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是牛话吗?最牛同学聚会邀请函说的,想弄清楚

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中老牛临死前说的话指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谁能把这段话翻译成新晃话,能就说明你牛逼,越正宗越好_新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62贴子:
谁能把这段话翻译成新晃话,能就说明你牛逼,越正宗越好收藏
下面我讲个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伙子,父母都去世了,孤苦伶仃,家里就这么一个人。他家里有一头老牛,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叫他牛郎。牛郎和老牛耕田为生,与老牛相依为命。这个老牛实际上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它喜欢牛郎勤劳、勇敢、朴素、老实,所以想帮他成个家。
有一天,金牛星知道天上的仙女要到村东边的山上的湖里洗澡。他就通报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早上赶到这个湖里边,取走仙女挂在树上的一件衣服,然后头也不回地回到家里,那么他就会得到一位美丽的仙女作妻子。这天早晨,牛郎将信将疑地来到了湖边,果然看见有七个仙女在湖边洗澡,他立即拿起树上的一件粉红色衣裳头也不回地回到了家。这个被拿走衣服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轻轻叩开了牛郎家的门,两个人就做起了恩爱的夫妻。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过得很开心。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有一天天上电闪雷鸣,有时刮风,有时下雨,织女也突然不见了。两个孩子哭着要妈妈,牛郎也急的团团转,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老牛它突然开口了,对牛郎说:“别难过,快把我的两个角拿下来,变成两个箩筐,然后上天追织女去。”正在这个是好,两个牛角掉在地上,牛郎一看就把两个孩子装进两个箩筐里,用扁担挑起来,只觉得一阵清风吹来,牛郎挑着扁担箩筐朝天上飞去了。飞呀飞呀,眼看就要追到织女了,这个时候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从头上拔下一根金钗,在牛郎和织女中间轻轻一划,救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出现了一道天河,波涛滚滚,宽得望不到边,把两个人彻底隔开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很多很多,成千上万只喜鹊都飞到天河上,一只喜鹊衔着另外一只喜鹊的尾巴搭起来一条长长的天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
「天猫电器城」双11,买大家电抢千元优惠券,至高12期分期免息,首年只换不修!「天猫电器城」双11,折扣旋风席卷全球!!!
哈面我讲过牛郎和织女滴故事。蛮久蛮久以前,有个伢仔,双亲都过世了,孤苦无依,屋头就生他过人仔了,他屋头有头老牛,就因为这样,人噶都喊他牛郎,牛郎靠用老牛给别过犁田为生,和那头牛相依为命。仄头老牛其实是天上滴金牛星哈凡,他喜欢牛郎勤快、大胆、简朴、老实,因此想帮他成过家。有天,金牛星晓得了天上滴仙女要到称东头山上滴那个湖克洗澡,他就告送给牛郎,要他明遭早上跑到湖边克,把仙女挂在续上滴一件衣服拿到屋头克,那他就会得倒过仙女揍婆娘。仄天早神,牛郎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真滴看到有其过仙女在湖头洗澡,他马上拿起续上滴一件粉红衣服头也没回滴跑回到了屋头,仄过鸟噶衣服滴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亲亲pe开了牛郎滴门,两过人就做起拉恩爱夫妻。一晃,三年过克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过崽活一过妹崽,一家人日子过得蛮开心滴。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仄过事情被玉皇大帝晓得嘎。有天天上雷公火闪滴,一哈刮哄,一哈落雨,织女跟到起一哈都每见嘎。两个崽哭起喊妈妈,牛郎也急得团团劵,没晓得该喔子办。仄过时候,老牛他开口了,dei牛郎讲,“你莫难过,快把我地两过国老起下来,变成两过箩筐,接到起就可以上天追织女啦!”正在仄过时候,两过牛国老打落到地哈,变成了两过箩筐,牛郎把两过崽放到箩筐头,挑起来,跟到起吹来一港清轰,牛郎挑起一担箩筐就朝天上飞起克了。飞呀飞呀,眼看都要追上织女啦,仄过时候被王母娘娘看见嘎,她从脑阔上扯哈一把金钗,轻轻滴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发了下,就取现一条天活,波涛滚滚,看不倒边,把他们夫妻完全隔开了。每年七月初七,蛮多蛮多,成千上万的喜qio就飞到天活上来,一过喜qio嗷起另一过喜qio滴尾巴搭起一条长长滴天桥,盎牛郎活织女相会。
哈面我讲过牛郎和织女滴故事。蛮久蛮久以前,有个伢仔,双亲都过世了,孤苦无依,屋头就生他过人仔了,他屋头有头老牛,就因为这样,人噶都喊他牛郎,牛郎靠用老牛给别过犁田为生,和那头牛相依为命。仄头老牛其实是天上滴金牛星哈凡,他喜欢牛郎勤快、大胆、简朴、老实,因此想帮他成过家。有天,金牛星晓得了天上滴仙女要到称东头山上滴那个湖克洗澡,他就告送给牛郎,要他明遭早上跑到湖边克,把仙女挂在续上滴一件衣服拿到屋头克,那他就会得倒过仙女揍婆娘。仄天早神,牛郎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真滴看到有其过仙女在湖头洗澡,他马上拿起续上滴一件粉红衣服头也没回滴跑回到了屋头,仄过鸟噶衣服滴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亲亲pe开了牛郎滴门,两过人就做起拉恩爱夫妻。一晃,三年过克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过崽活一过妹崽,一家人日子过得蛮开心滴。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仄过事情被玉皇大帝晓得嘎。有天天上雷公火闪滴,一哈刮哄,一哈落雨,织女跟到起一哈都每见嘎。两个崽哭起喊妈妈,牛郎也急得团团劵,没晓得该喔子办。仄过时候,老牛他开口了,dei牛郎讲,“你莫难过,快把我地两过国老起下来,变成两过箩筐,接到起就可以上天追织女啦!”正在仄过时候,两过牛国老打落到地哈,变成了两过箩筐,牛郎把两过崽放到箩筐头,挑起来,跟到起吹来一港清轰,牛郎挑起一担箩筐就朝天上飞起克了。飞呀飞呀,眼看都要追上织女啦,仄过时候被王母娘娘看见嘎,她从脑阔上扯哈一把金钗,轻轻滴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发了下,就取现一条天活,波涛滚滚,看不倒边,把他们夫妻完全隔开了。每年七月初七,蛮多蛮多,成千上万的喜qio就飞到天活上来,一过喜qio嗷起另一过喜qio滴尾巴搭起一条长长滴天桥,盎牛郎活织女相会。
有东醒卵喜欢上一个崴子一年斗才见倒过一肥
哈面我讲过牛郎和织女滴故事。蛮久蛮久以前,有个伢仔,双亲都过世了,孤苦无依,屋头就生他过人仔了,他屋头有头老牛,就因为这样,人噶都喊他牛郎,牛郎靠用老牛给别过犁田为生,和那头牛相依为命。仄头老牛其实是天上滴金牛星哈凡,他喜欢牛郎勤快、大胆、简朴、老实,因此想帮他成过家。有天,金牛星晓得了天上滴仙女要到称东头山上滴那个湖克洗澡,他就告送给牛郎,要他明遭早上跑到湖边克,把仙女挂在续上滴一件衣服拿到屋头克,那他就会得倒过仙女揍婆娘。仄天早神,牛郎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真滴看到有其过仙女在湖头洗澡,他马上拿起续上滴一件粉红衣服头也没回滴跑回到了屋头,仄过鸟噶衣服滴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亲亲pe开了牛郎滴门,两过人就做起拉恩爱夫妻。一晃,三年过克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过崽活一过妹崽,一家人日子过得蛮开心滴。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仄过事情被玉皇大帝晓得嘎。有天天上雷公火闪滴,一哈刮哄,一哈落雨,织女跟到起一哈都每见嘎。两个崽哭起喊妈妈,牛郎也急得团团劵,没晓得该喔子办。仄过时候,老牛他开口了,dei牛郎讲,“你莫难过,快把我地两过国老起下来,变成两过箩筐,接到起就可以上天追织女啦!”正在仄过时候,两过牛国老打落到地哈,变成了两过箩筐,牛郎把两过崽放到箩筐头,挑起来,跟到起吹来一港清轰,牛郎挑起一担箩筐就朝天上飞起克了。飞呀飞呀,眼看都要追上织女啦,仄过时候被王母娘娘看见嘎,她从脑阔上扯哈一把金钗,轻轻滴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发了下,就取现一条天活,波涛滚滚,看不倒边,把他们夫妻完全隔开了。每年七月初七,蛮多蛮多,成千上万的喜qio就飞到天活上来,一过喜qio嗷起另一过喜qio滴尾巴搭起一条长长滴天桥,盎牛郎活织女相会。
哈面我讲过牛郎和织女滴故事。蛮久蛮久以前,有个伢仔,双亲都过世了,孤苦无依,屋头就生他过人仔了,他屋头有头老牛,就因为这样,人噶都喊他牛郎,牛郎靠用老牛给别过犁田为生,和那头牛相依为命。仄头老牛其实是天上滴金牛星哈凡,他喜欢牛郎勤快、大胆、简朴、老实,因此想帮他成过家。有天,金牛星晓得了天上滴仙女要到称东头山上滴那个湖克洗澡,他就告送给牛郎,要他明遭早上跑到湖边克,把仙女挂在续上滴一件衣服拿到屋头克,那他就会得倒过仙女揍婆娘。仄天早神,牛郎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真滴看到有其过仙女在湖头洗澡,他马上拿起续上滴一件粉红衣服头也没回滴跑回到了屋头,仄过鸟噶衣服滴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亲亲pe开了牛郎滴门,两过人就做起拉恩爱夫妻。一晃,三年过克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过崽活一过妹崽,一家人日子过得蛮开心滴。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仄过事情被玉皇大帝晓得嘎。有天天上雷公火闪滴,一哈刮哄,一哈落雨,织女跟到起一哈都每见嘎。两个崽哭起喊妈妈,牛郎也急得团团劵,没晓得该喔子办。仄过时候,老牛他开口了,dei牛郎讲,“你莫难过,快把我地两过国老起下来,变成两过箩筐,接到起就可以上天追织女啦!”正在仄过时候,两过牛国老打落到地哈,变成了两过箩筐,牛郎把两过崽放到箩筐头,挑起来,跟到起吹来一港清轰,牛郎挑起一担箩筐就朝天上飞起克了。飞呀飞呀,眼看都要追上织女啦,仄过时候被王母娘娘看见嘎,她从脑阔上扯哈一把金钗,轻轻滴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发了下,就取现一条天活,波涛滚滚,看不倒边,把他们夫妻完全隔开了。每年七月初七,蛮多蛮多,成千上万的喜qio就飞到天活上来,一过喜qio嗷起另一过喜qio滴尾巴搭起一条长长滴天桥,盎牛郎活织女相会。
吧里卧虎藏龙啊,这么多,看都要看半天,竟然这么多人都翻译过来了,人才啊。。。。。
哈面我讲过牛郎和织女滴故事。蛮久蛮久以前,有个伢仔,双亲都过世了,孤苦无依,屋头就生他过人仔了,他屋头有头老牛,就因为这样,人噶都喊他牛郎,牛郎靠用老牛给别过犁田为生,和那头牛相依为命。仄头老牛其实是天上滴金牛星哈凡,他喜欢牛郎勤快、大胆、简朴、老实,因此想帮他成过家。有天,金牛星晓得了天上滴仙女要到称东头山上滴那个湖克洗澡,他就告送给牛郎,要他明遭早上跑到湖边克,把仙女挂在续上滴一件衣服拿到屋头克,那他就会得倒过仙女揍婆娘。仄天早神,牛郎半信半疑地来到湖边,真滴看到有其过仙女在湖头洗澡,他马上拿起续上滴一件粉红衣服头也没回滴跑回到了屋头,仄过鸟噶衣服滴仙女就是织女。当天晚上她亲亲pe开了牛郎滴门,两过人就做起拉恩爱夫妻。一晃,三年过克了,牛郎和织女生了一过崽活一过妹崽,一家人日子过得蛮开心滴。但是织女私自下凡,仄过事情被玉皇大帝晓得嘎。有天天上雷公火闪滴,一哈刮哄,一哈落雨,织女跟到起一哈都每见嘎。两个崽哭起喊妈妈,牛郎也急得团团劵,没晓得该喔子办。仄过时候,老牛他开口了,dei牛郎讲,“你莫难过,快把我地两过国老起下来,变成两过箩筐,接到起就可以上天追织女啦!”正在仄过时候,两过牛国老打落到地哈,变成了两过箩筐,牛郎把两过崽放到箩筐头,挑起来,跟到起吹来一港清轰,牛郎挑起一担箩筐就朝天上飞起克了。飞呀飞呀,眼看都要追上织女啦,仄过时候被王母娘娘看见嘎,她从脑阔上扯哈一把金钗,轻轻滴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发了下,就取现一条天活,波涛滚滚,看不倒边,把他们夫妻完全隔开了。每年七月初七,蛮多蛮多,成千上万的喜qio就飞到天活上来,一过喜qio嗷起另一过喜qio滴尾巴搭起一条长长滴天桥,盎牛郎活织女相会。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点击题目下方说话技巧,一起聊聊说话的艺术!1、交代工作却不破坏对方情绪!———“能不能抽空过来一下……”2、托付他人重任时!———“有件事要拜托给你才行……”3、附加评价时,呼应对方的一句话!———“原来如此,这样啊!”表扬4、被他人表扬穿的西装很有品位,该如何回应呢?———“你的领带也相当不错嘛!”5、想要得到同事或他人的好感,对其作评价时可以欲扬先抑!———“做法虽然强硬,但是还算得上细致周到。”6、检验好感度的法则!———“是‘我们’还是单单‘你和我’两个人?”询问7、讷于言反而能展现内心的真诚!———“我的嘴,其实很笨……”8、直截了当询问想要得到的信息!———“请直说能给我便宜多少?”9、意见产生分歧,学会这样反驳!———“我很理解你这样的想法,只是……”激将法10、“激将法”使之让步的谈判秘诀!———“与我这一方的认知存在着差距……”11、“欲擒故纵”战胜法的使用诀窍!———“我明白了,但是……”12、想要发言时的完美切入法!———“话又说回来了……”鹦鹉学舌13、“鹦鹉学舌”法,逼近对方的真实想法!———“这个很困难啊。”“是很困难吗?”14、换位思考,直逼对方的心里话!———“如果给你调动工作的话,将会……”15、吸引众人目光的沉默也可产生效果!———“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呢……”发问16、这样发问后,对方绝对不会说“不”———“你也应该觉得××是比较好的,是吧?”17、尊重以“忙”作为拒绝借口的人,杀个回马枪!———“百忙之中打扰,真是过意不去……”18、若有事拜托别人,先从赞誉开始!———“您好像对园艺很是了解……”对比19、在“对比效果”的假想里中计!———“这个比想象的要便宜啊!”20、不让对方说“不”的二选一的提问法!———“是喝红酒还是喝啤酒呢?”21、倘若找到了“共同点”就可以一举获胜!———“真巧了,咱们不是老乡吗?”推敲22、“推敲意向型”请求,让对方无法拒绝!———“你可不可以帮我做××啊?”23、表明对对方的期待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完成这项工作,非你莫属……”24、掩饰尴尬局面的借口是什么?———“你真是给我留了个作业……”回答25、回答“不行”的委婉表现形式!———“总之要先考虑考虑……”26、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人,或胆小怕事的人的口头禅!———“只有在这里我才跟你说……| 说 | 话 | 技 | 巧 |微信号:ShuoHuaJiQiao188隽永如水 伴君左右
15人赞过此文
浏览器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对话马达:斯人为报纸而生-牛bb文章网
对话马达:斯人为报纸而生
所属栏目: &
马达:生于1925年,回族,安徽安庆人,新闻记者、新闻评论员、高级编辑、新闻学家。1941年2月,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加入新四军,参加组织地方武装和民运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2年开始,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主要是报纸工作。解放前,先后任苏中《滨海报》、《苏中报》特派记者,《群众报》记者、通联科长,新华社苏中二支社(高邮分社)副社长,《人民报》总编辑,华中《新华日报》地方版主编。解放后,历任《苏南日报》副总编辑,苏南《工人生活报》编委会书记,《劳动报》总编辑、社长,《解放》杂志评论员,《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文汇报》社顾问,上海新闻学会会长,全国新闻学会副会长。在60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曾参加和领导过9张报纸的工作,并在其中5家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在《文汇报》社担任总编辑期间,报纸达到了170多万份的发行高峰……他就是《文汇报》社上上下下和上海新闻界同行都亲切称呼为“老马”的马达先生。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如约来到马老的家。面对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者,年轻如我们之辈,很自然地称呼自己“报社的小朋友、小编辑、小记者……”未曾料想,马老见不得年轻人如此,“什么小编辑、小记者?编辑记者没什么大小之分!你们的名片上为啥不印小编辑小记者?”是啊,对于16岁就参加新四军、在人们还都称呼他“小马达”的年龄就已经深入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马老来说,年轻的同义词绝对不是小,而是“敢闯”。一生“敢闯”的马达在圈内有个绰号叫“马大胆”,战争年代的炮火、“文革”时的不公平待遇、办报时期的政治压力都击不倒他。我想起《马达自述?办报生涯60年》里的一张照片,那是马老参观美国旧金山森林公园时的留影,照片中,他双手抚摸着老虎的背,照片旁边的注释是:老虎也没有什么可怕。马达在办报生涯中迈出的第一步,是在敌后斗争十分艰苦、到处都是封锁线的环境下创办的油印《滨海报》。他说那段日子他感到最艰苦、最紧张。想来,这段日子不仅引领他进入了新闻事业,也锻炼了他的品格,他与生俱来的勇敢、刚硬的性格在这段经历中愈发地被雕琢出来,成了他一辈子的烙印吧!“红色办报人”的经历对马达本人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我们来说,回顾他的青年时代,也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日后的一些壮举。马达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从家乡安庆逃难到上海的。当时,他寄居在亲戚家中,睡地板,吃冷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五光十色的大上海对于时年13岁的马达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他的东西。他关心的只有报纸。为此,他省下了从家里到学校五站路的车钱,每天上学来回奔走;省下了每天一顿大饼油条的早餐钱,饿着肚子,为的是跑到书报摊上买报纸,然后到路边的草地上、学校的图书馆里和家里的楼梯旁,专心读报。报上每天发布的战报、战况,战地记者写的战地通讯和军事评论文章,他都非常关注。学校里的同学们把内地逃难过来的学生称作“流亡学生”,而正是这群土里土气的“流亡学生”,心里却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感情。马达说:“那个时候,我们对国家的感情和爱国主义比谁都要强烈。”1940年3月,汪精卫投降日寇的消息传到了上海,地下党上海学委发动全市一百多所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并准备举行全市总罢课和游行示威。马达当时还只是一名初三学生,他和几个同学商量,计划以初三同学为主,串联全初中同学举行集会声讨汪逆罪行。当天的集会由马达主持,他第一个冲上讲台,对着准备上课的训育主任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国家都被卖了,还能安得下心来读书么?”随后,他根据平时看报纸积累的信息,揭露了汪伪投降卖国的罪行,并对报纸上刊载的汪精卫卖国宣言逐条逐条地进行批驳。集会时,闻讯赶来的法租界巡捕房警察包围了学校,荷枪实弹地冲到了教室门口,马达仍旧带领大家呼喊口号:爱国无罪,抗日有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集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场短暂的斗争对于马达来说意义非凡,此后,他在坚持看报的同时,开始如饥似渴地寻找革命理论。访:您是如何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接触到共产党的?马达:我向邻居大夏大学姓郭的进步学生借来《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等书,又从省立扬州中学一位进步同学处借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另外,一些要好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地下党,通过他们,跟共产党有了接触。后来,我在工人夜校为工人上课,还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教唱抗战歌曲等活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马达看到报纸的当天,就向地下党组织提出,要到解放区去。事变后的第三天,16岁的青年学生,在地下党安排下,只身一人,背着行囊,越过敌人几道封锁线,来到苏中解放区,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这是马达红色征程的起点,而事实上,学生时代的他似乎一直都在为这一刻的到来做着准备。同年,他参加了新四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油印《滨海报》的工作,开始做新闻记者。马达说:“尽管没有思想准备,但是抱着一切为了抗战胜利,一切服从党的需要的纯朴之心,投身到新闻工作的行列中来。那时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在新闻工作岗位上跌打滚爬,一直干了60年。”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像60年前新闻工作的环境。那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刚建立的《滨海报》社经常随着部队一起长途行军,在行军的空隙抓紧出版。而所谓报社,实际上就是一辆小小的独轮车。敌人“扫荡”时,一天内行军六次,日夜走了100多里。战士们不得不把电台的天线、大电池、印刷用的油印机、油墨和成捆的白报纸、少量的图书资料、粮食和锅盘瓢勺都放在独轮车上。大家在路上行军,警惕地注视四方,谁也不说一句话。到了宿营地,不论是什么时候,就立即投入工作。深夜,大家聚集在一间茅屋里,围着一盏小油灯,忙碌地收电讯,誊写和印刷报纸。天蒙蒙亮,报纸就被送到隐蔽的交通站,由化装的交通员藏在拾野菜的篮子里和盐包里,分送到四面八方各个乡村。报社里,总编辑兼做编辑、记者,编辑也兼做誊写、油印工作,还帮助翻译电讯稿,所有的人都参加发行工作(卷报纸和分发报纸)、搬运工作(运粮和运草),一有任务,大家抢着干,其中,马达年纪最小,但做任何工作,他都要求参加。访:刚做记者时,有没有老师帮你改稿指导写作?马达:那时候根本没有老师带,起初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不知道好不好。主要靠自己琢磨,通过比较、学习别人的写法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作为战地记者,能随部队在前线采访,无疑是紧张而又令人兴奋的。敌后抗战多是小部队作战,指挥员、战士和记者一同生活、一同战斗。一次伏击战中,马达和战士们一起埋伏在河道两旁,从半夜到拂晓蹲在玉米田里,浑身都被露水浸湿。敌人乘武装快艇向部队袭击时,马达就和战士们一起在岸边战壕里阻击敌人,不时地为战士们传达指挥员的命令,还为前方运送手榴弹。日寇宣布投降后,马达又作为前线记者团的领导,参加对顽抗敌人发起的一次次攻击,随部队战东台、打高邮、攻兴化,冒着枪林弹雨采访,几次遭遇险情,始终坚持在前沿阵地上。访:我们很是好奇,真枪实弹可不是儿戏,您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跟随部队上前线,做战地记者,您怕过吗?马达:我17岁做记者,23岁做总编,之前在解放区的武工队做指导员。我这个人就是比较敢闯。在农村采访,主要两件事情,一个是打仗,一个是生产,就是根据地建设。一开始趴在阵地前沿采访心里也很害怕,但是看看人家都这样,便融合在这个战斗集体里了。部队前进你前进,部队后退你后退。1977年,马达进《文汇报》社的时候,是带领“清查组”清查《文汇报》十年动乱中的错误,没想到,他不仅帮助《文汇报》翻过了这黑色的一页,更重要的是,在他留下任《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的时期,他创造了《文汇报》历史上空前的辉煌。而这期间,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有很多,刊登《伤痕》、《于无声处》,就开了时代的先河。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登《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伤痕》发表时,“四人帮”虽然已经受到批判,但思想解放的方针还没有提出。此时发表《伤痕》,对于《文汇报》来说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处于这压力和风险中心的自是时任《文汇报》总编辑的马达。《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前,已经在复旦校园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甚至引起全校轰动,但传播范围仅限于校园。一天,文艺部一位记者告诉马达,最近复旦校园很热闹,有一篇短篇小说吸引了全校同学。这立刻引起了马达的兴趣,他嘱咐记者赶快把文章弄来看看。回到办公室,马达又让文艺部负责人具体落实。马达仔细读了《伤痕》的小样,考虑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当时正是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罪行的思想理论根源、肃清“四人帮”在各个领域流毒和影响的阶段,发表小说《伤痕》无疑将推动这一斗争进一步深入开展。马达回忆,他当时敏锐地感觉到,通过这篇小说,可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文化大革命,认清这场“革命”不是什么“完全必要的”、“完全正确的”,而是造成全国大灾难的根源。尽管当时还没有拨乱反正,他仍然果断地发表了《伤痕》,以文学的形式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伤痕》发表后,果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由此而开端的、揭露“文革”期间“四人帮”制造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随后,同年10月,《文汇报》又发表了话剧《于无声处》剧本,以激昂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天安门广场革命运动。剧本的作者是31岁的上海热处理厂的热处理工宗福先。1976年爆发的天安门事件,震撼了广大青年的心。宗福先从父亲的不幸遭遇,从亲友同学家庭被“四人帮”迫害的悲剧中,从流传的“四?五运动”的革命烈士诗抄和揭露“四人帮”罪行的大字报中,不断收集资料,终于在1978年5月写出了话剧《于无声处》的初稿。剧本投入排练并在《文汇报》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震动。剧本发表后,《文汇报》社收到19个省、市、自治区读者的几千封来信来稿,表示热烈的支持和赞扬。马达说:“是《文汇报》当时采访群众文艺活动的记者周玉明发现的这个题材。”的确,是周玉明第一个在上海、在全国报道了这件事。她访问了《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写出了长篇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时隔多年,周玉明仍旧激情满怀:“总编辑记录新闻稿,总编辑定稿,一竿子通到底,第二天见报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感到委屈了我们的马老总。”其时,《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刚发表,在全国吹起一股解放思想的强劲东风,但“两个凡是”的禁区还未冲破,平反冤假错案,包括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仍阻力重重,在新闻报道上设置的条条框框也很多,能够顺利发表《于无声处》的通讯、新闻、剧本,离不开马老总的支持,马达仍旧是个关键人物。他看了周玉明的通讯以后,首先决定一起去看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看完戏,马达内心的感受更具体、鲜明了,他顾不得还要回报社看稿子,拉着周玉明跑到后台,看望编剧、导演和演员。那些日子里,话剧《于无声处》一直在马达的脑子里盘旋,它的思想,它的社会反响,它可能造成的影响……许多问题都引起了马达的思索。10月28日,在天安门事件还未平反之时,马达和几位领导同志商量后,在第一版以突出的地位,用鲜明的标题刊发了新闻:热情歌颂天安门广场事件中向“四人帮”公开宣战的英雄《于无声处》响起时代最强音广大观众和本报读者高度评价创作人员敢于冲破“禁区”的艺术实践这个标题,代表了报纸编辑部的立场和看法,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准确的,也是相当大胆的。新闻、通讯的强势处理,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编辑部收到了众多读者的来信、评论。马达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扩大报道的影响,但决定要全文发表《于无声处》的剧本时,又变得难以决策了。马达在党委会上谈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忠实代言人,如果对上级的不合实际的决定唯唯诺诺,不敢坚持原则,如果在人民需要你代言的时候躲躲闪闪,不敢宣传真理,那还算是党培养的和人民需要的办报人吗?大家一致决定,迅速全文发表剧本。在当时只有四个版的报纸上,连续三天用三个版面刊载一个五万多字的话剧剧本,在《文汇报》是史无前例的。访:您当时也没有事先得到中央的指示,怎么敢刊登这样的作品呢?马达:一凭信息灵通,我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喜欢跟人聊天,所以什么信息都有。二凭读书思考,我喜欢看书,看完书就琢磨,平时也注意积累。周玉明看过《于无声处》告诉我很好,我就和她一起去看了。觉得很好,就决定发表了。访:您的办报原则是什么?马达:很简单,就是实事求是。访:但做起来似乎需要极大的勇气?马达:怕啥?是怕丢官还是怕丢工作?我在上海被学校停学了,就奔赴解放区了。年轻人不要老是惦记着个人利益,惦记着房子、车子,要敢讲敢说。解放前,我们一个月吃不了一次肉,也没有钱,但根本不考虑这些,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我常说,办报无官。我最讨厌叫我马总,喜欢叫我马达。我经常鼓励记者和我争吵,谁有理谁对就听谁的。有一次郑重为了一个稿件,跟我争辩了很久。后来他赢了,我还是听了他。马达和他当年的一些壮举之所以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还有他超人的判断力。他轻描淡写:“讲真话,还需要我来解释吗?你们不懂是什么意思吗?”但是我们知道这字面意思无比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他对什么是真话的判断力,也包含了敢于讲的勇气。《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说:“他那敏捷的思路、无数点子以及层出不穷的改革方案,令人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有一次开会时,马达在台上又是文思焕发,妙语连珠,我不禁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斯人为报纸而生!’”他的勇气、他的智慧、他整个人……好一个为报纸而生!20世纪80年代,《文汇报》处于历史上发展非常好的一个时期,马达作为总编辑,在办报事业上进行了很多探索,有的想法、做法在当时看来可真是超前了,时隔多年以后,似乎也并不显得落后。马达关于《文汇报》发展的思考,比较集中的表达是在1983年的一次关于新闻改革的报告中提出的,当时他系统地介绍了《文汇报发展战略》,内容大致如下:一、要发挥《文汇报》核心媒体的优势,在横向上搞一些联合。提出《文汇报》社可以办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过建立强大的信息中心,增大报纸、电视、电台的信息量和传播频率。运用《文汇报》采编人员的力量,到电视台、电台担任特约评论员、专题报告人、特约主持人等,相互促进人才交流。利用电视台、电台扩大对《文汇报》的宣传力度,并举办各种大型读者活动。二、要发挥《文汇报》有广大作者群和读者群的优势,在纵向上,搞系列报刊。除《文汇报》外,要办《文汇新闻周刊》、《文汇月刊》(大型文艺综合月刊)、《文汇年鉴》、《文荟》(文摘杂志),以及《文汇晚报》(娱乐休闲型的)、《文汇画刊》(创作和欣赏并重),以上报刊组成一个文汇系列。同时,还学习新闻界前辈的经验,如史量才,除办《申报》外,还办画报,办职业学校,并投资办产业,又如邹韬奋,除编《生活周刊》外,还出版其他报纸、杂志,在全国设办事处,办了许多生活书店,既办报又经营。马达认为,利用报社的人力、资金和智力,可以办很多事情,使报社真正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当年,多媒体、因特网、新闻媒体集团还只是国外的新鲜玩意儿,今天,电视、报纸的横向联合,子报、子刊的品牌拓展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媒行业改革的重头戏,愈加深入、完善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马达当年设想的影子。而80年代,马达本人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采编上,当时《文汇报》就开始有了驻外记者,抽调从外语学院毕业、又经新闻专业培训的干部作为《文汇报》的特约记者。同时,《文汇报》在全国报纸中率先在报眼和版面上刊登外商广告,由此而得的收入解决了驻外的经费问题。80年代,《文汇报》社开始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联合国派驻记者。1981年,《文汇报》社还在国内聘请特约记者,扩大报纸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文汇报》社先后创办了《文汇月刊》、《文汇电影时报》、《文汇读书周报》,其中,读书周报作为全国首创的以读书为内容的报纸,至今仍在出版发行。1985年,马达又以华侨投资的名义办了出版社,申请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这是全国省市报纸第一个办起的出版社。出版社充分利用《文汇报》社的人才资源,聘请特约编辑;利用文新报业集团的印刷力量,降低了印刷成本;又充分利用报社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流通速度快以及作者圈子大等优势,在选稿、组稿、编稿上获得了不少有利条件。在报社举办活动方面,马达领导的《文汇报》也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初步统计,《文汇报》1980年至1988年就开展各种评奖活动21次。在马达看来,要用开放的方式来办报,来办活动。在和平环境下,在城市办报,更应该采用社会活动的方式,扩大与读者、作者的联系。这些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汇电影奖”、“电视剧播映周”、“新时期十佳电影奖”、“文汇园丁奖”、“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奖”、“优秀护士评选”、“1982年新歌征歌活动”、“文汇书展”、“十佳运动员评选”、“优秀律师评选”、“优秀民警评选”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合作的单位也非常多元,有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光明日报》社、市总工会、市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1990年,《文汇报》社的实业文汇大厦竣工。这幢大楼,国家未拨付一分钱,是由报社向银行贷款建造起来的。这是在全国各省市第一座由报社自己兴建的新型大楼,同时也是用贷款造大楼的第一个样板。《文汇报》社在各个领域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在半个多世纪的办报生涯中,马达曾经先后办过五次新闻干部学习班。马达说:“人才难得,办报靠的是人才,报纸间的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他说自己是非常爱才的,也是重视人才的,一点也没错。尽管已经80多岁高龄,但他仍旧乐于和年轻人交流沟通,谈起年轻人的发展,他表现得饶有兴致。访: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马达:我觉得年轻人要激励自己。同一个新闻,别人为什么能够写得那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别人为什么能够发现这个新闻,我为什么没有发现?同时要琢磨自己,也琢磨别人的东西,比如路透社写温总理的新闻发布会,就用一个水来串联。我们可以去看优秀的新闻作品,琢磨琢磨。还有要不断学习。我不谦虚地说,我是自学成才的,我只是初中毕业,但是我常常看书学习,“文革”时期我白天挨批斗,晚上照样看书学习。不光看书,我还看戏,看其他东西学习。我是一个活跃分子,在《解放日报》社的时候还组织过一支管弦乐队。访:您最近在忙些啥?马达:离休了,但还很想做事情。本来继续写回忆录,写了一万多字,写不动了。我写书很慢的,不像有些人出口成章。我天分不高,主要靠后天努力。(选自《相遇历史:老报人访谈录》/李清川 主编/文汇出版社/2008年7月版)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牵牛花同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