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学什么关于什么的,什么样的人适合传媒专业学什么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社交化媒体经理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大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管理即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回复用户的问题。但当如此频繁的互动成为巨大的难题时,事实上,社交媒体经理的工作已经远远不是回复问题、赢得关注者、点赞数、评论数和转发量那么简单了。
  在运营Shortstack(音乐组合)的经验中,我逐渐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应该由一位擅长追踪、测量、优化的专家去塑造,而不是交由那些仅仅了解如何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
  无论你现在是在寻找从事社交媒体相关工作的机会还是正从事着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工作,以下关于社交媒体经理所必须掌握的五大技能,若你能够拥有并辅以工具,你的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有针对性地沟通
  社交媒体的目的是为你的品牌发声,并且与你现有的或者潜在的顾客交流。但这并不表示要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发布相同的信息。你在每一个平台分享的内容都应略有不同。这其中的挑战便是,你需要对所有内容了如指掌。知道哪一些内容适合Facebook,哪一些内容更适合Twitter,Instagram, Pinterest或者其他任何的平台。之后,你便能驾轻就熟的针对每一个平台定制内容。
  如果你想要寻找灵感,你可以学习例如星巴克或者倩碧这样的大品牌社交媒体策略。这些公司将完全一样的商品分别投放到两个平台渠道,然而图像和文本会略有不同。Facebook相比于Instagram,更趋向于公开销售。化繁为简,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能够帮助你发现、分享和推广内容的工具。BuzzSumo和Buffer是我最喜欢使用的两个工具。Buzzsumo能够追踪社交网络所有的内容,他能够基于每个社交网络的的转发量进行排名,并会为你的平台推荐合适的内容。
  Buffer是一个记时发布和分享的平台,它能够让你的社交网络以时间的方式呈现,以及根据你所喜爱的博客和网页推荐。
相关推荐:
  二、创造力
  当写作成为你工作最主要的部分时,创造视觉内容的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80%的小型企业依靠社交媒体而成长,这也意味着争夺眼球的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能够脱颖而出,你需要通过你所有的社交渠道去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品牌,并且你需要一个长期策略,其中包含富有创意和具有独特性的内容、图像、视频、电子书、促销活动和登陆页面。你的作品越丰富多样,你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交传媒经理的机率就越大。关于这一方面,我最喜欢使用的工具是Canva,一款极易操作的设计工具,可以编辑Facebook的照片、图片广告,也可以适用于你的社交网站介绍、演讲、部落格、商业名片、海报及邀请函。
  三、市场营销和广告诀窍
  任何关于社交化媒体的职业描述都会包括这样一条:与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互动包括及时回复评论,与用户积极对话以及让你的用户分享你的内容。你需要了解,如何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用正确的方式和用户交流。
  并且,与用户互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确保用户能够看到你发布的消息。这时,Facebook的广告制作工具——Power Editor就能派上用场了。在使用Power Editor时,你能通过批量制作去创作广告,比在Facebook的Ads Manager制作广告所被允许的数量多得多。
  一般来说,任何希望进入社交化媒体行业的人都应该对Facebook的广告有所了解。如果你想在高效学习广告这方面得到帮助,那么我建议你搜索Jon Loomer。从Facebook广告项目推出开始,他便开始培训企业如何有效地使用Facebook广告,所以你的问题很可能在Jon Loomer的博客上得到解答。
相关推荐:
  四、直觉
  企业在社交渠道单纯地吸引关注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交化网络有大量等待被品牌挖掘的客户信息。作为社交媒体经理,你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客户信息能够为你的品牌或业务提供最大价值。例如,你需要为未来市场的影响力收集电子邮件地址吗?众包能够帮你找到现有客户所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吗?
  收集电邮地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推广活动和奖励互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有潜在的奖励,人们都会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信息,特别是电子邮件的联系方式。
  如果你花时间去学习如何组织和举办一场比赛、有奖互动环节或者注册填表的活动,(你可以使用例如ShortStack这样的工具),这些活动形式都能够让你获得成功。
  五、批判性思维
  最后一项技能是分析你影响力结果的能力。一位社交传媒经理需要有判断力,例如,熟知在一天的某一时刻或者一周的某一天发布信息能够得到最好的互动,不论是你的粉丝喜欢视频胜过图片,还是当你组织奖励活动时获得新的关注者。你对这些细节的洞察力能够确保品牌的内容被尽可能多的受众所看见。
  在社会化媒体行业的初期,很少有工具能够测得营销的成功程度和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但如今,社交媒体经理有更多分析工具的选择。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分析工具,同时也有许多第三方工具,其中包括Google Analytics。有抱负的社交媒体经理应该花时间学习多种不同的分析工具,因为每一个工具都能为公司带来不同的价值。我建议可以从Facebook Insights, Google Analytics, Buffer 和BuzzSumo学起。
  社交化经理的角色在公司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因此,你需要时刻更新你的简历和技能,了解行业内最新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工具以及最有方法。
  提高竞争力,你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你想要的工作。
相关推荐:
以下是百度联盟的广告,其内容与霍常亮无关,如需投资请谨慎选择,感谢大家支持本博~点点广告更健康~
最后编辑于:作者: 投稿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20日,由中国新闻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中新社浙江分社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温州举行。
  在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队伍日益壮大,传统媒体面临用户流失、发行下降、市场萎缩等困境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何去何从、新媒体又将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让我们来听听与会业内人士怎么说。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传统媒体转型急需机制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李晨韵 摄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在本次论坛上表示,传统媒体若能在机制创新上找到路子,则未来可期。
  秦朗表示:“中国大陆传统媒体的冬天比预料要早”。他说,2009年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和中国媒体的虚假繁荣,让传统媒体没有及时察觉冬天即将到来。很多业界人士相信传统媒体仍有10-15年的好日子。而自2011年起互联网的崛起已让冬天悄然而至,随后三年则是对行业的剧烈影响。
  秦朗结合《中国新闻周刊》的实例介绍了传统媒体的转型经验。《中国新闻周刊》是由中新社主办,于2000年创刊的完全市场化运行期刊,在中国期刊界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新闻周刊》前十年的历程非常好,保持着300%到700%的增长步伐。而随着新媒体冲击,中国标杆媒体纷纷出现亏损、停刊等,《中国新闻周刊》在发行量上升、品牌依旧的情况下也遇到了艰巨挑战。”秦朗介绍。
  2010年起,《中国新闻周刊》开启新媒体转型之路。从中新周刊网上线,到形成包含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平板客户端、INTV工作室、“有意思”微信矩阵在内的的新媒体矩阵,《中国新闻周刊》走过了五年探索。
  目前,《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运营收入占比已较以往提升近四成。在2013年中国新媒体影响力30强排行中位列期刊类第一位,在2014年中国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中同样位居首位。“应该说我们的转型并不是最早,但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秦朗总结。
  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秦朗认为应注重四方面创新:传统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内容制作创新和媒体机制创新。
  秦朗指出,过去十几年,传统媒体采取精英传播、单向传播模式,而目前传播方式正在演变为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传播和分享等。而在传播渠道上,由纸媒到电脑再到手机的趋势,也让内容制作需要由纸媒的长篇大论,转为适合微信等传播的清单式文字表述。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创新最难突破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机制创新。”秦朗说,传统媒体的转型起步不一定慢,但没有形成竞争优势,主要原因就是机制落后。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之所以具备生命力,散发出勃勃生机,我认为是找到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框架,参与其中的团队可以分享项目发展的商业前景和收益。传统媒体在机制创新方面急需突破,如果在这方面找到一条路子,相信中国传统媒体会总有一个光明的、可期待的未来。”秦朗说。(见习记者 王逸飞)
  《旺报》总编辑:两岸新媒体融合有无可比拟优势
  《旺报》总编辑王绰中 李晨韵 摄
  20日,由中国新闻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中新社浙江分社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温州举行,台湾《旺报》总编辑王绰中出席本次活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经济互补,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作为台湾资深媒体人士,王绰中早在1994年就曾到过浙江采访,近年也是多次造访浙江。“浙江是大陆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很多元素与台湾相似,对于台湾民众而言,浙江是一个很亲近的地方。”
  王绰中也对温州这座城市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他指出,温州有着大陆最优秀的商人,也有独到的内涵,酝酿了深厚的商业发展基底,所以未来的发展是无限量的。
  台湾旺旺中时传媒集团是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对于参与活动主办的原因,王绰中表示,正如旺报致力于打造两岸民众彼此了解的桥梁,希望借此活动推动两岸媒体交流。
  “浙江是大陆互联网的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省份之一,在浙江办这个论坛具有先天环境优势。集团在参与同时也想汲取大陆的经验,严格来说大陆互联网发展是后发优势,有很多东西可以提供给台湾参考,所以我们希望带台湾的媒体朋友到浙江,交换经验的同时学习浙江。”王绰中说。
  近年来,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消亡论愈发频繁的被人们提及。对此,王绰中表示:“纸媒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毕竟它还有着权威性和政策功能性。对于纸媒而言如何转型是其中关键。”
  在媒体转型方面,相比于大陆,台湾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开始更早。在此次论坛上,王绰中也向大陆媒体分享了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转型的经验。
  “我打不过你,我就收购你。”王绰中介绍了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通过收购台湾主流的有线电视台,并发展多元化经营以保持营收的实践。他建议大陆媒体,当下可以寻找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点,达到另一种发展。
  对于王绰中而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还恰似两岸的关系,“台湾就像一直想要转型的传统媒体,大陆则像经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台湾要想搭上大陆的‘顺风车’,两岸就应该合作发展,这样对于两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皆有益处。”
  王绰中也对两岸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两岸经济互补,媒体发展也有互补。我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共同的文化、语言、生活形态,这是两岸新媒体融合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前提下,两岸新媒体要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是优质内容的提供,二是抢占互联网、移动端等入口,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见习记者 王逸飞)
  《今日头条》林楚方:媒体人与内容迎“黄金时代”
  《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李晨韵 摄
  “如今传统媒体面临着艰巨挑战,但对于媒体人而言,却正迎来一个最好时期。”在20日举行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上,著名媒体人、《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表示,虽然大家都说纸媒衰落,但现在也正是媒体人和优质内容生产者的“黄金时代”。
  此次论坛,由中国新闻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中新社浙江分社承办。会上,作为资深媒体人士,《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发表主旨演讲,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林楚方说,浙江对他而言并不陌生,此前他曾多次到访这里,浙江的基本素质、环境、文化都深深吸引着他。而对于温州,林楚方称这里的重商精神、奋斗精神让他印象深刻,温州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国观念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消亡论,出身报社如今转向新媒体的林楚方说:“纸质媒体的衰落趋势,没人挡得住,但大家别忘了,我们过去的岁月主要是在生产内容,而不是造纸。”
  “媒体人不能老是想着跟纸在一起,而要跟内容在一起,你是生产内容的。其实现在对于媒体人是一个最好的时期,过去好的内容找到读者环节颇多,而现在精准投放可以轻易找到读者。现在对于媒体人和优质内容而言正处于黄金时代。”林楚方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传统媒体行业普遍穿出悲哀声音,是由于大家所处的机构出了问题。传统媒体机构不太适应目前媒体发展形势、态势。但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一定是最好的时代。
  近年,《今日头条》异军突起令业内印象深刻,它的成功又会带给传统媒体何种启示?林楚方表示,《今日头条》是一个有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并非一家媒体公司。“我们与媒体并非竞争,而是合作的关系。我们帮助媒体找到用户,这种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启发。媒体专注生产好内容,谁帮你找到客户,则可以跟谁合作。”
  林楚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对两岸新媒体融合的看法。他认为:“两岸的交流应该多一点,很多的进步来源于交流,知识的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产生价值的过程。”(见习记者 王逸飞)
  《中时电子报》刘善群定义新媒体:科技与人文的交汇
  图为论坛。 李晨韵 摄
  图为刘善群。 李晨韵 摄
  新媒体的定义是什么?20日,中时电子报总编辑刘善群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媒体是科技和人文寻找到的交汇点,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还应要有服务精神。
  5月20日,由中国新闻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等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两岸传媒人探讨变革中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方向,谋求两岸媒体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新媒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的广泛应用,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出现,互联网新媒体呈爆炸式发展,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
  刘善群将此看成是传统媒体人“移民”到了新媒体,“新媒体是把过去的传播形式,不管是阅读的,图像的,视频的,广播的形式,都搬到互联网的平台上。”
  正因为互联网关系,刘善群说,这样的关系也打破了媒体的疆域,既然都移到互联网了,纸媒可以做广播、电视,广播也可以做电视。
  刘善群也得出了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科技和人文不断寻找的交汇点。”他认为,从2007年乔布斯第一只iPhone手机开始,这一波的传播革命便由科技在进行主导,尽管是科技在主导传播,但人文是不能被科技所取代的。
  刘善群举例称,过去大家使用MSN,现在MSN在哪里?如今已然成为微博微信时代,下一个新媒体又是谁?“随着科技进步,会出来新的产品,但用的是人,人的精神是不可被替代的。”他还认为,尽管新媒体形式多样,但谁说新媒体都长现在这样,若明天有新的科技和传播模式出来,新媒体又将是一副新模样。
  其实,在面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有业内人士曾做出这样的论断:“纸媒已死,新媒体当立”。于是,争相布局新媒体已成传统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
  “大家都面临新媒体冲击,要把传统媒体的专长平移到新媒体上。”刘善群建议,传统媒体“入驻”新媒体时,要拥有服务精神。“过去媒体,比较高高在上,他们对于用户来说,是我给你看什么,以媒体为中心。但现在媒体是服务业,用户想看视频、想听广播,媒体都要全部做好,请用户来选择,把他们伺候得好好的。”
  新媒体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某种意义上还意味着平等和公平。“新媒体时代,替代品很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就进行选择。过去说媒体,说哪家好,都是自己在说,现在是用户在进行选择。”刘善群称。(记者 谢盼盼)
  “中央社”蔡素蓉建言媒体转型:拥抱新时代
  图为论坛现场 李晨韵 摄
  “中央通讯社”大陆新闻中心主任蔡素蓉20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新媒体时代里,科技是无法走回头路,媒体只能适应科技发展中,不断进行转型。
  5月20日,由中国新闻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等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两岸传媒人探讨变革中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方向,谋求两岸媒体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新媒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的广泛应用,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出现,互联网新媒体呈爆炸式发展,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
  对于蔡素蓉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媒体变化不言而喻。她以自己所在的媒体举例称,以前“中央社”处理的新闻很多是以官方的硬新闻为主,现在却要应对读者口味,重视起软新闻的发展,诸如娱乐等相关报道。“现在是大家关注什么热点,我们很可能就要来写这一篇进行报道。”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网站、微博、微信等数字传播方式相继出现,数字出版也成为出版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而这些数字传播平台可以及时地将新发生的事情传播出去,读者可以随时接收到,传播方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抢时效”不由成为了媒体转型中不由避免的关键词。蔡素蓉说,有些是年轻人关注的小事,媒体有时候也要进行关注,对新闻的时效更加注重,针对特别重要的新闻,有时候一个讯息出来,就要及时进行发布。
  对蔡素蓉而言,新媒体时代中的媒体,不由从提供给新闻的角色,变成服务读者,给读者想要新闻的媒体。
  其实,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容表现形式上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文本格式和图片形式表现外,还可以音频、视频等多种组合形式传播。
  “技术主导人的阅读习惯,科技改变人的生活,”蔡素蓉不由感慨一句,她认为,在科技变化中的新媒体时代,还改变了传统的写作形式。
  她举个例子说,比如某个官员被双规,按照之前的写作方式,文章中会写因为什么原因被双规,下台后会怎样?写得很全面,现在发现,文章越长反而不利于阅读,就变成短小快捷的阅读形式。“现在APPLE WATCH的问世,开始让我们觉得恐慌,随着阅读载体的变小,不由思索,未来是否随着阅读载体的改变,是否仅需要一句话,一个标题的新闻?”
  “科技是无法走回头路,媒体只能在新媒体发展中进行适应,不断进行转型。”蔡素蓉说,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去拥抱新媒体进行转型,但当下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后,获利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她建议,传统媒体可与社区媒体,如微博大V进行合作,带动阅读量。(记者 谢盼盼)
  两岸媒体人谈融合:传统新兴媒体融合应为事实负责
  两岸媒体人谈融合:传统新兴媒体融合应为“事实”负责 李晨韵 摄
  没有人怀疑新媒体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由于新媒体的准入门槛低,越来越多的谣言“病毒”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火速传播,为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人人皆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谁来为新闻的真实性负责?
  5月20日,由中国新闻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在对话沙龙中,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媒体人就此进行了探讨。
  新媒体贵在“新”,新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效上的滞后,让新闻从日报变成了“分报”、“秒报”,但时效也是媒体的一把双刃剑,也会伤及自身。
  新华社新媒体联合发起人章苒现场分享了一则案例。她说,多名前往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艾滋病大会的专家在马航MH17失事后遇难。艾滋病大会如期召开后,有参会的医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称,大会专门为这些专家留出了空位,以致哀悼和敬意。
  消息传回国内后,一则《艾滋病大会为遇难专家留座》的新闻报道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然而有记者事后核实却发现大会并没有为专家留座,只是当时本应坐在空位上的人正在主席台上哀悼。这个“乌龙新闻”让章苒印象深刻,她感慨道:新媒体时代下,社会最稀缺和奢侈的东西是事实。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很多虚假新闻,或是捕风捉影,或是来源不明,或是有违常识,然而却总能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有的图文并茂,有的甚至由专业的媒体发布。这么看来,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否乱了脚步?
  “专业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媒体的发言符合新闻的定义,而微博微信则是自我的分享,不需要求证,更不需要负责。”章苒认为,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上,媒体仍需坚守“真实性”这一最基本的底限。
  同时,章苒认为,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新媒体环境中,媒体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困惑,“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做新闻,那么网络记者与专业记者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章苒认为,未来媒体的定义不会有太大改变,因为新闻的生产需要标准,但是具体到个人,记者的定义就会变得弹性,如果当一个路人掌握事实并且可以按照新闻标准发言的时候,那么他就能成为记者,“可以说未来记者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职业,谁是记者取决于谁掌握了事实并具备客观表达事实的能力。”因此,章苒认为,做新媒体的价值在于传递真相,将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一个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这也需要所有媒体人的共同坚守。
  对于新媒体的威力,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也是感同身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城市氛围自由开放,新媒体业态也率先在此萌芽。一直以来,温州都十分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填补网站、自媒体等方面也存在着管理空白,去年,温州开通了国内首个辟谣举报平台。
  胡剑谨介绍道,目前温州辟谣举报平台已覆盖200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了重要信息两小时辟谣,一般信息24小时以内辟谣,已发布民生类辟谣信息810条,有效震慑了随意发布谣言的网民,推动了媒体、政府部门、网民之间的高效互动。
  现场,时报周刊社长黄树德为温州的网络辟谣平台“点赞”。黄树德表示,台湾报业继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受到有线电视的轰炸后,现在正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且影响非常大,速度非常快,同时由于传播的封闭性,导致了很多现实扭曲成了另一番模样,也对台湾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台湾现在非常需要向温州学习辟谣这一点,提升行政人员的新媒体素养,让新媒体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走。”黄树德说,“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以前认知的价值在新媒体时代被完全扭曲了,旧的秩序已经被颠覆,新的规则正在建立之中,那么新的新闻价值在哪里,这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
  台湾媒体人谈新媒体变局:内容个性化定制成趋势
  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淘宝重新定义了商店,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互联网时代阔步到来,一场颠覆性的“大融合”正在传媒行业发酵。新媒体时代,新闻又该如何定义?
  5月20日,由中国新闻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承办的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同处媒体大变局时代,两岸媒体的交流,不约而同地聚焦媒体的转型发展与创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台湾知名新闻网站NowNews(今日新闻)执行董事蓝宜桢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认为,新媒体最核心的定义在于内容的革新,“以前是大众媒体,现在是分众甚至是唯众媒体,媒体就需要更多地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精准地为读者提供新生代的新闻产品,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个性化阅读将成媒体新趋势
  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以及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的日益广泛与深入……媒体格局和竞争态势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尽管两岸传媒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不同,而碰到的发展问题却一样:新兴媒体的迅猛崛起、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狂飙突进,对传统媒体的剧烈冲击。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生存压力,促使台湾传统媒体更早走上了“融合之路”,奋力寻求转型发展。深耕传媒行业20多年的蓝宜桢认为,台媒这种意识来得比大陆同行更早、更强烈且更为坚决,“台湾媒体都以市场为考量,有盈利才能生存,当广告商投入转向新媒体,电视报业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时,我们就意识到了颠覆的开始。”
  在融合大潮之中,蓝宜桢所在的今日新闻是幸运的。今日新闻前身是东森新闻报,2008年被收购后改名为“今日新闻网”,成为了台湾第一家原生网络媒体。目前网站拥有一支由40多位记者组成的采写队伍,每天的点击量在一千万以上。
  在蓝宜桢看来,采写队伍是今日新闻最核心的价值和灵魂所谓在, “记者采写稿子,解读新闻背后的故事,把握新闻报道的深度,这是自媒体做不到的,这也是无法被取代的。”
  在“人人都可以做新闻”的自媒体时代,今日新闻虽然年轻,但成功在台湾众多新闻网站中跻身前五,尤其是一档名为“网路追追追”的栏目在台湾已经颇具影响力,主要是对网络上传播的争议性新闻进行求证。蓝宜桢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辨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新媒体时代,有责任的媒体更加需要帮助读者分辨真假,帮助其获取有用的信息。
  分众媒体时代“内容”需颠覆
  微博、微信、App和网站被称为新媒体“四大件”。然而不少新媒体进入门槛低,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蜂拥进军新媒体,你能我也能,重复建设造成同质化竞争、模仿混战。对此,蓝宜桢认为,新媒体的“新”不仅是形式上的革新、技术上的革新,最核心在于理念和内容的革新。
  “不是简单地研发APP、开通微信就万事大吉了,新媒体的内容要有质变,同一条新闻在报纸上的写法和在微信上的写法是完全不一样。”蓝宜桢认为,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转换思维去做新闻,“比如一场NBA比赛,以前是报纸隔天直接报送一个结果,现在我们通过网络每隔几分钟就能发一则新闻,记录精彩瞬间,实时更新,后者的点击量会更高。”
  然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又带来了另一个现象:新闻呈爆炸式发布。面对海量的新闻载体,媒体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影响力呢?
  赢家通吃,不如精耕细作。在蓝宜桢看来,媒体应清晰定位自己,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阅读,这也将成为新媒体的趋势,“过去我们讲大众媒体,可发展到新媒体时代,我认为是大众甚至是唯众媒体,就要需要精准抓住读者的需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那么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蓝宜桢认为,这应该由大数据去定义。
  蓝宜桢介绍道,从2010年开始,今日新闻就利用大数据对读者群体进行了分析,“每个读者浏览的新闻记录都会被后台记录,通过专业分析,我们可以不仅可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同时更明白了劲该往哪里使,比如说今日新闻的主要读者在25岁~45岁之间,那么我们就不会发布养老类的新闻,更多地会设计一些娱乐性的专题。”
  “新媒体时代新闻是随选的,看似大众,其实分众。”蓝宜桢坦言,目前在台湾,现在新媒体越来越主动地运用大数据,推送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未来,大规模的个体信息定制将成为可能,媒体将变得更加智慧,更能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景化的需求。
  (见习记者 奚金燕 李佳S)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新网编辑团队精心编辑、打造。包揽鲜闻热图、焦点关注、大千...
4548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媒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