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无了老师,您法师有神通能看到什么我的提问吗

第一讲 (《广论》第一~四页;《集注》第一~九页)

今天我们开始试探性地讲一下《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个讲经的缘起就是我们在这一次安居之后,看到内部有一些鈈正的言论思想不统一,所以提出再学一次《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要求

本来我们说,《广论》台湾日常法师讲的磁带已经很够用了,再说还有帕绷喀大师的《掌中解脱》还有我们最足以参考的昂旺堪布的《略论释》,这几本书大家参考着学习已经够了但是在学习Φ间发现一些问题:就是我们用的法本是法尊法师的译本,这里边的文字比较古涩有些比较愿意探讨深刻一点的人就感到文不好解。不恏解就经常来问我就随便说了一句:“我们以后干脆来一次销文的讲解。”这个话是对内部说的就是说内部学《广论》,销文中有困難我们就来次销文那是很简单的,就是把文字销一下结束了但是这个话传出去以后呢,传到居士间去了那么纷纷要求讲《广论》,洅加上又送来很多装置录音的什么东西,那就骑虎难下逼上梁山,非讲不可了那么这个情况呢,就是讲这个《广论》本来是认为夠了,不需要再讲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得不讲一下。

但是讲《广论》违缘很大本人在八七年从广化讲课回来之后,在上海的时候曾经给上海居士讲过一次《广论》的下士道。当讲到支那堪布的邪见的时候就突然眼睛里边流出跟墨水一样的,弥漫着这个眼球东覀就看不清楚了,后来去检查说是什么病“晶体浑浊”。这个牵制了几乎两年那个障很大,后来出了障以后,下面就没有讲下去了以后就到成都去了,到成都休息了一段时间也勉强地给他们讲一些经。最后宝光寺开了个班办校的时候基本上好了,那么就开始给怹们办校那就是说,障很大

所以说这次虽然答应来讲,还是心有余悸那么我就给南无寺的佛爷通过一次电话,就把这个情况陈白了佛爷感到很惊奇:“噢,那么大障!”结果他停了一下在定中观察:“不要紧,我给你念经”这个话就把我的顾虑消除了,佛爷他巳经观察了不要紧,同时念经加持正在宗大师金刚法会之前的那几天他念、加持,这样信心具足就胆大地开始了。

那么这个情况我們还是要讲一下法尊法师翻的译文确实不但是古文,而且还有些藏语的文法和汉语的词汇纠缠起来很多讲起来是有极大困难的。

假使峩举个例在他们学日常法师讲记的时候,有人提个问题:阿底峡尊者的见是中观见但是他传承的根本上师——金洲大师是唯识宗的,唯识宗下的实相分见这个话很费解。“实相分”我们汉地的法相,实相就指真如唯识宗的实相当然就是圆成实性。依这样讲中观宗,我们从汉人的法相讲中观宗讲的是一切法自性空,而唯识宗讲的是圆成实性是有的,那个“见”那个“分”就不好讲了,那么勉勉强强地过去了

但是后来决定要讲之后,就要把这个文再琢磨一下那就是依靠了我们学僧里边有两个稍微懂点藏文的,把藏文的原攵对照一下然后把这个字查出来再去查藏文字典。结果发现“实相分”就相当于我们汉地的“有相唯识”。所以说这个“实相分”如果不经过这样一番研究查藏文的字呢,那就是没有办法讲的绝对不会想到“有相唯识”这条路上去,实相分就是有相的相分那么就昰说,我们说以前的难陀、安慧他们是古唯识讲相分是没有的,那么说是无相唯识讲护法菩萨,还有他前面讲因明的他们就主张有楿唯识,相分是有的那么这样子讲,就把这个事情沟通了

这就是举个例。其中很多这类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有去考,那考起來时间很长有时候还会疏忽,没有发现所以说这次讲解祗可以说是摸象的解释。因为我们毕竟还没有通藏文原文没有可以正确地对照,祗是凭着汉语的文法、法相跟汉语的语法,来给大家讲一下

讲的原因呢,因为很多人销不了文对学法就不踏实。现在新的译本沒有出来旧的参考书又仅仅有这么几本,在这个条件下我们试探性地来一次摸象的解释,做一个对现在的参考当然,将来藏文人才哆了能够正确地把这些模糊、模棱两可的文字把它搞清楚之后呢,那当然就更正确更好。我们也希望将来这样的人才早一点出来可鉯把《广论》彻底地搞清楚。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缘起

现在还谈一谈,我们寺院里边呢经常会出现关于传承的问题。本论的传承我们昰海公上师的传承了。海公上师在康萨仁波卿的座下他学过《菩提道次第》,也学过《现观》;同时透过佛爷他是学过阿底峡尊者的┅部,叫做《菩提巴他扎底邦》这部书这部书五部论的总的传承都有的。

那么后来我在南无寺的时候,佛爷慈悲又特别给我加了一個,为我一个人传了一个菩提道次第跟五大部的传承叫《降区朗杰突突》,又给我个人传了一次那就是说,海公上师的传承佛爷又加上一个传承,菩提道次第跟五大部的是够的这方面请大家放心,不是乱说这是我们第三个讲的问题。

下边我们就看《菩提道次第广論》的原文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语)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他翻的是藏语汉语是“敬礼尊重妙音”,就是文殊菩萨就是敬禮上师文殊菩萨,归依上师文殊师利菩萨上师文殊师利菩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是归依上师跟文殊菩萨;有的翻译,直接上师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就是上师,这里有两种说法这是归敬颂里边的总的一个归依、归敬文殊菩萨。

我们这里就要探讨一下为什么第一个总归依要归依文殊菩萨呢它里边一般是这样讲的。一般就是说在讲经之前,总有归敬颂了归敬颂总的,讲经的时候一般是归依诸佛菩薩,经是讲定的讲律的时候,一般是归依佛因为祗有佛能说律藏,那么是讲戒律的讲论的时候呢,论是讲慧的文殊菩萨智慧第一,那么就是归依文殊菩萨所以说,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论了那就是归依的是文殊菩萨。

那么是不是每一部论都是归依文殊菩萨呢也不尽然。我们学过《俱舍》《俱舍》开头的归敬颂:“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 “诸一切种”是智德“诸冥灭”是断德,“拔众生出生死泥”是悲德这三个全备的就是佛。那就是归依的是佛《俱舍论》的归敬颂归依的是佛。“洳理师”就是具足这样自利利他功德的师也就是给我们开正法的师,那么这里边归敬的是佛陀 《现观庄严论》的开端是归依“大觉佛佛子”,这是海公上师翻的《现观庄严论》归敬的是佛菩萨。那么这些都是论它就不一定归敬文殊菩萨。但是总的来说一般论以归敬文殊菩萨的为多。

这里总的是说跟一般性的一样归依文殊菩萨总的,论常是这样子那么特别的一些原因呢,就是说宗大师与文殊菩薩的关系比较深刻他是多世以来都是宗大师的本尊,经常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的而宗大师在现世的时候多次地亲眼见到文殊菩萨,所鉯说在这里更特别强调要归依文殊菩萨

这是为什么总的归敬颂里边第一句归依文殊师利菩萨。下边分别地讲了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 荿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第一个颂是我们熟悉的。这是我们的“具足百千妙善所生身能满无边众苼愿欲语,如实而观徧知无尽意于是释迦主尊求加持”1,就是这个颂法尊法师与海公上师翻的字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赞叹釋迦牟尼的功德。释迦牟尼功德怎么赞叹呢它分身、口、意三部份来赞叹。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释迦牟尼的身是无数的圆满的善妙的法所感而生的,释迦牟尼的身体是修的福、善法圆满之后才感到的那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功德的所感的这是身的功德。

“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众生他所希愿的,这个希愿里边有暂时的需要的发愿的人天安乐有究竟的解脱涅盘,甚至度生成佛成大觉這些希愿,他无边众生有各式各样的希愿众生有上中下三根,他们的根器不同这样子的无边众生,各式各样根机的各式各样的希愿嘚众生,佛对他们说法都能够圆满成就他们的愿所以所说的这个法是无边的法,是殊胜的应机的法这是语的功德。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释迦牟尼的心意他是观见一切所知。我们学过《摄大乘论》就知道什么所知呢?一切法凡是我们思索的对象,都是没有颠倒哋如实地能够观见清清楚楚地,一点也不错的一切法都能够彻底地了解。这样的意意的功德。

具足这样的身、口、意圆满的功德的釋迦牟尼佛我向他顶礼。这就是顶礼释迦牟尼佛教主我们一切法的来源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是根本的来源

那么下边,第一个颂是頂礼弥勒菩萨跟妙音菩萨,就是文殊菩萨


赞礼弥勒菩萨、文殊菩萨

是无等师最胜子 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 礼阿逸多及妙音

“无等师”也就是佛,无等等正等正觉,没有可以与他等的那么最胜的子呢,就是菩萨佛的长子。弥勒佛是补处菩萨文殊菩薩是三世诸佛的师,一切成佛的智慧都靠文殊菩萨来的最殊胜的菩萨,是佛的最胜的菩萨最胜的子。佛教嘛佛与佛那里不是家庭了,指的是法子最殊胜的法子。指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他们可以荷担一切佛的事业,佛的成佛度生的事业他们两位全部能够负担起来。一般说佛的成佛事业十二种我们在《摄大乘论》里边也讲了很多,这个可以去参考这里就不多讲了。那么一切佛所以度众生的事业他们都能够负担起来。

“现化游戏无量土”那么示现变化,游戏人间无量无边的佛土里边都能示现变化来度众生。这样子的“阿逸哆”就是弥勒菩萨了“妙音”文殊菩萨,顶礼这两位大菩萨顶礼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这是从释迦牟尼佛的根本的教的来源呢从他們两位开出两大派,文殊菩萨的深见派跟弥勒菩萨的广行派这两位祖师向他们顶礼。

这个传下去文殊菩萨传的是,最有名的是龙树菩薩弥勒菩萨传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摄大乘论》的作者——无着菩萨那么下面接下去就是归依顶礼这两位大菩萨、大论师。

赞礼龙樹、无着二大论师

如极难量胜者教 造释密意赡部严 名称徧扬于三地 我礼龙猛无着足

文殊跟弥勒他们开了两个大派传下去的就是龙树菩萨跟无着菩萨,直接接他们两个传承的那么这里就是说,最极难量、最甚深难解的“胜者教”这个胜者教,这里翻的是比较隐一点我们考了海公上师的《心论》2,跟藏文的原文都是佛母教——《大般若》,就是指的《大般若经》这个《大般若经》是最甚深的难量,难以思惟的

“造释密意赡部严”,而能够把这个《般若经》把它的深处的密意透显出来,造这个批注解释的把它的密意能够显礻出来的,是成为南赡部的顶上的庄严顶上的庄严是最庄严的,国王头顶上的庄严是最大的宝、稀有的宝这两位也是我们南赡部洲最稀有的宝。

他们的名称普徧称扬于三地这个三地一般就是说天上、人间和龙宫,这个三地——天上、人间、地下龙宫

这两位菩萨能够紦佛说的甚深难量的《般若经》的教,就造了批注能把这个密意传说出来,成了我们南洲的庄严他们的名称徧扬于天上、人间和地下嘚龙宫,这两位就是龙树跟无着菩萨足下顶礼这两大车的,是人间的祖师

摄二大车善传流 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 敬礼歭彼然灯智

这就是顶礼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的功德就是说,把两大车的清净善妙的法流都继承下来那么这两大车就是两个大派了——深见派、广行派。这深见派是文殊菩萨传给龙树的广行派又分两个,一个是弥勒菩萨传给无着菩萨的一个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论師的。那么就是说深观派是一个广行派是两个传承,而阿底峡尊者把这三个传承都继承下来了所以说能够摄持这两大车的善妙的清净嘚传承法流的。

这什么法流呢就是深见派广行派,而它的无错误的圆满的这两个道的心要心授教要的宝藏,这个宝藏呢就是阿底峡澊者能够摄受这个宝藏。这个宝藏是什么宝藏呢就是两大车清净善妙的传承法流,流下来的哪两个呢?深见广行两派而把它们没有錯的圆满的道的心要教授摄受下来的宝藏,阿底峡尊者就有这个东西能够摄持这个宝藏的,能够依这个宝藏滔滔不绝地取之不尽用之鈈竭了。这样子为众生开示一切的这样子的阿底峡尊者,向他顶礼

那么就是说从释迦牟尼佛传到文殊和弥勒菩萨,再传到龙树和无着再把他们这两派他们的所有传承全部承继下来的阿底峡尊者,都顶礼

徧视无央佛语目 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 敬礼此诸善知识

这就是说阿底峡尊者以下,宗喀巴大师亲自得到传承的亲自教导教授教诫的那些师承,在这里都顶礼

“徧视无央佛语目”,无央就是无边无边无尽的佛说的话,都能够看过那就是能够摄持一切佛说的经藏。

“贤种趣脱最胜阶”这个我们考了一下,“最胜阶”藏语一般说是“路、正路”能够很好地趣入最胜解脱道路的,这个道路是什么呢

“悲动方便善开显”,这些祖师们悲心——大悲所自在了,善巧方便地开示这些正路那么在海公上师《心论》里3,就直接翻成“入解脱行贤能引导师”那就是说这些善知识已经把佛嘚所有经论,三藏十二部都已经学透了,他的悲心以方便善巧为我们开示解脱的那些殊胜的道路那么这些善知识呢,都一再地向他们敬礼那就是说阿底峡尊者以后的那些师,尤其是宗大师亲自得到教授教诫的那些师顶礼那一些师。

那么这是从释迦牟尼佛以后流传下來的师承顶礼完了

我们这个归敬颂,它什么意思呢我们说有几个意思:一个是提出我们所宗奉的是佛,或者是法或者是僧,三宝那么区别于外道,外道他们所宗奉的不是三宝就是说我们提出所归敬的是三宝,就区别于我们下面所讲的不是外道的邪论亦不是世间嘚戏论,是佛说的正论那么我们的来源,都是释迦牟尼佛一直流传下来的那些都是有修有证的祖师

那么为什么要归敬呢?一个就是要慥论归敬的目的能够使造论的时候一切违缘障碍消除,一切不利的因素排除同时顺缘具足,也可以得到佛、历代祖师的加持使这个論没有错谬,正确地能够宣说出佛的原意那么这是造归敬颂一般的用意目的都是如此。

那么下边就是造论的宗旨宗大师他为什么要造這个论。


今勤瑜伽多寡闻 广闻不善于修要 观视佛语多片眼 复乏理辩教义力

故离智者欢喜道 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 故峩心意徧勇喜

这就是说现在的根器有勤修瑜伽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老修行,他修行苦行非常行也舍得干,不倒单吃一顿,什么的都行但是“多寡闻”,却对佛的法听的很少就是盲修瞎练了。

“广闻不善于修要”另外一个极端呢,听了很多广闻他都做到了,“不善于修要”单是闻了很多,该怎么修要点拿不出来。那就不修了单闻不修。一个是单修不闻这都是两个极端,不能得到佛的精要也不能成佛道了。那么这个偏差当时在宗大师时存在很严重了。

“观视佛语多片眼”同时,看佛的话看佛的经——三藏十二部经,“多片眼”就是用偏见的眼睛去看,不是圆满地去看执到一边去了。

“复乏理辩教义力”一方面是有偏见的看,以自己的主观成見去看佛语同时对道理的思辩,思辩这个教义的能力也不够就是说缺乏思辩的量,所以说对这个教义不能辩析清楚这些都是缺点了。

所以说“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就是说以他们这样的学修对智者——有智慧的所欢喜的道就远离了。那么智者的欢喜噵真正的欢喜道是什么呢?我们在《三主要道》里有一个颂那就是佛的欢喜道了,这个智者是最高的智者佛的欢喜道是什么呢,是囿一个颂:“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他能够把看生死轮回跟涅盘一切法他们从因生果一点也不错的,而且能够破除一切所执着的那就是我们《上师供》的“生死涅盘纤毫自性无,缘生因果如如不虚误”这个道理能够透彻地观照的,这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能够看到的呢就是佛最欢喜的道,那是佛的本怀他能够得到了那么智者欢喜的道呢?跟佛欢喜嘚道应当是一样的所以说像前面存在的那些缺点,佛陀智者所欢喜的道他远离了不能得到。那么这个欢喜的道里面圆满的教要、主要嘚精要的教授也得不到那么这样修行不能成就。

“见已释此大车道”那么宗大师悲心动了,他就看到这些情况之下呢就解释这个大車道,深见广行两派的大车道把它解释一下。

那么这个样子所以宗大师,“故我心意徧勇喜”我以这样的动机,就心里非常之高兴哋也是勇猛地奋勉地来干这个事情。因为这是有利众生的事情应当见义勇为嘛,要好好地去做那么也是需要了,我们说什么事都是需要做如果不需要的你去做,这个是要名要利那不好,没有意思在宗大师当时,极需要一个把这两大车道正确地解释一下的那些教授教诫所以宗大师他就悲心启动,来勇于担任这个事情而且很欢喜地来做。那么就是为什么造论的宗旨就在这里下边是劝大家好好學。


诸有偏执暗未覆 具辨善恶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诸具善者专励听

“诸有”就是说那些没有被“徧执”的黑暗所盖住的。如果“徧执”的黑暗盖住这句话就听是进去了,你给他说就白说了那么有一些没有被“徧执”的黑暗、无明所盖覆的那些人,同时“具辨善恶妙慧力”对善的恶的能够分别的,有这个殊胜的慧的力量的就是他的慧能够辨别善恶的。如果你的慧善恶辨不清楚了你给他说叻很多善法,他不晓得你说的到底善的恶的搞不清楚

很多现在我们学佛的,你给他说佛法他去听听法轮功啊、啥个气功啊讲些神通,感到还有味道些他去学那些去了,跑掉了那么这是没有善恶的鉴别力嘛,没办法了这些呢,无可教化了

那么不是这些的,有辨别善恶的殊胜的智慧的这些人也没有被那些偏执的黑暗所盖覆的人,这些人呢假使要你现在得到的有暇圆满的身不浪费,“不唐捐”鈈要浪费的话呢,这些具辨善恶的人应当专心地努力地听闻这部论了

就是说我们学法呢,还是要有一些自己要有条件了,要没有邪执嘚暗所盖的也有具有分别善恶的能力的人,也知道暇满人身难得不要空过,那么这样的人呢非要听这个法不可了。否则的话你要错夨这个良好机会呢暇满的人身就白白浪费掉了。

这是劝我们学者要好好地学这部论这个颂之后就是长行。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徧攝龙猛、无着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悝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那么这里就是说我们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些什么呢,讲什么法呢这里就是说,把一切佛的所讲的三藏┿二部的话的扼要摄拢来同时呢,把龙猛、无着两大车轨的就是两大派——深见派、广行派的那些法呢,都摄起来的

“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趣向佛地“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趣向佛的智慧的地位就是成佛了。“胜士法范”这个殊胜的士夫,他的一些规则“三种士夫”,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了他所有的行持,所有的次第没有少、没有缺的,按了菩提道的次第引导那些具善根的人能够趣向佛地的道理这个就是我们《广论》里所要讲的法。

总的来说就是把佛的三藏十二部扼要的道理都摄完了。两大车轨——龙树哏无着两大车轨的那些教授教诫也全部摄在里边那么要走向佛的地位,殊胜的透过三个士夫他要做的行持按了次第,圆满的没有缺少嘚引导他们引导有善根的人,能够从凡夫走向佛地的所有道理就是我们要讲的那些法。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许由彡种清净门中诠释正法。谓轨范语净学者相续净,所说法清净后时止迦摩啰室啰,圣教盛行彼诸智者,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谓正法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如何讲闻彼法轨理。今于此中应如后释。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 许由三种清净门中, 诠释正法”,解释法有两种传承一种是那兰陀寺的那些有智慧的大论师,他们的传承由三种清净门来解释正法哪三个清净门呢?“谓轨范语净”轨范师,就是造论的论师他要清净;他说的教他说的语,语教也要清净“轨范语净”,这两个都要净;“学者相续净”能学的囚,他的身心要清净;第三个“所说法清净”,所说的法要清净这三个清净就可以讲法了。这是过去那兰陀寺的规矩

“后时止迦摩囉室啰”,这个就是迦湿弥罗一般我们翻译是迦湿弥罗,这里翻得地道一点“止迦摩啰室啰”。但后来迦湿弥罗佛教大兴的时候“聖教盛行,彼诸智者”那些大论师他们又规定了三种,“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规定三种是最重要的。哪三种呢“谓正法造者殊胜”,就是说造这个论的人要殊胜那就是轨范师清净了,就是前面的;“正法殊胜”所说的法殊胜;“如何讲闻彼法轨理”,那么讲怎么講听怎么听。讲这个法怎么讲听这个法该怎么听,它的规矩这个道理,这个是第三个

那么跟前面差不多。就是前面的学者清净怹这里说讲的人,又要讲的法、讲的规矩也要清净听的人也要如法地去听。就是比前面更完备了一些

“今于此中,应如后释”那么峩们这里讲照后边的那个来讲的,按后边的解释的就是根据迦湿弥罗的讲经的方式来说的。


由是菩提道次引导分四: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今初


“由是菩提道次引导分四”这个科了。

“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那么这个法的根源清净,就是要说造这个论的人的殊胜

“②、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那么这个教授要使人家尊重那个教授呢就要说他说的法是殊胜的。

“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應正法”讲该怎么讲,听该怎么听这两种殊胜的要相应的这个法。这是第三个

“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怎样子教授學徒的次第怎样恰当的教授。这后边都要讲

第一个科,法的根源清净就是说造论的人清净。


甲一 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 》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勝然灯智,别讳共称胜阿底峡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这个里边的教授总的来说,这个教授是根據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的教授来讲的“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 ”就是说宗喀巴大师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总的依据是依据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别的依据就是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 当然,总的跟别的来说别的要亲一些。

“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胜阿底峡”,既然我们这个《菩提道次第》最亲的就是依据胜阿底峡造的《菩提道炬论》来造的。那么所以说造那个论的人,也是《菩提道次第》的造者那么那个论是谁造的呢?就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共同都叫他胜阿底峡那么这就是说,《菩提道次第》的造者就是阿底峡尊者。

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根据帕绷喀大師的话4。他说菩提道的《道炬论》出来之后,以后的《道次第》也好《胜道》也好,各式各样的《圣教次第》等等很多同类的著作┅切相关的著作,它的根本就是根据《道炬论》来的所以说呢,阿底峡尊者实际上就是这些著作的作者那就是其它的作者作的论著都昰依据《道炬论》为根本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其它那些论也可以说作者就是阿底峡尊者。

这个里边宗喀巴大师自己谦虚,他说我是慥不来的这是阿底峡尊者造的。也就是说他根据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造的这个里边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造者殊胜就是阿底峡澊者。再一个宗大师自己谦虚,自己不留个名

下边,他的殊胜分三个那么这个造者的殊胜,造者就是阿底峡尊者那么阿底峡尊者哪些殊胜呢?下边要分三个讲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今初


“圆满种中受生”阿底峡尊者他受生的殊胜,他是在王宫里受生的圆满的。他受了生之后即生获得什么功德,依这个功德做了什么事业这三个殊胜嘟要讲。第一个受生的殊胜。


乙一 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囿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蓮华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苾刍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拏错大译师是西藏派到印度去请阿底峡尊者的一个译师,如他所造的一部叫“《八十赞》”里边说阿底峡尊者的倳迹。

“东萨贺胜境”东萨贺是一个地方,殊胜的一个地方“其间有大城”,中间有一个大城“谓次第聚落”,这个名字叫“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这个聚落里边有它的首都国王住的地方。“名为有金幢”叫“有金幢”。

“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咜的宫殿么极广博里边的受用也是非常殊胜。“等支那国王”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国王,中国在当时是大国

“其国王善胜”,这个次苐聚落的国王的名字叫善胜“妃名吉祥光”,他的王妃叫吉祥光

“父母有三子”,国王跟他的王妃一共有三个儿子“名莲藏月藏,並其吉祥藏”三个儿子,大的叫莲花藏第二个叫月藏,第三个吉祥藏

“太子莲华藏”,是长子了就是做太子的了。“有五妃九子”太子莲花藏有五个妃子,生了九个孩子“长子福吉祥”,最大的叫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就是现在的大善巧的论師,外号叫陀那喜的

“幼子吉祥藏,苾刍精进月”这个国王最小的孩子,就是第三个儿子叫吉祥藏,就是现在的精进月大苾刍这個苾刍也善巧密法的,得了生起次第三摩地的

“次子月藏者”,第二个儿子月藏“即现至尊师”,就是我们的阿底峡尊者这是说他嘚出生是王宫里,一个大国王的第二个儿子

这是他出生的圆满。下边他的功德圆满


乙二 其身获得功德事理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見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今初


他得到一些什么功德呢?这个又分两个“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他学得佷多教上的功德。“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证的功德。教证两个先是教的功德。


丙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如《赞》云:“②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及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忣医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龙巴云: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徧扬

“如《赞》雲”,就是那个《八十赞》里边说“二十一岁中”,他在二十一岁之前已经学了很多东西了。

“善巧六十四技术及一切,工处善构訁及一切诸量”,在二十一岁以前已经善巧六十四种技艺及“一切工处”,那是工巧明那么“善构言”,能够善巧的组织那些言辞声明。“及一切诸量”现量、比量等等,因明就是说二十一岁之前呢,已经四个明都学会了

“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奣处”五明里边,这四个明通内通外的佛教里边也学,不是佛教徒的也学的那么内明,不共的单是佛教徒学的。内明是佛教的内涵那么二十一岁之前呢,内外共的四个明他都学会了哪四个明呢?“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及医方明,善巧究竟”全部学得最好嘚。

“特如大卓龙巴云”特别像卓龙巴论师他这么说的。他说“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徧扬”,他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是说他因明的善巧到什么样子呢,就是卓龙巴论师他说过在十五岁的时候,仅仅听了一次《正理滴论》那是法称论师的七部因明之一。他听了一次他就跟一个很聪明的戏论外道辩论,而把他折服名称徧扬。那就是说在十伍岁的时候仅仅听了一次《正理滴论》,就把一个外道给辩倒了那就是因明的善巧可想而知,他还没到二十一岁


于其黑山道场,瑜伽自在亲见欢喜金刚尊身,获得金刚空行佛母授记之尊重罗睺罗毱多前具足请受一切灌顶,立密讳为智密金刚

这是密法的功德。在嫼山道场里边有一个瑜伽得到自在的,亲自见到欢喜金刚现了身的得到金刚空行母授了记的一个尊重,就是一个师长叫做罗睺罗毱哆的。在他的面前具足请受一切灌顶。他请了也受到了一切的灌顶,都受了那么给他起的名字叫做智密金刚。这是在黑山道场罗睺羅毱多下面他也受了一切的灌顶,替他立的名字叫智密金刚


二十九岁以内,于多获得成就师前习金刚乘教典教授,善巧无余于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诸空行母于其梦中,陈示众多昔所未见密咒经函摧其慢意。

“二十九岁以内于多获得成就师前,习金刚乘敎典教授善巧无余”,在二十九岁之前在很多的得到大成就的上师前面学了密宗金刚乘的教典教授,等等学了很多他都学了之后,洏且善巧无余全部掌握了。那么单是学学了不懂那没有用了。他学了之后能够善巧无余全部学会了。那么就是很殊胜

“于诸密咒唯我善巧”,这个时候阿底峡尊者他自以为一切密法里边,我是最了不得的最善巧的。因为他一切都学到了么他这个念头一起,空荇母来教化他了

“诸空行母于其梦中,陈示众多昔所未见密咒经函摧其慢意”,那么他起了这么一个念头因为他学了很多,也一切嘚顶都灌了他以为密法里边,我是第一的这个念头一起,空行母来教化了在他梦中里边给他看很多的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些密咒的经,金刚乘经函那么就是说你还有很多看都没看过了,学都没学了你怎么骄慢起来了。“摧其慢意”把他的慢心折服了。


此后尊重及諸本尊若寤若梦,随其所应劝云:若出家者,则于圣教及诸众生起大饶益。依是劝已如《赞》中云:“共称汝亲教,为加行道者”随请大众部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实三摩地者厥号戒铠为亲教师,而正出家其讳又名,胜然灯智

在摧伏他的我慢心之后,“尊重及诸本尊”他的上师还有很多的本尊,在梦中也好醒的时候也好,在相应的时候都劝他说,你假使出家的话那么对佛教圣敎,为了一切众生有大饶益就是说你在家身份起的作用还不大,要真正住持正教、弘扬正法、饶益众生最好是出家。

这样子劝他之后《赞》里边有一句话:“共称汝亲教,为加行道者”大家都称他的和尚,“亲教”就是出家的和尚是修加行道的人。那么这个是一呴《赞》里边的话

事实上,他听了这些劝之后就请“大众部”的一个“持律”的“上座”。“大众部”根据他的传记里边是大众部裏边一个佛智论师那一派,大众部一个大派里边还有好多小派。佛智论师那一派里边就是现在的说出世部大众部里边说出世部,就是佛智论师传下来的

那个教派里边一个上座,这个上座得到“加行道”的“一分真实三摩地”加行道有四个,中间一分就是得到加行噵的三摩地的一个上座,叫“戒铠”有的地方翻成戒护,铠和护是一样的铠是铠甲,保护身体的护么保护。有的地方翻戒铠有的哋方翻戒护,拜他为和尚亲教师出家

出家的师父叫戒铠,那么他又取了个名字出家的名字叫“胜然灯智”。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那個名字——“胜然灯智”

那么这就是他听了他的本尊、上师的劝解,他就依了大众部中说出世部里边一个得了加行道的戒铠论师做亲教囷尚出家取个名字叫胜然灯智。


此后乃至三十一岁习学相乘内明,上下诸藏特于能飞聚落,法铠师前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极善根本四部教典虽诸异部,作受食等诸微细分,互舍取处徧知无杂。

“此后乃至三十一岁习学相乘内明,上下诸藏”他就學相乘,我们说性相二宗相乘是法相宗。“相乘内明”前面说他内明早就通了这时候内明是学相乘的内明。“上下诸藏”大小二乘嘚都学了。

特别在“能飞聚落”这个地方法铠论师前面,“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极善根本四部教典,虽诸异部作受食等,诸微细分互舍取处,徧知无杂”那么这是他学法学内明,从出家到三十一岁专门学法内明的上下二藏都学了。特别地指出在能飞聚落那个地方,法铠论师前面十二年功夫把《大毗婆娑》学完了。

我们说《大毗婆娑》虽然多要学十二年吗?那是说整个阿毗达磨藏以┿二年功夫学这是一般的。在他的《传》里边阿底峡尊者非常精进七年就学好了,一般人要十二年他七年就学好了。有的地方说這七年也是示现的,实际上他很快就精通了这里我们说,十二年也好七年也好,总之是很用功了花了很多功夫,把《大毗婆娑》——阿毗达磨藏全部精通了

不但如此,他律部也非常善巧“极善根本四部教典”,根本四部就是律藏里边四部:上座部、大众部、正量蔀、一切有部那么他出家是大众部出家的了,但是他不是他的教派的,大众部里边好几派了好几个部——一共是十八部喽,我们说他包括上座部的、大众部的、其它的正量部的、一切有部的,这个我们说在西藏的根本的四部呢就是这个四部:上座部、大众部、正量部、一切有部,那么这四部的教诫他都学会了并“虽诸异部”,这十八部里边作受食等最微细的事情就是吃饭的时候该怎么吃、怎麼作,这些他都学得非常精通

“互舍取处,徧知无杂”他那些这部怎么作的、那一部是怎么作的,哪一些该取的哪一些互相取舍,這一部取那一部长处的那一部取那一部长处的,他徧学的全部知道。那么就是说这一部怎么作法那一部怎么作法,那一部为什么这麼作那一个长处,那一部又怎么作怎么怎么,这十八部里边的全部精通这个不容易呀!我们说,我们学一部精通都不容易你说精通了,你大概知道一点我们自己的《四分律》知道一些已经不简单了。他十八部全部精通最微细的都能够知道,那就是学得极好这昰学法的功德。


由是度越自他诸部宗海彼岸故是无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枢要处者。

这样子学呢“度越自他诸部宗海彼岸”,就是说这個自他诸部的一切宗要像海一样大他能够度过这个海到彼岸去。他一切都学会了所有部里边的重要的东西都学会了。所以说他“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我们法有两种教正法,还有证正法所以从教正法里边最重要的地方全部知道,而且没颠倒的、如实地知道這是教法里边的功德。


第二讲 (《广论》第四~五页;《集注》第一零~一四页)


上一次我们讲的开端归敬颂。下边就是作者阿底峡尊者的殊胜他受生的殊胜讲过了,他身上还有一些功德的殊胜那么分两个。教功德的殊胜我们也讲了今天接下去是证的殊胜。

那么在昨天我们讲的里边,有人通过侍者师提了个问题那么说不是我们举个喻嘛,“实相分”这个名相如果不透过藏文原文的对照,很容易误解到圆成实性和真如的方面去透过原文我们就发现,实相分的见就是实相唯识的见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说,要讲《广论》的销文法尊法师的论文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说里边我们尽量地把可以解决的解决,有些可能还有发现、还没有解决的也可能有但这个问题是解決了。

他的意思说这个讲法跟西藏不一样,好像是错了那么我们就查依据,我们根据《宗义宝鬘》的里边有个关于唯识宗的它说唯識宗分两派5,一个真相唯识派假相唯识派。那么真相唯识、假相唯识他的说法,就是说这个藏文的名词原文或者是翻成“实相唯识”,就是我们的“实相分”或者“有相唯识”,或者“真相唯识”三个那么假相唯识又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对实相来说的叫“虚相唯識”对有相来说的叫“无相唯识”。

这个里边就附了个表。有相唯识的传承我们那一次也讲了,护法前面一个陈那,我就想不起來了今天趁机补充一下。从弥勒、无着、世亲经过陈那、护法,这一类是有相唯识;从无着开始到安慧就是西藏那一个安慧、就是法称这一派,就是无相唯识的也叫假相唯识。

问题本来到此结束就是说是有依据的,我们说所谓实相分就是我们的有相唯识也就是怹们的实相唯识。问题本来可以解决了但是问的人意犹未尽,他说这个还是不对他说添了些内涵去了。我们说的意思呢实相唯识、囿相唯识,这是一个东西但是他好像把有相、无相归纳到吕澄方面去了,节外生枝了

这个含义我们是没有讲的。因为唯识宗分两派茬印度本来已经形成了。传到西藏去传到中国来,汉传的、藏传的他们的传承不同,当然讲的方法大同小异互为出入一点,但这个兩派是肯定的不会动摇的。那么说吕澄的有相唯识不是那个实相唯识这个有点惊异了。他还说是三大寺都这么讲的那么这个好像是咾师爷的架子拿出来了,好像是跟藏人全部反起来了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说第一个我们没有说汉传的跟藏传的是一模一样,这个没有說另外 一个,我们也没有提起汉传、藏传的唯识的内涵仅是说有这么两大派,这个实相唯识就是两大派之一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了。那么如果一定要追下去的话呢这是节外生枝的问题。为了把事情澄清免得造成一些舆论不利于讲学,我们也可以追踪这个问题探讨┅下。

那么我们就看看《宗义宝鬘》的说法是怎么样的。


真相唯识、假相唯识——引《宗义宝鬘》


唯识宗分两派:真相唯识派和假相唯識派这两派有下述的差别:

在(看见青颜色的)持青眼识中,(客体的)青色现出青色的映相;这个映相究竟是真是假就是真相唯识、假相唯识两派争论的焦点。

真相唯识派主张:在持青眼识中(客体的)青色就像所映现的青色(映相)一般地存在(二者是一模一样嘚)。

假相唯识派主张:在持青眼识中(客体的)青色并不像所映现的青色(映相)一般地存在(二者有所不同)。

他说唯识宗分两派一个是“真相唯识”,一个是“假相唯识”这两派的差别在哪里?他讲的当然是藏传的讲法他说假如我们看一个青的颜色,那么在看青颜色的眼识里边青颜色出现一个青的“映相”。这个映相是什么呢我们说相当于见分的行相。这个映相是真的假的呢就是真唯識、假唯识争论的焦点。

真唯识的唯识派——真相唯识派“在持青眼识中”,就是这个眼识里边客观的青色就像所映现的青色,那就昰它反映的这个映相“一般地存在”的,“二者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说这个反映的映相跟那个对象是一样的。

而假相唯识派的主张“在持青眼识中”,客体的青色不是像我们所言的青色的映相就是我们映相不能反映客观的,不能跟客观一样存在的有不同的。

这就昰说这个映相,有的是真相唯识派是客观一样的,假相唯识派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两派虽然都一致同意:在(见圊色物体的)持青眼识中,(1)青色现出青色(的映相);(2)青色现为立体的物象(3)青色现为外境。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一个总說,还不清楚因为这两派虽然一致同意就是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致同意:假使我们看青的一个东西的时候是青颜色的眼识里边,┅个是出现青色是映相就是见分,第二个是青色现为立体的物象就是相分,第三个青色现为外境那就是说客观的存在的物体。


不过真相唯识派主张:在持青眼识中,青色现为外境(这部份)已受无明染污(所以看起来就像真有一个外在的客体);然而青色现出青色以及现为立体物象(这部份)并未受无明染污(换言之,青色映相完全是外显青色的真实反映——真相)

真相唯识的主张,在持青颜銫的眼识里边青色现为外境,就是说客观存在的外境这一部份已受了无明的污染的,看起来有个客观的外境受了无明污染的意思就昰说,它是徧计所执的不存在的——就是说识以外,没有一个客观的东西的这是唯识宗,识外是没有物的祗是见相二分的关系。所鉯说见分、相分是有的那么客观存在的物体,受了无明污染那是虚假的,没有的没有真的。那么看起来好像客观有东西的,这个學过唯识的都知道《二十唯识》这个都讲得很多。

“然而青色现出青色以及现为立体物象,(这部份)并未受无明染污”那就是说圊色现为青色的映相,跟现为立体的物象的相分这两个没有受无明的染污,这就是说依他起这两个都存在的。“换言之青色映相完铨是外显青色的真实反映——真相。”就是映相跟相分两个是一致的,两个都是依他起都是存在的。这是真相唯识


假相唯识主张:鈈但青色现为外境已受无明染污,连青色现出青色以及现为立体物象,也同样受无明染污(换言之青色映相并非外界青色的真实反映——假相)。

假相唯识怎么说呢“不但青色现为外境已受无明染污”,就是客观的物体是虚假的“连青色现出青色,以及现为立体物潒也同样受无明染污”,那就是说这个“青色映相并非外界青色的真实反映”,那就是假相也就是说,不但是客观的离识以外的外境是没有的连相分、见分都没有的。


因此主张“根识中所现的立体物象,一如(客体的)现象一般存在”的唯识师就是真相唯识派嘚定义。主张“根识中所现的立体物象不如(客体的)现象一般存在”的唯识师,就是假相唯识派的定义

我们简单说,承认的相分是實在的就是真相唯识,这个实相分真实的相分;不承认这个相分是实在的有的,就是说假相唯识就是相分不承认的,那就是假相主要是相分里边分真假。

那么再说到究竟安慧的时候连见分也取消了。那么这个看起来跟我们说的吕澄《印度佛教史》的文字是差别意义还不是一样的,这个两派


虚相唯识、实相唯识——引《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


那么再看一看四部宗要的一个解释,它是关于佛教㈣大部宗派的一个讲释6它怎么说呢?


此宗分虚相唯识与实相唯识两大派实相派之性相:此派虽不许所取境为实有,但许如根识所现为實有虚相派之性相:此派非但不许所取境是实有,并如根识所现也不许为实有即识亦说是假。

它说唯识宗里边“分虚相唯识与实相唯识”,那么就是说一个是真相、假相虚相、实相,或者有相、无相就是一个东西,它这里翻成虚相跟实相

什么是实相的实相派呢?“此派虽不许所取境为实有但许根识所现为实有。”就是说我们所取的外境是不存在的而根识所现的相分是存在的。

那么虚相唯识派的性相呢他怎么说呢?“此派不但不许所取境是实有并如根识所现也不许为实有。”就是说客观的外境固然是没有的唯识嘛,无境嘛而这个根识所现的相分也不许实有的。连识也是假的见分也是假的。那么更明显了跟吕澄的基本是一致的。


[讲释] 这里有几个语詞应该先行了解。

一、“所取境”:乃指世间认取的外境

二、“根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有色根识。

三、“洳根识所现”:完整地说应是“如根识所现境”。“性相”中说不许外境有,是此宗的共许故其所谓外境,都认为是以根识所现为根据而根识所现的境,则是由自内识转变但是,若谈到“如根识所现”之境是真实还是虚假各派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那么这个里邊他有解释,有几个名词的解释:

什么叫“所取境”就是世间认识的外境。那么所取的境是没有的外境是不存在的,这是唯识宗当嘫是不承认外境。

什么叫“根识”那么就是五根的识,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有色根。

什么叫“如根识所现”完整地说,应該是根识所现的境“性相中说,不许外境有是此宗的共许”,就是说客观的外境识外的境不许有,唯识宗管你实相、虚相都承认的“故其所谓外境,都认为是以根识所现为根据而根识所现的境”,他实在的外境没有的那么我们生出的“境”是什么呢?就是根识所现的相分为依据那么这个根识所现的境什么呢?“则是由自内识转变”自内的识的转变,变成相分、见分“但是,若谈到如根识所现之境是真实还是虚假各派的看法”,不一样下边就是说实相派的,认为根识所现的相分境是有的。


下面且谈谈此问题各派的鈈同看法。

实相派根据《观所缘缘论》许每一识体都能转变见、相二分。见分是能缘识相分是所缘境。当识体转变相分时能缘识必帶所缘境之行相生起,因此说见分就是行相。再者相分境必有实体,才能令能缘识托之而生;又凡是境,理须生其现己之识所以,根识所现必如其境而现。由境是实有根识所现亦许是实有。是故说:“如根识所现为实”

那么下边,谈这个问题了

实相派依据嘚“《观所缘缘论》,许每一个识体都能转变见、相二分见分是能缘识,相分是所缘境当识体转变相分”的时候,“能缘识必带所缘境之行相生起因此”,“见分就是行相”那么前面说的那一本《宗义宝鬘》里边说的心的映相,那就是说行相行相所现的境就是相汾。

相分必有实体的才能令能缘的识托之而生;如果相分是没有实体的,能缘的识也不能生起所以,实相唯识认为相分是实有的

“叒,凡是境理须生起现己之识”,既然是称到境决定能生缘它的识,境识是相对的称境必然相对的识能够引它生起,所以说根识所現的必如其境而现他说根识,行相所现的是根据它的相分的境所现的一模一样的“由境是实有,根识所现亦许是实有”那么这是相汾、见分,都是实有的

这是说实相派,这跟吕澄讲的一模一样


虚相派根本不立有能生识的相分所缘境,自然更不许有外境作所缘安慧《三十唯识释》但说:“外境无故,祗有识即为境的行相生起应知如梦中的识。”如梦中之识“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理趣所言“如根识所现”境者,谁能说是实有呢当然不能。

“虚相派根夲不立有能生识的相分所缘境”他认为相分是假的,“自然更不许有外境作所缘”那么客观外境就更不要说了。安慧他的《三十唯識》解释里边说,“外境无故祗有识即为境的行相生起”,因此“如梦中的识”外境是没有的,识的行相生起就是梦里一样没有客觀外境的,梦里边我们看到山河大地客观实际都是不存在的。“如梦中之识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林、地、山姒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这个境是假的那么就是虚相唯识认为所缘境是假的,相分是假的“由此理趣,所言如根识所现境者谁能是实有呢?”从梦的比喻来说我们根识所执的相分,怎么说是有呢也是假的。这是它的论据这是去了相分。


其次所言“即識亦是假”者,安慧释《唯识三十颂》之第二十八颂说:“所取有时能取亦有;但所取无时,能取亦无因为所取无时,能取无亦可被知而不是单了所取无。”“能取”即是识故说“识亦是假”。

进一步“其次,所言即识亦是假”安慧释的《唯识三十颂》里边第②十八个颂:“所取有时能取有”,所取有的话能取也有“所取无时能取无”,所取没有的话能取当然也无,这两是相对的不能一個有一个无,既然所取无能取也是没有。因为“所取无时能取无亦可被知而不是单了所取无”,那么“能取即是识”所以识也是假嘚,所以见分也是假的

那么这一段文,我们看看跟汉传的有相唯识、无相唯识有什么差别?这和西藏讲的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不一样茬哪里了。

那么西藏不一样的也有,下边他说这个再下边我们说实相唯识里边分三派,总的来说实相唯识它是见分、相分都有的实相唯识派但是在现量的根识的相缘的时候,如何这个境现起来的这个是在实相唯识派里边从它的境缘识的差别的功能分了三个派,并没囿否定实相见分、相分都实在的根本的大前提并没有否定。那就是说西藏的下边讲的三种汉传是没有但并没有否定汉传,仅仅是把共哃的实相派的里边缘境的时候一些微细的差别分了三派。


实相唯识派分三:一是能、所同数派如识缘各色布,所缘青、黄等与能缘識数量相等。二是心、境各半派境上所现随能缘识成交杂状,而实是一境;心识亦然虽成交杂,而实是一识故云各半。三是种种无②派境相种种而识是一。

虚相唯识派分二:一是具垢派许心自性忽有垢染,于佛尽所有智所缘虚妄境界许其为有二是无垢派,与上楿违

实相派里边分三派:一个是能所同数派,能缘的见分它缘境的时候所缘的数量是相同的;第二个是心境各半派,心境是一体的緣的时候各一半,那么各分一半去;最后一种是混同的缘的时候缘个总相,混同而缘的这是说心缘境的时候有三种不同的派系,并不昰说否定前面的实相派这是应当要搞清楚的。

那么虚相派假相派里边,就境识相缘的时候也分了两种:一种是有垢派,一种是无垢派那么这些我们就不说了。


又有将此宗分为随教行和随理行两大派的。其遵奉《瑜伽师地论》的称之为随教行唯识派;其遵奉七部量论的,称之为随理行唯识派此中,随教行派即虚相派随理行派即实相派。

下面又说:“有将此宗分为随教行与随理行两大派”这個唯识宗,除了前边说的分实相派和假相派之外又分“随教行”,依教而行的随着教行的,跟“随理行”随着道理行的两派。依教荇的依《瑜伽师地论》为主的叫随教行派;依法称论师的七部量论为主的这一派,叫随理行派这是说随教行派和随理行派的来源是这樣的。那么随教行派就是虚相派随理行派是实相派。

这是把这个宗又分了两个名字所以不要说这个汉传没有的,西藏没有的就是分叻两个东西,不要误会就是这个。再一个下边接下去。


复次在汉文系唯识学中,也有相当于藏文系的差别:一是真谛所传的古唯识學一是玄奘所传的今唯识学;前者相当于随教行虚相派,后者相当于随理行实相派

一模一样。所以这些问难好像有点过于求过的意思叻本来我们并没有提吕澄的内涵,一定要强加进去我们 也可以探讨,加进去也没有违背西藏的那么西藏的讲法到底怎么样的,那你鈳以讲讲看我们依据西藏的依据,还是一样的

好了,这个问题已经耽搁时间了我们就不再说了。


下边我们要接下去讲获得证德事悝。那么我们说佛的教分教证二部份,佛的正法有教证二部份教就是讲三藏的,证是戒定慧的行持那么前面的教的功德讲完了。下邊我们讲证的功德。


丙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获得证德事理者总佛一切教法圣教,三藏宝摄故证圣教亦须摄入三学宝中。

“获得證德事理者”他证的功德得到的那些事情,他的道理呢“总佛一切教法圣教,三藏宝摄故证圣教亦须摄入三学宝中”,佛的教法总嘚来说可以把一切佛的教法都摄入三藏里,“三藏宝”是什么呢三藏就是宝,那么一切教法都在三藏里面所摄那么一切证法,证的聖教就是佛法的证法,都要摄入三学中——戒定慧这个我们说经、律、论,戒、定、慧他就是说一个是教正法,一个证正法大概這么分,当然说三藏里边也讲戒定慧一个从教理上说,一个从行持上说我们说一个教正法,一个证正法


其中戒学,至言及释数数赞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处故须先具戒学增上诸证功德。其中分三

“其中戒学,至言及释数数赞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这里的标点不太正确其中的戒学,我们讲证功德证功德是戒、定、慧。第一个是戒戒学来说呢,“至言及释”“至言”,佛说的话就是经;“释”,解释佛说的话那就是论。经论里边“数数赞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处”,那么这个“等”不要點了点了之后断掉了,意思看不出来了

这个戒学,不管经也好论也好,都经常说是定慧学的一切功德的所依的地方就是说由戒这個根本,产生一些定慧学的功德那就是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定慧的功德,一切从戒而生的戒是他们的依处。

“故须先具戒学增上諸证功德”所以说,先要学戒学的功德什么叫“增上诸证功德”呢?戒学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增上戒学由戒可以增上到定,由定增上箌慧由慧增上到涅盘。这个增上的意思就是我们以前数数讲了,这里就简单提一下由戒的增上的功德,那么要先说了

“其中分三”,那么这里分三个说那就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跟三昧耶戒,分三段来说

成就最胜别解脱律仪事理者。如《赞》中云:“尊入声闻乘門已护戒如牦牛爱尾,具妙梵行胜苾刍持律上座我敬礼。”

“成就最胜别解脱律仪事理者”第一个讲别解脱戒,他成就了别解脱戒裏边这个最殊胜的功德那么怎么说呢?

“如《赞》中云”就是前面那个《八十赞》。“尊入声闻乘门已护戒如牦牛爱尾,具妙梵行勝苾刍持律上座我敬礼”,这个赞叹他的话他说他受了别解脱戒。这个“声闻乘”呢实际上我们不要误会,这个后边讲三士道的时候就要讲中士道也好,下士道也好都是上士的基础。声闻什么叫声闻呢?佛说的声音听到了叫声闻不一定是小乘。一般指声闻是尛乘的但我们大乘的菩萨也是听见佛的声音了,所以说这里当然是指别解脱戒“声闻乘”,就是受了别解脱戒之后他对戒的保护“洳牦牛爱尾”,这个下边要解释这个下边说吧。


谓其正受圆满苾刍诸律仪已如爱尾牛,若尾一缕挂着于树虽见猎士将离其命,宁舍其命护尾不断

那么说:“谓其正受圆满苾刍诸律仪已”,进入声闻的戒的门之后就是指他受了圆满的苾刍诸律仪,我们说律仪里边最初的是五戒然后是八戒,然后是沙弥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戒最后是苾刍的二百五十戒,最圆满的当然苾刍尼戒更多,但是最高的昰苾刍所以最圆满的苾刍戒受了之后,他爱护戒“如爱尾牛”。这个话呢如牦牛爱尾不是很好嘛?

这个牦牛有个什么特性呢它就昰对毛特别爱护,哪怕是它尾巴一根毛假使勾在树上,即使打猎的人来了要把它的命断掉,要杀它了它情愿不要命,而要把这个毛偠摘下来那么这是说苾刍爱护戒应当这样子牺牲生命要保护一个小戒,大戒固然要保护哪怕一个尾巴上的小毛这么小的轻的小戒,也嘚要牺牲生命去爱护这个就是持戒的真的精神。


如是虽于一轻学处尚宁舍命防护不犯,况其所受重大学处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如昰虽于一轻学处”哪怕一个很小的戒,学处就是戒“尚宁舍命防护不犯”,宁可牺牲生命受这个轻戒不犯“况其所受重大学处”,那么其它的重的戒当然了更不犯了这样子成为一个“大持律上座”。他具妙梵行他这个别解脱戒,苾刍戒的梵行是非常圆满地受持,跟牦牛爱尾一样这样子的持律上座,敬礼这是持律的上座,这是标准的我们说佛在世的持戒的最突出的,就是根支具尊者我们念的《罗汉仪轨》的第一位就是他。佛制的戒不论大不论小佛制之后从来不犯一条的,所以说他的持戒是最标准的

那么有的人就看了,唉!很多人就是对外道的神通比较向往持戒死板板的有什么功德呢?假设我们说一个公案也就是根支具尊者公案。佛在世的时候囿地方毒龙经常扰害老百姓,那么吐火什么东西老百姓很苦,那么请这些大的阿罗汉去降龙结果去了之后,你显神通它也显神通,來个不相上下怎么办呢?大家向佛面前去诉苦这个龙危害很厉害,希望佛来想个办法救他们苦难。佛就说了:“根支具尊者你去吧”这个人,大家很奇怪根支具尊者虽然持戒很严的,没有神通的他是一个没有具神通的苾刍。大家很奇怪具神通的精通三藏的,對它说法也好显神通也好,这个龙尚且不服那么来了一位既不能说法,又不能显神通怎么去降龙呢?

但是根支具尊者对佛是信心百倍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对依止师信心都是不够的说的话都怀疑的。根支具尊者深信不疑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神通,也没有四无碍辩但是佛说我能降,我就能降我就去了,毫不犹豫地去了

去了之后,大家看稀奇这尊罗汉怎么降龙呢?大家跟着去看结果跑到那個地方,那个龙在那边吐火根支具尊者就很客气地说:“贤者,你好走了吧”很尊重他,叫他贤者你好走了。大家一看龙这尾巴┅摇跑掉了,再不来了

唉?这个奇怪了怎么一句话就走了呢?大家去问佛佛说他持戒的功德,戒德威光因为他持的戒大小都不犯嘚,一次也不犯的那么具这个威力,龙就降了所以说降龙罗汉,我们想象总是一个力气很大、神通广大的样子或者是一个威武的样孓,实际上就是一个持戒的苾刍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碰到这些。当我在四川宝光寺教学的时候有一位科技大学的教授,他带着夫人┅起来聊聊那么聊到气功的时候,就谈到气功是搞些假神通了什么东西他的太太就说,她在公园里边有个气功师就要耍把戏了——對那些公园的人,叫他跑他就跟着跑,叫他滚他就地下打滚。自己作不了主的随了气功师的摆布,自不由主——因为气功师有鬼嘛有鬼神嘛他叫你滚就滚了,他叫你跑就跑了那么他的夫人就说,我就在他旁边他再也弄我不动。唉奇怪了,怎么弄不动一个老太呔什么原因?她说我受五戒啊!仅仅一个五戒一个老太太受五戒,大概她持的还蛮好的啊气功师动她不了。那么想想看根支具尊鍺二百五十条戒大小都不犯的,那当然这个威力可想而知了

那么这里就是说他戒的功德,这个别解脱戒的功德

成就菩萨律仪者。如《贊》中云:“尊入度彼岸门已增上意乐善清净,觉心不舍诸众生具慧大悲我敬礼。”

第二个“成就菩萨律仪者”,他菩萨戒律仪的功德怎么样呢“如《赞》中云”,这个《赞》里边说了“尊入度彼岸门已”,度彼岸就是前面讲过的就是波罗蜜乘,大那菩萨戒,菩萨乘

受了大乘之后,“增上意乐善清净”“增上意乐”,我们这个增上意乐殊胜的意乐,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特殊地讲一下呢,就可以回忆到发菩提心的七重因果——知母、念恩、慈心、悲心、增上心,这个增上的意思也可以接上去就是说度众生的事情,峩一定要担当就是我要担当,这个殊胜的意乐心那么“清净”,非常清净的殊胜的意乐心生起

“觉心不舍诸众生”,发菩提心不舍┅个众生这样子的具慧大悲菩提心,他有大悲心的有智慧的。我们说有慧没有悲就太理智了,会伤害人的有悲没有慧,就是世间仩的那些慈悲了有的是会害人的。那么慧跟悲不能离开的既有慧又有悲,要大悲不要小悲了大悲,这个无缘大悲

这样子的尊者,“我敬礼”有这样功德的人我给他敬礼。这里是一个颂


总具修习慈悲为本,菩提之心众多教授特依金洲大师,多时修习至尊慈氏忣妙音尊,传授无着及寂静天最胜教授。

他的修慈悲菩提心的根本是慈悲心,尤其是大悲心 《入中论》一开始就赞叹大悲,这就是菩提心的来源没有大悲,菩提心生不起来大悲什么?救济一切众生那么我们要生起菩提心,以“慈悲为本”为根本。所以说以慈蕜为根本的要修起以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很多的教授那么这个很多的教授了。

特别的呢依止的是金洲大师,“多时修习”这依著金洲大师的教授教诫长时地修习,“至尊慈氏及妙音尊传授无着及寂静天,最胜教授”这个语法就是依西藏的语法了。那就是什么呢广行派里边我不是说过两个吗?一个是弥勒菩萨传无着的七重因果的修法;一个是文殊菩萨传给这个寂静天就是寂天论师的自他相換修法。这是从金洲大师那边得来的殊胜教授他是长时地多时地修习,那么得了菩提心因为菩提心从这个金洲大师来呢,那么后边也說了虽然金洲大师的见解是唯识宗的实相分见,就是实相唯识的见地不如中观的高但是金洲大师奉为他的根本上师。因为他的菩提心敎授都是金洲大师教他那是对他最大恩德的上师。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惢,以此愿心所引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学受随行所有学处行贤妙故,能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鉯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这个下面就说解释。“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心”,这个菩提心发起来了菩提心的内涵呢,爱他、利他胜过自己就是说把人家看得重,把自己看轻

所以前面的“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这个标点该点在下边的当然它是一个颂,祗恏是几个字一点了所以说意思来说呢,能够舍得自利以利他为胜的这个就是我们的师尊就是他有这样殊胜菩提心的,他的师父了敬禮了。

那他下边就是说心发起来了这个菩提心,什么心呢“爱他胜自”,爱他的就是利他胜过利自己的就是说自己的东西可以舍弃,牺牲一切而利他这样子的菩提心生起之后,“以此愿心所引行心”那么这是愿菩提心了,那么引生的行心就是受菩萨戒的菩提心啊。“受学菩萨广大妙行”那么发了菩提心么,就要受菩萨戒了愿菩提心生起么,要行菩提行要行啊,那么就要受菩萨戒了那么詓受菩萨的广大妙行的菩萨戒了,“学受随行所有学处”那么受有的菩萨戒该要受的学处呢,随行的学处都受

“行贤妙故”,他的这個菩萨戒戒行非常好所以说能够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胜者子是菩萨了,一切菩萨该做的他都不违越“胜者子”,菩萨所偠制限的不要做的事情他都不做不违越,那就是说受了菩萨戒呢不犯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是说他受菩萨戒的功德。

他的菩萨戒從菩提心而来菩提心的教授从金洲大师而来,金洲大师的教授就是两个传承一个是七重因果的,是弥勒菩萨传给无着菩萨的;一个是洎他相换的就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论师流传下来的,那么他都承受两个传承

成就金刚乘律仪者。如《赞》中云:“尊入金刚乘门已洎见天具金刚心,瑜伽自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成就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故。总赞为其瑜伽中尊特赞如理护三昧耶,不越制限

“成就金刚乘律仪者。如《赞》中云”还是引《赞》说了。“尊入金刚乘门已自见天具金刚心,瑜伽洎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这个里边又费解了那么我们略略地把这个颂翻一下,销一下下边广讲,下边要讲的

“尊”者,就昰指阿底峡尊者“入金刚乘门已”,就是说受学了金刚乘进了金刚乘,就是说受了灌顶受了三昧耶戒之后。“自见天具金刚心”“自见”呢,见“天”自见本尊。下边有一句话“具金刚心”,就是金刚心圆满次第“瑜伽自在”,这个三摩地得到了“获中者”,这个话费解“中”,我们查了字典是中脉,当然了这个不是中脉。下边有的我们下边再看好了。那么这样子的“修密护禁”修密法,持三昧耶戒的严格持的这个尊者,“我敬礼”这是《赞》,下边解释

“成就观见自身即天”,成就成就了。“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就是说修生起次第成就了,把他自己已经能够现出本尊的相来了观自己就是本尊,生起次第修成功了“及金刚心圓满次第三摩地故”,这个圆成次第的金刚心的三摩地也成功了

“总赞为其瑜伽中尊”,这个“中”“获中者”这个意思呢,就是说夶家赞叹他是修瑜伽里边一个最尊贵的人。“特赞如理护三昧耶”那么这是一个颂讲完了。所以说“获中者”这个解释就是大家赞歎他为瑜伽中,修瑜伽里边的最尊贵的一个人他特别赞叹,这里说生圆次第的功德而特别赞叹他的如理获三昧耶戒、不违越制。三昧耶戒怎么来的如法而来的,就是受了如理的灌顶得了如法的三昧耶戒受了得到之后,受持不犯“不越制限”,不违犯的


亦如《赞》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

这个里边,就是说他具正念正知正念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刻刻挂在心上,三昧耶戒哪几条哪几条不能作的正知,时时观察不要违越“不作意非戒”,不作意违背戒的事情想也不去想它。“慎念无谄诳”他很谨慎地没有谄曲地;不是假装地这样子去做,念头去守护好念头。“犯罪不染尊”不犯戒的,一点也没有染着这个犯戒的障的澊者这个是经义。


如是于诸三种律仪净戒学处非仅勇受,如其所受随行防护不越制限,设少违犯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

這是总结。于这个三种律仪净戒学处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三种律仪净戒的学处,就是说戒的那些反正戒都是学处,我们該学的地方这三种戒不但是勇于受……

我们这里很多人,我就碰到了很多人不敢受戒最近我到海口去一次 ,我们去的时候有些居士僦要求授归依。最起码的归依,五戒都不敢受但是还有很多人旁边在看,不敢受归依为什么呢?受了归依之后这个做不得那个做鈈得,他就害怕不敢勇于受。结果呢旁观了好几次,很多人受归依这批这批这批,受到我回去了还是旁观者,归依都不敢受五戒就不要说了。那么这样子就是碰到佛法,入了宝山空手归什么都没有得到。

还有我记得还是在宝光寺,有一个老居士她跟我说:“唉呀糟糕,我受了五戒”我说你受了五戒很好么,恭喜你你受了五戒。“唉呀什么恭喜,我这里痒得很我‘啪’一下,打死個蚊子犯戒了,糟糕了下地狱。唉呀难过死了。”我说“你真正受了戒要学戒,你无意地弄死了一只蚊子不犯的,不会下地狱嘚以后注意一点就是了,受戒好嘛”你一样地不杀蚊子,也不偷东西也不邪淫,也不打妄语不受戒仅仅是一个不做坏事的人,什麼功德也没有而你受了戒之后,这五条戒一受同样地也是不杀,也是不偷东西也是不邪淫、也不打妄语,而你将来能成佛了越来樾上去的,你这个功德也不空单是五戒的功德就不可量,能生人天下一辈子不下地狱,不堕恶道决定生人天。而你这些事情不做沒有受五戒,没有这个保证——不但是生人天将来还辗转增上会成佛。你不受五戒虽然你做的很好,但是你人天的果尚且得不到何況成佛呢?根本想也想不到所以说要勇受,不要害怕勇于受。

那么很多人不敢灌顶为什么?三昧耶戒唉呀那么多,不好受依止法把我捆得紧紧的,都要听上师的话一点也不敢违背,我干啥么我不受好了,不受很自在嘛自在是自在,成佛成不了了我执,我慢贡高烦恼越厉害恶道有份,并不好嘛!

那么这个这里是“非仅勇受如其所受随行防护”,不但是勇于受有的人受都受了还是犯,這个不行的受的时候勇受,受了之后“随行防护”,随你哪一条都要防护“不越制限”,不要违背那个戒相“制限”,就是限制不要做的就不要去做了。

“设少违犯”假设有一点点的违犯,“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各各还出仪轨”就是说忏悔的儀轨,每一种戒要怎么忏悔别解脱戒怎么忏,菩萨戒怎么忏三昧耶戒怎么忏,都有各各的方法所以说是各各还出仪轨,照它去忏悔“疾疾令净”很快地,马上要干净那么一般说犯了戒,不要过夜假使说你今天别解脱戒里边什么戒犯了,马上不要过夜发露忏悔,那么这样子对戒是慎重喽。


如是净传应知是诸通达圣语扼要智者,所喜爱传随诸正士应当修学。

“净传”这个里边呢,这个是┅些西藏的话这个“净传”,清净的传记清净的业迹。也可以翻成有的人就翻作风,这样子清净的作风清净的事迹。这个时候呢“是诸通达圣语扼要智者”,就是说一切博通三藏的有智慧的人所欢喜对这个大家所喜爱的优良的作风,这些作风也就是说是一切囿智慧的通达圣语的人所喜爱的作风,清净的作风就是大家所赞叹的。

“随诸正士应当修学”那么这些呢,这个我们都是要跟他学习嘚

那么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个的,就是说三昧耶戒清净为什么要讲他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成就?那么高的事情也讲了有啥意思呢?有什么原因呢这个我们就参考《略论释》里边有这么一句话,这个讲得很好所以说我们录下来,大家就可以参考了


守戒而详二次苐者,以坚护诸根门生起次第舍去凡俗,如本尊意知此为守戒方便。圆满次第中之空乐禅定若能安住,乃最大守戒方便7

《略论释》里边说:“守戒而详二次第者”,你说题目是戒律的清净分了三科,这裹讲的是三昧耶戒而把他的生圆次第的成就讲得那么详细干什么呢?

“以坚护诸根门生起次第”坚护诸根的生起次第,“舍去凡俗如本尊意,知此为守戒方便”那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修生起佽第自成本尊。自成本尊之后你想,假设你修《五字真言》的“我是文殊菩萨”,那么你是文殊菩萨有些事情该不该做的——杀、盗、淫、妄你该不该做?文殊菩萨做这样的事情啊那么文殊菩萨要该做的事情,布施、爱语、持戒或者那些度众生,你也该做嘛這样子你自成本尊,当然持戒的方便是最好的方便,不会去犯去了这是一个生起次第的成就本尊的一个好处嘛。

圆满次第里面的三摩哋就是成四瑜伽自在,得到圆满次第的空乐的三摩地的禅定以后假使这个定得到之后,那这戒不会犯了是守护戒的最好的方便。

生起次第是一个方便已经是很好的方便了;再高的方便,圆满次第的三摩地我们从这个比喻嘛,得了禅定的人他就不会犯戒了,这些別解脱戒他都不犯了那么这里得圆满次第的金刚心的三摩地的人,当然三昧耶戒不会犯了那就是更大的保障。所以说在讲三昧耶戒里邊的护持的里边特别提出他成就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那就是说这两个成就就保证他不会犯戒所以从这个很有力的保证,他是不会犯的这里强调他的三昧耶戒的清净。这是讲他戒律的功德


成就定学分二:共者,谓由奢摩他门得堪能心。不共定学者谓具极稳生起次第。此复三年或六年中修明禁行。

第二个戒定慧——定嘛。“成就定学分二:共者谓由奢摩他门,得堪能心”这个“奢摩他門”,止止得了堪能心,自在了那么得定了。“共”啥呢就是这个显教的。显的波罗蜜乘跟那个金刚乘所共的都要修的。

那么不囲的显教不修的,单是金刚乘修的“不共定学者,谓具极稳生起次第”身得到了极坚固的生起次第。

“此复三年或六年中修明禁荇”,这个他得到极坚固的生起次第这个定之后,三年、六年里边修明禁行什么叫明禁行?我们也采取《略论释》的解释

今天有人提了学《广论》的参考书,我们说最好的虽然《略论释》是讲《略论》的,但是说现有我们的《广论》的参考书来说是最好的一本。那么其它的《掌中解脱》也讲,但是《掌中解脱》讲的《广论》基本上不是按照次第的,有些都是不讲跳掉的。还有一本最近出版嘚就是罗桑嘉措的一本《广论》的语体释,他高兴的时候多发挥一些有的时候就略掉了,也有这个缺陷而且他的虽然是解释,发挥嘚道理不如《略论释》发挥的好

那么我们看,最好的参考书还是《略论释》 那么这两部参考,尤其是帕绷喀大师的当然是也很好。

那么我们这里引的《略论释》的“明禁行”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就引一下。他说明禁行就是密乘里边的不定行集为定行8。就是说密乘里邊本来不定的把它轨定积集起,把它集中起来成一个定。“明”什么叫明呢?就是持明“禁”呢,制止一些不好的这个行动那麼这里主要是不定的那些行动,把它集中起来成一个定的行动,那么就是明禁行


尔时遥闻,飞行国中诸空行母讴歌之声,心中亦有所忆持者

他这样子这个定学的功德成就呢,那时候就有远的听到“飞行国中”,就是空行母的那个净土里边空行母唱歌的声音。心Φ亦有因为定力强了呢,空行母的净土很远喽他能够听到他们国土里边,净土里边空行母唱歌的声音而且不但听到,心里边还忆得起那么就是听的很清楚啦。这是定学的功德


成就慧学中,共者谓得止观双运毗钵舍那三摩地。不共者谓得圆满次第殊胜三摩地。洳《赞》中云:“如密咒乘教显是加行道。”

“成就慧学中共者,谓得止观双运毗钵舍那三摩地”这个跟显教通的,毗钵舍那止觀双运的毗钵舍那得到了。

我们这里说一下这个我们汉地的修禅定呢,一般是重于止不重于观。那么很多人就是说:“不思恶喽不思善喽。”一心把它安住不动就完了,就得定了那么这样子在《广论》里是批判得很多的,前后都批判了很多次这就是单止不观的話,一个当下的缺陷我们的智慧会衰退。因为祗用心止下去了不观了,而我们要出生死一定要生起观的慧,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般若般若生起来之后,无分别智生了《摄论》说的,断一切烦恼、习气然后才能够成佛。你这个慧不生的话单是止,哪怕你定再深像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外道得到非想非非想定是最深的定了,但是他八万四千劫的享受以后堕落还是恶道去的可能性还是有,所以說不解决问题的

还有一个,就是说如果你心修的是止止得太厉害了,像无想定之类的那么你这个智慧萎缩了,不发达将来就是畜苼道,可能性极大因为畜生愚痴,愚痴就是堕畜生的那你智慧没有了就愚痴嘛,愚痴你就堕畜生道去啦那么我们这里有几位,他止修的很好甚至于可以不吃饭。那么这样的人我们是赞叹但是要鼓励他要修观。单是修止是不行的不够的,哪怕你修了再高的定甚臸得到很多的禅触,甚至于可以得神通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修观啊因为你修止修多了,观的能力很弱学法很困难,这个已经多叻一个毛病了已经出现了偏差,如果再不努力学观的话将来下去还要糟糕!如果你把观这方面再加紧的提高起来呢,将来止观双运的鈳能性就会生起来所以说偏于止的呢,一定要把观补上去

这里说的共同道的慧呢,止观双运的毗钵舍那这个毗钵舍那一般就是说通達空性,通达中观的空性得到啦。所以一般说是加行位这一般说是加行位的功德,下边就说了是加行道。

那么不共的就是说“谓嘚圆满次第殊胜三摩地”,得到了圆满次第殊胜的三摩地幻化身的成就。那么这里边止观双运的三摩地有人说就是通达中观的空性,僦是在显教里边的加行位那么密宗里边,下边《赞》云:“如密咒乘教显是加行道”,按照密乘教的论来看也是加行道“显是加行噵”。


那么这是说他证的功德从这三个学处来看,就是戒、定、慧戒里边就分了三个:别解脱戒、菩萨戒跟三昧耶戒。定里边分两个:共同的就是跟显教通的;还有一个不共的,金刚乘的慧里边也同样分两个:共同的,跟显教通的;不共的密宗里边的。

那么今天僦讲到这里下边要讲事业了。他成就了功德之后对佛教里边有什么贡献?做了什么事业那么里边当然,他是印度人在印度的时候莋了一些什么事业?后来请到西藏之后也成就了什么事业?下边都要讲


第三讲 (《广论》第六~一零页;《集注》第一四~二五页)


以前紦阿底峡尊者受生圆满、功德圆满、殊胜都讲了,今天接下去他的事业


乙三 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于圣教所作事中分二:一于印度所作事悝,二藏中所作事理 今初


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他没有请到西藏之前在印度弘法利生的事情做了很多,请到西藏之后做的更多了这里簡单地介绍一下。


于胜金刚座大菩提寺曾经三次以法战败外道恶论住持佛教。

在“金刚座”那个地方有一个庙叫“大菩提寺”。这个寺院每年都是有辩论会的辩论的时候内道外道都有。那么哪个输了之后他就是要把他自己的信仰放弃了,服从对方的他自己所有财產也归了对方——胜者那方去了,所以这个是有关键问题的印度跟西藏为什么辩论特别发达呢?因为正法的存亡都在辩论的输赢上面所以说辩论特别重要。到汉地来这个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当然我们说开始进来的时候,“白马驮经”到了白马寺的时候迦叶摩腾与竺法兰跟道教还是搞过一次较量,道教输了佛教才能够住下来。他们印度输了之后不是输了就算数的,输了之后改变信仰的一切财產、弟子全部要归纳到胜的那一方去的。所以说这个是举足轻重的辩论

那么阿底峡尊者,在大菩提寺里边曾经三次以正法辩论降伏了那些外道的恶论那些外道很厉害,根据《略论释》里边有十三盖的外道,就是说辩论胜了要供养个宝伞他已经得了十三个宝伞了,那僦是经常胜利的那还有七个伞的,还有五个伞的那么这些大的外道的头全部都给降伏。那么住持正法这是功劳非常大,他对外道能夠降伏


即于自部,上下圣教所有未达,邪解疑惑诸恶垢秽,亦善除遣而弘圣教。故一切部不分党类奉为顶严。

“即于自部”洎部就是内部,就是自宗佛教内部,“上下圣教所有未达,邪解疑惑诸恶垢秽,亦善除遣而弘圣教”,在内道我们佛教内部。仩下圣教就是说大乘、小乘,小乘十八部啦诸部的圣教里边有一些没有学好的,“未达”不能通达的,产生一些“邪解”或者“疑惑”产生这个是圣教的垢,那么这些他也能够把它除遣能够以甚深的道理把这些怀疑、邪见都解除,而弘扬佛的圣教

这样子,“故┅切部不分党类奉为顶严”,这就是说佛教内部来说,因为他精通一切部能够把一切部的正规的意思都拿出来,所以说一切部的部主他也不分党都奉他为最高的导师。“顶严”是顶上的庄严。国王头上的一个庄严品是最珍贵的。那么就是说在内部大家也奉他為最高的论主。

如《赞》中云:“于大菩提寺一切集会中,自部及他部诸恶宗敌者,以狮吼声语一切脑浆崩。”

“如《赞》中云:”引一个《赞》来证明“于大菩提寺,一切集会中自部及他部,诸恶宗敌者以狮吼声语,一切脑浆崩”那么在大菩提寺的时候,“一切集会”也就是大法会的时候,“自部”佛教内部的,“他部”外道的,各种邪恶的宗派敌人他都能以作大狮子吼把他们降伏,就是说像狮子一吼把那些野干脑浆都崩裂出来,吓死了有这样大的威力。另外一个颂很费解


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无慠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顶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这就是说阿底峡尊者在当时,一切教派都奉他为最高的一个教主一切都受他的教。虽然他的本部是大众部出的家泹其它三部呢,就是上座部、正量部、一切有部跟他们分出的十八部,都奉他为最高的顶严就是以他说的为主。

“能飞聚落中”是一個地方“出家二百半”照字面讲两百五十个出家人。“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这个“能映覆戒中”我们根据《传记》里面9,能飛聚落中有一个庙寺院叫止迦摩罗尸罗。止迦摩罗尸罗是印度话翻成汉语叫戒映覆,戒能映覆一切的寺院那么就是说在能飞聚落里邊有一个大的寺院,就叫止迦摩罗尸罗

这个庙,我们根据《传记》说因为这个话很难解,照字面解呢讲的意思透不出来的。那么根據《阿底峡尊者传》有这么一个记载。在那个寺院里边他是寺主,这个寺院经常供养四大部的大德高僧四大部就是前面说过的上座蔀、大众部、正量部跟一切有部。这四大部里面的高僧最有名的每一部二十七个人,一共一百零八个四个二十七一百零八。那么还有愙比丘位置安了十二个客比丘的位置,另外还加上一些学习因明的、声明的那么整个的寺院加起来,供养的那些大德大概是有两百多位僧人这些僧人都是在一般僧?

如题不希望留修行人不要求神通的话,有神通不是坏事有神通与走歪门邪道没有直接关系。谢谢你佛祖教我们修习神通的方法,是否有许多法师证得在中国,古玳现代,过去现在有哪... 如题不希望留修行人不要求神通的话,有神通不是坏事有神通与走歪门邪道没有直接关系。谢谢你 佛祖教峩们修习神通的方法,是否有许多法师证得在中国,古代现代,过去现在有哪些大师、居士证得神通

末学更愿意相信,这是老法师嘚隐而不显何况不允许轻易现神通,也是佛制

至于论神通者的人数恐怕真的是多如恒沙了

目前汉地居士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喜歡讲神通比如什么神奇的梦境啊、自己看到什么佛菩萨啊等等,一门心思地去追求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个人可以从这个大廈的二十九层楼飞到对面的楼上去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跟着他一起飞过去吗即使飞过去,又怎么样呢能解决我们的生老疒死吗?不可能的!像我们这样的人要见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佛为我们指定的路是稳固、踏实、符合实际的蕗,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这条路去走

虽然在修行过程中会自然出现一些神通,我们也不排斥这些神通即使产生了神通,我们也不偠理会、不要在乎因为神通永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外道会有神通中阴界的众生也会有神通,甚至饿鬼道的可怜众生都有神通但他們都没有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安全、可靠、准确的脱离轮回之路。这样的解脱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经穿樾了这条路的修行人所传授给我们的智慧来指引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们聚在一起既不讲佛教的见解也不讲出离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么样可以获得解脱而是今天说这个人有神通,明天说那个人梦见过佛菩萨不仅其他人会认为佛教就是迷信,而且洎己也会离解脱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一定要改掉这些习气珍惜这些修法,要有条不紊地去修

学佛人首先所需要的,就是虔诚、单纯、纯洁的不能以其他神通之类的东西所动摇的稳固之心。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心态的人才能学佛、才能成就。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囿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从关于净空法师的各种介绍文章来看.老法师应该没有神通.

但从老法师的讲经说法来看.他嘚佛学水平.已经登峰造极.

至于老法师的证境.那只有证悟者才会知道.

老法师究竟是:证悟型的法师.还是学者型的法师

那也只有.更高的高僧才会知道.

但他功德浩荡.已经是众所周知的.

热爱教育事业,诚信为大家服务

讲神通好像是藏传佛教有

还有所谓的FLG也讲,但是可笑的是李HZ自己还开过刀呢,他还很馋肉的只会吹牛,说话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我看讲神通就是增加人的欲望对修行无益。

往期的:莲花生大师、无垢光尊者、密勒日巴尊者岗波巴尊者等等。

现在的:噶玛巴大宝法王、罗松仁波切、特尼仁波切等等

转载怹的话:罗松仁波切最后讲到:游戏而已,学佛的人不要执着这个也不要执着神通,佛法智慧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