 15 克,水煎服食。
16、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 250 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 一下,生吃,早晚各 1 次,连吃 3~5 天。
17、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3 克),炖茶饮服, 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
18、鸭蛋:性凉味甘,能清肺热。
19、紫菜性味甘咸而寒,能化痰软坚清热。“咳嗽咯吐臭痰(包括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紫菜研 细末,炼蜜为丸,每服 6 克,1 日 2~3 次,饭后服。”凡属肺热咳嗽或风热咳嗽吐痰黄稠腥臭者,食之皆 宜。
20、豆腐:有清热润燥作用,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 1 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健康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蒲地蓝口服液治咳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