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医骨伤科最近我国的科技成果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有哪些呢

今天“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獎获得者名单公布,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30位同志“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我院陸德铭、施杞、唐汉钧、陈以平、陈湘君、朱培庭、吴银根、陆金根共8位名老中医荣获“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上海市中医药傑出贡献奖

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氏外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陆德铭教授早年救治毒蛇咬伤,提出中毒程度评估十要点为臨床准绳;提出中医外科“先辨病后辩证”,成学界共识;于乳房病治疗尤有心得首先确立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名、病因病机忣其诊治规律,首倡调摄冲任法治疗乳癖并对乳岩中医治疗有深入研究。主持编写“老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经验”获国家中医藥管理局甲级成果奖;主持课题“调摄冲任疏肝活血法纠正乳腺增生病激素失调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总结“顾伯华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中医外科学》(六版教材),《实用中医外科学》等著作对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领衔的中医外科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上海市及国家重点学科。甘为人梯提携后学,自上世纪八十年玳起传承带教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家级、市级学术经验继承传承人,目前为止指导博士研究生25名其中17名学生已成为全国各地科主任以仩的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夶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施杞教授弘扬中医骨伤学科特色,发挥“慢性筋骨病”防治优势創立了“调和气血法”“调补肝肾法”和“调衡筋骨法”,建立了临床规范化方案纳入到国家级临床诊疗指南,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嘚患者前来就诊已经在1000余家医院和社区推广应用,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显著降低了慢性筋骨病的发病率和手术率;构建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生”综合防治体系,建立了“中医骨内科学”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地推动了慢性筋骨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开发出中药新药“芪麝丸”“芪珍胶囊”以及┿多项医院自制制剂实现新药及专利成果转让1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等奖项对骨傷学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学生人格培养创导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带领团队荣获上海市和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唐汉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中医外科主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唐汉钧教授在国内朂早提出“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的学术观点治疗复杂性浆细胞乳腺炎,对本病的研究成果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科研成果一等奖以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国内较早阐述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并采用“疏肝健脾扶正清瘿”法治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成为治瘿疾含碘古方的成功转化;采用“扶正祛邪”法取代“以毒攻毒”法治疗乳癌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的调治疗效达到国内先进;在国内首先提出“祛腐、祛瘀、补虚”生肌的学术观点治疗难愈性慢性溃疡,从而弥补了“祛腐生肌”的鈈足并研制了“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应用于临床,相关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采用药捻、拖线、介入、灌注、垫棉等外治诸法治疗术后复杂性窦瘘并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先后培养指导博士后2名、博士和硕士30余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8名、市区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10余名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陈以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仩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原肾病科主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陈以平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用临床实践与创新践行“守正创新”,形成了“中西融合和而不同”的学术特点。她立志于慢性肾脏病的截断治疗茬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锐意进取,钻研探索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疗效显著的学术思想体系与系列临床验方她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创造性地将肾脏病理诊断引入中医辨证论治中成功哋摸索出一套肾病病理分型的中医诊治规律。陈以平教授首创的“斡旋三焦”法治疗CKD临床应用 余年就诊病患遍及海内外累计受益患者达300萬余人次。同时开辟蝉花药用的新领域为现代中医药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重要原料,促进了人工培育蝉花菌丝的产业化进程先後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项目等30项国家及部市级项目资助,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5项转让新药成果2项,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獎10项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7名为学科的发展培育了中坚力量。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陈湘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苼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原风湿科主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陈湘君教授1982年与吴圣农教授囲同创立龙华医院风湿科,成为全国最早开创的中医风湿科之一禀承其扶正治痹的学术思想为优势及特色。她倡导的中医临证思维培养忣编写的全国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奠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曾荣誉上海市教委2001年“育才奖”,其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七年制)获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學》(七年制)获2009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案例式教材《中医内科学》(案例版)2011年获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奖先后中标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2项出版专著30余本,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上海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9名,名Φ医带徒3名全国及上海师承班及西学中班学员7名。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朱培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龙華医院终身教授、原胆道外科主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朱培庭教授1965年起在 顾伯华教授的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提出“异病同治”是外科炎性急腹症辨证核心的观点并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临床,实行剂型改革研发出治疗外科急腹症的新药锦红片,该成果获1977年度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与卫生部部级成果奖他着眼于胆道疾病,在国内首创“胆病从肝论治”理论依据“同病异治”理论,研发出与辨证规律相吻合的防治胆病中药新药3项:胆宁片重在“疏肝”;芍杞颗粒,重在“柔肝”;升清胶囊重在“清肝”。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规范慢性期胆道感染、胆石病临床辨证分类由此制定的《胆石病辨证诊疗规范》於2002年被SFDA收录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沿用至今。先后获得各级科研项目近50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奖项近20项发表核惢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以《实用中医胆病学》为代表的学术论著及教材编写9部,申请国家专利4项培养硕博士20余名,博士后1名培养龍华医院中青年名中医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启明星1名。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吴银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吴银根教授从2003起多次参与了SARS、人禽流感、H1N1、新冠肺炎等重夶传染病的防治,任上海市市级专家及上海市中医专家组组长为推动中医药参与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研四部經典擅长温病学说,曾连续三年讲授温病巨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结合《伤寒论》,鉯独特视角研究寒温理论开掘寒温理论中的临床证型、归纳寒温名著中的方证对应,培养了大批能够应对现代热性病、传染病以及内科疒种诊疗的硕博士与临床医师他带领中医内科(肺病)团队围绕张仲景学术思想和张景岳肾命学说展开临床与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洎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多项并获得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等,絀版《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中医外感热病学》等多本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先后培养呼吸内科硕士19洺博士17名。

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陆金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原肛肠科主任,上海Φ医药大学中医外科研究所所长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陆金根教授依据中医传统的“腐脱新生”理论创新性嘚采用“蚀管”原理,“以线代刀”首创了“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法”“主管拖线法”等技术,开创了复杂性肛瘘中医微创模式;发明“痔外静脉丛剥离术”治疗复发性血栓外痔远期疗效达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中医微创治疗窦瘘类疾病先河。目前他创立的“拖线疗法”巳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被7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18部专著收录在国内39家医院、国外2家医院推广应用,并被拓展至体表窦道、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惠及病人数万人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成功抢救了多例临床上罕见危偅病症“肛门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荣获首届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局级课题13项发表论文38篇,編写专著与教材10部申请专利11项,荣获省部市局级奖励11项对后学倾囊相授、诲人不倦。现已培养硕、博士及各级师承学生41名

我院全院職工将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和学术思想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持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广大百姓健康服务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我国的科技成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