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原子分子物理和分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4个问题

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1.(全国复赛题)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 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热冰”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2.(广东初赛)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分子是运动的C&100 mL氧气 和100 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分子的质量非常小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3.(山西中考题改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2)图二所示反应前后发生 变化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 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材料二& 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相互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 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1)材料一说明&&&&&&&&&&&&&&&&&&&&&&&&&&&&&&&&&&&&&& 。(2)有人对道尔顿观 点做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1.A 解析:水结成“热冰”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同时水分子排列由无序转变为有序,水变成热冰的过程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2.C 解析:气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3.(1)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 ) (2)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解析: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溶解后蔗糖不见了,说明分子非常小;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以重新组成组成新的分子。4.(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但真实存在 (2)D解析:原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此外还有分子、离 子等;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物质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实质,而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时,原子不会“分裂” 或“创造”,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学年北京市延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白磷自燃 C.冰雪融化 D.食物变质
2.空气中的下列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3.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铝 D.铁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6.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7.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2个氧分子:2O B.一氧化碳:Co
C.3个钠离子:3Na+ D.氧化钠:NaO
8.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
A.焚烧秸杆 B.植树造林 C.燃放鞭炮 D.工厂排放烟尘
9.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CuO B.CuNO3 C.AlCl3 D.Mg(OH)2
11.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CO2,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12.下列操作中,能鉴别氧气和氢气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水灭火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CO2扑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4.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1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称量固体 D.熄灭酒精灯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P2O5 B.Fe2O3+3CO=2Fe+3CO2
C.H2O2H2↑+O2↑ D.NaHCO3+HCl=NaCl+H2O+CO2↑
19.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20.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1)医疗急救常用到纯氧,其原因是      .
(2)《初一开放性科学实践手册》中有一个实验:将泡腾片(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柠檬酸等)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你认为产生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
(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可是目前并没有被广泛和大量使用的原因是      .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很重要.
(1)长期堆放的干草易引起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干草”是      .
(2)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其目的是      .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其中液态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和      .
23.氧气有很多用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      .
24.下面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摆放的4种矿石标本,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含两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小明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赤铁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铁元素或含氧元素的产品,他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3)小明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0%,计算式为      .
25.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此实验说明水由      元素组成.
2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1)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子啊﹣195.8℃<T<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2)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T<      ℃.
27.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28.氧元素和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本质原因: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      .
2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5℃.它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城市大气中的NO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NOx来自机动车排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NO的“利与弊”:
“利”是      ,“弊”是      (各答1条即可,下同).
(2)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      .
(4)减少NO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30.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二氧化硫(SO2)+碳酸钙+氧气→硫酸钙(CaSO4)+二氧化碳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2)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      .
31.工业上利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CaC2+2H2O═Ca(OH)2+C2H2↑
②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
(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2.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碳、钙4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      .
(2)乙也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甲所含元素相同,请写出一种鉴别甲和乙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C.丁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33.按下列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填序号)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5)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35.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      .
(2)B中铁与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试管水面上升,其原因是      .
(3)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6.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检验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      
      .
37.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生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 |
|实验3: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
|现象是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
|固体中含有铁
|实验5:取2.8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g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
|为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
38.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化学方法探究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将11.4g钢样品和30.0g稀盐酸(足量)放入质量为130.0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某钢厂欲冶炼1120t这种钢材,炼铁的原理是将钢材与一氧化碳反应:Fe2O3+3CO2Fe+3CO2,问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学年北京市延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白磷自燃 C.冰雪融化 D.食物变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空气中的下列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理解分子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铝 D.铁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B、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蒸馏水 B.
矿泉水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白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注射液中含有葡萄糖、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6.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2个氧分子:2O B.一氧化碳:Co
C.3个钠离子:3Na+ D.氧化钠:Na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钠离子可表示为:3Na+,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8.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
A.焚烧秸杆 B.植树造林 C.燃放鞭炮 D.工厂排放烟尘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去分析解答;
B、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
C、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D、从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故A错误;
B、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
9.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  )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A、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
B、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B错误;
C、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C错误;
D、用于回收A、B、C之外的其它垃圾,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CuO B.CuNO3 C.AlCl3 D.Mg(OH)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硝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NO3)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Mg(OH)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CO2,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和氧气,可知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解答】解:加CO2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原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点评】知识的学习应与生活结合,对一些常见的生活常识应牢记.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并联系实际加以应用.
12.下列操作中,能鉴别氧气和氢气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等进行分析,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解答】解:A、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气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A法不能鉴别;
B、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用此方法鉴别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故B可以鉴别;
C、氧气和氢气都是无气味的气体,所以闻气味不能区分,故C法不能鉴别;
D、倒入澄清石灰水,两种种气体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区分,故D法不能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水灭火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CO2扑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
C、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判断.
D、根据火药能燃烧爆炸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可用水扑灭,故错误;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错误.
C、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二氧化碳扑灭,故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正确.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14.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这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据此解答;
B、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据此判断;
C、可燃性气体泄漏,不能见明火,打开排气扇,可能有电火花出现,可以据此判断;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而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充当保护气,故A正确;
B、纯净水含有水,水既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都属化学研究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故B错误;
C、可燃性气体泄漏,不能见明火,打开排气扇,可能有电火花出现,故C错误;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而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所以不能达到目的,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倾倒液体 B.
取用固体粉末 C.
称量固体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的事项去分析;
B、从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去分析;
C、从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去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错误;
B、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C、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
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错误;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Na2Fe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1)×2+x+(﹣2)×4=0,
则x=+6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P2O5 B.Fe2O3+3CO=2Fe+3CO2
C.H2O2H2↑+O2↑ D.NaHCO3+HCl=NaCl+H2O+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不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B、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22H2O+O2↑.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9.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静置、过滤不能除去水的色素,故①中液体不是无色浑浊,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故②中液体无色澄清,正确;]
C、,②中液体中含有可燃性杂质,不为纯净物,错误;
D、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软水,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有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1)医疗急救常用到纯氧,其原因是 氧气能供给呼吸 .
(2)《初一开放性科学实践手册》中有一个实验:将泡腾片(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柠檬酸等)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你认为产生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可是目前并没有被广泛和大量使用的原因是 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等 .
【考点】氧气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氢气制取成本高、难储存.
【解答】解:(1)医疗急救常用到纯氧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氧气能供给呼吸;
(2)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氢气制取成本高、难储存,正在寻找储存氢的材料,则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故填: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很重要.
(1)长期堆放的干草易引起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干草”是 可燃物 .
(2)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其目的是 使氧气充足,燃料充分燃烧 .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其中液态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降温 和 隔绝空气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灭火器原理解答.
【解答】解:(1)长期堆放的干草是可燃物;(2)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说明不充分燃烧,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大些;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其中液态二氧化碳的作用蒸发吸热起到降温作用;二氧化碳密度大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答案为:(1)可燃物;(2)使氧气充足,燃料充分燃烧;(3)降温、隔绝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具体情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3.氧气有很多用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 氧气含量不同 .
【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解答】解:(1)医疗急救中,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航天火箭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故填:AC.
(2)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氧气含量不同.
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氧气含量不同.
【点评】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24.下面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摆放的4种矿石标本,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含两种元素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
(2)小明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赤铁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铁元素或含氧元素的产品,他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不变.
(3)小明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0%,计算式为  .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1)A.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B.主要成分中含有四种元素;C.主要成分中含有三种元素;D.主要成分中含有两种元素;故填:AD;
(2)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故填:元素种类;
(3)Cu2(OH)2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36.0%,故填:.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等,为基础型考查,难度不大.
25.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2)此实验说明水由 氢、氧 元素组成.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该实验是验证水的组成.
【解答】解:(1)一段时间后,a试管与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是:2:1.a试管里的气体是氢气,b管中是氧气;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氢气;
(2)氢、氧.
【点评】熟练掌握水电解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是解答本题关键,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含义.
2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1)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子啊﹣195.8℃<T< ﹣183.0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2)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252.8 ℃<T< ﹣33.35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混合物各组成成分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推测分离液态空气的最佳温度范围;
(2)根据氨气和氢气的沸点解答.
【解答】解:(1)根据“氧气的沸点﹣183℃;氮气的沸点﹣195.8℃”,则分离液态空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95.8℃~﹣183℃.
故答案为:﹣183℃~195.8℃;
(2)氨气和氢气的沸点分别为﹣33.35℃和﹣252℃,所以要将产物氨气(NH3)与N2、氢气(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52.8~﹣33.35℃
【点评】此类题要注意利用题目中的信息;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原理、方法.
27.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性质填空.
【解答】解:(1)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为海水淡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中,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8.氧元素和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本质原因: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 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钠原子结构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解答】解: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钠元素是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其本质原因: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点评】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粒子构成,熟悉粒子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5℃.它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城市大气中的NO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NOx来自机动车排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NO的“利与弊”:
“利”是 增强记忆力 ,“弊”是 造成大气污染 (各答1条即可,下同).
(2)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H2O=2HNO3+NO .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 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
(4)减少NO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绿色出行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NO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2)根据N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3)根据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进行分析;
(4)减少NOx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排放.
【解答】解:(1)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城市大气中的NO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NOx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
故答案为:增强记忆力;造成大气污染;
(2)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3)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故答案为: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4)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污染,减少NO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绿色出行.
故答案为:绿色出行.
【点评】能源与环保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能源、常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0.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二氧化硫(SO2)+碳酸钙+氧气→硫酸钙(CaSO4)+二氧化碳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氧气 
(2)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 能消除有害气体,不生成新的污染物;原料易得,成本低 .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
(2)根据烟道气体脱硫中的“硫”指的是硫元素以及SO2转化为CaSO4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3)根据脱硫工艺的优点是能消除有害气体,不生成新的污染物;原料易得,成本低解答.
【解答】解:
(1)二氧化硫(SO2)+碳酸钙+氧气→硫酸钙(CaSO4)+二氧化碳,属于单质的是氧气;
(2)烟道气体脱硫中的“硫”指的是硫元素;②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a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6价.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3)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能消除有害气体,不生成新的污染物;原料易得,成本低.
【点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倍受世人关注,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化学知识,已成为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1.工业上利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CaC2+2H2O═Ca(OH)2+C2H2↑
②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
(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4CO2+2H2O .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4Cl (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aCO3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方程式;
(2)根据流程判断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3)根据信息分析反应的生成物及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乙炔(C2H2)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0条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套卷
最新高考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分子物理学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