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苏琴,作家脸皮都这么厚吗?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最爱说一句话,那就是:“得作文者得天下。”按分值来说,老师说得确实对,因为无论小、初、高各种考试里,作文都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通过写作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所以语文老师们往往会花大力气教孩子们写作文。

这本应该是一件大好事,但大家伙儿心里都很明白,中国式“标准作文”,很多都是机械化、统一化、麻木的文章,比如要写做好事,99%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比如想让作文“加分”,那就必须多用名人名言,这便是“标准作文”的弊端所在。 我国著名收藏家、学者、作家马未都先生对这件事就深有感触,好朋友周国平(中国著名作家)曾跟他说起一件事,当年自己闲来无事,做了一套语文试卷,说来也巧,语文试卷里的阅读理解就是自己写的文章。 周国平立马完成作答,结果分数一出来,69分,周国平女儿的同学们一看,乐了,说道:“我都考了71分呢!我比名作家还多2分!”周国平也是挺无语的,他自己写的文章,咋就做成了这样呢?而且他回答的关于“这篇文章表达了哪些真实情感”,竟然被扣了很多分,这就奇了怪了,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真实情感”是什么,你们阅卷人是怎么评判的?

经过孩子们的解答,周国平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扣分,原来,他没有用到“这句话表达了……体现了……”这样的标准答题句式。后来周国平“不甘心”,还帮自家孩子写了篇作文,让她给老师看看,结果分都没得,实在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之感。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大家都能体会到周国平的那种“无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章有了统一的答题标准?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文章不也是这样吗?而如今我们的语文考试,却硬将文章变成了模式化的答题套路,强行“刻”入孩子们的脑海。

长此以往,孩子们怎么能创造出优秀的文章?后来,马未都也从自身经历谈起了这件事。他以自己的儿子马天举例,那时候马天上小学,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叫《我的铅笔盒》,这篇作文不难,马天很快就写下了一篇“标准作文”,前面的话是老师教过的,“一套一套”的,直到作文最后,马天才写下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

铅笔盒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尺子,因为它能帮我把等号画直。

父亲一看这句话,非常满意,他直言,就冲这句话,老师就该给你满分,因为它饱含真实情感,而真实情感,恰恰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国许多“标准作文”缺少的东西。而获得父亲鼓励的马天,从此以后也将“真实情感”牢记于心,作文也是越写越好。

同时,马未都还指出了当代老师的一个缺点,那就是经常会指出孩子的作文“哪里不好”,却很少说“哪里好”,打击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而当老师要教孩子如何写作文时,又立马拿出那套“标准作文”来约束孩子,以致于到最后,中国孩子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对此,你怎么看?你们觉得应该放飞孩子,让他们自由发挥真实情感,还是用“标准作文”格式,保证考试高分?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

1.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周末回家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模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论,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6页)

我有一个梦,一个很美很美的梦,它在我的成长里,留下深深的回忆。老师讽刺过我,她说我的梦是做在家里,我想问问你,我是不是要坚持?还是丢弃?

有可能就应该去坚持去努力,当梦想去努力的时候就是变成理想,当理想支配行为就可能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实现。

你好!有梦想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一定会越来越棒的。

你好!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情,坚持下去,即便最终没有成功,自己尝试了也就无悔了。希望能得到你点赞。

你好!看到你的心事,为你有梦而感到舒心,同时也感受到你为你的梦该不该坚持而迷茫,我很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的梦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老师的意见不合你的意?你了解过老师为什么与你意见不同?

有梦本身是好梦,如梦的内容能与你的兴趣、潜能结合起来,这样你会感受到追梦的舒服与疼快了。

有梦只是第一步,如何能让梦一步步变成现实,这才是梦的真正的意义。你为梦的内容设置了计划了吗?

老师的意见若与你的想法不完全相一致,首先要与他交流下,了解下老师的真正意图,这样谦逊借鉴下,可能对你有帮助。

有梦想,会变成一种行动的动力。不管最后实没实现,为此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我们最好的享受。

梦想还是要有的,一旦实现了呢?

有梦是好事,但有些梦不该坚持!

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智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