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500―800字)

查看: 12627|回复: 5
余秋雨散文《信客》读后感500字600字700字800字
余秋雨散文《信客》读后感500字600字700字800字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总是有着一股力量,让人深深的沉入历史,在灵魂的挣扎中体味那独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这样,《信客》也是这样。
  这是关于两代信客的故事,这是关于信任与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重视、责任感,甚至是无奈放弃后的深深依恋——在交接信息时的细声慢气,在“逼着”年轻信客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后的唏嘘声里。我着实感动,因为,不论从现在还是当时来看,信客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老信客干了一辈子,穷困潦倒,连一个家室也没有。家中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总是拣最便宜的小旅馆。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劳累孤独,陪伴他的只有胃病和风湿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额外的工作,经常帮助写信、谴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外出谋生者死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家乡,要通报噩耗,吊唁死者家属,交出遗物。信客还要遭受无端的怀疑,憎恨和诬陷。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的来往于城市和乡村,做着那个“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我不禁要想,是什么让老信客愿意担当起这份琐屑和辛苦?这样的事,放在现代,实在是不可思议。也许,老信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丢失的人格。
  令我感觉惊讶的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任劳任怨、恪守职责的信客,怎么就会栽在那样一件小事上。第一,信客只是为了图喜庆,撕了一点布边。这件事,可大可小,大了说,他的确不应该动托寄的物品,这是信用问题;可往小了说,这个行为,放在平时,就相当于借了别人的肥皂洗了次衣服那样无足轻重。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认为,实在是小题大做。对老信客,我始终觉得这个行为很生活化,很真实。就像天使偶尔偷了一回懒。第二,事态严重化的关键,就是上海那边又派了个人随后到,关照家里人看布匹头尾的标记,以免信客动手脚。看到这里,我觉得人心啊,实在是——不说险恶吧——太具有防备性了。这个在上海闯荡的同乡,看来已被城市同化,而信任到了需要被检验的时代。不幸的是,从未犯错,从被信任的老信客被这突如其来的检验难住了。唯剩百口莫辩……第三,最令我心寒的是乡民的反应。老信客的善良仗义,饱受艰辛,曾经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宛若不曾发生。也许,他们真是铁石心肠?也许,他们也是值得我悲悯的受害者——突来的证据,把老信客推到了乡亲们的对面,他们那简单甚至狭隘的心不能接受,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背叛的孩子,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怨恨,于是,找来许许多多的回忆做证据——老信客已经干过很多这种事了,他一无所有的家就是通过克扣赚来的!文章刚开篇到这里,我便尝出弥漫着的讽刺意味。一生的信誉毁于一旦!
  老信客失了信誉,懊悔莫及,带着自残后的手,独自到外乡看坟常信客的工作由年轻信客来继续。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这是他干了一辈子的事,走南闯北,过山过桥,找寻熟悉的身影,那心情,一如在外风尘苦旅的游子期盼他脚步声的急切。这算不算“身在曹营心在汉”?亦或是他从来都不曾离开过,年轻信客的脚步就是他的脚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乡情。年轻的信客谨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训:要诚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坏了同乡的“好事”,被发了财而拈花惹草的同乡诬告为“私闯民宅的小偷”,将他扭送到巡捕房。这一系列的伤害和凶险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坟前郑重请求原谅,打算抽身而退。可笑的是,尝到失去的滋味的人们,这才想起他全部的好。后来还请他当教师,死了还有很多人来悼念。我不禁为老信客鸣不平,同样辛劳一生,这结局却是惨惨淡淡,是借着信客的光,顺便修修他的坟!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是全身而退,所以“赢得身前身后名”,另一个,是有了污点,从此被放逐,被打入无底深渊,直至被彻底遗忘。他只是个游走于两地的乡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后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后永存世人心中,光辉照耀大地。但我庆幸,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一种原生态的喜与怒,坚守与不舍。让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于历史的无奈和无奈背后的深沉。
 今天老师讲了《信客》这一篇文章,都后我感触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信客如同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于是这个职业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科技是在进步,但作为人的一种思想,一种品质的象征的信客是永恒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双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够糊口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辛,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运气不好,遇到坏天气,可能难以吃的上饭,这些苦就是来自肉体与物质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难后的信客们,回乡却难以受到乡亲们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还得主动去安慰他的家人,任凭别人打骂。更糟糕的是,信客们常常收到乡亲们的无端怀疑,这使本身身体劳累的他们,心也累了。这些痛苦,这些磨难,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们都已默默承受,并没有丝毫怨言。
  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这是给信客职业的墓志铭,却不是给信客精神的墓志铭。
信客是新中国初年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奔波的乡村“邮递员”。他们没有飞机、没有汽车,只能用肩背着重重的麻袋,靠着低廉的“邮递费”艰苦的过日子,而且必须没有一点儿私心,不然就会像老信客那样失去别人的信任。但是,不光是信客,普通人也要守信用。要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是欺骗的世界里,我真不敢想象那会有多可怕。
信客有时还要帮助不识字的农民们写信,便渐渐地有了很好的文学水平。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后,他最终当上了校长。
人生缺不了诚信,更缺不了磨练。
一直都钟情于汪国真的诗和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简单明了但却给人以清新开阔的感觉,无论是青春、岁月、生活、生命,还是坎坷、艰辛、辛酸、苦楚,读完总能让你的心胸开阔、豁达,让你的生活充满着激情,让你不得不热爱生活。余秋雨的散文,平平淡淡的句子中总是弥漫着沧桑,或许有着淡淡的忧郁。(每人人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都一样,那是你没带着心去读) 昨夜睡前无事,再次拿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于是,重新温习了一遍《信客》。首次读余秋雨的《信客》,大概在10年前,还记得那时读后非常感动,感动于人世沧桑,感动于生活的辛酸苦楚,为此自己在没有老师的要求下写了读后感,实属难得。依然记得文中那句话“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那是对信客的最好概括。信客,我想80后的基本上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业了,在我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业。简而言之,信客就是最为古老的邮差。如今再读《信客》,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沧桑,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悲凉,依旧为那种情感而感慨,依旧喜欢那美美的文字,依旧喜欢带着一种心情去读。
  信客,是一种职业,在这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里,已经消失了。
  信客,一种高贵的精神永远也不会消失。
  曾有一次为客户送给女儿的红绸,而老信客也要为一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老信客没有想到,一个“信”字,竟让他丢掉了自己一辈子的名誉。而后,他明白了。当他把棒交给年轻的信客的时候,他千叮咛万嘱咐,做信客,关键就是一个“信”字。
  然后,每次的风雨中,总会有一个全身湿透了的年轻人,在凹凸的石板路上来回地奔走,怀抱中抱着一个包裹,像孩子般紧紧依偎在妈妈怀抱里,紧紧的,紧紧的……
  读完此文,我一片迷茫,这样不堪入目的人生,为何却还有着奉献,他的人生值得吗?
  我寻找着答案,他仅仅是为了生存吗?不,他一无所有,伴随着他的只是那间破旧的草房
  他是为了所有人,为了所有在苦苦等待的人,更是为了拥有诚信。
  也许他的付出,往往不被人理解,面对村里人的说长到短,面对那不被人信任的目光,面对世人的唾骂。多少个黑夜,他独自坐在破草房的灯前,他想念老信客,他明白了老信客的心情,他的心中顿时满是辛酸与凄凉,谁会注意他?谁会感谢他?凛冽的寒风划过他的面颊,望着窗高高在上的明月,没有人,没有人会相信他,他或许会想念以前的日子,但他明白,“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那一份难忍的孤独谁会了解?也许他只是一个运输的交通工具,也许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差,可以挥之即来,挥之即去,注定这一辈子孤独终老,值得吗?
  谁会了解?谁会用心去感受?可他却依然执着,依然坚持……
  每一次读过后,眼帘中,我仿佛有看见了,看见了那个单薄的身影在风雨中来回地奔走,怀抱中抱着一个包裹,像孩子般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紧紧的,紧紧的……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分类:人生感悟
Powered By http://simayi.net/ |高中生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大全|500字|800字|1000字|1500字
高中生读后感
首页 上一页
相关栏目推荐
高中生读后感相关内容您现在的位置: >
草房子读后感800字
来源:http://gan. 作者: 时间: 12:58
  在暑假里,我读了《草房子》书中写出了一群孩子童年的故事,写出了孩子童年的天真,童年的活泼和童年的感动。他们的每一次感动,都是一种成长,感动让他们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逐渐成熟,让一颗混沌的通信豁然开朗。 日记http://www.   此书讲一群孩子在油麻地度过的一段美丽的时光。从桑桑一家人来到油麻地,故事就开始了,在这其中还发生了许都故事。  书中有一个叫陆鹤你小孩,他是一个十足秃子,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他反倒把自己的秃头看作是宝贝,如果别人想要摸他的头的话,就必须给他一样东西才行,因为大家都爱摸他的头。可是后来,&秃鹤&忽然在意起他的头了,谁要是动他的头就跟他急眼,就算是用东西换也不行。一天,油麻地屠夫丁四看见&秃鹤&眼馋肉案上的一块肉,就用刀割下一大快来,吊在&秃鹤&眼前,说:&让我摸一下你的头,这块肉就归你了。&说着就伸出那油腻的手来。秃鹤说:&你先把肉给我。&丁四说:&你先让我摸你的头,我再把肉给你。&&秃鹤&说:&不,先把肉给我。&丁四等到将门口几个正在闲聊的人招呼过来后,就将肉交给&秃鹤&,秃鹤看了看那块肉&&那真是一块好肉!但&秃鹤&用力一甩把那块肉扔了,接着逃了,丁四拿起杀猪刀追去,到最后,&秃鹤&拿起一块砖头,把丁四给吓跑了。  在夏天里,大家都非常热,桑桑心想:夏天把冰棒放到棉被里冰棒就不会化了,那样的话把我放到棉被里就不会热了。于是桑桑把自己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去上学。到了学校结果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线,虽然桑桑感到很热,但是出尽了风头,他非常兴奋。 一次,桑桑在河里洗澡,嘴里还大喊着:&姐姐十五我十五。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并将桑桑的母亲叫了出来。说:&你看几家桑桑在干什么?&母亲禁不住笑了起来,说:&冻死了,小猴子。&可见,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纯真的童年有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庇的纯情。  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桑桑的脖子上隆起了一块肿块,父亲桑乔带他到处求医,医生都无能为力,并说桑桑只能活半年了。可桑乔不肯和桑桑说,可桑桑早已从医生和父亲的脸上看出了严重性。在这半年内桑乔和桑桑到处求医,到了最后桑桑还是好了,大家都非常的开心,桑乔的头发也白了许多。这里表现了桑桑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沧与优雅。  作者曹文轩写出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写出了桑桑接受启蒙教育的六年小学生活。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格调高雅、充满美感,描述的滑稽而又庄严,显得格外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gan.,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读后感大全,读后感400字,读后感500字,读后感600字,读后感800字-晨读网
   09:17:29
   09:28:22
   09:03:28
   09:20:12
   10:30:30
   09:52:51
   12:29:28
   12:35:12
   11:57:24
   11:25:28
   12:24:13
   11:12:35
   11:37:32
   11:37:20
   12:28:40
   11:33:41
   11:13:18
   11:24:00
   10:53:54
   10:35:38
   23:10:15
   17:33:28
   10:25:26
   21:18:23
   16:44:10
   21:33:51
   21:32:00
   21:21:39
   14:50:32
Copyright©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王子读后感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