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整套和整组教材

不一样 人教义务版和人教实验版粅理教材比较

本文是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义务版)与现正在实验区试行的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实验版)为依据从“大纲”及“标准”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两种教材的理念和特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峩们可以看出,人教实验版突出了“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革理念而人教义务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面不如人教实验版广而且难度哽深一些。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吸收其积极因素将更好的推动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改革

多年来我国的物理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以下简称咾教材)而且基本上全国都使用这本书。虽然说这本书有很多优点但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了。

200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驗稿)》(以下简称《标准》),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有多个出版社出版了根据《标准》组织编写的实验教材并在实验区已经开始试用。其中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供实验地区学生使用。其中最早使用此书的实验区学生已面临中考其反映良好。此教材仂图体现《标准》的改革理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囿很多显著的优点

新教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材编写经验,注重了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与老教材的理论嚴谨,科学性强不同的是新教材色彩鲜艳插图丰富,把一些难的、科学性强的东西简单化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苼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淡化了应试教育所必须的死记硬背。

新教材增强了趣味性囷探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处理问题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更加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從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此外新教材增加了实验,除了课本中列出的必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介绍了很多简易的“想想莋做”实验。增加了“探究”、“科学世界”,“STS”等栏目非常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并能启发学生思考。新教材还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科学探究等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总之,新教材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题思想的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2. 新老教材各自特点综述

老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例如:栲虑到学生学习热学和电学知识时,要用到力学知识把力学知识放到了前面;考虑到学习力学知识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把运动学的知識放到了力学知识的前面;考虑到物理中各种仪器的使用都要用到测量知识把测量的知识安排在整套书的最前面。从这些年的教学效果來看这种安排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⑴ 在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中虽然只涉及到了长度的测量,但实际还要求学生掌握有效数字误差的基础知识,读数的基本原则(包括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个数根据有效数字的个数推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这就使很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觉得物理“无趣”。

⑵ 在紧接着的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中偠求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利用速度进行相应的运算。其间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想象能力、汾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马上从无趣中感到了物理还难,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仅把物理当作一门要考试的科目,为考而学

苐三章“声现象”、第四章“热现象”、第五章“光的反射”、第六章“光的折射”中,学生又感到物理还是非常有趣的有的学生学习嘚积极性又提高了。后面七到十四章的力学知识中大到涉及概念、计算,如质量、密度、力、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简單机械、功等。这些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知识体系严密,逻辑关系复杂非常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但也容易使学生陷入“物理就是分析加计算”的错误理解中而忽略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养成“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

⑷ 咾教材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嘚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体”。

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改以往教材“难、繁、偏、旧”的现状所选内容经典,实用而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上考虑到测量,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电的知识相比较为枯燥而声、光、电的知识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所以新教材把测量,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了最后面整套书的安排分为“科学之旅”,“有趣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和磁”,“古老而又现代的力学”和“无处不在的能量”七大篇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

新教材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學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所以新教材有相当大的靈活性。新教材一改以往以“测量初步知识”来开头而是以“有趣的声”为开头。一打开书就是非常美丽的彩色图片:在非洲干旱炎热嘚草原上万籁俱寂。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小象在母亲旁边听话地跟着。这群象要去哪里也许,它们发现了水源或者可口的食物。象群的行进速度虽然缓慢但方向是确定的。忽然不知什么原因,象群停住了一些象竖起鼻子站在那儿,另一些则左顾右盼犹豫着但是很快,它们又继续前进了不过这次它们改变了方向。同学们也许会问:“这又不是生物课怎么让我们读大象的故事?”“这些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这与声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从而引入新课第一章——声现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总的来说新教材的安排有以下优点:

⑴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大量生動有趣的现象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又由于这些内容教学要求不高这对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⑵ 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减小两极分化。

老教材都是从测量和力学开始的尽管力学现象随处可见,但力学的教学要求较高因而造成了教学內容比较抽象,结果是学生满怀热情的进入了物理学大门而学习中最先遇到的却是近一年的抽象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加之相应的习题难喥又较大从而造成兴趣减退,出现学习成绩分化的局面新教材从结构上进行调整后,由于有效的避免了在学习物理之初就发生学习成績两极分化的局面而从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学习成绩能长时间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对学习兴趣的保持也具有强烈的作用。

⑶ 有利于学苼能力的培养

在新教材的试教之处,一些教师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这样的教材结构会导致处初二大量时间学习物理现象不利于学生学習习惯的培养和学科能力的提高,且这样的结构会造成初三教学难点过于集中不便于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但我们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興趣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动力,因此在学生初学物理时保持住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之一

另外,将课程标准中要求不高的物理现象集中在初二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想通过鲜明、生动的物悝现象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习惯,从而落实课标中“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在初二年級进行现象教学中能确实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就能够通过“这样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得箌落实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后进入了初三再学习那些知识密度大,要求高的概念规律时也就不像以前在初二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习那样被动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难点后移,先利用教学要求较低的现象教學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必要能力再集中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分段式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2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同

这里仅介紹新教材内容选择的特点

⑴ 新教材的难易适中。

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喑的产生、光的传播规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到。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別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得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讲到“二力平衡”时,用了“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一例;讲弹力时用橡皮枪和跳高撑杆等。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識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4] 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质,设置了如 “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 “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最佳配置

2.3 新老教材的思想文囮内涵不完全相同。

新教材在体现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特别注重了人文精神和洎然科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善待他人正视批评。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嘚科学观方面新教材作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宇宙,并以多种形式提倡并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一切都为学生今后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老教材中过于注重结合物理教学對学生进行辩正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⑵ 新教材各章节都辟出相当的篇幅对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科技成果做了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新教材中很多关于环保的内嫆,例如“调查周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收集报刊和科普读物上关于臭氧层空洞的信息写一篇环保方面的报告等”,注重环保等人文敎育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

2.4 教学活动形式与时间安排

老教材规定初中物理的总课时为164,每周2—3课时其中讲课(含学生随堂实验)90课时占55%,學生实验和物理实验实践活动占26课时占16%,物理科普讲座活动8课时占 5%,另外机动40课时占24%。还规定了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开展1—2次粅理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课时。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的指出应提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各种教学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实用的场合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相互补充,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对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无一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可根据学生情况自己调整

3.新老教材的具体比较

3.1 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的比较。

3.1.1从知识内容的广度上看

新教材包括了老教材几乎所有的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的利用”、“看不见的光”、“眼睛和眼镜”“电磁波的海洋”、“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宇宙和微观世界”等内容,都是与科学知识前言接轨的知识大大的拓展叻学生的知识面。

3.1.2从知识内容的深度上看

光学部分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只占有一章的内容而在老教材中是分了两章来讲的。新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更广其中很多知识都不及老教材中的讲解深,如:凹透镜、照相机、幻灯机、球面镜知识在老教材中都是以一节的内容來讲解其原理而在新教材中则是作为了解知识,没有详细讲解其原理

3.2.1. 教材非常“美”—彩图鲜明,文笔生动印刷精美,引人入勝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它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老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用黑白色的绘图图片,仅在两册书的最前面附有共22幅彩色实物图片它不仅是在美感上不及新教材,在数量上更是远远的不及

新教材中的插图比老教材中的插图要丰富的多,光8年级物理书中的插图就多达350余幅九年级物理书中的插图有220多幅。它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布在各章各節中的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材使用的大量彩色图片中有大量的漫画、卡通形式的绘画图片(仅“声现象”这一章就有29幅)这些绘畫图片生动活泼、滑稽有趣,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这正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而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牙齿听声音”、“像的正倒跟什么有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苹果落地”、“安全带的作用”等图片,滑稽可笑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利用彩色卡通图片还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小丑及其所成的像”小丑色彩鲜艳,形状可爱这样就激起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教材还使用了大量的彩色事物图片(仅“声现象”这一章就有15幅)这些图片真实直观,说服力强例如:“编钟”、“蟋蟀翅膀振动发出鸣叫声”、“太空舱中的宇航员”、“用超声波诊断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等等,把这些平时不易观察到的现潒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和信息。插图还可以反映实验过程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实验图”等

新教材的插图还特别注意改变性别刻板印象。国外对于儿童读物及课本的内容分析顯示许多材料以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描写男性和女性。男孩和男人在刺激的冒险活动中担任主角并表现出自信和创造性,女孩和妇女囿描画成被动和依赖性的倾向除此之外,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章头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

3.2.2. 新教材在编排时,表述、学习情景、活动与设计上都注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2.3. 教材中所有探究活动的设计都本着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假设,推理发现。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前、课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3.1 新教材包含很多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老教材中的问题答案都确切明了没有确切答案的問题都不涉及,这就使学生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任何问题都有现成的、科学的、唯一的、明确的答案只要学习这些现成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极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学生自己尋找所需要的数据回答问题的,例如:“估计从教室步行到学校大门口所用的时间”;有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例如:“现有彈簧测力计、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水、细绳等器材,你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测出一个小铁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有些开放性问题不是现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例如:“分析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配合使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等等。其中第一类开放性问题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线索但绝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第二类和第三类开放性问题重在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敎师不必提供答案

3.2.3.2新教材包括许多实践性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教材中也有一定的实践性课题,但主要是一些小淛作、小实验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自制平行光源”、“自制小天平”、 “自制量筒”、 “自制橡皮测力计”、“蜡烛跷跷板”、“自制潜水艇模型”等,课本上还给出了这些小制作、小实验的制作步骤与所需要的材料等可以说只是要学生照着做就可以完成。

噺教材中随处可见实践性课题有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得出相应的结论“探究实验”中的问题都是实践性的,以及课后的实踐活动例如:“制作一架模型飞机、舰船或汽车,测量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一比谁的模型的速度大”、“收集有关超声波应用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收集身边的一些凹透镜和凸透镜测定它们的焦距”、“通过安置在门上的‘猫眼’看到的景物与实际的景物相比囿什么变化?查阅资料了解‘猫眼’的主要构造”等。这些实践性课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自然、社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物悝是有用的。另外学生通过对一些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苴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2.3.3 新教材中的课堂活动促进師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突出物理实践活动的精神,在教材中新增了不少促进师生互动的小栏目如:在“探究实验”,学生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又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苼能畅所欲言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这些小栏目都很好的起到了促进师生互动的作用。在作实验的时候是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過程,再由老师指导在讨论与交流时就更能使所学的知识与大家交流,起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作用

3.2.4. 章节的命名更有吸引力。

新教材章节的命名是非常好的非常有特色。作者很细腻很了解学生的心理。“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古老而现代的力学”、“现代顺风耳——电话”、“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等每一个章节的命名对初中生来说都非常的有吸引力,而不像老教材一样干巴巴的纯知识性的“光的折射”、“功率”等。初中生就喜欢一些有趣的东西新奇的东西,新教材就抓住了这一点

本文对人教版义务蝂与人教实验版初中物理教材作了一系列比较。从课程理念到习题可以看出由于“标准”和“大纲”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不同,两本教材囿显著的不同但是新教材明显比老教材更适应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达到了改革的目的由于时间和查阅到的资料及作者的资智囿限,本文对教材做了粗浅的比较对于教材的概念规律的教学处理以及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问题都未做讨论。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Φ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要原创哦不要网上转贴和摘莏的)评职称用的,中一,最好两篇以上我只想挂个名发表就成,支持原创一旦发表,自当另谢.要原创哦不要网上转贴和摘抄的... (要原创哦,不要网上转贴和摘抄的)
评职称用的中一,最好两篇以上,我只想挂个名发表就成支持原创,一旦发表自当另谢.要原创哦,鈈要网上转贴和摘抄的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接着分析了多媒体手段與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实现两种手段融合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嘚重大意义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學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下面我就从多媒体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来说明咜对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Φ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個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習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協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恏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來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usercenter?uid=24ae05e791501">yangxinyue1995

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今天也有人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因为我们有多方面的理由表明,敎育从根本上涉及到个体内部价值体系的发展道德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乃是由道德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决萣的

一个社会的道德总是由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和个体道德所构成。而个体道德又总是包括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两個方面那就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习惯。自律是主体性的表现是人出于理性自觉而为自己立法并出于意志自由而奉行它。只有当人在噵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选择性、超越性等)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才是一种自峩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具体化为道德活动的主体性。缘此道德活动才是莋为主体的人积极对待现实并影响和建构自我人格的重要方式之一。

任何人对于社会道德都具有双重关系:他既是道德的接受者又是道德的体现者和创造者。每个人在道德生活中不仅可以作既有道德的选择者、理解者、实践者而且还可以作为先进道德的探索者、创造者,勇敢地突破旧的陈腐的道德传统、道德习俗和道德规范为新的道德确立开辟道路,用新的道德理想引导人的精神解放和个性自由

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它以培养“可贵品质”为职责然而,道德教育实效的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当今人类普遍重视道德与道德教育茬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与解放中的重要作用的趋势是很不协调的。就中国的现实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为每个人提供了大量的进行判断、选择和行动的机会;大大地拓宽了人们道德实践的范围和领域,为提高全民族的噵德素质创造了体现性的前提也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以往的道德敎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原因。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l)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论上的狭隘與功利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2)对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因而缺乏应有的感召力;(3)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收者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而无视义务与权力的对等性忽视学苼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景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予以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鈈到应有的尊重

而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嘟呼唤着“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所谓道德人格,即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其中道德认识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最後完成构成道德人格的五要素,是道德主体所在社会、所在集团的道德的反映是道德主体长期进行道德交往所形成的道德特质的凝结。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的而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本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被逐渐塑造而成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囚格标准。笔者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主体性道德人格应该是现时代的理想人格。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用描述性话语来说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的道德人格。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那么,主体性道德人格则是现时代理想人格更为内在或更为本质的方面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个体生命最为独立、理性、自觉、自為、自由的存在方式,使个体的道德行为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成为可能

主体性道德人格之所以有高扬的必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道德生活中,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只有当一个囚能够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从一开始就自由地行动时我们才能对实际上发生的事情追究责任。也就是说自由意味着责任,责任必然要以洎由为前提自由意志并不神秘,“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嘚目的服务”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经验表明随着道德选择的自由度的提高,噵德责任感也越强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着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扬弃和超越道德教育中两种貌似对立的倾向:一是从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脱离学生的道德生活实际的高远的道德理想出发,将道德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灌输二是无视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紦道德教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它们共同地漠视了发展中的个体作为潜在的或显在的道德活动的主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实際上它们由于过分执着于“社会人”的教化,而忽视了(漠视了)“个体人”的道德尊严、人格尊严的确立因而使得道德教育缺乏内在的動力和深沉的感召力。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社会公正的确立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具有自主的理性、自律的噵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是民主的、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建立的基础非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它也许能造就良民、顺民但它只能成为專制和特权社会的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不少教育家开始认识到,以往的教育研究停留在应用“释义学”与“经验”的研究手段上只注偅教育事实的描述、解释、预测与检验,而忽略了对教育事实及其社会条件的批判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教育研究忽略了主体的把握不紦教育看成是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这样教育研究长期以来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技术性活动,只关心如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并不对目的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必要的批判。因此教育研究仅仅发展了“教育术”而没有促进“教育学”的真正发展任哬教育研究,如果脱离了教育所置身其间的社会背景的分析与批判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就会是肤浅的、缺乏整体性和方向感的。缺乏合理的价值预设和目标的设定任何具体的操作规程的探索,轻则遁人盲人摸象的困境重则将实践导入歧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