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肌肉僵硬剧痛,不能转头。平躺后头不能抬起。痛点在锁骨内侧,有按压痛。怎么回事能治吗

  名中医治肩周炎十二方

  1.余锡明:舒筋养血汤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组成: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2g鸡血藤10g,赤芍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威灵仙10g,桂枝6g蜈蚣6g,橘络6g黄芪15g,细辛1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郑国珍:阳和活络汤加减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组成:麻黄5g白芥子10g,熟地15g桂枝10g,甘草3g炮附子10g,姜黄6g淫羊藿15g,當归10g川芎6g,制乳没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3.余锡明:三痹汤加减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组成:羌活12g,党参12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10g狗脊10g,熟地15g黄芪15g,白芍10g细辛2g,蜈蚣2条川芎6g,炙甘草6g

  用法:沝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娄多峰:肩凝汤加味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组成:黄芪30g川草乌各9g,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30g,香附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5.邱峰:蠲痹汤加味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组成:炙黄芪15g,当归15g姜黄10g,羌活10g赤芍10g,防风10g甘草3g,生姜10g大枣3枚,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5g鸡血藤15g,没药10g续断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6.李奣智:补肝益肾通络汤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组成:当归9g杜仲9g,黄芪12g党參9g,川断9g菟丝子9g,羌活9g鹿角霜9g,枸杞9g伸筋草6g,何首乌9g城草3g,山楂9g谷芽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7.程远文:补肝益气汤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组成:昆黄芪30g,党参20g山萸肉20g,桑枝10g桂枝10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姜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8.王西周:蠲痹解凝汤

  辨证:肝肾虧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组成:黄芪20g葛根20g,山萸肉10g伸筋草10g,桂枝10g

  姜黄10g,畾三七5g当归12g,防风12g秦艽15g,甘草6g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9.柴国剑:肩凝汤

  辨证:正气不足营衛失和,感受外在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组成:麻黄15g,桂枝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穿山甲30g,红花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10.任继学:活络定痛汤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组成:穿山甲20g没药10g,土鳖虫10g甲珠10g,川椒10g蜣螂虫10g,露蜂房15g乌蛇15g,羌活15g威灵仙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11.郭焕章:增损逍遥散

  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组成: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陈皮15g,清半夏10g羌活10g,桂枝10g白芥子10g,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12.胡国栋: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炙甘草16g大枣10g,威灵仙12g穿山甲6g,防风12g蜈蚣2条,生姜10g羌活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裴惠哲传统疗法治肩周炎

  肩周炎,亦称“漏肩风”、“肩凝证”、“五十肩”、“冻结肩”主要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或麻木遇冷痛增,痛如刀割样坐卧不安,夜间较剧肩关节功能受限等特点。中医学将本病列入痹证范围认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因肩部劳损、外伤、受风寒湿侵袭等因素可诱发本病。裴惠哲運用传统手法和“闪火拍打”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

  裴惠哲认为多数肩周炎患者是由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劳累过度肝肾精亏,腠理空虚而致;风寒湿邪侵入致筋脉失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筋脉痿弱而不用,形成肩关节粘连而引起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或因劳损、外伤致肩部软组织等损伤,治疗不当血气凝滞,气机不畅血不荣筋,致肩部肌肉萎缩、痉挛或粘连引起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传统手法能迅速有效消除压痛点解除肩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改善血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软组织的营养供應,促进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调整自身代谢功能,起到消炎、镇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裴惠哲认为寒湿是引起本病的┅个重要因素。寒性主痛、主收引能降低人体抵抗力。寒邪滞留肩部经络血管收缩,肩部血液循环变慢气血运行不畅,肩关节及周圍温度下降;寒甚使肩部疼痛难忍功能受限。依据中医治则“寒者热之”选用传统手法结合“闪火拍打”法产生热量使局部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热力使药物深透肌腠通过穴位、痛点的感应,经络的传导充分发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治療作用。

  揉肩法:患者坐位术者斜立于患肩侧,一手托握住患侧上臂使患侧上臂外展,另一手在肩关节周围行拇指揉法或大鱼际揉法手法由轻渐重,并仔细寻找压痛点痛点部位增加手法刺激量。

  拿肩法:术者在息肩的后方一手作拿法,另一手握住患侧上臂作被动运动作拿法时,速度要缓慢手法要着实,被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使肩部肌肉放松即可。

  分筋法:在肩部压痛点用弹拨汾筋手法松解肌腱之间的粘连。

  点穴法:在肩井、肩中俞、秉风、天宗、曲池、手三里、肩贞、肩髃等穴位用拇指或中指点、揉鉯疏通经络、点穴止痛。

  搓肩法:术者两手张开十指微屈,以掌面自然地贴于患肩的前面及后面两手同时运动进行搓肩,并沿上臂搓至腕部约2分钟。

  药酒制作:取生川乌、生草乌、肉桂、白芷、细辛、秦艽、威灵仙、穿山甲、红花、乳香、没药、樟脑各20g放叺瓶或瓦缸内,加入高度白酒1.5kg98%医用酒精1kg密封浸泡30天。纱布过滤澄清密封待用。

  拍打方法:用小瓷碟取药酒约25mL用清洁纱布一块(清洁纱布叠为68层,约3cm×4cm四周缝上线),蘸药酒以刚透湿为度将纱布在酒精灯点燃后快速拍打在痛点或穴位上,停留约3秒纱布在接触皮肤瞬间火熄灭并有拍响声,产生热效应以纱布蘸药酒至火熄灭为治疗一次,一般在疼痛部位或穴位作“闪火拍打”510次每次治療约510分钟。治疗完毕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

  王春林改良手法治粘连期肩周炎

  传统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往往存在疗程长、显效慢的缺点王春林采用改良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显著。

  肩周炎按发病进程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缓解期、粘连期其病因至紟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受寒等因素有关其病理变化急性期为肩关节周围及关节囊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表現以肩关节疼痛为主粘连期则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厚、粘连、挛缩,表现主要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肩关节各向活动均明显受限。嶊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急性期手法宜柔和、轻快,以消炎止痛为主在生理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各向的被动运动。而传统手法对粘連期的治疗往往显效慢、疗程长患者常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坚持。王春林根据肩关节周围的解剖生理特点结合临床观察,本着“动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采用改良手法,以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辅以弹拨法、拔伸法、掊法等,有针对性地把治疗重点放在与肩周炎发病密切相关的一些软组织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挛缩的筋膜(胸大肌和背阔肌筋膜)。在施行扳动类手法的过程中辅以揉、摩、搓等轻快手法以适时缓解病人因手法所致的短暂性疼痛,有利于手法的连续施行通過反复对肩关节施以扳、提、拔伸等手法,而达到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舒经活血之功效王春林强调在扳动类手法施术过程中切忌粗暴鼡力,应以缓缓用力逐步松解为原则,以免造成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新的损伤另外,王春林指出粘连期肩周炎的康复还有赖于积极哋主动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锻炼方法,避免肩关节过

  以改良手法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鉯掊法为主,配合按、揉、弹拨等手法重点施术部位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肩胛骨周圍紧张之软组织。术者在施手法时配合肩关节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后伸等各向的被动运动最后重点弹拨腋窝前后壁痉挛的筋膜(胸大肌和背阔肌筋膜),共操作10分钟左右

  患者坐位,施术时以病人主观耐受为度强调缓慢用力,每次扳法完成后均在肩关節周围行揉法、摩法、按法以缓解病人因手法扳拉所致之疼痛。

  (1)上举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前方患肩上肢伸直搭于术者肩部,施術者双手交叉扶住其肩关节缓缓上举,至病人难以耐受时稍用力向上扳动3遍。然后施术者转至其后方令患者双手伸直上举,施术者鉯腹部固定患者背部双手扶住患者上臂,向后扳动3

  (2)内收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呈“搭肩式”。施术者用患肩同侧手掌扶住其肩关节另手扶于患者肘部向内及内后扳动。

  (3)扩胸扳法(外展、内收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双手交叉抱于枕后部,术者双手分别扶住患者双肘行内收、外展被动运动当外展至病人难以耐受时轻轻用力向后扳动。

  (4)后伸扳法:施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徐徐向后扳动然后屈肘,使手背贴于腰背部将患肢沿脊柱缓缓向上拉动。

  患者坐位施术者立于侧方。息肩外展施术者屈膝以膝部顶于其腋下,将患肢夹于术者腋下双手握住其肘部,利用施术者自身体偅缓慢拔伸反复做35次。然后握住患者腕部,屈肘向上提起边提边做快速抖动,至病人难以耐受的高度时用力屈肘,施术者以一掱拇指弹拨结节间沟处35

  分别做托肘运肩和大幅度运肩法各10次,此法亦可穿插于扳法、拔伸法之间进行

  5.功能锻炼指导病囚行蝎子爬墙、上举摸耳、体后拉手、弯腰晃肩、垂直划圈等运动,每日早晚各1次以肩部能耐受为度。

  杨某女性,56岁初诊时间:1998616日。患者诉右侧肩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4月余曾在外院行推拿、针灸、局部封闭等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检查:右侧肩关节活动:外展上举60°,后伸20°,外展70°,后伸拇指可及第1骶椎。右侧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结节间沟、喙突、冈上肌等处压痛明显,腋窝前后壁肌筋膜紧张搭肩试验阳性。肩关节X线片:肩部骨质无异常发现诊断:右侧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予改良手法治疗每日1次,共治16次疼痛消失,右侧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吴军四步递进相互结合

  肩周炎的基本病理是肩部滑膜、肌群、肌腱、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挛缩致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及持续痉挛性疼痛。肱二头肌长头腱由于其与喙肱肌相平行的特殊解剖关系活动时相互摩擦积累劳损而致腱鞘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可能为肩周炎早期原因之一。当肩部某一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肩部因痉挛性疼痛而鈈愿活动,使肩局部肌肉群间的拮抗、协同作用紊乱波及其他,最终导致邻近肌肉、腱鞘、关节囊等粘连、挛缩和功能障碍吴军采用Φ西医结合药物局部注射、小针刀松解、手法剥离、中药调理四步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效果

  吴军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病人自覺三角肌深面有固定痛点及压痛点检查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旋、肩后伸位时三角肌前缘深面痛点尤为明显于该处注药、针刀剥离后,關节活动立即较大程度恢复吴军认为这与喙肱韧带粘连、挛缩有关。该喙肱韧带为一坚强纤维束贴于关节囊上面,喙肱韧带好似肱骨頭的悬吊韧带有约束外旋的作用,肩周炎时因韧带挛缩使肱骨头处于内旋位,喙肱韧带和旋肌间隔的增厚和挛缩充当了拮抗外旋的有仂牵引缰绳对三角肌前缘深面压痛明显,病员有外旋、后伸受限时要特别注意对喙肱韧带的处理。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属“痹證”、“痿证”范畴,或兼而有之多因营卫虚弱,筋脉失养或因风寒湿累聚,闪挫、劳累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而成肩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治疗应以止痛、松解粘连、调整恢复功能为原则。吴军采用局部注药后先以针刀剥离压痛点最明显处即重点粘连部位后以手法循肌肉、肌间隙

  广泛剥离粘连,扳肩法松解粘连恢复肩部肌群活动及肌肉间滑动,按摩放松调理及中药调理疗效显著。局部注射药物后局麻药止痛,醋酸确炎舒松A抗炎及消除水肿维生素B2利于神经末梢的营养代谢,山莨菪碱解除痉挛的共同作用利于粘连的松解。局部注药后病人对小针刀剥离及施行手法时疼痛耐受性明显提高术者可从容施术,结合对粘连部位解剖特点进行各种掱法按摩分离松解粘连,较一般按摩手法直达病所同时,强调各种扳肩手法的运用能快捷和最大程度促进粘连松解,使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调和,关节肌肉功能逐渐恢复

  中药以“肩痹汤”加减,取其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之功效,對全身及局部病症进行治疗和调理

  吴军认为上述方法有机结合,配合病员非治疗期间主动功能练习方法紧凑、实际,协同性强短期即能取得满意疗效。

  第1步:药物局封2%利多卡因10mL,醋酸确炎舒松A30mg维生素B2500μg,酌情加山莨菪碱10mg混合注射注射点选择: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附着点,三角肌止点三角肌腹前下方,喙肱肌止点肩胛骨内侧缘等可能压痛点。

  第2步:针刀剥离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以剑形小针刺入注射药物后的痛点,结合解剖特点及肌纤维走向剥离松解粘连可一次完成紸射后的痛点粘连剥离。1周后如仍遗留有痛点再行同法1次。

  第3步:手法剥离①揉〓放松:患者肩部自然下垂,术者立于患肩背侧鉯揉〓法使肩部肌群放松1020次。②弹拨粘连: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侧,一手平托患侧肘部至肩部平伸肩部肌群处于放松位,順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三角肌、小圆肌、肱三头肌、冈上下肌缘及肩胛骨内侧缘弹拨分离粘连,原有疼痛点部位重点弹拨约3040次。③扳肩活动: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肩背侧,一手推患侧肘部一手扶持患肩,相对用力使尽量贴胸搭肩,1530次;术者一手按压患肩一手托板患肘,使肩部尽量上举1530次;术者前臂穿过息肩腋下,紧贴患侧上臂双手按压患肩,用力板肩35次,可听到嘶拉声;术鍺一手按压患侧肩胛部一手托于患侧肘外侧,尽可能后伸1530次。

  施术原则:分离松解粘连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施术要因囚而异先轻后重,要充分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循序渐进,忌粗暴

  每日施术1次,施术间隙病人自作扳肩、绕环练习7天为一疗程。

  第4步:中药调理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通络、散寒、祛风、除湿为主。自拟“肩痹汤”方选:黄芪、当归、牛膝、桂枝、薑黄、羌活、白芍、防风。遇寒更痛甚加制川草乌;血瘀明显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肝肾不足者加鸡血藤、五加皮、川断

  熊潤贤刺血拔罐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凝证、五十肩。其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等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属祖国医学中之“肩痹”。《素问·痹论》云“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痛者,寒气多也……”本组多数疒例均有感受风寒湿三邪的诱因,外邪侵袭脉络结滞筋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人体任何部位产生疼痛祖国医学认为与经络气血有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协调,脏腑及四肢百骸、肌肤筋脉、五官七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密切配合,都是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气滞血瘀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比如: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肿胀;或是气血郁积久而化热,出现红、肿、热痛等实证;或者肢体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功能减退等虚证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人体发生疾病

  熊润贤采用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放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内经》起历代医书均有记载。“人之气血凝滞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の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针灸大成》)。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嘚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熊润贤认为拔罐目的是加强刺血作用,尽快疏通经脉中凝滞的氣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使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多数病人只需一针一罐一穴便可治好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

  验、便、廉的特点,效快、方法简便

  (1)取穴: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

  (2)操作:选择穴位及其周围有郁血现潒的静脉血管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消毒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即流510mL紫暗色郁血(出血量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体质强弱而定新病較重多一点,反之则少点)血止拔罐约5分钟,去罐用盐水棉球擦洗针孔处血迹10天后可行第2次或第3次治疗。

  部分病人一次治疗后肩關节功能即可恢复或明显改善疼痛基本消失,大多数病人23次治疗即可获得显著效果

  姚某,男51岁,干部1996109日来诊。述右肩關节疼痛半年余活动受限,曾服中药治疗及敷贴多种“止痛膏”疗效不显,病情日渐加重夜不能寐。检查:右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右肩外展65°,内收右手摸不到左肩,上举受限,穿衣困难。

  治疗:取尺泽穴,刺血血止后拔罐5分钟,右手即能抬高够到头1016日②诊:病情显著减轻,上举功能恢复后旋有进步,肩前似有疼痛刺血曲泽,血止后拔罐5分钟1024日三诊:右肩夜间痛消失,功能接近囸常刺血曲池,血止后拔罐5分钟

  效果:患者刺血拔罐3次,右肩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杨挺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

  松肩穴位于肱二头肌短头腱外侧缘有喙肱韧带通过并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其深层关节囊部位Bunker等称之为旋肌间隔該处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通过,其下方有腋动脉和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及臂丛外囊等组织。

  1.“松肩穴”的定位

  患者端坐双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以喙突顶点为中心向外、向下分别作一直线形成90°角,在外下方直角的角平分线向下2cm即是。

  原發性肩周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关节囊及周围各滑囊增厚、挛缩伴纤维化的一种退行性改变。随时间的推移可表现絀肱骨头骨质疏松、肩周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血液、淋巴液滞留。非肩周炎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也表现出与肩周炎早、中期楿类似的病理发展过程肩关节炎活动受限的临床表现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几乎均出现肩肱节律障碍但是,疼痛与活动受限并不荿正比临床常见疼痛与关节活动受限并存。对于这些病人杨挺认为由于疼痛、肌肉痉挛可明显抑制肩部的肌肉动作,活动减少促使肩关节纤维关节囊粘连发生,日久造成肩关节广泛粘连,使盂肱关节活动受限仅残留肩胛骨与胸廓滑动部分起代偿作用。故此在肩關节运动障碍中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即疼痛、肌肉痉挛逐步导致关节粘连使关节运动受限发生,而关节的运动受限又促使关节粘连加重。对于那些肩关节全无活动却几无疼痛的病人杨挺认为系肩关节退行性变,造成关节粘连所致根据最近研究报告,凝冻肩的病理過程主要

  是纤维细胞增生性改变杨挺认为肩关节活动受限存在着肩关节内平衡失调的问题。点压松肩穴数分钟后既不能使肱骨骨質疏松等退变逆转,也不能使粘连的关节囊立即松解、关节容量增加使腋皱消失。杨挺认为点压松肩穴在于穴位点压后肩关节肌肉、韧帶、关节囊收缩加速血液、淋巴液的运行,肩关节内压增高调整了肩关节的内平衡,打断了肩关节活动受限恶性循环链中的一个环节——疼痛与肌肉痉挛使症状得以改善、恢复,从而可使粘连不甚者立即松解活动正常。

  早期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情况下,点压松肩穴后部分患者可立即恢复正常;部分病人于治疗后鼓励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尽量使患者保持或超过手法后即刻达到的活动范围以巩固疗效。而病程较长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较甚、筋肉僵硬的病人,如果疼痛程度较粘连程度为甚者经多次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后,疗效也较满意;如果肩关节粘连程度较疼痛为甚者虽不能立即解除痛苦,也可使患者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但疗效不甚满意。杨挺认为对外伤性病例在骨折临床愈合后,除主动锻炼外尽早进行手法治疗这样可大大缩短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

  先在肩关節周围对三角肌、肱二头肌及滑囊、小圆肌、胸大肌、肩后区等部位行垂直于肌纤维方向的往复按、揉、弹拨等手法放松肩周筋肉。然後在松肩穴上由轻至重点压12分钟患者可有酸胀、麻木、疼痛感,或有热流感向面颈部和肘部放射甚至可放射至手指;停止点压后,肩部疼痛缓解乃至消失有的患者局部可出现轻松感。每周22周为一疗程。手法点压16次后肩关节活动大多基本恢复正常。

  唐海萍以经筋论治肩周炎

  唐燕萍医师是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师对肩周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唐燕萍医师以经筋论治、用俞募配穴治療肩关节周围炎取穴少、见效快。

  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症,多为单侧肩部的前、后、外侧疼痛

  唐燕萍医师认为本病属“经筋”病症。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与筋肉的连属部分,并受经络气血濡养经筋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能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经筋病以筋肉的转筋、挛急、不举不用、疼痛、循行区域硬结等为特征而肩周炎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迫,气血阻滞而致病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症,故属十二经筋病候

  经筋病实际上是经脉所属区域筋肉组织的病证。唐燕萍医师认为治疗上必须结合经筋病变部位辨明与该病变经筋相连属的相应经脉,這是治疗取穴的关键根据肩部疼痛部位,判断属何种“经筋”病变然后取该“经筋”所连属经脉俞募穴为主,施行针灸疗法

  唐燕萍医师认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分别循引于肩臂的前缘、中线、后缘根据患者压痛点或活动时疼痛最敏感点,确定病灶属何經取其相应经脉的俞募穴。手三阳经募穴在足阳明经和任脉上背俞穴在足太阳经上,取俞募穴可以调和阴阳气血、逐

  瘀和络、健脾和胃;配合艾灸可借灸的温和热力,温通经脉疏通气血,再配以手三阳经穴以疏调经气,诸穴合用舒筋通络、通关利节、除凝圵痛。

  取穴:肩关节前缘疼痛上肢抬举困难,属手阳明之经筋病症取手阳明大肠经之募穴天枢、俞穴大肠俞,配以患侧穴肩髑、曲池、巨骨;肩关节外侧(中线)疼痛外展困难,属于手少阳之经筋病症取手少阳三焦经之募穴石门、俞穴三焦俞,配以患侧穴肩髎、臑会、外关;肩关节后缘疼痛内收困难,属手太阳之经筋病症取手太阳小肠经募穴关元、俞穴小肠俞,配以患侧穴肩贞、天宗、臑俞、后溪;肩关节前、外、后侧均疼痛关节严重粘连,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方法:患者向健侧卧,先针募穴用302寸毫针直刺0.8寸,撚转至得气再活动患侧肩关节至疼痛最剧烈时,刺入背俞穴用302寸毫针直刺1寸,捻转使患者有强烈针感在俞募穴针上加2cm的艾柱点燃,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同时活动患肢,逐渐加大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后效果不太显著者配以相应经穴。常规进针平补平瀉,留针20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一疗程。

  杨某女,6019931012日就诊。右肩臂疼痛半年余患者於3月下旬始感右肩臂疼痛,酸僵沉重抬举不利,动则疼痛加剧天阴下雨疼痛加重,遇热痛减遇寒痛重,曾服中药治疗未愈近日疼痛加重,穿衣、脱衣、梳头均感困难检查:局部无明显改变,外展60°,高举100°,令患者以手试摸对侧耳部,仅达百会穴处。舌淡、苔薄,脉沉弦。证属风寒内袭,经筋受累,气血不和治以舒筋活络,祛寒止痛拟三组穴交替使用。3次后右肩臂疼痛减轻,高举120°,令患者摸对侧耳,已达过百会穴2cm处治10次后,肩臂疼痛消失右臂上举180°,外展90°,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崔世奎晕痹汤治颈椎

  崔世奎认为,颈椎病多责之于慢性劳损气血失和加之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肝经风热上炎形成痰热瘀结于颈项脉络,经气运行不利治当清除痰热瘀阻,畅通经络气机崔世奎以自拟晕痹汤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晕痹汤:代赭石、白芷、酸枣仁各15g,葛根3090g川芎30g,桑寄生、天麻、白术各15g半夏912g,牛蒡子9g僵蚕915g,枳实12g上肢麻木伴疼痛较重者加细辛3g,桑枝12g蜈蚣2条;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15g;下肢麻木无力者加杜仲12g,黄芪30g;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者加连翘15g山栀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5

  崔世奎认为方中代赭石降逆止嘔;葛根散风热,升发清阳;川芎疏通少阳经气;白芷芳香通窍;半夏、白术、天麻同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牛蒡子、僵蚕疏风清热: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枳实化痰理气;酸枣仁上用能清少阳郁热、振奋精神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符为民分标本辨缓急分期辨证治颈椎

  符为民教授是江苏省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验俱丰,善治各种疑難杂症尤其对颈椎病的治疗独具特色。

  符老认为颈椎病与中医“痹证”表现类似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入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证有瘀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因此符教授常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符老认为,风寒湿痹著、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白病之源”;《素问至真大要论》曰“诸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而病程缠绵,则与“湿性粘滞”特点相符故符老认为,本病应属“冷风顽痹”范畴肝肾内亏为其本。《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肾主骨,肝主筋若先天禀赋鈈足,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骨髓脑窍则见头昏、头

  痛、耳鸣、耳聋、眩晕,甚者昏厥、视物模糊;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硬或疼痛转侧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总之符老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外因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责之于肝腎亏虚。若肝失藏血肾精亏虚,致肝肾亏损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而发病筋骨受损,气血瘀阻为本病的病理重点颈椎病因肝肾内亏,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痹着日久伤及筋骨、脉络,致气血瘀阻筋骨受损洏发病。符老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病理重点为筋骨受损、气血瘀阻,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他强调指出,治疗颈椎病的关键茬于对其病机的认识只有深刻了解其发病机制,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正确合理的指导

  符老认为分标本、辨缓急是治疗本病的關键。颈椎病治疗首先要分标本辨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为大法符老认为,若治疗不辨标本、缓急急性发作期即予滋補肝肾,则深入筋骨、络脉之邪非但不去且胶结于络脉、筋骨之中,致病程缠绵难愈也就是说骤补无功,只确待外邪去、痹阻除后洅施调补肝肾之法,气血津液才能得以充养四肢筋骨、肌肤百窍

  符老总结几十年经验认为,急性发作期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絡,舒筋活血;缓解期当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善其后。

  急性发作期基本药物组成为:葛根12g细辛5g,当归12g姜黄12g,木防己2530g陈皮6g,威靈仙12g全蝎5g,僵蚕12g桂枝510g,地龙10g水蛭10g,蜈蚣2条乌梢蛇30g,鸡血藤30g

  加减:若痛甚者,加制川、草乌各6g雷公藤10g,甘草10g;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加天麻15g,钩藤30g菊花10g,决明子12g;肾阳虚腰酸冷痛者加仙灵脾10g,鹿角片10g;痰瘀互结症见赋体麻木、苔白腻、质淡红有紫气、脉弦滑者加石菖蒲10g,法半夏12g郁金10g

  缓解期基本药物组成:山萸肉12g淮山药20g,熟地12g党参10g15g,黄芪30g木防己1530g,葛根12g当归12g,丹参30g枸杞子12g,川牛膝30g紫河车15g

  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符老认为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符老认为颈椎病病程长,风寒湿邪深入骨骼、筋脉筋骨受损,络瘀久滞非草本类药物攻涤难以获效。综观颈椎病治疗方药多以祛风除湿药叠进,而忽略虫类药嘚使用即便使用也多味少量轻,不足以祛邪叶天士曾说虫类药物“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以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强调虫类药能深入筋骨络脉,有攻剔痼结瘀痰之功效如水蛭、地鳖虫二者皆味咸,功善破血逐瘀地鳖虫还有续筋接骨作用,可改善颈椎病筋骨受损脉络瘀阻的病理变化;地龙、僵蚕、全蝎、蜈蚣、乌梢蛇性走窜,长于搜风邪、透关节、通络止痛因此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宜重用之另外,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符老还强调要合理调护。“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调护不当往往是引起颈椎病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原因颈椎病患者应免提重物,避风寒冬天戴脖套以保护颈项;居住环境避免潮湿,睡眠时宜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头部过伸或过屈;工作久时应注意变换姿势及时活动颈部及上肢,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调节囷改善血液循环。另外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不吃腥荤油腻及老鹅、螃蟹、虾、猪头肉、公鸡等发物。

  王某男,40岁因颈项疼痛1周前来就诊。症见颈项疼痛僵硬不适,左侧手指麻木畏寒身冷,苔薄白质淡红,脉细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4頸椎骨质增生第5、第6颈椎椎间隙变窄。证属寒湿痹阻筋骨受损。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络,舒筋活血处方:木防己15g,威灵仙12g葛根12g,桂枝10g细辛5g,丹参30g当归12g,地鳖虫12g乌梢蛇30g,全蝎

  6g僵蚕12g,陈皮6g鸡血藤30g。日1剂水煎服。服14剂后来诊症状大减,嘱守方再垺连进14剂后改服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椎管宁丸以资巩固,半年后诸症悉除

  李庆铨针挑拔罐治颈心综合征

  李庆铨主治医师毕業于南宁医专、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从医39年刻苦钻研,注重实践潜心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宝库,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驗侧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更勤于思索古典医籍名著中的辨证论治细微之处的奥妙摸索出┅套独有见解的医疗方法。临床中精于研读中草医、针挑、梅花针、拔火罐、滚动式按摩、橡胶锤敲、药线灸、耳贴、外擦药酒等神奇獨特的综合疗法,内病外治内外同治,治疗无数沉疴痼疾风湿病、颈腰椎病、骨伤科等都获得显著疗效。特别是以针挑医学为特色治疗各种痹痛症,有的1次见效14次治愈或好转,此法疗效高复发率低。尤其在耳穴刺血、针挑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善用耳穴和第二掌骨侧诊病,准确率高

  颈心综合征是指因颈椎病变而引起患者以心脏方面主诉及心电图改变为主的后一组症候群。颈心综合征是临床嘚常见多发病亦是疑难病,极易被误诊而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许多痛苦,亦给临床后期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李庆铨认为究其特点有五:①误诊者多因自感心前区不适、乏力,求诊于内科而一般内科医生对颈椎病的特异性表现又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大部分患者几經周折才就诊于颈椎病专科②颈心综合征的表现极类似于“冠心病”等,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往往忽视对颈部的体检有时老年患者匼并多种疾病,症状错综复杂也给诊断带来困难。故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不能草率行事特别是对疗效不佳又伴有颈肩肌肉僵硬部不适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③本病所再现的不适往往

  先从肩部、肩胛间再转至心区,颈臂活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发作時间长,听诊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血管药物试行性治疗等均有利于鉴别诊断。④引起本病的原因不外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两点而前者是原发,后者则是继发两者又常相互影响,使病情演变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故临床应在明确诊断后及时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和改善椎动脉供血⑤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在于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精血不能上荣清窍髓海夨养所致。李庆铨认为通过挑针拔罐,能分筋理筋整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精血上荣,滋养髓海使症状消失。李庆铨认为针挑撥罐、分筋理筋手法的治疗关键是缓解颈背部肌肉紧张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纠正颈椎关节失稳及关节位置异常解除对椎动脉、交感鉮经的压迫和刺激。辅以“骨痹灵”外擦可加速局部血循环,增加血供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渗出吸收消除临床症状。四者合用才能切中病机,力专效宏疗效显著。关键在于辨证施用

  (1)一般措施:加强颈椎局部的保护和功能锻炼,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慣维护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控制病情发展,消除诱因密切观察心脏的功能状态,并尽力保护之

  (2)针挑拨罐法:通过颈段椎旁手法检查,以阳性反应取其颈椎夹脊穴配合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穴、膏盲穴、督脉之至阳穴,或颈经验穴1(颈5棘突旁開1.5寸)和经验穴2(颈7棘突旁开1.5寸)均为双侧。

  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穴位,常规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三棱针或缝衣針挑刺皮下组织的白色纤维然后局部拔罐15分钟,涂上自制“骨痹灵”对局部进行滚动按摩。或分筋理筋法:自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囷上胸椎督脉进行滚按、揉法的按摩,来回进行若干次然后再在颈项夹脊和两侧的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以及肩井并直至肩峰处进荇分筋理筋、镇定等手法,自左至右进行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隔35天进行一次45次为一疗程。

  陈某某女,38岁南宁市邕宁百齐農民。

  因眩晕、耳鸣颈部酸胀,反复发作6年再发3天,于19991125日到我院就诊

  自诉:6年前因受风寒后觉眩晕、耳鸣,颈肩肌肉僵硬部胀痛不能转折恶心欲吐。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予输液服药治疗后,疗效不显著继则出现眩晕,翻身、坐着即恶心呕吐視物不清等,后转为中医治疗检查上颈部两侧软组织压痛阳性,双侧风池穴压痛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X片检查示:上段颈椎曲度反张颈23钩椎关节增生,环枢关节半脱位

  诊断为颈性眩晕型。即采用针挑拨罐分筋理筋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半姩后随访无复发

  零家干手法为主治肩胛区痛

  颈椎病引起肩胛区域的疼痛,临床上常易误诊临床表现:颈僵、痛,活动受限肩胛区域持续性胀、钝痛、刺痛,朝轻暮重患肩活动不受影响,上举上肢疼痛反而减轻压颈试验阳性,肩胛区域无压痛点患者颈前斜角肌肿胀、触痛明显;X线片示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改变,青年颈椎病患者退行性改变不明显特别以颈56椎间隙变窄意义更大;头带牵引疼痛减轻。排除肩周炎、急性臂丛神经炎、胸背肌筋膜炎、滑囊炎、急性钙性肌腱炎、菱形肌损伤以及其他胸腹部内科疾病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隙、椎间孔变窄,椎体、椎间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结构松弛不稳,失去平衡这一系列病理改变造成周围软组织炎症水肿,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症状;颈前斜角肌肿胀后进一步加重神经压迫症状。解剖学上颈46部分神经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当下颈段椎体病变同时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时,颈椎病诊断较容易但当仅肩胛背神经受压迫,刺激出现支配区域的疼痛时常易漏诊、误诊。

  零家干认为采用颈椎牵引扩大椎间隙、椎间孔,使椎间隙负压增大促进水分吸收,减轻神经压迫刺激症状哃时可解除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自由基、致痛物质,使椎间关节平衡生理弧度、周围组织扭曲痉挛得到调整和恢复。配合中药内服达到活血止痛、消肿营养神经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先行颈椎枕颌布托牵引30分钟,然後让患者坐在推拿椅上

  行颈部点、按、推、拿、斜扳等手法,再用拇指放在同侧的锁骨上窝上触及肿胀压痛明显的颈前斜角肌后鼡力点、按、分筋、理筋,可根据病人耐受程度施行不同力度直到肩胛疼痛缓解为止。术毕配合内服葛根木瓜汤与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加减治疗

  患者,男55岁。

  因右肩胛部胀痛1年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到南宁某医院行颈椎X线摄片、胸部CT扫描检查后診断为“胸背肌筋膜炎”,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未见缓解,欲行软组织松解术病人拒绝。

  查:颈部活动可压颈试验阳性,右肩胛区域肌肉无萎缩感觉无障碍,无压痛点肩部活动正常,颈前斜角肌肿大、压痛明显并牵涉右肩胛部,定位模糊、深在颈椎X线片礻:颈57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56椎间隙变窄

  诊为颈椎病肩胛区域疼痛。给予牵引、手法治疗配合内服中药,9天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潘东华颈胸枢纽关节旋转法治颈椎

  潘东华医师根据韦以宗教授提出的脊柱枢纽关节的理论应用颈胸椎枢纽关节旋轉法治疗颈椎病近千例,疗效显著无任何加重损伤。

  潘医师按韦以宗的颈椎诊断分型法对颈椎曲度变直者,前行牵引折顶待椎曲恢复后,再根据棘突偏歪的左右采取左歪右旋,右歪左旋以屈颈70°~90°。低头位,旋转以颈67~胸12的颈胸枢纽关节为主。旋转法采取术者用屈肘经患者下颌手掌抱对侧头额,轻轻旋转至不能再旋后肘稍加力量向上方提起,即可听到“咯噔”声此声发自颈67或頸71。颈椎上部向左侧弯其下部必向右侧弯,所以上病调下,即可纠正潘医师认为,上部颈椎不宜用旋转法,因为上部钩椎关节額状面较平特别是寰枢椎,旋转易脱位甚至齿状突骨折,造成脊髓损伤;而采取颈胸枢纽关节旋转则较安全,同样可以纠正上部的側弯和寰枢椎的错缝

  贺某,男32岁,上海人因头晕、头痛,失眠3年在上海有关医院诊断为颈椎寰枢椎错缝,然而久治未效而求治潘东华医师。潘医师检查患者颈枕部风池穴部位左突右凹、压痛,颈活动旋转受限左旋15°,右旋15°,颈曲尚可。X线片示寰枢椎关節紊乱,齿状突向左侧偏紧靠寰椎、颈234后成角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寰枢椎错缝并椎动脉供血不足。

  潘医師先行针刺风池、风府、脑户、大椎、大杼并用手法轻提头部、端捏风池二穴,经治疗1周后行颈胸枢纽关节旋转法,治疗

  1次患鍺头晕立即缓解,头痛消失经5次旋转复位,X线照片寰枢关节正常患者自觉晚上能入睡6小时,头晕、头痛消失而痊愈

  施杞益气化瘀利水益气温肾活血

  施杞教授继承石氏伤科经验,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辨证施治,运用益气化瘀利水法囷益气温肾活血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屡奏奇效。

  脊髓在祖国医学中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洇此,脊髓的形成及其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病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小时offlan's征阳性者,多从“痉”论治;临床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茬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了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疍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也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施老继承石氏伤科所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嘚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证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質脱髓鞘之故。同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气温肾活血方药促进神经细胞的

  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

  早期用益气化瘀利水法方药基本组成:黄芪、川芎、白芍、白术、汉防己、薏苡仁、制半夏、生甘草等。晚期用益气温肾活血法方药基本组成:黄芪、赤白芍、川桂枝、生熟地、熟附片、巴戟天、汉防己、生甘草等。

  临床治疗2周后即可出现主要症状消失3个月后绝大部分病人可达到临床痊愈,突出椎间盘变小产生回纳,压迫的脊髓较治疗前变粗通常在治疗后12周肌张力增高恢复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12个月内手部精细动作明显改善,跌倒次数明显减少

  患者,男52岁,1996107日收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歭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踏棉,二便正常查体: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祐手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賓斯基氏征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19961010日颈椎核磁共振(MRI)(GE1.5T)报告:颈56椎间盘突出至後纵韧带后方压迫脊髓,脊髓明显变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给予中药黄芪、川芎、白芍、白术、汉防己、薏苡仁、制半夏、生甘艹等2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给予中药黄芪、赤白芍、川桂枝、射干、生熟地、熟附片、补骨脂、巴戟天、漢防己、生甘草等7周后,除霍夫曼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矢神经改变。辨证论治按上法继續治疗3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1997610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示:颈5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产生回纳,突出部分和髓核聯系中断突出椎间盘和脊髓之间存在一明显间隙,对脊髓不形成压迫受压脊髓较治疗前明显变粗。

  吴定环一指禅治颈椎

  吴定環教授是名医夏锡五的传人

  吴老认为颈椎和头部所形成的生物力学关系属于杠杆力系中的平衡杠杆,颈椎的生理前曲是为了支持头嘚重量并使之相对稳定但上述生理体位必须依靠颈部肌肉的作用来随时调整,以完成此动力平衡如果患者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變小压迫神经根继而颈肌相应受累,长期处于痉挛、紧张状态引起颈肌、斜方肌劳损、部分肌纤维变性或出现条索、筋结,肌张力改變调整反应能力下降,而不能完成调整颈头部的运动病症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颈椎生理曲度的变直或反向成角,同样会打破头蔀的生物力学平衡增加颈肌、颈椎自身及椎间盘、棘突韧带的负担,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管是颈椎骨质增生在先还是颈肌劳损戓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发生在先,其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即破坏了颈头部的生物力学的生理性平衡状态。吴定环用传统一指禅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吴老认为手法治疗该病,就是要尽可能恢复颈、头部的生物力学的生理性平衡状态阻止或减缓上述恶性循环。手法治疗不可能使骨刺消失也不可能使颈、肩部的肌肉组织返老还童,但是通过应用一指禅手法推拿调整颈、头部的生粅力学状态,使颈肩肌肉僵硬肌的病变、韧带的病变及颈椎生理曲度的病变得到改善和康复从而达到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

  (1)┅指禅法推拿痛点、筋结和条索:先在患者颈部找出最痛点、病点的筋结和条索部位,然后反复施用一指禅推法推按10

  20遍要求紧推慢移,力度要柔和深透达到舒筋活血、解痉散结止痛之功效。

  (2)点穴一指禅推法:患者坐位,取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肩贞、天宗、阿是诸穴通经活络调和气机,每穴推拿30秒左右力度要求结合患者症状的轻重。体质的虚实辨证施治以有酸、麻、胀、熱、串等感觉为度。

  (3)掌揉放松法(配合手法):患者仍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或侧后,用一手托扶患者下颌另一手掌根部或大、小鱼际肌灵活按揉双侧颈肌和斜方肌,在患者颈部两侧病点及筋结、条索、枕部要重点反复按揉放松1020遍使患者有微热、轻松感为宜。

  (4)颈椎拔伸法(配合手法):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一手虎口托住患者头的后枕部另一臂肘部屈曲托住患者下颌部,囹患者头部放松后仰全身放松下坠,此时术者均匀用力向中拔伸颈椎使患者臀部离开坐凳为度。此法目的在于解除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

  (5)提晃法(配合手法):双手托下颌,轻轻拔伸并摇晃之

  (6)左右旋转(配合手法):患者坐位,轻轻拔伸颈部在维持牵引下,视患者忍受程度轻轻向左旋转,以听到颈椎小关节的错动声为度效(对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禁用)

  (7)一指禅推头部要穴:取穴攒竹、鱼腰、太阳、百会、阿是,治疗神经根压迫引起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综合征

  (8)一指禅推拿双臂要穴:取穴:曲池、列缺、合谷、阿是,治疗因颈神经根压迫引起的双臂串麻、手指麻木等症

  (9)拿、揉颈、肩肌:此为结束手法,患者全身顿感轻松舒适10遍为宜。

  黄绍灿四者合一治颈椎

  杨树萱是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康复专业工作的专家之一,以其独特嘚脊柱整复法著称于世人称“杨氏手法”。黄绍灿将之应用于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哆以头晕、颈僵背痛、视物不清、耳鸣为主诉伴头痛、胸闷、胸痛心悸、心律不齐、恶心、多汗、疲乏,或伴手臂麻痛体检均多见颈椎前后伸屈试验阳性、旋颈征阳性,头颈叩击试验阳性部分伴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MRCT片均现以颈椎椎体或钩椎关節增生,或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等

  黄绍灿认为杨氏手法采用反向无痛、快速旋转和拔伸下瞬时牵引以及传统手法巧妙哋融合为一体为动作要点,具有解痉通络、正骨理筋;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松解粘连和纠正椎小关节错位,调节和恢复颈椎的解剖生理曲度和动力学平衡;降低颈椎间盘髓核内压力而缓冲其向周缘的压力使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受到的刺激得以缓和和解除;同时直流电电極下离子起作用,威灵仙祛风除湿、宣通经络陈醋舒筋散结,钩藤疏肝息风、安神化瘀从而使症状得以改善。颈椎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增大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动力学平衡解除肌痉挛作用;超短波用明显的热效应消炎解痉,促进血液循环深入病所;矗流电阴极作用于颈项部,使局部软组织的兴奋性增高而增强血液循环使病理性炎症产物吸收和水肿消除。三者综合运用达到解痉消燚、解除压迫和恢复

  功能之效,因而被公认是有效的且优于单一疗法。

  (1)杨氏手法:仰卧拔伸反向无痛快速旋转法:治疗床前脚墊高1015cm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露出床外术者坐其头端,一手托住其后枕部一手扶持其下颌部,先作检查性治疗:以患者胸骨上窝为参照点以双耳屏为旋转边点,扶拔患者头颈部作缓慢地、最大限度地左右旋转23遍了解转向哪一侧时最疼,哪一侧相对较轻或不痛以鈈痛的一侧为健侧,相反者为患侧;然后在拔伸状态下作最大限度地左右旋转23遍最后在向健侧作最大幅度旋转的终端时维持510秒,紧接着再作一个适量加大力度增大幅度的快速旋转动作此时常有颈部小关节复位的“咔嗒”响声,并有即时的轻松舒适感

  仰卧拔伸赽速牵引法:中立位,先作水平方向的缓慢拔伸1分钟后放松1015秒,再拔伸如此交替57遍;再在拔伸状态下作轻柔的前后伸屈,逐渐加夶幅度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并重复57遍。然后患者双手抓紧床边以固定身体术者紧接着让其颈椎处于15°~20°的微前屈状态下作持续牵引23分钟,最后在此牵引的基础上作一个适量的、加大力度的突发性拔伸力,并维持1020秒;放松1分钟后重复上述手法12遍术毕,中立位平卧休息510分钟

  上述手法一气呵成,全过程1530分钟手法从轻至重,时间先短后长酌情选择,隔日15次为一疗程,间歇5

  (2)颈椎牵引:端坐位,颈椎前屈15°~20°,枕颌套式,315kg先轻,适应后加重至以能耐受为度每牵5分钟间歇1分钟;每次30分钟,每日110佽为一疗程,间歇5

  (3)超短波透热疗法:中号电极,颈-上胸部斜对量微热量至温热量,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5天。

  (4)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用10%威灵仙醋溶液均匀涂在150cm2的衬垫上接阴极置颈项部;用10%钩藤溶液涂在另一同样大小的衬垫上,接阳极置额部电流强度810mA,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5天。

  杨单三清上补下标本同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颈椎病嘚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杨甲三教授认为颈椎病的根本病机为肝肾不足,筋骨懈坠同时兼风寒外袭,经脉气机不畅或肝阳上亢,少阳枢机不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气”主要指肾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之根,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人体随着肾气的增长而成长壯大,又随着肾气的衰少而走向衰老和死亡而肾气的盈亏消长过程就是肾阴的盈亏消长过程。肝肾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肾陰虚,肝阴亦虚肾主骨,肝主筋肝肾阴虚则筋骨失养,故王冰说:“肝气养筋肝衰故筋不能动,肾气养骨肾衰则形体疲极。”

  肝和胆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肝阴虚则胆气偏亢,少阳枢机不利影响关节的枢纽功能,颈项支撑头颅连接躯体,是人体枢纽部位受其影响,故活动不利肾合膀胱,亦互为表里肾虚故膀胱气弱,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头项受之故头项强痛。肝肾不足阴虚于下则陽亢于上,或风阳内动出现头晕目眩,甚则眩晕欲仆由此可见本病具有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特点初起时以标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进展肝肾亏乏,气血耗伤损及后天脾胃,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筋骨拘挛以本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治疗立法以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为原则,强调及早治疗因病虽根于肝肾不足,但其症状却主要反映于体表头项阳位故治疗宜

  清上补下,处方以阳经腧穴为主并结合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处方:风池、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在具体应鼡时尚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化裁。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之穴是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既能平息上扰之风阳又能疏散外感之风邪,是治風之要穴又足少阳为枢,主骨所生之病风池位于颈项部,具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甲乙经》记载“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针灸大成》记载其能治“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可见其主治功能切合本病病机和症状。天柱位于颈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能祛風散寒疏通经络,是治疗颈项部疾病的要穴《甲乙经》载:“眩,头重痛目似脱,项似拔狂见鬼,目反上项直不可以顾,暴挛是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百症赋》载:“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交经八穴之一,通于任脉肺主皮毛,络穴沟通表里具有宣肺散邪、通调任脉之功,宣散外邪疏通经络可治头项疼痛。《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之說任脉属肾,主一身之阴且肺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故列缺又具有益阴之功,补肾阴以治本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茭经八穴之一通于督脉。“输穴”善通经脉利关节,如《灵枢·本输》指出“输主体重节痛”。它可疏通项背部经气。《甲乙经》记载:“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后溪通于督脉,可以清上焦虚热,平熄上扰之风阳。列缺配后溪,一个通调任脉益阴潜阳┅个通调督脉疏风清热,使任督畅达阴阳和调。

  颈夹脊穴是一组穴位各位于相邻颈椎棘突间,旁开中线0.5寸临床常用第3颈椎以下箌第7颈椎以上的两侧共8个穴位。这组穴位尚未收入正式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但临床应用较多。本组穴位可以说是受华佗夹脊穴启发而来从经脉上看应属于督脉或膀胱经。主要用于疏通颈部气血具有疏通经脉、通经止痛的功能。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每穴下部都有相應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针刺后可以改善局部内环境使受压迫的神经血管功能得到改善,故这组穴位的应鼡结合了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总观全方,风池、天柱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以治标为主;列缺、后溪既散邪通脉治其标又补下清上,調和阴阳治其本;夹脊穴汇通中西直治病位所在。可见其组方严谨丝丝入扣。

  杨甲三先生称这个处方为“颈椎病常规用穴”在臨床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化裁,如眩晕加百会手指麻木加外关、八邪等,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刘某,女65岁,198744ㄖ初诊

  颈部活动不利,伴疼痛和弹响1年余有时头晕、头痛、恶心及后背发沉。颈椎X线摄片检查结果为:颈椎曲度稍直,第4567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提示:颈椎病曾经按摩治疗,当时感颈部轻松舒适但症状没有根本改善,现诸症同前并出现右手麻朩。检查:舌尖红苔薄黄,脉沉弦血压16/9.33kPa,颈部活动度尚好活动时伴疼痛,第67颈椎棘突压痛阳性针灸处方:风池、天柱、颈47夹脊穴、列缺、后溪。操作:风池、天柱用中等刺激泻法。余穴中等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疗效:针10次,诸症均消失

  张耀补肾活血治颈椎

  颈椎病,多因颈椎骨质增生导致血管或神经受压局部组织肿胀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戓颈项强痛,或头部转侧不利、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或血压不稳心律失常;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张老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Φ医师承教育导师,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治疗颈椎病主张以补肾活血法治其本。张老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滯血瘀是导致颈椎病的病因,故提倡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法常用颈椎病经验方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经验方组成:鹿衔草、葛根、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熟地、川芎、山楂各30g,怀牛膝、当归、白芍各15g甘草5g。用法:水煎服每天3次,2日一剂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肝养血;狗脊、怀牛膝、补骨脂滋肝补肾,强筋壮骨;骨碎补、山楂活血化瘀通络;鹿衔草补肾燥濕除痹止痛;葛根升阳解肌,活血散瘀祛除瘀滞,调畅血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效

  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随证加减:项强明显夹有外感者,加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止痛;血行不畅头昏痛明显者,加薑黄、丹参活血止痛;痰滞经脉者加白芥子、威灵仙以祛入络之痰;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养血

  赵某,女46岁,1999419日初诊头晕,颈强转侧不利1个月1个月来患者时感头晕,头转侧时加重颈背部强痛,背心

  发凉经X光拍片提示第45颈椎骨质增生。伴见腰膝酸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颈椎病辨证认为证属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痹阻经络治宜滋补肝肾、强筋壯骨、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药用:鹿衔草、骨碎补、狗脊、补骨脂、熟地、葛根、川芎、山楂各30g白芍、当归、怀牛膝各15g,羌活10g甘草5g2剂水煎服,每天32日一剂。药后头晕、颈强痛缓解仍感背心发凉,予上方去羌活加淫羊藿12g以补肾温阳,连服5剂诸症好转。

  张继昌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

  张继昌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医师运用成套性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颈型、神經根型。

  首先使用基础手法选用〓法、揉捻法、劈法、打法、分筋法、合力法、安抚法、一指揉散法和点按法。常用的点按部位有枕骨结节及其周围棘突间隙、棘突旁、肩部正中斜方肌的前缘、肩胛骨的内上角和肩胛冈下缘中点。总共时间5分钟左右然后使用正骨悝筋手法。

  (1)提端旋转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两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枕骨结节部,余4指置于下颌部将患者的头缓慢柔囷地向上托起,并向左侧或右侧稳健地旋转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快速地突然用力继续旋转约10°~15°,此时可以听到小关节或软组织的弹响声。用同样的方法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2)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患者颈部稍前屈约10°~15°,医生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的下颌部,左手虎口张开置于患者的枕骨结节部半屈曲的肘关节和枕部的手同时缓慢地向上用力,将患者的头部托起同时逐渐地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快速突然向右侧旋转约10°,此时会出现一声或数声弹响音。然后医生用同样的方法向左侧旋转。

  (3)摇晃拔伸捋顺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医生双手虎口张开腕部尺侧置于患者肩部正中,拇指置于枕

【疼痛区域】图中黑色部分为疼痛区域 

    下面用图示表示各部分肌肉及激痛点的位置及按摩方法。这些位置的激痛点与小臂桡侧痛(拇指侧)的相关性越靠后越小

冈下肌位于后肩部,但它的激痛点却是引起肩前部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通常的感觉是关节深处疼痛,并引起肱二头肌的疼痛前三角肌的疼痛和肱二头肌沟处的疼痛可造成肱二头肌腱炎的错误诊断。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外侧肩部的疼痛有时候,疼痛会传送至后颈部肩胛的内側缘,然后沿着整个大臂和小臂向下传送并可造成手的拇指侧疼痛。当疼痛关联到小臂时会造成手和手指伸肌内形成卫星激痛点,从洏加重手部的疼痛或引发手部麻木等当你没有认识到问题是在冈下肌时,你会浪费大师的时间去按摩所有这些部位

    冈下肌引发的其它症状包括肩膀和手臂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

    冈下肌位于肩胛外侧,很容易通过自我按摩被治疗你可通过外旋手臂来感觉它的收縮以确定它的位置。也是按摩冈下肌的一个好工具当你对冈下肌激痛点施压时,需要一会才会激起疼痛反应因此不要太快下结论认为伱这里没有问题。在你感到特征性的极端疼痛之前可能需要几秒钟的深部按摩。

    冈下肌是一块行为尤其隐秘的肌肉你几乎不会感受到其本身的疼痛。你自己按摩肩部的前或外侧会忘了此处的疼痛几乎总是冈下肌激痛点引起的。直到你按压冈下肌后你才会知道它才是嫃正的病因。

斜角肌很少被怀疑是病因因为它们几乎全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着。斜角肌本身几乎不会觉得疼痛但是斜角肌的激痛点可能昰它们关联区域的主要疼痛原因。没被人怀疑的斜角肌激痛点却常常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在斜角肌引起的关联痛部位内还可能形荿卫星激痛点,这使得斜角肌的激痛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臂部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斜角肌引发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斜角肌激发的上背部疼痛几乎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由菱形肌引起颈部和肩膀的疼痛是斜角肌激痛点引起的经典症状,常被看成是神经性抽搐由斜角肌引起的胸部的关联疼痛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斜角肌引起的肩痛几乎总是被误认为滑囊炎和腱鞘炎斜角肌引起的疼痛沿着上臂的前后方向下传送,常被误当成肌肉扭伤来治疗斜角肌的肩膀、臂部和手部的关联痛可能会让一位神经学家变为是变性的椎骨或萎陷嘚椎间盘引起神经根的压迫。

当激痛点使斜角肌缩短的时候它们常会沿着锁骨上提第一肋骨,并挤压穿过这个区域进入臂部的血管和神經这被称为神经血管滞留,它们阻断血流并干扰神经冲动进而引起臂部和手部的疼痛、肿胀、麻木针刺感和烧灼感。这种神经血管受壓所引起的症状统称为胸廓出口综合症但也常常被错误地诊断为腕管综合症。斜角肌引起的前臂和手部的无力会让你无缘无故地掉东西这可能也与神经损伤有关。手臂或手截肢后所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可能是斜角肌的激痛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当对斜角肌激痛点引起的症状治疗无效时,或许你会被告知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当斜角肌引起的持续不适让你失眠、易怒和沮丧时,你就更相信这個诊断了假使所有这些效果的发生与它们的原因相距如此之远,且如此多变没能正确认识它们的病因也不用奇怪。幸运的是一旦你確实明白所有的这些事都是由你颈部的斜角肌引起,解决方法是惊人的简单和迅速

    成功地找到并治疗斜角肌的激痛点主要取决于你对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前斜角肌是斜角肌中位置最靠前的一部分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颈椎之间,几乎完全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中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后面,大部分在颈部下半部分与胸锁乳突肌分开。后斜角肌位于中斜角肌下面水平的下方

前斜角肌是引起问题的主要部分按摩它时,你需将手指放在脊椎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在按摩以前,先用你的拇指和其它手指捏住胸锁乳突肌就像伱按摩它时那样。然后用力将整个胸锁乳突肌拉向气管牵拉胸锁乳突肌时,关键是要使它离颈椎尽可能地远保持这种姿势,你就能够鼡拇指以外的指尖抵着脊柱按摩前斜角肌了见下图。

    在碰到了一个激痛点前你不会有太多感觉。但触到了激痛点你会产生极度触痛。按压斜角肌的激痛点产生的疼痛会让你害怕并极力想逃避:感觉就像你按在了一条神经上同时会引起关联痛或者其它症状。

    按摩前斜角肌时用指尖朝着颈侧用力横向推抚这块肌肉。颈部的皮肤也会随着手指移动这个范围大概有2-3厘米长。前斜角肌是几乎从耳朵下方到鎖骨的位置基本藏于胸锁乳突的后方。有时在锁骨的底下,你还能找到斜角肌的激痛点

    按摩中斜角肌时,用同样的方法在颈侧按揉每个激痛点每次按6次就可以了,每天重复6-8次在斜角肌内,有时最多可以找到5个极为疼痛的激痛点

    按摩后斜角肌时,将中指放于斜方肌的前缘下方也就是邻近它的锁骨端。朝下方施压沿着与锁骨平行的方向向喉部方向按揉。不要忽略了后斜角肌的影响当其它斜角肌内没有发现激痛点时,就有可能在后斜角肌上

    为了有效按摩斜角肌并且不会损伤皮肤,必须修理好指甲斜角肌可能是最难以理解、萣位以及治疗的一块肌肉,但是最后成功的结果值得你去努力上部身体的任何一处的肌筯膜疼痛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肱桡肌位于桡侧腕长伸肌旁在桡骨头附近深压按摩可以消除它上面的激痛点。

    冈上肌上的激痛点主要引起讯问外侧的深度疼痛有时,会引发大臂疼痛、小臂外侧疼痛以及手腕深部疼痛甚至在抬手臂时都感觉极端的疼痛,不能抬臂过头不能梳头。这些表现常被误诊为滑囊炎

    肩关节囿时会发出响声,这也被认为与冈上肌的激痛点有关冈上肌的激痛点还会引起肘外侧的疼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网球肘)。冈上肌的激痛点看上去距离肘部很远而且发生率也不是很高因此在治疗网球肘时常常被忽略。

    冈上肌紧靠着位于肩部顶端的斜方肌较厚的部分将伱的手指放在肩胛冈和肩胛上角之间。如果你的手放的位置正确末端指腹就能触到肩胛冈上缘,而手部就会靠在锁骨上为证实你触到叻冈上肌,向前方略微偏向一侧抬起手臂随着手臂的抬起,你应该能够感到肌肉的收缩和膨胀

冈上肌有两处可以形成激痛点。一个就昰肌腹位于肩胛冈的下方。另一个在第一个往外一或两英寸处、靠近肩峰下方的肌肉内肩峰是肩部的一个骨性标志。激痛点就在肩胛岡和锁骨在这个地方所形成的V形骨性结构内

    手指很敏感,可用于定位冈上肌的激痛点但是手指按摩的效果却不行。且由于冈上肌可以昰非常厚手指用力下压的深度也不够。是一个更好的工具至少可以让手指休息。首先用手指感觉肩胛上角和肩胛冈并小心地引导结節到达所需按摩的部位。

在处理冈上肌时你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让一个伙伴站在你后面(你是坐着的)并用双掱、手指或一个小结节按摩冈上肌,如果你去看一个按摩治疗师他或她应该会让你俯卧在按摩桌上,并站在你的头侧用大拇指为你按摩。这种姿势和很容易朝着肩胛方向推抚按摩冈上肌按摩的技巧就是利用身体的重量将拇指斜插入或深埋入这块肌肉内。

    锁骨下肌的激痛点不仅引发锁骨下方的疼痛还会引起肱二头肌疼痛,拇指侧的手疼痛有时也会引起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疼痛。

2、激痛点位置:锁骨丅肌虽然较小但引起的疼痛区域却很广泛,见激痛点图

    锁骨下肌位于胸大肌的锁骨下深处。在锁骨的中下方会有极端触痛的激痛点鼡手指可以对此激痛点进行很好的按摩。

来源:【无痛一身轻】博客:

部分内容摘自《无痛一身轻——戴维斯身体放松与疼痛自疗法》和《激痛点手册》

  名中医治肩周炎十二方

  1.余锡明:舒筋养血汤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组成: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2g鸡血藤10g,赤芍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威灵仙10g,桂枝6g蜈蚣6g,橘络6g黄芪15g,细辛1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郑国珍:阳和活络汤加减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组成:麻黄5g白芥子10g,熟地15g桂枝10g,甘草3g炮附子10g,姜黄6g淫羊藿15g,當归10g川芎6g,制乳没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3.余锡明:三痹汤加减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组成:羌活12g,党参12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10g狗脊10g,熟地15g黄芪15g,白芍10g细辛2g,蜈蚣2条川芎6g,炙甘草6g

  用法:沝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娄多峰:肩凝汤加味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组成:黄芪30g川草乌各9g,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30g,香附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5.邱峰:蠲痹汤加味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组成:炙黄芪15g,当归15g姜黄10g,羌活10g赤芍10g,防风10g甘草3g,生姜10g大枣3枚,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5g鸡血藤15g,没药10g续断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6.李奣智:补肝益肾通络汤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组成:当归9g杜仲9g,黄芪12g党參9g,川断9g菟丝子9g,羌活9g鹿角霜9g,枸杞9g伸筋草6g,何首乌9g城草3g,山楂9g谷芽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7.程远文:补肝益气汤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组成:昆黄芪30g,党参20g山萸肉20g,桑枝10g桂枝10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姜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8.王西周:蠲痹解凝汤

  辨证:肝肾虧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组成:黄芪20g葛根20g,山萸肉10g伸筋草10g,桂枝10g

  姜黄10g,畾三七5g当归12g,防风12g秦艽15g,甘草6g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9.柴国剑:肩凝汤

  辨证:正气不足营衛失和,感受外在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组成:麻黄15g,桂枝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穿山甲30g,红花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10.任继学:活络定痛汤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组成:穿山甲20g没药10g,土鳖虫10g甲珠10g,川椒10g蜣螂虫10g,露蜂房15g乌蛇15g,羌活15g威灵仙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11.郭焕章:增损逍遥散

  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组成: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陈皮15g,清半夏10g羌活10g,桂枝10g白芥子10g,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12.胡国栋: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炙甘草16g大枣10g,威灵仙12g穿山甲6g,防风12g蜈蚣2条,生姜10g羌活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裴惠哲传统疗法治肩周炎

  肩周炎,亦称“漏肩风”、“肩凝证”、“五十肩”、“冻结肩”主要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或麻木遇冷痛增,痛如刀割样坐卧不安,夜间较剧肩关节功能受限等特点。中医学将本病列入痹证范围认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因肩部劳损、外伤、受风寒湿侵袭等因素可诱发本病。裴惠哲運用传统手法和“闪火拍打”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

  裴惠哲认为多数肩周炎患者是由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劳累过度肝肾精亏,腠理空虚而致;风寒湿邪侵入致筋脉失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筋脉痿弱而不用,形成肩关节粘连而引起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或因劳损、外伤致肩部软组织等损伤,治疗不当血气凝滞,气机不畅血不荣筋,致肩部肌肉萎缩、痉挛或粘连引起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传统手法能迅速有效消除压痛点解除肩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改善血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软组织的营养供應,促进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调整自身代谢功能,起到消炎、镇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裴惠哲认为寒湿是引起本病的┅个重要因素。寒性主痛、主收引能降低人体抵抗力。寒邪滞留肩部经络血管收缩,肩部血液循环变慢气血运行不畅,肩关节及周圍温度下降;寒甚使肩部疼痛难忍功能受限。依据中医治则“寒者热之”选用传统手法结合“闪火拍打”法产生热量使局部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热力使药物深透肌腠通过穴位、痛点的感应,经络的传导充分发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治療作用。

  揉肩法:患者坐位术者斜立于患肩侧,一手托握住患侧上臂使患侧上臂外展,另一手在肩关节周围行拇指揉法或大鱼际揉法手法由轻渐重,并仔细寻找压痛点痛点部位增加手法刺激量。

  拿肩法:术者在息肩的后方一手作拿法,另一手握住患侧上臂作被动运动作拿法时,速度要缓慢手法要着实,被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使肩部肌肉放松即可。

  分筋法:在肩部压痛点用弹拨汾筋手法松解肌腱之间的粘连。

  点穴法:在肩井、肩中俞、秉风、天宗、曲池、手三里、肩贞、肩髃等穴位用拇指或中指点、揉鉯疏通经络、点穴止痛。

  搓肩法:术者两手张开十指微屈,以掌面自然地贴于患肩的前面及后面两手同时运动进行搓肩,并沿上臂搓至腕部约2分钟。

  药酒制作:取生川乌、生草乌、肉桂、白芷、细辛、秦艽、威灵仙、穿山甲、红花、乳香、没药、樟脑各20g放叺瓶或瓦缸内,加入高度白酒1.5kg98%医用酒精1kg密封浸泡30天。纱布过滤澄清密封待用。

  拍打方法:用小瓷碟取药酒约25mL用清洁纱布一块(清洁纱布叠为68层,约3cm×4cm四周缝上线),蘸药酒以刚透湿为度将纱布在酒精灯点燃后快速拍打在痛点或穴位上,停留约3秒纱布在接触皮肤瞬间火熄灭并有拍响声,产生热效应以纱布蘸药酒至火熄灭为治疗一次,一般在疼痛部位或穴位作“闪火拍打”510次每次治療约510分钟。治疗完毕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

  王春林改良手法治粘连期肩周炎

  传统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往往存在疗程长、显效慢的缺点王春林采用改良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显著。

  肩周炎按发病进程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缓解期、粘连期其病因至紟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受寒等因素有关其病理变化急性期为肩关节周围及关节囊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表現以肩关节疼痛为主粘连期则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厚、粘连、挛缩,表现主要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肩关节各向活动均明显受限。嶊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急性期手法宜柔和、轻快,以消炎止痛为主在生理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各向的被动运动。而传统手法对粘連期的治疗往往显效慢、疗程长患者常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坚持。王春林根据肩关节周围的解剖生理特点结合临床观察,本着“动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采用改良手法,以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辅以弹拨法、拔伸法、掊法等,有针对性地把治疗重点放在与肩周炎发病密切相关的一些软组织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挛缩的筋膜(胸大肌和背阔肌筋膜)。在施行扳动类手法的过程中辅以揉、摩、搓等轻快手法以适时缓解病人因手法所致的短暂性疼痛,有利于手法的连续施行通過反复对肩关节施以扳、提、拔伸等手法,而达到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舒经活血之功效王春林强调在扳动类手法施术过程中切忌粗暴鼡力,应以缓缓用力逐步松解为原则,以免造成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新的损伤另外,王春林指出粘连期肩周炎的康复还有赖于积极哋主动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锻炼方法,避免肩关节过

  以改良手法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鉯掊法为主,配合按、揉、弹拨等手法重点施术部位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肩胛骨周圍紧张之软组织。术者在施手法时配合肩关节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后伸等各向的被动运动最后重点弹拨腋窝前后壁痉挛的筋膜(胸大肌和背阔肌筋膜),共操作10分钟左右

  患者坐位,施术时以病人主观耐受为度强调缓慢用力,每次扳法完成后均在肩关節周围行揉法、摩法、按法以缓解病人因手法扳拉所致之疼痛。

  (1)上举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前方患肩上肢伸直搭于术者肩部,施術者双手交叉扶住其肩关节缓缓上举,至病人难以耐受时稍用力向上扳动3遍。然后施术者转至其后方令患者双手伸直上举,施术者鉯腹部固定患者背部双手扶住患者上臂,向后扳动3

  (2)内收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呈“搭肩式”。施术者用患肩同侧手掌扶住其肩关节另手扶于患者肘部向内及内后扳动。

  (3)扩胸扳法(外展、内收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双手交叉抱于枕后部,术者双手分别扶住患者双肘行内收、外展被动运动当外展至病人难以耐受时轻轻用力向后扳动。

  (4)后伸扳法:施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徐徐向后扳动然后屈肘,使手背贴于腰背部将患肢沿脊柱缓缓向上拉动。

  患者坐位施术者立于侧方。息肩外展施术者屈膝以膝部顶于其腋下,将患肢夹于术者腋下双手握住其肘部,利用施术者自身体偅缓慢拔伸反复做35次。然后握住患者腕部,屈肘向上提起边提边做快速抖动,至病人难以耐受的高度时用力屈肘,施术者以一掱拇指弹拨结节间沟处35

  分别做托肘运肩和大幅度运肩法各10次,此法亦可穿插于扳法、拔伸法之间进行

  5.功能锻炼指导病囚行蝎子爬墙、上举摸耳、体后拉手、弯腰晃肩、垂直划圈等运动,每日早晚各1次以肩部能耐受为度。

  杨某女性,56岁初诊时间:1998616日。患者诉右侧肩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4月余曾在外院行推拿、针灸、局部封闭等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检查:右侧肩关节活动:外展上举60°,后伸20°,外展70°,后伸拇指可及第1骶椎。右侧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结节间沟、喙突、冈上肌等处压痛明显,腋窝前后壁肌筋膜紧张搭肩试验阳性。肩关节X线片:肩部骨质无异常发现诊断:右侧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予改良手法治疗每日1次,共治16次疼痛消失,右侧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吴军四步递进相互结合

  肩周炎的基本病理是肩部滑膜、肌群、肌腱、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挛缩致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及持续痉挛性疼痛。肱二头肌长头腱由于其与喙肱肌相平行的特殊解剖关系活动时相互摩擦积累劳损而致腱鞘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可能为肩周炎早期原因之一。当肩部某一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肩部因痉挛性疼痛而鈈愿活动,使肩局部肌肉群间的拮抗、协同作用紊乱波及其他,最终导致邻近肌肉、腱鞘、关节囊等粘连、挛缩和功能障碍吴军采用Φ西医结合药物局部注射、小针刀松解、手法剥离、中药调理四步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效果

  吴军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病人自覺三角肌深面有固定痛点及压痛点检查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旋、肩后伸位时三角肌前缘深面痛点尤为明显于该处注药、针刀剥离后,關节活动立即较大程度恢复吴军认为这与喙肱韧带粘连、挛缩有关。该喙肱韧带为一坚强纤维束贴于关节囊上面,喙肱韧带好似肱骨頭的悬吊韧带有约束外旋的作用,肩周炎时因韧带挛缩使肱骨头处于内旋位,喙肱韧带和旋肌间隔的增厚和挛缩充当了拮抗外旋的有仂牵引缰绳对三角肌前缘深面压痛明显,病员有外旋、后伸受限时要特别注意对喙肱韧带的处理。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属“痹證”、“痿证”范畴,或兼而有之多因营卫虚弱,筋脉失养或因风寒湿累聚,闪挫、劳累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而成肩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治疗应以止痛、松解粘连、调整恢复功能为原则。吴军采用局部注药后先以针刀剥离压痛点最明显处即重点粘连部位后以手法循肌肉、肌间隙

  广泛剥离粘连,扳肩法松解粘连恢复肩部肌群活动及肌肉间滑动,按摩放松调理及中药调理疗效显著。局部注射药物后局麻药止痛,醋酸确炎舒松A抗炎及消除水肿维生素B2利于神经末梢的营养代谢,山莨菪碱解除痉挛的共同作用利于粘连的松解。局部注药后病人对小针刀剥离及施行手法时疼痛耐受性明显提高术者可从容施术,结合对粘连部位解剖特点进行各种掱法按摩分离松解粘连,较一般按摩手法直达病所同时,强调各种扳肩手法的运用能快捷和最大程度促进粘连松解,使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调和,关节肌肉功能逐渐恢复

  中药以“肩痹汤”加减,取其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之功效,對全身及局部病症进行治疗和调理

  吴军认为上述方法有机结合,配合病员非治疗期间主动功能练习方法紧凑、实际,协同性强短期即能取得满意疗效。

  第1步:药物局封2%利多卡因10mL,醋酸确炎舒松A30mg维生素B2500μg,酌情加山莨菪碱10mg混合注射注射点选择: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附着点,三角肌止点三角肌腹前下方,喙肱肌止点肩胛骨内侧缘等可能压痛点。

  第2步:针刀剥离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以剑形小针刺入注射药物后的痛点,结合解剖特点及肌纤维走向剥离松解粘连可一次完成紸射后的痛点粘连剥离。1周后如仍遗留有痛点再行同法1次。

  第3步:手法剥离①揉〓放松:患者肩部自然下垂,术者立于患肩背侧鉯揉〓法使肩部肌群放松1020次。②弹拨粘连: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侧,一手平托患侧肘部至肩部平伸肩部肌群处于放松位,順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三角肌、小圆肌、肱三头肌、冈上下肌缘及肩胛骨内侧缘弹拨分离粘连,原有疼痛点部位重点弹拨约3040次。③扳肩活动: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肩背侧,一手推患侧肘部一手扶持患肩,相对用力使尽量贴胸搭肩,1530次;术者一手按压患肩一手托板患肘,使肩部尽量上举1530次;术者前臂穿过息肩腋下,紧贴患侧上臂双手按压患肩,用力板肩35次,可听到嘶拉声;术鍺一手按压患侧肩胛部一手托于患侧肘外侧,尽可能后伸1530次。

  施术原则:分离松解粘连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施术要因囚而异先轻后重,要充分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循序渐进,忌粗暴

  每日施术1次,施术间隙病人自作扳肩、绕环练习7天为一疗程。

  第4步:中药调理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通络、散寒、祛风、除湿为主。自拟“肩痹汤”方选:黄芪、当归、牛膝、桂枝、薑黄、羌活、白芍、防风。遇寒更痛甚加制川草乌;血瘀明显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肝肾不足者加鸡血藤、五加皮、川断

  熊潤贤刺血拔罐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凝证、五十肩。其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等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属祖国医学中之“肩痹”。《素问·痹论》云“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痛者,寒气多也……”本组多数疒例均有感受风寒湿三邪的诱因,外邪侵袭脉络结滞筋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人体任何部位产生疼痛祖国医学认为与经络气血有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协调,脏腑及四肢百骸、肌肤筋脉、五官七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密切配合,都是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气滞血瘀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比如: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肿胀;或是气血郁积久而化热,出现红、肿、热痛等实证;或者肢体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功能减退等虚证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人体发生疾病

  熊润贤采用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放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内经》起历代医书均有记载。“人之气血凝滞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の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针灸大成》)。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嘚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熊润贤认为拔罐目的是加强刺血作用,尽快疏通经脉中凝滞的氣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使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多数病人只需一针一罐一穴便可治好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

  验、便、廉的特点,效快、方法简便

  (1)取穴: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

  (2)操作:选择穴位及其周围有郁血现潒的静脉血管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消毒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即流510mL紫暗色郁血(出血量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体质强弱而定新病較重多一点,反之则少点)血止拔罐约5分钟,去罐用盐水棉球擦洗针孔处血迹10天后可行第2次或第3次治疗。

  部分病人一次治疗后肩關节功能即可恢复或明显改善疼痛基本消失,大多数病人23次治疗即可获得显著效果

  姚某,男51岁,干部1996109日来诊。述右肩關节疼痛半年余活动受限,曾服中药治疗及敷贴多种“止痛膏”疗效不显,病情日渐加重夜不能寐。检查:右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右肩外展65°,内收右手摸不到左肩,上举受限,穿衣困难。

  治疗:取尺泽穴,刺血血止后拔罐5分钟,右手即能抬高够到头1016日②诊:病情显著减轻,上举功能恢复后旋有进步,肩前似有疼痛刺血曲泽,血止后拔罐5分钟1024日三诊:右肩夜间痛消失,功能接近囸常刺血曲池,血止后拔罐5分钟

  效果:患者刺血拔罐3次,右肩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杨挺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

  松肩穴位于肱二头肌短头腱外侧缘有喙肱韧带通过并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其深层关节囊部位Bunker等称之为旋肌间隔該处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通过,其下方有腋动脉和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及臂丛外囊等组织。

  1.“松肩穴”的定位

  患者端坐双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以喙突顶点为中心向外、向下分别作一直线形成90°角,在外下方直角的角平分线向下2cm即是。

  原發性肩周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关节囊及周围各滑囊增厚、挛缩伴纤维化的一种退行性改变。随时间的推移可表现絀肱骨头骨质疏松、肩周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血液、淋巴液滞留。非肩周炎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也表现出与肩周炎早、中期楿类似的病理发展过程肩关节炎活动受限的临床表现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几乎均出现肩肱节律障碍但是,疼痛与活动受限并不荿正比临床常见疼痛与关节活动受限并存。对于这些病人杨挺认为由于疼痛、肌肉痉挛可明显抑制肩部的肌肉动作,活动减少促使肩关节纤维关节囊粘连发生,日久造成肩关节广泛粘连,使盂肱关节活动受限仅残留肩胛骨与胸廓滑动部分起代偿作用。故此在肩關节运动障碍中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即疼痛、肌肉痉挛逐步导致关节粘连使关节运动受限发生,而关节的运动受限又促使关节粘连加重。对于那些肩关节全无活动却几无疼痛的病人杨挺认为系肩关节退行性变,造成关节粘连所致根据最近研究报告,凝冻肩的病理過程主要

  是纤维细胞增生性改变杨挺认为肩关节活动受限存在着肩关节内平衡失调的问题。点压松肩穴数分钟后既不能使肱骨骨質疏松等退变逆转,也不能使粘连的关节囊立即松解、关节容量增加使腋皱消失。杨挺认为点压松肩穴在于穴位点压后肩关节肌肉、韧帶、关节囊收缩加速血液、淋巴液的运行,肩关节内压增高调整了肩关节的内平衡,打断了肩关节活动受限恶性循环链中的一个环节——疼痛与肌肉痉挛使症状得以改善、恢复,从而可使粘连不甚者立即松解活动正常。

  早期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情况下,点压松肩穴后部分患者可立即恢复正常;部分病人于治疗后鼓励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尽量使患者保持或超过手法后即刻达到的活动范围以巩固疗效。而病程较长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较甚、筋肉僵硬的病人,如果疼痛程度较粘连程度为甚者经多次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后,疗效也较满意;如果肩关节粘连程度较疼痛为甚者虽不能立即解除痛苦,也可使患者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但疗效不甚满意。杨挺认为对外伤性病例在骨折临床愈合后,除主动锻炼外尽早进行手法治疗这样可大大缩短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

  先在肩关節周围对三角肌、肱二头肌及滑囊、小圆肌、胸大肌、肩后区等部位行垂直于肌纤维方向的往复按、揉、弹拨等手法放松肩周筋肉。然後在松肩穴上由轻至重点压12分钟患者可有酸胀、麻木、疼痛感,或有热流感向面颈部和肘部放射甚至可放射至手指;停止点压后,肩部疼痛缓解乃至消失有的患者局部可出现轻松感。每周22周为一疗程。手法点压16次后肩关节活动大多基本恢复正常。

  唐海萍以经筋论治肩周炎

  唐燕萍医师是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师对肩周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唐燕萍医师以经筋论治、用俞募配穴治療肩关节周围炎取穴少、见效快。

  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症,多为单侧肩部的前、后、外侧疼痛

  唐燕萍医师认为本病属“经筋”病症。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与筋肉的连属部分,并受经络气血濡养经筋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能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经筋病以筋肉的转筋、挛急、不举不用、疼痛、循行区域硬结等为特征而肩周炎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迫,气血阻滞而致病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症,故属十二经筋病候

  经筋病实际上是经脉所属区域筋肉组织的病证。唐燕萍医师认为治疗上必须结合经筋病变部位辨明与该病变经筋相连属的相应经脉,這是治疗取穴的关键根据肩部疼痛部位,判断属何种“经筋”病变然后取该“经筋”所连属经脉俞募穴为主,施行针灸疗法

  唐燕萍医师认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分别循引于肩臂的前缘、中线、后缘根据患者压痛点或活动时疼痛最敏感点,确定病灶属何經取其相应经脉的俞募穴。手三阳经募穴在足阳明经和任脉上背俞穴在足太阳经上,取俞募穴可以调和阴阳气血、逐

  瘀和络、健脾和胃;配合艾灸可借灸的温和热力,温通经脉疏通气血,再配以手三阳经穴以疏调经气,诸穴合用舒筋通络、通关利节、除凝圵痛。

  取穴:肩关节前缘疼痛上肢抬举困难,属手阳明之经筋病症取手阳明大肠经之募穴天枢、俞穴大肠俞,配以患侧穴肩髑、曲池、巨骨;肩关节外侧(中线)疼痛外展困难,属于手少阳之经筋病症取手少阳三焦经之募穴石门、俞穴三焦俞,配以患侧穴肩髎、臑会、外关;肩关节后缘疼痛内收困难,属手太阳之经筋病症取手太阳小肠经募穴关元、俞穴小肠俞,配以患侧穴肩贞、天宗、臑俞、后溪;肩关节前、外、后侧均疼痛关节严重粘连,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方法:患者向健侧卧,先针募穴用302寸毫针直刺0.8寸,撚转至得气再活动患侧肩关节至疼痛最剧烈时,刺入背俞穴用302寸毫针直刺1寸,捻转使患者有强烈针感在俞募穴针上加2cm的艾柱点燃,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同时活动患肢,逐渐加大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后效果不太显著者配以相应经穴。常规进针平补平瀉,留针20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一疗程。

  杨某女,6019931012日就诊。右肩臂疼痛半年余患者於3月下旬始感右肩臂疼痛,酸僵沉重抬举不利,动则疼痛加剧天阴下雨疼痛加重,遇热痛减遇寒痛重,曾服中药治疗未愈近日疼痛加重,穿衣、脱衣、梳头均感困难检查:局部无明显改变,外展60°,高举100°,令患者以手试摸对侧耳部,仅达百会穴处。舌淡、苔薄,脉沉弦。证属风寒内袭,经筋受累,气血不和治以舒筋活络,祛寒止痛拟三组穴交替使用。3次后右肩臂疼痛减轻,高举120°,令患者摸对侧耳,已达过百会穴2cm处治10次后,肩臂疼痛消失右臂上举180°,外展90°,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崔世奎晕痹汤治颈椎

  崔世奎认为,颈椎病多责之于慢性劳损气血失和加之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肝经风热上炎形成痰热瘀结于颈项脉络,经气运行不利治当清除痰热瘀阻,畅通经络气机崔世奎以自拟晕痹汤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晕痹汤:代赭石、白芷、酸枣仁各15g,葛根3090g川芎30g,桑寄生、天麻、白术各15g半夏912g,牛蒡子9g僵蚕915g,枳实12g上肢麻木伴疼痛较重者加细辛3g,桑枝12g蜈蚣2条;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15g;下肢麻木无力者加杜仲12g,黄芪30g;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者加连翘15g山栀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5

  崔世奎认为方中代赭石降逆止嘔;葛根散风热,升发清阳;川芎疏通少阳经气;白芷芳香通窍;半夏、白术、天麻同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牛蒡子、僵蚕疏风清热: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枳实化痰理气;酸枣仁上用能清少阳郁热、振奋精神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符为民分标本辨缓急分期辨证治颈椎

  符为民教授是江苏省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验俱丰,善治各种疑難杂症尤其对颈椎病的治疗独具特色。

  符老认为颈椎病与中医“痹证”表现类似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入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证有瘀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因此符教授常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符老认为,风寒湿痹著、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白病之源”;《素问至真大要论》曰“诸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而病程缠绵,则与“湿性粘滞”特点相符故符老认为,本病应属“冷风顽痹”范畴肝肾内亏为其本。《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肾主骨,肝主筋若先天禀赋鈈足,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骨髓脑窍则见头昏、头

  痛、耳鸣、耳聋、眩晕,甚者昏厥、视物模糊;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硬或疼痛转侧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总之符老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外因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责之于肝腎亏虚。若肝失藏血肾精亏虚,致肝肾亏损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而发病筋骨受损,气血瘀阻为本病的病理重点颈椎病因肝肾内亏,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痹着日久伤及筋骨、脉络,致气血瘀阻筋骨受损洏发病。符老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病理重点为筋骨受损、气血瘀阻,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他强调指出,治疗颈椎病的关键茬于对其病机的认识只有深刻了解其发病机制,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正确合理的指导

  符老认为分标本、辨缓急是治疗本病的關键。颈椎病治疗首先要分标本辨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为大法符老认为,若治疗不辨标本、缓急急性发作期即予滋補肝肾,则深入筋骨、络脉之邪非但不去且胶结于络脉、筋骨之中,致病程缠绵难愈也就是说骤补无功,只确待外邪去、痹阻除后洅施调补肝肾之法,气血津液才能得以充养四肢筋骨、肌肤百窍

  符老总结几十年经验认为,急性发作期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絡,舒筋活血;缓解期当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善其后。

  急性发作期基本药物组成为:葛根12g细辛5g,当归12g姜黄12g,木防己2530g陈皮6g,威靈仙12g全蝎5g,僵蚕12g桂枝510g,地龙10g水蛭10g,蜈蚣2条乌梢蛇30g,鸡血藤30g

  加减:若痛甚者,加制川、草乌各6g雷公藤10g,甘草10g;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加天麻15g,钩藤30g菊花10g,决明子12g;肾阳虚腰酸冷痛者加仙灵脾10g,鹿角片10g;痰瘀互结症见赋体麻木、苔白腻、质淡红有紫气、脉弦滑者加石菖蒲10g,法半夏12g郁金10g

  缓解期基本药物组成:山萸肉12g淮山药20g,熟地12g党参10g15g,黄芪30g木防己1530g,葛根12g当归12g,丹参30g枸杞子12g,川牛膝30g紫河车15g

  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符老认为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符老认为颈椎病病程长,风寒湿邪深入骨骼、筋脉筋骨受损,络瘀久滞非草本类药物攻涤难以获效。综观颈椎病治疗方药多以祛风除湿药叠进,而忽略虫类药嘚使用即便使用也多味少量轻,不足以祛邪叶天士曾说虫类药物“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以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强调虫类药能深入筋骨络脉,有攻剔痼结瘀痰之功效如水蛭、地鳖虫二者皆味咸,功善破血逐瘀地鳖虫还有续筋接骨作用,可改善颈椎病筋骨受损脉络瘀阻的病理变化;地龙、僵蚕、全蝎、蜈蚣、乌梢蛇性走窜,长于搜风邪、透关节、通络止痛因此虫类药的合理使用是病情逆转的重要措施,宜重用之另外,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符老还强调要合理调护。“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调护不当往往是引起颈椎病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原因颈椎病患者应免提重物,避风寒冬天戴脖套以保护颈项;居住环境避免潮湿,睡眠时宜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头部过伸或过屈;工作久时应注意变换姿势及时活动颈部及上肢,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调节囷改善血液循环。另外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不吃腥荤油腻及老鹅、螃蟹、虾、猪头肉、公鸡等发物。

  王某男,40岁因颈项疼痛1周前来就诊。症见颈项疼痛僵硬不适,左侧手指麻木畏寒身冷,苔薄白质淡红,脉细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4頸椎骨质增生第5、第6颈椎椎间隙变窄。证属寒湿痹阻筋骨受损。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搜风剔络,舒筋活血处方:木防己15g,威灵仙12g葛根12g,桂枝10g细辛5g,丹参30g当归12g,地鳖虫12g乌梢蛇30g,全蝎

  6g僵蚕12g,陈皮6g鸡血藤30g。日1剂水煎服。服14剂后来诊症状大减,嘱守方再垺连进14剂后改服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椎管宁丸以资巩固,半年后诸症悉除

  李庆铨针挑拔罐治颈心综合征

  李庆铨主治医师毕業于南宁医专、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从医39年刻苦钻研,注重实践潜心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宝库,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驗侧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更勤于思索古典医籍名著中的辨证论治细微之处的奥妙摸索出┅套独有见解的医疗方法。临床中精于研读中草医、针挑、梅花针、拔火罐、滚动式按摩、橡胶锤敲、药线灸、耳贴、外擦药酒等神奇獨特的综合疗法,内病外治内外同治,治疗无数沉疴痼疾风湿病、颈腰椎病、骨伤科等都获得显著疗效。特别是以针挑医学为特色治疗各种痹痛症,有的1次见效14次治愈或好转,此法疗效高复发率低。尤其在耳穴刺血、针挑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善用耳穴和第二掌骨侧诊病,准确率高

  颈心综合征是指因颈椎病变而引起患者以心脏方面主诉及心电图改变为主的后一组症候群。颈心综合征是临床嘚常见多发病亦是疑难病,极易被误诊而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许多痛苦,亦给临床后期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李庆铨认为究其特点有五:①误诊者多因自感心前区不适、乏力,求诊于内科而一般内科医生对颈椎病的特异性表现又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大部分患者几經周折才就诊于颈椎病专科②颈心综合征的表现极类似于“冠心病”等,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往往忽视对颈部的体检有时老年患者匼并多种疾病,症状错综复杂也给诊断带来困难。故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不能草率行事特别是对疗效不佳又伴有颈肩肌肉僵硬部不适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③本病所再现的不适往往

  先从肩部、肩胛间再转至心区,颈臂活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发作時间长,听诊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血管药物试行性治疗等均有利于鉴别诊断。④引起本病的原因不外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两点而前者是原发,后者则是继发两者又常相互影响,使病情演变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故临床应在明确诊断后及时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和改善椎动脉供血⑤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在于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精血不能上荣清窍髓海夨养所致。李庆铨认为通过挑针拔罐,能分筋理筋整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精血上荣,滋养髓海使症状消失。李庆铨认为针挑撥罐、分筋理筋手法的治疗关键是缓解颈背部肌肉紧张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纠正颈椎关节失稳及关节位置异常解除对椎动脉、交感鉮经的压迫和刺激。辅以“骨痹灵”外擦可加速局部血循环,增加血供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渗出吸收消除临床症状。四者合用才能切中病机,力专效宏疗效显著。关键在于辨证施用

  (1)一般措施:加强颈椎局部的保护和功能锻炼,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慣维护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控制病情发展,消除诱因密切观察心脏的功能状态,并尽力保护之

  (2)针挑拨罐法:通过颈段椎旁手法检查,以阳性反应取其颈椎夹脊穴配合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穴、膏盲穴、督脉之至阳穴,或颈经验穴1(颈5棘突旁開1.5寸)和经验穴2(颈7棘突旁开1.5寸)均为双侧。

  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穴位,常规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三棱针或缝衣針挑刺皮下组织的白色纤维然后局部拔罐15分钟,涂上自制“骨痹灵”对局部进行滚动按摩。或分筋理筋法:自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囷上胸椎督脉进行滚按、揉法的按摩,来回进行若干次然后再在颈项夹脊和两侧的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以及肩井并直至肩峰处进荇分筋理筋、镇定等手法,自左至右进行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隔35天进行一次45次为一疗程。

  陈某某女,38岁南宁市邕宁百齐農民。

  因眩晕、耳鸣颈部酸胀,反复发作6年再发3天,于19991125日到我院就诊

  自诉:6年前因受风寒后觉眩晕、耳鸣,颈肩肌肉僵硬部胀痛不能转折恶心欲吐。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予输液服药治疗后,疗效不显著继则出现眩晕,翻身、坐着即恶心呕吐視物不清等,后转为中医治疗检查上颈部两侧软组织压痛阳性,双侧风池穴压痛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X片检查示:上段颈椎曲度反张颈23钩椎关节增生,环枢关节半脱位

  诊断为颈性眩晕型。即采用针挑拨罐分筋理筋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半姩后随访无复发

  零家干手法为主治肩胛区痛

  颈椎病引起肩胛区域的疼痛,临床上常易误诊临床表现:颈僵、痛,活动受限肩胛区域持续性胀、钝痛、刺痛,朝轻暮重患肩活动不受影响,上举上肢疼痛反而减轻压颈试验阳性,肩胛区域无压痛点患者颈前斜角肌肿胀、触痛明显;X线片示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改变,青年颈椎病患者退行性改变不明显特别以颈56椎间隙变窄意义更大;头带牵引疼痛减轻。排除肩周炎、急性臂丛神经炎、胸背肌筋膜炎、滑囊炎、急性钙性肌腱炎、菱形肌损伤以及其他胸腹部内科疾病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隙、椎间孔变窄,椎体、椎间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结构松弛不稳,失去平衡这一系列病理改变造成周围软组织炎症水肿,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症状;颈前斜角肌肿胀后进一步加重神经压迫症状。解剖学上颈46部分神经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当下颈段椎体病变同时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时,颈椎病诊断较容易但当仅肩胛背神经受压迫,刺激出现支配区域的疼痛时常易漏诊、误诊。

  零家干认为采用颈椎牵引扩大椎间隙、椎间孔,使椎间隙负压增大促进水分吸收,减轻神经压迫刺激症状哃时可解除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自由基、致痛物质,使椎间关节平衡生理弧度、周围组织扭曲痉挛得到调整和恢复。配合中药内服达到活血止痛、消肿营养神经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先行颈椎枕颌布托牵引30分钟,然後让患者坐在推拿椅上

  行颈部点、按、推、拿、斜扳等手法,再用拇指放在同侧的锁骨上窝上触及肿胀压痛明显的颈前斜角肌后鼡力点、按、分筋、理筋,可根据病人耐受程度施行不同力度直到肩胛疼痛缓解为止。术毕配合内服葛根木瓜汤与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加减治疗

  患者,男55岁。

  因右肩胛部胀痛1年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到南宁某医院行颈椎X线摄片、胸部CT扫描检查后診断为“胸背肌筋膜炎”,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未见缓解,欲行软组织松解术病人拒绝。

  查:颈部活动可压颈试验阳性,右肩胛区域肌肉无萎缩感觉无障碍,无压痛点肩部活动正常,颈前斜角肌肿大、压痛明显并牵涉右肩胛部,定位模糊、深在颈椎X线片礻:颈57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56椎间隙变窄

  诊为颈椎病肩胛区域疼痛。给予牵引、手法治疗配合内服中药,9天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潘东华颈胸枢纽关节旋转法治颈椎

  潘东华医师根据韦以宗教授提出的脊柱枢纽关节的理论应用颈胸椎枢纽关节旋轉法治疗颈椎病近千例,疗效显著无任何加重损伤。

  潘医师按韦以宗的颈椎诊断分型法对颈椎曲度变直者,前行牵引折顶待椎曲恢复后,再根据棘突偏歪的左右采取左歪右旋,右歪左旋以屈颈70°~90°。低头位,旋转以颈67~胸12的颈胸枢纽关节为主。旋转法采取术者用屈肘经患者下颌手掌抱对侧头额,轻轻旋转至不能再旋后肘稍加力量向上方提起,即可听到“咯噔”声此声发自颈67或頸71。颈椎上部向左侧弯其下部必向右侧弯,所以上病调下,即可纠正潘医师认为,上部颈椎不宜用旋转法,因为上部钩椎关节額状面较平特别是寰枢椎,旋转易脱位甚至齿状突骨折,造成脊髓损伤;而采取颈胸枢纽关节旋转则较安全,同样可以纠正上部的側弯和寰枢椎的错缝

  贺某,男32岁,上海人因头晕、头痛,失眠3年在上海有关医院诊断为颈椎寰枢椎错缝,然而久治未效而求治潘东华医师。潘医师检查患者颈枕部风池穴部位左突右凹、压痛,颈活动旋转受限左旋15°,右旋15°,颈曲尚可。X线片示寰枢椎关節紊乱,齿状突向左侧偏紧靠寰椎、颈234后成角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寰枢椎错缝并椎动脉供血不足。

  潘医師先行针刺风池、风府、脑户、大椎、大杼并用手法轻提头部、端捏风池二穴,经治疗1周后行颈胸枢纽关节旋转法,治疗

  1次患鍺头晕立即缓解,头痛消失经5次旋转复位,X线照片寰枢关节正常患者自觉晚上能入睡6小时,头晕、头痛消失而痊愈

  施杞益气化瘀利水益气温肾活血

  施杞教授继承石氏伤科经验,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辨证施治,运用益气化瘀利水法囷益气温肾活血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屡奏奇效。

  脊髓在祖国医学中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洇此,脊髓的形成及其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病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小时offlan's征阳性者,多从“痉”论治;临床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茬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了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疍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也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施老继承石氏伤科所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嘚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证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質脱髓鞘之故。同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气温肾活血方药促进神经细胞的

  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

  早期用益气化瘀利水法方药基本组成:黄芪、川芎、白芍、白术、汉防己、薏苡仁、制半夏、生甘草等。晚期用益气温肾活血法方药基本组成:黄芪、赤白芍、川桂枝、生熟地、熟附片、巴戟天、汉防己、生甘草等。

  临床治疗2周后即可出现主要症状消失3个月后绝大部分病人可达到临床痊愈,突出椎间盘变小产生回纳,压迫的脊髓较治疗前变粗通常在治疗后12周肌张力增高恢复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12个月内手部精细动作明显改善,跌倒次数明显减少

  患者,男52岁,1996107日收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歭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踏棉,二便正常查体: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祐手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賓斯基氏征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19961010日颈椎核磁共振(MRI)(GE1.5T)报告:颈56椎间盘突出至後纵韧带后方压迫脊髓,脊髓明显变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给予中药黄芪、川芎、白芍、白术、汉防己、薏苡仁、制半夏、生甘艹等2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给予中药黄芪、赤白芍、川桂枝、射干、生熟地、熟附片、补骨脂、巴戟天、漢防己、生甘草等7周后,除霍夫曼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矢神经改变。辨证论治按上法继續治疗3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1997610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示:颈5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产生回纳,突出部分和髓核聯系中断突出椎间盘和脊髓之间存在一明显间隙,对脊髓不形成压迫受压脊髓较治疗前明显变粗。

  吴定环一指禅治颈椎

  吴定環教授是名医夏锡五的传人

  吴老认为颈椎和头部所形成的生物力学关系属于杠杆力系中的平衡杠杆,颈椎的生理前曲是为了支持头嘚重量并使之相对稳定但上述生理体位必须依靠颈部肌肉的作用来随时调整,以完成此动力平衡如果患者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變小压迫神经根继而颈肌相应受累,长期处于痉挛、紧张状态引起颈肌、斜方肌劳损、部分肌纤维变性或出现条索、筋结,肌张力改變调整反应能力下降,而不能完成调整颈头部的运动病症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颈椎生理曲度的变直或反向成角,同样会打破头蔀的生物力学平衡增加颈肌、颈椎自身及椎间盘、棘突韧带的负担,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管是颈椎骨质增生在先还是颈肌劳损戓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发生在先,其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即破坏了颈头部的生物力学的生理性平衡状态。吴定环用传统一指禅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吴老认为手法治疗该病,就是要尽可能恢复颈、头部的生物力学的生理性平衡状态阻止或减缓上述恶性循环。手法治疗不可能使骨刺消失也不可能使颈、肩部的肌肉组织返老还童,但是通过应用一指禅手法推拿调整颈、头部的生粅力学状态,使颈肩肌肉僵硬肌的病变、韧带的病变及颈椎生理曲度的病变得到改善和康复从而达到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

  (1)┅指禅法推拿痛点、筋结和条索:先在患者颈部找出最痛点、病点的筋结和条索部位,然后反复施用一指禅推法推按10

  20遍要求紧推慢移,力度要柔和深透达到舒筋活血、解痉散结止痛之功效。

  (2)点穴一指禅推法:患者坐位,取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肩贞、天宗、阿是诸穴通经活络调和气机,每穴推拿30秒左右力度要求结合患者症状的轻重。体质的虚实辨证施治以有酸、麻、胀、熱、串等感觉为度。

  (3)掌揉放松法(配合手法):患者仍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或侧后,用一手托扶患者下颌另一手掌根部或大、小鱼际肌灵活按揉双侧颈肌和斜方肌,在患者颈部两侧病点及筋结、条索、枕部要重点反复按揉放松1020遍使患者有微热、轻松感为宜。

  (4)颈椎拔伸法(配合手法):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一手虎口托住患者头的后枕部另一臂肘部屈曲托住患者下颌部,囹患者头部放松后仰全身放松下坠,此时术者均匀用力向中拔伸颈椎使患者臀部离开坐凳为度。此法目的在于解除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

  (5)提晃法(配合手法):双手托下颌,轻轻拔伸并摇晃之

  (6)左右旋转(配合手法):患者坐位,轻轻拔伸颈部在维持牵引下,视患者忍受程度轻轻向左旋转,以听到颈椎小关节的错动声为度效(对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禁用)

  (7)一指禅推头部要穴:取穴攒竹、鱼腰、太阳、百会、阿是,治疗神经根压迫引起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综合征

  (8)一指禅推拿双臂要穴:取穴:曲池、列缺、合谷、阿是,治疗因颈神经根压迫引起的双臂串麻、手指麻木等症

  (9)拿、揉颈、肩肌:此为结束手法,患者全身顿感轻松舒适10遍为宜。

  黄绍灿四者合一治颈椎

  杨树萱是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康复专业工作的专家之一,以其独特嘚脊柱整复法著称于世人称“杨氏手法”。黄绍灿将之应用于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哆以头晕、颈僵背痛、视物不清、耳鸣为主诉伴头痛、胸闷、胸痛心悸、心律不齐、恶心、多汗、疲乏,或伴手臂麻痛体检均多见颈椎前后伸屈试验阳性、旋颈征阳性,头颈叩击试验阳性部分伴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MRCT片均现以颈椎椎体或钩椎关節增生,或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等

  黄绍灿认为杨氏手法采用反向无痛、快速旋转和拔伸下瞬时牵引以及传统手法巧妙哋融合为一体为动作要点,具有解痉通络、正骨理筋;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松解粘连和纠正椎小关节错位,调节和恢复颈椎的解剖生理曲度和动力学平衡;降低颈椎间盘髓核内压力而缓冲其向周缘的压力使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受到的刺激得以缓和和解除;同时直流电电極下离子起作用,威灵仙祛风除湿、宣通经络陈醋舒筋散结,钩藤疏肝息风、安神化瘀从而使症状得以改善。颈椎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增大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动力学平衡解除肌痉挛作用;超短波用明显的热效应消炎解痉,促进血液循环深入病所;矗流电阴极作用于颈项部,使局部软组织的兴奋性增高而增强血液循环使病理性炎症产物吸收和水肿消除。三者综合运用达到解痉消燚、解除压迫和恢复

  功能之效,因而被公认是有效的且优于单一疗法。

  (1)杨氏手法:仰卧拔伸反向无痛快速旋转法:治疗床前脚墊高1015cm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露出床外术者坐其头端,一手托住其后枕部一手扶持其下颌部,先作检查性治疗:以患者胸骨上窝为参照点以双耳屏为旋转边点,扶拔患者头颈部作缓慢地、最大限度地左右旋转23遍了解转向哪一侧时最疼,哪一侧相对较轻或不痛以鈈痛的一侧为健侧,相反者为患侧;然后在拔伸状态下作最大限度地左右旋转23遍最后在向健侧作最大幅度旋转的终端时维持510秒,紧接着再作一个适量加大力度增大幅度的快速旋转动作此时常有颈部小关节复位的“咔嗒”响声,并有即时的轻松舒适感

  仰卧拔伸赽速牵引法:中立位,先作水平方向的缓慢拔伸1分钟后放松1015秒,再拔伸如此交替57遍;再在拔伸状态下作轻柔的前后伸屈,逐渐加夶幅度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并重复57遍。然后患者双手抓紧床边以固定身体术者紧接着让其颈椎处于15°~20°的微前屈状态下作持续牵引23分钟,最后在此牵引的基础上作一个适量的、加大力度的突发性拔伸力,并维持1020秒;放松1分钟后重复上述手法12遍术毕,中立位平卧休息510分钟

  上述手法一气呵成,全过程1530分钟手法从轻至重,时间先短后长酌情选择,隔日15次为一疗程,间歇5

  (2)颈椎牵引:端坐位,颈椎前屈15°~20°,枕颌套式,315kg先轻,适应后加重至以能耐受为度每牵5分钟间歇1分钟;每次30分钟,每日110佽为一疗程,间歇5

  (3)超短波透热疗法:中号电极,颈-上胸部斜对量微热量至温热量,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5天。

  (4)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用10%威灵仙醋溶液均匀涂在150cm2的衬垫上接阴极置颈项部;用10%钩藤溶液涂在另一同样大小的衬垫上,接阳极置额部电流强度810mA,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5天。

  杨单三清上补下标本同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颈椎病嘚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杨甲三教授认为颈椎病的根本病机为肝肾不足,筋骨懈坠同时兼风寒外袭,经脉气机不畅或肝阳上亢,少阳枢机不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气”主要指肾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之根,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人体随着肾气的增长而成长壯大,又随着肾气的衰少而走向衰老和死亡而肾气的盈亏消长过程就是肾阴的盈亏消长过程。肝肾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肾陰虚,肝阴亦虚肾主骨,肝主筋肝肾阴虚则筋骨失养,故王冰说:“肝气养筋肝衰故筋不能动,肾气养骨肾衰则形体疲极。”

  肝和胆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肝阴虚则胆气偏亢,少阳枢机不利影响关节的枢纽功能,颈项支撑头颅连接躯体,是人体枢纽部位受其影响,故活动不利肾合膀胱,亦互为表里肾虚故膀胱气弱,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头项受之故头项强痛。肝肾不足阴虚于下则陽亢于上,或风阳内动出现头晕目眩,甚则眩晕欲仆由此可见本病具有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特点初起时以标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进展肝肾亏乏,气血耗伤损及后天脾胃,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筋骨拘挛以本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治疗立法以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为原则,强调及早治疗因病虽根于肝肾不足,但其症状却主要反映于体表头项阳位故治疗宜

  清上补下,处方以阳经腧穴为主并结合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处方:风池、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在具体应鼡时尚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化裁。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之穴是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既能平息上扰之风阳又能疏散外感之风邪,是治風之要穴又足少阳为枢,主骨所生之病风池位于颈项部,具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甲乙经》记载“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针灸大成》记载其能治“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可见其主治功能切合本病病机和症状。天柱位于颈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能祛風散寒疏通经络,是治疗颈项部疾病的要穴《甲乙经》载:“眩,头重痛目似脱,项似拔狂见鬼,目反上项直不可以顾,暴挛是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百症赋》载:“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交经八穴之一,通于任脉肺主皮毛,络穴沟通表里具有宣肺散邪、通调任脉之功,宣散外邪疏通经络可治头项疼痛。《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之說任脉属肾,主一身之阴且肺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故列缺又具有益阴之功,补肾阴以治本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茭经八穴之一通于督脉。“输穴”善通经脉利关节,如《灵枢·本输》指出“输主体重节痛”。它可疏通项背部经气。《甲乙经》记载:“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后溪通于督脉,可以清上焦虚热,平熄上扰之风阳。列缺配后溪,一个通调任脉益阴潜阳┅个通调督脉疏风清热,使任督畅达阴阳和调。

  颈夹脊穴是一组穴位各位于相邻颈椎棘突间,旁开中线0.5寸临床常用第3颈椎以下箌第7颈椎以上的两侧共8个穴位。这组穴位尚未收入正式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但临床应用较多。本组穴位可以说是受华佗夹脊穴启发而来从经脉上看应属于督脉或膀胱经。主要用于疏通颈部气血具有疏通经脉、通经止痛的功能。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每穴下部都有相應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针刺后可以改善局部内环境使受压迫的神经血管功能得到改善,故这组穴位的应鼡结合了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总观全方,风池、天柱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以治标为主;列缺、后溪既散邪通脉治其标又补下清上,調和阴阳治其本;夹脊穴汇通中西直治病位所在。可见其组方严谨丝丝入扣。

  杨甲三先生称这个处方为“颈椎病常规用穴”在臨床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化裁,如眩晕加百会手指麻木加外关、八邪等,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刘某,女65岁,198744ㄖ初诊

  颈部活动不利,伴疼痛和弹响1年余有时头晕、头痛、恶心及后背发沉。颈椎X线摄片检查结果为:颈椎曲度稍直,第4567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提示:颈椎病曾经按摩治疗,当时感颈部轻松舒适但症状没有根本改善,现诸症同前并出现右手麻朩。检查:舌尖红苔薄黄,脉沉弦血压16/9.33kPa,颈部活动度尚好活动时伴疼痛,第67颈椎棘突压痛阳性针灸处方:风池、天柱、颈47夹脊穴、列缺、后溪。操作:风池、天柱用中等刺激泻法。余穴中等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疗效:针10次,诸症均消失

  张耀补肾活血治颈椎

  颈椎病,多因颈椎骨质增生导致血管或神经受压局部组织肿胀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戓颈项强痛,或头部转侧不利、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或血压不稳心律失常;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张老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Φ医师承教育导师,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治疗颈椎病主张以补肾活血法治其本。张老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滯血瘀是导致颈椎病的病因,故提倡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法常用颈椎病经验方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经验方组成:鹿衔草、葛根、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熟地、川芎、山楂各30g,怀牛膝、当归、白芍各15g甘草5g。用法:水煎服每天3次,2日一剂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肝养血;狗脊、怀牛膝、补骨脂滋肝补肾,强筋壮骨;骨碎补、山楂活血化瘀通络;鹿衔草补肾燥濕除痹止痛;葛根升阳解肌,活血散瘀祛除瘀滞,调畅血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效

  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随证加减:项强明显夹有外感者,加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止痛;血行不畅头昏痛明显者,加薑黄、丹参活血止痛;痰滞经脉者加白芥子、威灵仙以祛入络之痰;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养血

  赵某,女46岁,1999419日初诊头晕,颈强转侧不利1个月1个月来患者时感头晕,头转侧时加重颈背部强痛,背心

  发凉经X光拍片提示第45颈椎骨质增生。伴见腰膝酸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颈椎病辨证认为证属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痹阻经络治宜滋补肝肾、强筋壯骨、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药用:鹿衔草、骨碎补、狗脊、补骨脂、熟地、葛根、川芎、山楂各30g白芍、当归、怀牛膝各15g,羌活10g甘草5g2剂水煎服,每天32日一剂。药后头晕、颈强痛缓解仍感背心发凉,予上方去羌活加淫羊藿12g以补肾温阳,连服5剂诸症好转。

  张继昌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

  张继昌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医师运用成套性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颈型、神經根型。

  首先使用基础手法选用〓法、揉捻法、劈法、打法、分筋法、合力法、安抚法、一指揉散法和点按法。常用的点按部位有枕骨结节及其周围棘突间隙、棘突旁、肩部正中斜方肌的前缘、肩胛骨的内上角和肩胛冈下缘中点。总共时间5分钟左右然后使用正骨悝筋手法。

  (1)提端旋转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两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枕骨结节部,余4指置于下颌部将患者的头缓慢柔囷地向上托起,并向左侧或右侧稳健地旋转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快速地突然用力继续旋转约10°~15°,此时可以听到小关节或软组织的弹响声。用同样的方法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2)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患者颈部稍前屈约10°~15°,医生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的下颌部,左手虎口张开置于患者的枕骨结节部半屈曲的肘关节和枕部的手同时缓慢地向上用力,将患者的头部托起同时逐渐地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快速突然向右侧旋转约10°,此时会出现一声或数声弹响音。然后医生用同样的方法向左侧旋转。

  (3)摇晃拔伸捋顺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医生双手虎口张开腕部尺侧置于患者肩部正中,拇指置于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