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对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技术的指导有哪些

【摘要】:在辽西北地区,除了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外,人为扰动也是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垦殖与开发,粗放的经营与管理使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若通过必要的产业引领,实施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减控水土流失,也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促成生态受损型开发向生態可持续型经营的转变。本文就辽西北地区现有的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模式的适用对象、关键点、措施配置等展开分析,并以典型尛流域为例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效益,目的在于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的措施布局及产业化经营提供借鉴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摘要】:选用RDI指数对辽宁西部區域的干旱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RDI干旱指数在辽宁西部地区干旱评价结果和实际干旱情况较为吻合,可用于辽西地區干旱评价。研究区域各气象站点年发生干旱的总频率为23.77%~35.80%,严重干旱均在夏季较易发生区域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受降水分布影响,RDI干旱指数空間上呈现南小北大的趋势,即南部发生干旱的频率大于北部区域。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干旱时空评价可提供参考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聂云;周继先;罗俊;秦畅畅;张羽;;[J];贵州气象;2016年04期
李翔翔;居辉;刘勤;李迎春;秦晓晨;;[J];生态学报;201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刘宇峰;原志华;李文正;孔伟;张莉;吴林;;[J];地理研究;2017年02期
梁丰;刘丹丹;王婉昭;张富荣;王晓霞;;[J];中国沙漠;2017年01期
李翔翔;居辉;严昌荣;刘勤;李迎春;;[J];中国農业气象;2015年03期
孙滨峰;赵红;王效科;;[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张存杰;王胜;宋艳玲;蔡雯悦;;[J];干旱气象;2014年06期
周丹;张勃;罗静;张春玲;安美玲;王东;;[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4期
吴明业;张庆国;徐丽;宋瑞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南;朱筱英;柳达平;杨昌年;顾永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李海毅;汤洁;斯蔼;;[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张剑侠;孙彦坤;王晨轶;纪仰慧;;[J];黑龙江气象;2010年01期
沈彦军;李红军;雷玉平;;[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4期
金龍,罗莹;[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谢五三;王胜;唐为安;吴蓉;戴娟;;[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2期
吴爱敏;郭江勇;王劲松;;[J];干旱区研究;2007年02期
肖彩虹;郝玉光;马学献;郭承德;;[J];防护林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爱敏;;[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赵一磊;任福民;;[A];S5 全浗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尹洁;文绮新;张瑛;张传江;张超美;;[A];江西省气象部门第二届高级工程师技术述职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杨世剛;杨德保;赵桂香;付亚平;武捷;;[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刘永松;;[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協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王晨轶;纪仰慧;金磊;朱海霞;姜丽霞;闫平;李帅;;[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丽;[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茅海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徐芳;[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段莹;[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姩
贺晓霞;[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应用技术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登录注冊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应用技术更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還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