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瑧山道 国家地理题

一道地理高考题的“前世今生”
一道地理高考题的“前世今生”
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 一道地理高考题的“前世今生”&&& 高考题的文字、图片材料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命题素材并非来自我们中学老师所熟悉的各类参考书,也很少从中学地理教材上截取素材。高考命题素材大多来自高校教师熟悉的各种大学教材和资料文献。素材新,再加上命题老师的精雕细琢、科学性巧妙设问,尽管是考查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下面的两幅图片来自《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P521~522),仔细阅读文字和图形,可以看到高考题的“雏形”。
浙江省2010年高考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 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__。(3分)&A.5—6月&& &B. 6—8月&& &C. 8—10月&& &D.10—11月(2) 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___ 。(3分)&A.5—6月&& &B. 6—7月&& &C.9—10月&& &D.10—11月
(3) 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4分)【答案】(1).C&(2).B &(3) .狂风;暴雨;风暴潮。【解析】(来自:&&)测量目标:台风灾害及其危害。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移动、危害等基础知识,重点考査考生的读图能力,题目设计新颖,凸显能力立意。第(1)小题关注实折线和虚折线的地理含义,台风转向点的移动规律在南北方向上是先向北后向南,在东西方向上是先向东后向西,通过月份可划分为三个时段,具体描述如下:5—8月,向东北方向移动;8—10月,向东南方向移动;10—11月,向西南方向移动。第(2)小题从图2中读取台风中心位于北纬21度、东经128度附近地区,题目所示台风移动的纬度范围大致是从北纬21度移向北纬25。,结合图1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小题考查台风主要是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方式对所经过和影响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试题命制应“吃透”已有信息&&&&原创、改编试题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试题命制方面有所投入和探索。个人感觉命题是件功夫活,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都需要花较多精力去思考题目的考查角度、考查方式,有了初步目标后去寻找合适的材料(素材),设计题干、设问,还要精雕细琢选项设置,答案组织等,与此同时语言组织上的“咬文嚼字”也是必需的。无论以上哪个环节出现的纰漏,都会导致题目整体的质量打折扣,甚至科学性上问题而成为一道错题。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所谓的“破题”、“烂题”。&&&&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改编试题比原创要容易些,在某种程度上讲,改编的确比原创简单,原题的很多信息可以利用、模仿。但如果对原题的已知信息或相关知识点把握不到位的话,可能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纰漏。&&&&下面是我校高三练习时所做的一组选择题,表面上看题目没有什么问题,考查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学生正答率并不高。但如果仔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题中曲线走向是错误的。(不影响题目答案,但至少说明题目的科学性值得探究)&高三模拟题:&随着地球自转,晨线与每一条经线的交点,都会沿着经线移动(两分日除外)。图1反映的是某条经线在某一天中不同的地方时,交点的纬度位置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在交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描述可能发生的是&A.北极冰原:极昼范围慢慢变小&B.黄河故道:桃红柳绿,生气盎然&C.江淮之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吴越大地: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X值是不断变化的&A.当X值逐渐增大时,交点移动速度逐渐减小&B.当X值逐渐减小时,交点移动速度逐渐减小&C.当X值为最小值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若黄赤交角增大,则X最小值时的交点移动速度也增大&&& 下面动画演示是我在讲解时给学生看的,对于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有一定帮助。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高考原题:2010年四川文综10~11题。
<font color=#ff年四川文综卷10~11题:&图5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0~11题。
10.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176;~50&#176;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11.若图5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对比两组题目,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模拟题很有可能是改编自2010年四川高考原题(纯属本人猜测,命题者可以说纯属巧合)。一天内晨线与经线交点的移动轨迹和某一时刻晨线的走向是一致的(这一点从10年四川高考题的设置可以看出来),回头再看上面的模拟题,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图中曲线的走向错误了。其中红色曲线是本人更正过的曲线。
&&&&其实早在2008年,全国卷Ⅰ中就已经考过类似的题目,当时是考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在一年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的轨迹分布。对于第11题的解答,有些同学(老师)感觉也比较棘手,我把自己的解答思路附在题目的下面,仅供大家参考。&08年全国卷Ⅰ8~11题:&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176;~40&#176;&&& &B.45&#176;~55&#176;&& &C.5&#176;~l 5&#176;&& &D.60&#176;~70&#176;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解题思路&&&&&Q为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根据地方时5时30分日出,得出该地昼长夜短(昼长13小时),应该处于所在半球的夏半年,因此第8题选C。第9题已知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得出昼长19小时,昼长较长,因为没有给定具体的日期,只要纬度位置足够高的话,昼长就有可能达到19小时,作为单选题,最佳答案为D。第10题限定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因此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日出、日落地方时应该接近6时、18时,答案选A。第11题在8~11题之中最为抽象,面对抽象思维的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形象化地作图解答,
方法一,极点俯视图:
&& 上图中1、2两点为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地方时21点)昏线与经线的交点,3、4两点为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地方时3点)晨线与经线的交点,5、6为不同日期0时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仔细观察图中1、2、3、4、5、6几点的分布纬度可以看出: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与选定的时刻有关,时间越接近6时或18时,在一年之内,交点分布的纬度范围越广,为从赤道到极点之间的纬度(因为6时、18时除外,所以交点的纬度分布不包括赤道和极点),时间越接近0时(24时)或12时,交点的纬度分布范围越小,为靠近极圈到极点之间的一段纬度。通过以上分析,第11题答案选D。方法二,侧视图:
&& 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因此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946;的变动幅度在23&#176;26&#8242;~0&#176;~23&#176;26&#8242;之间,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分布在赤道与极点之间的南北纬范围内,交点在经线上的具体分布纬度范围与选定的时刻有关,结论同方法一。
& 当然此题当年大家还有一定的争议,主要在一些措词表达上有歧义:
& 问:08年全国卷Ⅰ11题的&#8220;南北两个区间&#8221;是什么意思?点的分布什么情况下是"集中分布"?& 答:&#8220;南北&#8221;应该理解为南北半球;&#8220;集中分布&#8221;可以这样理解:时间越接近0时(24时)或12时,交点的纬度分布范围越小,为靠近极圈到极点之间的一段纬度;只要时间不是6时、18时,Q点在经线上的的分布纬度就是有区间限制的,只是在特定的区间里才会有交点(交点全部集中于该区域),具体的区间范围与选定的时间有关。& 问:&冒号后面的我可以理解。我很难将它与&#8220;集中分布&#8221;扯上关系。点的集中分布区应该指点的出现频率比较大的区域。去掉"集中"二字,&#8220;分布在分别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某两个区间&#8220;应该是它要表达的意思吧?
& 答:"集中分布"还应针对较小的区域。5:50分的情况能叫集中分布吗?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求解一道高中地理题为什么第四题选C呢?如图
闪神味讼44
当日温差比较大,午后雷雨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上午至中午气温明显升高,使水分快速蒸发进入云层,这里可以参考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的午后雷雨天气形成的原因,跟这个题的情形差不多,都是气温急剧升高,引起水分大量蒸发形成云雨层,容易在午后形成雷雨,大致就是这样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中午时分为气温最高,此时气温升高,地面气压降低,易形成气旋,则较易产生降雨。而又因为午后最高气温过后气温下降,则降雨可能只有一段时间,故为雷阵雨。所以最有可能的答案为C ,午后有雷阵雨。
你没看到历史13日无论内陆还是海洋都有很多的降水么!
我估计是因为对流雨对流雨盛行於热带及温带夏季午后,因高温使得蒸发旺盛,富含水汽的气流剧烈上升,至高空因减压膨胀,而冷却成云致雨,称为对流雨。其特点为:强度大、雨时短、雨区小、常伴有雷电、短暂强风,又称为热雷雨、雷雨或雷阵雨。如台湾夏季午后的西北雨即是。...
温度升高 水分多,午后下降时,雷阵雨、
雷阵雨是在潮湿空气发生强烈对流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发生与大气的稳定度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夏天,在晴天风小的日子里,地面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把近地面的空气加热,愈接近地面气温升得愈高,午后是地面气温升得最高的时候,也是大气在一天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强对流运动的发展在这时候最为迅速。如果这时空气非常潮湿,水汽丰富,那么,这一天午后到傍晚就会出现雷阵雨。这种由地面强烈...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道地理题题目在:
软流层在哪一层之中谢谢
窝窝暧昧233
1、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的规律是大洋之下位置较高(一般在60km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深度在120km以下).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尽管如此,在地震波传播特点上还是能分析出该层的存在.2、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 个组成部分.地壳 地球球层结构的最外层.大陆地壳的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 ,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壳厚度可达 70 80 千米.1909年A.莫霍洛维奇根据近震地震波走时确认地壳下界面的存在 ,在此界面以下地震纵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千米 /秒突然增至7.8 千米/秒.这个分界面后人称之为莫霍界面.大陆地壳一般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较硬,是主要承受应力和易发生地震的层位 ,下 地壳较软 .海 洋 地壳较薄,一般只有一层,且比大陆地壳均匀.地幔 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低速层之上为相对坚硬的上地幔的顶部.通常把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关于地壳均衡的研究认为,岩 石圈下 面有一个物质层,其强度较小 ,容许缓慢变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动.1914年,J.巴勒尔称这个物质层为软流圈.软流圈概念和地震学中的地幔低速层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很多人把它们等同起来.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规模的水平向移动.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 、 镍元素组成 ,半径为3480千米 .1936 年 ,I.莱曼根据通过地核的地震纵波走时,提出地核内还有一个分界面,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由于外地核不能让横波通过,因此推断外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是地表 B是软流层 C是地慢
应该是大气层吧
扫描下载二维码知识点梳理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一、 世界主要的分布及规律(见下表)二、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三、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可总结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①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②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均在15℃以上,主要区别于降水。(重点:气候类型特点)
①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②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③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区别于降水的月份分配: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2)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15℃之间,降水量的主要区别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夏雨型)
②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冬雨型)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
(3)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区别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②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要求:会懂气候类型分布图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纬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B.同一经线上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
C.同一经线上各地日出时间相同
D.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
C.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D.气温相同
有关同一纬线上的各地叙述错误的是
A.季节变化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社区广播台
热门推荐:
查看: 740|回复: 24
出一道题给你们研究研究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轻松注册,加入温暖的生活美社区,您的生活和生活美社区都会因您更美~
已有账号? 或者
提示一下,这是一道地理题
QQ图片56.jpg (61.31 KB, 下载次数: 0)
09:58 上传
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第三个字。我已经吐血!
签到天数: 589 天[LV.9]以坛为家II
签到天数: 140 天[LV.7]常住居民III
签到天数: 140 天[LV.7]常住居民III
我晕,这个太难了
签到天数: 42 天[LV.5]常住居民I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我晕,这个太难了
这可是小学生的地理题
签到天数: 140 天[LV.7]常住居民III
这可是小学生的地理题
估计我孩子小学毕不了业。。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估计我孩子小学毕不了业。。
挣钱请家教
签到天数: 918 天[LV.10]以坛为家III
签到天数: 654 天[LV.9]以坛为家II
签到天数: 51 天[LV.5]常住居民I
本帖最后由 fengfeifei 于
11:33 编辑
猜到了密歇根,但不知是说湖啊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猜到了密歇根,但不知是说湖啊
你居然能想到密歇根!!!!收下我的膝盖吧
签到天数: 518 天[LV.9]以坛为家II
来自生活美手机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生活美手机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晨昏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