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增长基因分子诊断 基因测序

您目前所在位置:
& “基因组的精准编辑”
基因组的精准编辑
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作者:江洪波、于建荣
编者按:美国《福布斯》报道,在今年7月之前,英国议会或将就涉及的合法化展开投票表决。表决一旦通过,该法律或将成为首个允许预产期人类DNA修正的法律。
1 线粒体基因组的编辑与进化
英国法律关注的体外受精过程的重点在于更换线粒体DNA(mtDNA)以避免母亲将发生突变的基因遗传给新生儿。通过组合来自准妈妈的卵子细胞核的正常线粒体DNA,新生儿理论上将能避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
由于mtDNA的突变率高,是细胞核内DNA的10倍左右,因此许多研究人员都将疾病研究的重点锁定在mtDNA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mtDNA有关。这些疾病包括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等神经肌肉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早老痴呆症、线粒体脑肌病、母系遗传的糖尿病和耳聋等。此外,还有不少研究,将衰老同mtDNA的损伤联系在一起。
大部分情况下,突变的mtDNA与野生型mtDNA共同存在,导致mtDNA异质性。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就修复线粒体基因缺陷的策略开展了实验室研究。例如,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曾实验室中设计转录激活因子样(TAL)效应子核酸酶(TALENs)——线粒体靶向的TALENs(mitoTALENs),来清除细胞中的大部分突变mtDNA。
这种策略之所以有效,在于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突变mtDNA占了80%以上时,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mtDNA进化速率大于核DNA的原因之一:突变可能是逐渐积累的,而非立刻产生有害的影响。
2 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解析
研究线粒体与疾病的关系,就需要理清楚线粒体的系统发育关系。近年来,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如基因重排、重复序列、内含子插入或缺失等)的系统发育分析已成为后生动物物种分类和进化研究的热点。根据内共生学说,线粒体源于被吞噬的细菌,但线粒体的基因组规模却远小于细菌基因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猜想认为原线粒体的基因除了丢失了一些外,大部分转移到了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所以核基因编码了大部分线粒体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然而,目前关于遗传物质进入mtDNA或mtDNA间基因转移的报道却不多。
虽然关于遗传物质进入mtDNA或mtDNA间基因转移的报道不多,但从线粒体拷贝来的DNA成分,却已在核DNA中发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线粒体遗传序列称为线粒体假基因(Numts),细胞核线粒体假基因(Numts)是线粒体DNA转移到核DNA中的片段,目前已发现了超过1
200个不同长度的线粒体DNA片段被包埋在染色体中。假基因数量随着物种的等级升高而增加,因此这可能意味着某种进化上的目的而加以保留。
3 基因转移与新基因的产生
基因转移,已与基因重复、逆转座、外显子重排、基因分裂与融合一起,被认为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方式。目前,除了从线粒体拷贝DNA至核DNA外,关于核基因转移的研究成果也已经较多,例如近期的研究表明,抗真菌疾病抗性基因存在植物—果蝇水平基因转移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方式外,2006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更是证明,非编码区
DNA也可以形成从头起源的基因产生机制。目前,这种机制在酵母、小鼠、人、水稻等多种物种中已被证实广泛存在。近期,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对从头起源基因的产生过程和进化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利用黑腹果蝇群体,分析了
6 个品系的黑腹果蝇转录组,结果发现了 142 个从头起源的新基因,从而说明了基因从头起源的动态演化过程。
4 定向基因组修饰的新工具
在研究基因转移与新基因的产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展了简便而又实用的基因组编辑新工具:近期,已有多篇发表于《科学》(Science)等杂志上的论文研究了CRISPR-Cas系统(CRISPR-Cas
systems)。该研究源于全基因组测序过程中,在各种细菌和古细菌(archaea)中也陆续发现的很多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s,即CRISPR序列)CRISPR相关基因(CRISPR-associated genes,Cas gene)。
20多年前,日本科学家即已经发现基因编码区域的附近存在一小段不同寻常的DNA片段(即CRISPR序列),但当时对其生物学意义不清楚。近期的研究发现,CRISPR序列与很多病毒或者质粒的DNA序列是互补的,而CRISPR-Cas系统很有可能是生物体抵御病毒等外来入侵者的一套特异性防御机制。基于此,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系统诱导大鼠的Tet1/Tet2/Tet3基因敲除,实现了效率高达100%的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的单基因敲除和接近60%高效率的三基因同时敲除大鼠。
5 基因修饰后的遗传
上述研究还证实,CRISPR-Cas系统引入的基因修饰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到下一代。如果暂时不谈及伦理问题,那么这些技术或许将成为未来的体外受精模式研究中的支撑技术。然而,从科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可能远比想象大得多。例如,美国乔治亚州艾默里大学利用小鼠研究发现,先让老鼠先嗅到樱花气味,再让电流通过其身体,令它们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的后代也能对樱花味产生恐惧。然而,如何遗传,还是什么样的后天因素使记忆模式发生改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江洪波、于建荣,授权发布于生物360
热门标签:
十大热门资讯 /
十大热评资讯 /
生物360(www.bio360.net) 中文生命科学界资讯站,是中国领先的即时生命科学资讯站点,已成为重要的生物医药信息集散地,提供生命科学业界资讯、评论、观点、产品和策划。
电话: 021-
使用邮箱登录
记住我(两周免登录)
还没有帐号?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接收类型:
接收订阅:
生命科学每日新知 ()靶向基因调控RGCs融合细胞视神经原位定向生长分子机制[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科研教育]]
&| &| &| &| &| &| &| &| &| &| &
&&位置:&&&&&&&&&&&&& >> 正文
【年度】1999【项目编号】990092【项目名称】靶向基因调控RGCs融合细胞视神经原位定向生长分子机制&&【项目类别】B(青年项目)【项目性质】B(应用基础 )【项目状态】3(执行中 )【实验室编号】 【学科1】C030309(眼科学 )【学科2】( )【申请金额】10 万元【起始日期】2000.01【终止日期】2002.12【申请者姓名】郭彦【申请者性别】A(男 )【申请者民族】01(汉族 )【申请者职称、职务】233(主治医师 )【申请者学位】B(硕士)【学位授予国】156(中国)【其它衔名】D(留学回国人员 )【申请者所在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课题组总人数】7【高级职务人数】1【中级职务人数】3【初级职务人数】0【博士后人数】0【博士生人数】2【硕士生人数】1【参加研究单位数】1【原负责人】 【延期至】 【关键词】神经节细胞 细胞融合 定向生长&&【摘要】本课题拟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胚胎干细胞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融合,获得兼有神经节细胞特性和干细胞高度分裂增殖能力的永生化融合细胞,再将调控神经细胞靶向生长的NRSF及神经粘蛋白基因分别转染到该融合细胞内,定位移植到视神经再生模型中,观察基因修饰的融合细胞在视神经原位的定向生长过程,以研究神经细胞靶向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基因检测_百度百科
基因是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您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基因检测可以确定个体性,也可以通过群体比较而确定其群体(祖源)特征,大海捞针先缩小区域、再检测个体性。
基因检测了解基因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序列(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检测基因与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像血液分不同血型一样,人体中正常基因也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即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另外,单独由异常基因直接引起疾病,被称为为。
可以说,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基因的后天突变;
(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遗传的基因缺陷。
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
基因通过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指导,决定我们吸收食物,从身体中排除毒物和应对感染的效率。
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
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多种等,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则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
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概念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基因检测:指通过等方法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与等。
基因检测传统检测的区别
我们通常的医疗检测手段是针对疾病的具体症状或已有病变进行检测。现代科
学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检验手段的不断发展,可以深入细微之处对疾病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剖析。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细胞,如果可以对细胞展开一种实质的剖析,就可以找到疾病产生的根源。如癌症是发生突变并大量复制的结果。一般医疗检测手段是要看你身体是否已经有癌细胞存在,而对于没有产生的细胞但已经具有的风险却无从得知。基因检测则不然,通过基因检测完全可以准确地告诉你,未来某个生命时段是否存在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或机率,给你一个预警通知,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 基因 基因检测 基因测序 体检 gene gene-test
基因检测与的区别?
与常规体检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二者反映的是不同的阶段。一种疾病从开始到发病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基因检测是人在没发病时,预防将来会发生什么疾病,属于检测的第一阶段;而常规检测是发生疾病后,疾病到达什么程度。如:早期、中期等等,这属于检测的第二个阶段,是临床医学的范畴。所以说,基因检测是主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传统的体检手段则无法起到这样的预防作用。
传统体检主要针对人体已经出现的临床病变进行诊断和检查,它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疾病的治疗,无法在病变之前预知,下更多、更深的结论。也就是说,在疾病的预防上,传统体检十分的被动和滞后。现实中很多疾病并无明显征兆,而一旦发病,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患者及其家人就可能一生痛苦和麻烦。
基因检测准确率
疾病家庭的遗传史就是的遗传所造成的,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理论上,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
基因检测检测疾病类型
1.疾病31种:肺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喉癌、食管癌、鼻咽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膜瘤、口腔癌、皮肤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多发性骨髓瘤、皮肤鳞状细胞癌、脑动脉瘤、肾癌、睾丸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胆囊癌、皮肤癌、滤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2.心脑血管疾病18种:、高血压、高胆固醇、腹主动脉瘤、冠心病、脑中风、瓜氨酸血症、范可尼贫血、酪氨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病窦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周围动脉疾病、枫糖尿病、血色病、心肌梗死、高甲硫氨酸尿症、房颤、同型胱氨酸尿症等。
3.代谢与免疫系统疾病19种:2 型糖尿病、Iga系肾病、选择性Iga系膜增值性肾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结炎、过敏性鼻炎、牙周炎、白塞氏病、慢性荨麻疹、视神经炎、干燥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尿毒症、慢性重型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1型糖尿病、肝炎后肝硬化等。
4.呼吸、消化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种: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早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兆子痫、α-1抗胰蛋白酶缺陷、胆结石、结节病、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囊性纤维化、慢性肾病、乳糜泻等。
5.肌肉、骨骼关节及神经类疾病27种:佩吉特骨病、Gaucher病、Mucolipidosis 病、偏头痛、骨性关节炎、糖原累积病1a型、苯丙酮尿症、泰-萨克斯病、RCDP1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丛集性头痛、老年痴呆症、周期性头痛、肌扭转张力障碍、克雅氏病(CJD)、肢带型营养不良症、Canavan病、布卢姆氏综合症、第十一因子缺乏症、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家族性自律神经失调、原发性震颤、不宁腿综合症等。
6.眼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疾病12种:麻风、、硬皮病、屈光不正、剥脱性青光眼、、瘢痕形成、耳硬化症、异位性皮炎、尿道下裂、老年性黄斑变性、牛皮癣等。
7.精神类疾病13种:酒精性成瘾、躁狂症、阅读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学习行为失调、抑郁症、多动症、双相情感障碍、失读症、抽动性秽语综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基因检测检测采样方法及流程
基因检测口腔黏膜采样检测方法
很多公司采用口腔粘膜脱落细胞样本采集方式,采集程序如下:
口腔清洁:用清水漱口一到二次。
采前准备:从盒内取出1号管(平底),轻甩一下上下摇动使生理盐水全部沉积在管底。拧开盖子将管立于桌上备用。
刮取细胞:取出口腔粘膜刮勺,伸入口腔将刮勺的头部带齿部分贴在一侧口腔内侧的脸颊部位于上下牙齿之间的部位,稍用力(相当于刷牙的力气)按前后方向在口腔粘膜上刮十余次,再用刮勺头部的另一侧(勿须转动刮勺)刮取另一侧的口腔粘膜,刮取十余次。
收集细胞:将刮勺迅速浸入到1号管的生理盐水中搅动,将粘膜细胞洗到水中。将刮勺提离水面,提留片刻并抖动刮勺使勺上的水全部滴入管中。此时可见生理盐水溶液由清变浊。
固定细胞:取出2号管,轻甩一下使溶液全部沉积在管底。将1号管中的溶液全部倒入2号管中,盖上并拧紧2号管的螺旋盖,上下用力摇10次。
邮寄样品:将2号管置入自封袋的纸袋中,并将自封袋封紧送交检测。
1、一号管中的溶液为无毒无害的生理盐水。口腔粘膜刮勺不必清洗可以直接再次使用。用户也可用清水洗涤后再使用。
2、二号管内溶液具有腐蚀性,勿将口腔粘膜刮勺浸到2号管(尖底管)中,如此类事件发生,请用清水反复洗涤口腔粘膜刮勺后方可使用。
基因检测唾液采样检测方法
目前出现全新的基因样本采集方法——唾液采样检测法,此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实现无创采集,检测效果和提取口腔黏膜检测效果一样。
基因样本采集流程如下:
1、口腔清洁:讲解采样流程及注意事项,要求客户用清水漱口,半小时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饮酒或嚼口香糖等。
2、采前准备: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采用医院标准戴法及程序),打开采集箱准备采样。从包装盒内取出采样管,拔出塞盖后,将采样管插入到采样漏斗中。
4、采取唾液:通过采样漏斗将唾液收集到采样管中,直至采样管上标签所示位置。
注意:要保证实际的唾液量能达到刻度线,上层的泡沫不包括在内,且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唾液采样过程。
5、保存样品:从包装盒内取出杯盖,杯盖内含有固定液,将杯盖对准采样漏斗顺时针方向旋紧。确认杯盖旋紧后,颠倒10次,使唾液和固定液充分混匀,保持杯盖在上方,将采样管垂直放置5分钟。保持采样管垂直,拔出采样漏斗,用塞盖盖紧采样管,上下颠倒混匀10次。
注意:杯盖内的固定液应该清亮、无色、透明,如有浑浊请抛弃。请不要用手撕开杯盖内的塑料薄膜。
6、邮寄样品:丢弃采样漏斗与采样杯盖,将采样管与填妥的资料置入自封袋的纸袋中,并将自封袋封紧送交检测。
基因检测基因亲子鉴定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
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
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VNTRs(可变数量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亲子鉴定的准确性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至少1个)不一致,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血缘关系之外,即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我们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
基因检测基因体检
了解自身是否有家族性疾病的致病基因
具有癌症或(如、高血压等)家族史的人是最需要做基因体检的对象,通过基因体检这些高危险群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带有疾病基因,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并做好饮食保健与生活习惯的调整,来避免疾病发生的可能。
比如男性肿瘤基因检测套餐,通过男性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预知自身是否是高危人群以及通过良好的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免疫力;筛查的疾病有结肠腺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肝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肺癌。
正确选择药物,避免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上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外来物质(如药物)会产生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部分病人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红肿发疹的现象,或者是在服用相同药物时,有人觉得神效,有人却不但无效还有毒副作用,基因检测是针对个人的基因做检测,根据每一个人的基因情况,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从而科学地指导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进而达到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毒副作用,让患者走出用药盲区,用准药,用好药。把握最佳治疗时期。
肝脏药物代谢功能预测套餐,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肝脏药物代谢功能,来指导合理的用药。
慢性食物过敏原分析体检套餐,分析测出个人饮食习惯之偏差,并协助以食物轮替之方式改善各项。
提供健康风险管理最好的依据
目前的很多不良环境因子,如空气、水质及农药的污染加上像抽烟、饮酒等,都会容易使体内的基因受到破坏而产生疾病。长期暴露在这些高度污染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以及目前身体健康的民众都可以通过了解个人在不同疾病上的发生倾向,进行全面的生活调整或干预,以期降低风险延缓疾病发生,达到基康所倡导的“个性医疗,解码健康”的目的。人类疾病的发生是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那么可以针对性的避开不良的环境,从而让疾病不能表达,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
女性肿瘤基因检测套餐,筛查的疾病有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膀胱癌、宫颈癌、卵巢癌、肺癌。
基因检测罪犯的群体属性
大海捞针首先要缩小区域、再检测个体性:基因检测可以通过群体比较而确定其群体(祖源)特征,以缩小罪犯可能的居住区域。目前拥有世界规模的大数据群体比较能力的是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
例如,沉迷几十年的最终怎找到罪犯的?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李辉教授告诉《南华早报》记者,2016年警方把相关“生物检材”送到他的团队。该团队把从犯罪现场提取的Y染色体样本与中国男性人口中的其他样本进行了对比,结果他们比中了一个高氏家族。在大多数受害者遇难的白银市只有一个高氏家族,他们住在城河村,距离市区很远。警方在该地区开展了新一轮的DNA检验,最终确定高承勇是嫌疑杀手。
李教授说,他的团队近年来帮警方分析过1000多份检材,以缩小犯罪分子可能的居住区域。
李教授说,团队的Y染色体数据库覆盖全球、尤其是中国和东亚的几乎所有主要人群,还有空间存储更多的数据。
李教授表示,Y染色体无法用来探究女性检材,但女性携带线粒体DNA,它包含由母亲传给女儿的遗传信息,因而对取证调查是有用的[1]
.网易[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视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解剖科学进展》2016年01期
视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
【摘要】:视神经损伤后会引起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凋亡和轴突再生困难。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研究焦点,有望成为有效手段之一。其中载体和靶分子是基因治疗的核心,现在应用的载体主要包括非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两类,选用合适的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基础;靶分子主要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凋亡相关分子、生长抑制因子、信号转导分子等。本文综述了视神经损伤后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774.6;R450【正文快照】:
视神经损伤一般是由于外在的压迫、横断、撕裂等原因导致视神经的某一段受损,从而引起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逐渐凋亡和轴突再生困难等而失明lu。除了外在的视神经损伤,青光眼由于眼内压升高也可导致视神经损伤。为了提高RGCs的存活和视神经的再生能力,基因治疗已经成为近年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洪峰 ,刘少章 ,贺翔鸽;[J];眼科研究;2002年02期
张伟,高伯元,冯华;[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王计花;[J];山西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王斌,刘绍光;[J];山东医药;2005年26期
,岳文龙;[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洪国良,岳树源;[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李娜;刘连新;;[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5年05期
魏德;王开宇;黄绳跃;;[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1期
李耀峰;孙霞;;[J];眼科研究;2007年12期
金淑萍;;[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怀雨;魏世辉;;[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王志军;;[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马东;王勇;马喜;刘培英;白永文;黄建军;;[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白永文;黄建军;;[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王文军;闫元奎;唐罗生;;[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施天严;俞颂平;朱艳霞;李霞;;[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傅继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大会暨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张宇强;黄书岚;易伟;陈强;;[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邱怀雨;魏世辉;;[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薛飞;曹云莉;李泽卿;王秋萍;吴昆旻;季俊峰;江满杰;;[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志中;[N];健康报;2007年
胡德荣;[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王雪飞 孙扬;[N];健康报;2005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非;[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柳浩然;[D];中南大学;2006年
李云琴;[D];中南大学;2009年
林琳;[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张红萍;[D];山东大学;2005年
于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雷德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王涛;[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陈倩;[D];复旦大学;2006年
杨小丽;[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冯炜;[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徐鸿美;[D];苏州大学;2015年
庄静;[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刘连新;[D];青岛大学;2005年
杜丽敏;[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尹丹萍;[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吴昆旻;[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卢春光;[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张俊琦;[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分子生物学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