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山长篇小说《艺术家》是一部纯现代文学之父作品吗?


首先感谢栾梅健教授的邀请。来复旦之前,我在北京参加过两场分别由《文艺报》和北京文联举办的“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研讨会,再从宏观的方面,已经谈不出新的想法。这次想选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呢?因为近年我写过贾平凹、王安忆、张承志、铁凝等作家的研究文章,发现他们在新时期初期创作阶段,都曾谈论过沈从文、孙犁、汪曾祺对自己的影响。从外国翻译作品影响新时期初期青年作家创作这个流行话题看,这个小题目不被人注意,以为不是个问题。但我不这样看。因为作家创作资源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隐秘,如果仅仅谈外国翻译作品,很多问题说不清楚。
所以,我今天的发言,不是从中国 / 世界的角度,而是从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的角度来展开。大家知道,新时期初期涌现的一批青年作家,因时代局限,走上文学道路的阅读主要是十七年红色经典, 也有一些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作品。那时大部分作家不是出身科班, 少数是工农兵大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没接受过系统文学教育, 基本是自学成才。在新时期初期,他们还来不及系统读书。当然他们都很有文学天赋。在十七年红色经典中,好作家作品不多,艺术上大多粗糙;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作品固然艺术上一流,与中国文化和心理毕竟有点隔。这是一些青年作家也愿意师法现代文学作家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革”终结“,四人帮”倒台,使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极其厌恶极“左”政治及其政策,这就有点 殃及池鱼的意思,把十七年文学一起厌恶了。那时在很多作家心目中,越是政治性的文学作品越是不好,越是远离政治的作品便是 真正的纯文学,这是一个共识,也是一种风气。按照今天说法,就是 “去政治化”。这种情绪当然相当偏激、偏颇,也不讲什么道理。今天看来,却失之简单。文学史就是这样,它的历史脉络、历史叙述就 是由此一时、彼一时的时间段落构成的,像许多曲里拐弯的小河汊, 远远地看十分杂乱,像苏南纵横交错的河流沟渠,没有规律。所谓 规律,其实就是文学史家后来经过时间的沉淀,也为便于集中、概括 地分析一个时期文学史发展的现象,把当年的很多枝枝杈杈剪掉之 后,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修剪,才形成所谓的“文学史规律”的。今 天我想做点还原,及所谓重返历史现场。我由此注意到在青年作家 中产生的不同于十七年文学的新的审美意识,新的文学阅读对象, 将决定他们在新时期最初几年创作上的走向和趣味。
第三个原因,我以为是如何写出纯文学的、优美的新时期文学作品,是这代青年作家不约而同的、也是共同的使命。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创作贴近中国人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小说,使他们把师法前人小说创作手法,完成自身文学成长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曾在新中国成立走背字、被冷落、被遗弃的非主流作家身上。而被他们发现的宝贝,居然都是有点出土文物意味的一些作家;他们发现的居然是现代文学史上那些非主流的、写抒情性的、地方题材的作家,如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这可能是受到了香港司马长风的文学史、华裔美籍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传播风气的影响和引导,也许还有其他别的影响渠道。这只是我的猜测,对于一个作家的阅读史来说,情形可能远比我这种猜测要复杂和隐秘。必须通过细致的追踪、收集材料和研究,才能最后看出庐山真面目。而且更可能的是,在每个人身上的差异也许是很大的,不能一概而论。总之,他们觉得这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比十七年文学更像“纯文学”。他们抒情的、优美的、地方题材小说的吟唱,也许更能抚慰这些青年作家在大的历史动乱之后,急于过一种平静的、安稳的、不再折腾的老百姓的生活心理罢。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安静生活曾经是很多人强烈渴望的,即历史书上说的“休养生息”。但是真的久违了。
很显然这是一个奇妙的历史间隙。很小的、一闪而过的历史间隙。它就在新时期初期,在大的历史动乱结束与这一代作家创作成长起来之间。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史角落。或者叫这代作家文学创作的一个不曾被人关心的小源头。总之,它是我今天发言的出发点和关注的命题。为使问题具体、充实一点,不妨引用几个材料予以说明:贾平凹在《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中说“:我记得大学快毕业了,突然有一天在书店见到一本书,是综合性的小说选本,里面有沈从文的一篇,我读了觉得是我那些年看到的最好的小说,就买了。”“后来,我一个同学从西北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一本选集,才知道沈从文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家。”他又对章学锋说“:接触了沈从文的作品以后,才知道沈从文写了那么多好东西!” 他还回忆“:我给出版社写信——这辈子给出版社就写过这么一封信,为沈从文这书,我跟他们说,以后再有这人的书咱能不能多给搜集点儿来?其实当时沈从文还在被专政,又过了几年,沈从文才给解放出来,我才知道怎么回事。” 贾平凹有一篇短文叫《孙犁论》,内容是写他从来不登门拜访作家,平生仅一次,是在北京开完会后,专程去天津拜望老作家孙犁先生,还带着一个唐山彩,结果在火车上被弄断了胳膊。他极其佩服孙犁的小说笔法“: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疾病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 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国,尤其天津大码头上,真是不可思议。”王安忆也有此类文章。依我看,王安忆创作成熟期“归于平淡”的小说笔法,可能取自汪曾祺,也许也不一定。经 多年反复磨炼,她的作品显示出浑然天成的境界。她写过《汪老讲故事》一文“: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 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最平凡 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轻轻松松带了读者 走一条最最平坦顺利简直的道路,将人一径引入,人们 立定了才发现:原来在这里。诱敌深入一般,坚决不设 障碍,而尽是开路,他自己先将困难解决了,再不为难别人。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 相反,他则把最复杂的事情写得明白如话。他是早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 故到了天真的地步。”她接着说:汪老“总是很笨拙很 老实地讲故事,即便是一个回忆的故事,他也并不时空 倒错地迷惑,而是规规矩矩地坦白出什么时候开始回忆了”,“笔下几乎没有特殊事件,都是一般状况,特殊 事件总是在一般状况的某一个时节上被不显山不露水 地带出,而事实上,汪曾祺的故事里都有特殊事件,堪为真正的故事”,且与“特殊的结构”形成默契,“实是包 含了一种对偶然与命运的深透的看法”。她还赞扬其语言风格道,“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 真地叙述过程”,还“很少感情用语”,“然而,时常地,很 无意的一句话,则流露出一种心情,笼罩了之前与之后 的全篇”。 很多人知道铁凝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受 到孙犁很大的影响,早期名作《哦,香雪》里洋溢着荷花淀派小说那种特殊的气味,是不容置疑的。因有师徒之谊,她在《四见孙犁先生》这篇文章中充满感情地写道, “先生欣赏的古人古文,是他坚守的为文为人的准则”,而“他于平淡之中迸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 的文章骨气”,似乎都“尽在其中”。 虽然冯骥才有孙犁是无法模仿的忠告犹言在耳, 但这股在新时期初 期青年作家中刮起的师法现代作家的旋风,直到寻根文学兴起,他们艺术上各寻自路的 1985 年,才开始降温。
从贾平凹对谢有顺的回忆看,沈从文精彩绝伦的小说几乎是他创作的起点,那是对一个青年作家醍醐灌顶的启发。 他带着崇拜之情北上,以致不小心把送给孙犁的唐山彩胳膊弄折了,连忙道歉,但孙犁先生只是哈哈一笑,放置一旁。贾平凹声称自己从未登过一位作家的门,到孙犁家,仅此一次。王安忆对汪曾祺用最平凡的字眼,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的小说笔法,对他归于平淡的作品境界赞扬有加。铁凝更是称赞孙犁小说“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等等。然而,二者之间涌动着一种什么联系呢?这是对手法高超、态度诚挚、朴素自然的现代作家的敬爱吗?肯定是。但我以为更是他们在表达对曾在当代文学史中消逝的“现代文学传统” 的敬爱心情。这是他们人生经历中不曾有过的文雅、体面和平和。这是他们文学积累中不曾有过的雍容、优美的文学宝库。这是他们曾经缺乏的对人的包容、同情和怜悯,因为在过去教育中,充满了暴力和粗鄙的东西。这更是一次对历史废墟现场的回填。老话说,师人文章,乃是师人之心,就是这个道理。
七年前,我写过《繁华落尽见真醇——读汪曾祺小说〈岁寒三友〉》一文。作为同龄人,我理解、同时也感同身受新时期初期的青年作家对老作家们、对现代文学传统的敬爱之情。在分析了汪先生这篇小说之后,我带出了自己的感慨和自我反思“:这些青年作家和当时读汪曾祺的读者一样,都是被‘不是请客吃饭’理论培训的一代人。激烈、粗糙、做人精明和大而化之,是这代人的通病。”“这种本领大大超出了前面几代的中国人。阅世之深,警惕之深,犹如惊天动地地震爆发前一瞬间惊悚不安的蚂蚁和飞鸟走兽。我们对人之警惕,对自己之保护,可能在汪曾祺等旧社会读书人看来是无比惊讶,无比可笑,也不知所措的。因为我们的成长史中有‘反右’‘大跃进’‘文革’和‘纠正冤假错案’等等等等,我们不得不这样谨言慎行,警觉异常,前后矛盾。”这不是自我矮化。这是诚挚之言。 因为新时期初期,我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就处在这种历史的低点。不是我自己愿意处在这一低点,而是历史把我们摁到了这个低点上,令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懵然无知, 变成了愚民。在近两百年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我们可能是处在最低点上的一代人。这是毋庸回避的。
与其是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不如说是这代现代作家的作品打开了我们心灵的天窗,文学的天窗。这次历史相遇,使不少青年作家免走了很长一段弯路,思想见识和文学趣味很快回调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水准上来,这个当代文学史的罕见洼地,就这样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思潮迅速填平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话题还没有引起有识者的注意,也没有开展有效的学术研究。譬如,以新时期最初几年为节点,研究贾平凹与沈从文、铁凝与孙犁,新时期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等等。我这里,只是提到几个青年作家,其实,据我摸过的材料,还有不少青年作家与现代作家有这样那样的缘分。例如张承志与鲁迅,莫言与鲁迅,韩少功与沈从文,迟子建与萧红等。这是一个系列性的文学史考察工作,对新时期初期文学中的“现代文学传统”,对一代青年作家的创作成长史,对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心灵的秘密,都需要一一捋过才好。

2023-12-30 10:31
来源:
华卷文化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亦岩
子日山作品/图书封面
子日山的小说《你说的天堂一片荒凉》、《我的天》和《艺术家》不仅仅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人性、存在与意义的深入探讨。这三部作品均展现了作者对哲学、心理学和现实批判的敏锐洞察,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文学世界。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存在”的深度思考。人,作为一个存在,常常面临着对自我和外界的困惑。在《我的天》中,大疆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不成熟的利己主义者,但也是一个在迷惘中思考和成长的青年。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起伏伏,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成长史,也是每一个读者可能经历的心路历程。
这三部作品都涉及到了“意义”的问题。人们总是在寻找生活的意义,试图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或理由。在《你说的天堂一片荒凉》中,荒凉的天堂隐喻着人们对于意义和目标的缺失。人们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为何存在。同样,在《艺术家》中,主人公对财富和爱情的追求与坚持,实际上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再来说说“人性”的问题。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情感和动机。在子日的小说中,这些复杂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我的天》中的大疆,他的行为和选择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他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表现出同情和理解。他渴望成功,但又在成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
此外,子日山在遣词用句方面也颇具哲学意味。例如,《我的天》中的“心没完没了地敲打着这幅皮囊”,这句话不仅是对大疆内心世界的生动描绘,也隐喻着人性的挣扎和矛盾。人们的心总是在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皮囊,试图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
综上所述,子日山的小说不仅仅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更是对人性、存在和意义的深入探讨。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平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本篇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学史【中国相当代文学史】★★★鲁迅《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另外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诗集《野草》。《祝福》——祥林嫂 《阿Q正传》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救救孩子鲁迅的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等16部。郭沫若《女神》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社成员。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艺术上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丰富复杂的情感,讲究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代表作《再别康桥》《海韵》《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偶然》。闻一多《死水》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他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失礼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朱自清《背影》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新诗杂话》《标注于尺度》《论雅俗共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冰心《寄小读者》(通讯稿)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构成了其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寄小读者》可以说是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等。8、巴金《家》《随想录》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短篇小说集《神·鬼·人》。《家》——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玉、觉民与琴、高老太爷、高克明,结构上借鉴《红楼梦》《随想录》—杂文集,晚年作品,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病中集》《无题集》,统称《随想录》老舍《茶馆》《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以及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茶馆》——老板王利发、破产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自食其力八旗子弟常四爷《骆驼祥子》——老舍长篇小说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车夫祥子、车厂主女儿虎妞。10、曹禺《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雷雨》——中心人物新型资本家周朴园,侍萍,蘩漪是《雷雨》最具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鲁大海,单纯的四凤和周冲。《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现代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11、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以后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2、戴望舒《雨巷》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是中国19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有《雨巷》,此外还有《望舒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3、茅盾《子夜》(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代表作哟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艺术特色上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立体化”的油画效果。14、沈从文《边城》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如蕤集》《八骏图》等,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江散记》《湘西》等。《边城》——船家外公、翠翠、傩送~天保兄弟。1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原名赵树礼,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铁笔圣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及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16、孙犁《荷花淀》(在家事,女儿情、水生嫂)孙犁,当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等。17、钱钟书《围城》(方鸿渐、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结构>”、讽刺小说)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18、谌容《人到中年》(中年女医生陆文婷)谌容因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而蜚声中外,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谌容善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开掘出重大的社会主题,追求小说的诗意美和艺术表现的新颖独到,格调清新明丽、委婉细腻、朴实深沉。19、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典型的“乌托邦”作品)蒋子龙,2012年8月16日获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颁发的首届东方文豪奖。善写工业题材。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新站长》《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等;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和《阴差阳错》等;长篇小说《蛇神》等。20、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陈焕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等。21、陆文夫陆文夫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陆文夫小说的创作特色首先在于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幽默感。再次,陆文夫的小说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22、王蒙《青春万岁》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王梦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的开拓者。《青春万岁》主要描写了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对一些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苏宁;一心想当科学家,对集体和他人缺乏热情的李春等人的热心帮助,使他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共同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23.、贾平凹《腊月·正月》(退休教师韩玄子、乡民王才)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商州》《白夜》《秦腔》《废都》等,中短篇小说集《腊月·正月》《天狗》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心迹》等。《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4、莫言《红高粱》《娃》(乡村女医生姑姑、剧作家蝌蚪、五封信)《透明的红萝卜》莫言,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凭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5、余华《活着》(福贵、家珍、凤霞和有庆、二喜、苦根)《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当代作家,是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有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世事如烟》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26、苏童《米》)(五龙)《妻妾成群》(颂莲——陈家四姨太)苏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海内外。《米》有评论家称之为“一般是历史,一半是寓言”,又称之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米雕”。27、刘恒、池莉等与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创作追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美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家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其创作特点可概括为“特别重视现实生活原形态的还原”。其代表作家有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等。28、王安忆《长恨歌》王安忆,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米尼》《记实与虚构》《长恨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黑黑白白》《流逝》《尾声》《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王安忆在《长恨歌》中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海上史诗”。29、铁凝《哦,香雪》(香雪用四十个鸡蛋,走三十里陆,换了一个带磁铁泡沫塑料铅笔盒)铁凝,当代作家。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30、阿城《棋王》(远赴云南边境一群知青。)阿城,当代作家,处女作《棋王》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棋王》一直都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31、韩少功《爸爸爸》韩少功,当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七月洪峰》《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随笔《文学的根》,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笔记小说《暗示》,散文集《山南水北》等。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32、舒婷《致橡树》《双桅船》舒婷,原名龚佩瑜。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之一。33、海子《海子的诗》海子,原名査海生,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师出教育祝愿还在努力的你们,一定忠于自我,不负此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艺青年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