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的宋诗有哪些?

从望庐山瀑布到题西林壁分析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然而比较这两首诗,又会发现它们风格韵味不同,各有特色。《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而《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生活哲理。《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的确,本诗与李白诗相比,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了。苏轼此诗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而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 而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唐宋初以来,宋诗仍受残唐诗风的影响,尚未出现具体新创的系统。真正的宋诗,是由宋真宗、仁宗时代的欧阳脩及其好友梅尧臣开其端。欧、梅之後,出现了两个宋诗大宗——王安石与苏轼。苏轼的门生黄庭坚後来的影响超过苏轼,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江西诗派除了黄庭坚之外,还有陈师道、陈与义两大诗人。南、北宋之文,江西诗派的影响笼罩大半诗坛,流弊也因之而生。南宋三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刚好出现在这一阶段。他们都受江西诗派影响,也都想在江西诗派之外另谋出路。在他们之後,宋诗走向没落。以上所提诸人——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可说是宋诗的大宗,其中苏、黄、陆三人尤其重要,是可以跟唐代的李、杜、韩(愈)、白(居易)并称的大诗人。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而宋诗的代表作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正是“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在极高的起点之上,苦心孤诣终于唐诗双峰并峙,各领风骚,亦不能不为后人称道

从望庐山瀑布到题西林壁分析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写景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