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打仗电影吗?

  全明星阵容的战争史诗片《长津湖》定档9月30日,我国的第8个烈士纪念日。那些长眠于长津湖畔的烈士,他们无可比拟的勇气,将被记住。

  说到抗美援朝,大多数人熟悉的是上甘岭战役,而不太了解长津湖战役。在战史上,长津湖战役被称为“立国之战”,它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中方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

  近年来,随着档案文献资料的逐步公开,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也开始口述,网络上、媒体上对于长津湖战役的争议也随之而来,甚至连谁胜谁败都有了不同说法。

  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9月2日,第八批109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他们被记住的不应仅仅是名字,还有尊严和骄傲。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

长津湖周围沟壑纵横,是非常好的伏击战场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当天士兵的伙食非常丰富,不但有烤火鸡,还有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甚至还喝上了几杯酒。

  美军士兵一边庆祝,一边抱怨朝鲜的天气越来越冷,但想到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承诺,“我保证说话算数,你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节晚餐”,士气又高涨起来。 

  这些9月在仁川登陆的主力,自认为是改变朝鲜战局的英雄。他们登陆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势如破竹,一路北上。

  10月初,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还把本应保密的“老虎钳”战略昭告天下:第8集团军约12万人由西线向北推进,阿尔蒙德指挥美第10军5个师约10万人东进,在江界(朝鲜的临时首都)会师合围。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该师自1941年成立以来,经过炼狱般的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即使面对最精锐的日军,都未吃过败仗。《风语者》《父辈的旗帜》《血战太平洋》等反映太平洋战场的好莱坞大片,都以它为原型。

  这支部队与中国也颇有渊源:1900年八国联军中的美军就是该师;1945年在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登陆的也是该师;1946年“安平事件”和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还是该师。

  此番与志愿军在朝鲜狭路相逢,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美国人的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合众社记者米勒写道:“美陆战1师有着典型的美国军队的最好的品质……能打败这支军队,那么就已赢得朝鲜战争甚至也许全世界的战争,因为这是我们军队中最精锐、最优秀的。”

  不过,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他说:“我们要争取战略主动,扭转战局……美国人是最怕死的,只要美陆战1师顶不住,抓住这个主要的精锐,就可以化解矛盾,争得主动。”

  敢打强敌,是毛泽东内在性格的写照,也是他指挥入朝作战的策略。在战略上,他藐视敌人,谋划着一举打掉几个美国师。在战术上,他深知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又无空军掩护,“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

  11月初,美陆战1师在黄草岭一带遭到拦截。这一仗只是志愿军小试牛刀,第一次战役后,42师迅速放弃了长津湖以南的阵地。

  突然从千峰万壑之中杀出来劲敌,又如水银泻地般地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觉得凶多吉少。他严格控制着推进速度,平均每天只走2英里,还执意要修建补给机场。这可惹恼了顶头上司阿尔蒙德,他分兵两路,让美步兵7师作为侧翼,沿长津湖东岸狂飙突进。

  身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听说志愿军且战且走,狂妄地认为,中国军队只是“象征性进攻”,如今已“畏战败走”。为了让敌人更加膨胀,彭德怀命令部队在后撤期间,丢盔弃甲,营造力不能支的假象。期间,还通过释放美军战俘传递出志愿军粮草不足,即将回国消息。麦克阿瑟果然做出错误判断,要求东西两线放胆前进,直扑到中朝边境。

  从黄草岭到长津湖,道路狭窄到只容一车通行。孤军深入的美陆战1师,就分散在从咸兴到中朝边境之间120里的崎岖山路上。

  在羊肠小道上摆开一字长蛇阵,明明是兵家大忌,但连续三个星期都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让谨慎的史密斯也产生了错觉,他认为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并对记者们说:“成吉思汗也不敢在冬季的朝鲜北部大山里打仗。”

  11月下旬,美陆战1师推进到柳潭里,与江界的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而美步兵7师17团已经突进到鸭绿江边的惠山镇,与中国一江之隔。这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到达鸭绿江边,也是唯一的一次。

  阿尔蒙德专程赶来,以中国为背景拍照,17团士兵则模仿1945年盟军在莱茵河边的举动,解下裤子向鸭绿江撒尿,这一新闻立刻成了美国报纸的头版头条。胜券在握的氛围中,麦克阿瑟下令发起总攻 ,圣诞节前解决战斗。

  11月26日,在最北端的柳潭里阵地,史密斯拿着望远镜向西北眺望,“看来,我们可以提前回家过圣诞节了”,他笃定地说。

  但就在他视野中的这片茫茫雪原里,隐藏着宋时轮将军率领的9兵团20军、27军,近10万人。他们如猎人一般屏息等待着,而围猎的目标,正是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他剃光头,爱吃辣,能喝烈酒,脾气也特别火爆,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

  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原为华东野战军的王牌主力1纵、8纵、9纵,曾经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的整编74师,在淮海战役中让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此后又解放上海,是被国人称颂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10月才接到北上命令,在山东地区完成了部队最基本的收拢。

  作为预备队,宋时轮原打算整训到来年开春,换上苏式装备,再入朝参战,但战场瞬息万变,麦克阿瑟的进击比预料中来得更快,毛泽东决定抓住敌人立足未稳的机会,展开第二次战役,在运动中歼敌。

  这场仗,彭德怀本想以第13军团主力在西线歼敌,仅以吴瑞林42军的两个师,顶住东线正杀气腾腾向鸭绿江扑来的美第10军。但毛泽东比他更有雄心,他要“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并点名让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担负东线作战。

  为赶在美军到达之前在长津湖设伏,毛泽东在10月12日电令9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接着又于31日发出急电“9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5日指示“宋兵团立即入朝,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第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

  为什么要劳师远征?毛泽东亲自对宋时轮解释过,“军委要用指挥员之强,要用部队之长。解放战争中你的部队是善打阻击、勇战恶敌的部队,现在用你的兵团目的就在于此”。

  机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紧似一道的电报,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

  20军是在列车开进山海关时,由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战士身上的薄棉衣(装1斤半棉花),急得直跺脚,“你们就这样过去,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他找到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调集厚棉衣(装3斤半棉花)和棉帽、棉鞋、棉手套,却因军情紧急,20军58师、59师和89师都没有停车,便直接开往朝鲜江界。无奈之下,他只得动员车站的东北干部战士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往车上扔,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当时宋时轮找我反映过御寒物资不够的问题,我立即下令开仓库,给了他们一批当年日军留下来的大衣。不过这批大衣数量有限,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得穿。”贺晋年说。

  除了最后一批入朝的26军换上了一些冬装,大部分9兵团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条棉裤,但更多的是穿着薄棉衣,戴着根本就不能抵御风寒的大盖帽,脚踏单薄的胶底鞋,进入了北风呼啸的朝鲜。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零下20摄氏度的冷酷。

  与美军每个士兵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睡袋不同,9兵团每个班十几个战士,只能分到两三床棉被。一入夜,战士就把棉被铺在雪地上,然后十几个人抱团取暖。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就掉了,一点都没知觉喽!”

  更郁闷的是,连吃饭都成问题。补给的粮食还没运到前线,运输车就已经被美军飞机炸光了。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

  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9兵团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21日前后,20军、27军先后到达长津湖附近预定歼敌地区,26军也到达了厚昌江口地区,完成了集结。

  战争结束后,美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虽然有情报显示,至少有两个中国军级建制以上的部队,要发起进攻,还要截断部队补给,但史密斯师长只是稍有不安。在他眼里,围歼陆战1师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史密斯虽然不懂中国兵法,但他估算,想围住陆战1师,中国至少需要十万人以上的部队,而在绝对的制空权下,别说调动十万大军,就是十万只兔子,也逃不过美军的低空侦察。

  更何况,11月7日至21日间,“联合国军”还发动了“空袭战役”,每天出动各种飞机1000余架次,在鸭绿江边狂轰滥炸,10万人的战役行军,怎能丝毫不被察觉?

  美国舆论界对9兵团秘密集结非常叹服,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然而,这个奇迹是有代价的。

  11月24日,麦克阿瑟乘坐飞机沿鸭绿江上空亲自进行观察。据美方记载,飞机在大约5000英尺的高度沿江飞行,“公路和小路都历历在目,但没有大量使用迹象”。

  就在麦克阿瑟眼皮底下,志愿军正隐藏在用枯枝和积雪伪装起来的战壕里,在小铁锹上烙面饼,或者把土豆烤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准备口粮。

  为了隐蔽,9兵团大军出境后就穿林海,过雪原,跋涉在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一个又一个连名字都透着冷的山岭上。白天,他们伪装成一行行移动的小树;晚上,他们和衣睡在用松枝、野草伪装起来的地洞里;饿了,就啃冻得像铁一样硬的饭团、土豆和窝窝头;渴了,就抓过雪来吃。

  入朝时担任27军参谋长的李元将军在2006年时回忆:“给一幅地图,一个翻译,部队就稀里糊涂地过了鸭绿江。一到这边,部队马上上山。一路上看到老百姓穿的白衣服,上衣很短,裤裆吊着……战士就问,这到什么地方了呀?这时才告诉他们,这里是朝鲜,抗美援朝,这就开始了。”

  “很显然,我们并没有为这一大型战役做好充分的准备。”正因为这种情形,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大教科书提到第二次战役时,对长津湖只一笔带过,以至于这样一场重要战役几乎鲜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档案文献逐步公开,健在的志愿军老兵开始口述,媒体和文艺作品一次次聚焦,网络上对长津湖战役的议论多起来,争议随之而来。焦点就在于,东线战场仓促入朝,犯了兵家大忌,这一仓促行动是不是得不偿失?是否必要?

  就连20军58师师长黄朝天都曾对老领导宋时轮当面发难:这个仗是怎么打的!不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吗?

  “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败军之将史密斯在战后的一句话,也影响了不少学者的判断。台湾战史学者光亭就认为,狼林山阻隔了东西两线,东线不会威胁西线,长津湖战役没有必要,如果将9兵团主力调至西线,那么西线的战果会更大。

  这些问题,作为2019年全军军事理论研究课题,已经被反复掂量过了。

  略懂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兵贵神速”。第9兵团先敌一步进入预定战场,未战而得先机,是决胜的关键一环。试想,一旦美军站稳脚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加上巨大海空优势,志愿军恐怕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

  就算西线美军被击退,但长津湖地区地形险要,一旦美军在此构筑工事,依托元山、兴南等港口,很可能将这里变为第二个釜山。如此一来,这一地区的美军就会对平壤一带构成严重威胁,使入朝志愿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

  迅速入朝,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也抓住以后不会再有的战机,使我国东北的安全形势得到根本保障,数十年来一直保持和平稳定。把9兵团调至西线扩大战果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以朝鲜的地理环境,西线根本摆不下这么多部队。

  从战术上看,长津湖地形险恶,只有在这里,才能把美国的最大优势——重武器——转化为弱势。

  重武器依赖公路,而狭长的公路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狭长的湖面还能将美陆战1师与美步兵7师隔绝,很难互相支援。另外,长津湖的山林和白雪,还有利于志愿军躲过美军的空中侦察,发起突袭和夜战。

  无论怎么看,长津湖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可能会有无数种假设,但不管后人如何评述,历史终将成为历史。

  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中反思:原定在沈阳、梅河口补给冬装,作战计划改变后,物资要从沈阳、梅河口抢运集安、临江。原本就运转不灵的运输部门更是手忙脚乱,造成官兵领冬装时锣齐鼓不齐。

  主观上,9兵团官兵“没有对朝鲜战地环境的认识,认为打仗不会冻着人”,60师怕背不动,把全师的大衣、背包都留在了集安;某团团长竟然带头涉水鸭绿江,当场冻死冻伤近千人;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各部队普遍只携带3到5天的粮食,脑子里还是解放战争的老黄历,以为走到哪儿都有群众送吃的。

  《20军长津湖战役简报》记载:“由于我军入朝仓促,各部队有三天没吃到粮,弹药不能及时供给,加上冬季物资未能补充,在零下20度的雪冰冻地上作战,对我战力影响很大,减低参战部队之战力百分之五十。”

  没有重武器,弹药、食品少,使得轻便、快速成了志愿军最大的优势,但也成了他们最大的劣势。对手很快发现,中国人发起的战斗只能坚持一星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起进攻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因为冻伤减员,9兵团把发起总攻的时间推后两天,定在了11月27日,而美第10军居然也要在这一天发起总攻。也就是说,双方的第一次遭遇战竟然是对攻。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敌人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

  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志愿军战士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美国军事史学家蒙特罗斯后来记述道:“陆战队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机关枪大显身手,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而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肃然起敬。”

  经过一夜血战,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区道路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包围于长津湖东西两侧及湖南岸的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三个孤立的点上。

柳潭里的战斗惨烈无比。

  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象。

  连续三天,长津湖的黑夜属于志愿军,白天属于美军。白天,依靠7艘航母上的500架舰载机,美军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晚上,志愿军再趁着夜色,把白天丢失的阵地抢回来。双方都是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柳潭里的战斗惨烈无比。交手后志愿军才发现,敌人不是纸老虎,而是虎狼之师,“一个炮兵营的火力就顶9兵团一个军”。燃烧弹将志愿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连长邹世勇在战斗间隙点了一下数,“我这个连是232个人,这一仗打过后,只剩下37个”。

  迟浩田将军当年也参加了这场战斗:“我们营原本不用上,两个营打柳潭里伤亡很大,没打下来。2营又接着打,还是不行。后来轮到我这个营了,我当时是副教导员,教导员呢,冻病了。我们商量说咱们不能这么干。”他出其不意地选择在白天进攻,很快就和兄弟连队攻占了4个高地,一口气往南推进了2公里多。

  陷入拉锯战,对“吃三个地蛋(土豆)打一次冲锋”的志愿军来说,本已不利。通过美军俘虏,还得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美军在长津湖的总兵力达3万多人,柳潭里、下碣隅里、新兴里三处的美军兵力比战前估计多了1倍,有的地区要多出3到4 倍。

  宋时轮的秘书穆俊杰晚年透露,在第一天的交战中,担任主攻的27军第80师减员达三分之一,79师减员二分之一。29日,27军参战部队冻伤、冻亡和伤亡减员已达三分之二。如此惨烈的战斗,让久经沙场的宋时轮也有些举棋不定了。

  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打破“我们不遥制”的信条,向彭德怀、宋时轮等人发来一条紧急电报。电报中称:

  “此次是我军大举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四五个英美师及四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两个美国师和一个南朝鲜师,是完全有可能的!”

  毛泽东这封电报,虽然没有具体的战术指导,却似一剂强心针。宋时轮想起主席在北京讲的话,如果让美军从东线北边冲出包围,将威胁志愿军的西线,导致全局被动。

  眼前没有别的路,只有继续打,不惜一切牺牲完成战略任务。怎么打?与其一起打,不如集中力量一个个地打。先打谁?先易后难,志愿军选定了新兴里的美第7师,这股孤悬于湖对岸的美军,便于集中力量击破。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

  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该团因为战绩卓越,曾被威尔逊总统授予了“北极熊团”的称号。

  在这次战斗中,“北极熊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12月2日,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的毛泽东致电宋时轮:“我第九兵团数日作战,已取得很大胜利。”

志愿军战士夜晚发动夜袭

  “团灭”当日,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飞抵湖区最南头的下碣隅里,召集史密斯等美陆战1师高级军官开会,传达麦克阿瑟的新命令:东线美军立即全线撤退。

  史密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见鬼!我们不是在撤退!我们是在换个方向进攻!”

  女记者希金斯在12月4日访问了下碣隅里,她在报道中描述道:

  我在下碣隅里见到这些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官兵时,曾想,他们究竟还有没有力量再经受最后的一击而突围出去呢?……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像落魄的亡灵一样,与指挥第5团成功地进行了仁川登陆时相比,完全判若两人了。

  而“像落魄的亡灵一般”的默里中校自己则在回忆录里说:“打开血路的5天5夜就像是一场噩梦,是海军陆战队不曾有过的最坏的时候。在柳潭里的附近,我每天晚上都会想大概不会再见到天亮了。”

  被困的消息传回美国,举国上下都在为陆战第1师的命运担忧。

  一张名为《撤退》的照片久负盛名。在这张照片中,从长津湖撤退的士兵满脸血污、双眼望天,眼神中充满了茫然和绝望。摄影师邓肯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这一仗没有英雄。”

  看到照片,美军家属愤怒了,他们走上街头,要求总统杜鲁门立即结果这场“愚蠢的战争”,美国媒体也从毫不关注这场战争,变为连篇累牍的报道陆战1师被围的消息,并呼吁当局“得做点什么”。

  杜鲁门从11月30日开始,就和高层不停地开会,在“越发沉重的气氛中”阅读着麦克阿瑟的报告:中国人的最终目标,无疑是要“彻底摧毁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

  在被中国主力部队团团包围的情况下,五角大楼的高参们认为,陆战1师也许会就此消失,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本人几乎已经肯定,该师将彻底覆灭。

  会议的议题从是否授权麦克阿瑟使用原子弹,到是否现在就承认战败,将美军全部撤出半岛。美国防部长马歇尔说,“解救我们的部队还是维护我们的民族荣誉”,这让人进退两难。

  12月3日,华盛顿的沮丧情绪达到顶峰,那天的战报显示:“联合国部队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有超过1.1万人阵亡、负伤、失踪或被俘。”

  国务卿艾奇逊不得不把讨论转向了关键的问题:“军事形势是否达到了我们有必要寻求停火的境地?”解密档案显示,这天会议的结论是,美军彻底放弃取胜的想法,但必须体面地撤出。

  可是,在节节败退的战局中,怎么才能不丢面子的坐到谈判桌前呢?

  为此,杜鲁门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此语没有吓退志愿军,却“震惊”了美国的西欧盟友。英国首相艾德礼匆匆飞到美国,5天之内与杜鲁门会谈了5次。

  艾德礼开门见山地说,“联合国军”除了通过谈判撤出朝鲜外别无他择,为了停战,不惜放弃台湾,并把联合国的中国席位给予北京。杜鲁门则表示,可以接受停火谈判,但不放弃南韩、台湾和联合国的席位。两人在分歧中不欢而散。

  同样“震惊”的还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防止朝鲜战争演化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印度等“亚非十三国”向联合国提案:朝鲜战争各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一切现存问题”。1950年12月14日,联合国通过了十三国提案。

  至此,中国在政治上已经赢得了主动。不难看出,长津湖战役作为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令美高层对于朝鲜战争是否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产生了分歧。

  在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总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例如二战时期,美军击沉了象征日本军魂的“大和”号战列舰,再如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一举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全歼。

  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美军飞机用凝固汽油弹攻击

  “铁脚板”追车轮子

  为了接应陆战1师南逃,美军调集300多艘舰船到兴南港,还调集了前所未有的航空军,对我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狂轰滥炸。而我军官兵则穿着单薄棉衣,饿着肚子,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做着殊死的对决。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

  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地回答:“给我明天吧”。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

  下碣隅里是美军师部所在地,地处“Y”字形道路的中心,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机场,如果被志愿军攻下,陆战1师的后路和补给将被完全切断。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

  这块高地可以俯视下碣隅里防御阵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天一亮,美军就组织了大批士兵开始反攻。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炮火和空中轰炸结束后,美军开始向高地冲锋。奇迹般地,在不可能有生命生存的高地上,站起了一排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中国士兵,他们举起已经拉开引线的手榴弹,雨点般地朝山下扔去。

  美军的8次冲锋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撤到下碣隅里的美军虽然遭到重大伤亡,但他们还能通过飞机输送伤员,通过空投补给恢复元气,但我方援军却因大雪没膝,没能及时赶到。即便如此,几乎已经打残的志愿军第58师,仍集结了仅剩下的1500名战士,做了最后的决死进攻。

  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水门桥旁都是高山悬崖,美军在此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机械化程度之高,是志愿军难以企及的。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

  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

  12月1日,20军60师炸桥小分队成功将桥炸毁。可第二天,美军工兵就用钢木结构完成了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炸毁水门桥。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一座钢桥。

  12月6日晚,两个排的敢死队,发动了第三次炸桥行动。200多名将士们,个个背负100多斤的炸药,将钢制大桥连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从中国人的观察角度,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宋时轮认为,陆战1师已是煮熟的鸭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飞走了。

  就在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

  美军强大的后勤机构立即开始运转。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8架C-119运输机,在12月7日运往1000多公里以外的水门桥附近,21时30分,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其中6套落地后完好无损。

  就像玩积木一般,经过整整一天的紧张施工,陆战第1师的工兵部队于8日16时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该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陆战1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煮熟的鸭子从桥上飞了,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然一枪都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接到报告,美军攻占1081高地时,180团2连没有还击,几天几夜都没从高地上下来。

  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上百名战士伏守在冰雪中,却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一刻,这种锥心刺骨之痛,谁能忘掉?

  在上海战士宋阿毛单薄的衣服里,战友们找到一张薄薄的纸条: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气多”战胜了“钢多”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解放上海时睡大街的文明之师,就是伤亡最为惨重的27军79师,可见其部队官兵执行纪律,有多么严格。

  毛泽东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然后回书房复电宋时轮,盛赞:“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0000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彭德怀阅电后,果断命令9兵团放弃已经被包围的敌人,赶紧到气温稍高一些的地区休整,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难也最了不起的决定之一。

  战至最后一人,抱着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杨根思。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败退脱围的美陆战1师把长津湖一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不能自持。回国后,宋将军后半辈子都在军事科学院任职,长津湖战役仍刻骨铭心——绝不能再让我们的战士,因为装备落后而牺牲。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

  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寒冷使得炮管收缩,70%的炮弹打不响。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战后,美方公布第10军损失数为阵亡1029人,失踪4894人,伤4582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10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由于中方伤亡远大于美方,因此有人说,中国输了。但战争的胜负不是由伤亡数字或比例决定的,这是常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以阵亡士兵1600万比800万,战胜法西斯阵营;美国南北战争,北方以伤亡64万比39万,战胜南方。仅以伤亡比例来否定长津湖战役,可谓无知。美军战斗减员略高于非战斗减员,而志愿军正相反,这反映了双方后勤保障与医疗条件上的差距。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指清川江、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

  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长津湖畔,这里安葬的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之战牺牲的烈士。长津湖之战历时28昼夜,歼敌13900余人。

原标题:真实的长津湖,是钢铁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比电影拍得更痛,更燃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2年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四史”,进一步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家国情怀,激发争先创优热情,10月8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了“学四史、庆国庆、观看电影《长津湖》”主题党日活动。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要永葆信仰之魂,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以更好的状态、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展现人大机关的使命担当。现将各党支部推荐的观后感编辑刊发,供学习交流。

  一、铭记艰辛历程不忘初心使命

  在祖国母亲迎来72岁生日之际,机关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电影《长津湖》,电影虽然只有三个小时,但影片却将这段历史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影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在司令员宋时轮的带领下与美军最精锐部队陆战一师,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在最后,在美军撤离时发现了冻死在山上潜伏的中国士兵。当我看到那一个个被冻僵的士兵端着步枪趴在雪地上时,在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气下,他们甘愿化成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部来自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正如电影中美军首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影片中刻画了像伍千里、余从戒、雷睢生等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第七穿插连”因缺少食物,每人每天仅靠一个冻土豆果腹与美军吃烧鸡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毛岸英为多取一幅地图,在美军轰炸机的炮火中壮烈牺牲的场面;杨根思在全排仅剩自己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战死的场面;“雷公”为将美军轰炸标示弹带离大部队,开着被一路轰炸载有标记弹的汽车牺牲在熊熊烈火中的场面。这些镜头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我想,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毅力,我们才能在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打赢装备精良的美军。长津湖战役彻底将美军驱逐出了朝鲜北部地区,标志着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那些先辈们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说:“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用我们的决心和努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我们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正在全力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在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工作岗位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实践中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中实现自己非凡的价值,维护祖国美好的未来。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来源:接待办党支部刘浩然

  二、为有牺牲多壮志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任何一个中学生大体都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与伟大、意义与影响。然而这仅仅是结论。历史一旦离开了鲜活的生命,就变成一堆故纸。对历史的认知不能像中学生那样停止在结论的背诵上,还需要用事实来填充,用史料来印证。

  影片《长津湖》以独特的电影艺术通过事实、人物、细节、情境和思想为我们作了比较完美的刻画、叙述和阐释。创作人员用有血有肉、有魂有魄,一系列鲜活而又生面别开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一下抓住了我。那些曾经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道的人物和事件,以真实、立体甚至别样的面目跃入眼帘,撞击心灵。以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为主线和主旨,影片蹊径独辟,用电影语言和手法细密罗织着海量的史料,把胸中的激情热情和心中的思考思索倾泻而出,带我们如此真切地走入那段战争岁月,观之时而热泪盈眶,时而血脉贲张,时而触动心灵,时而洗礼思想,在与人物共进退,与事件共迂回,与激情共澎湃,与历史共俯仰,获得身临其境感受的同时,油然与影片一起深入思索:我军因何而战,勇气与力量源自何处,以及抗美援朝精神对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当下具有的珍贵现世价值。

  这是一部关于一次战争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沉思录。在血与火的战争与当前时代渐行渐远时,静下心来观看这样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不啻一次灵魂撞击、精神洗礼。通过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广大官兵铁心为国、听从指挥的精神底色,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以及新中国革命战士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精神利刃!

  战争是残酷而惨烈的,正因为那场战争的惨烈,才使新中国昂首屹立东方,磨砺出新中国军人亮剑精神与必胜信念。这场战争,既有肉体的痛苦与陨灭,更有精神的拷问与求索。只有理解了这些,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什么我党历来如此重视民族独立和枪杆子建设,为什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仍要继续加强国防建设、深入贯彻强军思想!从某种意义上看,抗美援朝是精神和意志的战争,战争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它昭示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一体同枝,为国而战就是为家而战、就是为子孙后代而战!只要这种理想信念、精神品格不褪色,我们的军队将永远不惧外敌,我国的家园将永远国泰民安!

  历史是立体多面的,如行山阴道上草木丛生、落英缤纷,单纯撷取哪一片窥探全貌都有失偏颇,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孟子说“知人论世”,要真正认清人、看清事,就要分析前因后果、所处环境和时代背景,这再一次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全面、发展和联系地,而不静止、孤立和片面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正确性。历史就是财富,鉴古可知今。黑格尔说:“历史就像一堆灰烬,不要停留在表面,要伸手到其深层的余温,并用自己的体温去触摸。”《长津湖》所呈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深重艰苦中顽强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寻求胜利的意志,对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对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安危的勇气和自觉行动,仍然是今天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所必不可缺失的。虽然现在我们不再面临残酷的战争,但是所面临历史局面和形势之复杂并不逊于那个时代。这同样是一个关系错综、矛盾尖锐、风云际会、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国家民族的复兴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关系、格局、成规、习惯不断被调整、改变、打破,各种矛盾、瓶颈、纠结甚至斗争此起彼伏、纷至沓来。此时此刻,我们“不仅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肩膀之上,更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肩膀之上”,深刻领悟和继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

  拿抗美援朝精神作比照,虽然照出了我们的渺小,但也照亮了我们的精神和前进的方向。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处在需要青春、梦想和激情的时代,作为公务员群体的一份子,我们也应以最大的历史自觉站到时代的前沿,为党的事业贡献青春和才智,把足以昭示千秋万代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来源:研究室党支部白文涛

  去年的《金刚川》曾让我感动不已,今年的《长津湖》带给我更大震撼。

  为了和平选择离开。影片从一个平静的湖面切入,从一个家庭的故事讲起,这个普通家庭因解放战争分离,因新中国建立短暂团聚,但为了长久和平不得不再次分离,白发苍苍的父母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没有一句怨言,五千里走之前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电影中“百千万”义无反顾的故事就是千百万先烈为国家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缩影。

  为了和平奔赴战场。毛主席说:“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奔赴战场的战士们在出征前喊出响彻云霄的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场上指导员捧着女儿的照片说:“女儿问我,为什么爸爸要去打这场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所以,即使有“战场的二次恐惧”,他们都没有犹豫,在国家召唤时按时归队,奔赴战场。

  为了和平必须打赢。为了让战友平安回家,为了“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雷爹、五千里和冰雕连们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我军的小伤亡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在志愿军心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必胜的信念让美帝知难而退,发出“面对有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的感慨。

  为了和平继续战斗。在观看整部影片过程中,我内心一直不断感慨,和平不易要珍惜。电影看完我也不断问自己,生活在前辈们打下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大局,一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党百年,中国不断探索,在公民权利,政党责任,法治构架,社会稳定、国家治理等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从来不强迫他人选择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但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我们依然面临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站在历史交汇点,我们唯有珍惜当下保持斗志继续奋斗。我作为一名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责任之重要,人大虽不是“火线”,但人大是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人大工作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我要牢记使命,更加自觉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踏实细致勤奋工作。要对普通人的处境和要求给予特别关注和真诚关怀,密切关注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多办实事和好事。要加强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更好地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发扬志愿军的战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监察和司法工作室党支部徐颖慧

  四、致敬英雄接续奋斗

  10月8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学四史、庆国庆、观看红色电影”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了战争巨制《长津湖》。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先辈的不易,也更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赢。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全景式还原了71年前的史诗战役。战争中,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取得胜利靠的是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抗美援朝精神。志愿军把祖国和人民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杨根思等先烈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看完影片,我不禁问自己四个问题:

  你为什么去“打仗”?影片中,有的人想去打仗,是因为共产党给我家分的地,有人想抢走,绝不能答应;有的是因为,“希望我们的后代可以不用打仗”;有的是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还有的是因为想和出生入死的战友在一起。今天,我们早已远离战火纷飞的险境,长期过着和平生活。但我们去工作、去奋斗的动机、内驱力的来源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党员,从大的方面来说,应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为人民服的宗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从小的方面来说,我想是做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通过调研去了解、思考、增长见识、推动工作,体验“解题”的乐趣,也在工作中增加对同事的信任、钦佩和感激。

  谁是你的“雷排长”?伍千里把调皮懵懂的弟弟交给雷排长,在雷排长的调教、帮助和残酷的战场考验下,他很快成长为勇猛战士。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初入检察院时师傅教的“人在(案)卷在,人不在卷也得在”的办案纪律;科长把参评全省十佳的案例材料交给我写、科里集体讨论疑难案例时会让我这个毫无经验的“新兵”先发言。2009年8月到人大机关工作,机关安排当时的陈维民主任和刘志荣处长给我们新入职的六人讲了一天的人大知识。在人大第一次写个人时,工作室主任帮我改了表述,让我明白要区分好常委会的工作和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在涉及其他部门工作时,主任说“要与人为善”,多做支持的事。法规集中修改让立法项目承办人主持,法规宣讲和案例教学让承办人参加。鼓励大家在研究讨论时发表不同意见……这些年,总体来说,我觉得工作有趣、高效、自在,其实是因为有许多“雷排长”在引领、帮助和保护。

  你需要增强哪些战斗本领?要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增加创与闯的锐气,破除“因循”思维对创新的阻碍,用“跳出”思维从更高层面考虑问题。要提高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不能只注意和强调政策不允许做什么,而忽视了其中应该做什么。政策不仅有原则性而且有灵活性,在贯彻执行时,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同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三述”正是很好的平台,促使机关干部深入全面地研究政策本质,找准政策的目的性,从而指导和促进自己的工作,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发挥政策的放大和撬动作用。要提高干事担当的能力。要树立“负责思维”,而不是“避责思维”,对人民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能站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助力企业发展的角度,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不是先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追责问责,先考虑如何降低自己的职业风险。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更加精准地感受群众急难愁盼。

  什么是你该学习传承的精神信念?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至今依然振聋发聩、激励后人。在人大工作中,虽然五年一换届,但也有一些态度、立场、观念是一以贯之、对我影响至深的。比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央和省、市委中心工作以及人民期盼确定立法项目和监督议题,切实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比如坚定的人民立场,从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法规的制定、修改总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再比如把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我市立法对胶州湾、历史城区核心区、崂山风景区核心区等重要资源都规定了比上位法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经济发展有利益的驱动,而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成本高、收效慢,需要立法从长远利益出发予以规范和保障。如今在太平路沿海一线拍老城区,要想拍到一张背景没有现代高层建筑的照片,可选的角度明显比十年前少了。由此可见历史城区周边的建设需求。如果没有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对历史城区核心区的严格保护,我想老城区的风貌也未必能保留成现在的样子。如果立法管控不严,开发建设后再想恢复原来的样子,几乎不可能。那些面对建设冲动,在立法时顶住压力、敢决策有担当的领导,那些不图个人利益、为老百姓说话的委员,是保护青岛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大家留住乡愁的真英雄。

  2022年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近日,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再现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慷慨赴朝,与武装到牙齿的敌方王牌之师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

  9月30日也正值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有观众感言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走进影院,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特别有意义!”这样的心声颇具代表意义,《长津湖》上映首日总票房破亿,仅仅用时5时12分19秒。从对英雄的感动,到观影的行动,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英雄,通过大银幕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

  不管站在哪个年代俯瞰,也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证,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都注定是彪炳青史的。要论及这场战争的几个标志性战场——“上甘岭”“松骨峰”“长津湖”,恐怕国人最有印象的当属上甘岭,这是源于电影《上甘岭》的经典魅力,而“松骨峰”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不朽名篇的故事诞生地。相较之下,“长津湖”更在历史深处,不为更多人所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为这个国家舍生忘死和流血牺牲的英雄。

  电影《长津湖》的适时出现,弥补了之前的空白和遗憾。值得肯定的是,电影《长津湖》站在了当下的审美坐标,输出着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样态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对于青年观众来说,这样的《长津湖》,既可“破圈”,也可“破防”。

  能战方能止战,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长津湖》以此来立意,并用剧中领袖所说的“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的台词来予以升华。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从来就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很多大国的和平崛起,都是从一场抵抗侵略的战争开始的。

  《长津湖》把这番宏观语境细致地落在七连的志愿军战士身上:连长伍千里是战友们最可靠的主心骨,弟弟伍万里是从孩子蜕变而来的战士,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是大家的“开心果”,三营营长谈子为是“打不死的英雄”,炮排排长“雷公”是七连志愿军战士的“爹”……而贯穿全片的战士们的信念,则是狂蹬了十几个小时自行车“压线”归队的指导员梅生所说的,“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不正是这场立国之战所蕴藏的朴素道理吗?

  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关于人的艺术。《长津湖》的两场夜战占据了极大篇幅,打造出绝不灌水的三小时电影时长。在此之外,“人”亦是我们要关注的要素。

  《长津湖》对这一场史诗级战争较量的呈现,并非靠单纯的时光轴推进,而是借助故事延伸对七连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进行内在支撑,使其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英雄人物”。在奔赴战场的火车上,一场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的七连入连仪式,彰显出英雄精神传承与七连“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战魂。

  在各大社交网络刷屏的《长津湖》电影海报,战士们卧倒在冰天雪地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有史实可循的。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之战,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坚守阵地,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牺牲,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

  这种战斗姿态,体现的正是一个伟大民族“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这么一股子精气神,正是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的胜利之道。

  再看电影《长津湖》,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观照当下——当初我们没有制空权,多少战友牺牲于敌机的轰炸之下,再看今天,珠海航展的大国重器频繁亮相;电影里,“雷公”牺牲前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现实中,今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望,我们更能体悟到先辈的伟大精神,为捍卫祖国的安全和平、人民的幸福安康矢志奋斗。

  2022年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国庆假期趁上高中的女儿休息,和她一起观看了战争史大片《长津湖》。电影中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事件,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和女儿看哭了不知多少。。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极其恶劣的天气从不惧怕无一退缩。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里战士们没有充足的衣粮仅靠少许的破棉被,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入朝第一天,志愿军们冻伤几百人。还有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看着美国的飞机无情的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再看看我们,我们有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有着相信未来,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为了和平必胜的决心。以至于今日我们的军队,我们志愿军的这种战斗精神一直让世界震惊。

  看完电影,女儿哭着问我:美国为什么要打仗,我们条件那么差为什么要和美国抗衡?为什么还要去帮朝鲜打这场仗?看着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我哽噎了,话刚到嘴边就被她打断了,她激动的说她懂,她都懂,当时的美国强大,朝鲜落后,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都还在建设发展,美国想通过战争来侵占来剥削发洋财,我们不帮助朝鲜,下一个就是我们┉她的不停的说着,此时此刻我突然觉得她一下子长大了不少,眼前的她不是我的女儿,更像我的老师,我的知己,她不是不懂故事内容,不是不明白那场战争的真正意义,相反她是懂得透彻想得深远才会那样问我。她说她从《金刚川》再到今天的《长津湖》她都懂,都明白当年战争的艰辛和无助,困苦和不易。战争对她来说也许太过久远,可战争的精神对她的震撼寓意非凡。她是有太多的无奈和心疼,感动和不舍┉

  是啊,无论哪场战争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正如片中指导员所说“我们这一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志愿军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幸福、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时间,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影视创投网】影视创投网拥有行业最顶尖的项目评估团队,占据市场最精准的影视资源,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如果您想要参与影视项目,想要寻求更优质的影视项目,欢迎致电进行咨询!

编剧:兰晓龙  黄建新

主演:吴京  易烊千玺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一部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

今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史诗级的战争电影《长津湖》,凭借过硬的口碑,一举创下多项影史记录。《长津湖》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立国之战,电影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中美两国实力巨大的差异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长津湖》在国庆档上映,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胆识,打出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精气神,展现了国威,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电影《长津湖》下部《水门桥》,聚焦七连接受新的任务:三炸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水门桥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要炸毁,才能阻止美军的战略物资往前方输送,在长津湖一战之后,七连接到了新的任务就是炸毁水门桥,第一次,志愿军带领十几个人就炸掉了一部分的桥体,可是,第二天美军很快就用木材把水门桥桥面修复了,依然可以通行;第二次,志愿军带领更多的人,使用高爆炸药,炸毁了大部分的桥体和桥墩,还有周围的一些修复材料,哪知道,美军又再一次修复好了整个桥体,第三次炸水门桥的时候,志愿军牺牲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数才炸毁。

《水门桥》的内容,在电影《长津湖》当中,已经埋好了伏笔。这部《水门桥》不仅在历史内容上延续了《长津湖》的部分,而且在电影角色内容方面,也有延续。比如,在《长津湖》当中,一直没有说伍百里最后的生命时刻。战斗当中负重伤的伍百里,到底是如何结束生命的呢?《长津湖》电影中最后出现的“冰雕连”,也就是在水门桥之战中发生的故事,也是长津湖战役中最艰苦、最惋惜的战斗。这一段伏笔,很可能需要到《水门桥》当中再做交代了,影片是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

一、辨别项目真伪:发行公司是否有相关资质(可去工商局官*查询)项目是否有国家备案、是否有拍摄许可证;

二、了解电影项目:选择感兴趣的电影项目,自行分析项目的风险程度或者可以咨询专业的相关人士;

三、发起认购:准备好需要的资料,向出品方对公账户打入认购定金,这里需要注意一定要是对公账户;

四、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时查看清楚应该注意的内容,将另一份寄回给出品方,接下来补齐余款;

五、等待电影上映:如果需要了解该项目进度,可以去猫眼电影上看;

六、计算分红:电影下映后三个月~六个月会由会计事务所计算票房分红,打向出品方账户,出品方会打款到你当时签订的合同上的账户。

影视创投网-电影投资领域的引领者!深研电影、影视版权认购行业4年,以影视项目投资为契机,提供电影票房真实数据的正规电影版权认购平台,更多影视大全及金融信息,欢迎致电进行咨询!更多影视项目:《超能一家人》《四海》《长津湖之水门桥》《平原上的火焰》《扫黑行动》《李茂换太子》《你猜我是不是英雄》《误杀2》《请别想信她》《铁道英雄》《涉过愤怒的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战狼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门桥与美国陆战一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