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中国四大工学院院与原中国四大工学院院齐名的工科大学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与原四大工学院齐名的工科大学有哪些_百度知道404页面没有找到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工科作为职业生涯最好的学科之一,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也是究竟报报考哪些院校最有前途呢?一起看看历史悠久的这四所工学院吧!
  四大工学院的历史:
  “四大工学院”,即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著名的重点工学院。20世纪50年代的院校重组将很多当时所谓的综合性大学拆的只剩下文科和理科,而工科则进行了合并并组成了当时所谓的四大工学院,也即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四大工学院的现状:
  华中科技大学:
  原华中工学院,组建于1953年,抽调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广西大学、中正大学、华南工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成,是四大工学院中发展的最快最好的一所,华中科技大学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通过抓住“并校”这样的机会不断发展壮大的。
  大连理工大学:
  原大连工学院,组建于1950年,由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当年人气很高,曾经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可是进入九十年代,大连理工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并校之风盛行时也没有合并任何学校。当然大连理工在工科的实力无人敢小视,重振当年雄风还需要新的发展、改革思路。
  东南大学:
  原南京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抽调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成。校区为南京大学的老校区。实力雄厚,但是很少宣传、炒作,发展很踏实。同样在大学合并之风盛行时,没有合并相关院校,导致其发展相比合并了同济医科大学的华中科技慢了一些。
  华南理工大学:
  原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抽调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成,校区为中山大学的老校区。华南理工大学本来其成立的时间比华中科技还要早,但是在广州这个地方,学术氛围总是要打一点折扣的,加之上世纪90年代大学合并之风盛行的时候,它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合并,其发展不佳可以理解了。如今,华南理工开始意识到利用广东富裕的经济能力和经济支持进行扩张,借着广州大学城兴建的大好势头,其规模也开始扩展,应该有所建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高考志愿填报知识、高考政策解读!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回复:曾经的四大工学院是那几所学校啊?_211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564贴子:
回复:曾经的四大工学院是那几所学校啊?收藏
北大的工科整体比川大要弱,但是北大的个别工科学科如计算机却是全国最顶尖的,这点川大确实比不上。而川大工科和华南理工整体上都差不多,川大还略强一点,感觉就像是华西、中山、同济、湘雅之间的那种关系,大家都处于同一层次,但是也有强弱之分。中南工科确实比川大要强。
北大工科四个一级国重,N个国家重点实验室,N名院士,工科却比川大弱?不知道谁认为川大工科比华南理工强?你说华南理工和其它三大工学院的关系像华西,中山,同济等,还差不多,和川大。。。
呵呵,不要动不动就“完胜”之类的话,在没有巨大实力优势的情况下,建议这样的词语还是少用点。
再说了,排多少名又不是你说了就算的,你的排名,那也只是你的看法而已,难道你心中的排名就是普适的排名?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非要别人同意你的排名,这就无语了。
目前国内只有2个机构对学科大类做了排名,2011年工科大类情况如下: 武书连的2011年大学工科排名(前15名) 1 清华大学 A++2 浙江大学 A++3 上海交大 A++4 哈工大 A++5 华中科大 A++6 天津大学 A++7 大连理工 A++8 西安交大 A++9 华南理工 A++10 西北工大 A++11 东南大学 A++12 北航 A++13 北京理工 A++14 中国科大 A+15 四川大学 A+2011武大版国内大学工科排名(前15名) 1、清华大学2、浙江大学3、华中科大4、华南理工5、哈工大6、中南大学7、天津大学8、东南大学9、上海交大10、西安交大11、四川大学12、东北大学13、重庆大学14、大连理工15、同济大学
没记错的话,北大工科一级国重,是3个。而且传统工科涉及少。缺少综合性工科的架构。如机电类、土木水利类、化工材料类、轻工类、光学工程类、能源类、生医类等,都几乎不怎么涉及。北大的国重实验室,以理科为主,工科方面也并不多。没人说北大工科弱,北大工科确有个别顶尖学科(这恰恰是我同意并且提倡的,恰恰是有些人说工科的时候容易忘记综合大学),但工科总体实力并不比川大强,毕竟川大有成都科大的底子在。
华南理工的工科一级国重,是2个。二级覆盖前的国重总数不足10个。根本不比川大工科有优势。一级学科排名,华南理工也未必强于川大,恰恰是华南理工强的,比如化工、材料、轻工,川大都差不多,也比较强,只有建筑学是华南理工比川大强很多的,而川大强的,如核科技、生医、光学工程等,华南理工却一般。
成都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当年还是有些渊源的,成都工学院的制糖系等(糖品物工、植物纤维、制浆),当年并入了华南工学院,这是今天华南理工的顶尖学科之一。
呵呵,那就各人认可自己的观点就行了。反正你我心中的排名,也都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我只看教育部学科排名和以及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院士等核心指标 民间组织的从来不看,尤其是武大郎的,贻害了多少人。
回复67楼:中国什么时候没有了教育部的限制,什么时候就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北大是四个谢谢,北大传统工科涉及少,那么请问在传统工科,力学,机械,电气,能动,能源,土建等川大哪个强?哪个进前十了?电子通信计算机这些新兴主流学科哪个又进前十,川大自己的工科大都是冷门小类,现在却说北大传统工科涉及的少,这也太可笑了吧。然后你说的成都科大的底子又有谁承认?2002年得重点学科评估,西工大,东南,华科,北航,北理工,大连理工等的国重都是10+而,川大工科才6个,并且还都是冷门的方向然后华南理工在2002年评估中的国家重点学科是7个,川大的工科总共才6个吧。然后就算现在,川大和华南理工都是两个国重,并且2个学校最有含金量的国重都是材料,而华南理工的材料是第九,而川大是12。然后华南理工还有第一的工科学科,川大没有。
扯远了吧?
其实,院校演变一直在进行,现在一刻也没有停止。背后有支无形的手,全国一盘棋,目的不就是为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社会服务,有效调配高校资源。如果你读懂了现阶段国家、区域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等各种信息,你就大概明白了各高校学科的特点,建设方向。 譬如:东南、华科、西交、华理、川大,都基于不同的区域,首先得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建设方向是略有不同的。地域的影响是蛮大的。
LS的说得在理
善意提醒你,你好像还理直气壮、针锋相对了。北大的四个,你给找出来?力学、电子、计算机。第四个是啥?
关于川大的工科实力,51楼写得很清楚了,都懒得再重复了。北大的工科的确涉猎较少。工科,无论按照轻工、重工、化工分,还是按照传统工科、新兴科技分,或者什么能源(光、水、核)、材料之类,川大都很有实力。就是这样。
关于成都科大,在1988年的首批国重学科(含金量高)上就是全国理工类前10,有这个底子,后续还能弱到哪里去?即使合并后折腾了好几年,后未见强势增长,包括02年的国重学科,但也还行。而07年已然逐步在开始复苏,虽然一级国重上体现不够,但二级国重已经遍布于许多工科一级学科上了,布局很好,合并折腾后的成都科大实力在逐步复苏。
关于华工,其实是你说了半天,并没有说出为啥川大工科不能和华南理工并列的缘由?明明是你认为仿佛差距不小,我认为并不是,结果从你口中说出来的,其实还是无甚差距嘛。
华南理工现在2个一级国重,10来个二级国重。其中一个是材料,和川大差不多。另一个是第1的轻工,其实也是川大的强项,第3。而川大的另一个是生医,第3,虽然不是第1,但是竞争相当大,后面是清华、复旦、西交、华科等工科传统强校,是工科的科研热门学科。而在一级学科排名中,华工的工科整体看对川大工科也无甚优势。
其第一句话就是明显的错误,不仅一点没看出来,还忙说“精辟”,晕~。
主流工科?化工的第10如何?材料第12如何?还有能源类,如水能、光能、核能,川大的水利第7,光学工程第10、核科技第5。如何? 还有电气10+、计算机10+、力学10+、环境10+土木20+、建筑20+,生医工程第3,这些莫非不够主流?不算有实力?
生医超清华这一点,全国没有几个学校能在清华参评的工科中做到。
此外,重申一下,你说的排名,你自己留着看就可以了。不要老是认为自己是排名专家似的,结果估计也就你自己孤芳自赏。还不如看看武大叔的排名呢,至少全国很多人去看、去分析、认可、转载,影响力至少还是比较大的。至于你自己的排名,就不用老是搬出来了。(ps:连七校是什么,估计大多数人都云里雾里的,更不说你怎么一家之言的排法了。。)
武书连2011年大学工科排名 1 清华大学 A++2 浙江大学 A++3 上海交大 A++4 哈工大 A++5 华中科大 A++6 天津大学 A++7 大连理工 A++8 西安交大 A++9 华南理工 A++10 西北工大 A++11 东南大学 A++12 北航 A++13 北京理工 A++14 中国科大 A+15 四川大学 A+
另外武大工科也不见得就不如川大,所以川大工科最高全国20算是很公正了。
自己不懂,还不让别人据理力争?北大力学,电子,计算机,和环境工程。-------------------关于川大的工科实力,51楼写得很清楚了,都懒得再重复了。北大的工科的确涉猎较少。工科,无论按照轻工、重工、化工分,还是按照传统工科、新兴科技分,或者什么能源(光、水、核)、材料之类,川大都很有实力。就是这样你还懒得重复,可笑,见过不要脸的还真么见过这样不要脸的。你说你列的这些哪个是传统工科?川大除了材料,哪个强的工科是主流的,别人强的就不是主流,你川大强的就是主流?北大强的三个力学,电子,计算机哪个不是主流,环境稍微偏点,并且北大的通信也是全国前十,电子通信计算机这些新兴学科北大全是强势学科,竟然说北大不涉及新兴学科。川大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材料。还有什么轻工重工化工,工科有这样分的?你唯一哪个出手的就是一个材料却连全国前十都进不了。川大工科除了在一些偏门的评估少的学科中混个前十,实际上正数排名还不如倒数排名。--------------------关于华工,其实是你说了半天,并没有说出为啥川大工科不能和华南理工并列的缘由?明明是你认为仿佛差距不小,我认为并不是,结果从你口中说出来的,其实还是无甚差距嘛。这里更可笑了,某人开始说川大工科比华南理工强,这里又变成并列了。-----------------还有成都科大,一直说成都科大什么什么底子,一会说什么八大工学院,然后被别人否定了,有说什么其实不在乎什么八大工学院。搞得成都科大真的很强似的。
东北大学明显也比川大强,其实我感觉川大比北交,西南交还弱点,估计也就25位左右化工行业10名左右,机械行业至少30名以后
阁下这样争下去有意思么?都说了是善意提醒你。你还非要说自己是据理力争?看来你连基本的一级学科有哪些都没有搞清楚。。。 1、环境工程只是一个二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分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2、北大没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只有环境科学二级重点。3、北大的这个二级重点还是环境科学,并非环境工程。
基本上,你就没有说对过。
至于华工。老兄胡搅蛮缠的水平真是。。。62楼兄/姐说,川大工科和华南理工差不多,略强点,类似几个医学院的关系。我基本认可这种一档的说法,虽然未必认为谁比谁强一点。但是63楼的阁下,却说得好像不是一个档次似的,那么,后面的论证是怎样一个情况,你自己清楚咯。。
至于成都科大的底子。有1956年的第一次一级、二级教授认定。有1988年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全国理工类前10。也曾作为中科院下属三大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全国首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6所高校之一,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还可以告诉你,在80年代中期某年,成都科大的科技转化就是当年全国第1名(年度科技转化要超清华拿第1,这不是一般学校能拿到的)。从开始直到现在,成都科大的科研转化都是全国示范。专利也一直是全国很靠前。
合并前,成都科大的理工科的国重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科研经费等,都是西南第一。目前川大工科排名貌似也比较靠前。至于强不强,各自解读咯。
附一个数据:这是1993年,也就是成都科大作为单独院校最后一年的可比数据。
在这些作为工科院校的核心数据上,成都科大在西南几乎全面领先。
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实验室
年度科研经费
3000余万元
当年四川高校招生目录顺序:川大、成都科大、重大、西南交大、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你要找到有4个国重学科、2个国重实验室的学校,难!
目前老武和武大同时给川大工科前15名,我想并不是拍拍脑袋就随意给的。
说实话,川大当初如果没合并成都科大,让成都科大这种综合性工科大学单独发展,现在实力上能不能搞定成都科大,还是个问题。川大的10来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成都科大就贡献了至少一半以上。前不久,教育部和水利部才刚共建川大水利,还有石油、石化、化工、轻工、电力等许多企事业,和成都科大联系大着呢。
至于八大工学院,自然是与教育部四大工学院的含义不同,而是在于还原院系调整的一段历史,调整出了哪些知名的有实力的综合性工学院。这个说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前多多少少也有过。信不信,就看自己了。早说过,不要强求所有人都认同或者不认同某一种个别观点。你我的观点,互不认同,很正常。
你这不是强辩吗?自然,川大工科说不上超过哪个,但是其中几个学校,可能也说不上就一定超过川大,大家谁前一点、谁后一点,就是一个自然波动的情况,只能说差不多,不是吗?
我并不希望拿川大工科和谁谁比较,这样不友好。不过我确实无法认同你自己拍拍脑袋就把名次排了,而且还认为自己的排名大家必须认可似的。比如西工大、华南理工、北大、同济,我认为几校的工科和川大工科,也差不多一个档次吧,前后几名,都无不可。
我就搞不懂了,楼主就问了个四大工学院,你们说这么一大堆废话干嘛……
1、水利,虽然不算热门,但是冷门倒也说不上,以前专攻水利的专业重点院校,就好几所,还有清华、川大、大工、天大等参与。
至于一级排名,川大上一次是第5,领先天大(第6)和西安理工(第10)。这一次第7。总之,除了清华、武水、河海外,其余几个学校差不多,无非这次你前一点下次后一点。
唯一的遗憾是,川大水利重点专攻水力学,二级国重差一个,没有拿到一级国重,(这个也影响了09年的水利排名),不过还好,拿下了水文水资源的二级培育学科,只要顺利,几乎算是拿下了下一次的水利一级国重。
前不久,水利部和教育部共建水利强校,川大自然是在其中。 2、化工,川大前10不用说。如果是化工类,算上材料、轻工等广义上的化工,乃至化学、高分子等,那川大的大化工类,说前5都不过分。 3、光学,既可以作为物理学的延伸,也可是传统行业的光机电,还可是IT中的光电,学科不大,就业不算热,但是在科研上热门着呢,浙大、华科、清华等均视为相当重要学科。 4、核科技,这学科,有实力搞的学校本来就不多,就像三航类一样。
全国核科学与核技术有4所高校有一级博士点:清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川大(估计这次北大也拿到了)。有5个高校有国家重点学科:清华、中科大、北大、西交大、川大。
清华和科大是一级国重。北大和川大是核技术二级国重,西交大是核能工程二级国重。此外,哈工程有国防重点学科,上交人才培养和业界合作很强。兰大的核物理不错,老国重,不过工程技术上一般。真正意义上的强校,就这些,哪个不是各方向上的全国最顶尖实力?
不过核学科,真正的全国最核心单位,在绵**体什么就不说了。反正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科,也是一个偏高端的学科。
9所重量级院校参评,川大第5,算不得什么垫底吧。何况身兼国重学科,实力无须多说。 5、剩下的一堆10+、20+,也不是什么很差的,至少说明了在大多数工科中的实力,力学10+(有国重),电气10+(电力强),计算机10+(有国重),土木、建筑20+,环境10+,当然还有材料10+(一级国重),轻工3,生医工程3(一级国重,排清华前)。
这个工科实力,排12-17,怎么就不行了?武书连版给川大工科15,武大版给川大工科11,我想真不是随便拍脑袋乱排的,我想比你研究的数据多得多。
再给你个数据吧,近几年工程类的EI,川大差不多15名上下(至于SCI,已是全国第5)
不好意思,因为讨论远了。。。见谅。
若是善意的讨论,码点字没什么,虽然有些离题。如果是对骂对黑,一般不奉陪。
东北大学和西南交大都是好大学,工科也都强,至于比较,就免了。
说说后两句。
1、机械行业?川大机电类学科,参评中最低的机械31,而光学10,力学10+,电气10+,如果材料也算机械?那么还有1个一级国重,10+,我想这也还行。
2、不知道化工行业,包括哪些?如果单说化工学科,川大是第10,其中化学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民间排名第5),磷化工全国第1.
如果说化工行业,是否包括 轻工、材料、高分子,乃至化学?如果这样的话,我个人认为,整个大化工类,只有清华、浙大、川大综合最强,川大说前5也不为过.
3、水利、土建类。水利不说了,传统强校。土木学科当年支援了中南土建和重庆交大后,目前一般,但岩土也是国重。
高科技类,电子和通信没有参评。就参评的来看。生医工程,目前是第3,高于清华。核科技,全国前5,有国重。计算机,全国10+,有国重学科,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此外,工科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还有1个首批6所之一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我的倾向排名,大致是12-17.当然武书连给的是第15,武大给的是第11.
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就是这么个情况。。。。
。。。。。。
华北工学院,这个貌似1993年才得此名吧,此时还叫学院的实力工科派高校,很少了吧。并非院系调整时的老牌综合性工学院,而且实力也似乎弱了些。
实力是弱了,但名字还是那个名字的,齐名的。。
呵呵,也是。您喜欢就好。
还善意的提醒,北大四个工科一级国重,你自己说错了,却还那么肯定的说我错了,果然人至什么就无敌了你这些数据就表明了川大工科比北大强?强在哪方面?想不到轻工第三,水利第七,核科学第5,化工第10,光学第10竟然比核科学第三,电子第四,环境工程第四,力学第5,计算机第六,通信第八的北大强了
对啊,武书连版的浙大都超过了清华北大,武大版排名武大都全国前几,生源全国前几,声誉全国前几,真不是拍着脑袋排的
和你交流真是有些困难。明明错了,非要固执己见??
环境学科,北大不是一级国重。环境科学与工程,并不等于环境工程,前者是一级学科,后者是二级学科。且环境工程也非环境科学,是不同的二级学科。北大只有环境科学二级国重。
你几乎就没说对过。。。
先把一些基本情况搞清楚了,再来说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与原四大工学院齐名的工科大学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与原四大工学院齐名的工科大学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与原四大工学院齐名的工科有哪些?著名的四大工学院(建国后重点建设的四大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与原四大工学院齐名的工科大学:
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9中的工科大学有五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定位比原四大工学院高。
东北: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北:北京工业学院华东:南京工学院华中:华中工学院西北:西北工学院西南:成都工学院华南:华南工学院
&&& 现在比较流行说四大工学院,其实,真正的在院系调整后,诞生的是“七大行政区,八大工学院”,这个说法比起四大工学院来说要正式很多,而且在许多资料仍然可以找到相关的印迹。
&&& 东北区2所: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北区一所:北京工业学院。华东区一所:南京工学院。华中区一所:华中工学院。西北区一所:西北工学院。西南区一所:成都工学院。华南区一所:华南工学院。
&&& 而这八大工学院中,东北工学院属于冶金部,北京工业学院和西北工学院属于国防类,成都工学院属于地方和中科院,剩余的四所则皆属于教育部,因此常常放到一起说,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四大工学院。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三日~九日在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大学工学院及独立工学院院长,部分大学教务长,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会和其他有关部门代表,各大行政区教育部(文教部)代表,连同本部出列席人员共计七十七人。马叙伦部长在会上作了“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
&&&& 据日政务院正式公布的《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952 年至 1954年的院系调整 ,是党和国家对旧大学系科设置庞杂、师资设备力量分散、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首先从华北开始,陆续在华东、西南、中南、华南、东北及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展开 ,改组旧的庞杂的大学 ,加强和增设高等工业学校。各大区统调的时候,侧重一所,力组多所。 这就有了七大行政区、八大工学院的源说。其中,作为当时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布设了两所: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而在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华南和西北着重调拨组建的六所是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和西北工学院。
&&&&& 它们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后来,8大工学院全部进行了改名,甚至有些学校已经不存在。它们现在是: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已合并)、华中理工大学(已合并)、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 其中,华中工学院在1988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在2000年与同济医科大学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但还有“华中”二字。成都科技大学在1978年改名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94年与同根同源的四川大学合并,名字和牌子完全消失,由于合并过早,而且当时网络不发达,许多人已经忘记了西南地区还有这么一所中科院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剩余的六所工学院,如今都是独立发展,成为了各地区的代表性工科大学。
&&& 1988年理工类院校国家重点学科一览&&&&
&&&&& 1、清华29个:略 &&&& &&&& 2、西安交大11个:固体力学 机械制造 生物医学仪器及工程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热能工程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 电器 电工材料及绝缘技术 电子材料与元件 系统工程 工业管理工程 &&&& &&&& 3、浙大9个:应用数学 液压传动及气动 光学仪器 工程热物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业电子技术及电磁测量 半导体材料 化学工程 工业自动化 &&&& &&&& 4、上海交大8个:振动、冲击、噪声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热力涡轮机械 通信与电子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船舶结构力学 船舶流体力学 &&&& &&&& 5、哈工大7个:光学 机械制造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铸造 焊接 计算机应用 飞行器导航控制系统 &&&& &&&& 6、天津大学6个:光学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内燃机 化学工程 有机化工 系统工程 &&&& &&&& 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个:空气动力学 机械学 航空发动机 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 &&&& 飞行器导航控制系统 &&&& &&&& 7、北京科技大学5个:冶金机械 金属物理 压力加工 冶金物理化学 钢铁冶金 &&&& &&&& 7、中国地质大学5个:矿物学 岩石学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探矿工程 &&&& &&&&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个: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固体物理 固体力学& &&&& &&&& 10、成都科大4个:原子与分子物理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力学) 高分子材料 制革及鞣料------------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成都工学院&&&& &&&& 10、华中理工大学4个:机械制造 压力加工 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 电机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华中工学院&&&& &&&& 10、东南大学4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建筑设计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南京工学院&&&& &&&& 10、同济大学4个:城市规划与设计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 &&&& 10、大连理工大学4个:计算力学 机械制造 海岸工程学 精细化工&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大连工学院&&&& &&&& 10、北京理工大学4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装甲车辆工程 爆炸力学 军用光学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北京工业学院&&&& &&&& 10、华南理工大学4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化学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 制糖工程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华南工学院&&&& &&&& 18、西北工业大学3个:一般力学 铸造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西北工业学院&&&& 18、南京航空学院3个:空气动力学 机械制造 飞机设计 &&&& &&&& 18、中南工业大学3个:有色金属冶金 矿产普查与勘探 选矿工程& &&&& &&&& 18、电子科技大学3个:信号、电路与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物理与器件 &&&& &&&& 18、西南交通大学3个: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机车车辆 &&&& &&&& 18、北方交通大学3个:运输经济 运输管理工程 铁道运输自动化与通信 &&&& &&&& 18、中国矿业大学3个:煤田地质与勘探 采矿工程 矿山建设工程 &&&& &&&& 25、东北工学院2个:钢铁冶金 采矿工程----------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东北工学院& &&&& &&&& 25、吉林工业大学2个:农业机械设计制造 汽车 &&&& &&&& 25、北京邮电学院2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2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 &&&& 25、河海大学2个:岩土工程 工程水文及水资源 &&&& &&&& 25、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2个:火炮与自动武器 弹道学& &&&& &&&& 25、中国纺织大学2个:纺织工程 化学纤维 &&&& &&&& 25、成都地质学院2个:石油地质与勘探 工程地质 &&&& &&&& 25、青岛海洋大学2个:物理海洋学 水产养殖 &&&& &&&& 34、华东化工学院1个:化学工程 &&&& &&&& 3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个:通信与电子系统 &&&& &&&& 34、重庆大学1个:生物力学 &&&& &&&& 34、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个:市政工程 &&&& &&&& 34、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个:农田水利工程 &&&& &&&& 34、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个:航空摄影测量 &&&& &&&& 34、武汉工业大学1个:无机非金属材料 &&&& &&&& 34、北京化工学院1个:高分子材料 &&&& &&&& 34、石油大学1个:有机化工 &&&& &&&& 34、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个:水声工程 &&&& &&&& 34、无锡轻工业学院1个:工业发酵 &&&& &&&& 34、长春地质学院1个:应用地球物理 &&&& &&&& 34、西南石油学院1个:油气田开发工程
&&&& 最新版(2007年增选后)的八大工学院 工科国家重点学科 分档排名:
八大工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非覆盖的实实在在的国家重点学科)仍旧没有拉开差距。
由于目前各校的统计方式各异,有些只给出了覆盖后的重点学科数,因此,这里根据统计给出大约数。
八大工学院 工科国家重点学科
1.华中科大(15~20个)
2.东南大学(15个左右)
3.10~15个
大连理工西北工大北京理工成都科大东北大学
4.华南理工(不足10个)
成都科技大学与四川大学于1994年合并。1993年四川省部分重点大学能够体现办学实力的主要指标为:
  &&&&&&&&&&&&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成都科大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大 华西医科大学  博士点数&&&&&& 14,&&&&& 12,&&&& 13,&&&&&& 8,&&&&&&& 7,& 24(含三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1,&&&&&& 1,&&&&& 3,&&&&&& 1,&&&&&&& 1,&&&&&&& 2  国家重点学科&&& 1,&&&&&& 1,&&&&& 4,&&&&&& 3,&&&&&&& 3,&&&&&&&& 2  国家重点实验室 1B,&&&&& 1A,&&& 2A+1B,&& 1A ,&&&& 1A,&&&&&&& 0  年度科研经费 2300万元,3000余万元, 4700万元, 3700万元, 不详, 不详
合校前的1993年,成都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水力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当时全国共约90个),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4个国家重点学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原子与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制革及鞣料,当时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共638个,而全国总共只评出了416个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每个学科只评了0.652个国家重点学科,成都科技大学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制革及鞣料均为当时本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是当时该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原子与分子物理、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制革及鞣料、生物医学工程、岩土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塑料成型加工、生物力学、无机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学及水资源、化学纤维,列理科+工科类院校第18~20位,其中制革及鞣料、塑料成型加工两个点均为当时本学科唯一的博士点。当时重点大学间尚未开始合并,独立设置的理科+工科类院校较多,全国共有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理科+工科类院校近60所),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1993年度科研经费4700万元。
成都科技大学的上述指标中,在西南地区除博士点数比文理科学校四川大学少1个,比华西医科大学(含三级学科)少外,其余的指标全部雄踞西南地区高校榜首!
发表评论:
馆藏&403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工学院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