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学阶段孩子培养目标,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孩子成长阶段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_百度知道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组图)
  生活报记者 石灵玲
  作业和兴趣班学习,这两者构成了大部分小学生的生活模式。小学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呢?大部分家长已经不认为学习好是孩子小学阶段的重点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兴趣班学习和培养,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否则到初中后学习忙起来根本没有机会学习了;也有的家长说,与其让孩子玩,还不如让孩子多写作业,多参加兴趣班。还有的表示,孩子从小一定要学习拔尖,让他从小就具有学习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的意识。然而,记者采访到的一些老师则认为,很多家长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孩子学习成绩不输于其他人,其实让孩子以后的成绩不掉队的方式不一定是大量地做作业,也不是放任自由地学习,更不是不闻不问地生孩子自由玩耍,而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家长提前介入
  孩子学习
  也会存在弊端
  黄敏华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超越自己,大量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外,她和爱人都要给孩子额外布置家庭作业。孩子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现在还没有学到50以内的加减,很多字小学一年级还没有学到的,她的孩子早就会了。“我自己觉得这样应该不错,因为她感觉学习很轻松,我们一般都提前给她学到了。”黄敏华说。
  对于黄敏华的教育方式,南宁市银兴教育教师彦老师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或者提前介入学习,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孩子的学习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发展,给孩子一定的难度和求知欲,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通过课堂上认真学习了解到了。提前学习的弊端就是让孩子觉得简单轻敌。家长在小学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提前学习的方式,随着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家长该如何做呢?难道每次提前请家庭老师教?这是不现实的、还不如给孩子从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
  父母应该针对儿童各阶段的阅读量进行量化,不一定要按照各种教条给孩子阅读,以免孩子在压力中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同时,阅读的质量也很重要。和浅层次的海量阅读比起来,吃透一本书或是爱上一个故事,显然使孩子受益更多。也可以说阅读能力就是今后的学习能力。
  不同年龄段
  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一样
  彦老师认为,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分不同的年龄段,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一样。如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在于阅读: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曾有人说过,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博览群书见多识广
  孩子最终成绩最强
  有不少家长说,我的孩子怎么了,小学时年年班级第一,年年南宁市三好学生,到了初中越来越差,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阅读习惯显示出来的差异。
  彦老师说,孩子从小阅读与不阅读的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其实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到了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所以说,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将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
  现今,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被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不好,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习惯培养上,才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作者:石灵玲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孩子每个阶段阅读注重什么?
教育专家认为,从1岁就可以开始引导小宝贝的阅读兴趣了,这阶段称为亲自阅读。3岁以前的阅读和之后的阅读是一个分水岭。3-8岁又是一个分水岭。8岁-14岁是孩子的黄金读书阶段,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不少家长疑惑,想给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不知道从多少岁开始,如何引导,孩子每个阶段的阅读应该注重什么?
亲子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岁-1岁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懂得领略大人比划和讲述的简单情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语言敏感期。建议家长们为宝宝选择文字简单,画面色彩丰富的小故事。家长可不断重复故事里一些韵律相同的语言,这样既可以提升宝宝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
1岁6个月-2岁的宝宝,最好选择一些文字简单、画面较大的绘本。这个阶段的宝宝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已经飞跃发展,他们对文字和画面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时还会问一些你想不到的问题。家长用自己的语言给宝宝讲故事,引导宝宝观察画面,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宝宝自己讲故事,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2岁-3岁,宝宝开始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他们的语言和词汇量都在飞速发展,开始有自己的情感和判断。这个阶段的宝宝,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其选择各种类型的书,从科学常识类到童话故事类都可以,只要孩子有兴趣。
据幸福种子中英文阅读中心的胡海兰介绍,很多低幼类绘本都附有专家的指导文字,提醒爸爸妈妈们在和宝宝共读时不要忽略精心布置的细节。1-3岁的宝宝和父母亲一起阅读低幼类的立体书,能够实现亲子之间的良好互动,增进相互间的感情,让孩子全身心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喝汤喽,擦一擦》注重发展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小鞋子,走一走》注重发展孩子的人际社会智能;《小手手,出来了》注重发展孩子的肢体动作智能和音乐智能等。《婴儿游戏绘本系列》则是一套全球知名的亲子互动游戏书籍,能够快快乐乐地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独立阅读, 让好习惯 陪伴孩子一生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到幼儿园阶段,他们也在幼儿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孩子逐渐进行自主阅读的习惯了,孩子自主阅读习惯养成后,对孩子顺利融入到上小学的写作文阶段非常有利。
培养胆量和自信心
其实很多孩子都爱听故事、爱读书,特别是3-5岁的孩子已经有自主阅读习惯,但是他们不一定能表达。这个时候,最好给孩子看一些书籍,培养孩子的胆量,有了胆量再引导他们的演讲技巧,以便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
南宁市一些绘本馆都推出了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的演讲课程,家长和老师让孩子通过阅读吸收书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把吸收的故事再用语言的形式或者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个升华的过程,是让孩子的阅读上一个阶梯。
该课程试图让孩子能够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绘本,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分享、讨论、复述、演讲、练习等步骤,使孩子能够理解、内化、迁移,从而进行演讲。
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
孩子每个阶段阅读注重什么?1岁起培养阅读习惯(亲贝网配图)
对于4-6岁孩子的阅读,不仅要考虑他们的表演才能、阅读热情,以及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个阶段是通过团队协作精神来展示孩子的领导能力,然后激发他们的表演才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一环节对孩子的领导能力培养很重要。
一些戏剧表演课程绘本阅读,是专为4-6岁的孩子制定的,绘本阅读是既定的、静态的、自主吸收的,戏剧表演则是生成的、动态的、启发式的、互动中体验的。那些过家家的游戏,孩子从不厌倦;而从绘本改编而成的剧本,则让孩子从心理到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角色体验,从而更能出色地表达自己。
培养写作能力和创意思考
6-8岁的孩子已经是到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可以进行作文写作了,而阅读就该考虑到孩子的创意思考和书面语言的运用。
针对6-8岁的绘本作文课程,则是让孩子融入故事,唤起情感,引发孩子对生活经验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从长期的绘本阅读中,使孩子们获得持续的词汇量和写作风格积累。而作文的成功源于3个因素:有写作的欲望;有足够的词汇量、写作风格的理解;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基于上述因素,在绘本的帮助下,孩子完成一篇好作文并不难。
阅读的黄金起点 可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南宁市快乐学习中心沈佳佳老师介绍,孩子的最黄金的阅读期是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是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才是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是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的开始。8到14岁的黄金阅读期是依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教育环境和个性喜好设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沈佳佳说,在10-14岁五年的时间,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根据高考的情况,在没有上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之前,孩子是有大量时间阅读的,这个时候要为孩子多创造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而到了初中三年级以后,特别是高中阶段,各学校又为了中考高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因此,在10-14岁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中学、大学等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状况。
阅读的好处对于学习也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阅读不足,会带来明显的后劲不足。结果是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最终的表现是,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同时也影响了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虽然结果表现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却在于小学阶段的阅读缺陷。
一些错过阅读
关键期的例子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如果小鸟出生后的头几周不在鸟群生活,它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关键期,他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人们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他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人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他们恢复“人性”,他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能先发育,哪些能后发育。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大脑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本文来源:39健康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儿童阶段,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_儿科 - QQ志乐园
您的当前位置: &
儿童阶段,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来源: |人气:235 ℃|时间: 08:53:08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儿童阶段,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相关的问题,志乐园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儿童阶段,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
作为一名专业的儿童教师,肯定回答是应该重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会做事很重要,建议你去小小践行家问问,很适合小孩子的机构
||||点击排行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在孩子幼升小阶段应如何培养孩子交友能力
作者: 张山
热度3票&&浏览86次
时间:日 09:48
  在孩子幼升小阶段应如何培养孩子交友能力
  有妈妈说,我家宝宝现在已经27个月了,各个方面发展的都较好,唯一让我头痛的就是爱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不能很好地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宝宝是独生子,平时很少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他不肯将自己的玩具让别的小朋友玩。
  孩子交朋友是很多宝宝的必修课,很多孩子因为害羞或者胆小不敢去交朋友。这时候父母就应当去协助宝宝交朋友。
  一、孩子交友困难的常见原因
  (一)孩子过分害羞增加了交友的困难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或有的家庭是一个宝宝,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保护,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现象。调查显示,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这就增加了交友的阻碍,因为对社交场所的胆怯,会造成孩子的退缩,并加深恶性循环。
  6岁的妞妞不知为啥不愿上学,5岁的萌萌刚上幼儿园大班没两天就不愿去了,整天以肚痛、头痛为借口不上幼儿园。妈妈向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后意识到:萌萌从小性格内向,一见生人就害羞,妈妈想,小女孩文静点好,但没想到女儿无法融入小朋友群中,时间一长,就觉得小朋友都不喜欢自己,越来越孤立、自卑,开始想方设法不上幼儿园了。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越来越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发生矛盾摩擦
  孩子在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父母要帮助他们通过商量的办法去解决。
  低龄儿童交往冲突往往是围绕争夺玩具展开的。家长一般不需要过多干预。由于对玩具控制权的争夺,会对双方有一定的约束性,从而使他们学习注意别人的需求与情感反应,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攻击性太强,家长需要及时干预,让孩子知道自己东西被抢走的感觉,并且多加强礼貌教育。
  对于大些的孩子,冲突往往围绕其破坏纪律展开的。当小伙伴一块玩滑梯、攀登架、球类的时候,要避免孩子独占性太强或不遵守纪律,并使孩子逐步学会按秩序、等待、谦让、互助等更复杂的积极的交往行为,要让孩子尽早明白那样就会有更多的好朋友。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欺负,而让他们放弃交往。帮孩子丰富社交经验,教他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才能使他的交往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获得自信和愉悦。
  (三) 孩子不愿参加群体运动和游戏
  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勇于与人交往,而有的孩子不愿参加群体运动和游戏。当一群孩子一块玩的时候,即使内向的孩子也会被不自觉地吸引并融入进去。对于那些在家里玩游戏的孩子,更应该让其多参加户外的群体运动和游戏,因为家中游戏的“人物”不会和孩子发生争吵,也没有相互的配合、谦让,只会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平时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当孩子大些的时候,可以增加孩子户外玩耍的时间。
  (四)孩子与年龄相仿的朋友玩耍较少
  小孩子们眼里的世界远比大人纯净,他们通常有自己的骄傲,而不是父母们想象的那些。他们所需要也只是一块玩耍的伙伴,而不是“精英”,他们可以一块玩沙子、一块玩球,玩耍的过程会学到很多东西,并在其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因此,让孩子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块玩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共同语言和乐趣。但有的孩子与年龄相仿的朋友玩耍较少,这就不利于孩子的交往。
  孩子的社交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不然群体性较弱,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下,而且更难以和他人友好相处,获得友谊。对以后的个人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严重者则会患上抑郁症、孤僻症。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多交朋友呢?
  二、帮助孩子学会交友的方法
  很多父母并没有想过如何帮助孩子交朋友,好像交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与大人无关。其实并不是这样,社会交往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成年人去帮助。
  (一)给孩子创造交友的环境氛围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交友的环境氛围,如邀请孩子的小朋友来自家做客,带着孩子热情地招待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伙伴分享。家长应逐渐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玩耍,还要教育孩子在与同伴接触中主动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帮助同伴。当外出游玩时还要嘱咐孩子与小朋友结伴同行。
  (二)父母要给孩子作出表率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用自己对邻居和周围同志的真诚感情影响孩子,还要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体会到和别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要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心理与能力,父母首先要做出表率。在与邻里、与同事、与亲友相处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宽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交往。如果父母在与人交往中斤斤计较,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别人,埋怨别人,那也会感染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中缺乏宽容精神。父母对待孩子的小朋友,切记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考试分数为交友标准,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评论别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别的孩子并不了解,错误的评论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误导。
  还有就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作出父母的样子,要为他树立良好的榜样,答应的事情一定要作到,哪怕是推后也同样要象孩子道歉。
  (三) 家长的示范对孩子很重要
  孩子从一出生就喜欢看人的脸,喜欢对父母咿呀作语;3岁时,喜欢和成人玩儿,要求别人给他讲故事;4岁以后,更明显地表现出对同伴交往的兴趣。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与同伴交往缺失倾向,通过大人示范,才能让他们对“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尤其害羞、内向的孩子,父母的表率作用更重要,如果父母就不愿交往,孩子就更差了。一是,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乐于和别人交往,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对如何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是,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比如见人热情打招呼,友好地说谢谢等,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社交技能。 三是,要让孩子懂得朋友是互助的,家长可以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家长要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如在幼儿园、广场上,经常遇到类似场景:小明高兴地走向小欣,朝小欣的小脑袋上拍了一下,结果小欣哇哇大哭,而一脸笑意的小明也变得惊恐,不知所措。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情或体态去交朋友,如果家长不及时教授一些交往技能,时间长了,类似小明这种暴力的交往方式,会让其他小朋友不喜欢甚至造成纠纷。
  (四)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不怕吃亏
  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图书、玩具等给其他小朋友玩。当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时,应该启发诱导、教育孩子多听听伙伴的意见、当自己的孩子和伙伴发生争吵时,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进行调解;当自己的孩子对伙伴表现出宽厚、谅解时,应该予以肯定表扬。总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应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家长要从小教孩子学会分享。比如,每周抽出几个时间段,让孩子带上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着玩儿或一起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分享即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
  要让孩子学会主动关心别人,通常热心肠的人更容易亲近他人,家长应鼓励孩子时常关心帮助别人。比如,班里小朋友生病了,主动看望或送个小礼物等,无形中能增进友谊。这样,孩子会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结交伙伴、学会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初步的社交能力,从而获得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萌芽。
  (五)孩子间发生矛盾的解决方法
  自己的孩子与小朋友出现矛盾时,父母应本着“责己严,责人宽”的原则,公平对待,妥善和解矛盾,切不可偏爱、护短、对自己的孩子是纵容,对别的孩子是伤害,后果是害了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会,不介入,由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实际上,许多小朋友今天吵了架,明天又成了好朋友,这是孩子们纯洁的天性所决定的。
  对待孩子们的矛盾尽量让他自己去处理,如果他想向其他小朋友要玩具,让他自己去说,如果对方不给他,我们在一边会礼貌帮他要一要,如果对方真不愿意给他玩儿,只好到一边去劝解他一下,让他明白玩具是别人的,不能勉强去要。宝宝会能理解的,尽管他非常想玩儿,但还是能够忍住。
  (六)尊重别人是广交朋友的基础
  家长要告诉孩子:要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自己首先要成为别人的朋友。因此,尊重别人是广交朋友的基础。一切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依据,不符合自己的“胃口”就爱理不理,拒绝交往,只能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尊人者,人尊之;爱人者,人爱之”,这话说到家了。孩子只要宽容大度,诚实待人,让别人觉得可信、可靠、可爱、可交,他就会结识到各种性格的朋友,这对孩子来说,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资本,为他将来进入社会如何交往、如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在实践之中锻炼交友的方法
  交朋友,看似一件自然而然的小事,实则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归根到底是在实践中锻炼并完成的。既然这样,就可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成功了,孩子有了知己的朋友,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失败了,朋友冷落了,疏远了,甚至对立了,也不要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要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是不要灰心,更不要丧失交往的信心,而要充分自信,坚信只要诚心交往,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二是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在交往中有什么不妥,是否伤害了对方。如果自己确实有不妥的地方,就勇敢地与对方沟通、交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冷落的朋友还会成为亲热的伙伴。
  (八)帮助孩子克服害羞恐惧心理
  面对陌生面孔,害羞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可以让他先和熟悉的人接触,等他具备了一定的交往技能,才会有信心接触更多的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简单的方法是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使孩子成为聚会的主人,让他来招待小伙伴,因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非常容易克服胆怯的。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小型表演,并与孩子提前练习,以使孩子增强自信。通过分享食物、送给别人礼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为,也可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害羞,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害羞的孩子可先从和熟人打交道学起。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这可能成为他们交朋友的障碍。专家建议,父母循序渐进地带孩子去社交场所,能够帮助他解决胆怯心理。
  (九)孩子能处理的事情让孩子“做主”
  有些父母常替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就更不愿意主动加入社交了。特别是孩子有能力处理的问题,家长不要轻易替孩子做主。比如,两个小孩发生争执了,要留一定空间让他去处理,如果家长出面指责对方、保护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以后再面对此类问题,仍处在弱者的地位。
  (十)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交往技能
  掌握基本的社交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
  1、培养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无意中伤害对方,要说“对不起”。
  2、教孩子友善地和他人交往。比如,主动微笑和别人打招呼,说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交谈时语调柔和。
  3、学会用商量的语气。比如,希望和小朋友交换玩具时,要询问“可不可以”。
  4、仪表打扮得体、干净。仪表整洁的孩子易赢得他人的喜欢,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增进交往兴趣。
  学几种比较特殊的本领对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有心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怎样玩得更好,让他优于其他小朋友。这样,在游戏中,他就会成为孩子里的“焦点”,身边会聚一些人气,不仅能增强自信,交往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三、帮助孩子交友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强行纠正孩子的礼貌问题
  当家长带孩子接触外界时,有时孩子不会按你的意愿做,比如看见叔叔、阿姨不主动打招呼等,这时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只会让他更加恐惧交往。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更好地帮他克服恐惧。
  (二)要及时对孩子好做法予以表扬
  一旦发现孩子在交往中用了一个不错的方法,要及时予以积极的评价,从而不断巩固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而看到孩子交往中的不足时,要引导他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
  (三)父母要与孩子有共同的语言
  父母首先应该懂得孩子的语言,也就是你们的共同语言,理解孩子的心理想什么,知道怎样开导和教育他。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是家长专制,从来不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孩子在他们眼力从来就长不大。一定不要这样,适当的时候还要放开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一定会感谢父母的,教育不在于孩子一定要百依百顺,而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处世,做事的态度,及时排解孩子的困惑,让孩子对父母又爱又怕,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四)让孩子学会承受社会的压力
  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大,有些家长从小就会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使宝宝小小年纪就琴棋书画、运动音乐样样精通,这无疑会对没有学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长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好胜心,无疑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家长认为当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玩耍几次后,可能就会遭受挫折,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自卑情绪——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对于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也不会变成他的压力。
【已经有1人表态】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 sty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