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钢琴家陈舒华华女儿

厦门大学第二届国际钢琴艺术节举行
厦门大学第二届国际钢琴艺术节举行
  6月28日晚,“厦门大学第二届国际钢琴艺术节”开幕式暨音乐会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开幕。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当代著名的贝多芬作品演奏家Prof. Julian Jacobson, 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教授、钢琴系主任Prof. John Thwaites 等6位先行抵达的国外专家,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苏力教授以及来自兄弟音乐院校的师生共6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教授主持。  赖虹凯在致辞中指出,厦门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成立艺术学院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艺术学科发展。本届钢琴艺术节不仅为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而且为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供了良好条件。  作为钢琴艺术节组委会主任,苏力向世界各地远道而来钢琴家、音乐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对本届钢琴节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为钢琴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师生和提供支持的单位。他特别强调艺术学院已把钢琴节的讲座、大师班、研讨会纳入第三学期课程,欢迎同学们选修。担任钢琴艺术节艺术总监的陈舒华副院长详细介绍了本届钢琴节的各项活动安排,希望所有嘉宾和师生在各项交流演出、学习研讨活动中受益。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Prof. Julian Jacobson在致辞中说他被厦门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吸引,他相信一定不虚此行,并期待钢琴艺术节成功举办。  本届钢琴节大师云集,精彩纷呈。在10多天的钢琴节期间,将会有超过40位国内外音乐家、专家教授奉献23场音乐会、数十场各类讲座、大师班。他们有来自欧洲、美国、亚洲以及港台地区的顶尖高校著名教授、专家,如美国Scripps学院Hao Huang教授、曼哈顿音乐学院Daniel Epstein教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伊藤惠教授、厦门爱乐乐团原团长郑小瑛教授等;有目前活跃国内外乐坛的新生代杰出青年音乐家,如联合国青年艺术大使元杰、旅德台湾钢琴家沈妤霖等;还有崭露头角的琴坛新秀。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开幕式音乐会协奏的是厦门大学交响乐团,该乐团自今年四月成功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欢乐颂”等经典作品后,此次倾情奉献经典钢琴协奏曲助阵开幕式。担任开幕式交响乐指挥的是曾效力于墨尔本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家,John Ferguson。开幕式音乐会上澳大利亚钢琴家Caroline Almonte演奏我国著名的《黄河钢琴协奏曲》, 而世界经典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由当今钢琴乐坛上炙手可热的俄罗斯钢琴新秀——Alexander Sinchuk演奏。这两首作品的成功演绎让现场沸腾。大家熟悉的厦门爱乐乐团也将在艺术节中与钢琴家们同台演绎钢琴协奏曲。  接下来一直到7月10日,每天早上、下午、晚上都有内容丰富的钢琴大师班讲座和音乐会,精彩纷呈,机会难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公众号将对相关信息进行推送。  (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厦门大学 管理员信箱: service@
Copyright & 2008 Xiamen University,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访问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导师风采(厦门大学现有1000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其中☆为兼职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历史文献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人类学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戏曲学
英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公共事务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政治学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市场营销学
音乐表演理论
造型艺术研究
数学科学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凝聚态物理
无线电物理
生物物理和软凝聚态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
物理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纳米材料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水生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
建筑环境监测及防护
南洋研究院
政治学理论
台湾研究院
区域经济学
政治学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海外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西方经济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数量经济学
化学生物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软物质与功能材料
新闻传播学院
能源经济学
核工程与材料
知识产权研究院
知识产权法学
知识产权管理
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公共卫生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制品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环境与生态学院
海洋与地球学院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技术
公共政策研究院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南海研究院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航空航天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版权所有
嘉庚主楼三层
从日起共有人访问本站【泉籍知名文化人访谈系列之十七】陈舒华:寻找独一无二的文化亮点(图)
  【人物名片】
  陈舒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系副主任。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即留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99年底赴德国留学,2003年毕业于德国国立弗赖堡高等音乐学院,获钢琴演奏艺术家文凭。后继续进修于弗赖堡大学音乐学专业,同时兼任音乐学院副院长、其导师A.Immer教授助教。2006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国,受聘于厦门大学。陈舒华在海内外多地举办过音乐会,曾受邀担任多次国内外钢琴比赛评委,学生多人次在国际及全国比赛中获奖。
  乘着音乐的翅膀,陈舒华从泉州老城区中这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飞往福州、北京,飞往德国,最终他选择归根回到家乡,“用泉州人的眼睛来看,这是一个多么拥挤但是温暖的城市。”正如他所说,能以深情的琴声表达对故乡及家人、朋友的爱,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当人们见惯了那些千篇一律、快餐式的城市,鲜活地藏着中国传统碎片的泉州,是如此明艳动人。”
  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陈舒华认为,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统一,而在于它的多样和差异,正是这种文化势差促成了文化对话的发生,不同的文化圈层得以交流最终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渐渐失去了记忆,被淹没了特色,盲目的更新和建设往往是隔断历史文脉的罪魁祸首,文化发展应当避免这种趋同化。“泉州好在还有一些区别,虽然改造过,但还是留着一些感觉在里面,有一些考虑在里面。”红砖白石燕尾脊,穿行于刺桐城的大街小巷,“你能明显感受到泉州这座城市还保有她的性格”,就像这些古民居一般谦逊而真诚地融进了古城。
  “尽管泉州的文化氛围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方的特点,它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却也有自己好的一方面。”陈舒华看来,泉州的文化或许比不上一些城市来得丰富,但恰恰是它的简单,反而得以更好地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出地域文化中最为厚重而极具个性的文化精髓。“泉州至今仍深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从语言、教育、民俗、艺术甚至是人们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这种文脉传承的力量。” 传统礼仪之邦的内敛含蓄在这里展露无遗,但泉州又不仅仅是传统的守望者,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烙印之一。“比方泉州的宗教文化,可以将如此众多的宗教文化汇聚在一个城市,甚至是同一条街道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也只有泉州这样的城市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观。一方面泉州传统得近乎顽固,另一方面似乎又包容得有点毫无原则。但这恰恰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是泉州所传承的—守着最坚硬顽固的信仰和规矩,才有能力和坐标,在其他方面更有弹性和变通性,更能吸收、理解和接受。
  文化发展要顺其自然
  “我希望我们能够找到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产业平等自由发展的规律。”陈舒华认为,文化发展不一定非得市场化、非要让它走出时代的特色,这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两码事。就像梨园戏,经过长达千年的自我修复和调整,发展到现在已经是高度精炼了。“可能在这个年代没多少人喜欢,到了下个年代就很多人喜欢了,这都很难说。”文化发展应顺其自然,过分的改造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文化人不应当是匠人和市侩,文化产品也不应当过于关注眼前的市场利益,而丧失原有的文化品位。
  走近这座城市,别太贪心,也别太着急,慢慢闲逛着,味道就品出来了,泡一壶茶,听一段南音,就是一个晚上了。陈舒华认为,现在人的心态急躁了,其实对于艺术的欣赏还是应当回归到闲适豁达的生活中,“我们所要保护的是这样一种淡定的精神感受、超脱的人生境界。”文化最终服务的是普通大众,只有将文化融入生活,文化的传播才能更广。
  生活是什么,艺术便是什么,每个地方都可以是艺术的殿堂。结束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后,陈舒华最终选择回福建任教,“我希望可以把我所学的东西带给更需要的人们,当他们遇到难题时,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或者帮助他们避免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陈舒华对于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思念和不舍,“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种情结在里边。”
  泉州的魅力,鲜活地藏在街头巷尾
  “一座城市想要打响文化的知名度,就要有自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亮点。”一方山水一方人,岁月贯穿了一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也沉淀下了许多文化瑰宝,但是只有那些独一无二的文化亮点才能让这座城市放射出神奇的个性魅力,才能成为吸引天下游客的“文化磁石”。泉州有着极好的文化资源禀赋,如今要做的就是寻找或者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相较于其他城市,泉州人更懂得遵循传统理法,也因此更看重传统文化。”
  因为学习的关系,陈舒华很早便离开泉州了,“可能在当地生活不会有多大感觉,但是当你走出泉州,用自己的眼睛感受过世界各地的文化后,你会惊喜地发现泉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它就鲜活地藏在刺桐城的街头巷尾,民间技艺可谓是荟萃泉城。”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陈舒华看来,尽管泉州没有兵马俑、没有古城墙,风景名胜或许比不上国内一些城市,但恰恰是这些存在于民间的无形的艺术瑰宝让泉州更具吸引力。
  但是文化要做的应该更多。陈舒华认为,现在泉州的旅游配备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很多时候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泉州要营造的应该是一个让人舒适、想要一来再来的城市氛围。”坐着三轮车逛一下中山街,看看古民居,然后找一个地方坐一下,边喝茶边听南音,边看看东西塔,一坐就是一下午,“只有将特色文化转化为立体的、可感受、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才能真正被人们喜爱,并口口相传。”(泉州网记者 黄怡)
本文来源:泉州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陈舒华——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作者:国际音乐教育家钢琴艺术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
陈舒华ChenShuHua陈舒华,钢琴教授。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即留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99年底赴德国留学,2003年毕业于德国国立弗赖堡高等音乐学院,获钢琴演奏艺术家文凭。后继续进修于弗赖堡大学音乐学专业,同时兼任弗赖堡音乐学院副院长私人助教。2006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国,任教于厦门大学。陈舒华在海内外多地举办过音乐会,并与多个乐团合作演奏协奏曲。受邀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日本、英国、泰国、希腊、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演出与讲学。曾受邀担任多次国内、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包括日本大阪国际音乐大赛总决赛、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预选、香港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总决赛等。学生多人次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钢琴比赛以及权威的全国比赛中获头奖。本人亦被授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五四奖章,厦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琴家陈舒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