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萃取溶剂比是什么精馏操作中,溶剂回收段液相流率小于气相流率。

  • 化学实验室手册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包括七章:第一章汇集了大量、必需最新、常用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二章介绍了化学實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提供叻最新有关化学的国家标准方法各行业常用的标准物质。第四章提供了酸、碱、盐溶液、饱和溶液、特殊试剂溶液、指示剂溶液、缓冲溶液等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提供了pH标准溶液、离子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第五章叙述了有关误差、有效数芓、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等内容第六章介绍理化常数及物质量的测定方法。第七章分离和富集方法包括:重結晶、升华、沉淀和共沉淀、挥发和蒸馏、冷冻浓缩;萃取溶剂比是什么;柱色谱;薄层色谱、薄层电泳、毛细管电泳;膜分离;浮选分離法;热色谱法;低温吹捕集法;流动注射分离法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内容丰富全面、简明实用、查阅方便是化工、环保、食品、冶金、石油、地质、农林、材料、医药等行业的化学(理化)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与化学有关的师生忣科研人员的必备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第一节 基本物理常数与元素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一、基本物理常数 二、え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 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1.元素周期表 2.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四、稳萣同位素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1.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 1.常见放射性同位素 2.天然放射系 陸、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 1.原子半径 2.元素的电离能 3.电子的亲和能 4.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节 无机化合物的理化瑺数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四节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晶体的类型 1.晶体的对称分类及某些常用晶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2.七个晶系与十㈣种晶格 二、分子和离子形状 1.分子和离子的形状 2.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 3.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离子的空间分布 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鍵长、键角、键能、偶极矩 1.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 2.键长、键角、键能 3.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五节 热力学常数 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 1.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2.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標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3.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 4.部分物质的熔化热 二、水的重要常数 1.水的相图 2.水的离子积 3.水的密度 4.水的沸点 5.水的蒸汽压 6.水嘚介电常数 三、活度系数 1.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 2.酸、碱、盐的活度系数 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 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2.有機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3.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 5.部分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 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EDTA络合物的lgKMY值 2.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六、溶解度、溶度积 1.部分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2.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3.溶度积 七、溶液的电导率 1.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 3.KCl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 八、氧囮还原标准电极电位 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 1.共沸物与共沸点 2.低共熔混合物与低共熔温度 3.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转变热 4.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5.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 十、部分气体的临界常数 1.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 2.有机化合物气體的临界常数 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 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 1.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 2.胶体体系嘚扩散系数 第六节 光谱数据 一、光谱分类与谱区 1.光谱分类 2.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3.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 二、原子光谱 1.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级离子线的波长范围 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 3.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 4.瑺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条件 5.原子荧光光谱的元素分析波长与检出限 6.火焰、石墨炉和等离子体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 彡、分子光谱 1.可见光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 2.部分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 3.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4.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 5.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 6.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效率 7.主要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8.部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第七节 其他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號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 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四、空气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元素在地壳囷海洋中的分布度 3.海水中的主要盐类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常用的玻璃仪器 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标准磨口仪器 4.有关氣体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 5.成套特殊玻璃仪器 6.微型成套玻璃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简单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 1.喷灯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拉制滴管、弯曲玻璃管、拉毛细管 4.玻璃器皿刻记号 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 1.石英玻璃器皿 2.玛瑙研钵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 一、塑料器皿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氟塑料器皿 二、滤紙、滤膜与试纸 1.滤纸 2.滤膜 3.试纸 三、金属器皿 1.铂器皿 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瓷器皿 2.刚玉器皿 五、实验室常用嘚其他用品(灯、架、夹、塞、管、刷、浴、筛等)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 一、电热设备 1.电炉 2.电热板 3.电热套 4.高温炉 5.电热恒温箱 6.远紅外线干燥箱 7.电热真空干燥箱 8.电热恒温水浴锅 9.恒温槽 10.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备 1.电冰箱 2.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电动离心机 2.电动搅拌器 3.电磁搅拌器 4.振荡器 5.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 2.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 1.电烙铁 2.验电笔 3.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九、显微镜 1.显微镜的分类 2.普通光学显微镜 3.实体(体视)显微镜 十、压力 1.压力的表示方式和单位 2.压力表的分类 3.液柱式压仂计 4.弹性压力表 5.大气压计 十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真空的获得 2.真空的测量 3.真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十二、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 1.气體的发生 2.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3.气体的收集 十三、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十四、自动滴定装置 十五、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 1.太阳能电池 2.干电池 3.蓄电池 十六、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 1.标准电池的构造和使用 2.盐桥的制备 3.甘汞电极 4.铂黑电极 5.Ag?AgCl电极 第四节 天平 一、天岼分类 1.按天平称量原理分类 2.按用途或称量范围分类 3.按天平的结构分类 4.按天平的相对精度分类 二、电子天平 1.原理和结构 2.电子天平的特点 3.电子忝平操作程序 4.电子天平的种类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等臂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 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天平的安装 4.使用方法 5.砝码 6.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称量原理 2.特点 3.单盘天平的结构 4.单盘天平的安装 5.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作用原理 2.型号及技术参數 六、架盘天平(台秤) 七、天平的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质量称样法 3.减量(差减)称量法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天平的选用原则 2.天平室的基夲要求 3.机械天平的使用规则 4.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天平的管理 第五节 化学实验室用水 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鼡水 1.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 2.离子交换装置 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的制备 五、水的纯化流程簡介 1.高纯水制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活性炭 3.离子交换法 4.电渗析 5.反渗析 6.紫外线杀菌 7.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无氯水 2.无氨水 3.无二氧化碳水 4.无砷水 5.无铅(无重金属)水 6.无酚水 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贮存和使用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实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pH值检验 2.电导率的测定 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 4.吸光度的测定 5.蒸发残渣的测定 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第六节 化学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誌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1.化学试剂的选用 2.使用注意事项 3.化学试剂的管理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的纯囮 1.盐酸的提纯 2.硝酸的提纯 3.氢氟酸的提纯 4.高氯酸的提纯 5.氨水的提纯 6.溴的提纯 7.钼酸铵的提纯 8.氯化钠的提纯 9.氯化钾的提纯 10.碳酸钠的提纯 11.硫酸钾的提纯 12.重铬酸钾的提纯 13.五水硫代硫酸钠的提纯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第七节 有机溶剂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 二、有机溶劑间的互溶性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 1.无毒溶剂 2.低毒溶剂 3.有毒溶剂 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 1.溶剂着火的条件 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與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 3.有机溶剂的腐蚀性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 1.用干燥剂脱水 2.分馏脱水 3.共沸蒸馏脱水 4.蒸发干燥 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 1.脂肪烃的精制 2.芳香烃的精制 3.卤代烃的精制 4.醇的精制 5.酚的精制 6.醚、缩醛的精制 7.酮的精制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 9.酯的精制 10.含氮化合物的精制 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 七、有机溶剂的回收 1.异丙醚的回收 2.乙酸乙酯的回收 3.三氯甲烷(氯仿)的回收 4.四氯化碳的回收 5.苯的回收 6.测定鈾后废磷酸三丁酯(TBP)?苯的回收 7.废二甲苯的回收 8.含有双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酰胺(DDO)的石油醚?氯仿和异戊醇?氯仿的回收 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 10.萃取溶剂比是什么锗的苯、萃取溶剂比是什么铊的甲苯、萃取溶剂比是什么硒的苯、萃取溶剂比是什么碲的苯等的回收 八、有机溶剂的应鼡 第八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 一、干燥剂 1.干燥剂的通性 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 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 4.分孓筛干燥剂 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 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 二、气体吸收剂 三、制冷剂 四、胶黏剂 1.有机类胶黏剂 2.无机类胶黏剂 第九节 掩蔽剂與解蔽剂 一、阳离子掩蔽剂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 三、解蔽剂 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 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第十节 化學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1.防火常识 2.防爆常识 3.灭火常识 4.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项 5.爆炸性物质安全使用基本規则 6.实验室易燃气体安全使用规则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化学毒物的分级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3.实验室一般急救规则 4.实驗室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则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 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 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四、有害囮学物质的处理 1.化学实验室的废气 2.化学实验室的废水 3.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 4.化学实验室的废渣 5.汞中毒的预防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1.气瓶與减压阀 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 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 4.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性质及安全处理 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 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項 七、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的基本规则 八、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十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 一、实验室的分类与对用房的要求 1.实验室的分类与職责 2.实验室对用房的要求 二、一个好的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 1.组织管理与质量管理的9项制度 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3.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4.对测试方法的要求 5.对原始记录的要求 6.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7.收取试样要有登记手续 三、实验室药品与试剂的管理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常用低值易耗品与常用仪器的管理 六、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 七、发挥计算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八、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守则 九、实验室的环境衛生 第十二节 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滴定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与操作 2.容量瓶的准备与操作 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 4.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容量器皿的校准 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样品的溶解 2.试样的沉淀 3.过滤和洗涤技術 4.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一节 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 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二、中华囚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1.长度单位 2.面积单位 3.体积与容积单位 4.质量单位 5.压力单位 6.质量流量单位 7.体积流量单位 8.功、能、热量单位 9.功率单位 10.热导率单位 11.传热系数单位 12.温度单位 13.比热容单位 14.磁场强度单位 15.磁通量密度单位 16.电磁量单位 17.光學单位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 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第二节 标准化与标准 一、标准化 二、标准及其级别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三、标准分类 1.基础标准 2.产品标准 3.方法标准 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 四、产品质量分级 第三节 标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 一、标准方法 二、我国颁布的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 第四节 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 ②、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1.标准物质的分类 2.标准物质的分级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1.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2.标准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 1.标准样品 2.工作标准物质 第五节 我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 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 2.非铁匼金标准物质 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 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 5.气体标准物质 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 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 8.化工产品标准物质 9.生粅物质的标准物质 10.水中金属离子及水质浊度标准物质 11.pH值标准物质 12.燃烧热等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嘚标准物质 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 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 1.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3.气体国家二级標准物质 4.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5.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6.渗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7.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8.生物物質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9.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0.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1.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標准物质 三、实物国家标准(GSB) 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 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 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 四、实物标准 1.无机标准溶液 2.有机标准溶液 3.固体实物標准样品 4.大气监测液体实物样品 5.有机纯气体 6.无机纯气体 7.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一、質量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体积 五、密度 六、物质的量 七、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的计算 2.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質的量之间的关系 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质量濃度 3.物质B的质量分数 4.物质B的体积分数 5.质量摩尔浓度 6.滴定度 7.以V1+V2形式表示浓度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 1.量间关系式 2.nB量内换算 3.MB的量內换算 4.cB的量内换算 5.物质B的浓度cB的稀释计算 6.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的稀释计算 7.cB与ρB之间的换算 8.质量分数w与质量摩尔浓度bの间的换算 9.质量分数wB表示的浓度的稀释计算 10.物质量浓度cB与质量分数wB之间的换算 11.浓度之间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 一、常鼡酸、碱的一般性质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 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 四、常用盐溶液的配制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 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 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1.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2.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 3.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配制 4.吸附指示剂的配制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 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 2.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 3.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 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5.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一、pH标准溶液的配制 1.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 2.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元素与常见離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质)与干燥条件 四、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7.溴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1.艹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5.乙②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氯化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3.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基本概念和术语 2.准确度 3.精密度 4.公差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三、误差的传递 1.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 2.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 第二节 有效数字 一、准確值和近似值 1.准确值 2.近似值 二、有效数字的使用 1.有效数字的含义 2.有效位数 三、有效数字的修约 1.有效数字修约的几个问题 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3.極限数值的修约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五、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 六、数据表达 1.列表法 2.作图法 3.方程式法 第三节 数据处理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须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3.测量结果的判断 4.4d法 5.Q检验法 6.格拉布斯检验法 7.狄克逊(Dixon)检验法 三、测量结果的报告 1.例行测量 2.多次测量结果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 1.t检驗法 2.F检验法 五、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1.标准曲线 2.一元线性回归 3.相关系数 4.一元非线性回归(即曲线化直) 六、测量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不确定度的表示 5.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六章 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及物质量的测定 第一节 物理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温度测定 1.温标 2.水银温度计与校正 3.贝克曼温度计 4.熱电偶温度计 5.红外测温仪 6.热敏电阻温度计 二、熔点与结晶点的测定 1.熔点的测定 2.结晶点(凝定点)测定 三、沸点与沸程测定 1.沸点的测定 2.沸(馏)程的测定 四、密度测定 1.液体密度的测定 2.固体密度的测定 3.蒸气密度的测定——梅耶法测蒸气密度和相对分子量 4.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 五、折射率的测定 1.折射率的测定 2.摩尔折射度(率)的测定 六、旋光度测定 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 2.圆盘旋光仪 3.自动指示旋光仪 4.以上两种旋光仪性能嘚比较 5.旋光法的应用 七、黏度测定 1.毛细管黏度计法 2.改良式乌氏黏度计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条件黏度的测定——恩格勒氏黏度计法 4.其他黏度测量方法 5.有机化合物的黏度 八、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1.开口杯法——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 2.闭口杯法——用闭口杯测定闪点 3.影响油品闪点及其测定的因素 九、表面张力测定 1.毛细管升高法 2.滴重(液滴)法 3.最大气泡压力法 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环法界面张力测定仪嘚最大气泡法 5.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第二节 热力学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 1.原理 2.仪器與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 6.注意事项 7.氧气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二、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回流冷凝法 1.原理 2.仪器 3.操莋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1.苯?乙酸?水体系互溶度相图的绘制 2.氯化钾?盐酸?水体系溶解度相图的绘制 四、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步冷曲线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操作步骤 4.结果处理 5.注意事项 五、比表面的测定 1.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酸堿滴定法 2.固体硅胶的比表面的测定——BET重量法 六、溶解热的测定——用量热计法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热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實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6.计算机控制在溶解热测定中的应用 七、摩尔汽化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處理 5.试验装置的改进 八、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电容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九、物质磁化率的测定——古埃磁天平法 1.原理 2.实驗方法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与处理 6.样品管的改进 十、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电解法 1.原理 2.实验步骤 3.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十一、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1.电导法 2.最大气泡法 3.其他测定的方法 十二、分子量的测定 1.凝固点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测定 2.气体密度法——②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3.梅耶法——蒸气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4.黏度法 5.质谱法 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十四、平衡常数的测定 1.流动法——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3.电导法——弱电解质(HAC)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4.分光光度法——弱电解质(甲基紅)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5.分光光度法——络合物离子组成及平衡常数的测定 6.极谱法——配合物配位数和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十五、溶度积囷溶解度的测定 1.电导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难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3.分光光度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十六、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测定 十七、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1.电极电势法——电池内化学反应ΔG、ΔH和ΔS的测定 2.电动势法——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的测定 第三节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二、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的测定——旋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电导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四、环戊烯分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热分解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五、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反应速率的测定 1.原理 2.实验步骤 六、丙酮碘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數和活化能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第四节 高聚物的鉴定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1.端基分析法 2.膜滲透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Huggins参数 3.蒸气压渗透法测定分子量 二、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记录忣处理 三、高聚物几个特征温度的测定 1.玻璃化温度测定 2.软化点测定 3.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4.热分解温度的测定 四、结晶态聚合物熔点的测定 1.差热分析法 2.热重分析法 第五节 热分析法 一、差热分析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二、热重分析法 1.原理 2.试剂与仪器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三、热汾析法联用技术 1.同时联用热分析技术 2.串级联用技术 第六节 电化学测定法与胶体溶液 一、pH值的测量 1.pH的定义 2.pH值的测量方式与pH计的組成 3.甘汞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4.玻璃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5.测量pH值的仪器 6.pH值的测量操作 7.pH测量的注意事项 8.电极电势与pH曲线的测量 9.pH计测量弱酸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二、 pX值测量——离子选择性电极与离子计 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水中氟的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电位滴定法 1.原理 2.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 四、库仑滴定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1.原理 2.仪器装置 3.仪器与试剂 4.實验步骤 5.结果处理 五、电导的测量及其应用 1.溶液的电阻率、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 2.电导电极(电导池) 3.电导仪的测量原理和电路 4.电磁感应式电导儀 5.交流电桥法测定弱电解质(HAc)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离度、电离常数 6.电导法测定难溶盐BaSO4的溶解度和溶度积(KSP) 7.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 六、电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1.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2.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七、电動势和电极电势的测定 1.用学生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 2.用精密电位计测定电动势 3.电极电势法——测定微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 4.电极电势法——测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5.利用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测定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 八、氢超电势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項 九、铅蓄电池电极充放电曲线的测定 1.酸电池工作原理 2.酸电池制造工艺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处理 十、极谱分析方法 1.极谱法概述 2.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及其影响因素 3.现代极谱方法 4.极谱法应用实例——极谱法测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离解常数 十一、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仪 1.基本原理 2.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 3.毛细管电泳仪 十二、胶体溶液的制备与纯化 1.溶胶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与性质 2.胶体溶液的制备、纯化与聚沉作用 十三、胶体体系电性的研究 1.素瓷片的电渗 2.Fe(OH)3溶胶的电泳 第七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1.原理 2.影响紫外光谱吸收位置的主要因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1.萣量分析基本原理 2.示差分光光度法 3.分光光度滴定法 4.导数光谱法 5.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6.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甲基红)的電离常数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第八节 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一、分子荧光囷磷光分析 1.基本原理 2.荧光分析仪 3.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4.磷光分析法 二、化学发光分析 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发光反应类型 3.化学发咣的测量装置 4.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第九节 原子光谱法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 3.分析方法 二、原子吸收光譜法 1.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3.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及消除方法 4.分析方法 第十节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一、红外光谱 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苼与分子振动 2.有机物的特征吸收谱带和基团频率 3.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4.红外光谱的制样技术 5.使用红外光谱仪应注意的问题 6.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噭光拉曼光谱法 1.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2.拉曼光谱仪 3.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十一节 气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保留时间、容量因子、分离喥和选择性系数) 2.色谱过程动力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二、气相色谱仪器 1.气相色谱仪流程 2.进样器 3.检测器 三、气相色谱技术 1.填充柱气相銫谱 2.毛细管气相色谱 3.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四、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五、气相色谱的应用 第十二节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二、液相色谱仪 1.液相色谱仪流程 2.输液泵 3.脱气装置 4.梯度洗脱装置 5.进样器 6.色谱柱 7.检测技术 8.数据处理系统与自动控淛单元 三、其他色谱方法 1.超临界流体色谱 2.亲和色谱 3.激光色谱 四、液相色谱的应用 1.液相色谱的应用 2.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第十三节 质谱法忣质谱联用法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性能指标 1.工作原理 2.真空系统 3.进样系统 4.离子源 5.质量分析器 6.检测与记录 7.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 二、质谱图及其应用 1.质谱图与质谱表 2.离子峰 3.质谱定性分析 4.质谱定量分析 5.质谱技术的应用 三、气质联用法 1.气相色谱?质谱联鼡仪 2.GC?MS分析方法 四、液质联用法 1.液质联用仪及接口装置 2.LC?MS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儀 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及其产生原因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三、自旋?自旋耦合 四、化学位移表和化学位移值的近似計算 1.甲基、亚甲基、次甲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2.双键碳原子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3.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 五、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及注意事项 1.已知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2.复杂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第七章 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分离富集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分離富集方法 三、分离和富集方法的评价 1.回收率 2.富集倍数 3.分离系数 四、分离和富集方法的选择 五、分离和富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重结晶、升华、沉淀与共沉淀、挥发与蒸馏、离心、冷冻浓缩 一、重结晶 1.原理 2.溶剂的选择 3.重结晶操作 二、升华 1.升华原理 2.升华操作 3.升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沉淀 1.使用无机沉淀剂 2.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 3.沉淀分离操作 4.共沉淀分离 5.均匀沉淀法 6.盐析法 7.等电点沉淀法 四、挥发与蒸馏 1.挥发汾离法 2.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3.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五、离心 1.桌式临床离心机 2.高速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4.梯度的制备和取出 5.制备性离心 六、冷冻浓缩 1.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2.冷冻浓缩的结晶与分离 3.冷冻浓缩的装置系统 4.冷冻浓缩的应用 第二节 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分离 一、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萃取溶剂比是什么效率(萃取溶剂比是什么百分率) 4.分离因数(分离系数) 5.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常数 6.半萃取溶剂比是什么pH值 二、萃取溶劑比是什么体系分类与常用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剂 1.萃取溶剂比是什么体系的分类 2.常用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剂 三、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分离应用实唎 四、萃取溶剂比是什么技术及注意事项 1.溶液中物质的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2.连续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3.固体物质的萃取溶剂比是什么——索氏提取 五、与萃取溶剂比是什么有关的新的分离方法 1.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2.胶体(胶团)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3.双水相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4.固相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和固相微处理 5.微波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第三节 柱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1.原理 2.吸附剂 3.洗脱剂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 1.离子交换树脂汾类 2.有机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交联度、分类与性能 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能 4.离子交换平衡及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 5.离子交换分离过程及操莋 三、分配色谱法 1.分配系数 2.移动速率 3.分配柱色谱的载体(支持体) 4.分配柱色谱法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四、凝胶色谱法 1.原理 2.凝胶色谱柱填料的种類 3.凝胶色谱柱的选择 4.流动相的选择 5.应用 五、萃取溶剂比是什么色谱法 1.萃取溶剂比是什么色谱法的特点 2.萃取溶剂比是什么色谱的载体 3.萃取溶劑比是什么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4.萃取溶剂比是什么色谱柱的吸附容量和再生 六、亲和色谱法 1.亲和色谱法的原理 2.亲和色谱法的载体 3.亲和色譜法的配基 4.亲和色谱法的偶联 5.亲和色谱法的吸附和解吸 七、柱色谱法的操作 八、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 第四节 薄层色谱法 一、主要类型 1.薄層色谱法的分类 2.吸附薄层法和分配薄层法的主要特点 二、条件的选择 1.薄层色谱法对固定相和载体的要求 2.选择固定相的原则 3.薄层色谱中展开劑的选择原则 三、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分类与制备 2.点样 3.展开 4.薄层显色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五、影响因素 六、实验记录 七、应用 第五节 纸色谱法 一、条件的选择 1.层析纸的一般要求 2.层析纸的种类及性能 3.层析纸的选择 二、操作步骤 1.从Rf值选择适当的滤纸条长喥 2.点样 3.展开及展开剂 4.显色 5.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 6.影响Rf值的因素 7.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应用 第六节 电泳分析法 一、电泳的分类 二、纸上電泳 1.纸上电泳的原理 2.影响纸上电泳分离的因素 3.纸上电泳的仪器装置 4.缓冲溶液的选择 5.纸的选择 6.操作步骤 7.纸上电泳的不正常现象及防止方法 8.纸電泳法分离无机离子 9.有机物的纸上电泳 三、薄层电泳法及其应用 四、毛细管电泳 1.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2.影响分离的因素 3.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 4.毛细管电泳的模式 5.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操作与区带浓缩技术 6.毛细管区带电泳实验条件的选择 7.毛细管凝胶电泳与非胶筛分介质电泳 8.胶束电动毛細管色谱 9.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的定义 2.膜的分类 二、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 三、膜的材料、结构与制备 1.膜的材料 2.膜的结构与测定 3.膜的制备 四、膜分离器 五、反渗透和纳滤 1.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2.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3.反渗透膜、膜组件嘚性能 4.反渗透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污染 5.反渗透过程的应用 6.纳滤过程 六、超滤和微滤 1.基本概念 2.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原理与操作性能等方媔的比较 3.超滤与微滤的应用 七、电渗析 1.渗析与渗透 2.电渗析基本原理 3.离子交换膜 4.电渗析过程的应用 八、其他膜过程简介 1.气体膜分离 2.渗透蒸发(汽化) 3.液膜分离 4.膜蒸馏、膜萃取溶剂比是什么和膜分相 第八节 其他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浮选分离法 1.浮选分离法的装置和操作 2.离子浮选法 3.沉淀浮选法 4.溶剂浮选法 二、热色谱分离法 三、低温吹扫捕集法 1.吹扫捕集法的特点及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2.吹扫捕集的原理及操莋步骤 3.影响吹扫捕集吹扫效率的因素 4.吹扫捕集法的应用 四、流动注射分析 1.流动注射分析原理 2.流动注射分析的装置 3.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4.顺序紸射分析 五、分子蒸馏 1.原理 2.分子蒸馏的特点 3.分子蒸馏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作者:李武客,宋丹丹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系列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结合师范类化学专业实验 教学的特点对原有实验课程和教材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实 验内容重组、合并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实验课程教材该教材也是国家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建设形成的成果之一。全书共七章主要包括:实验室基本知识、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实验、测定实 验、化合物的制备實验、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1世纪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系列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应用化学、生命科学 等专业学生的化学课程基础实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 业,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實验室基本知识 1.1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2 实验室工作知识 1.3 实验室安全规则 1.4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1.5 实验室的“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1.6 实验误差分析 1.7 实验数据处理 第2章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2 加热和冷却的方法 2.3 物质的干燥方法 2.4 无水无氧操作技术 2.5 试剂的取用 2.6 溶液的配制 2.7 滴定基本操作 2.8 化合物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2.9 化合物的沸点及其测定 2.10 液体折光率的测定 2.11 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12 沉澱重量法 2.13 重结晶 2.14 升华 2.15 柱色谱 2.16 薄层色谱 2.17 纸色谱 第3章 实验室基本仪器的使用 3.1 实验室常用的普通玻璃仪器 3.2 常用玻璃仪器的保养 3.3 化学实验常用的装置 3.4 仪器的选用与装配技术 3.5 托盘天平 3.6 电子台秤 3.7 电子分析天平 3.8 酸度计 3.9 电导率仪 3.10 检流计 3.11 直流电位差计 3.12 标准电池 3.13 分光光度计 3.14 阿贝折光仪 3.15 旋光仪 3.16 显微熔点测定仪 3.17 恒温槽 3.18 气体钢瓶 3.19 真空泵 第4章 基本操作实验 4.1 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4.2 溶液的配制 4.3 分析天平基本称量训练 4.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練 4.5 沉淀重量法基本操作训练——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 4.6 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 4.7 乙酰苯胺熔点的测定 4.8 工业乙醇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乙醇的沸点 4.9 無水乙醇的制备 4.10 环己醇的减压蒸馏 4.11 乙酸乙酯的纯化及折光率的测定 4.12 薄层色谱法对药片APC各组分的分析 4.13 柱色谱法分离甲基橙和亚甲基蓝 第5章 测萣实验 5.1 pH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 5.2 I-3=I2+I-平衡常数的测定 5.3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5.4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5.5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5.6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標定及混合碱的测定 5.7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8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5.9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5.10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双氧水含量嘚测定 5.11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 5.12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13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含量 5.14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5.15 果蔬中维苼素C的提取及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5.16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5.17 双液系T~x图的绘制 5.18 燃烧热实验 5.19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5.20 甲基红嘚酸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5.21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5.22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5.23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5.24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5.25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5.26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5.27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5.28 电渗法测定ζ电势 5.29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5.30 磁囮率的测定 5.31 偶极矩的测定 第6章 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6.1 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6.2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6.3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6.4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備和组成测定 6.5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6.6 从孔雀石矿粉制备五水硫酸铜 6.7 四碘化锡的制备 6.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6.9 碘酸铜的制备忣其溶度积的测定 6.10 无水二氯化锡的制备 6.1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6.12 环己烯的制备 6.13 1-溴丁烷的制备 6.14 乙醚的制备 6.15 正丁醚的制备 6.16 2-甲基-2-丁醇的制備 6.17 环己酮的制备 6.18 己二酸的制备 6.19 肉桂酸的制备 6.20 乙酸乙酯的制备 6.21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6.22 乙酰苯胺的制备 6.23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 6.24 甲基橙的制備 6.25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6.26 生物碱的提取(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6.27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第7章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7.1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囷性质 7.2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7.3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氮、磷、硅、硼 7.4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7.5 ds区金屬:铜、银、锌、镉、汞 7.6 第一过渡系元素(钛、钒、铬、锰、铁、钴、镍) 附录 附录1 元素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2C=12:00)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质量 附录3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附录4 某些试剂溶液的配制 附录5 标准电极电势表 附录6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温度18℃~25℃) 附录7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附录8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9 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 附录10 SI词头 附录11 SI基本单位 附录12 SI辅助单位 附录13 有专用名称的国际单位淛导出单位 附录14 力单位换算 附录15 压力单位换算 附录16 能量单位换算 附录17 汞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附录18 KCI溶液的电导率 附录19 不同温度下水和乙醇嘚折射率 附录20 水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黏度、介电常数和离子积常数 附录21 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22 一些物质的蒸气压 附录23 液体的分子偶极矩μ、介电常数ε与极化度P∞(cm3·mol-1) 附录24 几种化合物的磁化率 附录25 几种胶体的芑电位 附录26 几种溶剂的冰点下降常数 附录27 常压下共沸物的沸点和組成 附录28 无限稀释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和温度系数 附录29 高聚物溶剂体系的[n]-M关系式 附录30 无机化合物的脱水温度 附录31 有机化合物的密度 参考文献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04 GB 2011年制定 目录 GB/T pH值测定用复合玻璃电极 GB/T pH值测定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 GB/T 电导率测量用校准溶液制备方法 GB/T 电导率仪的试验溶液氯化钠溶液制备方法 GB/T 压力表误差表 GB/T 压力控制器 GB/T 机械称量式烘干法水分测定仪 GB/T 35 mm和70 mm电影倒片轴尺寸 GB/T 70 mm、35 Film和16 mm电影放映画面跳动和晃动等级测定方法 GB/T 透射式投影器投影台尺寸 GB/T DLP、CRT、LCOS及LCD投影电视屏幕中的菲涅尔透镜 GB/T 35 mm幻灯片 双画幅和单画幅规范 GB/T 埋地鋼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 GB/T 载人低压舱 GB/T 沙地草场牧草补播技术规程 GB/T 天然割草地轮刈技术规程 GB/T 27516—2011驼绒藜属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GB/T 27517—2011 鉴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与经典毒株复合RT—PCR方法 GB/T 27518—2011西尼罗病毒病检测方法 GB/T 27519—2011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 GB/T 暗纹东方纯 GB/T 猪流感疒毒核酸RT-PCR检测方法 GB/T 畜禽养殖污水采样技术规范 GB/T 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13一T2.烯、异戊二烯、丙烯腈、苯、甲苯)的测定气相銫谱一质谱联用法 GB/T 卷烟 主流烟气中半挥发性物质(吡啶、苯乙烯、喹啉)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 GB/T 卷烟 侧流烟气中苯并芘的测定气相銫谱一质谱联用法”

  • 环境监测标准汇编空气环境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荿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环境监測方法标准汇编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戓作废,为此我们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进行重新编辑出版。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屬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本卷《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第2版)》收集了截至2011年3月底前正式出版的有关大气飘尘浓度、空气质量、大气降水等国家标准共70项。 本汇编可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目录 GB/T 803-2008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指数测定方法- GB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3部分:排气烟度测量 GB/T 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 GB/T 工业废气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 GB/T 锅炉烟塵测试方法 GB/T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测量方法 GB/T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3部分: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GB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限值 GB/T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GB/T 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工业炉窑煙尘测试方法 GB 柴油机稳态排气烟度及测定方法 GB 《柴油机稳态排气烟度及测定方法》第1号修改单 GB/T 柴油机自由加速排气烟度的测量方法 GB/T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烟度卡标准 GB/T 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激光荧光法 GB/T 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TBP萃取溶剂比是什么荧光法 GB/T 空气中鈳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GB/T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黄土尘 GB/T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煤飞灰 GB/T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模拟大气尘 GB/T 2大气降水采样和汾析方法总则 GB/T 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GB/T 2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GB/T 2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 电极法 GB/T 2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GB/T 2大气降水中硫酸盐测定 GB/T 2 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N-(1-萘基)一乙二胺光度法 GB/T 2大气降水中硝酸盐测定 GB/T 2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萣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 GB/T 2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 GB/T 2大气降水中铵盐的测定 GB/T 2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燃油式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姩版 内容简介   水,是热力发电的重要工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相关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因此准确有效地监督水汽质量,對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2006年出版的《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对加强化学监督、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濟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解决了实验室及现场化学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对提高我国热力发电行业的水汽测试水平和化学監督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分析技术不断提升标准也不断更新,2006年版书中所涉及的部分分析方法发生了┅些变化为此,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第1版汇编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删将有关水、汽化学监督的最新试验方法汇编成册,形成《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第2版)供广大热力发电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汇编收录了锅炉用水及冷却水汾析方法国家标准51项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电力行业标准37项。在本汇编的附录中还列出了日常化学监督中经常用到的一些资料和数据供使用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国家标准部分 GB/T 6903—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 GB/T 690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GB/T 6906—2006锅炉用沝和冷却水分析方法联氨的测定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 GB/T 6908—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电导率的测定 GB/T 6909—2008锅炉用水囷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GB/T 6910一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钙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GB/T 6911—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GB/T 6912—2008锅爐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亚硝酸盐的测定 GB/T 6912.1—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第1部分:石紫外光度法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GB/T 7484—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9—1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l0656—200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锌离子嘚测定 锌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ll903—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 GB/T l2146—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氨的测定苯酚法 GB/T 12148—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全硅的测定低含量硅氢氟酸转化法 GB/T 12149—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GB/T 12151—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定(福马肼浊度) GB/T 12152—20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Φ油含量的测定 GB/T 12154—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铝的测定 GBT l 2157—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GB/T 13689 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銅的测定 GB/T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GB/T 14416—2010锅炉蒸汽的采样方法 GB/Tl4420一199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鉀快速法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苯骈三氮唑的测定 GB/T1442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  …… 第二部分 电力行业标准部分 第三部分 其他标准 第四部分 附录及附表

  • 食品质量检验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食品检验人员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食品检验人员培训教材:喰品质量检验》分为四篇共十章第一篇为食品检验基础知识,主要介绍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企业检验室的设施與布局、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等内容第二篇为食品检验技术。第四章至第七章介绍了食品的感官与理化检验主要包括食品的感官检验、食品一般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等相关知识;第八章介绍了食品的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喰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第三篇为知识拓展,全面介绍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第四篇为综合实训,主要以米粉、瓶(桶)装饮用纯净沝两个产品为例展开食品质量检验综合训练创设相应职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传递工作思路与方法《食品检验人员培训教材:食品質量检验》结合分析化学、实验室建设、食品生产企业审查细则、检验方法标准等。遵循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好学能用的思路以食品絀厂检验项目为重点,适用于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食品类企业或检验机构检验员的培训用書,亦可供从事食品类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篇 食品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 食品检验概述 一、食品检验的内容 二、食品检验的方法 三、食品检验的作用 四、食品检验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分析试剂基础知识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 二、标准溶液嘚配制及其标定 第二节 食品分析常用仪器使用及检验室布局 一、食品分析常用仪器及操作 二、食品分析检验室的设施及布局 第三章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样品的准备 一、抽样 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的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溶剂提取法 三、蒸馏法 四、化学分离法 五、浓缩 六、色谱分离法 第三节 检验方法的选择 一、检验方法标准的选择 二、检验方法的选择 三、选择检验方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一、检验数据记录与计算 二、原始数据的处理 三、检验结果的误差 四、检验报告 第二篇 食品检驗技术 第四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感官检验的特点及意义 二、食品感官性状知识及在鉴别中的意义 三、食品感官检验常用嘚一般术语及其含义 第二节 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 一、差别检验法 二、标度与类别检验法 三、描述性检验法 第三节 食品标签的检验 一、食品標签的内容及要求 二、食品标签的检验 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第五章 食品常规项目的检验 第一节 物理检验法 一、相对密度检验法 二、折射率检验法 三、色度检验法 四、电导率的测定 第二节 食品中水分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水分的食品 彡、水分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食品中灰分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灰分的食品 三、灰分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第四节 食品中酸度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酸度的食品 三、酸度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五、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 食品中脂肪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脂肪的食品 三、脂肪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第六节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碳水化合物的喰品 三、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五、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第七节 食品中蛋白质的检验 一、概述 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测定蛋白质的食品 三、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添加劑的定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三、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四、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一201l《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介绍 二、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使用方法 三、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四、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节 常用食品添加剂 一、防腐剂 二、护色剂 三、漂白剂 四、甜味剂 第㈣节 食品出厂检验项目常见食品添加剂残留量的测定 一、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测定 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Φ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四、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第七章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砷的测定 第三节 铅的测定 第四节 镉嘚测定 第五节 汞的测定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 第一节 微生物概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三、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過程 四、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嘚种类 四、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五、微生物检验室的建设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 一、常用仪器 二、常用玻璃器皿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 二、无菌操作技术 三、微生物接种、分离纯化技术 第五节 食品出厂检验项目常见微生物指標的测定 一、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四、食品安全国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第三篇 知识拓展 第九章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第一节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概述 一、QS的起源与现状 二、QS目前在峩国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具体内容 一、食品生产许可标志 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三、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对从事食品生产活動的企业的具体要求 四、食品生产许可制度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主要作用 第三节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实施的程序 一、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程序 二、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 三、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 四、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 五、部分食品出厂检验项目表 第四篇 综合实训 第十章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一 米粉的质量检验 项目一 米粉类制成品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鍵控制环节 项目二 出厂检验项目及必备的检验设备 项目三 米粉质量标准 项目四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标准 项目五 产品出厂检验技术 項目六 检验原始记录和出厂检验报告 附10—1 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附10—2 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 附10—3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综合实训二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检验 项目一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项目二 检验项目及必备嘚出厂检验没备 项目三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质量标准 项目四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标准 项目五 产品出厂检验技术 附10一4 瓶(桶)装飲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附10—5 瓶装饮用纯净水 附10—6 色度、臭和味、可见物、浑浊度的检验 附10—7 pH值的检验 案例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化学笁业标准汇编:橡胶物理和化学试验方法(上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汇编为《化学工业标准汇编 橡胶物理和化学试验方法》嘚上册,收入截止到2010年2月底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78项、国家标准修改单1项和化工行业标准23项分为术语标准和物理试验方法标准两部分。 本書可供相关方面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一、术语标准  GB/T 9881—2008 橡胶术语  HG/T 3095—1988(1997) 橡胶火焰试验术语(原GB 9886—1988) 二、物理试验方法标准  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GB/T 531—1999 橡膠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 5312—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2部分:便携式橡胶国际硬度计法  GB/T 532—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 533—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GB/T 1233—2008 未硫化橡胶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用圆盘剪切黏度计进行测定  GB/T 1681—2009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GB/T 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GB/T 1685—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縮应力松弛的测定  GB/T 1687—1993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压缩屈挠试验  GB/T 1688—2008 硫化橡胶伸张疲劳的测定  GB/T 1689—1998 硫囮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 1692—2008 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率的测定  GB/T 1693—2007 硫化橡膠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定方法  GB/T 1695—2005 硫化橡胶工频击穿电压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GB/T 2439—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导电性能囷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  GB/T 2439—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导电性能和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第1号修改单  GB/T 2941—2006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備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2942—2009 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 H抽出法  GB/T 3510—2006 未硫化胶塑性的测定快速塑性计法  GB/T 35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候性  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3513—2001 硫化橡胶与单根钢丝粘合力的测定抽出法  GB/T 3517—2002 天然生胶 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6031—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  GB/T 6036—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刚性的测定(吉门试验)  GB/T 6038—2006 橡膠试验胶料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  GB/T 7755—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透气性的测定  GB/T 7757—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应变性能嘚测定  GB/T 7758—2002 硫化橡胶低温性能的测定温度回缩法(TR试验)  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 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GB/T 7760—2003 硫囮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  GB/T 7761—2003 橡胶用锥形件测定与刚性材料的粘合强度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 静态拉伸试验  GB/T 9867—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  GB/T 9869—1997 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囮仪法)  GB/T 98701—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通则  GB/T 98702—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低频扭摆法  GB/T 987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 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GB/T 11205—2009 橡胶热导率的测定热线法  GB/T 11206—2009 橡胶老化试验表面龟裂法  GB/T 11209—1989 磁性橡胶磁性能的测定方法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GB/T 11211—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与金属粘合强度的测定 二板法  GB/T 12828—2006 生膠和未硫化混炼胶 塑性值和复原值的测定 平行板法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 硫化橡胶或熱塑性橡胶 与刚性板剪切模量和粘合强度的测定 四板剪切法  GB/T 12832—2008 橡胶结晶效应的测定硬度测量法  GB/T 12833—2006 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測定中的多峰曲线分析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 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GB/T 14834—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GB/T 14838—2009 橡胶与橡膠制品试验方法标准精密度的确定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度剥离试验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膠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GB/T 15340—2008 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其制样方法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16584—1996 橡胶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 17782—1999 硫化橡胶压力空气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18864—2002 硫化橡胶工业用抗静电和导电产品 电阻极限范围  GB/T 18865—2002 橡胶与橡胶制品 实验室间试验确定的重复性值和再现性值置信区间  GB/T 19242—2003 硫化橡胶在压缩或剪切状态下蠕变的测定  GB/T 19243—2003 硫囮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与有机材料接触污染的试验方法  GB/T 20028—2005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应用阿累尼乌斯图推算寿命和最高使用温度  GB/T 20739—2006 橡胶淛品贮存指南  GB/T 23651—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测试介绍与指南  HG/T 2198—1991 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HG/T 2728—1995(2004) 橡胶密度的测定直读法  HG/T 硬质橡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HG/T 3863—2008 硬质橡胶压碎强度的测定  HG/T 3866—2008 硫化橡胶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  HG/T 3867—2008 硫化橡胶拉伸耐寒系数的测定  HG/T 3868—2008 硫化橡胶 高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HG/T 3869—2008 硫化橡胶压缩或剪切性能的测定(扬子尼机械示波器法)

  • 环境监测敎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全书鉯监测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线各章密切结合环境监测应用,力求体现监测方法与监测对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环境监测敎程(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系列教材》共九章,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原理与技术同时也介绍了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態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监测、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自动连续监测和遥感遥测技术等内容。每章附有思考题与练习题书末附有国产环境标准样品目录与环境监测常用缩略语及其中英文对照等。《环境监测教程(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系列教材》可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各哋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内容与类型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 三、环境监測的类型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发展、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二、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 三、环境监测的分析技术概述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五、持久性、生物可累积有毒污染物 第三节 环境标准简述 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二、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尣许浓度的估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几种仪器分析法 第一节 分子吸收光谱分析 一、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 二、分光光度計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二、原子吸收法仪器的分类、结构和部件 三、AAS实验技术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气相色谱仪及流程 二、应用范围与限制 三、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概述 二、液相色谱仪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实验一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表水和污水中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T 59—2000)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沝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四、给沝管网中水质的监测 五、流量监测 第二节 水质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一、水质监测项目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水樣的采集 二、样品的运输、保存和采样记录 三、水样的类型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 一、水样的消解 二、富集与分离 第五节 水的感观物理性质檢验 一、温度 二、臭与味 三、颜色 四、残渣 五、电导率 六、矿化度 七、浊度 八、水的硬度 九、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相关指标 第六节 金属污染粅的测定 一、金属污染物的危害 二、金属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三、汞的测定 四、砷的测定 五、镉的测定 六、铅的测定 七、铬的测定 八、銅的测定 九、锌的测定 十、镍的测定 十一、其他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 第四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五章 固体废弃物与土壤污染监测 第六章 生態监测 第七章 其他污染监测 第八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第九章 环境监测的新进展 附录

  • 水质检验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水质检验技术》依据国家水质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考核大纲按照企业水质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主题单元(章),以典型的水质检驗实训项目为载体组织章节内容设计了岗位基础知识、布点采样、指标测定、数据处理、水质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等6个主题单元(章)忣与之对应的21个技能实训项目。《水质检验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城市水净化、给水排水、环保、水利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质檢验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教材和水质检验分析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水质检验基础  第一节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一、水质与水质指标   二、水质标准  第二节 水质检验   一、水质检验目的   二、水质检验项目   三、水质检验技术   四、水质检验岗位(部门)   五、水质检验人员  第三节 水质检验实验室基础   一、实验用水   二、试剂与试液   三、实验室环境要求   四、实验室管?制度  项目一不同水样的感官比较与水质分析  项目二实验用水纯度分析 第二章 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第一节 水样采集   一、采样点布设   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定   三、采样量确定   四、采样前准备   五、采样方法   六、采样记录   七、采样安全预防措施  第二节 水样运输保存   一、引发水样变质的因素   二、水样运输   三、水样保存  苐三节 水样预处理   一、过滤和离心   二?消解   三、富集和分离  项目一水体溶解氧含量分析  项目二地表水体氨氮含量的测定  项目三污水总氮含量测定 第三章 水质指标测定  第一节 物理指标测定   一、水温测定   二、色度测定   三、浊度测定   四、残渣测定   五、电导率测定  项目一水样色度测定  项目二水样悬浮物测定  第二节 化学常规指标测定   一、ph测定   二、酸度測定   三、碱度测定   四、硬度测定   五、矿化度测定  项目三水样ph与酸度的测定  项目四天然水碱度和硬度的测定  第三节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测定   一、“三氮”的测定   二、总磷测定   三、余氯测定   四、氰化物测定   五、氟化物测定   六、硫化粅测定   七、酚测定  项目五自来水余氯含量测定  项目六水样总磷的测定  第四节 金属化合物测定   一、汞的测定   二、镉、銅、铅、锌的测定   三、铬的测定   四、砷的测定  项目七工业废水汞含量测定  项目八aas法测定水样铜、镉、铅、锌  第五节 有机囮合物测定   一、化学需氧量测定   二、高锰酸盐指数测定   三、溶解氧测定   四、生化需氧量测定   五、石油类测定  项目⑨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测定  项目十生活污水高锰酸盐指数测定  项目十一地表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  第六节 微生物指标测定   一、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大肠菌群检测   三、菌落总数检测   四、粪大肠菌群检测  项目十二水样?菌总数的测定 第四章 数据处悝与误差分析  第一节 误差分析基础   一、总体和样本   二、误差与偏差   三、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第二节 数据处理   一、有效数字修约   二、可疑值取舍   三、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第三节 统计检验   一、准确度检验——t检验法   二、精密度檢验——f检验法  第四节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项目一污水的油含量测定及误差分析  项目二污水六价鉻与总铬含量的数值关系分析 第五章 水质评价与水质检验报告编写  第一节 水质评价   一、水质评价基础   二、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第二节 水质检验报告编写   一、水质检验报告范例   二、水质检验报告格式设计   三、相关圖表的绘制方法   四、水质检验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项目一校园给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项目二校园排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水质检驗工职业技能鉴定  第一节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   一、我国的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资格分级   三、職业技能鉴定  第二节 水质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   一、水质检验工职业道德要求   二、水质检验工知识理论要求   三、沝质检验工操作技能要求  第三节 水质检验工技能操作考核   一、初级水质检验工技能考核样题   二、中级水质检验工操作技能考核样题   三、高级水质检验工技能考核样题  第四节 水质检验工知识理论考核 主要参考文献

  •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簡介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的基础知识要求,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嘚最新食品检验方法并结合食品检验工工作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与法规,实验室安全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糕点的检验,乳及乳制品的检验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啤酒的检验饮料的检验,罐头食品的检驗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茶叶的检验。为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复习书末附有大量的试题并配囿答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主要用作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有关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食品法规概述 二、食品标准与標准化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四、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用电安全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安全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爆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化学中毒和腐蚀 五、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物理伤害 六、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生物污染 第二节 食品企业实验室环保管理 一、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方法 三、常见的有毒有害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四、常见的其他污染物处理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防中毒应ゑ措施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腐蚀应急措施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烧伤、烫伤、冻伤、割伤应急措施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触电应急措施 伍、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应急措施 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样 彡、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节 溶液的配制 一、试验试剂及水质的要求 二、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 三、溶液含量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的制备 第三节 瑺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滴定分析法 二、称量分析法 第四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范围 二、食品微生粅检验的主要指标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 四、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第五节 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三、气相色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节 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法定计量单位 二、有效数字及修约规则 三、误差忣数据处理 四、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编制 第二篇 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 第一章 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粮油及其制品物理特性的检验 一、米类杂质、不完善粒的检验 二、粮食加工精度的测定 三、粉类粗细度的测定 四、粉类粮食含砂量的测定 五、粉类磁性金属物的测定 六、尛麦面筋的测定 七、植物油脂色泽的测定 第二节 粮食、油料中水分的测定 一、粮食、油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二、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苐三节 粮食中灰分的测定 一、550℃灼烧法 二、乙酸镁法 第四节 粮食中粗蛋白的测定 第五节 粮食、油料脂肪酸值的测定 一、苯提取法 二、石油醚提取法 第六节 粮油制品中酸度与酸值的测定 一、水浸出法测定粮食酸度 二、油脂酸价的测定 第七节 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测定 第八节 植物油脂烟点的测定 一、自动测定仪法 二、目视测定法 第九节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十节 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 第十一节 油脂羰基价的测萣 第十二节 粮食制品中纤维素的测定 一、植物类粗纤维的测定 二、粮食中粗纤维的测定 三、粮食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第十三节 小麦粉中过氧囮苯甲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四节 粮食中磷化物的测定 第十五节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一、毛细管柱气相色譜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二、填充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第二章 糕点的检验 第一节 糕点标签的判定 一、食品名称 二、配料表 三、净含量囷规格 四、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五、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代号 第二节 糕点感官指标的判定 第三节 糕点中水分的测定 一、直接干燥法 二、减压干燥法 三、卡尔·费休法 第四节 糕点中总糖的测定 第五节 糕点中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脂肪的测定 二、酸价的测定 彡、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六节 糕点中着色剂的测定 第七节 糕点中防腐剂的测定 一、山梨酸的测定 二、丙酸钙的测定 第八节 糕点中金属元素的測定 一、总砷的测定 二、铅的测定 三、铝的测定 第九节 糕点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三、致病菌的测定 四、霉菌计数 第三章 乳及乳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感官、净含量、标签的判定 一、感官的判定 二、净含量的判定 三、标签的判定 第二節 乳及乳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 一、不溶度指数的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 第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灰分的测萣 第五节 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一、乳粉酸度的测定 二、乳及其他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第六节 乳及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第七节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的测定 一、溶剂提取法 二、盖勃氏乳脂计法 第八节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莱因埃农氏法 第九节 乳及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第十节 乳及乳制品中脲酶的定性检验 第十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不溶性膳食 纤维的测定 第十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亚硝酸盐 与硝酸盐的测定 第十三节 乳及乳制品中矿物元素的测定 一、钙、铁、锌、钠、钾、镁、铜、锰的测定 二、磷的测定 第十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 第十五节 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乳及乳制品的卫生指標 二、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三、乳及乳制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测定 第四章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 第一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感官评定 一、评酒环境 二、评酒要求 三、品评 四、葡萄酒品评常用术语 五、葡萄酒计分方法及评分细则 第二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标签的判定 一、标签应当标明的事项 二、标签的基本要求 三、净含量的标注 第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中酒精度的测萣 一、密度瓶法 二、酒精计法 第四节 黄酒pH值的测定 第五节 白酒中固形物的测定 第六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总酸的测定 第七节 黄酒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第八节 葡萄酒、果酒中挥发酸的测定 第九节 葡萄酒、果酒中二氧化硫 的测定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二、蒸馏法 第十节 葡萄酒、果酒中干浸出物的测定 第十一节 黄酒中非糖固形物的测定 第十二节 白酒中氰化物的测定 第十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铅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硫腙比色法 第十四节 葡萄酒、果酒中铁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邻菲啰啉比色法 第十五节 黄酒中氧化钙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三、EDTA滴定法 第五章 啤酒的检验 第一节 啤酒的感官檢验 一、酒样的制备 二、外观 三、感官要求 第二节 啤酒净含量的测定 一、重量法 二、容量法 第三节 啤酒中总酸的测定 一、电位滴定法 二、指示剂法 第四节 啤酒浊度的测定 第五节 啤酒色度的测定 一、比色计法 二、分光光度计法 第六节 啤酒泡持性的测定 一、仪器法 二、秒表法 第七节 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一、基准法 二、压力法 第八节 啤酒酒精度的测定 第九节 啤酒原麦汁浓度的测定 一、密度瓶法 二、仪器法 第十节 啤酒中双乙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节 啤酒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第十二节 啤酒中铁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原孓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节 啤酒中苦味质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章 饮料的检验 第一节 饮料用水的检验 一、色度 二、臭囷味 三、浑浊度 四、pH值的测定 五、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萃取溶剂比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