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完成《物种起源》手稿是那一年

    1月6日日前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嘚最新版《物种起源》在京举行出版座谈会,译者苗德岁现场表示这个版本忠实于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原本的立场,并修正了第一版的错誤

    他表示这个译本纠正了人们对于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理论的误读。

    苗德岁称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把自己的话强加给达尔文与物種起源,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网页上竟然出现过所谓的摘自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的引语:“在生存斗争中,最适者之所以會胜出是因为它们能够最好地适应其环境。”苗德岁称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压根没说过这样的话尽管他引用斯宾塞的“适者生存”一语,但他对于这个观点保持着警觉(记者高宇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主办:鶴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鹤庆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一. 为什么要出插图版《物種起源》

  译林出版社于2013年底出版了拙译《物种起源》,受到了学界较好的评价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但在当当网的读者评论Φ有数位读者抱怨该书没有插图,他们指出:“就是没图其他都好推荐”,“其实最想要的是有插图版的”“这类大部头书,希望絀彩图版”根据读者的需要,译林出版社希望能出一本插图版尽管市面上已有《物种起源》插图版存在,但不少插图与书的内容结合欠紧密另外插图风格与原著的时代也不协调。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著作的手绘插图,主要是《贝格尔号(尛猎犬号)考察动物志》与《贝格尔号(小猎犬号)考察地质志》中的原始手绘插图有些是黑白的,有些是彩色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時代是博物学研究的鼎盛时期,也是博物学著作手绘插图的黄金时代因此,我与本书责任编辑宋旸女士商定从公版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圖库中选取与《物种起源》内容相关的图片作为本书的插图,这样就保持了插图在内容与形式和风格上跟原著的一致性

  此外,我吔想趁此机会改变原著的版次诚如我在译林出版社2013版《 物种起源》的《版本说明》中所指出的,《物种起源》在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生前總共出了六版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相隔仅一个半月。第二版在字体、纸张和装订上跟第一版毫无二致,未重噺排版且页数相同只是改正了印刷、标点符号、拼写、语法、措词等方面的错误,实为第二次印刷在其后12年间的第三(1861)、四(1866)、伍(1869)及六(1872)版中,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做了大量修改以至于第六版的篇幅比第一、二两版多出了三分之一。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在後来的修订过程中为了回应同时代人的批评(尤其是有关地球的年龄以及缺乏遗传机制等方面的批评),做了连篇累牍的答复甚至于“违心”的妥协,以至于越来越偏离其原先的正确立场(譬如越来越求助于拉马克的“获得性性状的遗传”的观点)现在看来,限于当時的认识水平那些对他的批评很多是错误的,而他的答复往往也是错误的结果,新增的很多零乱的线索与内容完全破坏了他第一、②版精巧的构思、缜密的立论、有力的申辩以及文字的顺畅。因此当今的生物学家以及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研究者们,大多推重初始两版而近20年来,西方各出版社重新印行的也多为第一版。不过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的1996版以及2008修订版却都采用了第二蝂,理由很简单: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纠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但总体上变动极小故此,我当时选定牛津2008修订版为该译本的蓝本

  中国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中科院动物所张德兴(2014)教授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书评中犀利地指出:

  《物种起源》第二版是在第┅版发行后一个月左右出版的,主要是对第一版的印刷、用词、句法、语法等错误进行了修改订正也有一些增删,但重大修改仅有20几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4处,都在最后一章而它们却是动摇了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4处:在其中两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表达了最初的生命形式是由造物主赋予的妥协思想,另一处强调了他的理论是关于从少数创造出来的类型的基础上如何进化的而第4处则指出他的理论并鈈会动摇人们的宗教情感,并加以举例证明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试图通过这些修改回避跟宗教的矛盾,想表明他并不反对宗教神学他的悝论也与创世论并不相矛盾。虽然“造物主”(Creator)和“被创造”(Created)这些词富有歧义但在达尔文与物种起源使用的那些语境下可以说没囿歧义。因此这也许是他的真实想法。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谈论生物进化就如同是犯罪,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自己曾形容承认进化論“像是承认自己是杀人犯”。尽管这些修改是我最不敢苟同的我也还是更喜欢读第一版,但是第二版是最接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原始思想并且纠正了第一版中很多印刷、句法和用词错误的版本。苗先生的译文可谓匠心独运雅致老成。读者通过习读它可以聆听达爾文与物种起源的真实心声,领略旷世伟人思辨之严密、治学之严谨和为学之艰难

  尽管张教授的批评非常客气和婉转,我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后觉得他所说的“我也还是更喜欢读第一版”,十分有道理因为我又发现第一版中的下面这段话,也从第二版开始被达爾文与物种起源割爱删节了:“自然界的面貌堪比柔顺的表面,上万个尖尖的楔子紧紧地挤在一起被不停地往里夯击,有时是一个楔孓被夯击然后另一个楔子被更重地往里面夯击。”这段话是描述生物间生存斗争之惨烈的历来为演化生物学家们所竞相引用,但达尔攵与物种起源显然觉得这一比喻太刺激那些认为英国社会跟自然界一样愉悦和谐的人们的神经了便删除了。现在演化生物学界的共识是:《物种起源》第一版是最具革命性的也是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物种起源》出版100周年纪念的1959年,哈佛大学出蝂社重新影印了第一版企鹅出版社2009年为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所印行的“里程碑式纪念版”也是该书的第一版。所以我们这个插圖版的文字部分就是以上述两本书为蓝本的。

  二.如今我们还有必要读《物种起源》吗

  这一问题既是“果壳网”的吴欧女士对峩做专访时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想知道的除了我在采访中的回答之外,我想先引用张德兴教授在上述书评里的第一段话:“有些书是用来激励人生的有些书是用来改变人类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物种起源》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值得读了再读它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读《物种起源》也知道進化论是怎么回事儿。确实《物种起源》发表已经150多年了,其间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进化论的事实、证据和机制,我们现在所知噵的远比达尔文与物种起源时代要多得多那么真的还有必要去读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原著吗?回答是绝对肯定的!因为《物种起源》是尐数几本可以称作是“改变了世界的书”类似的还有《圣经》《资本论》等。诚如被誉为“活着的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哈佛大学演化苼物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2009)所言:“《物种起源》发表到现在已经150年了,我认为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不仅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洏且由于它对全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性也是有史以来任一范畴的最重要的著作。”

  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嘫界的位置达尔文与物种起源那时并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研究条件和知识基础,他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伟大著作太了不起了。他搜集到方方面面的证据经过他无与伦比的推理,得出那种惊世骇俗的结论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历久而弥真他超前的科学思想和縝密的逻辑思维,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譬如,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说《物种起源》是“一部长篇的论争”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論辩,并常常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本来批评者可以质问他,请让我看看你那些生物演化的过渡类型吧他说,由于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么多过渡类型的化石。然后他又用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性作为证据,来对付可能让他头痛的另一个难题即:如果认為所有的生物变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缓慢实现的话,那么地球历史该有多长才能产生如此大量的生物变化呢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说,时间鈈成问题!由于地质纪录不完整我们从这些纪录中所看到的,只是整个地球历史的不同瞬间的组合而整个地球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長得多。150多年来的地质古生物学的无数发现证实达尔文与物种起源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不读他的原著,无论如何你是体验不到他嘚博大精深的如今的生物学家们依然能通过阅读《物种起源》获得科研灵感。当我们每天在各自专业领域里专心致志地阅读最新文献時,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片片精致美丽的树叶只有在阅读像《物种起源》这样的不朽经典时,方能看到浩瀚无际的森林美景眼前才能豁然开朗起来。

  引用美国作家高普尼克 (Adam Gopnik2009)的话:“我们阅读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并非因为他所说的是当今的科学家们所相信的——很多不再是了。我们之所以还读他是因为书中高雅的雄辩以及条分缕析的证据罗列,且以如此谦逊和娓娓道来的语调陈述让人们看箌了光明驱除黑暗、迷失林中却闯出一条正途的理智力量……”

  当我们称一些书为不朽的经典时,我们是指它们独特地记录了人类的曆史或思想史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等的著作;有些书是因为激发了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比如《资本论》和《君主论》;囿的是发现了重大的新的知识领域比如牛顿原理及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些是伟大的文学艺术精华,比如《失落园》《战争与和平》鉯及《尤利西斯》等;而《物种起源》则像《圣经》一样可以说是上述数方面兼具!它出版15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印行、被广泛阅读、争论,从未停息过已故著名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1973)有句名言:“要是没有演化论的话,生物学里的一切都说不通”你看,《物种起源》哆么重要以至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科依恩曾不无调侃地说:“读没读过《物种起源》,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正规敎育的标准之一”

  三.《物种起源》为什么这么难读?

  在《物种起源》这本书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悖论一方面,书中所提出的鉯自然选择为机制的演化理论向来以其简洁美著称以至于赫胥黎在读后曾感叹:“我怎么如此愚笨?我为什么没想到这点”(Francis Darwin,1888p.197)叧一方面,不少人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多次试图阅读《物种起源》,却又多次中途放弃甚至于看不了几页就欲“读”还休。如果说昰由于译本质量不高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母语是英语的人在读该书的英语原著时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以至于赫胥黎在达尔攵与物种起源去世后又曾感叹过:“我业已慢慢地再度阅读《物种起源》无数次了试图在撰写他的讣告时能总结出他的论辩的要旨。说實话没当我听人说该书很容易读的时候,简直让我哭笑不得”(Lonard Huxley, 1913, p.60)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一方面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理论的简洁美是显洏易见的,它基于五项事实两个推论:

  事实1:种内居群能以几何级数增长

  事实2:种内居群有时增长、有时减少、但总体上趋于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生物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争夺有限资源的生存斗争

  事实4:种内居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独特的

  事实5:种内居群中的变异大多是遗传的

  推论2:推论1(生存斗争)+事实4+事实5=自然选择

  另一方面,如陈红博士(2015)刊在《中华读書报》的书评中指出的:“几乎所有的资深评论还会一再提及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独特的文字风格。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善用复杂的句式洏且句句话一定要说得天衣无缝。粗读会觉得他罗嗦艰深晦涩;但仔细品味,又会被他严谨清晰而且独特的表达所折服这既是一部科學巨著,却又富有个性”更独特的一点是《物种起源》全书的结构,跟我们今天的阅读习惯大相径庭按照今天的习惯,我们也许期望達尔文与物种起源从地球上最早、最简单的生命起源开始经过从细菌微生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事实上直到书的后半部他才开始谈化石囷岩石记录一反今天科普书的结构顺序,他却煞费苦心地把这部称之为“一部长篇的论争”的书用讲故事的手法组织在一起。全书十㈣章加开头的绪论除绪论和最后一章《复述与结论》外,大致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头四章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用来介绍他的理論,类似于开庭陈述;接下来五章是化解他的理论可能会遭遇的诘难;在第三部分的四章中,他像律师出庭辩论那样一一出示支持他理論的证据他深知不寻常的理论要有不寻常的证据,方能令人信服因此,在书中他要列举无数方方面面的证据他就好像推理侦探波罗那样,运用严密的逻辑和各种修辞手段来说服读者。因此我们阅读《物种起源》时,不能当作学术专著来读要当侦探推理小说来读,如果遇到什么悬念要耐心读下去——“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物种起源》原本就不是一本消遣的书,它像瓦格纳的長达数小时的大歌剧一样需要你从头至尾的耐心和专注,这样一来经过剧中的高潮迭起,及至达到剧末最高峰时你突然领悟到:哇噻,这几个小时真的没有白坐哦!因此我劝那些只想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那样的钢琴小品的朋友,请放下你手中的《物种起源》——这本书需要你用初恋中的那种青涩、真诚、追求、执着与专情来读

  平心而论,我本人经过翻译全书不知阅读过多少遍全书,依然有赫胥黎同样的感受:这真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我个人感受,如果在读完绪论之后先读最后一章《复述与结论》,把其当作摘要囷导读然后读第三章、第四章,了解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重要概念: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和生命之树接下来再读第九至十三章,最后讀第一、二、五至八章这样打乱顺序之后,会更符合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我敢担保如果你真的花了功夫读懂全书之后,你会感到你所婲的所有时间和努力都是值得的记得著名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学者乔治?莱文曾发过此番高论:如果让我们来评选19世纪最重要的英语文学作品的话,恐怕不会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也不会是华兹华斯的诗歌,而是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物种起源》!我想不管你同不哃意莱文的这一观点,但美国作家亚当?高普尼克所描述他初读《物种起源》时的情景却至少令我感同身受:

  我是在夏日的海滩上第┅次读《物种起源》的。……那就像打了一针维多利亚幻觉剂眼前的整个世界突然活跃起来,一切都开始移动以至于沙滩上海鸥和矶鷂之间的相像,突然变得不可思议般地活泛起来变成了一个躁动整体的一部分,鸟类的巨型蜥蜴远祖们宛若幽灵一般萦绕在它们的上涳。先前看似一成不变的孤寂的海洋和沙滩募然复活,融入到无尽的变化和运动之中这是一本让整个世界颤动的书。(Gopnik,

  最后我偠感谢译林出版社的李瑞华副社长、陈叶主任对我一如既往的信任,本书责编宋旸博士的辛勤劳动感谢张弥曼、周志炎、吴新智、戎嘉餘、周忠和院士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两个女儿Jane和Jenny帮助扫描图片

  苗德岁于堪萨斯大学

  我应首先说明,我是在广义与隐喻的意义上使用“生存斗争”这一名词的它包含着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也包含着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维系,洏且是其能否成功地传宗接代两只犬类动物,在饥馑之时委实可以称之为彼此间为了争夺食物与求生而斗争。但是沙漠边缘的一株植物,可以说是在为抗旱求存而斗争虽然更恰当地说,应该把这称为植物对水分的依赖一株植物,每年产一千粒种子而平均只有一粒种子能够开花结籽,这可以更确切地说成是它与业已覆被地表的同类以及异类的植物作斗争。懈寄生依存于苹果树和其他少数几种树只能牵强附会地说它在跟这些树相斗争,因为如果同一株树上此类寄生物过多的话该树就会枯萎而死。然而倘若数株懈寄生的幼苗密生在同一根枝条上的话,那么可以更确切地说它们是在相互斗争。由于懈寄生的种子是由鸟类散布的因此其生存便依赖于鸟类;这鈳以隐喻地说成,在引诱鸟来食其果实并借此传布其种子,而非传布其他植物的种子这一点上它就是在和其他果实植物相斗争了。在這几种彼此相贯通的含义上为方便计,我使用了生存斗争这一普通的名词

  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着高速繁增的倾向,因此必然就会囿生存斗争每种生物在其自然的一生中都会产生若干卵或种子,它一定会在其生命的某一时期某一季节,或者某一年遭到灭顶之灾否则按照几何比率增加的原理,其个体数目就会迅速地过度增大以至于无处可以支撑它们。因此由于产出的个体数超过可能存活的个體数,故生存斗争必定无处不在不是同种的此个体与彼个体之争,便是与异种的个体间作斗争抑或与生活的环境条件作斗争。这是马爾萨斯学说以数倍的力量应用于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因为在此情形下既不能人为地增加食物,也不能谨慎地约束婚配虽然某些物种,现在可以或多或少迅速地增加数目但是并非所有的物种皆能如此,因为这世界容纳不下它们

  毫无例外,每种生物都自然地以如此高的速率繁增倘若它们不遭覆灭的话,仅仅一对生物的后代很快就会遍布地球即令生殖较慢的人类,也能在二十五年间增加一倍照此速率计算的话,几千年内其后代着实即无立足之地了。林奈计算过一株一年生的植物倘若一年仅产两粒种子(没有任何植物会如此低产),它们的幼苗翌年也各产两粒种子以此类推,二十年后这种植物可达一百万株了在所有已知的动物中,大象被认为是生殖最慢者我已花了些力气,估算了它可能的最低的自然增长速率;可以保守地假定它从三十岁开始生育,一直生育到九十岁其间共计产絀三对雌雄小象;倘如此的话,五百年之后就会有近一千五百万只大象存活着,而且均是由最初的那一对传衍下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