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产prelim 房产确权是什么意思思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Hi, 大家好。今天是10月11号,一转眼,到美国已经两个月零8天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和朋友们多联系,是因为实在很忙,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需要熟悉周围,认识朋友,找房子安家,置办必需的生活用品,申请注册各种各样的账号,使自己成为美国社会里一个合法的小单元,再加上山一样的作业和考试,advisor不断督促开始进行research…… 很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说。 现在是一段辛苦得来的闲暇时光,上周刚刚考完了两个midterm,今天又喜闻导师不过来meeting了,于是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完成一个很久以来的心愿,把这两个月来在美国所见所闻,好好的写下来,以此作为对远方朋友们的问候。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的早晨,一年中要持续4个月左右的雨季看来是到了,不再是两个月前我刚来时那样天天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总给人添几分惆怅,但也许对coco的肤色还是有好处的,要知道我已经快要在加州的阳光底下变成一个Indian了。想起刚到美国的那天,已经好象是隔了很久了。我是8月3号中午到达San Francisco的,那时处在一种很疲惫的状态(飞机上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和9个小时的时差)和很复杂的心情(也许可以形容为30%离开故乡的惆怅+20%面对陌生环境的紧张+30%终于踏上USA的兴奋+10%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10%前途茫茫的压力感) 中。飞机到达San Francisco的上空时,往下望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规划得非常整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十分气派,平地上的居民区是无数个整齐的小方格的block。三番位于美国西部,加州西北部著名的湾区(bay area),周围是蓝的海和苍绿的山,飞机上看起来十分漂亮。下了飞机,在等行李的时候注意到大厅里的警卫们都是那种国内见不到的大壮,1.9m - 2m的彪形大汉,手里拿着对讲机,威风凛凛。过入境检查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因为植物和食品是禁止入境的,旁边的警卫手里就牵着大狼狗,而我书包里还背着akai千禧元旦送的干花。不过实际上并没有人查我们,似乎带什么都能平安过关。从三番出来,经过横跨海湾的大桥,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一个阔别两年的朋友开着小轿车来把我和我所有的家当,两个大箱子和一个小箱子接到了我即将求学5-6年的地方,berkeley. 刚到美国的那段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段很容易的经历。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三个笨重的箱子,需要自己赶快操心下一个24小时里吃饭和睡觉的问题。所幸的是现在的时代已经比从前强多了,berkeley有组织完善的中国同学会,有很多学兄学姐们都会热情的帮助新生,提供临时住宿和吃饭,并且指导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来。而更早些年他\\她们自己到这边来的时候,中国人的数量和组织都比较少,情况就比我们难多了(所以在国内时听说的那些早期生生活都非常艰苦,相比之下我们是很幸福的)。不过这是在华人众多的加州,去到美国其他地方的同志们也许会经历更加辛苦的处 境,在此向他\\她们致敬。 berkeley是一个小城市,因为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而闻名。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是到处都象是花园,非常漂亮。(当然这只是个人感觉而已,也有其他人说第一感觉象到了农村的。) 这里大部份都是居民区,街道不宽但是很干净,规划得很整齐,两边是一座座木头小房子,这些房子真是漂亮,每一座都象是小别墅一样,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颜色,有的是奶油色的配上一大丛一大丛怒放的鲜花,有的是天然木色的小楼,有的十分诡异象一个小巫婆的家,有的象一个小宫殿。而且美国人非常注重生活情趣,每座小房子都有自己的yard,屋前屋后种着茂密的花草,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鲜花,只能用诧紫嫣红来形容。偶尔还有小果树和丝瓜,我最喜欢的是在一所房子前面有一大丛蓬蓬勃勃的大芦苇,实在不象是在一个城市之中。这里还有很多的热带棕榈科树木,对于我来说好象家乡的感觉,又漂亮又亲切。有时院子里还放着很多有趣的小玩艺儿,象插着一个小国旗,树上挂着塑料袋做的小怪物,听说有一家房子周围摆着各种各样的小猪,就是因为这家的美国主人的中国属相是猪。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走过一条条街道,慢慢欣赏路边的这些小房子,然后梦想着以后自己也能拥有其中的一座。 berkeley东边临海,西边靠山,从东走到西也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左右,开车可以很方便的到海边去,放风筝,看海,跑步。学校在山上,具体关于berkeley这所大学稍后再作介绍。整个城市最热闹的街道就是两条横穿市区的东西和南北主干道,和学校附近的街道,有不少商店,银行,饭店等等,没有很Modern的景象(正是因为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热闹的街区,只有很安静的居民区,所以有人觉得这里象农村。看个人的喜好的,我就挺喜欢这种环境的),大家买东西主要是周末开车到城市郊区的几个大超市去。美国的超市非常发达,每个大超市都有佳乐福的规模,不同的超市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买菜一般 都去一个中国人开的食品超市,什么都能买得到。关于具体shopping稍后再作介绍说。 刚到berkeley的时候,有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奇怪(akai前几天来看我的时候,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可见这可能是中国人共同的认识) 。berkeley的山上人口居住相当密集,晚上在市区向东望去,山上的点点灯火很是壮观,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景致。而且事实是,在美国山上的地皮比平地贵,而且越高层越贵,其原因是大家全都抢着要住在山上。很奇怪的现象吧,在国内的时候我对山上的唯一体会就是山上卖的东西比山下贵,因为山上交通实在是不便。但是美国人看重的是山上的空气好,环境幽静,视野开阔,尤其在berkeley, 依山便可望海,所以山上的地皮贵其实很有道理,况且美国人从来就是开车来去,自由潇洒,住在山上没有任何不便之处。据说有一位教授到berkeley来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求,只要一个有bay view的办公室。这一点区别就可以体现出中美的国情区别来,一个从温饱奔小康的国家是体会不到发达国家人民讲究的生活质量的。 这里的房子大多数是小的(1-2层)木头房子,除了因为地皮充足以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加州地震频繁,这种房子最能抗震。这种房子一般都是一家人住(真幸福呀),如果能在这种小房子里租到一个room,是一种很好的选择(living in private home),这样很有家庭的气氛,而且和美国人朝夕相处,是一个学习语言和文化的绝好机会,而不好之处在于习惯不同,比较限制自由,比方说很多美国房东不喜欢中国人在他们的房子里cooking,因为油烟太大。另外还有少数的水泥房子,象国内的小楼房,里面也是由一个个apartment(单元)组成的,能够和别的同学合租一个apartment,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种居住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舒适,就象是一个自己的家一样,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做饭,十分快乐(我想sandra和shiseido一定最喜欢了),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又形成了一个小中国社会,和美国文化接触少了(当然如果和美国同学合住就不错,但是一般能找到和中国人合住的机会大得多)。还有一种选择是一种称为house的木头小房子,有一个总的livingroom 和kitchen,1-2个bathroom,和好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住一个房客,共用资源。这种房子似乎专门是 为了出租用的,住着没有apartment舒服,也比较孤单,好象不是很好。 加州的地皮和物价都比较贵,berkeley也属于典型地区,因为有无数的学生都要生活。学校也给学生们提供住宿,有两种。一种是给single的宿舍,叫做I-house,比较贵,两人合住一个房间也要每人700$/month最低,虽然包括了伙食,但是对于中国人民的胃口也不是什么好事。另一种是village里的房子,专门给couple们住,那可真是幸福说,价钱巨低,一个一般的two bedroom apartment只要600$/m,豪华型的1050$/m,而且交通和service都很方便。所以即将到berkeley来的研究生朋友们最好是先结了婚再来呀,美国社会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是在\"歧视single\",couple住房,缴税和汽车保险都要比两个single要优惠很多。可惜coco年纪太小,现在着急也急不来,只好眼巴巴看着一起来的很多新生享受优惠待遇的说。 其他的房子(如前一段所说的那三种房子)价钱一般是在300$-800$/m不等,主要看地理位置,离校园越近越贵,学校北边贵,南边便宜很多一般300$/m左右,200多的也有,因为南边热闹,黑人比较多,不太安全。另外看房间大小,房子新旧,是否有家具等等,landlord nice与否也是决定性因素。中国人在这里一般比较省钱,(呵呵,穷惯了说),住的平均是450$/m的房子,我们组的一位老美可不一样,每个月交750$的房租,因为他的房间离校园近,住着舒服,而且还有bay view。 coco到美国两个月,找房子的历史已经象是一个long story了,先后换了3个临时住处,而这个月底还要搬到下一个刚找好的房子里去……呵呵,很有趣吧。其实我现在已经喜欢上找房子这个差使了,很有意思的,网上天天都会有一些出租房子的广告,自己根据喜好判断这个房子是好是差,然后打电话联系landlord,自我介绍,约时间看房子,然后穿得整齐一点登门拜访,观察房子的各种设施,和房东谈判……有一种寻宝的感觉,搬家也总是一个家比一个家好。刚到的时候在组里的师姐家住了一个礼拜,天天睡地板(当然铺上了软软的褥子睡着其实挺好) ,然后在房子百寻不下的时候,得到了一个o ffer,是village里的一个中国男生要出差,找一个女生陪他妈妈住,每个月只要交$200伙食费。老太太人挺好的,做得一手好咸菜。于是高高兴兴搬过去,在他们家住了一个月,住的还是满舒服的,天天有中国菜吃,也算是我捡了一个大便宜说。 再后来,开学前总算是找着了一个自己的家,住在一个美国人的private home里,离学校有走路半小时的路程,不过坐bus就很方便了。房东在院子里盖了两个小木屋,一个是他女儿住,另一个出租给我,550$/m。小木屋其实挺大,大概能有两个422那么大,也挺漂亮,房间里漆得雪白,配备了冰箱,微波炉,电暖气,收音机,床,大衣柜,床头柜,书架,桌子等等,地上铺的是新地毯。从搬进去的那天起总算是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倒也自在。在木屋外的小院子里种着一课小苹果树,我在树下摆了一个从yard sale上花两块钱买来的沙滩躺椅,每当周末有阳光的时候可以躺在苹果树下看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房东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会讲西班牙语,对中国文化和语言都很感兴趣,他们家养了3只猫和两只狗,其中一只小狗的名字叫做小明。昨天这位房东还买了一个学中文软件,看起来很有干劲要学习中文的样子,十分有趣。这就是我的家,就是我今天下午写完这篇文章后要回去的地方。coco现在是过起了正儿八经的单身汉生活了,比起从前在清华的宿舍来是自由多了,比方说不熄灯,冰箱里放着无数的东西可以随便cooking。但是其实再好的家,一个人住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哪里有从前422的那种热闹和快乐。这个家也住不长久了,20天后我就将搬到一个美好的新家去,这是一个two bedroom apartment,和一个中国女生合住,离学校非常近,15-18min walking,而且非常便宜,只要350$/m的说,而且有个女生一起住,也许会热闹一点吧。也许我会在这里住上5年,也许会再搬(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的话) 。 美国当真是一个大杂烩,走在街上,能看见各种各样的肤色打扮的人,和各个国家风味的餐馆,flavors all over the world。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和akai上个周末看见一个大招牌上写着庭院式日本料理,且不管什么是庭院式,这个招牌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家开在美国的面向中国人的日本餐馆,实在有趣。人种给我的感觉是黄种人2/5,白种人2/5,黑人1/5。华人非常多,我感觉好象Chinese是除了American以外最多的,(不过好象也有人说印度人最多,但是我看不象)。这里有无数的中国餐馆,有规模很大的China town,大街上到处都能看见零星的中国字招牌,有华文电视台(湾区的黄金剧场每天晚上9点-10点放白发魔女 ,我有空就看。) 和华人食品超市。中国人在这里实在是可以呆得非常惬意,只要会说几句蹩脚的英文对付一些美国的service,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人和你讲中文。 原来在国内的时候bbs上说要带上一套锅碗瓢盆,尤其是宝贵的中国大菜刀和筷子,到这边的超市逛逛才知道其实没必要,真是物质极大丰富,应有尽有的说,带一个高压锅来似乎是必要的,其他都能很容易的买得到。油盐酱醋茶甚至花椒大料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货,面筋梅干菜臭豆腐皮蛋,什么土特产都买得到,我的favorite是4.5$半只的烤鸭,做得一点点也不比北京烤鸭差,每周买上半只,每顿饭拿出几块来在微波炉里一热,就可以吃得非常滋润了。其它蔬菜也是应有尽有,就象国内的菜市场一样,到现在我还没发现什么我想吃的菜没有的。美国的物价和中国不一样(当然如果什么都乘8的话,那简直是贵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可看的了),但是如果把1 dollar当作1 yuan来看的话(因为这样其实挺有道理的,象我们学生一般一个月$收入,一个普通职工一个月一般也就$收入,和国内的工资具有可比性) ,就会发现食品的物价总的说来还是很低的,尤其肉蛋相对来说很便宜,一大盒鸡蛋(20个左右)1.3$,一斤肉3-4$,一只烤好的整鸡5$;蔬菜则贵一些,最贵的是小黄瓜,1$一根,其它的也都不太贵。总之在美国低收入者就可以吃得很好了,如果自己做的话,一个月差不多花100$,蔬菜,肉,水果都很丰盛。下馆子也很便宜,两个人很爽的在中国餐馆吃一顿40$打住。上个周末我和akai两个人去吃自助火锅,每人9$,又烤又涮,猪牛羊鸡鱼虾蚌,蔬菜,寿司和奶茶。和国内40yuan/ren的标准可能差不多。 在这里吃饭的确很便宜,但却不方便,因为什么都要自己做呀。成天一个人忙东忙西的,回到家还要自己做饭,实在是一件很烦的事,一般都是什么省事就吃什么,好歹打发饱了就算了,过上几天有兴致了,对着菜谱高高兴兴做一次。实在没有当年在7,8,9,10,14,15食堂和赵澜院吃得爽呀。有个男生上周告诉我他一般是每个周末煮上一周的米饭,然后煮一大锅猪脚汤,扔几个胡萝卜进去,然后这一个礼拜的饭就有了。 美国人吃东西实在不讲究,整个一个快餐国家,看我家房东弄饭就是天天开各种罐头,加上面包和饼干,然后用水把蔬菜煮一煮,伴上酱就吃了。而且吃的东西热量实在太多。什么火腿,cheese,署片都是高热量的东西。街上到处都是大胖子,尤其是公共汽车的司机们。coco来美国两个月,已经重了4斤了呀。好可怕的一件事。akai同志来berkeley一个周末,主要的任务就是给coco买了一个体重秤,好替他监督这只小搀猫。 这里的人都喝自来水,可能是因为环境比较好。akai在东部搬进新家的时候房东老太太领着他去看水龙头,告诉他这是喝水的地方。然后老太太告诉他还有另外一个喝水的地方,他刚觉得如释重负就发现房东带他去看的是另外一个水龙头。学校大楼的走廊里都有fountain,是一个象洗手池一样的东西。一按开关里面就喷出一股水来,然后就凑上去喝。我到现在还是不太习惯这种东西,一是好象不太雅观,二是怀疑就是自来水。自己一般是去超市买上一大箱水,喝上几个礼拜。反正也不贵,一大箱也就7$。 美国人穿衣服很随便。这个随便不是邋遢或者乱穿的意思。事实上美国人奇装异服的人并不多,大家穿得都很自然整洁。一般是休闲装。牛仔裤或短裤,长短袖T-shirt。女孩子好些喜欢穿件小短上衣,露出一截小蛮腰,也挺漂漂的(当然都是那些身材好的美国mm) 。总的说来还没有北京人穿得花哨。所以都说生回国是说话洋气,穿着土气,在穿着方面还是中国人讲究。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的是式样,是否fashion,但是美国的衣服质量要好得多,至少绝不会缩水掉色,料子也比较挺括。当然美国的衣服一乘8就太贵了,不如回国买较好的衣服。 这里洗衣服都用自动的投币washer和dryer,很便宜,洗上两周的衣服也只要2$。没有人再用手洗衣服。刚来的时候我还不是很习惯,喜欢用手洗小件衣服(因为总觉得自己洗比较干净放心),老生们告诉我你将来肯定不会这样,因为在美国,你将来每个小时的工作至少也能挣20$,把时间花在洗衣服上不值得。 在穿衣上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的童装完全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商店里的童装架上挂着许许多多小小的牛仔裤,小小的夹克,小小的休闲装,式样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表明这是童装,所以小孩子们看起来都很有趣,一个个打扮得象小大人一样。我想这能从某方面体现美国人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independent的小个体的这样一种culture。美国小孩看着都比同年龄的中国孩子更加有主意,更加老练。有一次房东家来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少妇,房东介绍说她刚刚有了一个小baby,我问a boy or a girl? 她说a boy,然后很骄傲的补充 a little man。这次对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对中国人来讲,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一个很娇嫩很好玩的小娃娃而已。而美国人则把他当作一个将来的man看待。 加州的气候很温和,一年到头差不多都是10-20度左右。夏天中午能穿短衣裤,早晚还是长衣裤较好。冬天也只是上面加一件外套。所以花草四季常青,十分舒适。但是问题是在这种气候下十分容易发胖。如果不进行充足的体育锻炼,那么一年到头都不会有出汗的机会,不胖就奇怪了美国的shopping模式很单一,就是每个周末的时候,开车去超市采购一周需要的物品,然后到了节假日,商店一般都会有sale,这时再去逛逛商店,买些好东西。可以说在清华生活能充分体会到买自行车的重要性,在美国能充分体会到买汽车的重要性,但其实在这里一般的生活也还不需要汽车,因为也象一个小城市一样,天天坐bus上学放学,活动范围不是学校就是家,而最体现汽车的必要性的就是要shopping的时候。大超市和sh opping center都在城市的郊区,而且一次采购一个礼拜的食品用品也只有用汽车才能带回来。上个周末akai过来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周六坐bus去城北买菜,周日坐bus去城南逛街,真叫一个惨。尤其是买了菜回来,两个人象负重越野一样扛着大包小包到处找车站。呵呵,有照片留念的说。 美国的电器相对都很便宜。我买了一个aiwa的最新型号的20 \'彩电,250$。买计算机一般很好的也只要1000出头就能买下。前两天Dell在网上促销,Pentium III 800, 128M,10G, 19\' Monitor也只要1200$。但是我还是没有买,因为还没有搬家,什么都懒得置办。而且电脑这个东西,不是非常需要就可以再等等,会有更好的。 这里买东西的税都非常高,大概10%的税。刚来时很不习惯,买什么东西明明看好了价钱,付帐的时候总又多出一部份来,感觉好象是上当了一样。个人所得税也非常高。年薪10万的话光缴税就能交掉好几万。奖学金拿的是fellowship还算好,如果拿RA或TA还得缴税,实在是很搞笑。但是没办法,挣得是人家的钱,给人家交税似乎也是应该的。 一般来讲,到这里一年以上的人都买了车(快的半年就买了) ,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车。价钱在$(比较体面好用的车) 。没有车在美国实在很不方便。养车会花一大笔钱,每年要交几百块钱保险费,隔一段时间要去检修,经常要加油,要给车找parking,到处都要花钱。但是毕竟还是值得的。钱不是靠省得是要靠赚的,没有车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不值得省下来的那些钱。但是买二手车如果买得不好,也会导致破产的危险(对于俺们学生而言) 。听说过一个最惨的人,买车化了4000$,修车花了4000$,最后1000$把它卖掉了……呵呵,特例而已。一般还不至于。买了车了就可以过上很潇洒的生活,可以方便快捷而且安全的到处来去,假期还可以几个人一起长途开车到San Diego和LA去玩,象什么好莱坞,拉斯维加斯大赌城,迪斯尼等等。 我想8字班以上的同学应该都能知道Berkeley这个学校。它在EE的排名在前五之内,Stanford,MIT,Caltech估计能比berkeley强,但是也在伯仲之间,而且berkeley的强项IC和CAD应该差不多能算最好的。berkeley是好学校中唯一的公立学校,也就是说最穷的学校。因为私立学校有大量的校 友捐款,而公立学校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这就比较有限了。berkeley的校园和standford一比就穷酸很多。首先是面积小,没有清华大吧(但是清华其实只有北边一块是学生的活动区,南边全是宿舍区,这一点上berkeley比较好,整个校园都是教学区) 。面积小就显得不够气派。然后最没面子的是校园里虽然到处都铺着大草坪,但是如果从大钟塔顶上往下一看就能看见主要的大草坪上两三块枯黄色的大补丁(学生活动得多了,就踩黄了,校方也没有那么多钱总是维护) 。akai上周来我们系机房查机子来着,查出来居然是pentium 200,可怜的berkeley遭到了嘲笑。 当然穷是穷,如果不和stanford之流比的话,整个校园还是很漂亮的,总的来讲比清华漂亮。到处都是草坪,还有参天大树,和一座座西式的建筑。校园中间是一座1914年建的大钟塔,坐电梯到顶上能看见berkeley全景。akai来的时候在校园里拍了好多照片,如果洗出来照得好的话,可以贴出来给大家看。berkeley是一个美国早期自由思潮的中心。所以校园风气很自由,这一点和东部的学校估计大不一样。学校里有一个sprall plaza,就是一个广场,每天中午12点以后都会聚集大量的学生,各种协会搭起台子搞宣传,发传单,有人弹琴唱歌,有人演讲,非常热闹,各色人等都有。akai来的那天有一个基督教的团体在作演讲宣传,旁边就有一个嘻皮士在反演讲,你说什么我就骂什么,我差不多也就听懂了他在大叫fuck your god。就是这么一种热闹的场面,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你的自由,没有人来管你,不过一般也没有人理睬你。那天还有一个学生的摇滚乐队在表演,很酷的说。这个广场我一般也不常去,不知道是不是天天都这么热闹,反正akai来的那天没有让这个观光客失望。校园里还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我见过一帮人手拉手在大草坪上举着牌子抗议核武器,还有抗议什么妇女地位和公司垄断的。据说前两年还有集体裸奔活动。可惜我没赶上看热闹。 berkeley的EE主要是IC, CAD, device, communication, magnetic, power electronics这么几个方向,其中IC和CAD相当强,好象device也非常强,其它的就比较一般了。在这里学习的时代感非常强,不管学什么,做的都是最新的科技。device group里去年研制出一种7微米的器件,已经证明直流性能非常好,现在正在着手研究交流性能,如果能够投入使用,据说就能把现在的集成电路面积缩小到1/100的比例。IC group里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intel等大公司从事芯片设计(也许就是pentium 4的芯片设计) 。所以学生们学习很有动力和目标,因为知道自己做的东西很有意义,而且完全和市场接轨。这儿的power electronics group比较弱,只有一个导师,手下有6个学生,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电机设计和IC电源设计(为microprocessor设计dc-dc converter)。如果我继续在这个组呆下去的话,就会承担起一个新的converter设计的project。 这儿的课都是大课,份量很重,我这学期只选了两门课,随机过程和数字电路设计,就已经有点吃不消了。homework, lab, project, midterms…berkeley一年两个学期,这个学期从9月到12月,我每个月都有两个midterm,真是烦。project据说尤其耗时间。明天数电的第一个project就要出台了,日子马上就要不好过了的说。berkeley已经算是各大牛校中负担比较轻的一个了,但是修课加上research足足可以把人弄得焦头烂额,所以说出国实在是一件很苦的事,申请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今后的日子绝对不会比清华好过。我现在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呆了3年以上的,已经把课都修完了,只需要集中精力搞研究就可以了的老生们。sigh….羡慕也没有用,慢慢熬吧。尤其第一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第一年结束的时候要过一个prelim的考试,这个考试过了就好多了。学课的成绩就不是很重要了,关键在于学知识。而且到那时group也找好了,基本上什么都走上正轨了。用老生的话来说就是berkeley再也赶不走你了。hehe…其实对于coco来讲还有一件最好的事情就是akai有希望能够在下一年转过来,那样就最好了。总而言之,同志们努力向前冲吧,这一年过去就好了。 berkeley的EE一般要读上5-7年。第一年有一个temporary advisor,第一年结束的时候考prelim,不同的field难度不同,一般通过率是50%。第二年advisor就固定下来了,也就是说,要换方向就必须在第一年中完成,如果有fellowship那么几乎是完全自由的,如果是RA就比较难了,但是拉下脸皮得罪了老板还是可以换的。然后的两年里都是修课,research,第4年以后基本上就是research了,毕业前再过一个qualify的考试,这个phd的学位就算是到手了。这就是我将来5-7年要走的路。也是想要出国的同志们的必经之路。 这里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就出去挣钱的。因为诱惑实在太大了。美国这两年经济一直很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master出去起薪7.5万,phd10万。另外还加上公司股票(几万几万的原始股呀),如果干好了就一下子发了。这可比在学校里呆着苦苦读书要美多了。不过也都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了,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出去工作几年后再回来念phd的,那样就比较辛苦了,年纪大了,也不是很适应读书的生活了。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一步到位把phd拿下来算了。不过另一方面,先工作一段时间有一个好处就是了解了市场,有了经验,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方向了。这样再去读phd就有目标和选择了。 在这里的风气是全民学EE和CS,几乎所有专业的人都往这上面转。能够转EE的一般还愿意读phd,转CS的绝大多数是拿个master出去工作的。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国人。我感觉在career上美国人是很有理想的,我前两天认识一个美国女孩,她在读berkeley的本科哲学,她的理想是在中学办哲学的program,为中学生们教授哲学,因为美国目前中学里没有哲学课程。然后她问我你的打算是什么,使我十分惭愧,因为说实话我对将来还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走一步看一步,怎么样好就怎么样走,没有什么很坚定的信念,也许就会为了挣钱而忙碌一生。在这种对于职业的看法上,我想是存在着国情的烙印的,中国人多数还是在为生活而忙碌,而没有到达理想的高度。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和不好,只是客观情况决定的而已。 美国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选择。我刚来的时候就很坦白的和我的临时导师谈,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决定自己究竟对什么方向最感兴趣,一年之后我也许会转到别的方向去(事实上我是有这个选择的自由的,我拿的是fellowship,对临时导师并没有义务。) ,显然他是很吃惊和失望的,发了一点牢骚说你当时申请的是我们的方向,所以我们才会要你。但是他很诚恳的告诉我说,我们一向很高兴看到学生能够做自己愿意作的事情,所以我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要转,我不会生气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是微笑的看着我的,现在想起来都很感动。所以说换方向这件事情在美国是可行的,但是当然也不能做得过份。如果说拿了导师一年的钱,又干不了什么事情,还要走人,就不太好了。我希望在这一年里我能够好好做一些research,一方面自己得到了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他做一些事情。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感觉清华里的每个人都在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想出国的要为自己找一个最好的理由(其实有时候也不需要太多理由,年轻人要做一件事就做,至少可以开开眼界) ,还在犹豫的就更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此作一探讨,个人意见而已。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出国对三种人最好,一种是对于科学有深厚的兴趣,也有志向有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我是很佩服这种人的。如果走出国这条路的话,他们的前景应该是最promising的。首先这边的研究生院教育条件实在非常好,世界级的professor, 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最前沿的课题。有才之士实在是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在美国科学家的概念和中国完全不同。在这里知识就是财富(呵呵,尤其对于EE的同志们来说) ,berkeley EE的professor们一个个都是大富翁,系主任是个亿万富翁,他协助工业界创立了三大CAD公司之一。所以只要有能力有毅力,科学这条道路能够给人带来一切,当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第二种是有能力(不一定是在科研方面),想挣大钱的人。美国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这里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只要有能力能够抓住机会,就能成功。师姐教导coco说一辈子 拿死工资(年薪10万$之类) 是发不了财的,要发财就是一刹那的事情。而且就算是拿死工资,我想和国内相比而言,也可以算是不错了。第三种是那种生性活跃的人,喜欢新奇的事物,不愿安于一种routine的现状,觉得发现世界是一种快乐。那么出国的道路能够带领一个人通向更高一级的活动领域,可以活 动的范围能够拓展到整个世界,他可以为自己创造条件到达每一个他想去的国家和地区,不用说这对他来讲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三种人必须具备同一种特征,就是有很强的意志力,愿意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吃上许多许多的苦头,愿意让自己成天过一种非常非常忙碌的生活。 sigh….我说这些不是在鼓动清华的人才们都出国去。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我很困惑。在对祖国的责任和对个人前途的追逐之间是有一个取舍问题吗,中国的教育意味着前者,美国的观念(可能也是这个时代比较modern的观念) 意味着后者,我想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取舍,没有必要取的一方和舍的一方各持立场互掷厥词。也许年纪大一些会能够看得更清楚。但至少我们都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并且记住我们还有这么一份责任,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把握方向。我不敢说我以后就会怎么样,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但是我始终会记住我有这份责任在身上。 如前所说,我认为出国这条路对于这三种人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个人的角度来讲) 。这是因为如下面一部分所说(ft…越写越长了) ,身在美国并不是一件完全快乐的事情,必须有一些牺牲,问题是看你觉得什么更重要,是你在美国努力奋斗所获得的快乐更重要,还是你在这个鬼地方所失去的快乐更重要。如果你更在乎后者,那么在国内你会更加快乐。 其实说白了,人生就是在追逐自己最在乎的快乐。如果你任性为之,活得潇洒,这是你的快乐;如果你为了肩上的某种责任或承诺而活得辛苦,只要你是愿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那么其实你是获得了另外一种因为遵守了承诺或履行了责任而得到的快乐,并且你认为它比任性的快乐更重要;但是如果你失去了自己天性的快乐,而又不得不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最悲惨的结局了。所以说,如果出国并不能带给你你想要的东西,那么这么漫长的艰难的过程简直是一种最痛苦的折磨。 说得这么多,最后一句话还是,说回来,其实也没必要考虑这么多,不管怎么样,先出来看看是可行的,自己体会体会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再作选择不迟。以上所说不过是我的个人看法而已,未必适用于别人。 美国和中国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大街上车和人的比例和中国大街上人和车的比例差不多(呵呵,可能有点夸张吧) 。在berkeley北部的居民区,你可以走上一个小时,遇到的人不超过5个。如果刚开始还能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的话,呆上两个礼拜之后,就会发现这实在是痛苦的一个源泉。刚来的时候,认识的人不多,老生都不熟,而新生又不好联络(住得分散,没有车行动不便,有电话的人也不多) ,而且大家全都处在一种很忙的状态下,彼此联系很少。印象最深的是9月的一天下午,好象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自己做完实验回来,回到小屋子里面发现怎么也学不下去了,烦得很只想找个人说说 话。不记得房东在不在家了,反正其实和房东说不上多少话的,没有什么太多共同的话题,只是找到话题了能够说一阵而已,更说不上什么心里话。于是锁了门出去找几个住的近的同学。结果是转了半天,敲了三家的门,没有一个人在家,一个小时之后只好又转回来了,所有的收获只是和路边的清洁工人打了一个招呼而已,心情更加难过。 总之,在美国每个人过的都是一种很独立很分散而又很忙碌的生活,不可能象中国那样到那里都象一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而且整个文化环境都是自己的怎么呆着都自在。而在美国就算华人再多,也终究是一种塑造起来的外来的文化,就象是从原野里来的一只野生动物到了野生动物园一样,可以有很相似的环境,但是孤单的感觉是不能避免的。一个新生刚来的时候会更加强烈的感觉到这一点,当然以后慢慢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于我来说渐渐的朋友更多了,下个月可以搬去和一个女生合住,或许以后akai还能转过来。不会再出现象以前那么孤单的局面。但是事实是每个人都必须适应这样一种独立的分散的忙碌的生活。和国内相比工作上会有大得多的压力,而生活上会有大得多的孤独感,少得多的放松和慰籍。如果你能适应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在物质生活上会获得加倍的补偿,但是如果不能适应,那真的是很无奈的事情,也许还是回到国内会更快乐。在美国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想起大四时收到家里妈妈寄来的一封信就好笑。薄薄的一封信里只有一份剪报,文章的大标题是硅谷到处是光棍。这里的中国人非常多,女性只占少数比例,而且这少数比例中,一大半是跟着丈夫出来的F2。berkeley旁边有一个学校,现在已经被戏称为berkeley的家属学校了,因为里面有无数的F2在念计算机的master。我所知道的就有一个朋友的妻子,每天和另外3个女生一起开车去那里上学,这四个女生都是F2。这里的男生多半是回国相亲,然后结婚,把妻子从国内带出来。能够两个人都在berkeley上学的非常少。 其实清华bbs上说的出国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终身大事或者打好基础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这样一种艰苦而且孤单的环境里,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能够分担一切的人或者至少有一个能在远方听你倾诉的精神上的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前一部份中说的孤单生活有了一个家庭的缓冲就会好很多。呵呵,男同胞们赶快努力呀。另一方面,清华bbs上所形容的女生到这里会遭到的疯狂追逐其实也太夸张了。这儿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很平静和reasonable的(呜呜,不要告诉我是因为coco魅力不够) 。可能是因为大家也都太忙,没有那么多功夫,也可能是因为男士们素质修养比较好,不去做一些没有把握的盲目的事情。关于出国分手的问题,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在这里据说长途爱情(还没结婚)能维系下去的很少。我也不是很清楚具体为什么。但是不同的环境会使两个人渐渐的变得不同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靠双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来达到感情的常新,才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一味相信爱情的伟大力量而依赖于从前的亲密基础是不可行的,终将导致两个人重逢时候的陌生和异化。 OK,今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下午的时候,组里的保加利亚同志在办公室里大呼,快来看呀,咱们有一个作家啦。弄得我很是难为情。其实在美国只呆了两个月,认识都很浅,不能说出什么很有意义的东西。只是想趁着新鲜的印象还没有消失,赶快把它们记录下来。比我大12岁的大师兄今天还说呢,到美国来1个月就能写一本书,一年后只能写一篇文章,三年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因为什么都已经习惯了。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没有写出来,以后可以慢慢再补充,但是一段时间内似乎都不会有太多时间了。希望今天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一些美国的生活和求学。再次向大家问好,请谅解我不能经常和朋友们联系,因为太忙,而且一忙起来往往就没有心情了。祝大家生活愉快。(COCO)
澳洲的新西兰人比其它任何类型的移民都过得更不快乐。澳洲的政治家和政府机构是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产泡沫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