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的有哪些主要措施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借鉴。摘要: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措施1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如图所示的MPP在点M之前为增加,在M之后R之前逐步递减至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原来下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而上升的边际收益会下降,直到二者正好相等之时的可变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投入组合,在T之前的水平相对应的就是土地经营的集约边际。在目前土地利用普遍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经营集约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出效益目标的现实选择。2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截至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又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全国31个省份的农用地98.53亿亩,建设用地4.96 亿亩,未利用地39.11亿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在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48.2万亩中,建设占用农用地466.8万亩, 其中占用耕地287.4万亩。此外,灾毁耕地有37.2万亩,生态退耕11.4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亩,耕地合计减少373.4万亩。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这些数据仍显示出,中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上涨,中国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1)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粗放利用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过去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及时利用。(2)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浪费现象严重。从城市发展看,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3)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当前,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等,不顾“三令五申”和法律法规,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耕地,修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4)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大。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对空置、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力度不够到位,影响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体系的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不同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各个层次的空间范围相对应。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与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保持一致。(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①对于一个区域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分地类和分区域两种方法入手。分地类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分区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市和农村等类型。再往下分,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园地评价指标体系、林地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小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镇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等类型。如图2:②土地集约利用从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和人口集约度等层面分析和评价。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综合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作为评价对象,侧重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土地总体的使用效率和潜力。如:可通过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评价因子。4 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要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做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衔接,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最近更新: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论文:网友评论
48小时热门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_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_7761
当前位置:&>&&>&&>&
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
发布时间: 11:42文章来源:中国土地学会
鞍山市土地征用整理事务处 邴起山
  当前我国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难得的新机遇,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等新难题。那么该如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呢?笔者提出六条措施,期望专家批评指正:
  一、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更少,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努力解决好土地粗放利用与建设用地供应能力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必须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各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和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和相关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创建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
  二、要强化规划控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供应总量。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行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要加强村镇规划,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调整乡村结构,优化布局。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和行政办公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商品房用地。适度提高各类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推广节能省地建筑技术,大力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要统筹安排各类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综合能力,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
  三、要努力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土地供需矛盾,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
  1、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凡利用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等鼓励政策。鼓励增资扩建,凡工业用地在符合计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
  2、要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积极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采取依法改变用途、安排临时使用和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等多种途径进行处置利用。对涉及司法查封、设定抵押权的闲置土地的处置利用途径,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方式先将土地处置变现,所得资金按照相关规定或约定处理。对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承诺,创造条件,促进闲置土地处置利用。
  3、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原则,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积极引导、推行零散村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和耕地连片集中等“三集中”工作,以“集中”促“集约”。重点开展城区中心区、城郊结合部、镇郊结合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鼓励迁村并点,建造多层和公寓式农民住宅,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住宅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对土地整理涉及村民建设住宅和农民新村建设的,应当统一建设农村住宅小区。有条件的地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经政府同意可申请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严格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整理的拆旧建新。通过整理净增加耕地的,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在用地计划总量控制下,按一定比例折抵建设用地指标。
  土地整理、置换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完善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安置补偿等各项配套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程序和听证制度,保障土地整理、置换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范围、规模和布局。要优先使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凡村内有空闲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坚决贯彻“一户一宅”和“拆旧建新” 的法律规定,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
  四、要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区发改、经贸、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应严把项目预审关,不得批准新建禁止类项目,要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严格限制占用农用地。要建立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强化建设项目用地管理。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增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容。编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方案,必须执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区有关开展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按照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严格有关,对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地规模过大,达不到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立项和批准用地。
  五、规范流转,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利用好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方向,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符合规划,权属明晰,界址清楚,已经依法批准为建设用地的集体土地,可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有偿使用。在符合村镇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允许以转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流转,也可以设定抵押。集体建设用地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应当依法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登记。严禁擅自将集体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变为建设用地。严禁用于商品住宅开发。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租赁宅基地。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得以流转方式再确定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建、重建、扩建,同时,可以采取复垦、空间置换方式,给予盘活。
  集体建设用地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有条件的应当进入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供应,属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用地的,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供应。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年限由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确保政策到位
  必须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对违法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该拆除的必须坚决拆除,该收回的必须严格依法收回,该追究到相关责任人员的必须严格依法追究,真正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方;从而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能真正落实,营造公正、公平的用地环境。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加快转变利用方式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6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通过主题宣传,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压力,增强社会公众土地资源忧患意识,引导人们珍惜、爱护土地,促进土地管理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合理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土地资源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土地管理保护和执法监察力度,土地资源利用管理逐渐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与努力下,通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定能够提升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要转变用地理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多次就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出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宣传,使各级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传统用地观念,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规划引领。坚持把规划作为土地管理利用的龙头和基本依据,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为推动四平新一轮振兴发展加载了强大引擎。项目建设离不开土地的支撑,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要从严控制、精打细算,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率高、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和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类项目。要盘活存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效措施。前不久市政府开展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专项行动,这既是依法治市的需要,也是解决四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实际需要,对于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加快用地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要充分利用本次专项行动的有利契机,加快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切实提高土地供应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高效利用土地。要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体系,从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用地准入条件、资源消耗指标、环境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效益等多方面对拟上项目进行评价,从源头上控制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要进一步完善用地退出机制,对不按时缴款、不按期开工、投资指标达不到合同约定的,依法予以收回,坚决打击圈地、囤地等投机行为。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开展国土、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联合执法和动态巡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以对国家、对人民以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确保土地利用管理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为推动四平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浅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作者: &&来源: &&
&&& 滁州市国土资源局 高会林&&&& 当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途径,如何深入推进、不断完善,仍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一、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基本情况&&& 最近,国土资源部专门发文,要求建立以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评价考核和共同责任为重点的八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试点示范,创新模式,建立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取得实际成效,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作了不少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成效。如:对达不到规定投资额的新上项目,采取租、售并用的方式,安排进入标准化厂房生产;对进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单独供地项目明确亩均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绿化率、生产服务设施建设面积比率、亩均税收标准等;逐年开展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评价、闲置土地清理;加强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对位于中心城区老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城入园,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对废弃坑塘、荒滩、低丘缓坡、零散村庄归并开发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利用率。&&& 总的来看,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已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认识进一步提高,社会意识有所增强,部分政策措施渐趋成熟、规范,工作推进得到加强,成效逐步显现。&&&&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增强。表现在:用地扩张冲动仍未得到科学调节和遏制;弃旧建新、避难就易、低成本使用新增土地的发展理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绩效考核评价尤其是干部政绩与土地利用绩效挂钩考核措施不够明确等。&&& 二是土地供后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管理举措落实难以到位,供后监管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规定体系不够健全,只明确和调整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县以下工业集中区标准未作规定。&&& 四是年度新增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缺乏科学评估,存在“摊大饼”和平均主义,分配要素不全面,区域特色不明显。&&& 五是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供给能力不够强,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缺标准。&&& 六是在推进农用地节约集约中,农村土地整治与增减挂结合不够紧密,表现在:农村土地整治情况复杂,整治后的土地涉及承包地、农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重新调整分配,触及多方利益,农村土地整治从立项、实施、验收到分配利用周期长、任务重、压力大,规定三年完成有些脱离实际,导致相当一部分项目无法按期完成;增减挂计划指标太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为提高规模和集约效应,多数项目涉及农村居民点搬迁重建,整治成本增加,资金缺口加大,而整治费用有限,对工程质量造成实际影响。&&& 三、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两大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按照城镇和农村土地主要用途,针对节约节约利用,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分类(项)建立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 (二)拟定相关重点指标,将土地节约节约利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目标和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遏制新增用地扩张冲动和低效、粗放浪费现象。&&& (三)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和整合。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节约集约,杜绝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规划始终是龙头和前提。当前,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国土规划,将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大农业、交通、水利、矿产资源等专业规划进行科学整合,编制法制性、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国土规划,引导、管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土地利用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仅限于开发区,其他方面缺少考核评价标准,应不断推进、拓展、丰富和完善。&&& (五)农村土地整治利用要因地制宜,土地整治项目涉及村庄迁并要与“增减挂”挂钩;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期限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因而,要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增减挂紧密结合,才能以用地指标收益反哺农村土地整治,确保资金落实,不仅提高整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且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同时,解决部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缺口,调动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推动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力度,适度盘活,体现建设用地效益,在流转、项目安排上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逐步建立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本文所属专题:
更多文章>>
网友相关搜索
扫描二维码收藏国土资源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