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好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减负与增效

化学教学“减负”策略初探
日期: 14:14:55 来源: 作者: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减负增效运动。减负增效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旨在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天性得以释放,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直观的减负行动首先是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和平时作业量的减少。那么如何减负?化学课堂是关键,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多方激趣,令学生"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而只有好学、乐学,才会从思想上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这是"减负"之根,否则,让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整天面对那一堆陌生的化学符号,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介绍化学历史,激发学习欲望。
  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节课,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的本意是什么吗?"有知识丰富的学生立即回答"瓷器",我就势引导:"是的,在欧洲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 的代称,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国古代化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可是,到了近代,我国的化学发展却远远落后了,至1949年,我国只有两个试剂厂,仅有十余件产品。解放后,化学工业才蓬勃发展起来。" 接下来,我为学生放映了一系列我国解放后在化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资料图片,在学生兴致正浓,为我国化学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之时,我话锋一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来领略一下化学世界的无限风光呢?好,这节课我们就开一门新课――化学。"
  2.利用学科特点,灵活设计教法。
  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时机,利用学生这股激情,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在一堂课的开端,我通常先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为了保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地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不减。例如,用"自燃"现象解释"鬼火";又如,在《拒绝烟草、远离毒品》教学中,除介绍吸烟的危害,还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和毒品的危害等知识,既增进了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3.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
  高超的授课艺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化学课堂上,我永远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偶尔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不时"眉目传情",做到严而有格、生动活泼,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当个别同学稍微走神时,我通常不直接点名批评,而是变化声调,便可引起该同学的注意。学生比较疲倦时,我便适时地给他们讲个小笑话,这一点常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难我也能及时帮他们解决,课上做他们的良师,课后做他们的益友。快速入口 :&
政风行风监督电话:1465
当前位置: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益的途径
&&&&&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才能&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本文拟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的统一作一探讨。
&&&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 &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可先讲述下边的故事: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一上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山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和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时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浮不定。波曼尔抱着狗跑出山洞,放声大笑: &原来这屠狗妖就是-------& 然后担出问题: 1、屠狗妖是什么?2、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紧接着教师做个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可以令学生心生疑窦,产生浓厚的学习爱好。
2、利用小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可以结合演示实验组织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制二氧化碳吗?(2)实验室为什么不选用浓盐酸制二氧化碳?用浓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何现象发生?能选用碳酸钙粉末制取二氧化碳吗?(3)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4)如何验证得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又如何可证明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已满?创设一种使学生&心驰神迷,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3、联系实际,增强兴趣
初中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很多,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及时联系,巧妙贯穿,必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感受愉悦,增强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道理、变化规律。初四的学生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以后,结合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松花蛋,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1)腌制松花蛋所需的原料有哪些?(2)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哪些化学反应?(3)最终腌制出的松花蛋显酸性、中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4)你知道松花蛋的&松花&是如何产生的吗?(5)你想亲手制松花蛋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经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尝试实践,知道了腌制松花蛋的化学反应原理。由于它显碱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吃了有益;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学了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探究目标明确,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上好每一堂课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只要遵循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多方的积极因素,并结合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式,化学课堂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 &1、教法灵活多样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单元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单元,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有答案的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再如边讲边实验法,对学生在学习知识中遇到的只凭讲解难以明白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搬&到实验室里来解决。通过老师做的实验,条理的步骤、清晰的现象、科学的结论,都会给学生所做的练习加深印象。
2、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化学,更要让学生会学化学。&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生学习化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学习化学。例如:初四教材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题中,要求学生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定,并能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记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是今天记住,过几天有忘了,需不断的重复记忆,浪费很多时间。为帮助学生牢记这一顺序表,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时,归纳出&前置后&的规律,并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稍不留神,就很轻易被&置换&掉。教育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在&前&,而不落&后&。
3、一题多变,提高能力
一题多变,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思维空间,让同学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喜悦,每一个问题都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将问题到复杂,层层展开,从而培养同学们灵活多变的能力。例如: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滤渣。
(1)如果向滤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2) 如果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3)如果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如果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目的开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训练,并根据以往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精选习题,那学生就会从题海战中解脱出来,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课本、练习册上的题一定要精选,最好是自己动手出题,以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做题,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此外,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一是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二是加强规范化解题为训练。我发现许多学生解化学题目时,思路不清,过程紊乱,没有条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下去,一旦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解题格式,养成一题多解,解后体会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化学课的&减负&,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要减掉的应该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应该是过量的、无效率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要从根本上真正端正化学教学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使化学教学呈现一片丰富多彩的景象。
录入者:whcyq&&(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S 2013 乳山教育局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地区导航]
您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学科网
&& 资讯内容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减负”与“增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初探_教学论文与教师获奖_教学教研_福建省上杭一中
发表日期:日
作者:卢瑞
有184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减负”与“增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初探
“减负”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才能“减负”但不“减效”?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是我们高三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一、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隆冬季节,几个爱好足球的男生可以只穿短裤、背心在操场上踢两个小时的足球而不觉得苦、累;在电脑前玩游戏一整夜而不困不累……这些就是兴趣所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给学生以“乐此不倦”的力量。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实现“减负”而“增效”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实验作用、创设愉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等。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运用现代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现代化媒体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中学都配有计算机,大多有多媒体教室,一大批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这就为我们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我们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可能。在进行有机化学“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复习时,由于课本内容多,知识点多,常规教学效果不佳。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可用国庆阅兵式中飞机、坦克通过天安前的一段录像片引入新课,再把石油形成过程的资料通过录像介绍给学生。石油的分馏、裂化实验可通过电脑演示完成,然后再通过讲解,掌握有关知识。把分馏、裂化、裂解的联系与区别用列表的形式加以比较,最后可联系石油产品的用途,我国石油发展情况等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它象苯、醇、油脂等课都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现代化媒体的运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爱学习,学习时情绪好,反应快,学习效率高、效益好。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的传授一些高效率的复习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怎么学,授人以渔。在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时,课堂教学方法常有:①抓住结构特征,把握内在规律;②寻找知识联系,形成网络结构;③培养发散思维,促进知识迁移等等。实践表明,制约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跟不上。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以联系初中所学的概念并与之对比;在复习物质的量的计算时也可以联系初中所讲的有关方程式的计算,并与之对比看看它们的优缺点,谁更方便,更实用,更容易掌握。再如复习氯气的实验制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联系对比:(1)从装置上联想到制取氧气、氢气,并进行比较,找出制气装置的规律。(2)从反应原理上思考,能否找出教材所用的反应物的合适替代物。(3)从药品和装置上,联想可能产生的杂质以及合适除杂实验装置的连接。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高三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新教材中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作业训练
如何优化作业训练是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成败的一个关键所在。作业训练包含五个环节,即:作业的选择、布置、批改、反馈、矫正,其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论意义。本文结合教研实践,就作业训练五个环节中“选择”和“批改”的“减负”“增效”作一些探索。
1、科学选编作业题、避免训练过剩 科学选编作业题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前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是作业题缺少科学选编,缺乏针对性,训练过剩。因此,要实现减负增效,先要科学选编作业题。那么,如何做到科学选编作业题呢?科学选编作业题,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思维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某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高考复习的各个不同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地系统编排"问题与习题组",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整体安排,为学生提供适量的作业训练。例如: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时,问题设计如:(1)宏观上怎样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微观上怎样解释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分子、原子有没有变化)?结合宏观与微观认识,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如何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习题设计为:(1)指出生活中下列各组变化中,谁属物理变化?谁属化学变化?说明理由。① 自行车轮胎爆炸,礼花爆炸;② 镁带燃烧发光发热,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③酒精灯里的酒精因挥发减少,酒精灯里的酒精因燃烧减少;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习题(1)中各种变化的区别。(3)请分析说明习题(1)中各种化学变化,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并说明理由。这样一组问题与习题,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考虑,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提供给学生训练,学生通过对现象相近的物质变化的比较、分析,深入理解物理与化学变化。这样的作业训练量不大,但知识含量高,思维容量大,效率高;既符合学生记忆需要多次反复的规律,又避免简单重复的“题海”;既提高思维强度,又可感受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学习、研究化学的学科思想方法。
&2、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性
作业批改是教师投入大量工作时间的一项常规工作。目前,教师批阅作业大多数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全部作业逐本逐题批阅,批改“数量多、实效低”,整天不是上课,就是埋头在作业堆里,忙得不可开交。另一种是作业布置很少(甚至没有)或者很多,批改也只是打几个“√”或写几个“阅”,有的甚至自己不批改,而是叫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批改(当然这样的教师是极少数)。总之,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益不高。因此,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性,把教师从大量的、无效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腾出时空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根据作业训练的不同目标,教师批改作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1)精批面批,并建立作业档案。对于用来检查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作业,可采用全收精批,发现典型错例应即时记录,加强个别辅导时的针对性。对于作业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多采用面批。面批时,先请学生找找错在那里?并说出为什么错?教师可以点拨,在学生弄清楚错误及原因后,让学生自己订正,这样做学生以后一般不会再错了。因为他们不但知其错,而且知其为何错。(2)全收半改、腾出时间研究学生。采用“全收半改”可以克服“全收全改” 工作量大,教师不能精批细改、深入了解学生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方面的不足。全收半改时,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种类型,各抽一半轮流批改,做好批改记录。通过“全收半改”教师可腾出时空,研究学生、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3)自批互改,集体讲评。复习阶段课堂作业的效果较好,而对课堂作业的批改采用“自批互改、集体讲评”效益是最高的。学生做完作业,先让其自己检查批改,然后前后或左右学生交换互改;其次,教师提供“示范作业”,学生纠正错误(包括解题错误和批改错误);第三,教师汇集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思路与方法,同时收集方法新颖、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 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各有用途,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以“指导学习,提高质量与效益”为基本原则。作业训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认知活动,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作业训练方法,从选好习题、分层训练、及时反馈、有效讲评、纠错检测等方面,优化作业训练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是能实现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止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减负”与“增效”的统一必将成为现实。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
福建省上杭一中&&&闽ICP备号
页面执行时间:78.125毫秒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一线资深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学经验丰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四导并举,减负增效--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四导并举,减负增效--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38: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导并举,减负增效--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