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索尼a200的CCD传感器是松动的?基本不影响ccd成像系统。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时代结束!索尼停产CCD图像传感器
  索尼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CMOS传感器的普及,之前占据主流的CCD传感器到了退出江湖的时候了。
  外媒最新消息称,索尼已经确认将在2017年3月前逐渐停产CCD传感器,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更强的CMOS传感器研发当中。
  事实上,索尼自家的数码相机产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CCD传感器了,上一台该类型产品还是2010年推出的A390数码单反。
责编:黎晓珊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发表日期:
摄影器材:
点击数: 投票数:
Img.jpg日,终于实施了预谋依旧的单反计划。 购买过程  在买单反之前,一台松下FZ5长焦相机陪伴了我快三年,渐渐感觉这台机器有些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加上单反的价格降了很多,所以产生了购入一台单反相机的想法。经过差不多2个月的搜索资料、反复对比加上听取网友意见,最终锁定了索尼A200这台机器,到现在已经有快4个月了,自己也逐步购置了很多配件,今天借着光圈儿吧成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说为什么入SONY门呢?因为SONY单反的前身是美能达,因为家里那台“祖传”的美能达X300传统单反,我对美能达的一直有比较好的印象,就连三年前也是差点买了美能达的A200(那个是一部准专业的DC,好巧啊,型号都是A200),可惜买的时候已经停产多时而没货了。其次,SONY单反具备的CCD位移防抖功能又能在不增加额外花费不多的情况实现防抖镜头群,其他诸如CCD防尘、DR曝光等也是实用并且好用的技术。在当时,N家的入门机器都不带机身驱动马达,后期成本较高;而佳能虽然性能和镜头支持都很好,但是价格也比较贵,综合这些原因,最后投入SONY门下。  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看上A200的,因为有些“金属情节”,所以一上来目标的是A700套机(如果当时真的有那么多钱,恐怕我会买C的40D套机~~),然后退到A300\A350,考虑到LiveView并非必须功能,而为了这个功能所付出的花销又太多(A300比A200贵了1K整,而差距只有LiveView功能),性价比不好,所以最后目光落在A200上了。还有考虑到自己已经习惯长焦机那种大焦距范围了,弄个3倍变焦的单头套肯定很不适应,所以直接出手了双头套机。当时的价格是4.8K左右,本以为不会有太多降价空间了,谁知道4个月下来又掉了快700元,汗~~谈谈机器  简单评价下自己手中的机器,机身塑料感比较重,这个自然不能要求太多,价格摆在那里了嘛。然后有些缝隙做的比较大,掉进去点东西很难弄出来。握持感觉很好,重量也不大,所以长时间背负也不会感到太吃力。对于这个级别的机器,我觉得对焦、白平衡、噪点等指标都相差不大,倒是沿袭美能达的40区域蜂巢测光应该是目前最先进的。机身性能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唯一有些诟病的就是一直依赖特立独行的闪光灯接口,另外暗处的对焦辅助灯也是用闪光灯实现的,而不是一个小红光。  两支镜头都是入门级的产品,体积和重量都不大,都不是内对焦的,并且均是DT头,带距离测算器可以配合ADI闪光,不过考虑到原厂闪光灯的价格也没有太大实际意义。1870那只可以说就是一个塑料痰盂,而且对焦部分使用时间不长就变得很松散。而75300那支档次就高了一些,卡口部分是金属的并且也支持全画幅,加上SONY的机身防抖,拍摄舞台等时候可以欺负一下同价位尼康、佳能等机器的搭配。这支头性价比还可以,当时买双头套也主要是看重这支头,强光下长焦端的紫边比较明显这也是这个价位镜头的通病了。两只头的最佳光圈都是F8、F11,可以说在光线充足且非广角、长焦端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因为芯片加密的比较好,到现在电池还没有国产兼容的,不过确实续航能力不错,防抖是一直开着的情况下能坚持400张甚至更多。并且能按百分比显示电池剩余电量的设计也很人性化。谈谈镜头  买单反很少有不烧镜头的,要不也就失去玩单反的一个乐趣点了。索尼镜头的来源有三个:首先是索尼原厂镜头,除了这两只套头外,原厂镜头就没有2K以下的了,尤其是G字镜头和蔡司镜头更是“天价”;而副厂镜头以适马和腾龙为主,不过因为需求量不大,所以即使有发布也不是特别容易买到;而美能老镜头成像效果一般都好于当前SONY复刻版的,并且还有不少SONY来不及复刻的,不过毕竟是二手的,成色难以保证不说,很多热门型号数量不多并且价格不断看涨。  对于原厂镜头,我看好16105,这是一支比较有争议的镜头,不过焦距段设计和价格(拆机头是3K以内)还是颇为不错的。50 1.4的价格比C家和N家要高,并且没有超声波马达,不过在二手标头越来越难买的今天,这个头还是比较值得入的。而500折反是唯一一只自动对焦的折反镜头,加上折反的特殊魅力,个人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用过一季之后再卖掉也不亏。至于70200G虽然堪称70200中最强的,但是价格太贵还是考虑二手比较划算。  副厂镜头了解不多,在看过很多文章后,感觉适马镜头比较出彩,不过个体差异大,机械性能差;腾龙性价比不错,比如小龙炮,但是性能就比较中庸了。还有就是所谓SONY原厂1有说是腾龙OEM的,如果真的如此,买这两只镜头的不妨考虑买腾龙的。  需要特别说说的就是这个二手镜头,比较推荐的是小三元系列(70\70210都是F4恒定光圈的),尤其是3570,虽然放在APS-C幅面上焦距有些尴尬,但是出片效果很棒,并且价格只有4、5百元,其余两只则不大好买到了;至于501.4 501.7更是不好寻到,尤其后者价格被太高了很多;其他像是也因为SONY单反逐渐走俏而价格上扬,像带APO的100 300NEW也变成抢手货色了。  综合来说,买镜头的不妨先考虑二手的,然后再考虑全新的,如果很在乎性价比并且不想卖或者买不到二手镜头再去买副厂的  我现在的配置就是双套头,加上一只二手的50 1.4,老版的,口径是49MM,用卖二手头的行话说无毛无霉略灰,成色良好。这支头我1.8K入的,现在状况良好,拍了不少片子,大光圈的魅力果然不同凡响――当然,我也要承认由于是老版,再加上有氧化等原因,锐度不如新的来的好。镜片我都用保谷的,其实就是为了个统一,这个级别镜头没必要太贵的,普通多膜足矣。谈谈配件  原厂配件价格都很贵,一个镜头盖都能上百,一个镜片也都500以上,这个很正常,真的算麻烦的是闪光灯部分和电池部分。  先说闪光灯吧,这个都是祖传问题了,因为采用ADI技术,美能达的闪光灯热靴接口和别的不兼容,原厂闪光灯起价在1.7K左右,其中属42的那款性价比不错。适马也有兼容的,不过使用人不多,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评论。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闪光灯热靴转换器加上国产灯,比如银燕的,不过这样基本失去TTL自动功能,虽然也有用引闪线实现的,毕竟还是要更麻烦一些。我现在就是用热靴转换器加上银燕28ZL闪光灯,总共300元左右,然后使用的时候就要对着闪光灯上的曝光表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闪光灯通过转换器都能使用,最好自己当场试试。  相比之下,电池上的问题就是SONY新添的了,前面说了没有兼容电池,原装要400上下;就连电池手柄也是最近才有厂家推出来的,且只有A200\300\350能用的,价格在380元左右,原装的要1.2K,就是个电池盒嘛,又没有太多按钮还不能装AA电池~~我买的时候拿了第一个,接触不好,第二个正常,做工总体比较一般。快门段落感还不错,波轮很松不过不影响使用。因为没有第二块电池,无法验证两块电池时怎么工作,原装的在官网上写是用完1再用2,但是有哥们用这个说是平均供电的。谈谈拍摄  首先说我没有开眼启动功能,因为并不使用,还比较费电。对焦也设成单次对焦,因为我发现即使是拍鸟、地铁列车这种动态,连续对焦也用不上。  经过几个月来不断适应,现在基本都用RAW出片了,色彩模式设为生动,关闭DR(靠SR软件做,这个软件算是收费的,只有SONY能用,所以即使机身上关闭了也不吃亏),然后通常是综合测光和广域对焦、自动白平衡。有时候需要直接出片,则用普通DR,JPEG高质量输出。后期处理用RAW真的很必要,尤其是调整白平衡,色彩空间和高级DR。  感光度我能接受最高到800,后期降噪的话1600也能勉强接受,3200就不行了。不要苛求早点问题,毕竟能拍到才是第一位的。  关于如何构图,我就不在这个帖子里说了,不过因为前段时间把机械相机搬出来了,用了一卷,现在听到快门声的时候心里有些不一样的感觉――用胶片的时候会更吝啬按动快门,珍惜快门。  这快四个月的时间里,拍过人像,建筑,也拍了花花草草,还有大批的猫~~综合感觉A200的机身还是很不错的,镜头方面有双头套加上一个50 1.4也能应付绝大多数应用了。微距的时候我用一片+4的微距镜来补充,而偏光镜用来拍蓝天――套头不是内对焦的,用CPL有些麻烦,并且55MM的CPL装上后广角端有暗角,所以以后可能换成58MM的(超薄太贵了)。另外,为了给亲戚拍套东西,还购置了小的柔光箱,和摄影灯现在也偶尔拿出来拍些静物小品,三脚架也是少不了的了――其实这些东西花销都不大,但是积累起来还是不好。  其实器材只是我们追求摄影艺术的手段,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张好照片,对于器材我现在已经淡漠很多了,有时间还是多去拍拍,尽快提高自己~~
作者:cool@1982
《索尼A200半个月感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cd成像原理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