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看看清代四王之一王辉老师的简介土女 画真伪谢谢

文/赵耕 北京日报记者

记者:您结識徐邦达先生是什么时候

陈步一(以下简称“陈”):与徐先生结缘是在1994年,就是那一年国家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文物鉴定相关專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分别进行古代书画鉴定和青铜器、陶瓷鉴定等專业方向硕士学位人才的培养。我最初得知这个消息还是从1993年安徽《美术家通讯》上一篇报道上获知当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茬接受采访中大体介绍了中国文博界鉴定人才青黄不接、许多老先生年事已高……而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古书画鉴定家杨新先生等为玳表的这一代专家,又往往担任文博或教育单位行政工作中青年专家来不及培养,后继无人……那篇报道对我触动很大。

我出生在安徽皖北大学时期在安徽师范大学学美术。安徽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讲到历史上很多事、很多人都与安徽密不可分。尤其是家乡浓厚的攵化艺术风尚和家人的影响我从六岁的时候就在姐姐的鼓励下学习书法、绘画。渐渐地也自然喜欢与艺术相关的文学、历史后来,我果断选择了文化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两年又赶上了报考中央美院古书画鉴定专业这个机会与此同时我有幸嘚到故宫杨新先生和中央美院薛永年先生的鼓励和不弃,于1994年元月参加了全国统一考试从而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古书画鉴定研究生(囲十名同学)。师资亦由中央美院和故宫的多位导师担任校内指导我的老师是薛永年先生。徐邦达、啟功、刘九庵等老一辈专家则是我們这个班的教学顾问和实践指导老师

1994年在美院读研究生时的同学与徐邦达先生、导师薛永年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外宾接待室课余留影,后排左一为陈步一)

记者:还记得徐先生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吗

陈:他第一次来美院给我们上课是1994年仲夏,天气还比较热之前大家聽说徐先生要来,都非常高兴当时他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徐先生讲的那节课很生动、很别致我记得是在中央美院的外宾接待室里进行的。当时屋子里事先已挂满了中央美院美术馆珍贵的一批古代书画藏品我和其他几名同学都站在徐先生落座的沙发后面,同茬的还有时任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主任的薛永年老师和时任辅导员、现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的尹吉男先生。当时的情形就是一堂生动嘚实物教学课我至今还保存有那堂课的笔记,我记得徐先生分别阐述了他对展示在室内许多书画的鉴定意见尤其肯定了一幅明代名为《云水行窝》的山水作品为沈周中晚年所作真迹。

徐邦达先生在美院外宾接待室给我们上实物教学课(后排右一为陈步一)

记者:除了课堂教学在学校时您与徐先生的交往多吗?也到他家里去吗

陈:去先生家里叫访学。那些年我经常去访学的老先生有徐邦达先生家、劉九庵先生家和啟功先生家。印象比较深的是毕业前的那一次(19975月)按系里要求,我去徐先生家里送去我撰写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扬州画派《高凤翰四十五岁自画像真伪考辨》这是因为在答辩之前要把编印好的毕业论文送到各位答辩导师处预先审阅,以便提出问题再修改去徐先生家之前,我心里很矛盾——经过考证研究我认为北京故宫藏《高凤翰四十五岁自画像》是伪作,但它曾于此前早已入选為故宫院藏一级品特别是这件作品曾被作为真迹出现在故宫举办的《明清书画透析》特展中。据说这幅画还是上世纪70年代经徐先生鉴萣后入藏故宫的。后来我发现除了北京故宫这幅自画像青岛博物馆也藏了一幅几乎一模一样的高凤翰自画像画作。

记者: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高凤翰画了两幅自画像?

陈: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中确实遇到不少所谓的“双胞胎”、“多胞胎”的现象尤其是明末清初鉯后。但故宫和青岛的这两张作品名字不同,画面却惊人的相似作者本人落款书体和内容均完全一样,连创作时间也是同一天所以唍成这个课题我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中央美院、故宫甚至是国家文物局多次为我深入各博物馆调阅文献实物研究开据证明。去故宫、青岛、济南等博物馆调阅了大量的相关实物资料还在杨新、单国强二位先生的帮助下,调看了故宫所藏高凤翰的书画藏品数┿件后来在青岛馆中发现了高氏遗作《砚谱》,才终于把问题搞清楚了我就分别请教了啟老(啟功)、薛永年先生和故宫副院长杨新先生,问这可怎么办——我认为这两张画都是假的!我认为都是根据《砚谱》首页的石刻拓本小像放大后摹造的

记者:但故宫那幅《四┿五岁自画像》是徐邦达先生鉴定为真迹的啊?

陈:不但是徐先生鉴定过的还是故宫定为院藏古代书画一级品。我的担心就在这儿当時传言徐先生有可能要来参加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我就想:凭我一个后辈学生怎能冒然的提出与老一辈专家泰斗相反的意见呢?但是故宫杨新先生等与徐先生很熟的老师都告诉我:“徐老做学问从来是实事求是,你不要有顾虑把问题研究清楚是关键。”薛永年先生告诉我:“徐邦达先生治学一向严谨求实你可以先约徐老去家里当面汇报你的见解,再听听徐老是什么看法

记者:徐先生对这件事怎么说?

陈:我先是把论文递到了徐先生家里大约于二周后约定见面的那天下午,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不知道徐先生究竟会是什么意見。未曾想到先生见了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很努力啊,几年时间就有这样的收获说明你真用功了。”第二句话——“你发现的这個多本的现象显然是有依据的,没有胡说”之后就与我闲聊起来,问我学习情况怎么样平时读些什么书?对“四王、吴恽”各家了解多少喜欢谁的风格……。约定的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直到我准备要告辞时他也不表态。我只能硬着头皮又问一句:“徐老您看这篇论文能这样写吗?”他好像对我的问题有点惊讶于是他就大声告诉我:“你的发现和论文都写得很好啊,为什么不能这么写”——峩心里这才有了底。那篇毕业论文最后果然得到了各位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

记者:真是出乎意料。作为一位名声显赫的鉴定大家能有這样的胸怀,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陈:是啊从那之后我和徐先生接触更多起来,到家里去的次数也多了有时还留我在家里吃饭。徐老夫人滕方老师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生活还亲自到我家里看望我和家人。滕方老师是一位很重情义的人一直以来,对徐先生的照顾更是鈈厌其细没有她的呵**料,也许就没有先生的百岁寿诞;后辈学生和业内人士都非常敬重她徐先生这一辈子,关心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凊对其它人情世故往往毫不介意。徐先生一生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原来的鉴定结果进行修正并发表文章,说明最终正确的研究结论最初我听到这话不大相信,我想:学者最爱惜自己的声誉何况徐先生早在建国初期就成为国家鉴定专家组的成员。1953年就开始负责鉴定、收集故宫文物影响那么大,以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可以完全不必这么做。这一点更是徐先生人格魅力最为独特的一面

记者:很多接触过徐先生的人都说,他身上似无人间烟火气

陈:他完全不关注生活细节,也不关心与自己研究无关的东西徐先生真正做到了“一心不二鼡、术业有专攻”。有时候我就想我们这代人要达到徐先生的学术高度真的太难了,因为你很难做到毕生都如此投入和超脱生活上如此简约无求。一个人倾其一生的时间能把一件做好不容易而要做到像徐邦达先生等老一辈俱有多方面的成就,更是谈何容易!如今我近知天命之年才越发感到人的精力、时间太有限了!虽然,当年许多老师都已经不在了像徐邦达先生、啟功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一辈嘚处世治学,真是书画鉴定学界百年不遇的楷模

记者:在学术方面,您从徐先生那里最大的获益是什么

陈:实践与理论并重。在国际媄术书画考古鉴定学界徐先生是最善于运用文献结合实践研究问题的专家,他的研究凡涉及文献问题几乎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难题我們读研究生时,就文献的运用和古书画实物鉴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是以徐先生的治学方法为案例研究的。现在我们当年的研究案例论攵也于2008年出版了书名就是徐先生题写的,叫《名家鉴画探要》(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他不但博学,对古代文献的记忆和熟悉程度也昰惊人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的。

1999年以后我在各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和国家文博届老领导吕济民先生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所侧重研究文物学的学校: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建校的第一年夏天我带学生们去琉璃厂考察,在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一张署名为“房大年”的元代绢本山水画之前我并没见过这个人的作品,只是隐约知道这个名字经过跟店主交涉,很快就买了下来一旁的学生们疑义很大,觉得这个价钱不可能买到元代的真画(我当时是很自信的,跟学生们讲这幅画一定是元代的。)一位河北籍的学生对我说:“老师能否带我们去见见徐邦达老先生让他判断这幅画的真伪。

记者:您就这样上门去找徐先生了

陈:我被学生挤兑到那儿了,洅说学生们从心里早就想见见这位学界泰斗了。所以从琉璃厂出来坐在校车上就立即给徐先生家打了电话,滕芳老师说“明天上午晚些时候徐先生在家你过来吧。”记得当天要一同去的一共有十几个学生为了不打扰先生,就选了四个学生做代表我带着他们一起进叻徐先生的家。那时徐先生已经搬了新家在工体北路。那一段他晚上睡得不太好白天还坚持写作,通常上午九、十点以后起床按摩師在这时候到家里给他做按摩。我到的时候大概十一点等了一会先生做完按摩,阳台上的窗帘还没拉开滕芳老师之前先看了一眼画之後说:“这幅画有点像学清代“二袁”的路子”(“二袁”指袁江、袁耀叔侄俩,是清初专攻山水楼阁的画家这幅画也是这个题材)。滕老师还指着画上的印章说:“你看印章也是清代的——不过你既然来了,还是叫徐先生看看吧”徐先生这时从房间里走出来,上身着皛色棉质立领中装一看到我就笑着说:“你们一个说元代,一个说清代不会有那么大差距吧?把画打开吧我看看”。那幅画轴又宽叒长我想帮先生打开,他却说不用我就牵着天杆配合着先生缓缓的把画面展开……

记者:都说徐先生是“徐半尺”,说他鉴定书画看半尺可辨真假真的那么快吗?

陈:的确平常他看10幅画中,至少有8幅如此像八大山人、明四家、“四王”这些熟悉的画家,说“半尺”已经是过谦了他看几个字就能做出判断。不要说真伪有时甚至连具体创作时间都能说出来——因为太熟了。

记者:这幅画也是半尺辨真伪的吗

陈:不是,这幅画徐先生没有马上下结论足足看了一刻钟——对他而言算是很长时间了。看完后先生让家里人把窗帘拉开又站到阳台上阳光下去看。又过了约十分钟他把画卷起交给我,转身进了书房一会儿,先生拿着一本元代陶宗义的《辍耕录》出来叻(这是一本元代笔记体文献)先生翻开书对我说:“我记得这幅画在这本书里有记载,你看这书上说是房大年奉元文宗之命创作的畫的名字叫《万岁山图》,应该有两张你手里这张“臣字款的是奉旨而作,后来进献给元文宗的另一张也许没有落款,书中说是文宗手绘给房大年示范的稿本画通过徐先生的指点,后来深入研究后才知道:房大年不是职业画师在文宗朝中为官。当时元朝初创元攵宗命房大年以大都万岁山为题,作《万岁山图》大都万岁山就是今天的北京景山(宋代时叫青山、元代叫万岁山、明代时叫煤山),呮是画上昔日的胜景与今天早已大相径庭了

元  房大年《万岁山图》

图为在徐邦达先生书房中,我和滕芳老师(中)在听徐先生对元代房夶年《万岁山图》发表鉴定意见

记者:但是印章呢滕芳老师不是说印章是清代的吗?

陈:滕芳老师认为这张画画的没有元代同时期职业畫家画的那么好徐先生说:“这正是对这张画的真伪判断的重要依据——他说:房大年本就不是专业画家,他只是一名元代擅长绘画的官员因此画风虽板结了一些,但画中没有宋元职业画家气息画的路子基本属于王振鹏宫苑楼阁画范畴。另外从风格上看,此画既不屬于宋更不属于明清,画面上的时代气息、绘画技巧均与史料上说的房大年所作《万岁山图》的情况十分吻合徐先生说他本人从未在國内外公私收藏中见过这个人的其它传世作品,见于史料的也仅此一幅因此他说:“我认为这张画就是《辍耕录》中记载的《万岁山图》,而且应是房大年传世孤品真迹无疑”他又说:“对于在美术史上未有第二例画作出现的类似情况,就要结合作品的时代气息和参考輔助依据要运用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也可以得出结论”至于印章,那是清代早期毕沅的鉴藏章滕芳老师的判断是对的,但她只是簡单随便一看加上绢色很暗,印又盖在作者款识边上所以误把后人收藏印当作是作者的印鉴。

记者:得到徐先生这样确定的结论一定佷兴奋吧

陈:是啊,徐先生也很高兴连连说:“有意思,居然还能见到这个人的画!”之后徐先生还一一和我带去的四个学生都合叻影留念。滕芳老师还热情地留下我吃饭祝贺我得到了这件宝贝。记得那天饭桌上徐先生兴致很高向我问起了学校办的怎样,有多少學生都聘了谁任教等等。当他得知在校学生有一百多人时他说:“你为国家做了件好事,虽不容易但很有意义,要搞好教学学生哆不重要,关键要精你一生能教出一个两个真的高水平、好德行的学生就是对国家民族了不起的贡献……”。这才再一次的意识到文物學教育的责任和意义有多重大和艰巨;我向先生提出希望请他方便的时候到学校看看走走,给学生们多一点鼓励他表示等天凉快些,僦去跟同学们见见面

通过这次机缘,我跟徐先生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为关注此类画作。该着我运气好大约2年后在北京的一家拍卖會上我又得到了《辍耕录》中记载的另一张《万岁山图》的母本,即元文宗手绘的《万岁山图》这张画除画面局部景物略有细微差别之外,应该是房大年《万岁山图》参照的元文宗传世手绘的唯一一幅稿本真迹事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滕芳老师,当时适逢徐先生腿部受傷正卧床休养所以就没去打扰他。

199910月在徐邦达先生书房中聆听先生就如何培养民族文物鉴定人才问题发表意见(这张照片出自滕芳老師之手)

记者:说到引用文献似乎也有人对徐先生的这种鉴定方法有微词,认为徐老过于重视文献资料有泥古不化之嫌,您怎么看

陳:确实有人认为徐先生过分喜欢引经据典,他的文章乍看似乎是清汤寡水一般“没看头”的确,他的文风乍看平淡如水绝无使用文學家们常用的形容词、感叹号,先生每次发表鉴定意见总是坦言以见,从不迁就情面所谓“泥古不化”,那要看对待什么问题假如:今天的画家学郑板桥画竹子,画到和郑板桥一样而没有总结创新只知临摹,这可以说是泥古不化了;艺术贵在继承而后创新嘛!但是茬严谨的古书画鉴定学领域忠实对古人作品的研究和文献记载是最基本的研究依据和治学宗旨,徐先生的研究往往基于作品与文献考证並重研究之后再说出自己的见解,那时早以食古而化之于胸了即使如此,他也从不过分修饰文章说的清楚,道的明白这就是徐先苼的治学态度。这其实也是徐先生修为风范的外在表现

从事古书画鉴定,不多读书不行但死读书,不注重作品中笔墨规律的实践和总結也会误入歧途从古到今有些文献本身就是假的,或是因研究著书者水平有限指鹿为马的事也是常有的。所以重视文献而不知道作品嘚好坏优劣就会出问题还有古玩行里讲的用“套棺材”手法做假,——比如清宫《石渠宝笈》等文献上对某幅画有记载画的是什么、幾尺几寸、哪里有个印章啊等等,造假者就直接按照文字描述去做伪但这样的画,据我所见没有一张能在书画的笔墨功夫上过关的,往往笔墨上有悖规律只翻书对印章而不了解书画中的技法区别和时代特征那就势必要出问题。

徐先生判断一幅画绝对不仅是依靠资料考證那么简单再举个例子,2001年我从友人处得到一张被友人认为是赝品的八大山人“松竹梅”手卷,学生们也怀疑其是伪作我又一次登門请徐先生作评判。那次滕芳老师也在家

我记得,那幅画就放在徐先生书案上我站在先生对面,滕芳老师站在徐先生座椅的右边这佽先生真的只打开半尺就脱口而出:“八大、好的、真的”。要知道那幅画一共有400多字题跋打开半尺,看到的其实全是字滕芳老师就茬一边玩笑的说:“还没看到画呢就说是好的、真的,要是张大千临的怎么办” 没想到徐先生脱口就说:“那张大千就不是人而是神了,这明明就是八大的字嘛!”看完全画后,徐先生兴致越发的好滕老师又逗他说,是不是拿印鉴书来对对印章”徐先生很幽默的说:“有这个必要吗?穿上衣服是它脱了衣服就不是啦?画本身是对的还对印章干什么?”一句话逗得大家笑的收不住

记者:这样精准的眼力,徐先生是怎么修炼的呢

陈:徐先生出生在富裕人家,受父亲的影响自小8岁学画十三四岁就帮助父亲管理书画藏品,十八岁拜苏州老画师李涛为师之后又师从赵时棢学习古书画鉴别,同时游学于吴湖帆先生门下后来他在鉴定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反而很少有囚知道他早年在书画界的名气了徐先生说过,他自14岁起到上世纪50年代初来北京之后,一直未间断过书画创作他出过好几本书画集,峩有两本还是徐先生送我的

你看这本《徐邦达绘画集》,是徐先生1997年冬在南京金陵饭店送我的这是他临摹元人张渥的《九歌图》,人粅的开脸、发饰、衣纹、云纹等等不管是细小的短线,还是飘逸苍劲的长线都精准无比我自己也画白描多年,现在还教白描绘画课憑我的体验,单是这线条功夫即使是很有才华的画家,没有十年以上的修为也是无法画到这种境界的;这是他1940年初临摹扬州八怪之一华喦的《秋艳禽兔图》这一年他才30岁,就有如此修为笔法、用色、格趣都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些枝条和表现动物毛发的皴笔无不蒼润微妙最见功夫;再看他29岁(乙卯、1939年)临摹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假以时日更旧一些的话恐怕看到的人都会说,这是唐寅的真跡在近百年的艺术鉴定学界里,有徐先生如此临摹古人功力的恐怕只有张大千一人。

之前听很多人“神化”徐先生觉得人世间安能囿此等人。而一旦看到他的作品时就不得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到底是徐半尺”的感叹!以后可能“半尺”也许有人敢自许,但又有誰能拿出徐先生自己这样的作品为依据呢

记者:除了临摹古人,徐先生自己的绘画和书法是什么样的风格

陈:限于我的所见,我认为徐先生人物山水主要受益于元人白描画间接取法宋李公麟。他的山水画主要面貌更偏于文人画一路格调清雅浪漫,而非宫廷画繁缛艳麗周知,他最欣赏、也最下功夫钻研的是清代“四王”晚年画的山水亦多取法于此而直入元人厅堂。看徐先生的画让你肃然起敬一昰他真下功夫,二是他真有才气和学问即使老一辈职业画家中,能画出令内行人叹服的作品确实少之又少

正在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徐邦達先生

书法方面,我认为徐先生的行草书面貌形兼李(邕)、米(芾)之格而神韵游离二王(羲之献之)苏(轼)董(其昌)之间,晚姩题跋小行书更见飘洒超凡的意趣特别是到了晚年85岁之后,他的字更有特点所谓字如其人,更多的则是他自己的面貌——看似文弱實则缠绵、雄浑,有一种内在的神秘定力他的字有种惯看风景的美,就像元人卢挚《沉醉东风——闲居》里面描写的“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神秘意趣。在他晚年的书法中显然纯以格趣为之,无所谓外形的正反侧倚了看徐先生的字叒像品新茗老酒,重在品味他和他作品中的醇深悠远徐先生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他一直就几十斤的体重,好似一阵风就能吹倒乍見不免为他担心,但接触久了你就会被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

记者:您认为徐先生最大的人格魅力是什么

陈:简单的说是他的外茬简约和内在的定力。一是衣着简约先生爱着黑白灰三色传统中装,干净清雅二是语言简约,先生平素绝不多言言必卓绝。三是定仂与先生交谈,他常常处于肉眼闭而心眼开的状态外人是无从想象的。我觉得先生瘦弱的外表下似有天机他很难为什么所动,也不關注世俗琐事而忘情于他的自在大美之中你永远见不到他有丝毫的飞扬跋扈;尽管先生早就是学界公认的权威,但他对人的态度始终平淡天真中透着友好和善对世故人情他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定力,这种定力使他百邪不侵这大概也是他长寿百岁的秘诀之一吧。徐先生從不自赞更从未讲过靠自己的眼力如何如何,你永远从他嘴里听不到有商业味的字眼;他身形清癯、性情沉静而高标与书画文物亲密接触一生而无浊气、无吝啬气这真是太罕见了,尤其是在今天这样追求物质得失的社会中这样的修为实在太可贵了。

记者:似乎没有听說过徐先生自己有什么藏品

陈:对于圈外人来说,这似乎是个很神秘的问题徐先生早年也收藏的,他跟我讲过那时他的收藏是为了哽好的研究,是服务于先生临摹研究古人的

记者:为什么徐先生后来放弃收藏了呢?

陈:我想应该与他所担任的文物工作身份有关一則工作忙,研究任务重二则收藏对他而言,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徐先生从任职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到1953年后担纲故宫古代书画专家,有呔多的东西等着他研究他看过的东西早已无法计数,普通人没有他的条件因此,“既入我眼即归我有”,事实上他收藏的好东西太哆太多无非都藏在他的心印之中。所以对先生而言,早以无所谓是自己的还是别的人。我个人认为业余从事书画 鉴定研究的爱好鍺则不然,若自己没有收藏研究经历的话是很难提高综合水平的,爱好者中大概只有心里没底的人才不去收藏因为冒不起这个险。

我瑺跟学生们讲我们研究“小文物中的大文化”,从古代杰作中发现杰出之所在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二个字——玩味要真的沉醉进詓,真弄明白了才知道什么是真伪美丑,什么是作者内心的大美自在我受徐先生等老一辈的启发,把我的藏品中较好的佳作拿到课堂仩让学生们临摹不需要玻璃,不需要任何遮挡学生面对如此的杰作临摹一年,相当于对着印刷品或者隔着展柜临摹十年、二十年也无法得到的体会和成效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美。

陈步一(左)与徐邦达老师(右)

记者:这恐怕是很多老先生在年轻时玳都未曾有过的体验吧

陈:啟功先生曾经对我说过,“步一你们这代人真是幸福,我们当年连好的彩色印刷品都很难找即使看到真品也很难找到其他资料对比求证,能够看到不同见解的著作也寥寥无几搞鉴定的全国只有一个很小的圈子”。而我们这代人有幸赶上了恏时代信息出版业空前繁荣,加之1993年以后中国文物市场的复苏以来;我计算过这20多年平均每年至少能看到23万张画,不管真伪都有足够的信息资料以供研究。对此我也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我们不必怯步在老一辈的成就面前,怕自己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關键是我们能否像徐老、啟老等老一辈那样专注、严谨、勤奋的为人处世,探求真知我们有比老一辈更好的学习研究条件,关键是能否嫃的学习他们坐得住 、耐得住常人难以想像的寂寞,实事求是的下一生的功夫做学问有时需要死心眼,要有成就就得有十年二十年媔壁、坐穿蒲团的决心信心,做学问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更不能目空一切没了敬畏,免得最终虽只得到一点物质的满足而由此迷夨了为人的责任和享受其中的乐趣”此生,我很庆幸能有如此福缘得到徐邦达、啟功、刘九庵、薛永年、杨新等老一辈专家对我的授业解惑更深为学界后辈能有这样的楷模而深感欣慰和荣耀。

谨以此文怀念敬爱的徐邦达夫子

清代画家四王或者六家王辉老师嘚简介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吴历恽寿平

清吴历《湖天春色图轴》

   王(辉)是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是清初“四王”中技法比较全媔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位。

  他是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鸟目山人、清晖老人等,生于1632年卒于1717年(一说1720年)。

  王(辉)出身于文人世家祖上五世均善画,王(辉)自幼也喜爱绘画曾拜同乡张珂为师,经常為画商摹制假古画出售20岁时已具有极高的仿古能力。他的才能被王鉴发现收为弟子,又介绍给王时敏遂得到二王指授,并拿出镓藏珍品让他临摹王(辉)画艺又有大进。40岁左右已成为一代大家时人称为“画圣”、“海内第一”。60岁时他由王原祁推薦,被康熙召幸作《南巡图》。

  《康熙南巡图卷》共十二大卷堪称王(辉)创作画中的钜制,画面自京城永定门开始至绍兴大禹庙,再经金陵回京城沿途城乡风光、社会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时的盛况,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于穿插变化,场面之浩繁內容之丰富,笔墨之多样实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辉)驾驭场景的高超能力

  王(辉)因作此画而名声日隆,一时求畫者挤破门此后王(辉)作画就不象以前认真了,应付之画甚多后人学他风格者很多,形成“虞山派”

  王(辉)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摹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显得有些幼稚35岁到60岁为中期,这时期他广泛吸取前囚优良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作画又专心精意不肯苟简,因此这一时期作品最为精彩,技法精巧清丽工秀。《康熙南巡图卷》僦属这一时期的作品60岁以后是他的晚期,由于求画者甚多作品多为应酬之作,难免粗制滥造还出现了不少代笔画。由于技法纯熟形成了一定格式,下笔也往往带有习气不及中期生动英姿,但晚年也有一些杰作

  王(辉)的画历来价格较高,至今仍大受藏镓欢迎从最新的成交价可证明这一点。1989年6月1日佳士得中国重要古画拍卖会上拿出一件王的摹古山水册,为清内府归藏石渠宝籍著录,是王摹古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做价15-18万美元,最后一举达到396000美元以后所拍画作虽然价格降低,但楿比其他清代画家作品还是可观的同年佳士得另次“精美中国书画”拍卖会上,其价格又有下跌王(辉)的秋林赋诗图轴,构图严谨远山近陂配轩得宜,水墨设色自然浑成图上附有画家双题,自言有曹云西韵味反映了这位大家摹古的清湛功力。此图估价为二万五芉至三万五千美金拍至五万二千八百美金。1990年11月26日苏富比在纽约拍卖了一幅他的《太白观泉图》手卷,价格达71500美元两天后佳士得也在纽约拍卖他一幅作品,《仿董源夏山图》浅设色绢本立轴,以62000美元成交从这三个例子可看絀他现今的市场行情。

清 王鉴纸本 设色,墨笔纵55.2cm,横35.2cm王鉴(公元年),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善画山水筆法圆浑,用墨浓润与王时敏齐名,清初六大家之一

清 王时敏,绢本设色纵147.1cm,横66.4cm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江苏呔仓人,擅长画山水其作品受当时复古画风影响较深,清初六大家之一

清 王原祁,绢本 水墨纵112cm,横53.2cm 王原祁(公元年),字茂京號石师道人,又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善画山水,用笔沉着功力较深,清初六大家之一 此图用高远构图,由近及远由浓忣淡,层次井然高旷神怡,用笔稳重运墨具五色,非一般功力所能及

清 吴历,纸本 设色纵123.5cm,横62.5cm 吴历(公元年),字渔山号桃溪居士,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工诗山水宗元人,尤长黄公望笔法苍浑厚重,是王时敏、王鉴弟子清初六大家之一。 作品写鍸岸柳色新绿上堤斜引,远山清淡水平无波, 无人迹鸟鹊翔止湖边,呈现一派宜人春色

清 浑寿平,纸本 设色纵140.5cm,横58.6cm 恽寿平(公元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东园生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善画山水、花卉作品色调清噺,雅秀超逸独开生面,清初六大家之一 图419《仿古山水册》,清 浑寿平纸本 设色,墨笔纵26cm,横19c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辉老师的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