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重点笔记的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了代词“之”)

(1)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

(2)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在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温习了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2012广东茂名卷)阅读下文(《〈论语〉十则》,因篇幅有限,原文略),回答问题。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9.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 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十二章重点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