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小说写得是两个少年死后进入地狱,投胎时出了错误,以鬼魂之身到了世间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

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

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十殿阎罗是中国道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

。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诸鬼。合掌拜祝。菩萨大发慈悲曰:我欲超度众

生。每逢此夕降谕。将诸鬼犯各罪分别赦宥或减等。放令往生六道。奈因为善者少。作恶者

多。我视阴司所设刑罚甚惨。当令细细较核。如有犯过能悔。在阳世曾转劝一二善事者。从

宽量减抵免。凡人在阳世。自幼存心行善者。至寿终应得引善道。功过两平者。命终免入三

途受苦。即令脱生人道。遂了恩义宿缘。善少恶多者。勾入诸狱受苦。仍今往生人道。分别

贵贱寿夭疾废。再试心性。增善者转生福地。多孽者复差厉鬼。摄入诸狱受苦。再令极贫极

贱极苦之处。生受灾殃。死归地狱沉沦。所以不忠不孝。妄自轻生。任性好杀。多伤物命。

不信因果。谬云。人死则精气散尽。丢下皮囊。无身何苦。只有活人受罪。那见死鬼带枷。

死了是死了。都皆不得知的了。世人殊不知身落空亡。魂魄终在。生前所作种种之恶。死后

必有种种之报。凡遗害耸误后世者。现皆永禁无间等狱受苦。无如世人虽见历代三教各训。

皆以为泛常虚语。均负慈恩。在生执迷。故犯百无一改。是以立法加严。添设刑罚。

今菩萨慧眼观之。垂慈复谕。理合遵奉酌议。阳世壮病衰老。男妇往昔作恶。如肯发心

於菩萨。及吾等降生之辰。斋戒立誓。忏悔。从今改过不犯。或竭力作一善事者。气绝勾至

阴司。准免受苦一重。除为臣而不忠。为子而不孝。与自尽横死。及阴谋诡谲欲害好人。致

遭雷击。命丧水火虎狼蛇毒者。分别加罪。押交诸狱。逐层较查功德深浅。量减各苦劫数。

注明浅显男女易知之言。

俟有德行者还阳。普传天下。菩萨观之称善。即於八月初三日。率同十王诸神。奏达上天。

如改过力行五件。余罪概赦。男子就生福地。妇女即转男身。善事如能过五件者。并准替修

冥福。超度眷属亡灵脱离苦恼。速将所奏各条纂载

。通行下界城隍上地门灶神鬼知之。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

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

田。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

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二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说的‘好死’。
    善终很难,假如你曾看见别人临终时那种挣扎痛苦的样子,你可许会感叹地说:‘我这一生别无所求,只要求个善终就好了!’
    一般人临命终时,都会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急得像落汤的螃蟹和热锅中的蚂蚁。身体上会产生脸部筋肉抽动:瞳孔放大、视觉迟钝痴呆、呼吸急促等现象。佛经上说,人要死的时候,就像乌龟脱壳那么痛苦。我们平常看到的,只不过是外表挣扎的样子,其实,他内心的恐惧、痛苦和彷徨,那才真是笔墨难以形容呢!
大富大贵的人不一定能善终,长命百岁的人也不一定能死得安详。古今中外有许多英雄豪杰,不得善终的也多得很。例如;驰名世界的文学家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岛尤纪夫、画家梵谷、影星乐蒂等都自杀而死。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晚年脑神经衰弱很严重。音乐天才莫札特临终时,只有六个人送葬,中途还遇到了一场大雨,最后只剩下抬棺材的人和他的遗体被孤零零地送到坟场。有些从政的人下场就更可怖了。有被迫下台和被篡位的,也有被放逐和被处决枪杀的,有些被下毒身亡,还有五马分尸和千刀万剁,甚至还有鞭尸和连诛十族的。
   ‘善终’得来不易。因为我们不知道阎王爷何时会给我们‘召集令’,也不知道临终时会遇到什么障碍。不管在任何时候、死亡随时都有突袭我们的可能。也许是明年,也许是明天,也许就在今天?!——真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呢。

为什么善终很重要呢?因为,假如一个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由于横死、车祸、癌症、饥、渴、猛火烧伤、溺水、被杀而死的话,那么他可能便会含恨在心。心中一有了憎恨、就会投生到一个很不好的境界去,比方说做毒蛇来报复等等。所以《十二品生死经》说:如果是因为福报享尽了,饥饿或者渴死,他极可能会变成饿鬼。被捆绑而死的,来生常作畜生。被火烧死的人,有许多会入地狱。
   还有,横死时,身体受了极大的苦楚,心中忧怨交加,不但很难提起善念而且心中愤恨不平,很容易怨天尤人,把平常的道德修养破坏无遗。所以古德教我们要经常发愿:‘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并且期望圣人前来引导。’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
速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三、善终的种类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苟且偷生不如舍生取义。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再大的困难都值得做,如果真的能救世济人,就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所以我们应该观察一个人志的高尚与否,而不可以死的形态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经上记载:一位妇女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溺水而死,尚且生天,何况为利益众生而牺牲生命呢?

    在《十二品生死经》中佛陀分析描述了死亡的十二种类别,因为其中牵涉到许多专门术语,在此不便引述。现在谨就我个人的浅见将一般善终的情况分为下列三种:

1、小善终—没有遭到意外横祸,无病而终的。
2、中善终—不但没有病苦,而有心中没有怨气和内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安心地逝世的。
3、大善终—自己预先知道临终的时间,而且身心了无挂碍,走洒脱,甚至还亲眼看见佛菩萨来迎接,往生到佛菩萨的净土,这才算是成功的人生。高明,高明!

 四、善终的原因

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除非我们能在广积阴德和止息妄念上多下功夫,否则临命终时便很难得到自在。善终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归纳起来还是离不开下面三个条件:

(一)诸恶莫作—不要做杀害动物、偷盗、淫邪、妄语、饮酒等行为。不做亏心事,不占别人的便宜,以免冤仇结得太多和太深,临终时被冤仇债主来扰乱;甚至像《地藏经》的第八品上所说的:‘行善的人,临终时也有百千位恶道鬼神变成我们已故的父母和亲属,来引诱我们进入恶道受苦。何况平时造恶的人呢?’

(二)众善奉行—常发利益众生的愿望,然后从语言和行为上去实行。例如,时常放生、救济、印经、供养师父等。我们平时广结善缘,不但身心可得到快乐,临终时还能心情平和安然往西方。好处可真多哩!

(三)自净其意—无论行善、读诵经典或参禅,念佛都要会归心上,才能得到受用。除了常修行,事情很忙,也要做到事忙心不忙,保持清净心。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下功夫,临终时身心就不会有所贪恋和牵挂了。

    《净土三昧经》上说:‘如果一个人平日行善,临终将要升天时,他会看到天人拿着天衣和乐器来迎接他。但假如造恶而要堕地狱时,临终时便会看见许多士兵(鬼卒)拿着刀枪矛戟围住他。虽然这两种人所见到的不同,可是嘴里说不出来,只能随他们所造的善恶业而受果报。’

    《华严经》上也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会见到阴相(即神识,俗人叫做灵魂)。平日造恶的人会看见自己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受苦,有时看见阎王和鬼卒拿着刀杖要抓他去,有时会听到三恶道受苦的声音。但是平时行善而将要升天的人,临终会看见天上庄严的宫殿、仙女在游戏和快乐的样子。’

    捕鱼的人,临终时看见无数的鱼来索命。打鸟的人,临终时看见许多鸟儿在啼叫和追逐他。杀牛的人,临终时看见所屠杀的牛群现形索命。甚至他还没死时,别人看见这屠夫已变成了一只牛。这是他将投生恶道的征兆。《地藏经》上还有所谓‘业报论对’的说法。

《地藏经》第六品上说:‘有的人临终前病得很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常梦见恶鬼和家里的亲人,有时行走在种种危险的道路,有时发觉自己被鬼压着动弹不得,或者和鬼神同游各种恐怖的境界。日子久了,身体变得更为虚弱,病情更加严重,每晚都不得安眠,甚至在睡觉中也会叫苦连天,十分凄惨而丝毫不得安宁。这些都是他过去恶业所造成的。因为他的冤家在阴间告了状,法官尚未判定罪的轻重,所以他很难舍去世寿,疾病也很难痊愈。’

    遇到诸如此类的征兆,我们应为他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并且广造福事,回向给他和他的冤家,以化解这一场纠缠。要了解详细的情形,请研读《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有把握得善终的方法,我想大家一定很希望知道‘自己今生能不能善终’这一问题的答案。

    这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回忆或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梦就行了,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我们平时所做的梦当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修养的好坏,乱攀一通,当然是修养功夫不到家的象征。修养不好,又怎么能有把握得善终?
    明代的高僧紫柏大师说得好:‘必须睡觉和作梦时,能够念佛不间断,才能解脱人生的苦厄,而有把握得到善终。否则功夫不够扎实,临终时还是得不到受用的。’
    因为作梦和善终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所以紫柏大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就得快,早一点有把握得善终或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每天早上一醒来,便应反省昨夜的梦境。假使昨天夜里我们作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梦,今早就应该像丧了父母一样的伤心流泪,然后责打自己,恳切地忏悔和发愿,再加努力用功。每天都这么做,心智锻炼的功夫就一定进步得很快。

    为了让诸君了解什么叫做‘乱七八糟的梦’,我们必须说明一下梦的种类。

(一)四大不和梦——这是因为身体的机能不调适所产生的,比方睡觉时梦到山崩,或者在虚空中飞腾,或者见到有老虎、狮子、野狼来追逐,这些都是虚假而不实在的梦。

(二)先见梦——一般人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指的就是这种攀,因为从前看见某些事物和现象,留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以不断地思念而把内容排列组合,浮现在梦境当中,这也是虚假而不实在的。
(三)天人梦——天神为行善的人示现吉祥的梦境,使他能继续行善。为造恶的人示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为造恶的人不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这种梦是真实的。

(四)想梦——这是因为人们过去的福德和罪障所感现的梦。例如:有福德的人,常梦到吉祥和行善的事情。有罪障的人。常梦到恐怖和不善的事情。梦见我们在礼佛、诵经、持戒、布施也是属于善于梦。梦到吉祥和行善的事对我们道德修养有益处。

所谓‘乱七八糟的梦’。指的是那些虚假而不实在,并且对我们的品德修养又没有益处的梦。

诸位可千万别小看梦境地!因为梦中的感受很真实,它是我们品德修养的指标。同时作梦也有善、恶、无善无恶三种。梦到拜佛、听经、说法、救人是属于善和功德。梦到杀生、偷盗、邪淫和妄语等事情是属于恶。梦到柴米油盐、逛百货公司、去公园玩乐是无善无恶的。梦到行善对于我们的品德有帮助,梦到造恶和世俗的杂事是表示我们的修行不力,应勤加忏悔,努力用功才好。

    在这里要顺便附带说明的一点就是:‘梦中造恶业,因为心业赢弱,所以不感果报。’有关戒律的书上也说:‘梦到偷盗和邪淫等恶行,不算犯戒。’因为梦是虚而不实的,在梦中,被我们所侵犯的众生并没有实质上的损失:况且我们不是有意去犯戒造恶,而是意识心田里恶的种子和习气太强,控制不住,所以才会作恶梦。

所谓‘乱七八糟的梦’,在这里指的是有关造恶和世俗杂事的梦。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断除烦恼的圣人,死了以后,不会再投胎;除非他想行菩萨道,可以‘乘愿再来’这世间,度化众生。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

    另外有人用念佛的方式,把烦恼调伏住,凭着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可以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接受佛菩萨的教化,而得成就智慧,出离苦海。

    除了上面这两种人以外,死了一定会再投生,投生的地方总离不了天界、人间、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这就是‘六道轮回’。从一个人死了以后身体各部的温度,可以测知他的投生到什么地方。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脚下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头顶,最后只有头顶暖热,而其他地方都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圣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眼睛,最后只有眼睛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升天。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心窝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还是做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腰部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去做饿鬼。

    假如一个死时,从上面开始冷下来,一直冷到膝盖,最后只剩下膝盖暖和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去做畜生了。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上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脚下,最后只剩下脚底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那么他就是到地狱去受苦了。

    为了便于记忆,经书上有了一偈诵,可以帮助我们: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面这一测验方法,只供你作参考用,诸位千万不要随便到处乱摸死人的体温,以免使死者产生憎恨和厌恶心。因为临终时一旦有了憎恨和厌恶心,恐怕会出生到地狱、饿鬼或畜生等三个不好的地方去。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本轮相法’,来测知人死以后往生的地方。另外也有人因为虔诚拜佛、念佛、感动了佛菩萨来告知亲人往生的地方。(参见《地藏经》)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

从前佛陀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很难计数,可是只有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七天,因为夫妻恩爱,就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得很高大,树上开了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这种花,刚好四周又没仆人在场可以代劳,他的丈夫就亲自爬到树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树枝,因为太细而折断了,人就从高空摔下来,一命呜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伤心,哭个不停。
    佛陀怜愍长者,来到长者的家中慰问。并且告诉长者‘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产生的原理’,接着又说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命死复生,罪主不败亡。
始终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从爱苦乐,身死神不丧。’

    长者听了佛陀的这段话,心开意解,忘记忧愁,跪下来问佛陀说:‘我的独生子前世到底造了什么罪业,为什么这么早就夭折了?请您告诉我吧!’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小孩子拿着弓箭在游戏,旁边有甲、乙、丙三个人陪着。这个小孩子看见树上有一只鸟,想射杀它。旁边那三个人就怂恿这个小孩说:‘你假如能够射中树上的这只鸟,你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小孩子被美言所动,拉开弓箭射中了小鸟,小鸟当场死亡。甲、乙、丙三人都在旁边喝采,大家都很高兴地离去。
这三个人因为见杀随喜,所以生生世世常受丧子之痛。这三个人当中,某甲因为过去种的福较多,出生在天上,某乙出生在海中做龙王,某丙则出生在人中,他就是您老人家。而那一个射杀小鸟的孩子前两世出生在天上做某甲的孩子,也因为从树上摔下来而命终。后来又投生在海中做龙王的儿子,他出生的那一天就被金翅鸟吃掉了。今天投胎做您的孩子,也只活到二十岁就夭折了。因为您过去世曾经见杀生随喜,所以今生遭到丧子之痛的果报。您的孩子因为过去世曾经杀害无辜的动物,所以今生受夭折的果报。真是因果报应,如影随身,丝毫不差。’

接着佛陀又说了两句启发性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三处,阴行而默至,所生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缘,自然报如影。’
长者全家大小都非常欢喜,当下证得初圣果。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春秋时代晋国的赵宣子在首山的下面耕田,看见桑树下面有一个人已饿了三天三夜,于是他就请他吃饭。吃了一半,那人就不吃了。赵宣子问他原因,他说:‘剩下的这一半是留给我年迈的母亲吃的!’赵宣子请他把饭菜吃完,然后又再送他许多新鲜的食物,托他拿回去孝敬老人家。
    后来灵公要杀赵宣子,正当赵宣子快要被刺到时,忽然有一个勇士挺身倒戈而救出赵宣子。赵宣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就是从前在桑树下,那一个差点饿死而被你救活的人。’赵宣子问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
由此可知,布施衣食救济饥寒贫病的,遇到危难,可以逢凶化吉,延长寿命而保善终。难怪《付法藏经》上说:‘佛陀的弟子薄拘罗,过去世本来是一个穷人,因为看见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患了头痛,便发至诚心,送他一粒果实而治那位修道人的病痛,从那时候起,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从不夭折,也没有病苦。他在佛陀那一个时代,出生以后遇到了许多灾难危险,都安然渡过。从来没有生过病,而且还活到了一百六十岁,得大善终。’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念佛得到善终实例很多,像〈净土圣贤录〉和〈念佛感应见闻记〉里都记载得相当详尽。
    据我所知,临终时因为别人帮他念佛,而得善终或往生菩萨净土的人非常多。除非我们自己真的修到有把握往生,否则一定要借助‘临终助念’才行。因此成立‘莲社’、‘念佛团’、‘临终助念服务团’是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
   念佛不但能消业障、增福慧,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譬如:一个人死了十二个小时,本来他的表情一直很难看,后来有人帮他念佛的名号,念了几小时后,第二天,那死者的肢体柔软、表情很好看,甚至还有面带笑容的样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实。死了十二个小时才帮他助念,都有上述的效果,更可况临终时就一直帮他念佛,那效果是当然更大了。

下面我们引用一段经上的故事,来证明临终念佛的效力:

   从前一个人了家学道,证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并且断除了所有的烦恼。成道以后,凡是对他有恩的众生,他都运用神通和智慧去救度他们。只有他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尚未得到救济。因此他就想尽各种办法,要来救的母亲出离苦海。
    当时他入定观察时,他发现一位杀害父王、篡位自立的国王,再过七天就要死了,而且死后受罪的地点恰好跟他的母亲在同一处。
    那一天晚上,这一位罗汉就运用神通进入王宫,在墙壁上现出半个身体。国王见到了很恐惧,拔刀砍去,刀子却脱落在地上,而那罗汉仍然动也不动。国王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急叩头谢罪。
    罗汉就问国王:‘你是杀害父亲篡王位的人吗?’国王回答说:‘是的。’罗汉又说:‘我知道你的命只剩下七天,你死后会堕入地狱,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
    国王立即苦苦哀求罗汉救他。罗汉说:‘只剩下七天,假如要作大功德,恐怕来不及了。假如你在这七天里能专心念佛不间断,就可免得这场灾难。’
    国王听了罗汉的话,果然一心拼命念佛,七天当中都没有懈怠。死后,他的神识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到了地狱门,于是他赶紧继续念佛。说也奇怪,才念出了一声‘南无佛’,炎热的地狱的突然清凉了下来。所有种种刑具顿时化为乌有,所有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都脱离出了地狱。那罗汉便向他们说法,罗汉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的众生都一齐解脱苦海。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一个人死在医院比较可怜,因为临终时没人帮助他念佛号,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宁静,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医院附设有‘太平间’,病人一断气,就马上推送到那里去。可是一个人呼吸刚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说:‘体温完全消失,神识(灵魂)离开了身体,才能叫做死。’(根据《大毗婆沙论》第三十八卷,《瑜伽师第五卷》第八十四卷、《发智论》第二卷、《法蕴足论》第五卷。

    住在高雄市三民区凯国路邹太太的父母,因为发生车祸而被送到医院,还没有‘死’,就被送到太平间去。后来死者托梦给他的女儿,说他死得很冤枉,没有死就被送去冷冻。邹太太不断的放生、修福、请高僧诵经回向,才平息了父母的冤情和怨气。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看见亲属死了,应马上为他念佛或者说法,而不要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为在死者的面前哭泣,会激发死者的眷恋和贪爱心,影响他投生的境界,所以临终时哭泣,不但对死者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害了他。为此,古来的祖师大德都认为:不要在死者的面前哭泣,如果您真的很想痛苦一场,那么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哭个痛快吧!千万不要在死者的附近嚎啕大哭,以免扰乱他的心思,又增长了他的情执。
   遇到临终时,不管是自己的亲友或陌生人,都应为他大声诵念佛的名号,并且勉励他心生善念,或者称赞他平日的善行,以启发他的信心。你帮他念佛,他的心自然也会因为念佛而变得高尚,不但不会贪恋世俗的杂物,而且对死亡的畏惧也会消失。这岂不是一举数得吗?
    遇到亲友临终时,不要急于搬动死者身体或者为他更换寿衣,以免打扰死者的神识,使他产生痛苦和烦恼。
    念佛真是不可思议!借着佛菩萨的愿力,念佛会使临终的人心中没有恐怖和挂碍,心中充满着虔诚的善念,必然会投生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佛菩萨的净土!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临终时,安排亲朋或莲友们,大家轮流为他不断地念佛,连续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念佛。例如轮班念佛时,第一班由两个人念,每次念一至二小时,念到时间,然后换另外两个人来接班,继续地念佛,这样,亡者一定会往生佛菩萨的净土。
    遇到亲友临终时,我们应好好想一想:只要他能升天或者往生佛菩萨的净土,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忧伤的呢?还有,不要盲目地为死者烧金纸,因为纸钱只对往生鬼道的死者有用。往生人道、天道、畜生道和地狱的众生都无法用纸钱。所以不如把烧金纸的钱省下来印经送人,功德较大,也不如行善念佛回向给死者,比较经济实惠而且功不唐捐。
    《地藏经》上说:为亡者行善作功德,亡者起码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剩下的七分之六由生者自己受得。(见‘利益存亡品’)假如把布施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可以得到百千生的福报和微妙的快乐。如果只回向给自己的家属或者利益自己本人,只能得到三生的福报。(见‘较量布施功德缘品’)
    关于临终的正确知识,请参阅《地藏经》、《临终津梁》、《临终须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和《中阴救度密法》这些书。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诵经可以消业障,开智慧,解冤结,也可以度亡魂,使不得善终的众生,得以投生到较好的境界。

《感应篇汇编》上记载:
    明朝平定倭寇最出名的将领域戚继光,每天都读诵《金刚经》。有一天,梦以一个已死的部下请他帮助诵一卷《金刚经》以求超升。因为戚继光是一位虔诚而且乐于助人的佛教徒,所以也就答应照办了。
    然而,正当戚继光在诵《金刚经》时,恰巧有一婢送茶来,戚继光急忙摇手说:‘不用。’没想到,当天晚上,那部下又来了。他说:‘您今天诵的经典很好,可惜诵时多了‘不用’两个字。所有效力还有完全发挥出来。明天请您再重新帮我诵一遍!’
    第二天,戚继光特别吩咐仆人不可来打扰,而且聚精会神地把经诵完。那鬼魂超生以后,又再托梦来致谢。

    凡是遇到亲友病故,请高僧大德到家里来诵经时,最好家里的人也要看着经书,跟着诵念礼拜,效果才会更佳。如果只听法师诵经,自己不看经本,恐怕会因听不懂法师所诵念的经文,而站在那里发呆或胡思乱想。不看经本,随法师拜忏时,也不知所拜的菩萨圣号是什么,超度亡魂的力量当然会减弱了许多。
    由于悲心和念力恳切的缘故,自己的家人轮流抽空在四十九天以内不断为亡者诵读佛经(尤其是《地藏经》、《金刚经》、和《阿弥陀经》),效果特别好。

十三、杀生祭拜,损人损己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

   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说:  ‘因为我的善行不够广,没有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可是在阴间却来去自如,相当快乐。’
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在那孩子的身上,呵责他的妻子说:‘你为什么要杀鸡来祭祀我呢?因为你杀生,所以现在我走到哪里,背后总是有阴间的官吏随在后头看管着我,所以我无法像从前那么自由了。’有一位孕妇问了她自身的吉凶,他说:‘这一胎是生男孩,母子都平安无恙。下一胎又会更生男婴,生第二个男婴时,母子都会死亡。’到了后来他讲的话,果然都应验了。

   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阿难问佛陀,佛陀说:‘这五百个饿鬼的子孙,正在替他们修福,他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他们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又问佛陀,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他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他们,因此他们在啼哭。’

    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就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他们的祖先。(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大部分人办丧事,不但杀生请客,而且弄得杯盘狼籍,鸡鸭和鱼的骨头到处乱扔,真是减损福德,增加恶业。这种办丧的方式极不合理!《地藏经》告诉我们:办丧事不可杀生,以增加亡者的负担和痛苦,而且一切新鲜水果和饭菜都要先供养十方佛菩萨和圣贤,才能食用。饭粒和菜渣不可掉在地上,一则表示惜福,二则不致引来蚂蚁和其他小昆虫,无意中被践踏而死。

回溯镜是白泽取自身精血, 耗费四千九百年的时间炼制而成, 虽无法知晓未来,却可以看到世间万物过去的相貌。

这个东西曾经对白泽而言, 只是如鸡肋一般的小玩意儿,然而当他被封印在灵气断绝, 方圆几千里都没有任何生灵的大沙漠中以后, 这面镜子竟成了他撑过这两千年难熬时光的重要物件。

身为瑞兽, 他的寿命实在太长了, 他看过大山被海水吞没, 看过深海变成高山,看过山崩地裂,无边陆地被割裂开来。

沧海桑田, 生生死死,一种生物灭亡, 又有新的物种出现, 循环交替,永不断绝。

末法时代的来临, 代表着神妖时代的末日,他本以为自己会平淡的接受身体消亡,然而在他真正被封印在无边沙漠中时, 才发现内心是不甘的。

没有谁愿意无声无息消亡,被无数生灵崇拜的瑞兽也一样。白泽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 自己并没有想象中无欲无求。

“你想查伯廉的转世?”白泽看着桌上的回溯镜, “伯廉命格不凡, 只怕回溯镜不一定能够完全查出来。”

“试试没关系。”封瑞重聚灵气于镜柄,在镜面上写下伯廉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瞬间灵气涌动,镜面发出耀眼的光芒,风吹过后,画面从镜中透射而出,画面真实得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桥归桥,路归路,亡故的魂灵莫回头……”

穿着华丽锦袍的男人走在阴差身后,身边是各种各样的鬼魂,与这些鬼魂不同的是,他身上没有捆锁魄链,四周的鬼魂也不敢离他太近。

“这是伯廉死后被阴差带去冥府……”

院门突然被打开,符离从外面走进来,“白叔……”看到浮现在院子里的画面,符离的脚顿住。

翩翩公子,双目垂下血泪,画面总是震撼的。跟在符离后面进来的庄卿,不需要问符离这是谁,就已经猜到了这个男人的身份。以前在环境中看,总有种虚假不真实感,现在看到这个男人行走于各种鬼魂之间,方知他是何等风华。

“小离,你怎么回来了?”封瑞重想要收起回溯镜,可又不好做得太明显,只能尴尬一笑。

“你们在看伯廉?”符离的反应比封瑞重想象中平静,他看着双眼垂泪的男人,嘴唇动了一下。

他在看回溯镜投射出的伯廉,站在旁边的庄卿,在看他。

伯廉被带到了阎王殿,没有哪位阎王敢受他的礼,反而客气的称呼他为伯廉公。

“伯廉公功德不凡,来世必为一世明君,请伯廉公勿要错过吉时,去往人间界。”

“若是往生,今世……”

“往生便是新生,既已新生,今世便是过眼云烟,又何必执着。”

“可有不忘今生之法?”

“那转世又有什么意义,想记的记不住,想拥有的不能有。”翩翩公子笑出声来,笑声苦涩中带着凉意,“明君又如何,能让我得到想要得到的?”

“帝王为国之至尊,自然可以得到想要的。”

“可得长生,可得前世所想所念之人?”

“那我要这转生又有何用?”

“伯廉君,你若是不愿意转生,人间注定的命运就会被改写,就连你的命盘,也会乱做一团,其中的代价……”

阎王无奈,又不能把伯廉当做普通鬼魂对待,只得让他住在阎王殿中。

每一年,阎王都会来劝伯廉,让他早日投胎,他的命盘还能重回正轨,然而伯廉并不答应,只是日日作画,不吵也不闹。

他画了很多的兔子,还有头戴玉冠,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

庄卿知道他画的是符离,栩栩如生的兔子是符离,生动鲜活的少年也是符离,上面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思念与爱。这个叫伯廉的人类,对符离有情爱之意。他忍不住转头看符离,符离知道吗?

十年过去,伯廉没有转世。

二十年过去,四十年过去,阎王渐渐地不再劝他,只是他身边叹息道:“伯廉君,你命盘已毁,冥界已经掌握不了你的命格,待你转世之日,唯有自求多福。”

伯廉仍旧只是沉默,在绢布上勾勒出玉冠少年坐在树上的模样,少年笑得眉眼弯弯,眼睛亮得像是两盏小太阳。

八十年过去,再没有人劝伯廉投胎转世,然而他却在鬼差口中,听到了有关雾影山的消息。这是他死后,第一次听到有关这座山的事。

“可惜雾影山的那些妖,为了阻拦青龙作恶,全都葬身于青龙之手,就连山都被青龙撞毁了。”

“雾影山上的妖……全都死了?”

“是啊,全都死了,一个都没活下来。那雷劈得啊,大半座山都没了。”

他所思所恋者已亡,然而他却连对方的亡魂都无缘得见,因为人与妖,注定是殊途。

伯廉烧毁了所有的画,地府的人都说他已经疯了。

“若你我皆为妖,若你我皆不是妖……”

奈何桥上,伯廉穿上干净整洁的锦袍,走到了孟婆面前。

“公子想清楚了,若你此时投胎,或许会颠沛流离,一生清苦……”

伯廉摇头,接过孟婆手里的汤碗,仰头饮尽,一行血泪掉进无色无味的汤中,为这碗汤染上了颜色。

“踏上轮回路,前世今生为殊途。”

锦袍男人愣愣的跳进轮回池中,直到他的灵魂消失在池中,也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回溯镜准备继续下去时,镜身忽然开始剧烈的颤抖,似乎无法承认强大的灵力,浮在院中的画面变了,隐隐约约像是巍峨的宫殿,但是这个画面仅出现过一瞬,回溯镜便失去了效果,画面彻底消失。

见到画面消失,封瑞重不仅没有失望,反而偷偷松了一口气。让小离的现任恋人,看以前的某个人类怎么喜欢小离,这实在有些不合适。他把回溯镜扔给白泽,哈哈干笑道,“没想到伯廉竟然对小离有这种心思,那时候符离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气氛有几分诡异,符离偷偷看庄卿,莫名觉得有些心虚。明明他什么坏事都没有干,但这个时候,他还是不太敢直视庄卿。

“那个伯廉,后来的转世是什么?”庄卿握住符离的手,转头去看白泽,想在他身上找到答案。

白泽摇头:“他把自己的命盘毁了,我不知道。”

“白叔也不知道?”庄卿神情平静得有些过头。

白泽与他的视线对上,觉得自己实力大损的事情,可能已经被庄卿猜出来了,他苦笑着摇头:“对,我也不知道。”

“既然他已经投胎转世,后来是什么人,其实也不重要。”符离认真道,“他已经忘记了我,这不是很好?”

那些阴差说得好,踏上了轮回路,前世今生便是殊途,何必再去追究一个肯定的结果。伯廉转世后吃了多少苦,他不知道,也无法再去改变。时间的流逝,永远不能再回头,伯廉也不知道转世投胎多少人生,他身上有功德与紫气,就算命盘被毁,最后也定会化险为夷,成为一方霸主。

他救伯廉,是因为对方有功德之气,他不想这样一个人类死在荒野之地。后来在雾影山上,他与伯廉相处得也很愉快,他给了伯廉很多书籍,治好了他的病,而伯廉也陪伴了他一段欢乐的时光,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谁欠谁。

他只是不知道,伯廉对他,还曾有过那样的心思。

“你们不是要上班?”康谷岔开话题,“怎么又跑回来了?”

“你跟白叔还没去妖盟登记,我跟庄小龙回来,是打算先带你们去妖盟。”符离道“有了人间界身份通行证,以后在人间界行走也方便。”

“不急不急,过两日再去也一样。”遇到这么尴尬的事,白泽这会儿也不好意思再与两个小辈一起出去的。

“那好吧,我跟庄卿先出去上班。”符离拉了拉庄卿的袖子,“我们走。”

庄卿默默跟在符离身后,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眼三位长辈,长辈们纷纷回以最慈祥的笑容。

等两个小辈一走,康谷差点没挽起袖子揍封瑞重:“看看看,你非要看,这下子被庄卿看到这些事,跟小离闹矛盾了怎么办?”

“我说看的时候,你不也挺好奇,这会儿就来怪我,还要不要脸了?”封瑞重不甘示弱,与康谷争吵起来。

白泽默默坐在旁边,等两妖吵得差不多以后,挑眉道:“继续,我看你们在人间界也学了不少骂人新鲜词,我还没听够。”

“活了这么大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了?”白泽把回溯镜收起来,伸手在石桌上一拍,桌子瞬间四分五裂,弹珠滚了一地。

“刚从天道眼皮子底下活过来,就忘了自己是谁。你们嫌日子过得太舒服,就去旁边折腾自己,别害了小离!”

康谷跟封瑞重不敢说话,等白泽沉着脸离开后,封瑞重才小声道:“回溯镜不是他的吗,他要是不同意,我能用这面镜子?”

“你就闭嘴少说几句吧。”康谷掏出乾坤袋,“也不知道小庄对法宝丹药感不感兴趣,要不我们让小离拿去送给他,让他高兴高兴?”

“小庄是那种为了法宝丹药等俗物才跟小离在一起的妖吗?”封瑞重没好气。

“他虽不稀罕,伴侣之间送东西,总是高兴的事。”

车里面,符离坐在副驾驶上偷偷看了庄卿好几次,庄卿都没有什么反应。等红绿灯时,庄卿拧开一瓶牛奶递给符离,符离乖乖喝完,平时他都觉得牛奶这种东西不好喝,今天格外配合。

“庄小龙,你生我气了?”

“是别人喜欢你,又不是你喜欢别人,我生什么气?”庄卿几根手指在方向盘上敲来敲去,对京都的交通情况十分不满,等个红绿灯要九十多秒,还堵得不行。

“难道你还要我拿证据证明,我没有生气?”庄卿偏头看他,扬起嘴角,“嗯?!”

符离摇头:“没有没有。”

“那不就得了。”庄卿道,“把空奶瓶放进存物箱里。”

“哦。”符离乖乖把瓶子放好,见庄卿仍旧面无表情,拍着胸口道:“你放心,我对伯廉一点暧昧之意都没有,我活了这么多年,就喜欢过一个妖,他的名字叫庄卿。至于什么伯廉伯富,绝对只是普通朋友,一点其他意思都没有。”

“一点都没有?”红绿灯倒计时还有十秒,庄卿心情有些好。

“绝对没有。在我心里,伯廉怎么能跟你比,你绝对绝对是最好的!”符离指天发誓,他终于明白人类电视剧里,男主角为什么那么喜欢发誓了,因为在哄恋人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一招更好用了。

“他为你等了这么多年,连命盘都毁了,你就没有一点感动?”

“没、没有,我都有你了,怎么可能被其他人感动,真的,你相信我。”

车子再次启动,庄卿的豪车在车流中穿梭,他听着符离各种誓言,脑子里浮现出伯廉喝下的那晚血泪孟婆汤。一个人类,为了符离放弃了帝王命格,放弃了舒适的人生,甚至以魂魄的状态流下血泪,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他对符离当真一点影响都没有?

“你在我心中是最帅的,每一个眼神都让我沉醉……”

“好了。”庄卿打断符离的话,“这种烂大街的歌词,就不要背了。”

“我这话跟歌词还是有差别的……”

庄卿瞪了他一眼,他不敢说话了。

车子开进管理处,庄卿看符离垂着脑袋跟在他身后,半晌后叹口气,伸手抓住他的手腕:“走路盯着台阶,别乱看。”

“嗯嗯。”符离回牵住庄卿的手,“有你在,所以我才放心嘛。”

“符离,你的嘴巴这么甜,都是跟谁学的?”

“不是嘴甜,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符离指着自己眼睛,“看我真诚的眼睛。”

见他极力睁大眼睛的模样,庄卿笑了。

管他伯廉是谁,已经死去的人,不该成为他与符离感情中的挡路石。反正与符离走在一起的是他,被符离长辈承认的是他,能与符离永远在一起的还是他。

在这场感情战役中,是他这个后来者赢了。

钱禄国是个背包客,也是个摄影师,他去过很多地方,拍过很多漂亮的照片,甚至拿过国际大奖。

这一次,他拿着从当地买来的地图,进入了一座据说有野人的深山。可惜他在山里待了好几天,也没有拍到什么有价值的照片。就在他准备离开的那一天,他拿起望远镜随意看了一眼,发现密林中有个雪白的身影,像是……像是白色的猩猩在直立行走。只是这头猩猩长得格外高大,浑身的毛也白得诡异,让他莫名想到了野人的传说。

是逃,还是追上去拍照片?

钱禄国仅仅犹豫了一秒,便奔跑着追了上去,然而当他追到白猿出现的地方时,那里什么都没有,连一根白色的毛都没看到。他不死心的四处寻找,但是这里没有任何动物经过的痕迹。

忽然,他身后传来枯枝踩断的声音,吓得他立刻回头,却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对方穿的衣服,与他身上的很相似,只是颜色有些许不同。

看了眼对方挂在脖子上的相机,钱禄国松口气:“你也是来山里拍野人的?”

“野人?”高大男人微愣,随即握住相机道:“是啊,我在山里找了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野人。”

“看来这只是传言了。”钱禄国苦笑,“我准备今天就下山,天气预报说,今晚可能会降下大雪,再待在这里会有危险。”

听到男人跟他一起下山,钱禄国更加放心了,光明正大跟他一起出山,至少证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男人,并不是山中的精怪。

男人话不多,但是说出的话都很有道理,看得出是个十分博学的人。跟他分别的时候,钱禄国还有些不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了对方。

“你真要去京都投奔你的侄儿?”钱禄国有些担心,现在有些子女对自己都不上心,更别说侄儿。这个男人去投奔侄儿,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到欢迎。

“对,我出来就是为了找他的。”

钱禄国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轻轻叹息一声,希望对方口中那个被亲手带大的侄儿,还记得这份亲情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死后变成鬼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