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 是一部值得看的吗?

故事发生在东京的神乐坂,古朴的街巷,淳朴的民风,使得这条小小的街市几乎成为了被时间和神明遗忘的美好角落。七年来,小厨师田原一平(二宫和也 饰)一直在名为“坂下”的料亭里进修,个性安静稳重的他一直深爱着这里的平静与安宁。
然而,没有什么能够逃脱快速碾动的时代车轮,神乐坂和坂下料亭也不例外,不断被建造起来的高楼大厦和日渐惨淡的经营让坂下的两位老板娘梦子(八千草薰 饰)和律子(岸本加世子 饰)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能适应行情的变化,、她们挚爱的家族事业终将化为尘土,与此同时,一平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寻找他的生父,在巨大的时代面前,每一个人都将作出自己的选择。
,“敬启,父亲大人,”,是一平的内心独白,也是对父亲这个抽象概念的向往。“敬启,父亲大人”之后,是他内心的颤抖,选择的迷茫,恋爱的喜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法化成信笺上的字迹,永远寄不出的话语,不过为了落个心安。生活中个头不高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学徒,虽然不成熟,会犹豫,却有着一颗坚定的心。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也没有恢弘磅礴的场面,简简单单的故事,却能让人看完后久久不能平复心情。

原本想明日结果之后抱着欣喜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告诉父亲一个好消息,虽然他不可能收到…然而现实始终都是残酷与无情的,它往往就在你志得意满之际将你捧上高空,然后狠狠摔下。如同三年前,在人生的前进路上遭遇两个惨败,随后一直颓废…直到今年,得益于良师益友的支持与鼓励,重新站了起来,开始挑战那过去的失败。但现实不会那么美好,上次失败的你,这次努力了,加油了,就必须成功吗?菊次郎的夏天里,买马票一次一次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毕竟这才是真实。许多人一辈子少有成功,继续失败下去,毕竟,成功与失败都是相对的,我的失败,不也成全了那些成功的人…

敬启里面有让人羡慕的生活的样子,平淡的,温和的,一步一步,从容不迫。有忙碌充实的工作,有陪伴的家人和朋友,有期待又紧张的爱情萌芽,仿佛迷茫,又仿佛明确,能够温柔地爱着这一切,不紧不慢,仿佛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在这城市深处的石板街,洒满阳光的拐角。

借用温柔时刻里的一段话,“人生看上去永远是绵延不绝,没有一个明显句点的。分手的人要分好久才能分掉或者分不掉继续生活在一起。准备在一起的人要走很远的路,还不一定能在一起。这是日常生活的本相。它是如此地拖泥带水,又如此反映我们精微的、惶恐的、不安的内心。它没有句点,只有省略。这是现实最令人尴尬的部分,也是最温柔的部分。”

真的,看了之后我不知道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音乐配的尤其巧妙,很符合剧情。整个情节发展比较缓慢、平稳,但是又很有趣味,一点也不枯燥,看了之后心里有小小的压抑和难过,但是又很开心。很纠结,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跟我平时看的电视剧实在是不太一样吧,总觉得是击中了心底的什么地方似的。温馨,总是伴随着难过。不过,音乐真的很出彩。

剧中,坂下终于被拆迁,而神乐坂这个有着《银魂》中如歌舞伎町街道般温暖回忆的地方也渐渐消泯在现代化的汽车尾气中了。片子就那么淡淡的结束了。最难忘的

可以将问题放在那里,不去解决问题,真的是一门高超的技艺。

这里说的,“不去解决问题”,是去面对、去接受去理解内在真实,而不一定要改变要解决,不一定要解决得好,解决得完美;而不是指逃避问题。

逃避从来不是面对和接受,而是否定和掩饰,为了逃避,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做很多事情,付出比直面、接受更大的代价。

以婚姻为例,面对接受婚姻中的问题而不去解决到完美,指的是你充分地理解了你和对方的能与不能,看到了你和他各自的原生家庭、模式、创伤烙印和人性的局限。

于是你接受了你改变不了的那些婚姻中不够好的甚至痛苦的部分,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怨天尤人,不做受害者,也不做牺牲者绑架他人。

你清楚你过的日子,是你的选择。你努力,但你不用你的努力去绑架老天爷必须要给你一个“预期中应该的结果”。

继续还是分开,这取决于你的评估和决定,但你的内心平静、清澈,和他人有着界限,亲密却不拉扯。

的人,则是另一种状态。

如果有问题产生了,他们会努力证明自己没错,全部都是对方的错。

如果有问题,又被证明了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另一方的问题,所以在他们的内心,他们始终体验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构建完美的婚姻,只是队友不靠谱。

他们觉得,只要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就是没有问题,这当然是一种逃避。

还有一种逃避,就是名义在婚姻关系里,身体到心灵都在婚姻之外,或者至少其中一种在婚姻之外,“我什么都不放进婚姻,当然也就不用去面对婚姻的问题了,毕竟我本人都不在这里面,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去面对了嘛。”

这也是一种对问题的逃避。

还有一种人则是和问题死磕——即绝对不能接受有个问题在那里,还没解决好,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还是以婚姻为例,他们或许每天都在努力改变对方,不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出浑身解数,不达目的不罢休,而目的就是改变对方调整成自己预期中的样子,这样自己的眼里,那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怎么可能把一个错误放在那里呢?那我会发疯的!”有的妻子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去纠正丈夫的一种行为,可以说就是这种和问题死磕的典范了。

比如洗澡时袜子随手扔了没有放进盆里。死磕的态度就是,你每扔一次,我都要暴怒一次,批判一次,我还要一有机会就在家里抱怨你这种行为,我和你讲道理,我威胁你,反正我就是要你改正过来,将袜子放在正确的地方。结果也许是丈夫,一直没能做到和配合,让问题以她期待的方式得到解决。
很想问问这样的妻子,是否从未想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接受他这个改变不了的样子。接受不了也可以离开。如果你不能离开,既然不能离开,那你一定有留下来的理由,那么就接受生活。

一辈子在改变对方,解决问题,但是有那么多解决不完的问题在等着你去努力,你不累吗?

我知道,那些和问题死磕的人,会有这样的内心呐喊,

可是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这种错误是不应该去容忍的,太过分了,

可是我怎么可能对自己(对他人)没有要求到这种程度呢?

可是我接受不了,这个问题摆在那里,没有被解决

这样的人,就是佛家里面说的,“我执”。
也是心理学里面说的,无法整合好与不好,无法接受人格阴影部分,无法接受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有缺憾的,有负面的,有无常的
不管你如何证明,你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你要改正的自己或他人的某个“不够好”是多么应该、多么正确正义、多么理直气壮,
但是,如果执着于“必须解决”“必须变好”这样一个结果,那么就是你升起了一个念头,一个欲念,而后紧抓着这个欲念不放,非要欲念实现。这不是我执是什么呢?

谁说对的就必须要被实现?

谁说努力了就一定能去改变?

生活没有对的样子,它就是它,本来的真实的样子。不管你多么无法理解和接受,它的样子。

心理学中,很多的精神障碍、痛苦情绪、各种强迫、焦虑、抑郁的神经症,都有一个共性的内因,那就是本人缺乏接受生活真实、本来样子的能力。
因为没有这样一种能力,所以活在接近于幻想的地方。在幻想中,生活和关系必须是我想象里对的样子。
因此,这个人总是会有很多念头,很多控制,他必须要使很多的劲,对自己对他人,要将那些不符合幻想的不对的无常的不受控制的部分解决掉。
光是想想,就能体验到他的累,他的神经系统因此承受的压力,他的身体和心灵巨大的消耗。
也可以联想到,既然一直有着必须将问题解决掉的强迫,那么解决不掉他必然是抓狂的,失控的,万分自责的,对这样一个自己无法接受的
前面说的那位妻子,每次对丈夫发火说为什么你不能好好放你的袜子时,她也在意识没有察觉的地方,在潜意识中责怪憎恨着自己,“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丈夫,为什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为什么当初选择了这么个人,以及为什么如今没有能力离开这个人?”
所以,一个人对问题的接纳力,也是对自我的接纳力,是爱自己的体现,是高超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你更平静和谐,更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说白了,就是它会让你体验到更多的满足和幸福。而不是总在行动、在解决、在焦虑、在控制。
问题除了被解决,或者遗憾地解决不了,
它还有另一个和我们链接的路径,它还有另一种更内涵的出场意义:
它的出现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解决,而是为了让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去观察,因此看见更深处的自己,和更深处的对方。
看见我们各自的原生家庭,我们代际的那些创伤、缺失、匮乏,我们在人性中的共同的弱点、畏惧、从而让你看见你的生命,你所处的这个世界,破除掉自恋幻想后的真实的样子。
那么来这世界一趟,将自己和周遭看清楚,将爱恨背后的机制看清楚,将那些释怀不了的情绪看清楚,
最终释怀、接纳,也算是一种完满吧。
如果抱怨了丈夫几十年的妻子,最后看清楚了,自己接受不了丈夫不将袜子放在正确的地方,是因为自己如此的追求完美,不能容许家庭里出现不井井有条的事情,而这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在家里就是个没有被父母好好接纳过的小女孩,因为自己始终诚惶诚恐想做对一切事情,想做得非常完美,达到父母的所有的要求以赢得他们的接受和爱;
如果丈夫能够看清楚,自己坚持几十年就是不去按照妻子的要求改正,坚持将袜子乱扔,是因为每当他被教育和要求时,他就在体验着自己小时候追求完美的妈妈给到自己那种无处不在的控制,他的所有反抗都被镇压了,而他在妻子的要求中体验着,“也许这个妈妈是可以包容我的”这份重大的补偿,他一面被老婆不断抱怨,一面坚持着不改正,确定着这个女人不会因此离他而去。于是他在这样一件小事情里面,重复的体验中,稍微疗愈了自己,“我可以坚持错,却能够不被抛弃,能够被接受”。也许这就是他要的。
我们不能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每一个坚持背后,都有其原因。
不只是对正确的坚持,那些对错误的坚持,对强迫性重复的坚持,对痛苦的坚持,都一样有其原因。
我们不是要把生活过得完美,弄得没有问题,我们的潜意识,很多时候,是在呈现出问题,藉由问题呈现的机会,给我们一些关于生命深处的线索,让你有机会——看到自己和对方,从现在看明白过去,从过去看懂现在。
穿越时间,穿越那些不可弥补的创伤和错误,透过深刻的认知,完成和解。
不再挣扎,不再拧巴,不再不甘。
将问题留在那里,不解决,顺应着问题去看看它带来的那些背后的东西,
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一种新的认知。
脱离对错的评判体系,才有观察和分析,才有接纳。
而另一份收获则是,你可以体验到脱离“我一定要怎样”的执念。
这次你不是要怎样,而是你可以去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太急于要怎样,每一次都要怎样,你就失去了,弄懂为什么会这样的机会你的人生,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作者:周小宽,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首部作品《你不必更好,也很好》正在热卖。微信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

却不能理解没有性的爱吗?

——《无法相恋的两人》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小众日剧,这类日剧基本上不会大热,但有它们的存在,很温暖、很治愈。最近就有一部小众日剧上线了,无论题材,还是剧情都十分具备吸引力,这部日剧就是《无法相恋的两人》。

初看片名,一定会有人觉得这是一部有点虐、有点狗血的爱情be剧,但事实上它是一部温暖、感人的治愈剧。该剧探讨的社会问题是一波特殊群体,这波群体甚至比“同性恋”群体还要小众,他们被称为是“无性恋者”、“无爱者”。什么是“无性恋者”、“无爱者”?官方说法指的是无法对别人产生性欲望的人。这是一种正常“性取向”,和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没有任何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无性恋者”除了“性需求”方面的无感,他们对恋爱、婚姻等方面也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肢体接触有恐惧感、厌恶感。很多自诩为“正常人”的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病症”,曲解“无性恋者”,无法包容和理解他们。其实对于小众群体,被排挤、被无视、被指点已是常事。

《无法相恋的两人》中的女主咲子已到三十岁的适婚年龄,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她最大的烦恼就是被催婚。

周围的声音都催促她去恋爱,但她自己却没有任何想要恋爱、结婚的想法欲望,自己的善良被同事误解为暗送秋波,自己对婚姻的毫无期待也让家长十分着急。

无意间她了解到了“无性恋者”,促使她无性恋意识觉醒。和她有同样性取向的高桥也有同样的困扰,虽是同事,但之前并无交集,一次偶然的手指触碰,让两人有了交集。按正常剧情逻辑,两人可能会慢慢成为朋友,继而变成恋人,但他们却无法做到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只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同病相怜”。

咲子不被家人理解,过得很孤单,所以她向高桥提议,想要和他组成特殊的家庭,虽然无法恋爱,但可以成为家人。这样一种特殊羁绊,也让整部剧的意义有了升华。

高桥的性格很适合子,他善于倾听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也懂得安慰一个人不如让她自己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样的两人,即使是没有浪漫的生活,也很合适生活在一起,互补又开心。

剧中涉及观念的冲突、自我的困境,家人、朋友、同事的不解,但本剧的整体基调非常温暖,它不仅向大众科普什么是“无性恋”,更通过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让更多人可以理解、包容这部分特殊群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待“无性恋者”换种思维就是看待与常人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他们与我们并没有任何个体的差异和区别,只是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同而已。

感情是多元的,恋爱是多元的,家庭也可以是多元的。包容的社会应该尊容任何形式的组合,这个课题我们需要去认真看待和探讨,一味的“正常人式”的优越感只会让理解和包容不复存在。

《无法相恋的两人》剧情上虽然平淡些但剧中所传达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深思,这就是小众剧里优秀的存在,因为它的存在会让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我们平时不会去主动解读的世界,而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剧这个男人是我人生最大的错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