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的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国标一般测出来是多少

名词解释 酸不溶性灰分急...
我们通常所说的 灰分 是指总灰分(即粗灰分)包含以下三类灰分:  1.水溶性灰分 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量   2.水不溶性灰分 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  3.酸不溶性灰分 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等物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Tea—Determination of acld-insoluble& ash content
GB/T 8308—2002& evqISO 1577:1987代替GB/T 8308—1987
GB/T83081987& ISO 15771987
ISO 15771987
GB/T830819872g5g
GB/T83081987
本标准起草单位: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各国标准化组织机构(ISO成员团体)的国际性联盟。通常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是由ISO技术委员会承担,每个成员团体如有兴趣,都有权成为该项目委员会的代表,与ISO有联系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国际标准组织也参与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标准文件紧密合作。
技术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的出版必须取得不少于成员团体75%的赞成票。
国际标准ISO 1575是由ISO/T34农产品技术委员会制定。
第二版本替代原第一版(ISO 1575:1980),在此将第六条款中题目作了一些修订。
用户应注意任何国际标准时时进行修订,任何一个国际标准其任何一个参数在其最新版本中表示,除非另有说明。
GB/T 83022002& &
GB/T 83032002& &
GB/T 83062002& &
& asid-insoluble& ash
10%24mL100mL
63& 525℃±25℃。
6.4& 水浴锅。
6.5& 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
6.6&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7& 无灰滤纸。
6.8& 表面皿:直径60㎜。
69& 100mL.
525℃±25℃高温炉内,灼烧1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1g)。
7.4& 总灰分的制备
5g(准确至0.001g)于坩埚内,其他步骤均按GB/T 8306
25mL10%100mL5min 150mL525℃±25℃灼烧至无炭粒为止(约1h),待炉温降到300℃左右时,取坩埚,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min,冷却并称量,重复此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以最小称量为准。
……………………(1)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习题三 灰分的测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习题三 灰分的测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请问,山芡肉、山萸肉是一种东西吗? - 王朝网络 -
分享&&&&&当前位置: &&&&&&&&请问,山芡肉、山萸肉是一种东西吗?请问,山芡肉、山萸肉是一种东西吗? 22:23:21&來源:互联网&&&&  中药方里写的是山芡肉,不知道这是不是山萸肉?  解释一下好吗?  谢谢!    
在此提示一点,如果方中有莲须这味药的话,那么此方中的山芡肉应该指的是芡实而不是山茱萸肉,因为芡实常常和莲须一起使用,用以补肾固精。      应该是“山萸肉”,而不是“山芡肉”。  推荐百度百科词条如下:  山茱萸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中草药别名  【别名】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枣,蜀酸枣,鼠矢,鸡足,实枣儿,肉枣,药枣。寇思,思益,萸肉,净萸肉,于内,枣皮,芋肉。  【商品名】杭萸肉:为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皮肉厚,色鲜艳,味酸浓,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为各地所产萸肉的统称。以皮内肥厚、色红油润、酸味浓、干燥无核、洁净者为佳。  【处方名】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枣皮等。  生山萸肉为原药剥取果内生用入药者。  处方中写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枣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黄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为生山萸肉置笼内蒸至紫褐色再晒干入药者。补肝肾功效增强。  原植物  【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别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茱萸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编辑本段]药理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编辑本段]简易处方  [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  山茱萸  【拼音名】:ShanZhuyu   【英文名】:FRUCTUS CORNI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20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  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  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  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1) 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  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  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  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  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  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  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5%(附录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X A)测定,不得  少于5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  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  40μl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  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  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C17H26O10)不得少于0.60%。  【炮制】 山萸肉 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 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酒吸尽。   【性味与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6~12g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浅褐色,成薄片剥裂。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腺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制法】   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药忌宜】: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用法用量】 6~12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 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来 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肉。  【历史沿革】山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生态环境】山茱萸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深山区药用树种,多生于海拔600~1000米阴凉、湿润、背风的深山区,常见于山沟、壤窝、溪边、路旁等腐殖质土层厚的地方。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  【栽 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种植为佳。种植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因种子皮内有一层胶质,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冬前选无病、饱满种子进行沙藏。第二年春,种子萌芽时下种。选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种,条距24~30厘米,沟深2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沟中,覆薄土,脚踩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时松土锄草。移栽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施肥1次。长至90~10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成年大树要修剪枯枝及生长过密的枝条。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肉果核皮坚硬木质。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主要产地】河南、浙江、陕西等省。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贮藏方法】易发霉、变色、虫蛀。存储于干燥通风处。  [编辑本段]《本草新编》·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涩,气平、微温,无毒。入肾、肝二经。温肝经之血,补肾脏之精,兴阳道以长男茎,暖腰膝而助阳气,经候可调,小便能缩,通水窍,去三虫,强力延年,轻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则滑精难收,实益阴之圣丹、补髓之神药。仲景夫子所以采入于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本经》谓其九窍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过于涩,则窍闭而不能开,恐难以通之也。予以为不然。夫人五脏安,则九窍自利,而五脏之内,一脏不安,则四脏因之不安矣。所谓一脏者何?即肾脏也。肾为四脏之本,肾安而四脏俱安。安四脏而利九窍,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补肾,正安肾以安五脏之药也。五脏既安,而谓九窍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窍也。三焦六腑,无不藉其庇荫,受其滋益。此八味汤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师新立补肾诸方,无不用之以救垂绝之症也。   山茱萸枕  一、文化记载  说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疗效,还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一位山民进贡一种叫山萸的红色小果,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山民把俗物当贡品是对他的不敬,命人将山民重重杖责。三年后的一天,赵王旧病复发颈痛难忍受,一位姓朱的御医用又黑又干的东西煎汤给赵王内服,果核做枕头用。赵王病愈后问朱御医,你给我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果,赵王若坚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头,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大种山萸。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制作成健康枕头的工艺也就流传至今。  二、诗词记载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1.储光羲《登戏马台作》: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记载了南朝宋武帝刘裕,把山茱萸作为犒赏全军的奖品。  2.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仔细看。  3.王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茱萸栽培技术  山茱萸,别名药枣、萸肉、枣皮。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主产于浙江。分布于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伏牛山区、天日山区和秦岭分布较集中。垂直分布范围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间的生长发育最好。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第一节 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其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树叶黑绿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长4~12厘米,叶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疏生毛,背面毛密。侧脉6~8对花为两性花,黄色伞状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组成,伞形花腋生,先叶开放,花黄色。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2.品种简介   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药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虽无品种,但调查表明,种内经济性状具有显著变异,容易选育新品种。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要求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区能安全越冬,成树在晋中、晋南地区也可安全越冬。  2.对环境条件要求  (1)气候 适宜年平均温度8~17.5℃,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18℃低温,年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的地区。  (2)地形 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较多。    应该是山萸肉,而不是山芡肉,因为山萸肉是常用的补肾固精的中药,现在价格很低,产大于销,它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  如果用治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那应该没错,就是山萸肉!相似文章&今日推荐&&&&&&&&&&幽默笑话百态军事探索娱乐女性健康旅游互联网··············&中药方里写的是山芡肉,不知道这是不是山萸肉?
解释一下好吗?
在此提示一点,如果方中有莲须这味药的话,那么此方中的山芡肉应该指的是芡实而不是山茱萸肉,因为芡实常常和莲须一起使用,用以补肾固精。
应该是“山萸肉”,而不是“山芡肉”。
推荐百度百科词条如下: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中草药别名
  【别名】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枣,蜀酸枣,鼠矢,鸡足,实枣儿,肉枣,药枣。寇思,思益,萸肉,净萸肉,于内,枣皮,芋肉。
  【商品名】杭萸肉:为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皮肉厚,色鲜艳,味酸浓,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为各地所产萸肉的统称。以皮内肥厚、色红油润、酸味浓、干燥无核、洁净者为佳。
  【处方名】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枣皮等。
  生山萸肉为原药剥取果内生用入药者。
  处方中写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枣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黄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为生山萸肉置笼内蒸至紫褐色再晒干入药者。补肝肾功效增强。
  【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别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茱萸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编辑本段]药理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编辑本段]简易处方
  [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2005年版药典
  山茱萸
  【拼音名】:ShanZhuyu
  【英文名】:FRUCTUS CORNI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20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
  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
  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
  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1) 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
  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
  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
  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
  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
  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
  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5%(附录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X A)测定,不得
  少于5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
  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
  40μl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
  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
  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C17H26O10)不得少于0.60%。
  【炮制】 山萸肉 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 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酒吸尽。
  【性味与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6~12g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浅褐色,成薄片剥裂。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腺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制法】
  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药忌宜】: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用法用量】 6~12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 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来 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肉。
  【历史沿革】山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生态环境】山茱萸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深山区药用树种,多生于海拔600~1000米阴凉、湿润、背风的深山区,常见于山沟、壤窝、溪边、路旁等腐殖质土层厚的地方。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
  【栽 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种植为佳。种植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因种子皮内有一层胶质,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冬前选无病、饱满种子进行沙藏。第二年春,种子萌芽时下种。选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种,条距24~30厘米,沟深2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沟中,覆薄土,脚踩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时松土锄草。移栽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施肥1次。长至90~10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成年大树要修剪枯枝及生长过密的枝条。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肉果核皮坚硬木质。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主要产地】河南、浙江、陕西等省。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贮藏方法】易发霉、变色、虫蛀。存储于干燥通风处。
[编辑本段]《本草新编》·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涩,气平、微温,无毒。入肾、肝二经。温肝经之血,补肾脏之精,兴阳道以长男茎,暖腰膝而助阳气,经候可调,小便能缩,通水窍,去三虫,强力延年,轻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则滑精难收,实益阴之圣丹、补髓之神药。仲景夫子所以采入于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本经》谓其九窍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过于涩,则窍闭而不能开,恐难以通之也。予以为不然。夫人五脏安,则九窍自利,而五脏之内,一脏不安,则四脏因之不安矣。所谓一脏者何?即肾脏也。肾为四脏之本,肾安而四脏俱安。安四脏而利九窍,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补肾,正安肾以安五脏之药也。五脏既安,而谓九窍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窍也。三焦六腑,无不藉其庇荫,受其滋益。此八味汤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师新立补肾诸方,无不用之以救垂绝之症也。
  山茱萸枕
  一、文化记载
  说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疗效,还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一位山民进贡一种叫山萸的红色小果,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山民把俗物当贡品是对他的不敬,命人将山民重重杖责。三年后的一天,赵王旧病复发颈痛难忍受,一位姓朱的御医用又黑又干的东西煎汤给赵王内服,果核做枕头用。赵王病愈后问朱御医,你给我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果,赵王若坚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头,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大种山萸。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制作成健康枕头的工艺也就流传至今。
  二、诗词记载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1.储光羲《登戏马台作》: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记载了南朝宋武帝刘裕,把山茱萸作为犒赏全军的奖品。
  2.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仔细看。
  3.王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茱萸栽培技术
  山茱萸,别名药枣、萸肉、枣皮。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主产于浙江。分布于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伏牛山区、天日山区和秦岭分布较集中。垂直分布范围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间的生长发育最好。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第一节 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其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树叶黑绿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长4~12厘米,叶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疏生毛,背面毛密。侧脉6~8对花为两性花,黄色伞状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组成,伞形花腋生,先叶开放,花黄色。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2.品种简介
  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药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虽无品种,但调查表明,种内经济性状具有显著变异,容易选育新品种。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要求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区能安全越冬,成树在晋中、晋南地区也可安全越冬。
  2.对环境条件要求
  (1)气候 适宜年平均温度8~17.5℃,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18℃低温,年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的地区。
  (2)地形 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较多。
应该是山萸肉,而不是山芡肉,因为山萸肉是常用的补肾固精的中药,现在价格很低,产大于销,它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
如果用治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那应该没错,就是山萸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王朝网络无关。王朝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为你推荐&&&&&&转载本文&UBB代码&HTML代码复制到剪贴板...&更多内容··········&&&&&&&频道精选&&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编程&&|&&|&&|&&|&&|&&|&&|&&|&&|&&|&王朝导购&&|&&|&&|&&|&&|&&|&&|&&|&&|&&|&王朝其他&&|&&|&&|&&|&&|&&|&&&&2005-&&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