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怀远镇镇中学87级同学

我市崇庆中学今年高考再创佳绩在今年的高考中, 高2016届一次性上重点、本科人数达830人,比去年增长11%;上重点大学289人,比去年增长33%,居成都市同类学校第一。其中,我市共有600分以上32人,有30名学生在崇庆中学。文科的前十名全部都是崇庆中学,理科前十名,有9人在崇庆中学,同时,该校的何雯同学以651分夺得崇州市理科第一名,杨雅兰同学以607分夺得崇州市文科第一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滨州市某初级中学准备围绕“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九年级六班的同学们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积极参与。
【镜头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下午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总理称,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
【我思我悟】
(1)为什么说“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
【镜头二】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解我答】
(2)党和政府为什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镜头三】温家宝总理在谈到2009年政府工作的体会时说: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此,同学们形象地创作了一幅漫画《民生列车》。
【我学我用】
(3)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4)为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班委会决定以“让我们的民生列车轻装前进”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小论文征集活动,请你简要列出小论文的内容要点。
(1)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度)发生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总参谋部就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抗震救灾总指挥,当天下午乘专机赶赴灾区,在一次次余震中,在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教学楼内,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顾不上抢救自己的小女儿;都江堰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教师和学生,自己87岁的老母亲被压在废墟下却无瑕顾及……(3)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时候,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理解、慰问和支援,中国感谢并欢迎国际社会提供各种援助,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派出救援队赶赴灾区,同中国人民并肩抗灾。(4)生活在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我们的先人和年长的人们对于重大灾难并不陌生,水灾、旱灾、雪灾、瘟疫、火灾、地质灾害,都一再袭击中国人民,但是,热爱生活的中华儿女一次次团结起来,一次次战胜各种灾害,一次次加深对这块土地的认识,一次次加深对这块土地和这个国家的热爱,胡锦涛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问题:上述4则新闻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你结合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这个道理。(1)第一则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则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则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则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改革开放30年&&& 新中国60年&&& 五四运动90年
材料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45亿元增长到3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时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5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5 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 761元。
(1)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取得上述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
2008年9月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首次出舱实施太空漫步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的重要表现;同时表明了我国以_______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材料二& 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于日起实施。这是继1982年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之后,又一个食品卫生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2)材料二说明,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_______机关;我国法律是___________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材料三& 观察漫画《谁之过》。
(3)漫画启示我们:做负责任的公民,不仅要勇于承担责任,还要敢于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围绕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
(4)历史昭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推动中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_____________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材料五& 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历史证明,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始终是中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他们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振兴中华的壮丽篇章。
(5)“身处新时代,面对新要求”,要传承五四“科学、爱国”的精神,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
【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7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截至21日16时30分,四川芦山“4&#.0级强震共计造成186人死亡、11393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
材料二& 强震发生后,更有效的应急举措,激发抗震救灾的坚强信心。中央部委迅速行动,解放军、武警部队火速驰援,各系统救援队及时到达,受灾地区积极自救,慈善组织募款捐物,普通群众自发到慈善机构捐款,孩子拿出了压岁钱,老人拿出了养老钱;献血队伍排成长龙……“第一时间”、“生死时速”,背后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局理念,是通力协作、各尽所能的制度安排。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雅安,灾难压不垮伟大的人民,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好自然灾害的又一次考验。“我不哭,我很坚强”,雅安地震中受伤小女孩的一组照片,感动万千网友。那血迹中纯真坚强的微笑,正是今天中国面对灾难的表情。4月20日,本来是雅安电视台《快乐集结号》主持人陈莹的大喜日子。但早晨8时多,她还没有被新郎的迎亲队接走,陈莹立刻就以一身白色的婚纱出现在了雅安观众面前。如此敬业的陈莹也引来超过10万名网友的关注。网友称说:地震让人们痛心,为灾区的朋友感到担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让人非常感动的画面,她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新娘!”
(1)请你对材料中陈莹等人的行为作简要的评析。(3分)
(2)地震虽无情但没有难倒我们中国人民,这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精神?这一精神有何重要作用?(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抗战中的东北中山中学:三千里大迁徙&烽火弦歌不辍
&&&&来源:&&&&
&&&&&&字号
在怀远,同学们举行读书讨论会:日,在程沐寒老师的宿舍里,举行苏联小说《铁流》讨论会;在王秀徵老师家里,同学们读了毛泽东1938年出版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王老师还把《雇佣劳动与资本》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送给同学。
桂林?饭馆里
终吃顿饱饭,还被当地人起个“蝗虫”诨号
与乌荫棠老师一家不同,白晶泉随着多数师生挤上了闷罐车。
“闷罐车人多,有撤退的政府职员,有商人,还有我们这些学生,挤得满满的。车上,大家才知道长沙被大火烧了。”白晶泉说,“到霞流,敌机来袭,火车躲进山里,整整停了一天。全车2500多人也饿了一天。天黑了,火车才开,半夜两点到衡阳。带队老师告诉我们,白天日本鬼子的飞机来轰炸,趁着没亮,大家赶紧进城找吃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小饭馆吃上一口。”
从湘潭到衡阳,再到桂林,师生们一直饿着。
“在桂林,在刘希夷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到街上吃 ‘客饭’。‘客饭’就是一菜一汤,米饭管饱,每客两角。我们这些东北人把人家准备一天的米饭吃光了。未饱,老板过意不去,马上下挂面,又吃光。还是未饱,连我们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吃下去了。过两天,街上的饭馆都不卖‘客饭’了,米饭一律按碗计价。又因为我们都穿黄色制服,当地人便叫我们‘蝗虫’。”失忆严重的白晶泉接受采访时常“断片儿”,可说这一段经历却很清晰。
女同学住在桂林市区一个竹棚里,男同学则住在七星岩山洞,休整一周。桂林西行已没有铁路,也没有钱集中搭乘汽车,徒步便成了选择。
拉铺?大山中
他,孤零零在那,终不得还乡
冬天是广西的雨季,山路泥泞。
据校友张之良回忆:“那天,我背负30多斤的行李,走得全身是汗。走得比我快的同学,被层层的山岭相隔,我看不见了;走得比我慢的同学还未赶上来,路上也没有其他行人和车辆。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我一人在那儿迈着沉重的步伐前进。”而体质弱的女同学更为狼狈。白晶泉说:“开始不觉得累,几天后就不行了,许多同学脚上打起了血泡。同学们就用针烧红了挑破血泡,再用煤油消毒。横跨瑶山山脉时山高路险,相当艰难。”
紧接着,意外发生了:学生樊树人死于车轮下。他手中的雨果名著《悲惨世界》被撞得满地飘零。我们在京、沈两地采访过的李曦沐、赵德本和白晶泉都是见证者。据白晶泉回忆:
途经柳州南拉铺小站,西南公路局的运货车与运汽油的军车斗气,互相超车。一辆军车冲进路旁稻田,将我们的队伍截断。樊树人同学惨死在车下!还有几个同学受伤。大家高喊着要求法办司机。一名中校很蛮横,拿出张纸写什么,说:“写个报告就完了。”刘希夷老师说:“你当踩死只蚂蚁呢?”那名中校悄悄走了。刘老师代表同学们提出三个条件:一、由一位姓陈的上尉出一书面执据说明责任在军方;二、给死者买衣裳、棺材埋葬;三、送伤者到柳州医治。至于善后,由教育部会同国防部来解决。陈上尉总想逃走,一直拖到晚上,才打电话请来他们的营长,按照三个条件解决了问题。
我们含着泪,擦干樊树人身上的血迹,洗净脸,换上新衣,然后小心翼翼地装殓在棺材里,把他埋葬在山坡上。同学们望一眼拉铺大山中的那座新坟,又含泪上路了。
“我来自北兮,回北方”。
而他,孤零零在那,终不得还乡。
军队在柳州休整数天后,继续西行,至宜山怀远镇停下来。再往前便是海拔两三千米高的大山,几百里无人烟。从桂林至此,师生徒步760里,历时26天。
&&相关新闻
(责编:王子一鸣、周斌)沈阳日报推出大型策划系列报道——东北中山 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_沈阳日报-爱微帮
&& &&& 沈阳日报推出大型策划系列报道——东北中山…
沈阳日报今起推出大型策划东北中山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13号,有一所中学,叫东北中山中学。在本地人的眼中,她没有像省实验、东北育才等明星中学那样的耀眼光环和吸引力。然而,“翻阅”其历史,我们发现她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样波澜不惊,其校史激荡起伏、厚重绵延,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拥有着很多人不知道却值得永远珍存的历史标签。  她的第一个历史标签是:中国第一所国立中学。日,她在北平创办,全名叫“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简称东北中山)。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4年初,流亡北平的东北青少年已有数万。而东北中山的创办使命便是“解决东北流亡学生就学与生活问题,保护和培植东北的爱国力量”。她的第二个历史标签是:千余名学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中山1000余名学生和部分教师有组织参加了这场后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的学生运动。经此洗礼,不少东北中山少年“爱国犯”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而郭峰、李涛、吕东、于克等一批学运领导者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高级干部。她的第三个历史标签是:“流亡抗战”时间最早、最长和地域最广的国立中学。抗战时期更大规模的学校“西迁”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而东北中山要早了近一年,算是中学“流亡抗战”的初期实践者。1936午11月,东北中山撤离北平,辗转南下,流亡苏、湘、桂、黔、蜀数省。这些东北少年历重庆轰炸之灾难、经失亲丧友之痛楚、持读书救国之信念,终至四川威远静宁寺,度过了相对安定的七年半读书生活。抗战胜利后,她从1946年10月开始返乡,于年底抵达沈阳。从创校至返沈,她用了12年多。她有着其他流亡中学无法比拟的“流亡抗战”完整性与饱满度。  这些标签让我们对她心存深深的敬意。她,如一扇窗,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民族中等教育“流亡抗战”的剪影。93岁的原国家测绘局局长李曦沐先在东北中山读书,后至另两所流亡中学(国立二中和国立十四中)求学,最终考上同样流亡的西南联大;8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在两所流亡中学(东北中山和国立九中)接受基础教育;87岁的北师大教授丁尔陞对东北中山更是情有独钟,他是东北中山在四川招收的学生。她就像个“中国结”,不断地接纳其他沦陷区及大后方的学生,与其他流亡中学“互通有无”。她,是一个家,培养了一大批抗战的力量、各业的领袖与社会的砥柱,如:航空烈士巴清正,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北京大学校长陆平,考古学家苏天钧,数学家吴光磊,光测实验力学带头人贾有权,土壤学家马溶之,国防固体力学专家程世祜,冶金专家刘嘉禾,育种专家王连铮,诗人郭小川……她,像长鸣钟,当代中学教育能从她身上汲取营养。很多校友接受采访时提到“校以作家”与“中山体育”,提到“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他们一再叮嘱我们要写一写“中山教育”,有很多东西即使在今天也有生命力。  原大连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关捷说,这段历史让他想起梁启超那篇名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包括东北中山学生在内的无数流亡少年,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读书救国经历写就了一篇“少年中国新说”,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民族的复兴积蓄力量,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对一些流亡大学(如西南联大、浙大、东大等),媒体报道与学者研究已经够多。而流亡中学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很少被提及,甚至有被历史湮没的迹象。”  鉴于此,我们决定以“东北中山: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为主题,实地见证东北中山“流亡抗战”之路,多维度解读抗战精神,思考其时代意义。我们走进那段迁徙岁月6月5日,高考前。在东北中山中学高三教室,即将高考的学生们正临阵“磨刀”。而在学校礼堂里,约500名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却端坐里面,等待另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奏响“校史新篇”的时刻。沈阳日报、沈阳网和东北中山中学组成联合采访团,重走当年中山人“流亡抗战”之路,从全媒体角度梳理他们“流亡抗战”校史。采访团队也在等待这个时刻:它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将正式“走进”东北中山中学那个既颠沛流离、血泪交融却又自强自尊、精英辈出的“迁徙岁月”。原本想在学校操场举行一个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启动仪式,可在一场突然而至的雷雨“逼迫”下,礼堂成了无奈的选择。在短时间会场“迁徙”中,沈阳日报社社长姜军成了总指挥,紧急调度,将会场有序“迁徙”至礼堂。雨还在下。沈阳市和平区对本次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给予足够重视,副市级干部、和平区区委书记冯守权和相关领导冒雨提前来了。在启动仪式上,他为采访团授了旗。东北中山中学原校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建晔主持了仪式。全体师生同唱《东北中山中学校歌》。“白山高,黑水长,江山兮信美,仇痛兮难忘……我自来北兮回北方”,高亢而悲壮。学生和老师在用心、用情地唱,极力地想将当年东北中山中学学生“流亡抗战”的画卷延展在大家面前。不少人头一次听到这首歌的人被感动了。“听这首歌,我的脑子便闪出一个镜头:一群面孔稚嫩的十几岁孩子,唱着歌,跋山涉水,还要躲避日机的轰炸……想着,想着,我心里突然酸酸的。有关孩子的画面,永远是最打动人的。希望你们把这个报道做好吧。”这是现场一位沈阳日报编辑的感觉。我们将从沈阳出发,第一站是创校之地——北京。我们采访团有七人,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的特征:两名文字记者(均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一名新媒体中心编辑(兼摄影记者)、一名视频记者。还有三位特殊的记者,东北中山中学校长高玉梅、德育主任赵季龙和高三应届学生赵普思。我们将多维度地立体解读东北中山中学这个“流亡抗战”的中学样本。6月14日,我们回到沈阳,完成了在北京的采访。作为采访团成员,赵普思同学是在刚参加完高考便跟着我们出发了。近一周的采访让他受益匪浅。“这些老学长都这么厉害,既是我们这些小学弟小学妹的榜样,又是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他们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学习,还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让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里的学生很惭愧,很有压力。”他走出中山校友、中科院院士赵鹏大办公室后对大家说。6月23日,赵普思的高考分数出来了:537分,超出一本线。祝贺他!在以后采访路上他可以向老学长们汇报成绩了。用国际视野解读抗战精神 沈阳日报总编辑 张春风从东北中山中学这扇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一张完整的“流亡抗战”历史底片,看到了一颗颗斗志激昂的年轻的心,看到了无处不在的民族尊严,更看到了中山师生洒落在各地的抗战与革命“火种”……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流亡抗战途中曾经说过的那一句至今激荡人心的话:“中国不是法兰西,因为,中国永远没有《最后一课》!”什么是抗战精神?这就是。在这一点,东北中山中学做到了!历史不应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是理智的启迪。今天,我们在这所光荣的学校举行这样一个特殊的启动仪式,就是要为一支由东北中山中学师生和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共同组成的采访团队壮行!你们将寻着东北中山中学抗战流亡的足迹,奔赴南方数省,实地走访流亡校址,遍访各地的校友,讲述“流亡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使更多人了解历史,进一步激发大众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同时,也希望采访团能用国际视野解读抗战精神,丰富沈阳的抗战文化。爱国情怀深植师生心灵深处东北中山中学校长 高玉梅东北中山中学始建于1934年,建校于北平,是国立的第一所中学,当时招收的学生全部是东北流亡学生,意在解决流亡学生的就学和生活问题。从此,东北学生有了家。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集国难家仇于一身的东北中山学生积极地投入了这场运动,我们学校当时有组织地参加“一二·九”运动。从那个时候起,鲜明而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已经深深根植在了中山师生的心灵深处。华北之大,已经不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历时九年,辗转流亡万里坚持办学,学校历经抗日烽火的洗礼,南京板桥镇、湖南永丰镇、广西怀远镇、四川静宁寺,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中山人高举爱国旗帜,孜孜不倦求学的身影。“我来自北兮,回北方”这句校歌中的歌词,记载了中山学子“家”的情怀,于1946年学校回迁到沈阳,这座历史建筑便成为中山人的家。对于中山人来讲,“家”是一种情结,“家”是一种寄托,“家”是为之奋斗的方向。学校的前辈们建校、迁校都是为了把东北中山这个“家”留下,今天的中山人锐意进取,就是要努力把东北中山这个“家”办好。精彩看点123456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编辑/杨新跃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沈阳市委机关报——沈阳日报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当前位置:-&
宜州:共青团宜州市委员会为怀远中学石柳燕同学捐款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共青团宜州市委员会为怀远中学石柳燕同学捐款
&&&&&&& 日宜州团市委在怀远中学举行了捐款仪式,为患有尿毒症患者怀远中学石柳燕同学捐款,把初步筹集到的58900.70元交给患者的父母。
&&&&& 参加捐款仪式的领导有团市委副书记夏明敢、团市委副书记韦德伟、怀远中学校长韦绍专、怀远镇副镇长黄晓庆、怀远镇团委副书记韦丹妮、怀远中学副校长蓝淞、怀远中学副校长韦继勇;此外捐款单位代表山谷高中、市二中、民族中学、北牙中学团委负责人、怀远中学的全体师生也参加了捐款仪式。
&&&&&&&& 捐款仪式上团市委副书记夏明敢、怀远中学校长韦绍专、怀远镇副镇长黄晓庆发表了讲话,呼吁大家用爱心,为生命加油并祝愿石柳燕同学能早日康复。患者石柳燕同学的父母看到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奉献的爱心后非常激动,表示感谢共青团宜州市委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帮助。
(宜州共青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