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苏一上咳颗粒对哮喘颗粒有作用吗

关于孩子昏睡但非常口渴的专题
现如今的家庭大多是一家一个孩子,虽然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宠爱,但总觉得没有自己小时候姐妹们在一起欢乐,研究表明家庭的孩子越多,幸福感就越强,因为孩子学会了担当和责任。
孩子昏睡但非常口渴热门问答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学范文网,范文,作文,教案,简历,诗词鉴赏!
||||||||||
您当前的位置: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第一篇: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一年生草本,高 60~90cm,上部有白色柔毛。叶对生,叶片卵 圆形或圆形,长 3~9.5cm,宽 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 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淡红色,有腺点。轮伞花序 2 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 状花序;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呈尾状;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 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2 唇形,上唇微凹,下唇 3 裂;雄蕊 4。小坚果 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花期 7~8 月,果期 9~10 月。【别名】苏、苏叶、紫菜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成份】 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 0.5%,内含紫苏醛约 55%,左旋柠檬烯 20~ 30%及 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 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 甙)5-β-D-葡萄糖甙。又,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 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 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 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 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 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 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 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 常与陈皮、 砂仁配伍, 以加强其止呕、 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 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 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④《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⑤《履f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⑥《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⑦《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⑧《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用法与用量】 服:煎汤,2~3 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服:煎汤,2~3 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选方】 ①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 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②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④治伤寒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⑤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 (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 紫苏饮) ⑥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⑧治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⑨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⑾治寒泻紫苏叶 15 克,水煎加红糖 6 克冲服。⑿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 60 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⒀子宫下垂:紫苏叶 60 克,煎汤熏洗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 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 次 100 毫升,10 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 3 天。观察 552 例,经四个疗 程后近期控制 62 例(11.2%,显效 150 例(27.2%),好转 213 例(38.6%,无 效 127 例(23%)。对单纯型(434 例)和喘息型疗效相似。对咳、喘、痰三 症均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 部分患者睡眠较前安静, 心跳减轻,个别病例出现利尿作用,浮肿消退。仅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 液减少等副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为时短暂,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②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 部,每次 10~15 分钟,敷料包扎,每日 1 次。治疗 20 例,连续摩擦 2~ 6 次皆愈。
【宜忌】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 :&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 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 :&久服泄人真气。
功效与作用
1 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 6 种真菌琼 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 作用。2 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 2g/kg 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 微弱的解热作用。3 升血糖作用:紫苏油 0.35ml/kg 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 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4 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 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 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 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5 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 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 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 Perill ketone 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6 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 均有镇静作 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 =1.57mg/kg。紫苏水煎剂 1:2O 浓度,对病毒 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第一篇: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1、用於感冒: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 10 克,桂皮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 水煎服。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 15 克,黄连 3 克,水煎服。7.用於水肿紫苏梗 20 克, 蒜头连皮 1 个, 老姜皮 15 克, 冬瓜皮 15 克, 水煎服。8.用於食蟹中毒: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紫苏叶方剂分享紫苏散 组成:紫苏叶、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黄、 炙甘草各 5 克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束肺 。证见咳嗽痰多,头痛,发热恶寒,口不渴,舌淡苔白, 脉浮。点评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脉浮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杏苏散 组方:紫苏叶 9 克,半夏 9 克,茯苓 9 克,前胡 9 克,苦桔梗 9 克,枳壳 6 克,甘草 3 克,生姜三片,大枣 3 枚,杏仁 9 克,橘皮 6 克,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秋季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 白,脉弦。香苏散 组方:香附子 120 克炒香,去毛,紫苏叶 120 克,炙甘草 30 克,陈皮 60 克,上述四药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药粉 9 克,水煎热服。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胸脘(胃)气滞证,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胸脘(胃)部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香苏葱豉汤 组方:制香附 4.5~6 克,陈皮 4.5~6 克,鲜葱白(葱头)3 枚,紫苏 4.5~9 克,炙甘草 2~2.5 克,淡豆豉 9~12 克,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主治:妊娠伤寒(孕妇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胸脘(胃) 痞闷,苔薄白,脉浮。苏姜汤 组方:紫苏叶 22.5 克,生姜 2.5 克,水煎成 25%浓度的药汤(即两种药共 25 克,要煎成 100 毫升的药汤),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 100 毫升,10 天为一疗 程,每两个疗程间隔 3 天。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
本文标题:苏叶的功效与作用发布时间: 来源: ()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能解毒,痈疮蛇毒辣。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而引起的腹痛、,单用或配生姜,煎服。
《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履f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1、理气,和营。治风寒,恶寒发热,,,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不舒者。常配伍、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同用;偏热者,可与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煎服。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食物相克:紫苏叶不可同食,生毒疮。
《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者 ,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
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治伤风发热
《》苏叶、、各7.5克,陈皮5克,3克。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治卒得寒冷上气
干苏叶150克,陈橘皮200克,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治咳逆短气
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
治伤寒不止
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大腹皮、川芎、、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
治乳痈肿痛 &
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治金疮出血&
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金匮要略》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治蛇虺伤人
紫苏叶捣汁饮之。(《》)
治食蟹中毒
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紫苏叶15克,水煎加6克冲服。解食鱼、鳖中毒
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
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进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瘙痒者。
古医书《金匮要略》载食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经验上常用鲜苏叶60克、生姜20克,加清水二碗半,煮至二碗,一日分2~3次口服。此法对于解除腹痛,呕吐等症状, 有良好的疗效。若上方中再加入5克、5克,则效果更好。民间常用鲜苏叶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取其解毒的作用。
组成:紫苏叶、 桑白皮、 、 、杏仁、
麻黄、 炙甘草各5克
功效: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束肺 。证见咳嗽,头痛,发热恶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本方证以发热恶寒,咳嗽,,脉浮为辨证要点。
本方可用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组方:紫苏叶9克,半夏9克,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壳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组方:香120克炒香,去毛,紫苏叶120克,炙甘草30克,陈皮60克,上述四药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药粉9克,水煎热服。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胸脘(胃)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胃)部痞闷,不思饮食,薄白,脉浮。
香苏葱豉汤
组方:制香附4.5~6克,陈皮4.5~6克,鲜葱白(葱头)3枚,紫苏4.5~9克,炙甘草2~2.5克,9~12克,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伤寒(孕妇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胸脘(胃)痞闷,苔薄白,脉浮。
组方:紫苏叶22.5克,生姜2.5克,水煎成25%浓度的药汤(即两种药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药汤),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
1、用於感冒: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 10 克,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 15 克, 3
克,水煎服。
7.用於: 20 克,蒜头连皮 1 个,老姜皮 15 克, 15
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毒: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紫苏叶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稍润,切宽丝,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紫苏叶适合人群:
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紫苏叶食疗作用:
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芳香升散
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脘腹胀闷,呕恶腹泻[1],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中毒,痈疮蛇毒辣。
紫苏叶食物相克: 紫苏叶不可同食,生毒疮。
紫苏叶做法指导:
1. 凡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抽刀断水,头痛无汗,鼻寒清涕者,可与、、白芷等配伍,以解表散寒。
2. 凡气滞湿阻,胃气不和,脘腹胀闷,呕恶者,可与、陈皮、半夏曲、等配伍,以行气化湿和中。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叶的食用效果
1.治疗伤风感冒
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紫苏叶的食用禁忌
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紫苏叶的搭配宜忌
紫苏叶 + 鲤鱼,生毒疮
+ 螃蟹,腹痛
1、2、3、4、5、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四
您的位置 :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四
本书全文检索: &
&&&&&&&哮喘门&&&&&&&方&&&&&&&越婢加汤 【 仲景,下同】  治哮喘。&&&&&&&六两  各半斤 一两 三两 十五枚&&&&&&&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青龙汤 治水气发喘尤捷。&&&&&&&去节 芍药 炙  炮 各三两 五味二两 泡七次,二两半&&&&&&&右(口父)咀,每三钱,煎七分,食后服。&&&&&&&小青龙加汤 治哮喘。&&&&&&&二两  芍药    各三钱  各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煎,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平气散 【 东垣,下同】  治喘。&&&&&&&白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半 去白 鸡心各三钱 去白,半两 七钱&&&&&&&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汤一盏调下,无时。《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白牵牛苦寒,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故以为君。苦温。体轻浮,理肺气;苦辛平,散肺中滞气,故以为臣。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苦寒,荡涤满实,故以为使也。&&&&&&&木汤 【 仲景,下同】  治喘。&&&&&&&木三两 鸡子大一块 二两 四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再服。&&&&&&&木加汤 治喘。&&&&&&&木 各二两  各四钱 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葶苈泻肺汤 治肺痈,胸膈胀满,上气喘急,身面目俱浮肿,鼻塞声重,不知香臭。&&&&&&&葶苈不以多少,炒令黄&&&&&&&右件细研,丸如弹子大。水三盏,枣十枚,煎一盏,去枣入药,煎七分,食后服。法令先投小青龙汤三服,乃进此药,即《济生》葶苈散,汤使不同。《济生》方:炒甜葶苈、、(艹舌)蒌子、、、桑皮、各一两,炙半两。&&&&&&&千缗汤 【 《妇人大全》】  治喘急有风痰者。&&&&&&&七个,炮制,四片破之 皂角去皮弦子 炙,各一寸 如指大&&&&&&&右以水一碗,煮去半,顿服。一方无,但用末一两,皂角半两,七片,同入纱袋中。水三升,煎至一盏五分,以手揉洗取清汁,分作三服,并服二服,效。&&&&&&&丸 【 《保命集》】  治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一两  各三钱&&&&&&&右为细末,姜汁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小儿丸如米大。&&&&&&&定喘饼子 【 《宝鉴》】&&&&&&&酢浸一宿炒 炒 炒  去白,各一两 寒食面三两 白牵牛三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二两&&&&&&&右为末,和匀滴水,丸如樱桃大,捏饼子,取热灰半碗,在碗内同炒饼子热,每夜服一饼嚼烂,煎汤下。如患人心头不快,加上一饼或二饼,至微明利下,神效。妇人有胎者,不可服。&&&&&&&麦门冬汤 【 仲景】  治虚喘。&&&&&&&七升 一升 四两 二两 粳米三合 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平肺散 【 东垣】  治肺受热而喘。&&&&&&&炒,二钱 一钱半 炙    天门冬去心,各一钱  各六分 三十粒,搥碎&&&&&&&水二钟,五片,煎一钟,食远温服。如热甚,加、叶各一钱。&&&&&&&加减泻白散 【 《发明》】  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一两 三钱 七钱   去白  去芦,各半两&&&&&&&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粳米数十粒,同煎温服,食后。&&&&&&&压掌散 治男女哮喘痰嗽。&&&&&&&去节,二钱半 炙二钱 五个,打碎&&&&&&&右,水煎,临卧服。&&&&&&&定喘奇方 治稠痰壅盛,体肥实而喘者。&&&&&&&橘红二两,用明矾五钱同炒香,去矾不用  杏仁麸炒 (艹舌)蒌仁去油,各一两 炙七钱 酒拌晒,五钱 皂角去皮弦子,烧存性,三钱&&&&&&&右为末蒸饼,用淡姜汤打糊为丸如菉豆大,每食后白汤送下一钱,日二次。服三五日,大便下稠痰而愈。虚弱人每服七分。&&&&&&&定喘汤 治肺气上逆喘,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 去节 蛤粉炒 曲  去蒂蜜炙 各一钱 二钱&&&&&&&右作一服,用水二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后服。&&&&&&&团参散 治肺气不利,咳嗽上喘。&&&&&&&紫团参 茸各三钱 (艹款)冬花二钱&&&&&&&右作一服,水二钟,一枚,煎一钟,食远服。&&&&&&&汤 治喘促,脉伏而数者。&&&&&&&二钱  麦门冬 杏仁去皮尖 橘皮去白,各二钱半&&&&&&&右作一服,用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九宝汤 治经年喘嗽通用。&&&&&&&去节    桑皮炒 杏仁去皮尖并双仁炒  叶 炙,各一钱六分&&&&&&&右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盏,五片,一枚,食远煎服。&&&&&&&皱肺丸 治喘&&&&&&&(艹款)冬花    茸 贝母  糯米炒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别研,四两&&&&&&&右为末,将羊肺一具,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许水更添些,煎杏仁令沸,滤过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煎熟,研细成膏,搜和前药末,杵数千下,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用煎汤下。&&&&&&&经验秘方 【 《正传》】  治远年喘息。&&&&&&&桑木内蠹虫粪一升,炒 杏仁不去皮尖炒 萝卜子炒,各半斤 二两,生&&&&&&&右共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姜汤送下。&&&&&&&三因神秘汤 【 《发明》】  治喘不得卧。&&&&&&&苏叶 橘红  炒 各五钱 白 各三钱&&&&&&&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大温,分三服。一本只、、各钱半,一钱,十五粒。&&&&&&&桂苓五味汤 【 仲景】  治喘。&&&&&&& 各四两 炙,三两 半升&&&&&&&右四味,以水八升,煎取三升,分三温服。&&&&&&&真应散 【 《三因方》】  治远年喘急,不能眠,百药不效者。&&&&&&&白石英四两通明者,以生绢袋盛,用雄猪肚一具,将前项药入内,缝定煮熟,取药出,再换猪肚一具,如前法煮三次,煮了取药出,晒干用研&&&&&&&右为末,以官局(艹款)冬花散二钱,入药末二钱,再加二寸,三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通口服。猪肚亦可食,只不得用酢酱盐椒姜等调和。(艹款)冬花散方,用(艹款)冬花一钱,贝母、、、杏仁、、、各二钱,去节四钱,为粗末是也。&&&&&&&简易黄丸子 消痰定喘,及齁(鼻合)。&&&&&&&细研 雌黄细研,各一钱 山栀仁七枚 菉豆四十九粒 明砒一字,研细,并生用&&&&&&&右为末,稀糊丸菉豆大,每服一二丸,茶清冷下,临卧服。&&&&&&&清金丹 治食积痰壅,哮喘咳嗽,遇厚味发者用之。&&&&&&&萝卜子淘净蒸晒为末,一两 牙皂角烧存性,三钱&&&&&&&右以汁浸,蒸饼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咽下。劫喘,以姜汁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噙下止之。&&&&&&&又方 治远年近日,哮喘痰嗽。&&&&&&&蝉退去足 研 各一两 生 生 杏仁去皮尖并双仁 砒生。各五钱 四十九粒&&&&&&&右为末,用葶苈自然汁,合诸药,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临卧姜汤下。&&&&&&&治齁嗽方&&&&&&&苏子二钱 去节 (艹款)冬花 蜜炙 各三钱 杏仁去皮尖 各一钱半 白菓二十一枚,去壳衣炒黄色&&&&&&&水三钟,不用,煎二钟,徐徐频服。&&&&&&&定喘汤 止一切喘。&&&&&&&白菓二十一枚,去壳切碎,炒黄色 一钱 苏子二钱 去节 (艹款)冬花 桑皮蜜炙 法制如无以汤泡七次,去皮用,各三钱 杏仁 炒,各一钱&&&&&&&水三钟,煎二钟,分二服,不用姜,徐徐服,无时。&&&&&&&见晛丸 治伤咸冷饮食而哮喘者。&&&&&&&    良姜  蓬朮各等分&&&&&&&右为细末,用萝卜浸煮烂研细,将汁面糊丸如桐子大,萝卜子汤下。&&&&&&&加味三拗汤 【 《得效方》】  治寒喘。&&&&&&&二钱 一钱半 桂皮一钱 杏仁 各一钱二分 五分&&&&&&&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水煎服。&&&&&&&九味理中汤 【 《回春》】  治寒喘。寒喘者,手足冷,脉沉细也。&&&&&&&缩砂研 炮 苏子  桂皮  炙,各一钱  各五分,并水磨汁&&&&&&&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水煎,入汁调服。&&&&&&&五虎汤 【 《医鉴》】  治伤寒喘急。&&&&&&&三钱 五钱 杏仁二钱 一钱 细茶一撮 一钱半&&&&&&&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一茎,水煎服。&&&&&&&止喘丸 【 《类聚》】  治冷喘。&&&&&&&   胡桃肉各等分&&&&&&&右为末,蜜和每两作三十丸。每一丸,细嚼,温水下。&&&&&&&千缗导痰汤 【 《医鉴》】  治痰喘不能卧,一服即安。&&&&&&&七枚,炮切作四片 南星  赤 枳壳各一钱 牙皂角 各一寸,井炙&&&&&&&右剉,作一贴,入五片,水煎服。&&&&&&&加减三奇汤 【 东垣】  治欬喘上气,痰涎不利。&&&&&&&二钱     杏仁  叶 各一钱 五分&&&&&&&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水煎服。&&&&&&&贝母散 【 《入门》】  治痰喘。&&&&&&& 贝母各一两 十粒,取霜&&&&&&&右为末,每服一字,姜三片,临卧细嚼,白汤下,便合口睡,其喘即定。&&&&&&&平肺散 【 丹溪,下同】  治喘嗽痰盛,寒热往来,咽干口燥。&&&&&&&一钱    叶 肉 茸    杏仁 各七分 五分&&&&&&&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水煎服。&&&&&&&汤 治喘嗽痰盛,寒热往来。&&&&&&&二钱 杏仁一钱半  叶   各一钱&&&&&&&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水煎服。&&&&&&&定喘化痰汤 治欬嗽痰喘。&&&&&&& 杏仁各二钱  南星并制,各钱半  各八分 (艹款)冬花 各七分&&&&&&&右剉,作一贴,姜五片,水煎服。&&&&&&&润肺膏 治同上。&&&&&&& 杏仁 脂冬花 胡桃肉各一两    各五钱 枯一钱 清油八两 二两,取汁 蜜一斤&&&&&&&右先将油炼熟,次入蜜炼,去沫,却下药末搅匀,每服二三匙,白汤调下,临卧时服。&&&&&&&苏子导痰降气汤 治痰喘上气。&&&&&&&苏子二钱 制 各一钱半 南星制 各一钱 五分    赤各七分&&&&&&&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大萝皂丸 【 《入门》】  治气喘痰喘,风痰食痰,酒痰面毒等证。&&&&&&&萝卜子炒,二两 皂角烧存性,一两 南星制 制 杏仁 (艹舌)蒌仁 便制  各五钱&&&&&&&右为末,糊和丸梧子大。姜汤吞下六七十丸。&&&&&&&祛痰丸 【 丹溪】  治风痰喘嗽。&&&&&&&     赤 白朮各一两 牙皂角去皮弦子,九钱 槐角子 各七钱半&&&&&&&右为末,姜汁糊和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温酒或姜汤吞下。&&&&&&&四磨汤 【 东垣】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   各等分&&&&&&&右,浓磨水取七分盏,煎三五沸,微温服,不拘时。加、枳壳等分,名六磨汤,治证同。&&&&&&&清金汤 【 《纲目》】  治欬嗽喘急,胷满逆气,坐卧不安。&&&&&&& 赤 杏仁 珠    叶  贝母 曲 (艹款)冬花各七分   各三分&&&&&&&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一个,同煎服。&&&&&&&定肺汤 【 《直指方》】  治上气喘嗽。&&&&&&&茸  橘皮 苏子 杏仁去皮尖   枳壳 各一钱&&&&&&&右剉,作一贴,入姜五片,五叶,水煎服。&&&&&&&杏苏饮 【 丹溪】  治上气喘嗽浮肿。&&&&&&&叶二钱  各一钱     珠各十分半   肉 杏仁各五分&&&&&&&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水煎服。&&&&&&&加味四君子汤 【 《回春》】  治气喘。&&&&&&& 白朮各一钱三分 一钱 赤   缩 苏子 各六分 八分  各五分,二味并磨取汁&&&&&&&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和二香汁服。&&&&&&&双玉散河间 治热喘痰涌如泉。&&&&&&& 各等分&&&&&&&右为细末。每取三钱,汤调下。&&&&&&&加味生脉散 【 《入门》】  治脉浮喘促,手足厥逆,用此救之。&&&&&&&五味三钱   杏仁 各二钱&&&&&&&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气虚喘盛者,单汤频服之。喘定者生,不定者死。或元气素虚,伤寒汗下后,气短气促气喘,目反脉微,精神困怠者危,以此救之。&&&&&&&泻火清肺汤 【 《回春》】  治火喘。&&&&&&&片芩一钱    麦门冬 五分,水磨取汁 五分,水飞  杏仁 赤 苏子 贝母各八分&&&&&&&右剉,作一贴,水煎,入汁、末、调服。&&&&&&&神秘汤 【 《纲目》,下同】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得流通,其脉沉大,宜服此。&&&&&&&叶 橘红 各一钱半 赤  各一钱 五分&&&&&&&右剉,作一贴,入五片,水煎服,日二。&&&&&&&平肺汤 【 《直指方》】  肺与肾,皆以积水,喘急欬嗽,盖水乘之也。&&&&&&&炒二钱 炒  枳壳  苏叶各一钱 七分半 五分&&&&&&&右剉,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单汤 【 《入门》】  治气虚喘急。&&&&&&&一两&&&&&&&右剉,水煎,频服之。&&&&&&&小萝皂丸 【 《纲目》】  治久喘最妙。&&&&&&&萝卜子蒸,二两 皂角煅,五钱 (艹舌)蒌仁研 南星以水浸晒 海粉各一两&&&&&&&右为末,姜汁入蜜和匀,捣作丸,樱桃大,合化咽下。&&&&&&&紫金丹 【 《本事方》】  治多年肺气喘急哮嗽,夕不得卧。&&&&&&&好者二钱,用水略润少时,以纸挹干,研膏,砒水飞,半钱&&&&&&&右用豉膏子和砒同杵极匀,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量大小与之。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紫金丹 【 《入门》】  治哮喘不得卧,须三年后者可服。&&&&&&&砒末一钱 捣烂,一两 精猪血细切,四两 三味拌和,分作三分,用纸筋泥包裹,烘令泥干,却用炭火煅青烟出尽为度,于地上一宿,出火毒,取为末,汤浸蒸饼和丸菉豆大。食后冷茶清下。大人二十丸,小儿七丸。忌一应醎物汤水之类。&&&&&&&紫金丹 【 《回春》】  凡遇天气欲作雨,便发齁喘,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则肺胀作声。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子母相传者,每发即服,不过七八次,觉痰腥臭,吐出白色,是绝其根本也。&&&&&&&白砒一钱,生用另研 煅枯,三钱,另研 一两,水润去皮蒸研如泥&&&&&&&右末和合,捻作丸如菉豆大。冷茶送下五丸,甚者九丸,以不喘为愈,不必多服。久久服之,奏效必矣。&&&&&&&夺命丹 【 丹溪】  治齁(鼻合)喘嗽上气。&&&&&&&砒一钱 二钱 白三钱 南星四钱 五钱&&&&&&&右先将砒矾于石器内火煅红,出火黄色为度,切不可犯铁器,却入余药末和匀,姜汁面糊和丸如黍米大,为衣。每服七丸,小儿三丸,井水吞下。忌食热毒物。此方治痰喘刧剂也。病安之后,即用汤、五味散、宁肺汤以补虚可也。&&&&&&&立定散 【 《医鉴》,下同】  治哮喘秘方。&&&&&&&大皂角一个,劈开去子,入肉,铁线扎紧,炙焦黄色末,每一钱,用、杏仁各一钱,香油煮黄&&&&&&&右为细末,每柿饼一枚,入一钱,细嚼服之,温水下。&&&&&&&大百劳散 【 河间,下同】  治一切劳疾肌劣,喘息不卧,痰涎不食。&&&&&&&一对,蜜炙 一个,去裙酢炙     白 白朮 茴香 去白 杏仁去皮尖  贝母 官桂 炙 制 苍朮汤浸,各一两  草各半两&&&&&&&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用三片、枣二枚、二枚同煎,空心稍热服。有汗加小麦二十粒。不用铁煎。&&&&&&&小百劳散 治劳喘嗽不已,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右为末,每服二钱,入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内金丸 【 《良方》】  治哮喘。&&&&&&&二十一个 信石二钱半 黄丹半两&&&&&&&右各研细,露星七宿,再入白牵牛末半两、葶苈末半两、末二钱半,共研匀,用蒸枣肉为丸如麻子大,露星二宿,以末为衣。每服七丸,临睡用冷茶清送下。&&&&&&&喘息方 【 《千金方》,下同】  治肺实热,胷凭仰息,泄气除热。&&&&&&&八两  杏仁各三两 赤蜜七合 橘皮 白朮各五两 枸杞根皮切二升&&&&&&&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三沸,分三服。&&&&&&&又方 治肺热,言音喘息短气,好唾脓血。&&&&&&&切二升 八两 五两   各三两 杏仁四两 赤蜜一升 淡鸡子大一枚&&&&&&&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两沸,分三服。&&&&&&&橘皮汤 治肺热气上,欬息奔喘。&&&&&&&橘皮 各三两  干各三两 宿麦 杏仁各四两 八两&&&&&&&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两沸,去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与两剂。《删繁》:干作干蓝。&&&&&&&又方 治肺热喘息,鼻衄血。&&&&&&& 元参  鸡苏 芍药  蘗皮各三两 生地切,二升 仁四两 淡鸡子大一枚&&&&&&&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者,下三两,更煮三沸。&&&&&&&泻肺散 治酒客劳倦,或出当风,喜怒于肺,面目黄肿,起即头眩,欬嗽喘气,时忽忽欲绝,心下弦急,不能饮食,或吐脓血,胷痛引背,支满欲呕。&&&&&&& 各二两半   苁蓉    各一两  各七分  蜀椒  桂心 (艹款)冬花 各一两半 去皮尖,六十枚 杏仁去皮尖,三十枚&&&&&&&右十九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后稍加至二匕。&&&&&&&引气汤 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 杏仁  各五分 四分   桂心各三分 ?橘皮二分 八两 切,一升&&&&&&&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汤 治肺劳风虚冷,痰澼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胷满,喘息气絶,此痰水盛溢。&&&&&&&  桂心   大戟 橘皮各二两    杏仁 白各三两 一两 制,一升 十两 十五枚&&&&&&&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散 【 《济生方》,下同】  治风寒冷湿之气,伤于肺经,上气喘促,不得睡卧,或声音不出者。&&&&&&&杏仁去皮尖,炒 子微炒 去根节 赤 橘红 炙,各一两 冬炙,半两&&&&&&&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二黄丸 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绝。&&&&&&&雌黄一钱 一两&&&&&&&右二味,研罗极细,镕黄蜡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于夜半时熟煮糯米粥,乘热,以药投在内,搅转和粥吃。&&&&&&&胡桃汤 治胷满喘急,不能睡卧。&&&&&&&寸许切片 胡桃五个,取肉切片&&&&&&&右件作一服,用水一小盏,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杏仁煎 治久患肺喘,欬嗽不已,睡卧不得,服之即定。&&&&&&&杏仁去皮尖 胡桃肉等分&&&&&&&右研为膏,入炼蜜少许,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细嚼,用姜汤咽下,食后及临卧服。&&&&&&&暴喘欲死方 【 《》】&&&&&&&一两,湿纸裹煨 牵牛二两,炒&&&&&&&右为末,蜜水调二钱立止。此方治上热痰喘,若肺虚寒胃冷,不可用。&&&&&&&汤 【 《大旨》,下同】  专治寒包热,兼治表里。&&&&&&& 枳壳 酒炒    杏仁 等分&&&&&&&右,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天寒加。&&&&&&&星半(艹舌)蒌丸 治痰喘。&&&&&&&南星  (艹舌)蒌仁 子 萝卜子炒 橘皮 杏仁 皂角灰&&&&&&&右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姜汤下。&&&&&&&神应丹 【 《医林》,下同】  治齁哮喘嗽。&&&&&&&菉豆一合 人言一钱&&&&&&&右二味,入沙锅内,水煮豆烂熟,研为糊,焙干再研为末,糊丸麻子大。大人服三十丸,小儿十五丸,七岁以下六七丸,冷茶临卧送下,忌热物一日。此方神效。&&&&&&&大利膈丸 治风痰壅实,喘满欬嗽,风气上攻。&&&&&&&牵牛末二两   皂角炙,去皮弦子 泡,各一两 二钱半 槐角炒,五钱&&&&&&&右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又方 治寒包热而喘。&&&&&&& 枳壳炒  片芩炒   杏仁 &&&&&&&右,水煎服。天寒加。&&&&&&&又方 治痰喘。&&&&&&&南星  杏仁 (艹舌)蒌子  皂角灰 去白 萝卜子&&&&&&&右为末,糊丸,每六七十丸,姜汤下。&&&&&&&又方 治痰喘。&&&&&&&萝卜子蒸 皂角各半两 海粉 南星各一两 一钱,姜汁浸晒干&&&&&&&右用(艹舌)蒌仁姜蜜丸,噙化。&&&&&&&三拗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欬嗽喘急。&&&&&&&生不去节 杏仁不去皮尖 不去节&&&&&&&右各等分,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姜五片,煎服。&&&&&&&导水丸子和 治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则减,食已则喘。&&&&&&& 各二两 生牵牛另研取头末 各四两&&&&&&&右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温水下。&&&&&&&大补元煎 【 《》,下同】  治男妇血气大坏,精神失守,喘息危剧等证。&&&&&&&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炙一二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泄泻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钱 一钱,畏酸者去之炒 各二钱&&&&&&&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右归饮 凡之阳衰阴盛而喘息者,宜此方加减主之。&&&&&&&一钱 制一二三钱 炒  姜制去丝,各二钱 炙 各一二钱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喘息等证。&&&&&&&枸杞微炒 制 炒 姜汁炒 鹿胶炒珠,各四两 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大熟地八两 便溏勿用 山萸肉炒,各三两 制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右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大营煎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以致喘息等证。&&&&&&&二三钱或五钱 枸杞 各二钱 熟地三五七钱 炙 各一二钱 一钱半&&&&&&&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小营煎 治血少阴虚喘息,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芍药酒炒 炒 枸杞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炙一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贞元饮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挽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七八钱,甚者至一二两 二三钱 炙一二三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欬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一钱半 炙一钱&&&&&&&水二钟,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六安煎 治风寒喘欬,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钱半 二三钱 二钱 杏仁 各一钱 五七分,老年气弱不用&&&&&&&水一钟半,加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若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七八分或一钱。&&&&&&&廓清饮 治三焦壅滞喘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枳壳二钱 萝卜子生,胀不甚能食者去之 各一钱 连皮 各二三钱 一二钱 五七分或一二钱 一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玉女煎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喘息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生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各钱半 二钱&&&&&&&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单方&&&&&&&伤水喘急,因年少饮冷水惊恐所致者:大文钱七文洗净,白梅七个,水一钟,同浸三宿,空心一呷,良久得吐,效。 【 《仁存方》】&&&&&&&肺虚喘急,连绵不息:生钟乳粉者五钱,蜡三两化,和饭甑内蒸熟研,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一丸。 【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五钱,熟一两,分作四服,每贴以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 《济生方》】&&&&&&&喘急欲绝,上气鸣息者:末,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效。 【 《肘后方》】&&&&&&&定喘下气,补心肾:神秘散。用白半两,米泔浸三宿晒炒,团参二钱半,一两半炒,鸡(月坒)胵一两烧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空心下,日二。 【 《三因方》】&&&&&&&肺热气喘:生茅根一握(口父)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甚者三服止。名如神汤。 【 《圣惠方》】&&&&&&&痰气哮喘:马蹄香焙研,每服二三钱,正发时,淡酢调下,少顷吐出痰涎为验。 【 《》】&&&&&&&伤寒气喘不止:用赤苏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饮之。 【 《肘后方》】&&&&&&&肺湿痰喘:甜葶苈炒为末,枣肉丸服。 【 《摘元方》】&&&&&&&齁喘痰嗽:用九尖蓖麻叶三钱,飞过二钱,以猪肉四两薄批,掺药在内,荷叶裹之,文武火煨熟细嚼,以白汤送下。名九仙散。 【 子和】&&&&&&&欬嗽痰喘,不问年深日近:用经霜蓖麻叶,经霜,御米壳蜜炒,各一两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日一服。名无忧丸。 【 《》】&&&&&&&肺气喘急: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盌内拌匀,慢火炒干,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 《简要济众方》】&&&&&&&痰喘气急:(艹舌)蒌二个,明矾一枣大,同烧存性研末,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 《》】&&&&&&&治喘神秘方:以猪爪甲二枚,烧灰研细,入当门子一枚,同研细,用蜡茶清调下。 【 《良方》,下同】&&&&&&&定喘化涎:用猪蹄甲四十九个,净洗控干,每甲内、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煅赤,去火细研,入,用糯米饮下一钱,小儿服半钱。&&&&&&&远年近日喘嗽: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茎,刮去黑皮,刀切开去子,每子仓内,入肉一粒,合就以麻皮缚定,用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慢火炙之,又涂又炙,以焦黄为度,劈开去不用;又以好明矾一两枯过,蓖麻子七粒,汁和蜜再涂炙前皂角三味,同为末;却以杏仁二两去皮尖研成膏,却与前药和匀,每服一钱,用柿子干灸过,候冷点入药内,细嚼,临睡服。忌热毒鱼鲊鲑鮝油面酒米酢煎煿热物。&&&&&&&肺经久受寒邪,喘急初发,则寒从背起,冷如冰霜,渐渐喘促,气不相续,痰涎壅塞,咯吐不出,坐卧不得,莫可支吾,两肩耸竖,曲背努目,困惫欲死,宜服。或未效,再服即愈,其效如神。用鲫鱼重一斤者,不去鳞肠,只于肚下近头处开一空,入信石一钱,令深入在内,却以鱼入竹筒内,外以盐泥固济候干,火煅竹筒通红,候冷去泥取鱼,去烧不过者研细,入蛤粉三钱,研和得所,丸如菉豆大,为衣,每服三五丸,临卧用冷沙糖水送下。忌热物。一方正喘急时宜服,不可多过丸数。欲试此药,用猪肺一枚吹胀,入此药数丸于肺脘内,顷刻渐痿,方表其功。&&&&&&&治喘嗽上气,一切肺喘剧甚者,效如神:用蒲颓叶焙碾为细末,米饮调服二钱,上并服取差。气味清香,其实酸濇,夏红可食,核如枣核□类,拣叶背白者用,江西谓之卢都子。 【 《》】&&&&&&&寒痰齁喘:用野芫荽汁和酒服即住。 【 《集简方》】&&&&&&&喘急欲绝:用韭汁饮一升效。&&&&&&&久嗽痰喘: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饼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时时津咽。 【 《集成》】&&&&&&&高年气喘:萝卜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 《济生秘览》】&&&&&&&上气喘急:杏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水调生面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下,微利为度。 【 《》】&&&&&&&喘促浮肿,小便淋漓:用杏仁二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妙。 【 《心镜》】&&&&&&&肺热喘急,寒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者:用桃皮、各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故布纳汁中,取薄胷口,温四肢,盈数刻即止。 【 《图经》】&&&&&&&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燥熟,捣作饼,每日食之,效。 【 《摘元》】&&&&&&&上气喘气,时有欬嗽:茶子、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新汲水下。 【 《圣惠方》】&&&&&&&喘嗽齁(鼻合),不拘大人小儿:用糯米泔少许广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顷涎出如线,不过二三次绝根,屡验。 【 《经验良方》】&&&&&&&齁喘痰气:苦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 【 《》】&&&&&&&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用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取效。&&&&&&&肺病喘息,喉中水鸡鸣:用肥两挺,酥炙取肉为末,蜜丸豆大,每服一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 【 《必效方》】&&&&&&&盐齁痰喘:柏树皮去粗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熟,早辰与儿吃三四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 【 《摘元方》】&&&&&&&痰喘欬嗽:用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 【 《急效方》】&&&&&&&年深哮喘:鸡子略敲损,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能去风痰。 【 《集成》】&&&&&&&水气喘促,小便涩:用(上沙下牛)牛尿一斗,诃黎皮末半斤,先以铜器熬尿至三升,入末,熬至可丸,丸梧子大。每茶下二十丸,日三服。当下水及恶物为效。 【 《》】&&&&&&&痰齁发喘:猫头骨烧灰,酒服三钱、便止。 【 《正传》】&&&&&&&齁哮痰欬:猫粪烧灰,砂糖汤服一钱。 【 《摘要》】&&&&&&&上气喘急:故锦一寸烧灰,茶服神效。 【 《》】&&&&&&&刧喘药:好铜青研细,虢丹少许炒转色为末,每服半钱,酢调,空心服。 【 丹溪】&&&&&&&肺气喘急:用捣汁饮之。 【 《圣惠方》】&&&&&&&痰喘:用一两,童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温服。&&&&&&&腹胀喘满:用为末一钱,滚汤调服。&&&&&&&喘嗽:用殭蚕、细茶为末等分,临卧调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
中医古籍全文检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哮喘激素药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