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分析是怎样的呢?

字媒体定制范儿问答栏目

任何泛语言文化、文史百科类的困惑

奇葩恶搞、脑洞大开的疑问

打上 #能答吗# 标签

PS:文末 彩蛋 ,不要错过~

这位同学是资深星座粉

话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塑造出来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可谓是人见人爱老少通吃

乃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英雄神话般的存在

/ 初级判定:生辰八字 /

想知道猴哥是什么星座?

扒一扒猴哥生日不就知道咯!

看看书中对悟空的出生是怎么描述的: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这绝对是全书仅有的详细的对悟空出生的描写

哪季哪月哪日出生的吗?

有热心网友考据《西游记》原文和相关史料:

悟空被压五指山下时595岁

那一年正是王莽篡汉(公元8年)之时

得出孙悟空生于公元前588年生人

/ 中级判定:义气冲动 /

所以接下来是时候秀一秀文字君的智商了

由孙悟空性格倒推其星座

猴哥费了老大功夫当上太乙金仙齐天大圣后:

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

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虽做了官,却热爱自由根本不愿受约束

即使后来被迫戴上紧箍儿

也是从头到尾从观世音追到如来佛心心念念

全书最憋屈当属悟空三打白骨精

可师父一遇难就屁颠屁颠儿赶去救场

面对妖怪的鄙视,猴哥说:

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一个有情有义的美猴王跃然纸上

一切可以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看看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三藏: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甚么东西,他就恼了

八戒:你这弼马温,真是个急猴子

善财:还是个急猴子,我与你作笑耍子,你怎么就变脸了?

悟空不仅冲动易怒更是心直口快

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

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

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

我笑你时来逢好友,运去遇佳人。

心里有什么不满当场就能给你吐出来

爱自由、有义气、急躁冲动嘴上没把门儿

猴哥这绝壁就是白羊座呀!

白羊座有一个完全忽略不掉的硬伤

简单来说就是「傻白甜」

/ 深层判定:智商爆表 /

并且从小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智慧

书中悟空拜师菩提老祖学法术

老祖这般高人自然不会轻易教的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

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其他人一脸懵逼,但是孙悟空秒懂了: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

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

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这就是学霸与学渣的区别!

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朱紫国悟空计盗紫金铃假名降怪

取经路上偶尔还来点小腹黑坑一坑八戒

这呆子咒我死,且莫与他个快活

且跟去看那妖精怎么摆布他

全程兼职担当师父唐僧的心理咨询师

哲理说得麻溜儿一套一套的

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

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师父这话,也不象个走长路的,却似个公子王孙,坐井观天之类

自古道: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无路?

你还能说他是白羊座么!

大圣应该是白羊带有天蝎火特质的

@名胜:文字君你能蹲着用前脚掌走吗?

本君拒(shì)绝(le)回(bàn)答(tiān)

@丙阳:杨戬的第三只眼是横缝还是竖缝?

上天见了二郎神你就知道了

@名流名流:特别瘦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脑洞够大、奇葩属性满格的问题

都有可能被文字君翻牌哦~

会说不会写的字 丨 如何识破朋友圈标题党

隔壁老王是何方神圣丨历史上深藏不漏的戏精

8090后必备装嫩表情包丨比鹿关还不配的奇葩CP

关注和分享,总有一个在路上~

说到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及分析,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有人问孙悟空主要性格特点,另外,还有人想问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孙悟空性格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及分析?

孙悟空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孙悟空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究竟是谁呢?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知道吴承恩生活的年代。吴承恩是生活在明弘治,万历两朝的人。毫无疑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会源自生活,所以孙悟空的人物原型也会是明朝人。翻遍明史资料,确实有一个人的经历与孙悟空极其相似,这个人便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言官,敢于冒死进谏的陈谔。

陈谔表字克忠,他出生的地方便是今时今日的广州番禺。明朝永乐年间,陈谔以乡试举人的身份进入太学,随后陈又官拜刑科给事中之职。这一官职主要负责替六部百司掌管侍从、拾遗、补阙等事宜,是名副其实的言官。陈谔性格刚烈,耿直,嫉恶如仇。作为言官并不畏惧权势的陈谔,更是脾气执拗,敢于冒死劝谏皇帝。当时天下初定,朱棣为了展现自己宽仁之主的气度,便广开言路。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每当朱棣有错时陈谔便会劝谏对方。

甚至在朱棣和朝中大臣知错不改的时候,陈谔还会死劝,并拐弯抹角的辱骂朱棣和大臣们。朱棣以脾气暴虐而闻名于史,即使为了彰显自己宽仁君主的气度,饶恕陈谔对自己的冒犯,朱棣也曾被陈谔骂烦过。为了对陈谔以示惩戒,朱棣经常降旨将不尊君上的陈谔饿上几天。谁曾想接受完惩罚后,陈谔却依然劝谏咒骂如故。

公元1414年的某天,陈谔再一次在奏折中辱骂了朱棣,这一次忍无可忍的朱棣,降旨对陈谔施以了坎瘗之刑。根据《明史》记载,所谓的坎瘗之刑,便是根据古代行祭祀之礼时,将牲畜、玉帛埋入坑穴发明出来的一种刑罚。当时朱棣降旨让人将陈谔埋在奉天门外挖好的土坑中,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再饿上陈谔七天七夜。这样的刑罚对于明朝官员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严酷的刑罚了。也许正是陈谔服以坎瘗之刑才让吴承恩有了灵感,并以此为原型刻画出了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的桥段。

明史资料记载:陈谔被埋在土坑中,只有一个脑袋露出地面,随后还有专人负责看守他,不准任何人给陈谔提供吃喝。陈谔就这样被埋了七天七夜,随后被挖出来的陈谔竟然没死。编者觉得,陈谔不吃不喝没有死去并不是生命奇迹。很有可能是朱棣曾命人私下里,偷偷给陈谔提供食水,要知道即使不吃不喝不会死,当时的天气很可能也会将其冻死。朱棣只是想对陈谔略施惩戒,让对方尊重自己,而不是想真的弄死这位耿直的言官。

陈谔被饿了七天七夜依然没死,仿佛是天意。随后朱棣便降旨赦免了对方,但大难不死后的陈谔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脾气,反而是依然我行我素。朱棣知道陈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头,随后便没有再惩罚他,而是让陈谔负责修理房屋。陈谔在负责修理房屋的过程中,因其过于清廉正直,就没有花钱请人来做此事。而是从砍伐木料到加工木料都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可能在陈谔心中所想的便是,皇帝让自己修房屋,自己就应该唯命是从,不应该假手于人,可见陈谔真的是耿直到了极点。朱棣听闻陈谔一个人修葺房屋之事,觉得作为臣子对方竟然不打折扣地完成了自己委派的任务,无比欣慰的朱棣便将陈谔官复原职。

随后陈谔又先后出任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使之职,但因其性格过于耿直,执拗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所以在地方上做官的陈谔也是屡次被罢官。等到明仁宗继位以后,陈谔又多次揭发楚王朱桢(明仁宗的叔叔)扰民、僭越的罪行。不厌其烦的仁宗,最终将陈谔贬为了海盐县七品知县。陈谔从正三品,被贬为七品知县,都是因为他过于耿直,嫉恶如仇的性格使然。明宣德三年,陈谔在镇江同知任上致仕,这位敢于直言的言官,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宦海生涯。

陈谔不改初心,一生坚持自己,这一点和孙悟空的性格极其相似。再加上陈谔坎瘗之刑的经历和孙悟空被压山下的经历相吻合,另外吴承恩也是明朝人,所以众多史学家便推断孙悟空的人物原型,正是明朝这位耿直,敢于直谏的言官。那么能够约束陈谔的朱棣,会不会是唐僧的原型呢?吴承恩是不是在暗示,只有宽仁君主的朱棣才配取得真经呢?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演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