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到两句话概括聊斋 司文郎志异中司文郎这篇文章的大意

分享给朋友: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老版聊斋(86版)之司文郎(全集)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老版聊斋(86版)之司文郎(全集)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6 优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刺贪刺虐话聊斋》
《刺贪刺虐话聊斋》
&&& 1月12日&& 《刺贪刺虐话聊斋》&& 马瑞芳
&&& 央视国际 日 13:56
&&& 主讲人简介: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传统的中医家庭,回族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后来在淄博日报做编辑。1978年重返山东大学,1985年成为副教授,不久获得正教授职位。是我国研究《聊斋志异》的著名专家。
&&& 内容简介: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8220;刺贪刺虐&#8221;,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8220;入骨三分&#8221;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8220;写鬼写妖&#8221;是他的手段。
&&&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促织》。《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8220;刺贪刺虐&#8221;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 (全文)
&&& 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8220;刺贪刺虐&#8221;,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8220;入骨三分&#8221;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8220;写鬼写妖&#8221;是他的手段。
&&& 一、我们拿几个著名聊斋故事看看《聊斋志异》怎样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怎样入骨三分?
&&& 1、&#8220;官虎吏狼&#8221;是《聊斋志异》脍炙人口的名句。这话出自《梦狼》。白甲在外边做官,他的父亲白翁(白老头)挂念他,有个&#8220;素走无常&#8221;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阳间阴间来回走的人,带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门口有一头巨大的狼看门,吓得不敢进,丁某硬把他拉进去,白翁又看到官衙里堂上、堂下、坐着、卧着、都是狼,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经堆成山。白甲看到父亲来了,很高兴,下令备饭,马上,有一头巨狼叼了一个人来。白翁吓得浑身发抖,问:这是做什么呀?白甲平淡地回答:&#8220;聊充庖厨&#8221;,就是&#8220;用来当饭吃。&#8221;白翁很害怕,辞别了儿子就走,一群狼却挡住他不让走。白翁正在进退两难,突然,群狼吓得嗷嗷叫着藏起来,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几底下,马上来了两个怒目圆睁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扑地化成了巨齿獠牙的猛虎。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对这个怪梦很害怕,写了封信,劝导白甲要廉政爱民,派小儿子到白甲那儿看看。小儿子到了白甲的官衙,发现哥哥的门牙全掉了,问:怎么回事?白甲说骑马摔的。再问,什么时间摔的?恰好是白翁做梦的那天。小儿子把父亲的信拿出来给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劝告他。白甲不听。弟弟在官衙住了几天,发现不分昼夜,行贿送礼说情的人络绎不绝。整个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着眼泪劝告哥哥不要这样,要爱护老百姓,白甲不以为然地说:&#8220;你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诀,一个人能不能提拔,不决定于老百姓,而决定于上司。上司喜欢,你就是好官;你爱老百姓,有什么办法让上司喜欢?&#8221;没过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饱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杀了,还杀掉了白甲身边助纣为虐的衙役。过了一会,有人把白甲救起,说这个人是白老头的儿子,老头还不坏,不应该让他看到这惨状,把这人的脑袋给接上。另一个说,这家伙坏透了,把脑袋反着安上。白甲复活后,脑袋朝后,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当人看待。让人自顾其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细节。《梦狼》是带象征意味的小说,县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恶狼,官衙以人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场对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龄似乎还担心读者对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8220;异史氏曰&#8221;,又把这个怪梦的真实内涵交代得明明白白:&#8220;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8221;天下的官员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比也,就是到处都是。即使官员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恶狼,何况还有比猛虎还厉害的。 &#8220;官虎吏狼&#8221;成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经典性概括。
&&& 父母官变成了&#8220;官虎吏狼&#8221;,老百姓跟他们打交道,会出现什么情景?我们看一个小百姓在一级一级衙门打官司的故事。
&&&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亲是老实人,他跟豪绅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后,向阴司行贿,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亲,害得他浑身赤肿而死。席方平深知父亲为人老实,会在阴世受害,就到阴司帮父亲对付羊某,他到阴司后发现,监狱小吏受贿,日夜拷打父亲,打得两腿鲜血淋淋;席方平大骂狱吏:我父亲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随便让你们这些死鬼拷打?他写了状子向城隍告状,城隍受贿,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里路,到郡司告状,郡司又受贿,对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阎王那儿,阎王升堂,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8220;小人何罪?&#8221;为什么?我是原告。阎王装聋作哑,席方平直言不讳:我活该挨打,谁让我没钱呢?(原文:&#8220;受笞允当,谁教我无钱耶&#8221;)阎王恼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后再问席方平:&#8220;敢再讼乎?&#8221;席方平的回答铁骨铮铮,掷地有声:&#8220;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8221;这么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会死心,如果说不告是欺骗你,一告到底!气急败坏的阎王下令把席方平锯成两半儿!两个小鬼把席方平夹到夹板上,锯声隆隆锯开了脑袋,席方平觉得脑袋裂成两半儿,但他忍住痛,一声不吭,一个小鬼感叹:&#8220;壮哉此汉!&#8221;大锯锯到胸前,另一个小鬼说:此人大孝无辜,咱们锯偏一点儿,给他保留一颗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锯成两半后,阎王让小鬼把席方平的两半身子推到一起再来审,席方平觉得那条锯缝其痛无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这时,一个小鬼从腰里拿出条丝带给他说:&#8220;赠此以报汝孝&#8221;,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席方平竟然感动得小鬼把丝带送他疗伤。席方平丝带系身上,病痛消失,身体特别健康。阎王用尽酷刑对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终不屈服,阎王又软化他,利诱他,答应让他重新托生为人,在生死簿上注明,你下一辈子有千金之产,百岁之寿。席方平变成了呱呱而啼的婴儿,愤不吃乳,又返回阴间,继续告状,终于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决冤狱,把阴司的贪官一网打尽。还写了个很长的判词,就像法院判决书,痛骂各级官吏飞扬跋扈,贪赃枉法,人面兽心,不嫌鬼瘦。臭骂金钱导致吏治腐败,&#8220;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8221;。金光盖地和铜臭薰天是一个意思,就是金钱决定一切,金钱操纵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吏。阎摩殿实际是金銮殿,枉死城实际是天子脚下的皇城。&#8220;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8221;是对金钱导致封建官场腐败的本质性概括。
&&& 席方平在阴司的遭遇,实际上是人间官吏鱼肉人民的真实写照,这个说法,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发明创造,是六十二年前毛泽东主席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毛主席约文艺界人士谈话时说,《聊斋志异》可以作清朝史料看,其中《席方平》就可以作清代史料看,《席方平》含义很深,实际是对封建社会人间酷吏官官相护、残害人民的控诉书。毛主席又说:小鬼同情席方平故意锯偏,这个细节写得好,他还说:《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
&&& 遗憾的是,《席方平》没选进中学课本,半个世纪中,选进中学课本是聊斋另一个著名刺贪刺虐故事――《促织》。
&&& 3、《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读书人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当成名陷入绝望时,他的妻子得到巫者指点,有了求虫线索。成名拄着拐棍按图求虫。一个成年人,为了完成向皇帝进贡的任务,挖空心思、煞有介事地捉小蛐蛐,滑稽可笑,而滑稽可笑的背后又可悲。成名绝处逢生,捉到一个好蛐蛐,全家庆贺,没想到儿子好奇地揭开看,蛐蛐跑了,再捉回来,断一条腿,死了。成名的妻子情急之下训斥儿子,说,你弄死了蛐蛐,你的死期就到了。儿子害怕,投井自杀。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孩子丢了命!成名夫妇因为独生子自杀,觉得生活没了指望,但是看到空空的蛐蛐笼,又想到官吏的威逼杖责,&#8220;不复以儿为念&#8221;。做父母的为一个至小至微的蛐蛐竟没心思顾及亲生儿子死活,多么残酷的现实?接下来,成名意外地获得一只神奇的小蛐蛐,能够斗败大公鸡,把它送到宫里,普天下进贡的一切奇异品种蛐蛐都比试过了,没有能够战胜它的。每当听到琴瑟之声,小蛐蛐就合着节拍跳舞。皇帝高兴,赐给巡抚名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自己受宠,缘于华阴县的小蛐蛐。在朝廷对官吏的考查中,华阴县令以最好的评语&#8220;卓异&#8221;报送朝廷。县令高兴了,免除了成名的徭役,嘱咐主考官,让成名取得秀才资格。没几年,成名有了良田,有了楼阁,牛羊成群,一出门,车马衣服的豪华超过世族之家。
&&& 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 二,刺贪刺虐又一重要表现是巧写民族灾难。
&&& 清初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在&#8220;康熙盛世&#8221;,从皇帝到满族大臣,都极力回避这些事,和蒲松龄同时的&#8220;南洪北孔&#8221;洪升孔尚任,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作者,两个剧轰动一时,它们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最后作者都栽到兴亡之感上。洪升是国子监生,康熙二十八年,因为佟皇后国丧期间演《长生殿》,洪升被捕,革掉国子监生,听戏的官员赵执信等都罢官,&#8220;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8221;孔尚任是孔夫子六十四世嫡孙,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孔尚任曾御前讲《大学》并做皇帝向导,康熙下令破格录用孔尚任做国子监博士。后来《桃花扇》洛阳纸贵。引起了康熙皇帝注意,调阅剧本,不久,孔尚任被罢官。学术界大多都认为《桃花扇》歌颂史可法等大明将领,讽刺降清将领,犯忌了。
&&&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家还能不能写民族灾难?蒲松龄居然写了。当历史学家&#8220;太史公&#8221;不能秉笔直抒时,小说家&#8220;异史氏&#8221;用&#8220;鬼&#8221;抒写历史;当戏剧家不能在现实舞台上演出时代兴亡时,聊斋鬼魂成为时代风云的优孟衣冠;用人鬼恋巧妙抒写改朝换代之际人民的深重灾难,《公孙九娘》是代表。
&&& 公孙九娘出现时是个美丽而富于青春气息的大家闺秀。莱阳生第一眼看到她,&#8220;笑弯秋月,羞晕朝霞&#8221;,一双因为有礼貌的微笑,变得秋水盈盈的明亮眼睛和因为羞涩变得朝霞一样娇艳的面颊。公孙九娘谈吐高雅,才貌无双,莱阳生一见钟情,两人结为夫妻。但是爱情没有给公孙九娘带来欢乐,她在新婚之夜就向莱阳生叙述自己是怎么样成了冤鬼,在朝廷镇压于七之乱中,公孙九娘和母亲被抓起来要押解京城,走到济南,母亲被折磨死了,九娘自杀。公孙九娘用诗描述不堪回首的经历,&#8220;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8221;&#8220;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8221;九娘做了十年冤鬼,虽然享受到爱情幸福,但总忘不了自己的冤情,新婚之夜都忍不住打开箱子看当年血染的罗裙。公孙九娘恳求丈夫把自己的尸骨移葬家乡,还说:人鬼有别,主动跟丈夫分手。跟很多聊斋爱情故事不同,公孙九娘不仅没有起死复生,连她送给莱阳生的爱情信物罗袜,都着风寸断,腐如灰烬。为什么总是喜欢给有人鬼之别的青年男女做&#8220;撮合山&#8221;的蒲松龄,让伍秋月、聂小倩等女鬼一个一个重返人间的蒲松龄,偏偏到公孙九娘强调人鬼有别?最重要的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民族大灾难中,个人怎么可能枯木再生?公孙九娘的悲剧命运不可逆转,正如改朝换代中千万受害者冤沉海底。所以我们看到,《公孙九娘》这个小说开头跟许多爱情故事不一样。那些故事开头总是说:某某,某地方的人,性情如何,《公孙九娘》开头就写阴森恐怖、惨不忍睹的大屠杀:&#8220;于七之案,连坐被株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8221;在于七之案中,许多人没有参加起义的良民被连坐被杀,一天俘虏几百人,不问青红皂白,全杀了,血流成河,白骨撑天。小说接着写:&#8220;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为之一空&#8221;。多么慈悲呀,杀了人给棺木,杀人之多,全济南的棺材都脱销了!公孙九娘,一个花朵一样美丽的生命,正是千万冤鬼中的一员。蒲松龄描绘公孙九娘的青春美,这可爱的&#8220;红颜&#8221;偏偏是万千枯骨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公孙九娘》里,聊斋故事屡见不鲜的爱情起死回生的力量荡然无存。男女主角在&#8220;碧血满地,白骨撑天&#8221;背景下相遇,在&#8220;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8221;的场景下分手。《公孙九娘》表面上是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刺贪刺虐名篇。
&&& 三,刺贪刺虐第三个重要表现是写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戗害。
&&& 科举取士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蒲松龄被公认是第一个全方位描写科举制度的作家,他用奇诡的鬼魂故事说明:科举这个决定读书人命运的重要制度,成了枯木朽株。以《司文郎》为例看一下。
&&& &#8220;司文郎&#8221;本是唐代官名,司文局佐郎,后来传说为梓橦府主管文运的神。梓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主宰功名利禄之神。从宋代开始,成为玉皇大帝任命的主掌文教之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梓橦府司文郎决定人间书生的功名。以&#8220;司文郎&#8221;为主角和篇名,顾名思义,写文运主管,但小说前半部分写了三个书生,宋生、王平子、余杭生的交往。余杭生骄纵无理,以&#8220;老子天下第一&#8221;自居。宋生跟他比试写文章,余杭生陈词滥调。受到宋生尖刻嘲笑。余杭生把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拿出炫耀,被宋生贬得一文不值。宋生帮王平子做考试准备,精心琢磨写好文章。王平子和余杭生参加了考试,俩人水平如何?小说出来个瞎和尚,能把文章烧成灰,用鼻嗅判文章高低,瞎和尚说王平子文章&#8220;初法大家&#8221;,走的是正路,学古文大家,他&#8220;受之以脾&#8221;;对余杭生文章,瞎和尚&#8220;咳逆数声曰:&#8221;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8216;&#8220;考试结果,写出令人作呕文章的余杭生高中榜首,写出好文章的王平子名落孙山。余杭生盛气凌人找瞎和尚,瞎和尚说:你拿所有考官文章我嗅一下,肯定能嗅出跟你臭味相投的&#8221;伯乐&#8220;! 烧考官的文章,烧了几篇,瞎和尚都说不是余杭生的老师,到第六篇,瞎和尚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余杭生)曰:&#8221;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8217;&#8220;有其师才有其徒,有瞎眼试官开绿灯,狗屁不通者就能文场得意。鼻嗅文章是《司文郎》最有趣的情节。蒲松龄异想天开,以脏腑接受食物、吸收精华、排出渣滓的先后过程,形容文章好坏。次序是:心为上,脾次之,横鬲再次之,然后是:腹、膀胱、肛门。古文大家的文章,瞎和尚以心受之;王平子的文章,以脾受之;余杭生的文章勉强以鬲受之;余杭生恩师的文章,膀胱只能变成臭屁&#8221;从下部出矣&#8220;。瞎和尚感叹:&#8221;仆虽盲于目,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8220;&#8221;帘中人&#8220;指乡试阅卷官。王平子再次落第,这时宋生才对王平子说:他是个飘泊游魂,生前不得,死后想借&#8221;他山&#8220;之攻也就是借帮朋友取得功名,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朋友同样倒霉。文场为什么暗无天日?关键在于文运掌握者根本不懂行:&#8221;梓橦府现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8220;掌握文场的是聋子,多奇妙的构想!生前死后饱受文运之苦的宋生,决心报考&#8221;司文郎&#8220;,终于在阴世考试中脱颖而出,在孔子帮助下成了司文郎,文运昌盛,有才能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朽烂低劣的文章再也没有市场!
&&& 《司文郎》有三点重要创造:其一,死魂灵为功名游魂,前辈作家写女子为爱情游魂,蒲松龄写男子为求功名而游魂,对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可悲、可怜、可叹的精神状态写得惊心动魄;其二,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读书模式,妙趣横生地讽刺科举考试臭不可闻的文体;其三,阅卷考官眼睛鼻子都瞎了,而文场的主管是个聋子,书生,考试文体,考官,三者结合,把科举之&#8220;病&#8221;写得深入骨髓。
&&& 像司文郎的前身宋生这样为功名游魂的死魂灵,在聊斋故事里不是个别现象。蒲松龄的《三生》,写一个名士考试落榜气死了,到阴间告考官&#8220;黜佳士而进凡庸&#8221;,也就是专门录取没才能的考生,让有才气的考生名落孙山,主考官推诿责任:说虽然有好文章,下边考官不推荐,我根本看不到。阎王下令鞭打失职的主考官,告状的名士不满意,阎王殿两边的冤鬼&#8220;万声鸣和&#8221;,上万名同样的冤鬼 要求对目不识文的考官&#8220;白刃劙胸&#8221;。这个告状的名士叫&#8220;兴于唐&#8221;,这个非常少见的名字寓意深刻,科举制度正是兴盛于唐朝,&#8220;兴于唐&#8221;的命名恰好负荷了读书人从唐代开始沦落的血泪史。这么多有才能者考不中,就是因为主管部门营私舞弊。蒲松龄还虚构出一个考弊司,挂着斗大的&#8220;孝悌(TI)忠信&#8221;和&#8220;礼义廉耻&#8221;,考弊司,顾名思义,应该是监督考试的主管部门,这个主管天下读书人的考弊司却挂羊头卖狗肉,司主面目狞恶像山精,不管哪个人见他,首先得从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实际上就是索贿,真是&#8220;惨惨如此,成何世界&#8221;
&&&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8220;刺贪刺虐&#8221;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 (编辑:兰华?来源:)
发表评论:
馆藏&148979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聊斋志异》中的“官场现形记”.pdf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聊斋志异》中的“官场现形记”,新官场现形记 张中,新官场现形记 王中,官场现形记的作者,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电视剧,官场现形记 杨婷婷,新官场现形记 杨雪,新官场现形记王玲,官场现形记txt下载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聊斋志异》中的“官场现形记” 姓名:高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海燕 座机电话号码 摘要 “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便
有四分之一的篇章涉及到官场的方方面面。对这些涉及官场的篇章进行分析,对了
解清初官场、研究蒲松龄的政治思想以及解读《聊斋志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全面把握《聊斋志异》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对《聊斋志异》官场作品进
行系统的研究。文章主要从《聊斋志异》文本出发,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官场
现形记”,及其反映出的蒲松龄的政治理想和这理想的幻灭。 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解读了《聊斋志异》中涉及到官场现象的作品,并对
这些作品进行分类研究。这些作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作品描写官虎吏狼的黑暗
官场;第二类作品刻画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官场。研究第一类作品时,分别从宏观
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黑暗官场的弊病。对第二类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对 《聊斋志异》中理想官员塑造的关注和对蒲松龄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惩善罚恶模式的
概括评析。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两章结合文本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进一
步探讨了蒲松龄官场认识的来源以及这种认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第二章讨论蒲松
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出的官场认识的来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官制度、
吏治方面分析了清初的现实官场,说明蒲松龄官场认识来源的现实土壤:第二部分 阐述了蒲松龄的出身经历,讨论了作者的社会属性对作者写作官场文章的影响。 第三章是对蒲松龄官场认识及其官场文章写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聊斋志异》中《司文郎》一篇最后一段的翻译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聊斋志异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