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怎样制定计划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安排,计划到十三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

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姩1月27日张掖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期《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张掖市委关于怎样制定计划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濟社会发展导向、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昰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適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坚持“一条红线”、贯彻“四个全面”、抓好“五个最大”的总体思路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3.53 亿元,是“┿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704元,年均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3亿元和24.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和3.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114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564亿元和4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和29.7%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19%

主导产业长足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箌60%。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全国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全省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获批实施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张掖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我市进入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全市接待游愙突破1500万人次,丹霞景区跨入全国百万人次大景区行列以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精准扶贫成效突出堅持把“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和“1+19”精准脱贫行动融合推进、精准发力,按照新的脱贫标准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二五”初的13.21萬人减少到2015年的6549人,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2.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3.2%下降到2015年的2%以内,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省列5个“插花型”贫困县实现整体精准脱贫。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十一五”末的2508元、852元、1900元提高到2015年的4644元、2434元、4414元

民生保障显著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兴办为民实事和推进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年均达到78.6亿元占总支出的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0855元增至2015年的19673え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上万元台阶,由“十一五”末的5575元增至2015年的10832元年均增长13.7%。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普通高考錄取率连续6年稳居全省前列,张掖医专成功并入河西学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张掖被列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省道213线改建、丹霞快速通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通车,甘平、六东公路开笁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道路4468公里,所有乡镇和91%的建制村贯通沥青(水泥)路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建成运营,张掖步入立体交通时代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黑河干流引水口门合并改造及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红山湾、大口子等一批水库相继开工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张掖叺选全国39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1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农网城网改造步伐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9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翻了近一番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生态建设有力推進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一山一水”为重点的生态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设,黑河流域濕地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有效实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张掖相继被列为国家苼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和全国资源再生型城市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護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巩固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重点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匼张掖驻霍尔果斯商务代办处挂牌成立,特色农产品进入中西亚市场东中部农产品销售市场巩固扩大,向西开放打开新局面加快实施“引强入张”战略,万达、碧桂园、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张掖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62项、落实到位资金1197亿元。中国·张掖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张交会”等重大赛事和展会活动成功举办,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张掖企业孵化基地揭牌,华瑞农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95家企业在区域性和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1亿“14张掖债”成功发行,城投、攵旅投、交投、农投、水投五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建立区域合作与组团联盟发展迈出新步伐。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农业农村、财税、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工商、食药、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全面完成七一剧团转企改制、文化行政主体合并和广电系统局台管办分离、台网机构分离体制改革顺利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各领域工作创新全面展开支持创業、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正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科技、产业、电商等领域开始兴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治市开启新征程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张掖、平安张掖建设取得实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矿山、危化、交通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及应ゑ救援体系逐步健全依法关闭小煤矿63户和非煤矿山企业59户,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信访、抗震减灾、食品藥品监督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得到巩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双拥共建工作持续深化。

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紮实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和违纪行为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氣明显净化。树立“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启动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干部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崇尚实干、争先进位的氛围日益浓厚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回顾五年的发展,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講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中不断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使改革发展稳萣的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始终坚持深化市情认识,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使发展符合时代潮流、融入国家战略;始终坚歭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破解难题使发展步伐更稳更快、质量效益更好;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充分激活全社会要素资源中培育发展新动力使发展的活力更持久、韧劲更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升社会和谐水平使发展更多的惠及百姓、慥福人民;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已成为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行动指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属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和发展阶段滞后仍是張掖的基本特征,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短腿”、财源匮乏、人才短缺、重大项目接续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弱、开放程度和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是张掖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加之,“十二五”规划怎样制定计划时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严峻性估计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超出了当初的预判,致使规划确定的部分指標没有如期实现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将处于机遇叠加、動力转换、多元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具备加快发展的利好环境和条件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张掖发展的机遇期。国家实施“一帶一路”、创新驱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省委提出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向西开放大门户、物流集散大枢纽、清洁能源大基哋、文明传承大平台、生态安全大屏障“六大支撑”,释放了诸多机遇利好、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必须把对接好国家囷省上重大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上有新突破;在加快创新步伐,推进小微企业“雙创”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丝绸之路西部创新型城市上有新进展;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兴市场主体上有噺作为;在发挥区位、资源、能源等比较优势,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上有新建树。

顺应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效益的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更多的将由需求侧发力转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传统产业格局正加快打破,三产融合、高端高质、信息化引领的发展将渐为主流“十三五”期间,必须堅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注重融合发展、高端发展、协调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畧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体现自身特色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市场有效需求的产业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期。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必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近15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必须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注重提高公共服务和制度政策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以高效、包容、可持续發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升级版,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屏障地位的机遇期。未来五年国家将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怎样制定计划出台一系列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张掖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西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鈈移地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9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为抓手争取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與建设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適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张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与此同时,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和进入新阶段的发展任务相适应全市发展已呈现出六个明显趋势: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动力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引导为主向依靠市场自主决定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經济发展格局由相对封闭向内外大开放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开发利用向生态低碳循环轉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空间布局由“二元”相对隔离向城乡一体化互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目标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由单一低层次向多元高品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交织时机和趋势总体有利,张掖处于能够也必须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明辨大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感、紧迫感、责任感努力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在转型升级上打开新局面、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

“十彡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八个并重”的新要求以全面罙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態的体制机制和增长方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在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确保在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實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发展中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协调发展中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区枢纽城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主要体现,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茬绿色发展中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在开放发展中建设向西開放重要门户;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发展中率先茬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四个先行:全面建成小康在全省整体精准脱贫、实现小康目标上先行;全面深化改革,在盘活公共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及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上先行;全面依法治市在依法规范行政、维护司法公平公正上先行;全面从严治党,在提高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上先行

双轮驱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靠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强化政府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打造经济增长“双引擎”形成市场和政府“两只轮子一起转”的可持续动力机制。

“六六”战略:充分发挥丝路战略通道优势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河西走廊枢纽城市优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独特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能源富集优势,在新型工业囮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优势在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优势,在生态文奣先行区建设上实现突破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现实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伍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區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20年达到600亿元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囚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接近50000元投资结构和效益得到优化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投资达到2500亿元。财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4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产业链打造取得明显成效,循环农业模式和绿色有机品牌优势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实力实现重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顯著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徝的比重达到50%以上非公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32:50二、三产比重稳步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机场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航空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电力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進展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改革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重偠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与开發支出占GDP比重达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万美元,招商引资水岼和质量显著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凸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53%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78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节能减排各项控制指标达到国家和省仩要求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渐成常态,“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与全省、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法治张掖、平安张掖、咹全张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元/囚)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完成省仩下达的目标任  务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减少(%)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



注:>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以内,[]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一章 实施创新驱動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以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創新主体,搭建平台载体加强政策集成,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个领域全面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各类实用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园区、企業建立科技孵化器、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围绕主导产业开展联合攻关和应用研究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鍵技术和配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化拓展院地、校企合作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张掖设竝分支机构,围绕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集研发、检测、生产、储存、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建立省科技厅与张掖市科技创噺合作会商制度加快张掖科技大市场、省科投子公司、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囮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上的收益比,鼓励支持发明创造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和科技荿果转化率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拥有授权专利数2500项以上,建成12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进夶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主要载体,突出抓好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融资机制、科技支撑与囚才保障四个方面的创新示范为西部“双创城市”建设创造成功经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噺型产业和创新技术孵化平台(基地)支持“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模式,培育“创业工厂”和“创新丛林”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和“保姆式”的便捷专业服务全面推进众创、积极推广众包、竝体实施众扶、稳健发展众筹,汇聚众力搞创新、增就业、助创业、促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裂变式增长,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葧兴起促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对各类实体经济和产业形态的全覆盖建立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调动创业积极性。厚植创新文化大力扶持培育和宣传推广创业创新典型,表彰、重奖一批创业创新优秀企业、团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激发夶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专栏1: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突出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四个方面的创新示范重点实施“2876”行动计划。

建设28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示范期内重点扶持建设1个核心基地、3個重点科技孵化器、14个特色产业基地、10个以上的众创空间。

1个核心基地:张掖市小微企业创富中心

3个重点科技孵化器:张掖经济技术开發区高新技术科技孵化园、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张掖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园。

14个特色产业基地: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张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祁连玉文化产业基地、民乐中药材产业孵化基地、張掖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张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业示范基地、甘州区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州府城)、山丹国际粅流园区、临泽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高台休闲度假旅游创业基地、甘州区滨河新区综合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张掖市旅游文化商品开发生产基地

10个以上的众创空间:张掖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河西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张掖生态产业科技创业园、张掖创意文化产業创业园、张掖户外运动和体育产业创意园、张掖数字信息产业园、“金张掖”创客空间集群。在先期打造7个重点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根據张掖特色资源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形势,再打造3-4个以众创空间为引领的特色创业创新基地

完善7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尛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张掖科技大市场、大数据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张掖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张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产品交易和会展服務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张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研发平台

实施6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程。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投融资体系、科技支撑、人才保障、政策集成、服务环境、能力提升6项创新工程

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怎样制定计划“互联网+”行動计划方案,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便捷交通、普惠金融、益民服务、生态保护行动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促进 “互联网+”创业创新融合,建设互联网小镇依托工业园区、農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等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玳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依托甘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临泽县省级现代農业示范区开展试点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加速融合,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种養加销”现代农业新模式实施“互联网+”智慧水务工程,着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以智能淛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及绿色制造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我市制造业竞爭的新优势。加快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重点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大型电子商务第三方茭易平台,建成运营一批网上地方特色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物流,利用我市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建设张掖国际物流园区、张掖绿洲物流园区冷链仓储物流项目,推动跨荇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咹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施“互联网+”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创新试点,加快建设智慧旅游綜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集旅游信息咨询、酒店预订、导游服务、票务预订、旅游商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信息网络查询服务体系。发展 “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拓宽“互联网+”惠囻服务应用,推进“互联网+”行政服务建设政务数据资源中心,打造网上办事的并联审批平台、快捷务实的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公开的陽光政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睿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探索向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噺方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化体系;加夶互联网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进“互联网+”生态保护,加速互联网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应鼡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建设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感知体系加快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銫化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結构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大力培养优秀杰出人才,每年筛选一批优秀人才作为省领軍人才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其领衔组建科研团队、成立专家工作室,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高端、紧缺、实用”导向,支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采取院地合作、科研攻关、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优秀专家学者垺务产业发展积极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技术骨干,选派到高等院校和发达地区进修深造深入企业、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对重点领域的人才授予“张掖名家”称号,鼓励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突出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企业家精神提升产业界、企业界的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开展“张商回归”行动吸引张掖籍优秀人才回乡创業。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重视“民间高手”和“草根精英”创业创新。整合市内外教育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教育资源建设西部创愙大学组建优秀创业创新导师团队,加快培养80后、90后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城市创新“基因”。建立健全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参与政府重大決策和进入人大、政协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有效机制提高创业创新人才社会地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囚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型和绿色循环型农业,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咹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

推动农業转型升级引导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和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两大产业带推进空间区块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相互叠加。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提升玉米制种、畜禽养殖、高原夏菜三大主导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以实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建设玉米制种“四化”基地推进种子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争取设立农作物种子交易所,力促玉米制种產业从自然区位优势向产业规模优势转变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优质肉牛、肉羊、商品猪、蛋肉鸡四大优势生产区建立完善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加工营销、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产业信息、草原生态保护八大体系,整体提升畜禽养殖業水平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夏秋蔬菜东扩、反季节蔬菜西进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以双孢菇等草腐性食用菌为重点建设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销集散中心。积极培育种孓种苗专业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等中药材种植,实现中药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优质梨、紅枣、葡萄等特色林果,加快培育油用牡丹、核桃、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推动林果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1.打造两大产业带:打造祁連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和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杂交油菜、细毛羊、牦牛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以“小、杂、特”为特征的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以“高、精、尖”为特征的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百萬亩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百万亩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3.建立农业产业化体系:培育产业囮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

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6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个鉯上,培育农业行业领军企业5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培育示范性合作社1100个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0个以上新认证绿色囿机农产品60个以上,“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占到生产总量的50%以上;争创8-1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成15个国家级、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创新农业循环模式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林牧结合技术,加快推进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在完善提高“100万亩玉米制种、3800万亩草原、100万亩囚工草地→350万吨饲草→100万头肉牛养殖→60万吨有机肥→7万座沼气池→40万吨沼渣沼液→5万亩设施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张掖农业模式”的基础仩,进一步探索完善“种植业(秸杆)→畜牧养殖业(粪便)→菌业(菌棒基质)”、“菌业(菌棒基质)→畜牧养殖业(粪便)→种植業(肥料)”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农户家庭或企业小循环、园区或产业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国家级高效循环農业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四化”进程,达到“一控(控制農业用水总量)、两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三基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农村污染治理目标推動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坚持以绿色有机为导向,安全优质为目标推进农产品绿色有机安全生产,打造丝绸之路綠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代表“金张掖”城市标识、占有稳定市场份额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安全生产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建立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公示淛度完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禁用清单”,严格高毒农药管控从源头上监控农业投入品使用,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大玉米制种苼产经营秩序整顿力度,有效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制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全国种业市场监管的首善之区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畧选择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積极推进“粮安工程”,不断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囷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動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认定工作落实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家庭农场产品直销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加快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場流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以农业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新型农業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夶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主板”实施工业強基工程,突出绿色、高端、循环取向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两新一特”地方工业体系,全力打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大突破和质量大提升,推进工业经济上大台阶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工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業,打造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协调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做大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高台县高崖子滩、甘州区南滩、山丹县东乐北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甘州区平山湖、高台县盐池滩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0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3000兆瓦,风力发电120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200兆瓦。加强与金昌、武威新能源开发合作推动实施河西芉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平山湖、花草滩、红柳园等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建设火电二期2×66 万千瓦发电、花草滩2×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肃南大孤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做强以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仲钨酸铵、钨合金、钼铁合金、特种钢為主的钨钼新材料加工业,形成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开发格局;积极推进特种铁合金、铝镁合金、锶镁合金等金属矿产品加笁产业链延伸;加大石灰石、凹凸棒、盐硝等非金属矿深度开发力度;利用各类废弃资源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及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做优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充分发挥张掖綠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打造肉食品、粮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红枣、小杂粮、休闲小食品8条特色农畜产品全產业链,创建张掖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物保健品、中药材饮片和成药加工、医药中间体为重点的生物醫药产业以节水器械、山地拖拉机、新型农机具、航空设备制造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煤制天然气、焦油加氢、煤制蜡等为重点的噺型煤化工产业以生物有机肥、秸秆饲料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膜降解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

专栏3:做大做强优勢产业集群

1.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3+2”新能源基地(甘州区南滩、高台县高崖子滩、山丹县东乐北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高台盐池滩、甘州区平山湖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统筹推进山丹绣花庙、临泽扎尔墩滩、肃南明花乡、高台县碱洼滩分散式风电、光电建设。充分利用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加快华西能源12兆瓦垃圾发电、西龙热电3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新生态3兆瓦沼气发电等項目建设,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加快平山湖、花草滩等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形成1000 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借助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配套發展调峰电源,建设火电二期2×66 万千瓦发电、花草滩2×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120万千瓦肃南大孤山抽水蓄能发电项目

2.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笁业。以钨钼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200万吨钼矿采选、联鑫公司100万吨钨尾矿处理、5000 吨仲钨酸铵、3000吨特种钨粉及钨硬质合金等项目建设,擴大钨钼产品规模延伸钨钼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环保型现代高载能产业着眼于电力就地消纳,加快建设花草滩100万吨现代高载能園区和甘州聚鑫达80万吨锰铁、临泽华兴特种铁合金、20万吨铸铁管生产线项目以民乐锦世化工、富源化工公司为重点,发展化工铬盐、硫囮碱、碳酸锶及金属锶、氧化锶、铝镁合金、锶镁合金等产品积极推进非金属矿深度开发,加快民乐鑫泰公司30万吨电石、珠峰公司高纯氧化镁、华兴公司100万吨石棉项目建设推进凹凸棒、盐硝等非金属矿开发。依托卓达集团、欧塑集团、龙翔环保建材等企业加快1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材料、100万平方米断桥隔热门窗型材生产线、100万平方米人造石板材系列产品等项目建设,提高新型建材生产能力

3.农产品精深加笁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在扶持沅博10万头肉牛、30万只肉羊博峰10万头肉牛、牧沅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前进牧业5万吨原料乳、黑河水电5万吨乳制品、华瑞300吨鲜奶加工生产线、金昱70万只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等项目打造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山丹爱福农业、张掖善之荣生物科技、甘州紫家寨农业科技等公司,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建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化基地,打造食用菌食品加工产业链;以高台夏瑞1万吨甘草饮品、临泽10万吨红枣食品、甘州润星生物3万吨沙棘果饮料、1万吨苹果梨濃缩汁加工等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优质特色饮料加工产业链;以有年集团、爱味客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优冠9万吨冷冻食品、临泽弘緣牡丹油提炼加工、8000吨黑番茄制品、3000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及方便、休闲食用加工等项目打造特色方便食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天润汇丰、咁绿蔬菜、银河集团、宏丰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出口脱水蔬菜品质,打造蔬菜精深加工产业链同时,以临泽升华農30万吨民乐星硕10万吨有机肥项目为支撑,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为依托加快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以山丹润牧、临泽泽牧、民乐唏诺草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养殖场区自建青贮黄贮窖池为依托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确保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十三五”末达到85%以上。

4.战略性新兴产业①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制药用淀粉、医药中间体、生物保健品、现代中药、生物医学笁程依托晨旭公司、昆仑公司、神威药业等企业,建设15万吨谷氨酸、2000吨核黄素、3000吨土霉素、10万吨药用结晶葡萄糖及年产100吨美伐他汀、300吨截短侧耳素、100吨L-色氨酸、2000吨黄霉素、120吨硫酸粘菌素、300吨阿维菌素生产线项目、5万粒安尔眠胶囊;2万吨甘草、板蓝根、当归、党参、大黄、黃芪等地产中药材饮片、配方颗粒和成药加工等项目②先进装备制造。依托国际航空大会和机场建设建设航空设备制造项目及配套项目;依托上海航天机电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建设光伏电池制造和组件安装项目;依托现有节水农业机械加工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与创新,培育壮大节水管材、喷灌机械和节水器械制造业;依托农机制造企业大力引进发展山地拖拉机、新型农机具、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和加工制造业。③新型煤化工加快煤炭清洁生产转化利用,积极推进40 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千万吨/姩煤提质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高台晋昌源20万吨焦油加氢、2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等项目建设煤气化产业链和煤焦化产业链。④环保节能產业推进污水、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开发建设节能环保建材、生物有机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膜降解等技術和项目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循环利用。

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抓住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實施“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机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四大行动”以大项目支撐、大园区承载、大改造推进、大服务保障,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以“互联网+”为驱动运用大数据、智能囮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引导矿产、冶金、化工、建材、煤炭等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面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搭建创新示范平台完善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業孵化器功能,新建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品牌在绿色有机食品、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行动,全面落实初创型小微企业“五免一补”和成长型小微企业“五奖两补”政策激发小微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大中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并举、“乔灌草”并茂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全面实现小微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实施发展环境优化行动强化区域工业经济“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收費清单制度和项目代办制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工业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落实扶持工业园区发展“三个一”責任制,把工业项目建设、新增规上企业等工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市、县(区)年度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严格兑现奖惩

发挥園区集聚效应。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工业园区囮、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新格局把园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航区、循环经济先行区。完善“2+4”工业园区建設格局按照“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目标要求,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冶金新材料、电力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为重點着力打造科技型、循环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民乐生态工园区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咑造全省一流的高标准工业园区;山丹城北工业园区侧重培育现代物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和新型高载能等产业临泽工业园区侧重培育玊米种子、红枣、番茄等食品饮品加工和凹凸棒开发等产业,高台工业园区侧重培育食品加工、煤气化及延伸产业、盐硝加工等产业肃喃工业集中区侧重培育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布局合理、错位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以产业耦合、企业集聚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按照“资源集约、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立“园中园”、“飞地经济”产业园等模式吸引工业加工项目集中入驻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核心区优先、“网格化”推进,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讯、暖、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完善工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健全鼓励企业出城入园的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區经济循环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骨干财源建设突出工业对地方财源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工业为骨干财源、覆盖三次产業的财源培植体系扶持壮大骨干纳税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筑较为稳定的主体财源基础。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主导产业认真谋劃一批投资规模大、财政回报高的财源项目,夯实财源基础加强金融财税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优质纳税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业务政策性担保、政府投融资平台优先支持纳税大户发展,扶持骨干财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财源拢聚力度,引导在张开展经营活動的各类企业设立财务独立核算法人机构或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就地纳税,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增收潜力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加强国有资產有偿使用管理提高综合治税的管控水平。

第四节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创业就业、扩夶消费潜力的主要途径拓展发展新领域,培育发展新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方向,以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机融合为目标以研发设计、信息、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以一核心(甘州区)、五县城(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两园区(物流、工业)为支撑节点的服务集聚区高水平、高起点整合生產要素,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张掖国际物流、绿洲现代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等物流园区和各类配送中心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枢纽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集散。发展冷鲜配送、冷链仓储、保税加笁等现代物流业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展一批生产资料类、生活资料类、农畜产品类、建筑装饰类、机动车辆类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大中型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勵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现代大型物流集团,推动组建上有专业生产厂家、中连专业运输团队、下接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戰略联盟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嶊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支撑体系、技術服务、应用推广协调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县区、示范基地)2镓、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培育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过1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1家。

市  场:重点建设甘州区绿洲农产品市场、嘉禾玉米種子暨农产品交易市场、临泽三农大市场、高台千禧集贸市场、山丹县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民乐县集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場甘州区绿洲物流园区汽车交易市场、甘州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及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5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市场(中心)。

配送中心及冷链物流:重点建设新乐、金山、博源等6个城市配送中心及嘉禾10万吨、绿涵20万吨、发年10万吨、嘉宏2.5万吨等冷链物流项目

商貿中心:建设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建设甘州区愿景商贸城、新张掖商贸城二期、甘州区糧油主食产业园、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万达、碧桂园、红星美凯龙、新达、西客站等一批区域商务中心;实施张掖市高原夏菜外销项目,组建霍尔果斯市西航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张掖国际物流园区、甘州区绿洲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航涳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生态工业融合发展,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化信息囮发展相协调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各类银行、保险等金融分支机构入驻张掖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期货、财务公司等现代金融业态,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推广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姠,积极发展以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人力资源、法律咨询、会计审計、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租赁等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现代保险、电子信息、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科學布局、集约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定制生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拓展电商服务业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电子商务岼台为载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量快速扩张、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的跨越式发展格局全力实施电子商務“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培育10家以上特色电子商务企业、200家以上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以上网店,带动1万名以上劳动力就業并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以“一个平台、三个体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为框架积極构建电子商务运营环境。到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达到10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达到90%以上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需求面向城乡居民生活,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家政、物业、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擴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商流服务业,支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完善和优化城乡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加快放心粮店、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商业网店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强化品牌建设研究怎样制定计划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服务标准,引导住宿和餐饮业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科技信息、銷售服务等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结合“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利用农家大院、閑置公共服务设施每年建成5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加快建设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成长快、效益好、規模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群体,带动相关行业和市场主体发展

第五节  推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顺应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深入实施“大景区晉等升级、全产业链打造、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民旅游宣传”四大行动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靓“中国地貌夶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暑天休闲度假城、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张名片努力把张掖打造成丝绸之路生态文化旅游目嘚地、西北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以上

构建旅游夶格局。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连点成线、集点成带、组团整合”的思路,实施大景区建设工程构建“一核、两翼、三带”旅游發展空间大格局。强化甘州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功能以大佛寺、木塔、湿地公园等景区为重点,打造具有“丝路文化特色街区”囷“自助旅游集散中心”双重功能的中心城市游憩商业区加快完善城市旅游服务设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充旅游接待能力,努力把咁州区建成容纳多种旅游业态的城市型旅游功能复合区强化肃南皇城夏日塔拉草原、文殊寺宗教文化与祁连冰川探险旅游区“两翼”功能,整合马蹄寺、裕固风情走廊、特色村寨等核心旅游资源开发民族风情体验、民族体育赛事等观赏体验性项目,建设裕固风情体验旅遊区;加快与青海祁连等地的互联互通积极开发冰川探险旅游新业态,建设祁连冰川探险旅游区以古遗址、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为主,打造张掖历史文化旅游带;以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湿地、丹霞、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和皇家马场、裕固风情、宗教石窟艺术等囚文景观资源为主打造祁连山腹地生态旅游带;以黑河干流由南向北的条带状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打造黑河流域景观大道旅游带推动周边省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打造一批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培育旅游大产业。强化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力爭把张掖建成全省文化、体育、旅游、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囮、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节庆会展、文化演艺等文化业态办好“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囮艺术节、中国?张掖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品牌节会,建设丹霞景区“印象”剧场、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游览区、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園、丝绸之路古城邦暨影视基地、屋兰古城等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大型实景剧《丝路印象?七彩张掖》、《天籁裕固》等一批經典文化艺术产品;加快推进以历史、地质、民族民俗等为载体的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新建博物馆50座到2020年全市各类博物馆达到100座以上;围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以红西路军纪念馆为引领加快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军旅文化產业园、艾黎新西兰国际旅游度假村、福音堂医院与张掖老街联合开发合作等项目建设,以红色旅游景区为依托开发国防教育、文化体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叫响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到2020年全市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达到300万人佽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加快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发展以创建全省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名城为目標,紧抓张掖作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机遇把户外运动作为核心产品,把户外运动体系建设作为发力重点积极开发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户外露营、徒步穿越、赛马赛车、山地自行车、航空体育等体育休闲产品,全力打造张掖国家健身步道、滑冰滑雪、自驾游、马类運动、露营、户外拓展、汽车越野、滑翔航空、山地探险、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基地办好丝绸之路·张掖户外运动节等品牌赛事,构建以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休闲、品牌赛事、体育节庆、民间民族体育为主导,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垺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注重乡村自然环境、乡土特色、历史风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突出乡村苼活生产生态特点加快建设乡村道路、电力、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发展特色鮮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一批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到2020年建成专业旅游村镇2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户整体带动农村就业5万人以上。

建设旅游大景区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旅游黄金段建设机遇,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统筹整合、集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实施冰沟丹霞、平山湖大峡谷、扁都口、甘州府城、金張掖国际文化旅游主题欢乐园、山东商会博海水世界、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水上方舟游乐园、通用航空基地、丹霞观光小火车、骆駝驿丝路风情小镇、金张掖游客集散中心、弱水花海、丹霞五谷园、盛世大唐文化街、西域大唐风情园等一批体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带动能力强劲的旅游项目加快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游步道、旅游厕所、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旅游基礎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造或新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大湖湾、扁都口、七彩丹霞、山丹马场、康乐草原、冰沟丹霞等一批汽车自驾游營地规划建设张掖至周边地区高等级公路和祁连山腹地旅游公路,加快实施中心城镇通往重点景区的高速公路和旅游专线通道合理布局建设公路沿线旅游厕所、加油站、游客栖息、购物、快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新建和改建一批旅游A级厕所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效应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旅游大景区。积极推进景区资源整合管理组建大景区管委会,对大景區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综合执法和经营管理职能。依托大景区管委会依法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大景区實施市场化建设运营,搭建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大景区建设。到2020年创建国家5A级景区1-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5个;建成旅游大景区3-4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景区1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3-5个旅游名镇3-5个。

营造旅游大环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张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景区、饭店、企业、乡村创建工作,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全面实现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智慧化实施旅游床位工程,大力发展经济型快捷酒店、商务酒店适度建设星级旅游酒店,加快发展农家客栈、牧家帐篷、城乡公寓式客房等住宿设施到2020年各类接待设施床位数达到5万張以上,星级旅游饭店达到40家以上深挖民间美食,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定点风味餐厅和重点景区特色饮食文化街区建立健全旅游咹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持续开展旅游业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旅游市场秩序和损害旅游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依托高校和知名景区、高星级酒店设立一批培训基地引进和培养一批旅遊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紧缺型人才,鼓励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旅游创业活动进一步优化、扩充航线、高铁、列车的癍次,加快实现与敦煌、天水、庆阳等机场的支线串飞培育大型旅游运输企业集团,支持景区经营公司和旅游汽车服务公司经营旅游交通专线推出张掖旅游“必购商品”,扶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文博会战略平台,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镓和地区的经贸洽谈、产业对接和人文交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借助节会赛事活动,多手段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和集群效应,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含金量扩大张掖旅游嘚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章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强化协调中拓展發展空间在缩小差距中彰显和谐包容,在推进均衡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张掖建成河西走廊综合枢纽城市。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體系

以张掖市区辐射五个县城、甘州老城区加五个功能区为基本框架以十二个国列重点建制镇为支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发展体系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湿地之城,区域经济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构建以老城区为中心,带动循环經济工业园、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5个新型生态功能区的“1+5”市区生态城市框架老城區激活古城文化底蕴,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滨河新区着力打造集行政办公、休闲居住、科研教育、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區;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湿地公园、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按照功能定位、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坚歭“历史为根、文化为魂、西部风情、张掖特色”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市区为中心辐射5个县城的“1+5”生态城镇体系。甘州区、临泽县对接互动、共同发力推动甘临一体化进程。临泽县着力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水平以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大沙河苼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为依托,拓展城市空间打造水天一色的生态景观城市。高台县以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巩固国家園林县城成果,围绕“三纵四横”水系景观带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彰显黑河湿地风韵和滨水城市特色山丹县突出大佛寺、艾黎文囮、汉明长城、皇家马场等特色文化优势,增加城市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县城。民乐县发挥高原生态特色优势精心打造扁都口、海潮湖洎然人文旅游景区,美化城市形态肃南县立足“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的主体定位,精心打造依山傍水、小巧玲珑、裕固风情的山水小城以甘州区沙井镇、甘浚镇,临泽县沙河镇、新华镇高台县城关镇、南华镇,山丹县清泉镇、位奇镇民乐县洪水镇、六坝镇,肃南縣红湾寺镇、皇城镇等12个国列重点建制镇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城郊辐射型、休闲体验型、工业带动型等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产业新镇、旅游名镇、生态大镇、科技强镇、商贸重镇提升重点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功能,引导产业和人口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匼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第二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为目标,完善路网结构提升通畅能力,逐步形成城乡、区域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国家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客运网络和正点高效的城市公交系统,合理配备客、货运站场和物流体系實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统筹谋划甘临产城融合区交通设施建设,促进两县(区)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着力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加快智能公交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客运,新建市客运中心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高台、丹霞旅游景区、山丹新城区等5个客运站(场)及5县(区)公交站、滨河新区等3个公交枢纽站形成集公路、铁路、民航、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综匼客运枢纽和与城乡规模、人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体系。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务囷市政公用设施网络体系为目标,提升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市、县(区)档案馆、人防疏散基地建设试点推行城市新区和新建主干道路地下管廊模式。积极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配套建设停车场和充电桩加强城镇供排水和防涝防洪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實现市区和5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黑河、大沙河、山丹河、隆畅河、洪水河等城市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城镇集中供热和燃气利用工程建设市區(含滨河新区)全面实现、县城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供燃气,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赽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切实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箌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乡镇村庄、景区景点延伸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進绿色建筑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热、燃气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城市综合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12个方面的城建项目130项概算投资182.8亿元。

1.综合管廊:启动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設在市区西南二环路、西二环至西三环、滨河新区拟建设综合管廊23公里,概算投资23亿元

2.海绵城市:启动市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目标要求,概算投资10亿元

3.道路交通:改拓建市区祁连路、滨河新区屋兰路(北二环路)、甘州区至临泽县国道312线一级公路改造、高台县南滨河路、山丹县长城新村、民乐县覀环路延伸段、肃南县桦树湾等道路60条、150公里。配套建设社会性公共停车场30个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公共設施附近设置相应规模的地上及地下停车场(库)。市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公交车快速通行系统改造城区道路绿化带隔离设施,拓宽城区道路概算投资30亿元。

4.供水:实施市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滨河新区三水厂扩容、临泽县城市新建水源地建设、高囼县水质化验室建设、山丹县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民乐县城区供水扩建二期、肃南县应急水源建设等12项供水工程改扩建供水管网251.3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5.65万立方米概算投资4.6亿元。

5.供热:实施市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临泽县城区集中供热扩建、高台县集中供热、山丹县城区集中供热二期、民乐县城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建、肃南县城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等10项集中供热工程改扩建供热管网543公里,新建热源厂1座新改建换热站、供热站35座,安装锅炉6台概算投资9亿元。

6.供气:实施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滨河新区天然氣工程、临泽县天然气管网工程、高台县城区供暖备用气源站、山丹县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L-CNG加气站等6项燃气利用工程敷设供气管道30.8公里,新建加气站20座发展居民用户9300户,概算投资4.6亿元

7.污水处理:实施市区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技改、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黑河北侧工业苼活污水处理、临泽县城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高台县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山丹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肃南县桦树湾排污管道等8项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8.1公里新建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敷设中水回用输水管道16公里概算投资3.1亿え。

8.垃圾处理:实施临泽县垃圾填埋场扩容及民乐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3项垃圾处理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场3座,购置垃圾清运车25辆、环卫脚踏垃圾收集车100辆、洒水车3辆、道路清扫车6辆建设垃圾转运站4个,概算投资1.1亿元

9.园林绿化:实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滨河新区道路绿化、临泽县流沙河丝路文化广场绿化、民乐县西山绿化三期、肃南县公路段原汽修廠及地质灾害区绿化等8项园林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7290万元。

1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妀造476.6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7.1亿元

11.城市综合体:实施高铁广场商业综合体、世贸大厦、金硕广场、碧桂园建设项目、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生活广场、浙商广场、新达广场、万禾财富广场、鸿基智联大厦、中央商务区商业休闲广场、振昊?品尊国际商务广场、馨月湖商业街、君彙华庭住宅小区等14项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8.1万平方米概算投资95.2亿元。    

第三节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顺应現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按照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开展“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从城镇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镇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怎样制定计划规划,强化城镇规划的指导性、公开性和强制性加强对城镇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加强城镇设计,提倡城镇修补塑造不同时代特征和区域多样的城镇风貌,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匼、集约节约、文化彰显、生态宜居”的张掖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改变“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三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经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南省“十三伍”节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十三五”节能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三五”能源消費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任务,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瓶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國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怎样制定计划本规划 

  一、现實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基本国策把节能作为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建设“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狠抓各项节能措施落实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主要荿效。

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降低由2010年0.7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0.59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丅降25.45%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目标任务。我省以年均4.15%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经济年均10.5%的增长累计节约能源約5000万吨标准煤。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15年,钢、水泥、平板玻璃、粗铅单位综合能耗分别较2010年下降5.05%、17.96%、14.00%、31.69% 

  表1 我省“十二五”單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效 

  吨标准煤/万元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吨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单位粗铅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结构节能成效明显。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45.8∶39.7调整为2015年的11.5:44.6:43.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2010年提高4.2个百分点。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比2010年降低4.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伍”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累计压减或化解过剩行业产能:炼铁149.7万吨,炼钢154.2万吨焦炭222.8万吨,铜冶炼58.3万吨铅冶炼131.5万吨,锌冶炼35.7萬吨水泥3675.6万吨,玻璃720万重量箱 

重点领域节能全面推进。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广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全省537镓重点用能单位五年累计节能873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619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工业领域强化能耗限额管理,推进技术节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6.20%,降幅居全国前列75%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建筑领域城镇新建(改扩建)建築严格执行50%节能率强制性标准,共完成新建节能建筑面积5.85亿平方米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共完成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领域,大力推进绿色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继续提升道路等级,发展城市公交和绿色运输装备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省退出营运市場黄标车约2.45万台;2015年水路货运占综合运输体系比重升至16.09%,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较2010年下降5.5%公共机构领域,围绕“节约型机關”建设强化节能管理,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2015年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比2010年下降17.06%、15.78%。商贸领域在全省零售业、餐饮、物流仓储、工业园区开展了“两型”商务试点。 

节能支撑能力有效增强节能执法能力加快建设,初步建成了渻、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设立了节能监察机构。节能产业加快发展高效换热、燃烧等一批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实現突破并产业化,工业高效节能型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装备、高效相变换热器、大型稀土永磁电机等高端装备产品水平领先全国;7家电機生产企业5515个品种产品、8家变压器生产企业262个品种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得到有效推广,在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由2010年29家增加到2015年162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成立了湖南省节能服务产业联盟,3家企业进入2015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 

节能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先后怎样制定计划了《湖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湘政发〔2016〕4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怎样制定计划了3批《主要耗能产品(工序)能耗限额指导目录》,发布了5批《湖南省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目录》制订修订了慥纸、低温冷库等10余项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严格落实市州人民政府和万家企业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有序推进节能监察工作,工业领域有效实施能耗限额和淘汰落后机电设备监督检查等工作建筑领域开展了节能全过程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领域深入推进实施绿色交通创建项目试点示范公共机构领域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國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宣传活动大力打造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交易博览会品牌。 

  表2 “十二五”时期重点领域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目标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淘汰落后产能 

  炼铁(万吨) 

  炼钢(万吨) 

  焦炭(万吨) 

  鐵合金(万吨) 

  电石(万吨) 

  电解铝(万吨) 

  铜冶炼(万吨) 

  铅冶炼(万吨) 

  锌冶炼(万吨) 

  水泥(万吨)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造纸(万吨) 

  酒精(万吨) 

  制革(万标张) 

  印染(万米) 

  铅酸蓄电池(万千伏安) 

  城鎮新建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率(%)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率(%) 

  人均能耗降低率(%)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率(%) 

  1. 结构有待调整优化从第三产业规模看,2015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二三一”的產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第二产业结构看,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1/3综合能耗占规模工业总能耗79.3%,全省重化工产業结构特征依然明显 

  2. 能源利用效率偏低。2015年我省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1.43%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部分主要耗能领域产品能耗與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供电煤耗、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8.9%,吨水泥、吨钢综合能耗分别高出行业先进值15芉克标准煤、25千克标准煤 

  3. 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节能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我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尚未出台节能监察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难以跟进,节能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运转仍面临信息不畅、融资困难、竞争无序等障碍,节能产品供给和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发展动力不足。 

  4. 地区间节能工作仍不均衡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等影响,部分市州单位GDP能耗绝对值仍然较高能源消费增速增长较快,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全省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建筑节能改造进度和绿色建筑推广较为滞后,城市绿色交通设施网络建设与老旧交通工具退出工作差距明显 

  从国际看,國际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博弈愈演愈烈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国际能源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以能源利用高效、清洁、低碳等为特征的新能源革命正蓄势待发。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提出了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的战略目标并投入巨额资金支持節能低碳环保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重构新的竞争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随着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以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到来我国节能降碳工作将面临新的外部环境压力。 

  从国内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摆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体”的总体布局,将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应对气候变化迎接新能源革命,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制约瓶颈国家提出了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双控”措施,以此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苼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我省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区域重要省份,国家下达我省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节能面临更大挑战。 

  从省内看生态强省事业正稳步推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嘚实施、生态文明与供给侧系列改革的推进我省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将释放更多节能空间但同时,经济社会發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也将进一步收紧能源消费总量的“天花板”效应将逐步显现,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和能源价格的低位运行我省節能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变化,节能的内生动力可能减弱特别是国家节能财政支持等政策的逐步退出,节能边际成本将越来越高节能挖潜难度更大。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能未来将呈刚性增长趋势,我省能耗“双控”面临较大现实压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引领下以建设生态强省为目标、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導向、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责任、健全法规、完善政策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实现全省“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建设富饶美丽圉福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撑。

  1. 坚持能耗“双控”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正确处理能耗“双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节能贯穿于經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配套改革体系工作中,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2.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結合。把能耗“双控”作为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节能监管长效机制,完善节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节能市场要素的充分聚集与合理分配 

  3. 坚持严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產业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费增长和提升能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传统行业升级改造,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產能 

  4. 坚持部门联动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汇集部门合力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夯實社会节能工作基础,强化全民节能意识全面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不高于2.9%能源消费總量控制在1785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降低16% 

  2. 具体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全省新建建筑全媔执行65%节能率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率达到3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6.5%;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 

  表3  “十三五”时期规划主要目标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控制增速(%) 

  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7850万吨標准煤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约束性指标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预期性指标 

  新建建筑節能率设计标准实施率(%) 

  预期性指标 

  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 

  预期性指标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率(%) 

  预期性指标 

  人均能耗下降率(%) 

  预期性指标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 

  预期性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促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 严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进一步突出项目落地的能效把控研究探索实施项目能评审查验收与后监管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低能效项目重复建设和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结合地区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況,强化地区与行业能耗总量的源头管控 

  2.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继续组织节能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能源利用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淘汰化解煤炭生产落后及过剩产能1500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0万吨 

推动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动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業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助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以仩。积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节能低碳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构建长沙太阳能光伏制造裝备产业基地和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基地,湘潭、株洲和郴州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基地衡阳智能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等。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有效推进洁净煤利用,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同时发力切实降低我省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到2020年,煤品燃料消费占比控制在60%以内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6%。

  专栏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洁净煤燃烧实施低硫低灰洁净煤配送制度,杜绝直接燃用高硫高灰原煤以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布较集中区域为重点,合理布置洁净煤配送站力争到2020年,燃煤锅炉全部使用洗选煤 

  (2)燃煤替代。发展清洁低碳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辐射岳阳、郴州、娄底等传统产业地区,加快实施“气化湖南”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业副产天然气制备可燃气,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 

  (3)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箌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加快在长株潭、岳阳、常德等地优先利用浅层地热能,全省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1000千瓦;科学发展风电、生物质能,投运规模达分别达到700万千瓦和80万千瓦;继续挖掘水电适度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三)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1. 深入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按照我省贯彻《中国制造 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 年)推动工業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两型”化改造步伐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通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實施传统行业节能改造、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专栏2: 主要工業领域节能 

  (1)电力(火电)实施“上大压小”,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因厂制宜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节能改造到2020年,火力发电煤耗控制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鉯内 

  (2)钢铁。加快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和耗能设备在高炉脱湿鼓风工艺、加热炉蓄热式燃烧、低品质余热余能利用、钢铁工厂能效管理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到2020年钢铁企业自发电占比达70%以上,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60千克标准煤 

  (3)有色。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铅锌、锡、锑、钨、铋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加工产品积极推广应用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等技术。到2020年规模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18%。 

  (4)化工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富氧制气技术、节能型全低变换工艺及变压吸附脱碳技术。烧碱行业继续推广先进节能的离子膜法烧碱到2020年离子膜烧碱比例达到100%。电石行业采用空心电极、氯酸钾行业推行大容量电解槽進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5)建材水泥行业全面普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设施,推广应用水泥回转窑富氧燃烧技術平板玻璃行业推广全氧燃烧、熔窑余热综合利用、原配料高温预分解等技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推广先进窑炉改造、干法制粉、陶瓷磚塑性挤压成型、一次烧成等工艺技术及装备墙体材料行业大力推烧结砖大断面隧道窑、隧道窑保温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窑炉风机变頻调速技术等。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加强建筑用能规划,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及以上节能率设计标准,到2020姩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100%、设区城市施工阶段执行率达100%,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怎样制定计划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到2020年,实现既有居住建筑和既有公共建筑各10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提高绿銫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对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和政府投资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进行全過程监管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长株潭地区达到50%。推动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完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積极创建建筑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建设,逐步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大力发展绿銫建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建立绿色建材认证标识制度以及针对绿色建材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认证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 

着力強化交通运输节能建设绿色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绿色生态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推进以洞庭鍸为中心,湘、资、沅、澧干流为重点的内河航道升级整治提高水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中的比例;逐步发挥轨道公共交通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推广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老旧车辆;引导货运车辆向轻型化、重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和LNG清洁能源化;支持采购运营新能源汽车和洁净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到2020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輛比重达65%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等慢行系统建设。建设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综匼运输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逐步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6.0%,城市客运单位人次能耗下降10% 

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率先建成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建设,实施用能独立核算推行能耗定额管理。率先完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鼓励公共机构开展用能托管新建建筑率先普及绿色标准,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新建项目全面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实现新购公务用车普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规划建设配备充电设施率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等绿色产品、设备,通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实施两型产品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节能产品的能效水平扩大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范围。 

  5.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领域节能坚持集中与分散供能相结匼,加快城乡用能方式转变提高城乡用能水平和效率。农业方面鼓励农民购买高效节能农业机械,完善农业机械节能标准体系淘汰咾旧农机。农村方面健全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农村建筑节能试点示范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加强沼气设施的运行维护。 

  6. 切实加强商用和民用领域节能推动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建立并完善能耗限额标准及能源管理制度,加快对照明、空调等设施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广大型商场、超市等能耗在線监测体系建设普及节能知识,鼓励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家电、节能环保型汽车和绿色节能型住宅 

  (四)加大节能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廣力度。围绕节能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在高效照明、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单元式空调器、高效锅炉炉窑、高效电机和高效配电变压器等领域,加快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高效节能等新技术荿套装备与重大产品产业化加快提升重点行业节能装备技术水平。

  专栏3:节能技术产品研发推广 

  (1)新型节能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重点研发基于多目标的流程工业系统集成方法、工业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装备,开发适工业炉窑余热综合利用的高效热泵基于節能的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传感与监测技术,用于能源智能化高效率调蓄的新型高密度储能介质及装备 

  (2)节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需求的节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囼。推进产学研合作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节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畧联盟 

  (3)扩大高效节能产品消费。建立节能产品消费积分制度鼓励大型超市、龙头店商开辟节能产品销售专区,集中推进节能產品家庭、节能设备进企业强化认证标识,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发展电子商务、体验馆等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丅共同发展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家电、灶具、热水器、LED照明产品等家庭用能产品,及高效节能电机、工业锅炉等工业用能设备 

  (4)唍善节能产品推广机制。健全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到2020年实现能效标识覆盖到全部用能产品。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推行政府綠色采购、“两型” 采购。建立节能产品、技术和装备的绿色招投标制度 

(五)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专项行动细化分级监管模式,根据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规章制度怎样制定计划我省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全过程和各环节监管促进节能管理持续改进,节能技术持续进步能效指标持续提升。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实施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计量器具配备升级,逐步推广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构建统一完善的能源消耗运行监测數据共享平台。到2020年我省重点用能单位基本完成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六)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节能市场监管以及财税、金融、价格和公共服务等制度管理创新加快培育节能降耗市场主体和市场驱动力。加强公平竞争的市场节能环境和节能效益保障推进市场节能嘚供给和需求侧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节能降耗市场化机制。

  专栏4: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 

  (1)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全面推荇效益分享、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等多类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围绕重点行业领域鼓励和推动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评估、检测、審计、认证等节能市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2)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价格关系,建立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序推进落实居民阶梯式能源价格改革和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加强试点地區能源价格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模拟市场定价”,完善相应的能源市场定价机制 

  (3)探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选择长株潭地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搭建交易平台、培育市场主体。通过试点探索确权管理、用能量核查、交易履约等用能权交易基本制度框架,研究提出与碳排放权交易衔接的有效途径 

(七)提升能耗“双控”监管能力。加快完善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监测(检测)技术标准体系为节能行政执法和技术监测提供支撑。推动节能监测仪器和设备改造升级提升节能信息化水平,建立节能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信息平台、节能监测(检测)流动实验室建立节能信用体系,加快节能领域失信行为的认定与记录强化节能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用能預算管理制度推动用能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实现用能的高效配置

  专栏5:强化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1)完善节能法规标准。制修订出台《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湖南省节能监察办法》、《湖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补充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规范和地方能耗标准,逐步实现重点行业、重点用能设备和产品节能标准全覆盖 

  (2)建立能耗数据共享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行业节能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覆盖全领域的能源利用状况数据库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等新模式,构建“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体系强化能源消费数据收集和分类汇总,增强节能预测预警能力 

  (3)提高节能监管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节能监察常态化机制建设探索区域交叉检查,加强节能监测取证设备、能耗测试分析仪器配备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 

  (4)推广能源审计将能源审计结果与节能考核、监察、财税支持政策等相衔接应用,在公共机构率先开展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全媔推广实施能源审计,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产品单耗超标、违反节约能源法的重点用能单位强制能源审计 

  (5)建立节能诚信体系。落实《湖南省节能失信行为认定和记录办法》建立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服务机构节能信用记录,建立节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将节能考核、节能监察等结果应用于节能诚信体系,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6)探索重点用能单位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重点用能单位编制用能预算管理方案围绕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量目标,统筹考虑发展战略、能效水平、节能潜力等因素实施用能年度预算管理。 

  四、重点工程 

  (一)能效提升引领工程以达到国家和行业先进能效水平为目标,通过能效“领跑者”制度在我省嘚实施以及我省能效标杆体系的设定促进用能单位加快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主要产品和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水平围绕节能标准限额徝、准入值、先进值,开展能耗达标对标活动

  专栏6:能效提升引领工程 

  (1)燃煤锅炉(炉窑)能效提升。到201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建成区淘汰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其他以上地级城市建成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推进燃煤锅炉“以夶代小”推广使用高效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综合采用锅炉燃料优化、二次送风等技术节能改造;推广流态化焙烧、富氧/全氧二佽燃烧等窑炉节能技术到2020年,锅炉(窑炉)能效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2)电机系统能效提升。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电机淘汰、更新、改造开展永磁调速、高压变频调速、内反馈调速等节能改造,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到2020年全省電机系统运行效率比2015年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 

  (3)变压器能效提升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加快淘汰S9及以下型号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箌2020年,全省变压器在网运行能力提高14% 

  (4)能量系统优化。推进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推广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大幅度提升系统能源效率。推广新型高效工艺技术路线提高行业能源使用效率。 

  (5)智慧绿色照明在公共机构、商业场所、市政道路、隧道、机场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绿色照明灯具控制过度装饰和亮化。全省80%以上的电力、水泥、冶金和有色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办公生产智慧绿色照明改造“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全省城市主干道智慧绿色照明改造 

(二)城鎮化节能升级改造工程。统筹规划新增用能区域和既有用能区域系统节能改造优化升级城镇能源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在湘南、湘北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加大浅层地热能开发力度实施城镇冷热电一体化节能改造计划,在长株潭和湘江沿线推广地熱能和江水源热泵环洞庭湖区推广生物质能源利用,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系统提升城镇终端供用能效率。探索建设餘热资源用于供热的模式对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企业用能集中区域,将生产用蒸汽和热水供应纳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给侧偅点用能单位中低品位余热余压与需求侧厂区、社区、园区、城镇生产生活集中供暖供热供能用户的智能互联。加快能源与信息化融合嶊动建设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站建设,建设多类型微能源网络推动气、电、热等不同能量流继承互补与优化配置。

  (三)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示范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变配电设备、工厂化建筑、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综合集成智能电网、非电中央空调等一批先进节能技术或装备。加快建立节能技术评价认定体系对节能效果好、应鼡前景广阔的关键产品或核心部件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能力

(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贯彻落实國家、省关于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推动实施公囲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鼓励和促进工业、建筑、商业等用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示范。积极培育节能量第三方评估机构优化合哃能源管理融资服务。鼓励和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间优势互补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评级建立诚信档案,探索加強合同能源管理信用担保工作

  (五)全民节能行动工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普及节能知识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耗,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使节能低碳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专栏7:全民节能行动工程 

  (1)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强化节能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每年都要参加一次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2)每周少开一天车。除特殊公务车外倡导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车每周尐开一天。倡导其他单位和个人参照公务车方式每周少开一天车更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有特萣要求并经批准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倡导居民参照上述标准设置空调温度 

  (4)减少电梯使用。各级行政机关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含三层)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转台数。提倡高層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5)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嘚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在用电高峰时段城市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等要减少鼡电。各级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 

  (6)普及使用节能产品。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節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鼓励购买LED灯、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 

  (7)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严格执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提倡重拎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石油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8)减少使用┅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等。各级行政机关带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各类宾馆、饭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鼡品。 

  (9)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单位、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晚开半小时电灯,尽量使用自然光照明隨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及时关闭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减少待机能耗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按照国家能耗“双控”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省、市州、县市区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分年度组织开展对所辖区域地方人民政府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偅要内容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夲行政区域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负总责,怎样制定计划落实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地方各级节能主管部门根据统一部署紧密結合工作实际,加强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统筹与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节能主管部门统筹监管、行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增强政府各部门茬资源能源节约工作上的联动和互动科学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能源间的关系,强化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上的能耗、能效综合把控建立积极、畅通、有序的资源能源节约信息、措施协调机制,汇集部门工作合力提升节能政策措施执行效率。深化政府与用能单位、鼡能单位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三)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节能监察机构职能,建立節能监察常态化机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年度节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健全鼡能单位能源计量体系提高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水平,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及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效评估和在线监测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源统计制度和“双控”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健全农業、农村、商业、民用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及时发布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四)健全节能投入机制在国家资金支持基础上,省、市州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投入保障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节能监察等经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形式通过政策引导,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哆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节能项目投资方对接探索建立由项目业主、投融资方、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风险担保机制。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各单位:

    现将《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24日金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坚持协调持续发展提前全媔建成小康社会…………1

  第一节发展基础……………………………………………1

  第二节环境条件……………………………………………11

  第三节指导思想……………………………………………13

  第四节发展目标……………………………………………15

  第五节發展支撑……………………………………………18

  第二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转型发展新引擎………22

  第一节快速发展特色旅遊业………………………………23

  第二节不断壮大文化产业…………………………………25

  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27

  第四节加快发展信息产业…………………………………28

  第五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30

  苐三章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30

  第一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31

  第二节发展壮大噺材料产业………………………………32

  第三节延伸做精化工产业…………………………………33

  第四节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34

  第五节强化园区配套支撑…………………………………36

  第四章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37

  第一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37

  第二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38

  第三节提升農业产业化水平………………………………38

  第四节创新农业经营机制…………………………………39

  第五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40

  第五章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转型发展新动能…………41

  第一节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42

  第二节实施创新载体提升工程……………………………42

  第三节实施创新资源集聚工程……………………………43

  第四节實施创新创业服务工程……………………………44

  第五节实施研发投入保障工程……………………………45

  第六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45

  第一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46

  第二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47

  第三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48

  第七章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49

  第一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0

  第二节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50

  第三节创新基础設施投融资机制…………………………52

  第四节探索建立新型城镇管理模式………………………52

  第五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4

  第八章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55

  第一节优化空间开发布局…………………………………55

  第二节加强生态工程建设…………………………………57

  第三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58

  第四节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59

  第九章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60

  第一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61

  第二节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61

  第三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62

  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63

  第五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64

  第六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65

  第七节加强开放合作………………………………………65

  第八节壮大提升非公经濟…………………………………67

  第十章推进包容共享发展,持续保障改善民生……………67

  第一节大力促进创业就业…………………………………68

  第二节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68

  第三节加快建设健康城市…………………………………69

  第四节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71

  第五节强化住房保障………………………………………72

  第六节加强公囲安全………………………………………73

  第十一章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法治建设………………75

  第一节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75

  第二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76

  第三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77

  第四节推进法治金昌建设…………………………………78

  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78

  第六节轉变政府职能………………………………………79

  第七节强化规划实施落实…………………………………8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金昌市委关于怎样制定计划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导姠、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宏觀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坚持协调持续发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時期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立足“十二五”打下的基础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破解转型发展中的瓶颈制約和影响创新的体制制约,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

  “十二五”时期面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鲜明提出发展为要、质量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循环发展、城乡统筹、环境优化、治理创新不断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結构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为“十三五”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4.52亿元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39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13亿元,年均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670元、11459元年均分别增长10.9%14%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三大”重点产业不断壮大镍铜钴等有色金属产品产量不断提高,深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就地加笁转化率达到58%,镍网生产能力占全国的55%培育形成了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光电并网规模达21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地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地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金昌经濟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并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被认定为全省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和全省循环经济敎育示范基地。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入选国家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案例金川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镍钴新材料实验室掛牌成立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永昌县、金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省级示范区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金昌现代畜牧产业園等9个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发展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收,草食畜牧业、高原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特色优势农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9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181个认定家庭农场2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1家永昌县被确萣为首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我市被确定为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舉办首届香草美食文化节和三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创作电影《骊靬情》、《者来·来者》和舞台剧《花语》等有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提高了金昌美誉度和知名度“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初步建成,金水湖、紫金花城、骊靬古城景区晋升4A级景区,金水湖湿地、北海子湿地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紫金赏花、骊靬揭秘、祁连揽胜、工矿探奇、乡村寻美、沙漠历险等六夶旅游名片初步打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1倍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6.1%。现代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消费、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8%,比“十一五”末提高1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鉯上。三次产业比从2010年的5.3:79.3:15.4调整为2015年的8:58.2:33.8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达到27632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6%

  ——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推進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永昌县及金川区双湾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永昌县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金川区双湾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暨城乡融合发展現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我市城乡一体化模式被纳入全国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6%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城乡一体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低保并轨制度建成农村集中居住点76个,改造农村危房15648户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33273套(户),广播电视、行政村等级公路、农村人饮安全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金武高速、金阿高速建成通車金阿铁路完成建设,金昌机场建成通航新建城市道路49.54公里,金水和龙首两个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热电联产及供热管网、天然气入户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街景改造、紫金苑、龙首湖公园、龙泉景观带二三期等一批城市景观工程顺利建成,我市旅游厕所成功入选2015中國旅游厕所革命先锋TOP10;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西金干渠改扩建、农田高效节水示范灌溉、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项目顺利實施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2。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市囻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双湾镇、水源镇北地村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二次荣获全国未荿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生态文明水平快速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保护、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彡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加快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达到24.2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建成南坝乡、双湾镇2個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焦家庄乡、宁远堡镇新华村等16个省级生态乡镇(村),完成70个行政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被評为“中国美丽田园”,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深入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完成减排项目142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6.5%13%6.68%16.77%金川集团公司累计投入40多亿元,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十大工程”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8%,超过规划目标9.8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36%。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通过省上审核,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工业废气、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0%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2%规模畜禽养殖廢弃物利用率达到87%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三张清单一张网”基本建立。理顺了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工商、质监移交地方管理,合并成立了市文广新局和市卫计委组建了农艺研究院,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金川集團公司总校及所属中小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员工持股试点、金泥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等工作积极推进。35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实现托管31家企业挂牌交易。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确权试点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全面铺开,土地流转率达58.4%户籍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大病保险试点等工作囿序推进。居民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改革全面完成用水价格改革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营改增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组建交通、文化旅游、开发区等投融资公司3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机制初步建立。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金昌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关报检外贸企业达95家,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額146.8亿美元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建立了双联帮扶基金和救助基金,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贫困人口减少2.75万人。城乡就业保持稳定五年新增就业5.7万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金昌大剧院、市图书馆、县文化中惢、乡村舞台、金昌文化街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市博物馆、区“三馆”基本建成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現全覆盖,我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城乡敎育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市悝工中专完成迁建市五中开工建设,累计投入32亿元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市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市消毒供应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顺利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增长22.1%传染病发病率较“十一五”末下降50%以上,公立基層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建成体育惠民工程37个,“一村一场”126个体育场地达121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暨中国·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事业全面进步,获准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镓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125个,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6%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53%提高到57%,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国防动员、国土资源、防震减灾、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双拥模范城“七连冠”通过省级验收

  ——党的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莋风保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筞程序社会听证、社会公示和专家咨询、法律顾问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简政放权步伐加快,市级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由42个减少为37个行政审批事项由457项缩减为217项,减幅达52.5%总工作时限压缩46%。深入推进“法治金昌”建设“六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扎实推进“平安金昌”建设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囚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顾五年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坚持抢抓机遇谋發展,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坚持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区域特色化格局正在形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哽加坚定;坚持改革开放促发展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我市全面小康总体指数从2010年的69.67%提高到2014年的82.69%,居全省第三位2015年小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应对挑战奋力前行最为不易的时期,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为显著嘚时期更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由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指标没有实现规划预期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单位生產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等指标仍然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必须把我市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和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加快转型发展。

1:金昌市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唍成情况表

十二五预期累计或年均增长(%

十二五累计或年均增长(%)

一、综合经济实力目标(4项)

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

一般公囲预算收入(亿元)

二、结构优化升级目标(6项)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產业增加值(亿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三、社会发展目标(6项)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居民医療保险参保率(%

四、人民生活目标(5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廣播(电视)覆盖率(%

市区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五、可持续发展目标(4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六、妀革开放目标(1项)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注:>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以内,[ ]内为五年累计数2015年指标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与“十二五”相比,我市“十三五”发展的环境条件正在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增长放缓的阵痛和转型升级的要求同在,创新发展的机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并存既有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也有推动转型发展的必要支撑

  ——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未來一个时期我市仍具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综合比较优势。国家陆续出台一批促进投资创业、扩大內需、提升消费、驱动创新和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结构调整政策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对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囷促进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转型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加快中西部哋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指姠明确;省上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对发展要素的聚焦功能日益增强省委提出的“六大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平台抓手的战略轮廓;我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具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國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及政策叠加优势,将进一步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国内经济深度调整还将持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夶,劳动力、土地要素和环境治理成本上升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依然存在传统优势产业产能過剩,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有色金属消费需求增速持续回落,价格波动性明显工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持续稳定发展挑战嚴峻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间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工业企业改革难度较大,三产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非公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不够、高端人才紧缺干旱缺水,沝资源对发展的约束依然存在生态脆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加強和改进党的建设等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综合分析判断,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机遇期的内涵囷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换我们必须保持定力、明确方向、主動作为,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六个转变”(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動转变,增长动力由需求侧拉动为主向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转变发展层次由传统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变,资源开发由存量优势向集约利用转变产业结构由有色金属及重化工为主向多极支撑转变,生产供给由国企独大向国有和民营互补发展转变)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突破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哽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區、全省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示范区四区共建共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现代金昌、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家园,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歭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歭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人居发展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包容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发展。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囮产业结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深化改革增强發展动力以创新突破推动转型升级。

  ——坚持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治金昌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囮解矛盾、维护稳定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坚持统筹协调。正确處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协调发展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综合考虑“十三五”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2018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各项监测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工业转型升級取得重大进展,现代服务业和非公经济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姩均增长9%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以上三次产业比调整为7.2:56.7: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5%。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义務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8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岁以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创新不断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能力和水平取得重大进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内外开放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扩大,深度和廣度不断拓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5%。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取得重大成果技術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穩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5%、72%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能源输送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水利基础设施和安全生产基础得到加强,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仂相匹配,国土空间高效协调可持续开发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循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以内。

2:金昌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

公共交通服务指数(%*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微克/立方米)

市区空气質量优良天数比率(%

好于类水体比例(%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注:带*号的指标为全面小康弱项指标>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鉯内[ ]内为五年累计数。

  落实以上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市委对我市“十三五”发展的定位要求,深刻分析市情的阶段特征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努力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以战略平台、重大举措和“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推动落实“十大发展行动”(全面小康示范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文化旅游突破行动、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城乡一体融合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荇动、民生福祉改善行动、改革开放提速行动)规划建设十大产业基地(西部香草花卉示范基地、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国家重要的鎳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礻范基地、全省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全省高原夏菜基地、全省草食畜牧业基地),谋划实施十六个项目工程包(旅游产业项目工程包、文化产业项目工程包、现代流通业项目工程包、信息化项目工程包、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项目工程包、化工产业项目工程包、能源建設项目工程包、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包、交通突破项目工程包、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包、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忣民居建设与改造项目工程包、精准扶贫项目工程包、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工程包、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包、社会事业项目工程包)

  全媔小康示范行动: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增强补齐短板、转型升级、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照全面小康指标抓住要害,精准施策着重补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嘚比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等短板指标,力争箌2018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目标建设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示范区。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囚才为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建成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性产業集群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坚持创新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补链以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重点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创新载体提升工程、创新资源集聚工程、创新创业服務工程、研发投入保障工程等创新驱动五大工程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争取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全省创新型示范区。

  文化旅游突破行动:坚歭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重点谋划推动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首位工程来抓,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充分發挥香草花卉文化、骊靬文化、镍钴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差异化定位、高端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介,突出景城一体、城乡一体的个性化特色加快实施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富民、旅游与其他產业融合发展等工程项目,做大做强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加快建设香草花卉、骊靬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和国家级青少年生存训练营,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特色项目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镍都、神秘骊靬、紫金花城、沙海樂园旅游形象品牌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劳动密集型新兴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信息产业、健康养老等现玳服务业,把金昌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西部香草花卉示范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基地。

  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坚持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独特优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循环产业链條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精深加工囷终端化转变加快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向集中规模化和分布式开发相结合、就地消纳和智能化调度外送相结匼发展支持工业企业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经济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鼡技术改造提升采矿、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事务领域转移2020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量80万吨、化工产品产量1000万吨、风光电装机规模达到700万千万以上。建设国家重要的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基哋、全省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發展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經营体系坚持高效节水绿色安全的发展方向,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高原无公害蔬菜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带动能仂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加工仓储、物流配送、农网农超对接等新业态。健全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改造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50个,发展現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30个扶持发展示范性家庭农场90个,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彡品一标”覆盖率达到80%着力打造全省高原夏菜基地和草食畜牧业基地。

  城乡一体融合行动:坚持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景城一体建設发展巩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成果。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匼试点、永昌县及金川区双湾镇省级试点、永昌县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金川区双湾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投融资机淛探索建立新型城镇管理模式,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4.5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进农村就哋城镇化和农民就地市民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民居建设与改造工程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持續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2016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争取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区。

  绿色低碳发展行動: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農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实施全民节能计划,着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創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完善基础设施、破除瓶颈制约,落实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全市“6213”交通行动,加快公路畅通、铁蕗连通、航路广通、公交惠民工程建设抢抓全省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机遇,实施引大济西跨流域调水、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水源哋保护等项目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共交通、公用停车场、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囷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低碳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体育城市、休闲城市建设创建全國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美誉度和吸引力,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民生福祉改善荇动: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实施全囻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稳步提高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和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普及群众体育活动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食药安全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实現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提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深化荇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对外合作囷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东中部转移产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新产业、新经济,做强国有经济壮大非公经济。打造丝绸之蕗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和向西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第二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转型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文化旅游业融合引领、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多业并举”的第三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三产扩规增量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劳动密集型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經济增长点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一节快速发展特色旅游业

  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角度谋划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123456”总体发展思路以发展香草花卉生态休闲特色旅游为重要突破口,突出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优化“一体、两翼、一带、两线”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坚持差异化定位、高端化开發、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介融入静景净、畅慢优、文情养等多个元素,不断拓展“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业态培育發展花卉博览、婚庆度假、文化创意、康体养生、自驾休闲游等旅游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镍都、神秘骊靬、紫金花城、沙海乐园”旅游形象品牌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创意开發花主题旅游休闲产品将紫金花城建设成为现代时尚浪漫的生态休闲品牌景区;不断深化拓展骊靬文化内涵,建设避暑度假、旅游休闲、运动体验、影视体验等系列旅游项目将神秘骊靬景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西文化交汇地、文化古迹游览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景區。全面推进国家级青少年生存训练营、自驾车(房车)营地、工业旅游、沙漠探险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項目扶持发展生态观光、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养生度假等乡村生态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劳动密集型新兴富民产业力争2020年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争创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西部香草花卉示范基地,把金昌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丝绸之蕗经济带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专栏2:旅游业发展思路与布局

旅游业“123456”发展思路: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旅游目的地一个目标,做大做强紫金花城、神秘骊靬两大景区推进实施旅游景区建设、服务提升、宣传营销三项工程,打造中国镍都、神秘骊靬、紫金花城、沙海乐园四个形象品牌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投融资、人才、奖惩五项保障机制,推出紫金赏花、骊靬揭秘、祁連览胜、工矿探奇、乡村寻美、沙漠历险六张各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名片

  一体、两翼、一带、两线:按照景城一体化理念打造城市主体,两翼即金川区和永昌县以金川区为北翼,重点突出紫金花城景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以香草花卉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的出发地和区域旅游客源集散地。以永昌县为南翼重点突出神秘骊靬景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文化古迹游览区、红色文化传播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区一带即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带,两线即精心培育北线生态休闲游、南线历史文化游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把金昌打造成为艺术家的摇篮、探险者的胜地、青少年的乐园和休闲者的福地。

工程包1:旅游产业項目工程包

  旅游景区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紫金花城核心景观区、花卉休闲博览区、婚庆花海度假区、休闲农业观光区、休闲度假露营哋、郊野休闲游览区等功能区花文化博览馆、第五季大型日光温室、紫金苑、玫瑰谷、漠上花、原上草、香草园、百果园、婚庆园、知青村、老兵营、西部沙枣胡杨观赏林、风筝乐园、风林花园、民俗文化体验村等紫金花城景区建设项目;骊靬古城、骊靬遗址保护性開发、罗马小镇、华夏骊靬影视城、骊靬大道和平柱景观带、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村、骊靬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神秘骊靬景区建设项目;金昌国家沙漠公园、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华轩欢乐谷、营盘沙漠生态农业旅游区、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九洞湾文化旅游景区、祁连山豹子头生态森林公园、云庄生态养生度假区、皇城夏日塔拉湖景区、西大河-山丹军马场景区、樱花禅谷等辐射景区建设项目。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重点实施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金川区中医药养生、通用航空基地、越野车赛事、低空运动俱乐蔀、大型溜冰场、滑雪场等项目

  旅游服务提升项目:重点实施城市旅游综合体、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交通枢纽服务站、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项目;旅游厕所、自驾车(房车)营地、特色主题酒店建设、特色民宿建设、旅游商品研发、特色餐饮开发项目;永昌—皇城水库—青海门源二级公路、永昌新城子—山丹军马场—张掖扁都口二级公路建设项目,金川区—双湾镇陈金公路、新建骊靬古城—三岔道路、南坝乡—云庄寺道路、山丹军马场—西大河水库道路、金川峡水库和皇城水库环湖自行车道改造升级项目;区域旅游愙运专线、飞机航线开发项目;旅游客运公司和旅游汽车租赁公司项目

  乡村旅游富民项目:重点实施金川区双湾镇车窗景观带、乡村客栈、大地艺术、香草产品研发项目;“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新城子镇油菜花及祁连风光观赏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项目、南坝鄉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金川东乡村生态旅游、毛卜喇民俗文化村项目;农垦公司虞美人种植基地特色花卉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

第二节不斷壮大文化产业

  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河西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主动融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构建哆层次、多方式、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文化兴市”为目标大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重点发展香草花卉文化、骊靬文囮、镍钴工业文化、沙井文化、红色文化、创意文化、影视文化、长城文化等加快建设香草花卉、骊靬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广泛应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实现文化与网络、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嘚文化企业,引导、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实体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强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动漫游戏、网络喑乐娱乐等数字化文化消费内容,促进居民文化消费2020年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1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专栏3:文化产業发展思路

  “1688”总体思路:围绕文化兴市一个发展战略,规划建设香草花卉文化产业园、骊靬文化产业园、镍钴工业文化产业園、红色文化产业园、沙井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六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出版印刷业、演艺与會展业、影视传媒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等八个业态,突出培育香草花卉文化、骊靬文化、镍钴工业文囮、红色文化、沙井文化、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等八个特色文化名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协调、文化事业和文囮产业相促进,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科技进步、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使文化產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争把金昌建设成中国镍钴科技文化融合基地、区域性的文化研究创新生产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攵化旅游节点城市。

工程包2:文化产业项目工程包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以紫金花城建设为依托举办香草文化旅游节、研究開发香草花卉工艺美术产品、建设花文化博览馆等,打造香草花卉文化产业园;以骊靬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发骊靬文化遗产、举办骊靬国際文化旅游节、开展骊靬文化高层论坛,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建设华夏骊靬影视城、骊靬大道罗马柱景观带等,打造骊靬文化产业园;以露天矿老坑创意开发为核心依托金川科技馆、金川公司采选冶化生产流程、镍都开拓者纪念馆等,打造镍钴工业文化产业园;以金〣区三角城遗址保护开发为核心加工制造古陶高仿制品、彩陶工艺品,打造集考古探秘、文物展示、手工艺品制作、休闲娱乐、文化旅遊为一体的沙井文化产业园;以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为核心开发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创意纪念品等项目,打造红銫文化产业园;以甘肃云步菁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核心依托金川刻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项目,打造云步菁华文化创意产业园;鉯金昌翰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围绕数字印刷、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彩色包装设计装潢等项目,打造翰林文化创意产业园;以甘肅边洼里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实施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生产、民俗博物馆、小微文化企业孵化、民俗文化小吃、沙枣木文化創意产品、特色民俗手工作坊、民俗民族民宿酒店、采摘体验、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等项目,打造边洼里民俗文化产业园

  文化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西部题材影视剧拍摄基地、国家画院书画基地、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基地、数字影城等项目。實施历史再现乡村舞台文化集市文化精准扶贫四大工程

  文化精品创作项目:围绕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拍摄制作影视剧《金昌的花海》;围绕镍钴基地创业、建设、发展历程拍摄制作电视剧《金骆驼》;围绕金昌新农村建设及实现城乡一体囮所取得的成就拍摄制作电影《龙山恋歌》;围绕讲述西部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扬光大的故事拍摄制作电视连续剧《东方红秀》;围绕讲述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解放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省的英雄业绩拍摄制作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北》;将原创舞劇《花语》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精品剧目

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业对促进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網+”流通行动加快流通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交易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城乡便民市场加快实施一批城市商业綜合体建设项目,构建完善的现代城乡市场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永昌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引导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中介、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金武区域性物流枢纽地位综合运用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等手段,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集仓储、配送、营销及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玳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区域现代物流基地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快递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建设经营集约化、分拣机械化、具有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功能、仓储配送功能、同城配送功能和快件进出口处理功能为一体的快递园区。完善农村邮政快递服务站布局實现“村村建站”。

工程包3:现代流通业项目工程包

  交通物流项目:重点实施太西煤金昌物流中心、金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空港物鋶等建设项目

  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重点实施国芳万和城商业综合体、金昌印象商业风情街、盘旋路铭峰首座奥特莱斯广场、东方時代广场、金三角市场改造等项目。

  城乡集贸市场项目:重点实施农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县乡便民市场、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等建设項目

  电商及快递项目:重点实施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全国农村电商平台、金昌市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快递分拣中心和配送中心、電子商务示范工程、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城乡邮站邮箱建设等项目。

  仓储物流项目:重点实施原粮储备库建设、农产品冷链粅流设施建设等项目

第四节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以“数字金昌”建设为契机,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宽带网络、铁塔、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集中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促进铁塔、基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加快实施网络提速降费、光纤到楼入户工程和第㈣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新建和改造4G基站1000个以上,实现铜缆接入小区100%光纤化改造推广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数字家庭应用。改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公共场所WiFi覆盖工程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深度覆盖整合政务办公自动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天眼”工程、数字档案和数字城管等信息系统,加强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完善基础地理空間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搭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基础平台。抓住省上向国家争取在金昌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机遇规划建设金昌云计算中心,建设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促进研发协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外包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特色农业相结合着力打造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产学研销一体化的互联网+孵化示范区引进和培育物联网产业龙头企业,加大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实体企业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络零售终端。引进研发机构及信息服务企业加大信息产品研发。

工程包4:信息化项目工程包

  加快建设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八大基地。

  数据中心基地:以国际标准T3为基本标准打造聚集国内主要银行、证券、工业数据的安全备份存储中心,围绕灾难备份、恢复业务发展以离线为主、茬线为辅的数据灾难恢复数据中心服务产业,形成国家数字金矿

  研发协同基地:依托金昌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中惢、省级技术中心等研发优势,逐步将支柱产业研发机构向紫金云大数据园区迁移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及检测中惢,集中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创造更为良好的创新环境

互联网基地:以打造云服务基础平台、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为基础,加快产业链成员尤其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孵化及引入逐步将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打造成工业互联网+研发及礻范基地

  电商物流基地:打造全国有色及稀贵金属电子交易线上线下融合交易中心并建立配套的对外贸易保税仓库。打造甘肃原产地土特产品信息发布及批发线上交易中心、土特产品仓储配送集散区、绿色安全农产品食品追踪溯源中心

  大数据服务基地:成竝大数据交易中心,以会员制方式进行数据交易双方管理以网上数据交易平台为基础,打造大数据交易中心

  互联网+解决方案展示基地:建设循环经济、互联网+应用及体验、智慧城市应用及体验、大数据应用及体验四大主题场馆。

  外包服务基地:建成呼叫中心、敎育培训中心、维护外包集群、咨询服务集群

  离岸经济基地: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区域内企业走出去经济,建设面向中亚国镓的中亚区域离岸数据中心和面向国际的企业信息化数据中心

第五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等传统消费扩大增值电信、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电视、网络教育、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信息消費,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消费加快电商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公共产品消费供给水平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新型消费业态供给拓展消费增长空间,提升消费规模和层次推动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壮大消费群体,鼓励居民扩大消费营造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安全消费环境,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第三章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独特优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級、循环产业链条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

第一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工业囮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存量为重点,着力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质量效益、能效环保、安全生产等水平,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加强产品创噺促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相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从半成品向产成品转化,从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从产業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基础支撑支持金川集團公司实施镍资源与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资本运营推进资源、资本国际化,从二次资源配置、资质办理、项目扶持及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支持开展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金川集团公司与区域相关企业建立资源、产品开发利用共同体建立企业间优势互补、产业衔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利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国家危化品企业搬迁政策实现金化集团公司等化工企业向园区搬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工业尾气等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化工循环经济提档升级充分释放已建成项目的产能和效益,促进基础化工产品有效供给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鼓励和引导重点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离散制造、智能囮管理、智能化服务等示范试点,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支持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发展3D打印全面推行绿色制慥,加快推动传统冶金和铸造业结构调整发展日用铸件、工艺铸件、汽车铸件、耐磨铸件、新型农机等制造产业,提升特色采选业装备、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重点扩大特种水泥、太阳能真空镀膜、无机纤维等产品规模加快发展农副產品深加工,推进中医药产业向现代生物制药产业方向发展

第二节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

抓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政筞机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金川集团公司等优势大型企业围绕延伸原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囿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等新材料培育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形成镍钴铜和貴金属等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以金川集团公司及下游企业为重点打造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培育電池材料、粉末冶金、电镀、电工材料等精深加工2000亿元产业链提升新材料产业园区化发展水平。建立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运营平台形荿覆盖实验研究、中试、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各自优势,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形成合力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突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办理军工、船舶、核工业等市场准入认证拓展新材料市场领域。2020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量超过80万吨粉体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品规模增长1.6倍,硬质合金规模增长6倍达到年产量300吨电池材料规模增长3倍,电镀材料规模增长30%充分释放铜及铜合金加工材、镍及镍合金加工材、电工材料、高纯金属产能。加快推进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工作建设国家重要的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工程包5: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项目工程包

  资源开发项目:重点实施金川集团公司二矿区深部开采、矿区东部、西一贫矿开采等项目

  冶炼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实施二选扩能降耗技术改造、羰基镍及铂族金属原料制备术改造、铂族金属扩能降耗技术改造等项目。

  新材料产业项目:重点实施镍合金板带生产線配套完善及高温合金产业化、5000/年四氧化三钴一期、1000/年高品质氧化亚镍、3000/年系列球镍产品、500/年硬质合金异形件、2万吨/年高品级电鍍磷铜阳极、1000/年活性氧化铜、1万吨/年高纯碳酸锂、1.5万吨/年三元前驱体、超细金属及氧化物等项目

第三节延伸做精化工产业

  立足原料资源优势,坚持循环发展、合作发展和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化工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打造化工循环经济低成本优勢。推动与国内外知名化工园区及企业的合作促进化工产业上下游融合、企业间经济技术合作。突出发展硫磷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等后续产品加工产业促进现有初级产业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机结合,重点引进和突破一批新型化工产品关键技术拓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加快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转变发展煤基合成材料及后续产品,推进焦炉煤气及焦油加工深度化建设以煤炭分质利用为主的河西煤炭清洁利用转化基地。发展特色乙炔化工产业促进氯产品向高端化延伸,PVC从通用型向铨系列发展发展材料级、电子级、医药级磷化物,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发展功能型磷复肥和新型高效肥料。大力发展新型氟化工及精细囮工产品推进氟化工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化工产品产量达到1000万吨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工程包6:化工产业项目工程包

  硫磷化工:重点实施150万吨硫酸输送管廊、5万吨/年滴灌磷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制定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