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经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级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黄焕利在调研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时强调
加强政策扶持 提升服务水平 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象山港  
  记者张海峰
  4月8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焕利在调研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时强调,科技是第一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服务水平,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助推象山经济转型升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兴立等陪同调研。
  黄焕利一行首先来到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过近1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业内知名的并网逆变器设备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今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新产品研发。黄焕利对锦浪公司强化人才集聚、注重科技研发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的主体,相关部门既要引导企业更自觉地加大科技投入、更主动地引进和培育人才,又要让政府扶持资金、人才关爱政策更好地落实到科技型公司,推动更多企业创新发展。
  随后,黄焕利先后走访了依本立流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深入生产一线考察企业经营情况。依本立公司凭借清洁能源捕获装备和控制的核心技术,研发的自动卷管器、电缆卷盘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海工海事装备、军工消防等领域。旭文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去年又成为全国首家采用设施化海藻养殖技术的企业。黄焕利对两家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表示祝贺。他鼓励企业要继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应用需求为基点,坚持产业化方向,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 调研中,黄焕利强调,要切实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放到重要战略位置,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和人才是加快我县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真出路。要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吸引、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来象创新创业。要坚持资本化运作,搭建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把技术、人才和资本有效结合,打好组合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生态经济新增长点。
&&&&【】&【】 稿源:
 &&&&&&编辑:
扫一扫 下载“中国象山”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 关注象山新闻中心官方微信
&&&&&&&&&&&&
新闻总站: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能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储能网讯:1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项能源电力重大科技成果获奖。这不仅是获奖企业和个人的巨大荣誉,也意味着能源电力行业正在朝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构建清洁、安全、高效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道路前行。
从获奖情况看,能源电力领域一批重特大成果荣获殊荣,其中首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就是有“深水大庆”之称的981钻井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一等奖等。这些重特大成果为提升国家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仅有的两名技术工人获奖者也都来自能源行业,35岁的山东电工王进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经过能源电力行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许多创新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实现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据悉,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平均能耗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超超临界火力发电综合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在全球率先建设了第三代核电站,智能电网核心技术和装备整体上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拥有了国际话语权。
但是,也应该看到,能源电力行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最近公布的国内首份能源企业创新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能源企业效益不佳,研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劳动生产率同国际能源巨头相比差距很大。如中石化、中石油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到壳牌石油公司的10%。即使从国内横向比较看,66家样本能源企业平均研发密度低于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4中国500强企业1.25%的水平。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以技术创新助力能源转型升级、推动能源革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升级、革新,不仅是能源行业升级的动力和途径,也是国家能源革命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通过技术和体制创新为能源转型和发展注入活力,也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占领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最终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
李克强总理在科技奖励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相信在奖励成果和获奖个人创新精神的激励和带动下,能源电力的创新活力将进一步迸发,为推动能源革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储能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cn
( 22:34:44)
( 11:33:28)
( 11:33:28)
( 11:00:26)
( 10:53:12)
( 10:47:53)
( 9:52:16)
( 16:58:45)
( 16:56:23)
( 16:55:01)
云南电网公司结合云南实际做好战略承接
国际供电会议: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升级
电网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全国主干网架逐步坚强
五省区电网负荷创新高 南网运行平稳
“秋老虎”发威 山东电网用电负荷突历史纪录
战略合作联系
投稿邮箱:.cn
广告合作热线:010-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保定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作者:清媚
&&&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目前我市多家新能源企业,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让新兴产业梦想照进现实。请听记者清媚的报道:
&&& 在保定市高新区产业园英利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大院内,一车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这里装车发往全国各地,专门为英利公司送货的物流司机李荣声高兴的说,今年他自己的物流收入非常的可观。李荣生:【今年的行市又起来了,今年像我们一个月就得跑个4趟到5趟,这算效益相当不错的了。】
&&& 近年来,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变,光伏行业整体利润持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大。面临困境,英利率先开拓国内市场,提出商业模式由单一生产模式向系统与服务转型。营销方式由产品营销向企业营销转型。以高科技成果&熊猫&电池为代表性的太阳能家居发电站应运而生。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志新:【我们有这个熊猫电池弱光性非常好,它的发电效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九点五,高出普通的电池一个百分点以上,这样就能使光伏发电成本低百分之七。】
&&& 王志新指着玻璃窗外的太阳能发电示范房说,这将成为英利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可以在家庭闲置的屋顶安装太能电池组件,一个普通的家庭一般投资只需2到3万块,就可以满足日常用电的需求。】
&&& 科技创新推动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越走越稳。在保定市高新产业园区大正太阳能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小小一盏LED灯,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微企业,成了众多商家互相追逐的对象。公司工程师黄瑞东介绍,虽然灯具看起来不起眼,但仅从耗能一项来讲,就是一个大数字。【现在的LED一瓦电能发出120到150的光,相当比原来提高将近10倍多,相对来说达到同样的亮度情况下,我耗能只是它原来的百分之20%。】
&&& 目前,我市一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地向科技顶峰攀爬,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让这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源不绝。(新闻广播)
地址:保定市阳光北大街1620号    电话:    邮箱:版权所有:保定人民广播电台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冀备2010001号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_陕西_新闻_三秦网
核心提示: 渭南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于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近10万人。
渭南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于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近10万人。
渭南高新区地处关中东部、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门户位置,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紧密经济圈之内,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主城区,是渭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渭南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地和实验区,也是关&天经济区规划的次核心城市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技工贸型开发区、现代化城市新区&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四个三工程&,在发展空间、信息化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使渭南高新区成为一座产业发展齐全、创新活力十足,城市品位高雅的科技成果转化之城、人才发展之城和生态之城。
特色产业发展 托起秦东明珠
&特色、集群&,四个字概括了渭南高新区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渭南高新区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等举措,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三大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领域,渭南高新区重点建设土方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联重科,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陕西北人印机,西部最大纺织设备制造商&&青峰科技,大中型凹印机自动套色及印刷图像监测系统研发生产企业&&科赛机电为龙头的陕西最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领域则以现代煤化工和新一代煤气化应用的先行者&&渭化集团、亚洲最大的钼化学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金堆城渭南工业园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煤化、钼化工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关天经济区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以高效LED光源及灯具生产基地&&西安重装渭南光电LED工业园、中国液晶平板显示材料研发生产龙头企业&&陕西瑞联(渭南海泰)、西部最大的锂离子蓄电池生产基地&&陕西舜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沃特玛移动储能项目为代表,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打造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陕西东部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同时,以&利君制药&、&八鱼油脂&、&渭南职教&为代表的现代医药、农产加工和职业教育,也正依靠国家级的战略推进和优厚的扶持政策,在渭南高新区快速成长,日益形成具备整体竞争优势的专业性功能产业园区。
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要创新、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高起点编制了《人才特区建设规划》,并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支持人才创新和人才载体建设,并将招才引智与招商选资相结合,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打造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动科技和人才全面发展。
目前,全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3人。区内成立专家工作站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企业研发中心5个、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建成各类研发机构15家,大学生实习基地4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2个,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企合作完成重点科研攻关项目107个,开发新产品150种,人才优势日渐凸显。
科技驱动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渭南高新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步伐,以3D打印为突破口,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统筹规划出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1000亩的成长区,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积极与各大院校、企业合作组建研发、协同创新体系。持续引进专业研发队伍,多层次为3D打印培养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实用人才。设立3D产业引导基金,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园区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D打印中心、创新创意设计、材料数据分析、科技成果孵化、医疗康复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并已承接航空航天、科普教学等领域产品订单。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在中、省、市的大力扶持和全力支持之下,在渭南高新区的全面推广下,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
而3D打印在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率先应用,不仅让3D产业和渭南经济结合得更加密切,也让市民对3D打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3D打印的神奇和魅力。
基础建设 打造宜业宜居新城
渭南高新区作为渭南现代化城市的西区,毗邻着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108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具有成熟的高铁与航空枢纽,强大的配套及物流网络。
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以来,渭南高新区多方筹资,高标准加快区内功能配套建设。如今,区内&四纵五横一环&的城市路网四通八达,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金融、保险、法律、会议会展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万达广场、时代广场、体育中心、渭南中心医院和高级中学等一流的商贸、休闲、教育、医疗设施相呼应,为创业者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宜业宜居新环境。
&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企业110&服务热线、&亲商、安商、富商、便商、利商&、&企业遇到困难,政府无处不在;企业合法经营,政府处处不在&、&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经过20余年的开拓奋进,渭南高新区已然发展成一座投资兴业,魅力彰显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而区内六大产业优势聚合产生的强大动力,也将托举这颗秦东明珠发展腾飞,走向辉煌。
郭秦勇 李红 赵坤
(责任编辑:张晟源)&&打造绿色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狠抓创新创业促进转型升级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本报讯(记者葛永坤刘鑫)昨(30)日,市委书记罗强前往江油市双河镇、工业园区、太平镇涪滨社区等地,调研重大项目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他强调,要按照“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要求,依托重大项目实施,打造绿色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地方发展和群众增收。要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落户江油市双河镇的神华江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采用先进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不仅将极大提高燃煤发电效率,而且可最大限度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排放,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罗强来到项目选址现场,听取项目规划推进情况汇报。他叮嘱企业一定要按照“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要求,坚守环保底线,严格履行环评等法律程序,同时从建设之日起就把打造绿色能源、环保电厂、美丽电厂作为追求目标,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打造现代生态型能源企业的样板工程,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得知江油市依托该项目,通过综合循环利用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打造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罗强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江油市要充分利用项目落户带来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产业链的衔接,把上游废料变成下游原料,做到物尽其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地方发展和群众增收。罗强还来到项目拆迁群众集中安置点,看望为项目实施作出贡献的拆迁安置群众,查看安置点住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度,了解群众养老保障、长远生计等情况。他叮嘱江油市有关方面同志说,拆迁群众为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必须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长期以来,江油冶金机械产业“一业独大”,致使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倒逼其探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罗强来到江油工业园区,参观了一批近年新引进和注册的电子商务、电子科技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江豆网络科技公司,罗强参观了解了公司的江豆商城建设、运行情况,对其进军电子商务平台这个新兴行业,开展网上交易、同城配送及全国销售的模式给予肯定,鼓励企业继续创新发展、做强做优,早日实现打造国内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第一品牌的目标。在江油星联电子科技公司,罗强参观了精密电路板生产线施工现场。了解到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就业多,罗强要求江油市有关方面在搞好服务、加快项目实施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招商引资攻坚战,实现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江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园是江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今年投用以来已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30余家。罗强参观了入驻的百强电子、速联网络、太和药业等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情况,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尽快抢占市场、发展壮大。他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参天大树”的苗圃,也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各有关方面一定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太平镇涪滨社区服务人口1.75万人,是江油市新建立的创新社会管理新型社区,也是江油与川西北公共事务管理中心高度合作的企地共建社区。罗强来到社区服务中心,看望了社区开放式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了解“社区共建、事务共管、文化共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企地共建模式。得知社区推行“单元化联户共建共享”三级共建体系,开展环境联治、平安联创、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新风联树,有效促进了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罗强称赞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在促进居民自治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希望认真总结完善,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为全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副市长谢晓东,市委秘书长董晓彬参加调研。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动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