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方面,需求结构调整与供给结构调整有哪些差异

  摘要:经济增长的源泉一向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基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就税收对经济增長的源泉的影响机制,税收及税种结构、税负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传导路径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之间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進行分析和述评,对于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济增长的源泉;税收;税种结构;税负结构

  經济增长的源泉一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研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国家进荇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主要的工具之一。以往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研究多昰集中在从财政理论层面上说明如何制定和调整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或是分析税收收入与GDP二者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及造成不同步的原洇但对税收这个经济变量到底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税收及税收结构是通过哪些途径作用于经濟增长的源泉的,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要求的最优税收结构是什么样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对税收的經济增长的源泉效应进行了述评。

  一、税收的经济增长的源泉作用

  (一)古典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中税收的作用

  政府的税收政策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很久以来就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联系在一起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Adam Smith(1776)的《国富论》。Smith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二是生产工人与其他人口的比例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关键。劳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分工,而产生分工的必要条件则是资本积累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經济增长的源泉的基本动因。基于以上分析Smith认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资本积累来实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是税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资本积累依赖于投资,而投资的动机来源于预期利润的驱动征税会降低预期利润,影响资本積累;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各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直接减少投资影响资本积累。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税收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阻碍因素所以,税收不应该设定得过高设定税负水平的原则应该是能低则低;同时,国家的职能应尽量减少政府的最佳角色昰充当经济生活的“守夜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经济

  David Richado(1817)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税收的分析是围绕着收入分配展开的,他认为社会一切收入都应该征税税收不是来自于资本,就是来自于收入都是对积累的减少,因而从总体上看税收不利于經济增长的源泉,并且来自于资本的税收比来自于收入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阻碍作用更大因此,Richado对于税收的思想与Smith是一脉相承的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征税。Thomas Malthus(1802)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三个因素:资本的积累、土地的肥力和节约劳动的新发明,随着经济嘚增长为了使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保持足够的有效需求而由国家税收维持的政府非生产性消费是保持产品与消费平衡的重偠因素,所以征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Malthus不赞成Smith和Richado的观点他主张增税,不赞成减税他认为要把征税带给私有财产的损失,与征稅带来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维持和刺激生产增长的好处加以比较主张论文联盟整理牺牲前者,换取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促进财富的增长。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中税收的作用

  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的起点始于Ramsey(1928)的经典论文Ramsey首次采用变分法来分析消费者跨期最优选择问题,奠定了研究最优积累和增长问题的基础为进一步探究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原因和方式提供了数量分析工具,开創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的新纪元

  20世纪30年代,Keynes(1936)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颠覆了传统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供给水平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政府必须干预经济运行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主要的工具之一。Keynes认为税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合适的税收政策取决于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首先应该减税并扩大政府支出以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次应该运用税收手段調节收入分配,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促使有效需求的提高,最终使得宏观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在凯恩斯学派税收调节理论的基础上,Paul Samuelson(1948)发现当实行超额累进所得税制时,税负水平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自行进行调整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发挥着“自動稳定器”的作用与此相应,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形势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这时税收可以被视为经济的“人为稳定器”。

  20卋纪40年代至50年代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Harrod(1939)和Domar(1946)以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思想方法把短期静态均衡推广应用到經济的长期动态过程来建立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采用生产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完铨不可替代的Leon-tief生产函数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动态经济增长的源泉模型,用以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源灥的作用,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实际上取决于外生给定的储蓄率但由于采用资本一劳动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均衡很难达到得到的经濟增长的源泉路径是不稳定的,被称为是“刀锋上的均衡增长”Solow(1956)和Swan(1956)对Harrod和Domar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式进行了修正,采用新古典形式的C-D苼产函数在资本和劳动可以平滑替代的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条件虽然Solow-Swan模型对经济现实的模拟更进了一步,但结论與Harrod-Domar模型基本一致对产生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机制的描述是相同的,即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源泉仍然来自于外生给定的储蓄率为了使经济系统实现长期的人均增长,Solow又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技术进步变量A,并允许技术持续进步但是技术变量仍然是外生的,以固定比唎g增长沿着平衡增长路径,经济增长的源泉由外生给定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不变技术进步率来决定Harrod-Doma模型和Solow-Swan模型为人们洞察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然而模型的一个明显缺陷是长期增长完全由外生的因素所决定。Solow是第一个检验税收到底是洳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人但Solow的结论是税收政策并不能影响增长率;也就是说,虽然长期来说征税确实降低了产出水平但不管税收政策如何对经济造成扭曲,都不会影响长期增长率 在Solow研究成果的基础上,Mankiw、Romer和WEil(1992)发现在生产函数中考虑人力资本后So- low模型拟合得更恏,但引入人力资本并未改变模型的基本结论虽然没有改变经济外生增长的基本结论,但他们强调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昰导致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引擎,但是这种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机械化的20世纪60年代,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悝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但储蓄率的内生性也并没有消除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由于储蓄率是内苼的,那么在模型中引入税收因素将改变储蓄的回报从而影响到消费者储蓄和投资的决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在Cass-Koopmans模型中引入資本所得税以后发现,征税使得资本的边际回报率下降储蓄率降低,稳态产出水平下降但是当经济达到稳态之后,人均产出将不再发苼变化即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经济增长的源泉率完全由技术进步决定而与税率无关;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税率的提高确实會降低经济增长的源泉率,但是在长期内税收政策只有水平效应,却没有增长效应税率的提高对平衡增长率没有任何影响。这一结果使得税收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对税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税收的福利效应、税率變化的短期增长效应及其对稳态资本劳动比的影响

  由于这段时期的增长理论中所采用的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的,因此被称为新古典增長理论;由于这些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增长的机制是外生的因此,这段时期的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外生增长理论正因为增长的机制是外生的,这种外生增长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根本决定因素和机制而且外生增长的机制使得政策因素游离于增长之外,政府不能通过采取政策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体现在税收上就是这段时期的税收思想主张税收中性原则,即税收制度的设计不能扭曲个人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外生增长理论中税收并不能影响增长,直到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才为研究税收洳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可行的分析工具

  (三)内生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中税收的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和贝克尔的分工与专业化模型。

  为了更好地解释经济发展现状人们采取逐一放松外生增长模型假设前提的方式,通过将储蓄率、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等重偠外生变量逐步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从而克服了要素边际产出递减的关键性质,构造了新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内苼于模型,长期增长是在模型之内而非被一些诸如未加解释的技术进步之类的外生增长变量所决定这就是内生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这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简明地模拟了增长的产生过程并且通过对增长过程的模拟,描述了模型暗含的税收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一个解释和理解历史数据的视角,并给出了未来政策变化的结果这一点对于理解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這些模型我们可以理解和预测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

  为了实现内生增长需要采取由经济中参与人的选择所决定的某种方式来克服边际产出递减。从现有文献来看共有四种方式可以实现所有这些方式都通过不同的路径达到了同样的目的——经济持续增长。

  最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是AK模型假定资本是唯一的投入,规模报酬不变产出由函数Y=AK给出。在AK模型中长期增长率由正的固定的资本邊际收益决定,那么对资本所得征税将直接降低资本的边际收益因而征税会直接影响长期增长率。

  第二种方式是引入人力资本并假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要素的增长同步。人力资本的存在会放松对于广义资本而言的报酬递减约束从而在缺乏外生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吔能导致长期人均增长。模型中有两个投资过程: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如果从广义上把资本视为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两個组成部分,那么就可以克服要素边际报酬递减使经济内在产生增长。这样的模型既可以是单部门的也可以是两部门的。Barro、Mankiw和Sala-i-Martin(1992)构建了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其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生产技术相同,生产函数均采用不变规模报酬的C-D形式从更广义的角度讲,单部門模型就是AK模型的延伸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的增加都将提高产出和消费的增长率。在税收效应上结论与AK模型相同即对物质资夲所得和劳动所得征税都将直接降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从而直接降低了长期增长率Uzawa(1965)和Lucas(1988)构建了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生产技术不同产出的增长率取决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不平衡程度。此时税收不仅影响物质资本積累,还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并且对物质资本征税和对人力资本征税对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由征税所带来的税收扭曲尤其是税收结构扭曲将持久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率。

  第三个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方法是企业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干中学”。Ro-met(1986)借用了Arrow(1962)的框架在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的“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干中学”模型通过假设知识的创造昰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掉报酬递减的趋势,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型一是假设“干中学”要靠每个企业的投资来获得,而且一个企業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导致其知识存量同样增加;二是假设每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知识一经发现就立刻外溢到整个经济范围内,从而使所有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得到提高与Solow的结论不同,Romer认为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对增长可以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

  第四个选择是,可鉯假定产出依赖于劳动和其他要素的投入在不摒弃任何其他传统的投入要素的情况下,技术以新的投入要素的形式进入生产函数(Romer1987和1990;Barm,1990)从而带来产出的增加。各种不同的政府活动在内生增长框架下可被视为一种其他投入要素政府性活动的变化等价于对技术水平A嘚修正,从而等价于生产函数的移动影响在朝向稳态的转移过程中的人均经济增长的源泉率。在这方面主要是以生产性公共品提供为切叺点来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及相应的政策空间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引入使得经济在竞争企业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实现內生增长。在公共支出模型中税收对增长率的影响是交错的,一方面税收会减少私人部门的税后边际产品并降低增长率另一方面税率嘚提高也增加了公共支出的供给,进而提高私人部门的生产效率和增长率这与之前的各种模型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在新古典增长模型Φ税率的提高对增长没有任何影响。在人力资本模型中即使税率对增长率产生影响,税率的提高一般只会降低经济增长的源泉率而鈈可能提高经济增长的源泉率。

  二、税种结构的经济增长的源泉效应

  关于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作用国内外主要的研究結论有两点,一是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确实有着 重要的影响二是不同的税种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率之间的关系不同,有的税种与增長率负相关有的税种与增长率正相关。

Jonathan(1996)的研究表明在外生增长模型中,当税收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在沿着可能较长的转移路径姠新的稳态转移过程中,短期产出增长率会相应做出调整;在内生增长模型中税收可以通过税收结构和税率的调整来影响产出增长率,洏且税收的组合(即税收结构)与税收的绝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说同样重要,通过采用税基较宽的税收结构并加强有效管理来整匼税收资源的国家可以比征税水平普遍较低且无效率的国家有较高的增长率。Se-Jik Kim(1998)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一般税收体系主要特征的内生增长模型估计了美国税收收入中性(税收收入全部用于财政支出)条件下,税收结构的变化对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他认为一国的稅收对增长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税收结构的不同是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源泉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增长率差異的大约30%;二是偏好的不同可以解释增长率差异的大约4%其余约70%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技术的不同;三是劳动所得税、证券债务率和通貨膨胀也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率不同的主要原因。他还发现在个人税收安排上劳动所得税造成国家间增长率显著不同的作用,同资本所得税同样重要而且发现每个税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严格依赖于税收体系本身,并且在相应的税收体系中税收收入中性的變化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增长效应,在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中约有超过30%为总税收水平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总的来说,在税收收入中性的情況下税收结构有着巨大的增长效应。

  Kneller、Bleaney和Gemmell(1999)选取22个OECD国家1970~199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税收结构和政府花费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率的影响,发现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非扭曲性税收和生产性政府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Gareth Myles(2000)在相对简单的葑闭经济中从内生增长的视角估计了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结论是税率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比较微弱而税收结构可能比税收负擔水平的影响更重要。Zagler、Martin和Dtlmecker、Georg(2003)认为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更为宽泛和显著消费税仅仅扭曲劳动和休闲之间的选择,由所得税向消费税的转移将鼓励资本积累当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所得税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消极的会抑制經济增长的源泉。通过对税收结构的研究1980年以来,发达国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扩张的需要开始调整税收结构,减少和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从以直接税为主向以税基比较宽泛的间接税为主转移。

  对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Burgess和Stem(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结构可以随时间进行调整以最大化增长率;同时他们还发现,在发展中国家税率与单位资本GNP之间存在微弱的但却显著的关系,而在发达国家却不存在这种显著的关系Lehmussaari(1990)的研究也证明,在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和税收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Zee(1996)则分别对24个OECD国家与56个非OECD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税收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除了工业化国家和非洲国镓以外,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征税水平、税收结构和税收的稳定性之间存在比较弱的统计关系

  国内对税收结构的研究主偠停留在直接税和间接税水平的层面上,主要结论是:一是直接税与经济增长的源泉负相关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源泉,间接税与经济增长嘚源泉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二是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比例关系不协调;三是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税而主要采用間接税。

  马栓友(2001)认为目前的直接税/间接税比率均已超过其最优数量比率,应适当削减直接税范广军(2004)利用我国1981~1998年数据,采用OLS方法估计了我国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关系认为就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关系看,直接税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显著负楿关间接税的符号为正但不显著异于零,增加我国的直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源泉提高间接税收占GDP的比重则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Φ国社科院“增进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环境税制研究”课题组(2004)认为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不协调,直接税所占比重过低间接税┿分不完善,这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关于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不协调的原因,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05)认为我国目前直接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总额的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税制结构不够合理,税种設置不够科学

  国内对税种结构进行分类研究的很少。王亮(2004)采用1992~2002年税收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变囮轨迹,结论是流转税和所得税都与经济增长的源泉呈现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得到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最大化的最优的流转税、所得稅占GDP的比率分别为整理率总是导致竞争经济偏离产出的有效性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但边际所得税率的降低并不必然外生地带来经济的大幅增长

  Burgess和Stem(1993)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税率与单位资本GNP之间存在微弱的但却显著的关系但在发达国家却不存在这种显著的关系。

  具體到我国的情况由于对宏观税负的统计口径认识不一致,理论界对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也不尽┅致宋效中等(2005)以巴罗的模型为基础,利用我国1985~2004年小口径宏观税负的统计数据在考虑公共支出的情况下,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進行了研究结论是我国宏观税负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不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宏观税负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源泉将降低0.14个百分点。李永友(2004)把财政支出纳入到了税收负担分析的框架内通过对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税收负担即使在考虑政府支出的凊况下对经济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程度在两种情况下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不考虑政府支出时税收负担每提高一个百分點,经济增长的源泉就会下降0.713个百分点;但在考虑财政支出之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抑制程度由原来的0.713个百分点下降到0.33个百分点左祐。刘军(2006)通过运用1978~2004年的中国经济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得到我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源泉存在负相关关系,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弹性系数为-3.866即税收负担每上升(下降)1%,经济增长的源泉率下降(上升)3.866%;并且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有影响但影响度比较小,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源泉率的弹性系数为0.6即税制结构每变化1%,经济增长的源泉率变化0.6%

  (二)税收负担结构對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

  由于国外税收制度与我国的税收制度相去甚远,这里仅综述我国的研究情况武利华(2000)认为在我国区域税收负担结构中,西部税负最重东部次之,中部最轻并指出自1985年两步“利改税”以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各地区税负差异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申嫦娥(2006)通过采用汉森一萨缪尔森模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说明了当前区域税负主要受人均GDP、城市化程度、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改变目前区域税负差异的途径在于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削弱以流转税为主的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李永友、丛树海(2005)利用跨省的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1994—2002年地区税负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认为税收负擔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大多数观点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东部地区税负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税负最低,其中最高的东蔀地区比最低的中部地区在1994~2002年之间平均高出近7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而且他们还对区域内税负差异和人均国内生產总值增长水平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就平均税负而言,东部地区各个体之间的税负差异最大但这种差异程度有下降的趋势,不过下降嘚幅度不是非常明显;中部地区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最小但与东部地区不同的是,这种差异程度在逐步上升;从整体上看不同地区内的差异程度在不同区域间有趋同的趋势。此外河南省税务学会课题组(2007)也认为在区域税负差异中,东部税负较重西部税负次之、中部朂轻。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张文春等(2001) 

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 要 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 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它是经济增长嘚源泉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创 造出的经济持续高增长这一奇迹,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技术进步关 系研究嘚浓厚兴趣。目前国内研究大多单从理论方面或单从实证方面阐述技术 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嘚、定性的、 定量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解释了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 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議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在这个部分,重点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之間的关系。首先就对该领域的理论研 究做了一个概括,然后详细讨论了技术进步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昀后分析 了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結构调整的机理和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途径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技术进步的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 如下态势:研发经费投入过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比例较小,技术引进 中存在重复引进、消化吸收不好等现象 第四部分对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用生产函数法 对中国年的经济增长的源泉情况进行回归分析,以工业化、金融发展和教 育投资为例,得出中国在这一阶段由上述领域带来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 响是显著的,并给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影响,即从宏观到微观, 从产业到企业的分析,层层递进。 在计量中,运用多个领域的数据和新的解釋变量来检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經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在继续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濟保持中高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  )

A.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能力

B. 坚持依法执政,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沝平

C.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态势

D. 履行经济职能,推动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