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欣赏训练七年级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_七年级_中学数学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53:19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
&&& 近几年来,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分值约20分左右。其中还不包括古诗文背诵。根据《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考的考点主要有:1、朗读节奏;2、背诵默写;3、实词解释;4、句子翻译;5、内容理解。因此掌握好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有效地答好文言文试题是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的又一重要保证。&&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我们要以“纲”(课标)为纲,以“本”(课本)为本,扎扎实实地搞好文言文课内总复习。
&&& 1.重视诵读。诵读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增强识记,而且还有助于形成语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古诗文的语言特色和意境。诵读时要做到句读分明,朗朗上口;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把握语句的停顿;课文要求背诵课文或片断,要默写一遍,尽量不写错别字。&&& 2.归纳积累一些文言词汇。①掌握文言实词的音、形、义;②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③辨析词的古今异义;④辨析常见的多义词;⑤了解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情况;另外,一些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其”“于”“然”等,虽然不会单独考它们的词法功能,但是,它们关涉到句子的意思、情感和语调,如果不清楚这些虚词的基本用法,就很难准确地领会和翻译句子。&&& 3.解释词义、翻译句子、分析内容应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句子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信”、“达”、“雅”。“信”就是要忠实原文,理解正确,最好做到“字字落实”;“达”就是译句要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雅”就是要有文采,在措词组句上下功夫,在语言推敲上显身手。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4.内容理解。①理解课文全篇或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②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方面的要求与现代文相同。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着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趣》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徐喷以烟&&&&&&&&&&&&&&&&&&& (2)项为之强
&& (3)凹着为壑&&&&&&&&&&&&&&&&&&& (4)果如鹤唳云端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作者记述幼时的三件趣事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趣事:&&&&&&&&&&&&&&&&&&&&&&&&&&&&&&&&&&&&&&&&&&&&&&&&&&&&&&&&&&&&&&&&&&&&&&&&&&&&&&&&&&&&&
第二件趣事:&&&&&&&&&&&&&&&&&&&&&&&&&&&&&&&&&&&&&&&&&&&&&&&&&&&&&&&&&&&&&&&&&&&&&&&&
第三件趣事:&&&&&&&&&&&&&&&&&&&& &&&&&&&&&&&&&&&&&&&&&&&&&&&&&&&&&&&&&&&&&&&&&&&&&&&&
5.为什么作者说这三件事都有“物外之趣”?
答:                                          
&&&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
& (1)待君久不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3.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答:&&&&&&&&&&&&&&&&&&&&&&&&&&&&&&&&&&&&&&&&&&&&&&&&&&&&&&&&&&&&&&&&&&&&&&&&&&&&&&
4.按元方的话来说,“客”缺乏哪两种品格?这两种品格缺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答:&&&&&&&&&&&&&&&&&&&&&&&&&&&&&&&&&&&&&&&&&&&&&&&&&&&&&&&&&&&&&&&&&&&&&
5.选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答:&&&&&&&&&&&&&&&&&&&&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父异焉(&&&&&& ) &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2.指出下列句中“其”自指代什么。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
(4)稍稍宾客其父。其:
3.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西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J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节选自《        》,这本书是清代      编选的     
    。本文的作者是       ,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人有百手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不能名其一处也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4.下面各组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的时间概念是相同的一项是(  )
A.少顷  继而        B.是时  一时
C.俄而  未几        D.忽然  既而
5.上文写口技人描摩音响,表演的两个场面,请简要归纳.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6.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交待简单的道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7.翻译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4分)
(1)&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 两小儿笑曰:“孰为 汝多知乎?”
&& 1.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孰为/汝多知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温故而知新
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故&&& 问其故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
&&&&&&&&&&&&&&&&&&&&&&&&&&&&
4.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 &&&&&&
5.“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答:&&&&&&&&&&&&&&&&&&&&&&&&&&&&&&&&&&&&&&&&&&&&&&&&&&&&&&&&&&&&&&&&&&&&&&&&&&&&&
6.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 答:&&&&&&&&&&&&&&&&&&&&&&&&&&&&&&&&&&&&&&&&&&&&&&&&&&&&&&&&&&&&&&&&&&&&&&&&
     参考答案
1.沈复&& 清&&& 2。(1)慢慢地&&& (2)通“僵”,僵硬&&& (3)山沟&&& (4)鸟鸣&&& 3。(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第一件趣事:以烟喷蚊,作青云白鹤观。&&& 第二件趣事:神游于土墙凹凸初,花台小草丛杂处。第三件趣事:捉虾蟆,鞭数时,驱之别院。&&& 5。这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平常的事物都充满了童贞童趣。&&& 6。(1)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陈太丘与友期行
1.(1)待君/久不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2。(1)约定&&& (2)舍弃&&& (3)拉&& (4)回头看&& 3.“君”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缺乏“信”“礼”,具体表现为“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
1.(1)属于&&& (2)对……(感到)诧异&&& (3)完成&&& (4)通达聪慧&&& 2。(1)仲永自己&&& (2)他的,指仲永&&& (3)诗&&& (4)他的,指忠勇&&& 3。(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既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提示:可从“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来谈。&&& 6。(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1.虞初新志&&& 张潮&&& 笔记小说&&& 林嗣环&&& 2。(1)即使&&& (2)只&&& (3)说出&&& (4)夹杂&&& 3。D&&& 4。C&&& 5。第一个场景: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复睡的情形。& &&第二个场景:表演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6。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表演艺术的高超。&&& 7。(1)就(听到)有一个妇女惊醒打呵欠的声音。&&& (2)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颤抖着,几乎想抢先逃走。
两小儿辩日
1.A&&& 2。距离&&& 离开&&& 学过的知识&&& 原因&&& 3。(1)我认为太阳出来时距离人近。&& (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等到了中午太阳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 (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两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问题,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世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知识无穷无尽,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所不知。&&& 6。略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初中经典古诗词阅读训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经典古诗词阅读训练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初​中​经​典​古​诗​词​阅​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您现在位置: →
试题名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
上一个『』&&nbsp下一个『』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次修订):七年级(全国通用)》(李晓聪 主编)【摘要_书评_试读】- 蔚蓝网
共有图书2910758种
您的浏览历史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字数:135000&&&&&
页数:102&&&&&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全国通用,不受版本限制。  品质& 名校名师倾力打造  实用& 结合教材深度拓展  创新& 选文新颖视觉独特  突破& 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文言文,是否认为那是一篇篇晦涩难懂的文字?你们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否面对约占课本内容总量三分之一的文言文作品感到枯燥乏味?你们如何解答文言文试题?是否面对课外语段比重越来越大的考试题感到无从下手?&&&实践证明,足够的阅读经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实用的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必要的阅读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本丛书正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有各版本教材为参考,以一线教师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精心编写而成。&&&丛书分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分册,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而设计。每册均由“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和“文言文阅读训练”两个板块组成。“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为同学们归纳了文言文的阅读要点,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文言文阅读训练”为同学们挑选了难易适中的课外文言文段落,因文章内容设计习题,题型全面,科学实用。&&& 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因为书中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唐雎说信陵君(二)晋献文子室成(三)唐太宗怒斥敬德(四)班超投笔从戎(五)画家赵广不屈(六)苏武牧羊北海上(七)项羽志大才疏(八)溥幼嗜学(九)子路受教(一○)王荆公旁听文史(一一)吕蒙正不记人过(一二)齐宣王好谀(一三)齐桓公登门访士(一四)扁鹊见秦武王(一五)千金求马(一六)汝人识字(一七)绝妙好辞(一八)魏木兰代父戍边(一九)段玉裁终身念师恩(二○)观巴黎油画记(二一)左忠毅公逸事(二二)九牛坝观觚戏记(二三)柳麻子说书(二四)陈元方年十一时(二五)文侯与虞人期猎(二六)荀巨伯探病友(二七)外科医(二八)寇准读书(二九)鲁人织屦(三○)杨万里与“诚斋”(三一)黄琬巧对(三二)曹植聪慧(三三)俭啬老(三四)颜回好学(三五)赵简子元日放生(三六)顾荣施炙(三七)幽王击鼓(三八)刚峰宦囊(三九)李白之死辨误(四○)晋平公游于河(四一)董阏于法无赦(四二)苟无民,何以有君(四三)不取遗金(四四)不责碎玉吏(四五)河南王(四六)北冥有鱼(四七)求学须早(四八)任末勤学(四九)屈而不信(五○)推敲(五一)高山流水(五二)王安石辞妾(五三)张无垢勤学(五四)三余读书(五五)勤训(五六)陶侃惜谷(五七)庖丁解牛(五八)劝学(五九)前倨后恭(六○)多多益善-(六一)世无良猫(六二)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六三)愚医治驼(六四)班昭续《汉书》(六五)罴说(六六)狼(之一)(六七)狼(之二)(六八)狱中上梁王书(六九)地震(七○)商汤见伊尹(七一)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二)晏子使楚(七三)人之为学(七四)诫子书(七五)文徵明习字(七六)县令捕蝗(七七)东坡画扇(七八)教学相长(七九)闲情记趣(八○)为人大须学问(八一)神童庄有恭(八二)宋太祖怒责宋白(八三)二人并走(八四)蔡文姬求情(八五)革幼而聪敏(八六)鲁国之法(八七)滑稽列传(节选)参考答案
0人参与评分
很好(5星,4星):
一般(3星,2星):
不推荐(1星):&&&
写购物评价,赢购物积分,可换购物券!好书不要私藏哦,分享给别人吧!
温馨提示:由于每位咨询者提问时间及蔚蓝网促销等不同原因,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
1件商品成功放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件商品,商品金额合计¥97.10
购物车中已有该商品
非常报歉,本商品没有库存暂时无法购买,如果您仍需要该图书
请输入邮箱做缺货登记,到货后我们会给您发邮件通知。
非常抱歉,您购买的数量超过库存,当前最多可买303件,请您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美古诗词欣赏100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