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小时候三人照片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我的会员中心
然而,他不仅仅如此,他还......
长相颇酷,酷得神似外星人,人称演外星人几乎不用化妆;
至爱武侠,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称"风清扬",办公室是在"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甚至差一点进军演艺圈——自荐出演《笑傲江湖》中风清扬一角;
与道长李一、气功大师王林的结交令他充满争议,而他却不改初衷,自有一番见解;
他绝对是个不规则多面体,他有太多三言两语道不完的传奇故事————
回顾马云四十年人生
儿时打架很“快乐”
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侠士”,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孩子。
他经常打架。“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儿时性格的一种描述。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从他现在的样子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
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
少年马云有一点倔强,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
马云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单力薄,但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他,他就硬碰硬地和对方“单练”。为此,幼年的马云没有少吃苦头。有一次为了一些事情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可却在气势上让对方颇感震惊。
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打架,年幼的马云受伤被送进医院,缝了许多针。至今算来,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打架,马云身上竟缝了13针之多。
学生时代数学弱智英语奇才
用马云的话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从来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几名,而且数学极差,往往不及格。
马云经常去西湖边老外多的地方,凑上去和那些外国人讲英语,不为别的,就是和老外练口语,有时也会充当一下英语导游。
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外国人开练英语。马云的英语口语就这样一天天流利起来。慢慢地,马云的英语口语让所有的师生大跌眼镜,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他是从美国回来的归国小华侨。而那时的马云便会向别人解释,他从来没出过国门。
没有出过一天国的马云,就这样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而且结识了许多的外国朋友。无论如何,马云的英语在那时是出了名的。
马云对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有些怀念的。如果说他作为学生还有什么让自己自豪的话,那就是他的英语成绩特别好。13岁时,他就能给老外当导游,用自行车带着老外满大街跑了。仅此,便足以羡煞许多同龄人。但除此之外,马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光彩的经历了。
教得一手好书,娶得一个好妻
1988年,大学时代的一帆风顺,也使得毕业之后的马云顺利地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马云也是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本科毕业生中唯一到高校任教的。
大学毕业任教不久的马云还到过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外语。由于讲课异常精彩,每当他讲课,许多班级便不用上课了,因为本来就不多的学生都跑去看马云“表演”,而且这种“表演”效果还相当不错,基础极差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洋文。
说起那段经历,马云依然得意洋洋:“我研究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要是我加入进来,风头会盖过他,我的秘籍是真能叫人脱口讲外语的。”
马云教书教得很好。他并不让他的学生读死书,死做试卷,因为在马云眼里,做试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马云的妻子张瑛,是马云在大学里认识的。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两人已经走过了多年相濡以沫的日子。张瑛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马云,鼓励着马云,并最终与马云相依相伴,成了马云忠实的人生伴侣和得力的事业伙伴。
创业初体验:成立英文翻译社
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早年的一个杰作。
他经常打架。"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儿时性格的一种描述。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从他现在的样子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云自己的解释是:“当时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功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
也正是因为他的辞职,才有了这家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的不断发展,以及之后马云所得到的幸运之神的眷顾。
当时马云只是想开一家翻译社将退休老师供养起来,也算是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当然,海博翻译社并没有带给马云多少资本和财富的积累。在创业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马云和他的那群伙伴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失败。记得开张的第一个月,海博翻译社的收入是700元,而房租是2000元。第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一大半,这不禁让许多人举棋不定、内心动摇了。g
  而就在大家恍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马云竟然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用这些买卖的收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
创业再体验:创办“中国黄页”
马云第一次接触网络缘于他去了一趟当时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而美国之行带给马云的并非只是一场与互联网一见钟情的相遇。
借用当时马云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说真的,马云在美国数十日的经历,或许拿到今天来拍一部好莱坞惊悚大片都不为过。
马云从美国佬的黑窝里逃了出来,却没有像惊弓之鸟一样立刻返回中国。以前只是听闻互联网,现在却亲自接触到了互联网,这多多少少让当时的马云有些兴奋。于是马云就开始设想在中国建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1995年,“中国黄页”网站在认死理的“傻子”马云的坚持下创办成功。
1997年,马云把当时所拥有的中国黄页21%的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内心无比悲愤的马云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
短暂的政府企业工作生涯
1997年,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外经贸部另成立了一家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不过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长期以来,马云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
  在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拷问之后,马云决定南归。
就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一夜,他约齐了团队的所有人,马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工资只能500块钱,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不能打出租车,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马云给了他们3天的时间做决定。
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1999年2月,杭州市湖畔花园,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普通得不会有人注意的小区住宅里,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行“羞答答”地提上了议程。
在“起事”会议上,“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1999年3月,杭州春意盎然,春光无限,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
1999年的阿里巴巴在做什么?马云的回答是:“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以后,我们自己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看来,在常人眼里多多少少有些古怪的马云又走了一步令人费解的棋。
马云与其说是一位眼光卓绝的商人,不如说是一位熟知媒体、大众心理反应的“心理学家”。这位在宣传策略上看似保守的IT新贵,并没有逃过媒体异常灵敏的嗅觉,尤其是阿里巴巴反其道而为之的沉默,更加激起了媒体的好奇心与窥视欲望。
阿里巴巴三次轰动的融资事件
1999年夏末秋初,在北京奔忙的马云突然接到来自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电话,他向马云询问了有关阿里巴巴及其融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四个星期之后,马云收到了古塔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古塔告知马云有一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
那个据古塔说对马云“有用”的人也让马云大吃一惊,因为马云并没有想到他将要见到的人竟会是软银的总裁孙正义。那天,在孙正义约见的人物中,马云只能算个小角色,因为这次评介会对于已是互联网大腕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这样的风云人物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因来访的人太多,孙正义只给了每人20分钟时间。
当投影仪调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时,马云顺势站起来作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为何物,阿里巴巴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
马云仅仅开讲了6分钟,就被孙正义打住了。孙正义当即表示了他略显强烈的投资意向,他问马云需要多少钱。
阿里巴巴的“哼哈二将”
2002年3月,一双紧紧相握的蓝色小手标志,出现在阿里巴巴中文网站部分会员的商铺页面上,它的名字叫做“诚信通”,这双手不仅仅是一个标志,它的诞生同时宣告着网上诚信时代的到来。
4年时间过去了,阿里巴巴的诚信社区由最初的300家会员增加到现在的16万家,诚信社区成为诚信商人的聚集地。
2003年,阿里巴巴又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商务人士推出商用专业即时聊天——贸易通软件。如今,近500万中小企业通过贸易通在线洽谈生意,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少年马云有一点倔强,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
传奇淘宝诞生在非典后
2003年3月末的一天,10名员工被逐个秘密叫入马云的办公室,每个人都被告知将有一项十分艰巨的“秘密任务”,“可能两三年内回不了家”,如果接受任务,就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办公桌上有一沓厚厚的英文合同——自蔡崇信开创用英文签合同的先河之后,这似乎成了阿里巴巴的一个“秘密武器”。当然,尽管这样做显得更国际化一些,但对那些英文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却是个巨大考验。当时,马云跟大家说,如果签了这份合同,就要立即“从这个公司消失”,“可能离开杭州去另一个城市,现在不能告诉你去哪个城市,”他故作神秘地表示,“另有重要的事情去做。”但这件事,“六个月内”不能跟任何人透露,甚至跟父母、女朋友、上司也不能讲。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签——但很少有人那么干。此后这10名员工集体“失踪”,其中就包括近期阿里巴巴高层变动中出国留学的孙彤宇。
5月10日,淘宝在“非典”中问世,而两个月前马云交代给他们的秘密任务就是“做一个像eBay那样的网站”。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典后
去年10月,久未吐露心声的马云,罕见的接受《时尚先生》长篇采访。而这篇采访于前不久刚刚刊出。在那篇文章中,马云谈价值观、谈支付宝、谈腐败、谈家庭……似乎站在商业王国的顶尖,外界却无法读懂他的孤独与无奈。
现在看来,几万字更像是马云对14年CEO生涯的表达,或是挥手道别。
几天前的1月10日,马云宣布,阿里集团架构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中的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代表集团,分管相关联的事业部。
在阿里集团架构调整之后,谁也没有预料到,马云宣布了他早已计划好的一刻:不再担任CEO。
我上次也讲,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决定,但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今年5月,马云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专访,在一个多小时时间里马云嬉笑怒骂,谈笑风生,与记者纵论企业管理、互联网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向。然而7月13日该专访文章在《南华早报》发布后,马云便因专访中一段涉及1989年风波的言论而卷入一场"非商业风波",受到多方攻讦。《南华早报》和阿里巴巴先后就此事发表声明,双方在涉事言论解读问题上各执一词,陷入罗生门。阿里事后紧急发出声明,称"根源在于《南华早报》不正当引述,嫁接马云观点。"并强调阿里对某类话题无意触及亦无应对经验。《南华早报》总编辑王向伟在回应阿里声明时说,该报坚持原文说法。而业界则紧紧咬住对马云采访录音中19:50-20:20时间段。
随后,有网络媒体公开了据称是由阿里巴巴提供的专访现场全程录音。记者在《南华早报》原专访稿的基础上,特意结合录音精校还原出了马云专访的原文,在此奉上,以飨读者。那样的网站”。
 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好奇心让人受益。
正积极为阿里集团IPO奔波且刚陷入南华早报言论风波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很突然地又卷入到一场与商业无关的热点事件。
  起因是其不久之前拜访江西“气功大师”王林的举动。在马云等人与王林的合影被传上网络之后,低调的“大师”暴露在公众舆论之下,媒体、反伪科学人士、网民纷纷加入揭其老底行列。近日,在央视曝光之后,王林逃港避祸并自比最近的热门流亡人物“斯诺登”。
  面对再次卷入“大师”风波,马云最近在微博上回应称:“人类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的判断世界。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用来证明真理的。”马云强调,过度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大家是后者”。
我欣赏他不是因为他神神叨叨的东西,而是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
1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马云近日在接受《时尚先生》杂志专访时谈到了他对李一的看法。马云谈李一内容节选:
至于李一。李一道长。这事儿也挺神的。我跟李一见过七八次吧,至今为止我还挺欣赏他。我欣赏他不是因为他神神叨叨的东西,而是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我见过很多讲道家的人,没有他讲老子讲得那么生动有趣。他对我的帮助是,让我懂得静下来。他让我三天禁语。这三天我受益匪浅。我从来没有做过三天不讲话。三天不讲话让我舒服很多。后来我最多一次做到了八天不讲话。
但是同样,我和李一很多东西是有不同观点的。他有一次准备跟我谈七天,结果谈了两个小时他说谈完了。我也批判了他很多。所以说弟子啊什么瞎他妈乱扯。我骂他的时间远远超过他跟我谈的时间。
  李一是我朋友,今天我还这么说。李一没害过我,李一没骗过我。别人这么讲,我不喜欢。
我就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是个老师。他武功一直是绝世的。
马云熟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马云说,“我就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是个老师,跟我一样,他就是自己打拼。他武功一直是绝世的,但是他自己不出来,他教了令狐冲打天下,令狐冲成为天下第一,这个人挺低调,但我没法低调,这是责任。因为我们是从1995年走到现在,如果不把我们犯过的错误和我们真实的想法告诉别人,我有一种罪恶感。我们十多年的经验一定要跟人分享,中国要想在这个高科技上取得成功的话,必须总结前人的经验。不一定要听别人怎么成功,一定要研究别人怎么失败。”
回忆起二人第一次在香港时的情景,马云说,“那天我是冲进办公室的,很激动,真的要见我偶像了,赶紧把书去拿来。见了金庸,说好是谈一个小时,结果我们谈了三个小时,他给我写了‘相见恨晚’四个字。我的老外朋友回来说好像都是你在讲话,感觉金庸不是你的偶像,好像你是金庸的偶像。后来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觉得挺有意思。
今年3月11日下午,很多网友接到了淘宝网贺金庸90大寿的短信,才恍然大悟――金庸九十岁了。而更多的人是昨日登录淘宝首页才看到这一消息,专题页面主题为“狭义正能量”,明星祝寿“欢乐”地刊登了张纪中、周星驰等明星的贺词。
名人评马云
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
在200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一场论坛上,我初识马云,他给我留下三点印象:一是马云长相很"酷","酷"得有点像天外来客,演外星人基本不用化妆;二是"自由主义",作为主讲嘉宾,别人演讲时他应该在主席台做认真倾听状,正襟危坐的,他却悄悄跑到观众席后面的台阶上独自愣神;三是他在演讲中一反创业型网络公司对投资者低眉顺眼、恭敬小心的常态,放言"投资者最多是舅舅,主人是我们自己",引发诸多议论。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
马云担任我们36强进入12强的三个评委之一,每天要花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样一做就是10天,每天下来时,我们的听众,包括我们的电视制作团队都被他的诚恳、他切中要害的点评所折服,他每天都有一两个关于创业的精彩名句,这些名句不在于词句的动听和华彩,而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东西。在最后一场,当他谈到此次10天做评委的体会时,他的发言实在让人感叹,其间的情绪和内容的把握让人不由得赞叹他怎么能将分寸把握得那么好。对这一段,我们做后期编辑时,我反复看了几次,几乎剪不下去一个字。
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10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易懂的朴实的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的,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到了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在马云身上,还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自嘲之列。
刘世英于北京西钓鱼台2006年8月:
日下午2时,我们如约来到北京市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这里是雅虎中国总部,我们终于见到了声名显赫的马云先生。他发给我的名片很有趣,只有“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字样,没有任何头衔。谁都知道他是阿里巴巴的灵魂、舵手和大老板。马云很亲切友善,特地到会议室把我们迎到他的办公室。他来不及吃午饭,一路还说我们边吃边聊。但到了办公室才发现,他的饭菜还来不及吃完就已经被属下收走了。马云只好不吃了,饿着肚子同我们聊,一聊就一个多小时。和马云聊天可以说是非常轻松愉快,他很有趣,老熟人一样,很自然。他是个快人快语的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马云很谦虚,他说自己还年轻,好多人说要给他写书,但他觉得写书是很庄严的事情,今后的路还很长,还谈不上成功,没有什么好写;倒是犯错不少,做了不少糗事,将来等退休了自己要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美国《福布斯》杂志: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
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他牵线搭桥,衔接200多国家和地区。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1、马云:我最遗憾的错误
01年,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
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或董事。
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2、马云: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
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
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
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
3、马云提醒: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
①有人觉得我牛,6分钟说服了孙正义,其实是他说服了我。见孙正义之前,我在硅谷至少被拒绝了40次。
②做企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
③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从来不重细节,两个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4、马云:领导比员工多什么?
领导永远不要跟下属比技能,下属肯定比你强;如果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
①要比眼光:比他看得远;
②要比胸怀:领导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要能容人所不容;
③要比实力:抗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
马云采访视频集锦
服务热线:  为了一个梦想,为了心中那份创业的梦想,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碌碌无为,看准了互联网这一商机,勇于从大学辞职进行创业.现在的年轻人应从中学会许多精神内涵.  日出生于杭州   1964年--1982年 18岁以前的马云,从小学到高中,个性坚强,经常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很少为自己打架,都为别人打架”。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马云的顽皮、打斗自然影响了其学习,在整个学生阶段他成绩都不是太好,仅仅处于中上水平。不过马云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英语。没有家学渊源,父母连ABC都不会,只是由于自己喜欢。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儿,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多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人家开练。就这样,没有出过一天国,马云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而且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不平凡的少年  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1982年 18岁,马云高中毕业,参加第一次高考,结果数学才考了1分,高考落榜   1983年 19岁,第一次落榜后马云就参加了工作,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作,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转发到其他地方。后来看了一部路遥写的《人生》的小说,改变了马云的想法,让他决定重新参加高考而且一定要上大学。可惜,第二次参加高考,还是落榜了,数学才考了19分。
  1984年 20岁,马云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努力,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最后参加第三次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语外贸专业的专科,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另外,这次高考马云的数学考了89分,有些出人意料。   1985年 21岁,大一下学期,马云在一位过去在西湖边学英语时认识的外国朋友的帮助下去了一趟澳大利亚,这是马云第一次走出国门。[来源于录音资料]
   大学学习阶段,除了继续学习英语,马云还把许多精力转到学生工作上,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再接再厉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在这期间,马云不仅结识了日后成为其夫人的张英,还结识了一大批朋友,这里面有些人后来成为马云创业时的事业伙伴和重要助手。   1988年 24岁,马云大学毕业,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英文(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成为杭州师范学院当年所有500名毕业生中唯一能去大学教书的人,其他人都去了中学教书。
  1988年--1991年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生涯,期间还发起了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   1991年 27岁,马云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一段必须要注意的历史,因为这是马云第一次进入商海,其对海博翻译社经营管理的经验必定会对马云以后的企业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创立翻译社的初衷,马云说,“因为自己英文那时候不错,有很多人想找我做翻译,但我白天要上课,没时间去做翻译,我的很多老师退休以后在家里没事干,工资又少,所以我想成立一个翻译社,作为中介一样。那时候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总觉得做这件事情挺好的。然后也是一个梦想,我觉得这个翻译社是有前景的,可以成为杭州市最大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个翻译社”   翻译社成立后,第一个月的全部收入700元,但光是房租就2400,亏空很大。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到义乌到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卖鲜花,赚来的钱养翻译社,养了三年,到94年才开始持平,95年才开始赚钱。以后盈利逐渐增多,到后来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1991年--1994年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同时经营海博翻译社,晚上还教夜校。
  1994年 30岁,马云成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还当上了学校外办主任,算是事业上比较辉煌的一年,可是马云在这一年想得最多的却是准备离开学校,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30岁了,要去做一家公司,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就一定跳下去。那么应该选择哪个行业?   我想这一年的时间马云都在进行选择,到94年的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马云第一次听说了互联网这个当时极为稀奇的东西。马云回忆到,“因为94年年底我在电子工业学院除了教书之外还做外办主任,我们有个外籍教师叫bill(音),是西雅图的,他那一年寒假,12月份回去过圣诞节,圣诞节过后最后一个礼拜回杭州,他就跟我讲网上如何如何,其实他对于网络也是一窍不通的。听着虽然我也听不懂,因为我也不是搞电脑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他讲的很激动,我听得也是很激动。”   马云这一年都在做辞职下海的准备,想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去做,但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
  1995年初,马云还不到31岁,这个时候马云有了一次到美国的机会。马云回忆到,“当时是这样的,杭州到阜阳正在修高速公路,美国有一个投资者。他跟杭州市政府,杭州市交通局谈判了一年了,但是钱永远没有到位。双方认为谈判中间翻译有问题,那么就请我做翻译。我的专业是英文,对于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双方都相信我,请我中间做协调,但是在协调的过程中,发现中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简直就是一部好莱坞的片子,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现在的箱子还在好莱坞呢。特别复杂的一个故事。”   这段去美国的离奇故事,是马云在录音中亲口讲的,真假我们无法辨别,因为除了这段录音资料,在马云其他的采访记录中他都没有谈起这段离奇的经历。不过,这次去美国的机会让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让他94年苦苦进行的选择有了答案,改变了马云以后的人生道路,算是马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马云30岁前的年谱就到此为止。写完这段年谱以后,就像身临其境地走过一段他人的历史,其中有几点让自己感触很深。   1、青年马云的蜕变   看这段历史,感觉最深的就是马云的蜕变过程,从小时候成绩平平又好勇斗狠到大学时的优秀学生到工作后成为本行业的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整个过程马云越来越优秀,那么这个蜕变是如何发生的?   马云在小学、中学阶段顽皮,好打架,在1982年参加高考第一次落榜后也没有多大改变。那时的马云,没有什么理想,落榜后像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但是,后来有一本书却改变了马云的思想。这本书就是路遥写的《人生》,此书在那个时代影响了许多人。可惜我没怎么看过,仅仅只是有些了解。我们无法猜到这本书的那个地方打动了马云,是高加林的悲剧经历还是人生本来的变幻莫测?,最后让马云决定一定要上大学。有了这个决定,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经历,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1984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那个年代大学生绝对是天之骄子,进了大学门就算是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未来前景一片光明。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引导者---那本路遥的书,这个引导者改变了马云的思想,进而改变了马云的人生之路。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让马云日后越来越优秀的原因还是马云把他的兴趣和学习、工作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马云12岁开始自学英语,长年坚持,可以说已成为他最大的兴趣,通过学习英语,不仅为他以后的对外交往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还让他结识了不少的外国朋友,更重要的是这成为他日后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中学阶段,马云的英语已经十分出色,但其他课程成绩平平,导致他数次高考落榜。几次落榜的阴影完全掩盖了其英语的出色,对其自信心打击也不小,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继续考大学,估计也就没有现在的马云。还好,马云继续坚持,终于进了大学,而且学习的专业还是其最大的兴趣爱好--英语,此时的马云如鱼得水,成绩自然没得说,我想信心也都爆棚了。马云毕业后的工作也是与其兴趣相一致的英语教学,这更加能够发挥出其特长,想不优秀都难了。马云从大学学习的专业到工作的内容都和他最大的兴趣高度相关,从而不断发挥其优势,越来越优秀。马云这个蜕变经历让我想到,在2005年超级女声成都赛区总决赛时,何洁问评委何炅,“自己觉得唱歌重要还是主持重要?”,何炅在回答中说起,自己在大学期间很平凡,和同龄人比一点也不出众,毕业后当了老师,此后不断找寻自己的优势,不断自信起来,自己也越来越出众。其中唱歌和主持就是何炅自我发现的优势,有了这些优势才使何炅越发自信与出众。最后何炅鼓励选手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自信,你们会越来越出色。   何炅的经历和马云的经历还真有些相似之处,说远点,就是如果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蜕变,第一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引导者,他可能是一本书、一件事、一个人,借此来改变你的思想。第二就是发掘你的兴趣爱好,找寻自己的优势,把它和你的工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发挥出你的最大潜力和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2、性格决定命运   马云从小性格坚强、勇敢、不服输。自己虽然个头小,但打起架来却不看对方块头大小,从不怕个头大的,“因为我人小,所以人家不防你。所以你进攻要速度快。”这些打架的经历和学问形成了马云性格中争强好胜,不惧怕强者的因素,这些性格特点在马云以后的企业经营中都可以看出来,在创办中国黄页时,不怕和电信公司的直接竞争,在创办阿里巴巴时,不怕已有的竞争者,最后做到全球最大的B2B网站,在创办淘宝时,C2C市场已经有了一个绝对的强者易趣,但淘宝依然强势进入,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易趣势均力敌的市场对手。   马云说过自己小时候打架很少为自己,大多数都是为了朋友出手。可以看出马云极其重视朋友的感情,马云自己也说到,“这么多年,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最最珍贵地是朋友的友情。我在每一次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朋友帮忙。小时候也一样,所以我把朋友的友情看得很重。所以你出去的时候,有时候朋友受欺侮了,我好像一种莫名其妙地感觉,就觉得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这种对朋友的态度让马云拥有了一大批铁杆朋友,这批朋友形成的庞大关系网成为日后马云创业时的重要资源,其中不少朋友还成了其创业团队的重要成员。我想没有这些性格特点,也就没有现在的马云。   3、海博翻译社的经验   马云经营翻译社,最初只是认为搞这个东西有前景,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结果亏了三年,不过三年后开始扭亏转平并赢利,最后翻译社越做越好。这段经营管理的经验我想对马云以后的企业经验产生了很大影响,至少让他认识到自己看来有前景的东西,只要坚持搞,那怕亏几年,最后总会成功的。这以后,他创立阿里巴巴,实行三年不赢利的战略,再后来创立淘宝,也是喊出三年免费的口号,这些多多少少都是以前经验的延续。当然马云之所以敢多次采用这种经营模式,除了以前的经验,主要还是其富有远见的眼光和企业未赢利时的资金筹措能力。   人人都会有那么一段历史,走过了也就算了,但有时回头再看一看,还是会发现一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我们还会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帮助我们健康的成长  请你记下我的联系方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小时候三人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