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分别举出你过去创新的例子工具论和本质论的例子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有那几篇讲述逻辑推理
寂寞流星群127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公认的逻辑学创始人.他的逻辑著作主要有:《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辨谬篇》.这六篇逻辑著作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汇编在一起,取名《工具论》.其中《范畴篇》主要研究概念和范畴的问题,《解释篇》主要研究了判断问题,《前分析篇》和《后分析篇》主要研究推理和证明,《论辩篇》和《辨谬篇》主要研究论辩的方法.《工具论》对概念、判断、直接推理、三段论以及逻辑规律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已包含了传统逻辑中关于演绎推理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直言三段论学说的建立标志着逻辑学的诞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教育理论栏目提醒】:本文主要为网学会员提供“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 中考高考”,希望对需要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 中考高考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一工具论的教育思想基础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在杜威看来无论是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而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且能促进个人生长因此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因而要把学校变成一种有控制的特殊社会情境把课堂变为儿童活动的乐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指导儿童参加诸如手工作业、现场参观、表演节目、盖房子、测画图等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由观察、接触、操作、实习而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获得有用经验即“从做中学”。&&&&杜威摒弃了分科教材反对传授各科知识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在杜威的教育观中儿童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强调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杜威曾经指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就是理想教育之所在。&&&&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知识都只处于从属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所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要素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儿童的自我实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调。&&&&工具论者把美术教育当作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很多情况下成了服务于其他科目的附庸。&&&&工具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 和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二里德的美术教育观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他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 里德对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看得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性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 里德认为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类的心理类型是高度相关的。&&&&依据容格的观点他把人类心理分为思考型、感情型、感觉型、直觉型而每个类型有内向、外向之分。&&&&这样人类心理共有八种基本类型。&&&&里德认为这八种基本心理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美的表现形式。&&&&以现代艺术为例思考型――写实派感情型――超写实派感觉型――表现派直觉型――构成派。&&&&心理型中有内向与外向之分相当于艺术型中的主观与客观之分。&&&&具体到儿童艺术里德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表现类型。&&&&它们是有组织的、拟情的、节奏的模式、构造的形式、列举的、表现派的、装饰的和想象的共八种。&&&&这八种儿童艺术表现类型受到儿童特定的人格类型影响相当于儿童不同的心理倾向外向思考型――列举的内向思考型――有组织的外向感情型――装饰的内向感情型――想象的外向感觉型――拟情的内向感觉型――表现派的触觉的外向直觉型――拟情的内向直觉型――构成的形式。&&&&由于艺术类型与心理倾向之间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具有型的态度typeattitudes 而立于承认各种类型的地位依照儿童天赋的气质予以鼓励和指导。&&&& 儿童美术不仅受儿童特定人格类型的影响也受“由潜意识而来”的一系列原生印象或原型的影响。&&&&根据里德的观点儿童美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作为残迹遗留在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原形功能。&&&&原型最常显现的是魔环主题Mandala Theme包括一切同心圆、 有一个中心的圆型或方型以及所有辐射状或球状的排列如花、十字、轮状、曼陀罗等。&&&&这些符号自然反复地出现在各种文化背景的儿童画中从而为人类的共同人性提供了佐证。&&&& 仿效进步主义的观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法建议。&&&&他指出“课程不应视为各科的总汇。&&&&在中学阶段一如在小学阶段一样应该是创造性活动的场所而教学只是为了达到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不可免时或有助力时才实施。&&&&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Project 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1〕艺术应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课程应采用统整模式。&&&&学校是实习工场符合美学标准。&&&&而教师则应该是将个体引入环境的中介他应该了解“涵容”学生。&&&&里德的这些看法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三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观维克多?罗恩菲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他综合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颇有影响的美术教育观成为进步主义美术教育的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物。&&&&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 ―11是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是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罗恩菲德认为这些阶段是来自遗传的知觉程序自然展开的结果。&&&&一个个阶段的发展就象一个个遗传程式的展开一样。&&&&虽然各个儿童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速度但整体的形式和步骤却是相似的。&&&&儿童需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既然这些阶段是自然发展的因而教师对儿童美术的学习就不该予以干涉。&&&&不要试图教儿童怎样绘画而应该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让儿童自我表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罗恩菲德把儿童的创作看作是他们感情、智慧、生理、知觉、社会性、美感及创造性的反映。&&&&从儿童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长情况。&&&&如当儿童喜爱某人物时就会在作品中作特别的强调和夸张当他们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发展到一定阶段作品中就会有表现群体的活动出现。&&&&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感情的、社会的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而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因而罗恩菲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 在说明儿童美术的特征时罗恩菲德特别提出了知觉的视觉模式和触觉模式这组概念。&&&&罗恩菲德认为知觉有两种反应模式――视觉型和触觉型。&&&&视觉型是一种客观类型。&&&&视觉型的个人喜爱环境是世界的旁观者。&&&&他们在画面中咨询自然其绘画倾向于具象的写实。&&&&而触觉型是一种主观类型。&&&&触觉型的个人是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专注于主观经验的阐释其绘画倾向于高度主观的表现。&&&&当儿童成长时大部分人约70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去面对世界约47的人倾向于视觉型23的人倾向于触觉型。&&&&〔2〕 罗恩菲德认为知觉特征的不同是由遗传而来的因此不要指望视觉型的儿童画出触觉型特征的画触觉型的儿童画出高度写实的作品。&&&&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3〕所以 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教师应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里德和罗恩菲德都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Education through Art”。&&&& 里德的贡献在于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哲学的建树而罗恩菲德则在美术发展心理及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两者相辅相成联珠合璧。&&&&从他们关于艺术教育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杜威及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甚而还有卢梭的影子。&&&&事实上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卢梭的理论关系密切虽然杜威本人不予承认。&&&&工具论使美术教育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成为美术课的中心。&&&& 杜威重视感性经验关注儿童兴趣使教育领域开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时代。&&&&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杜威牌的教育学大概不可能在学校里广泛地被使用――到现在还是如此。&&&&”〔4 〕杜威式的教育使得美国学校中暴露出“纪律松懈、书写无能以及初等数学和科学知识严重不足”的缺点引起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不满。&&&&而在美术教育界工具论的实践使得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儿童自发的无教师干预和评价的无所谓最后作品的严重放任状态。&&&&艺术没有被视为一门学习的课程而是被当成了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学校中视觉艺术的主要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创造力渲泻情绪的机会。&&&&严格地说这种状态是“非教育”的。&&&&到了6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契机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天。&&&& 二、本质论 日 前苏联人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普斯特尼克”送上了天显示出苏联领先一步的科学教育水平。&&&&争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国在6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由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本质论。&&&&这次教改兴起了学科运动。&&&&在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即“新三艺”这些结构清楚、易于教学和检测的科目得到特别青睐时美术教育为求在学校中生存也开始逐渐向科目转化。&&&&这一转化中巴肯M.Barken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认为美术有权成为科目作为科目的美术教育包括画室学习、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这一观点影响了以后作为本质论代表人物的艾斯纳W.D.Eisner和格内尔W.D.Greer。&&&& 本质论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一本质论的教育思想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把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jet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应用于中学课程改革 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教育主张。&&&&1960年他的《教育过程》一书出版该书阐述了教改的四个中心思想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②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③重视直觉思维力的发展④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该书出版后备受推崇被西方教育界人士称为“划时代著作”很快美国掀起了以此书思想为指导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改运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与杜威大相径庭这主要基于他们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差异。&&&&杜威是地道的主观唯心主义其思想核心是“经验”而布鲁纳恰恰相反他强调知识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认识的“经验”或“事物”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才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根由。&&&&教材应该由记录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结构不是在材料内部发现的而是“外加”进去的是人所塑造的知识可以由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模式并可以此构筑儿童应得的知识。&&&&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他指出1要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为教育的目的2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育内容3以动机、结构、程序、强化为教学四原则4以发现法为教学方法。&&&& 在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下学科运动开始兴起。&&&&当别人根据布鲁纳理论把外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变成结构清楚的科目时艺术教育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美术的结构艺术教育从重视“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转向帮助学生独立从事艺术学科结构的探讨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艺术从而使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有所发展。&&&&然而这些思想当时除了在杂志上有所宣传外并没有站稳脚跟。&&&&1982年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这个中心推行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帮助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充实本质论思想逐渐地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BAE开始形成并流行开来。&&&& 二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本质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本质主义者认为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儿童的学习成果。&&&& 本质论的代表人物是艾斯纳和格内尔。&&&&艾斯纳强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他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而且美术能为人类实践作出的最可贵的贡献是直接与其特性相关系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作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美术不应屈尊服务于其他目的。&&&&”〔5 〕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它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而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 与工具论者相反艾斯纳提出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美术学习不是随儿童成长成熟的自然结果美术学习可以通过教育指导得到促进。&&&&”〔6〕既然如此 可教的内容有哪些呢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学的领域应包括三方面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要使这三方面教学卓有成效则需要有系统化的连续性课程设计而不是那种感恩节画火鸡、圣诞节做节目装饰的以日历为中心的教学。&&&&而且对教学要尽量评估因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评估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 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它实际上来源于60年代出现的教育观念但却揉进了巴肯、艾斯纳在60年代提出的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教学思想。&&&&格内尔认为DBAE可以“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具有美术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对美术品和其他物体中的美有所反应。&&&&” DBAE有三个主要特征 1.学习领域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四个方面。&&&&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作螺旋式递进。&&&& 3.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DBAE具有严谨的课程中心导向。&&&&它不仅重视形象的制作更重视对形象的理解。&&&&它要求把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几方面统合于同一教学单元体现在总课程中进行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 在DBAE的学习领域中美术创作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制作学习技巧和组织等美术批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发展他们对形象的分析、演绎及判断能力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作品作者、时间、空间背景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美学则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经验、美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等探讨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美术创作和美术史较容易为人理解而美学和美术批评却较难理解下面我们试对美学和批评简单作一阐释。&&&& 关于美学积极支持DBAE的艾斯纳曾这样解释“美学方面的专门知识是把一整套久已存在、见识颇深的思想介绍给儿童和成年人一些从未得到解答的问题。&&&&”〔7〕例如艺术品必须是美的吗 伟大的艺术品一定寓有力量、高贵等主要思想吗评价艺术家的作品要了解他的创作意图吗这些问题旨在为孩子们打开一个艺术世界让他们加入到这种千古对话中去作一些美学上的思考这正是形象创作无法做到的。&&&&批评如何介入呢其实批评就是谈论艺术利用孩子爱讲话爱争论的特点可以使批评很顺利地引入课堂。&&&&一般可以把批评分为四个阶段 1.简单描述阶段看到了什么包括物象、形状、色彩、线条等等。&&&& 2.形式分析阶段作品如何组织如画面是否对称线条间如何联系运用了什么技法、材料等等。&&&& 3.意义解释阶段作者要说明什么如作品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经济文化、作者思想个性与该作品的关系是什么作品中传达出什么氛围、观念、思想 4.价值评定阶段你的印象怎样如你受到感染吗你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感觉等等。&&&& 前两个阶段的问题重心在于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你印象如何要防止学生过早轻易地下结论。&&&&解说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语言解释作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前三阶段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评论作品价值。&&&& DBAE的课程设计是统合的即把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学、美术史统合在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中同时教授由简入繁系统展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艺术知识面了解种种文化涵义并通过视觉艺术进行思想交流。&&&&因此DBAE要求有一系列设计严格的、反映出四方面修养的特殊教学主题。&&&&例如以风景为主题的教学可以有讨论大自然的景物可否称为艺术品美学学习从形式与分析开始评审一幅荷兰派的风景画是狂暴或是孤凉艺术批评认明荷兰、法国、中国的写实派与想象派风景画的典型风格并研究大自然如何可以理想化和抽象化美术史使用粉笔和海绵绘画的技巧创造空间的幻觉和自然景物艺术创作。&&&&〔8〕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从简单的美术行为 如常见的风景写生进行意义重大的扩展。&&&&虽然DBAE四方面内容无需分而教之但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每个方面将它们有机地溶合在一起。&&&& DBAE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和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制作艺术品还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品了解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环境。&&&&由于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的研究、实验和大力推广这一理论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期望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他们了解文化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学会客观评价艺术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知能。&&&& 由于DBAE以严格的课程中心为导向有严谨的课程设计明文规定学生在创作、批评、美术史及美学四个领域内进行螺旋递进式的学习。&&&&因此有人提出疑问艺术教育接近于行为科学或物理科学的教育吗象DBAE这样的教育是否会过于貌似其他学科而丧失艺术课的独特性是否会过于严格而导致僵化和枯燥以结构课程论为教育思想基础的DBAE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对美感经验及创造性发展的强调亦显不足。&&&&在艺术教育中注重结构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灵活性。&&&& 工具论和本质论各自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它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工具论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发展土壤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它重视儿童兴趣强调儿童自发性和创造性培养但忽视系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因此这种美术教育不可能培养儿童具有丰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有限的美术知能又限制了儿童高层次美术创造力发展因为高水平的创造必须以丰富的知能为基石。&&&&本质论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渊源要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它重视艺术的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等审美力的全面培养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显得不足。&&&&此外严格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亦容易走向形式化和乏味枯燥。&&&& 比较一下这两种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瑕瑜互见各有扬抑。&&&&所以单独套用任何一种于我们的美术教育显然有失妥当。&&&&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美术教育的现状对它们予以合理吸收和改造洋为中用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发展。&&&& 注释 〔1〕引自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第24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2 〕本段文字参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第25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3〕同〔1〕第214页。&&&& 〔4〕引自J.R.布尔内特《杜威和美国教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评论》1979年第81卷第二期。&&&& 〔5〕同〔1〕第11页 〔6〕同〔1〕第58页 〔7 〕引自《论以修养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艾斯纳教授访谈录》《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第6期。&&&& 〔8 〕本段文字参考卓以玉《“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国美术教育》1994年第3期。&&&&
【】【】【】【】【】
相关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试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本质特征--《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2007年
试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本质特征
【摘要】:正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翌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此地,到1949年3月党中央迁至北平的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
【作者单位】:
【分类号】:D642【正文快照】: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翌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 部移驻此地,到1949年3月党中央迁至北平的1年零10个月的时 间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 会议,颁布了《土地法大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仁权;靳美珍;;[J];中华魂;2011年08期
徐彦利;;[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崔勇;崔潇;;[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8期
;[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8期
周喜俊;;[J];曲艺;2011年07期
杜红娟;;[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13期
李彦青;贾丽云;曹丽红;;[J];领导之友;2011年07期
范晓斌;张芳芳;;[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刘希哲;王继红;白江丰;;[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年07期
赵锡正;鲁曌霞;;[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池;;[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王荣丽;;[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康彦新;范素梅;;[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李月红;刘杉;;[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张云志;;[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吉朝珑;陈丽芬;;[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柳敏和;;[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王宜秋;;[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冯颜利;;[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杨晖;;[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振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N];河北日报;2008年
石家庄学院
柳敏和 李文同;[N];石家庄日报;2011年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4年
杜文娟;[N];人民日报;2004年
王聚英 尤秀斌;[N];人民日报;2009年
四建磊;[N];河北日报;2011年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冷雪冰;[N];深圳特区报;2011年
张明星;[N];石家庄日报;2010年
王峻峰;[N];河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荣丽;[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浩;[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周彪;[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梁玉玮;[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黄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韩春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郝俊英;[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杨小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齐冬香;[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朱慧花;[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黄美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象与本质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