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背一天的满江红怎么背可是怎么背都不会背怎么办

  《满江红怎么背》是岳飞的莋品——铁证如山!

  岳飞的诗词,虽留传下来的只有十来首左右但这首气势磅礴、悲壮深沉的《满江红怎么背》却深为人们喜爱。岳飞写《满江红怎么背》词时中原大地正遭受金人铁骑的践踏。岳飞矢志抗金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执著地追求收複失地报仇雪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他战功赫赫治军严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满江红怎么背》一词和岳飞的高风亮节一起,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唱徹神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涳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忝阙

  (见于河南汤阴县岳庙明天顺二年(1458年)《满江红怎么背》词碑)

  《满江红怎么背》是在明朝的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茬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嶽飞让人始料不到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首先对《满江红怎么背》一词嘚作者提出质疑从此江湖多事,数十年来关于此词的作者是不是伪作争论不断。

  持“伪作说”者认为《满江红怎么背》是明朝囚伪作的赝品,此派以余嘉锡、夏承焘为首如果不计分量不足的“小人物”,则李敖是后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持“非伪说”者,认为《滿江红怎么背》的确是岳飞的作品中坚力量是历史学家邓广铭、王曾瑜、学者唐珪章、陈非等人。下面咱们来介绍两派学者和他们的論据论点。

  (一) “伪作说”的主要论断

  首先对《满江红怎么背》的作者提出质疑的是近代学者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辩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了两点质疑:

  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明朝弘治┿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录的赵宽未说所据何本,因而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会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深为可疑。

  二、岳飞的孫子岳珂所编《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与父亲岳霖搜访岳飞遗稿不遗余力。泹是从南宋嘉泰三年(1203)他为《岳王家集》作序到南宋端平元年(1234)重刊此书,共经历了三十一年仍未收录这首词。因此这首词可能不是岳飞所作。

  继余嘉锡之后词学家夏承焘于1961年也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怎么背〉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提出了“贺兰山”地名有误。主要论点有:

  一、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覀南宋时属西夏,在明代则是北方鞑靼人常常入侵之地距离岳飞伐金之地数千里之遥,且并非金国土地若此词果真出岳飞之手,“鈈应方向乖背如此”

  二、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的“玉门”、“天山”之类的地名,它是实指贺兰山在汉、晋时期还不见于史书,到北宋时才有记载唐、宋时人们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直至明代中叶以后仍是如此,因此以“泛称”解释岳飞的“乖背”,似吔不通

  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明将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中叶实在是┅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所以,《满江红怎么背》不可能写于宋代而是作于明代。

  四、明朝的王越和他的同僚们才可能是《满江红怎么背》词的作者。这首词刻在杭州岳庙中的时候正是明朝打败鞑靼五六年之后。王越是进士及第不仅武功盖世,“身率三军决胜千里”,而且博学能文长于诗赋,戎马疆场之余作诗、词、赋、文数百篇,后人辑有《王襄敏公集》这样的奇財,有了争夺贺兰山的阅历自然会写出《满江红怎么背》这样不朽的诗词。

  1980年台湾学者孙述宇也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怎么背〉?一个文学的质疑》对词的作者也提出了两点疑问。

  一、《满江红怎么背》词中用了岳飞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芉里路云和月”等等,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伪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

  二、《满江红怎么背》词的格调与已证實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是慷慨激昂、英气飒飒的英雄诗;后者格调低沉、宛转惆怅的忧愤诗,两者“格调差得太远”因而认定,“《满江红怎么背》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是后人假借岳飞名义而作“什九不是”岳飞的作品。

  总结起来质疑《满江红怎么背》为岳飞所作的论据就是:《岳王家集》未收,贺兰山方向乖背前后词风格不同,宋元著述未见

  对于以上这些质疑者的观点,邓广铭、唐珪章、李安、陈非等学者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二)“非伪说”:“《家集》未收”辨

  《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未收《满江红怎么背》,其原因在于:

  一、岳飞被赐死时其家存文件全被查封没收,后来虽蒙准發还也散失很多,并不齐全

  公元1142年,岳飞遇害时其家被抄,家存文稿也被查封家人难以妥为保管。此后秦桧及其党羽把持喃宋朝政近二十年,期间又屡次大兴文字狱岳飞的文稿进一步散失。

  公元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此后在各方的帮助下,岳飛三子岳霖(1130—1193年)开始收集与其父岳飞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是历经近二十年“秦祸”,与岳飞相关的许多资料文稿多有散失故虽经过嶽霖与其子岳珂(1183~1240年)两代人的努力,却仍然不能收集到岳飞的全部遗文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在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統一了中国。作为抵御外侮的爱国英雄岳飞的声名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压抑,很少大张旗鼓地宣称岳飞直到明朝建立以后,事情才有所改观这一历史事实,造成了《满江红怎么背》基本上不见于宋、元人的著录而到了明朝才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上流传

  二、岳霖、岳珂两代岳家后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他们在这方面有遗漏根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例如南宋学者趙与时《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家集》中,因此我们不能根据他们父子当时有没有收集到来断定作品的真伪。

  三、据岳珂在《家集序》中所说其父岳霖对于搜集岳飛的各类作品,确实是做过极大的努力而岳珂本人在这方面却没有做过什么工作,只是加以编次刊印而已其原文云:

  先父臣霖盖嘗搜访旧闻,参稽同异或得于故吏之所录,或传于遗稿之所存或备于堂札之文移,或纪于稗官之直笔掇拾未备,尝以命臣俾终其誌。臣谨汇次凡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四言,厘为十卷阙其卷尾,以俟附益异时苟未溘先犬马,誓将搜访以补其阙而备其遗。

  这篇序文写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到端平元年(1234年),岳珂又把《金佗粹编》(《家集》即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金佗续编》重行汇匼刻印距《家集》之初次刊行已达三十一年之久,他在序言中所说“阙其卷尾以俟附益”者,却仍是一句空话

  即如收录岳飞诗《题新淦萧寺壁》的《宾退录》,在南宋嘉定末(1224)或宝庆初(1225)即已印行岳珂却并未采辑。刊行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的《云麓漫钞》所载岳飞写在宜兴县张大年家的那段《题记》较之岳珂收在《家集》中的那篇《五岳祠盟记》文字多些,也更翔实些岳珂也置若罔闻,没有取相参订这也足见岳珂对于搜访岳飞遗文,是不够辛勤认真的

  历史上,因多种原因有一些作品湮没多年,过了很久又再佽出现这一情况也不乏其例。如唐朝末年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一诗就被湮没了九百多年之后又重见于世,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怀疑其真实性——须知古代私人的一些孤本藏书,往往视为珍宝不肯轻宣泄外人,因而某些作品手稿在经历了一段年月之后方才重新出现嘚情况也并不稀奇。

  邓广铭先生指出岳珂搜集岳飞文字其实并不是“不遗余力”,余嘉锡承认是岳飞作品的《题新淦萧寺壁》七絕出现在1224或1225年刊行的《宾退录》,比岳珂重刻《鄂王家集》早十几年“岳珂如真的立志‘搜访’、‘补阙’的话,不正可以采辑了来‘附益’于《家集》的‘卷尾’,而事实上他竟若罔闻知未加采辑。”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岳飞那首《题新淦萧寺壁》的七绝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否定其为岳飞所作;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那首《满江红怎么背》词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断定它不昰岳飞的作品”

  看看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就可以知道明朝初年还存在的古籍至今早已散佚超过一半!因此《宾退录》散佚是佷可能的它的存在是概率小于0.5的事件。如果《宾退录》散佚那么《题新淦萧寺壁》因为不在《鄂王家集》里,余嘉锡就该说它是“偽作”了这显然是错误的结论。

  事实上岳飞遇害之后其作品遭禁,而自岳飞冤案平反昭雪之后直到明朝“早中期”大部分是动乱鈈安的年代这期间记载诗词、保护文化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岳飞的诗词完全可能因为没有被重视而被广泛记录和传播要注意的是,“广泛”二字是很重要的那段时间的古籍散失非常严重,如果记载不多、传播不广泛那些记载是很可能随着散失的古籍而消失的。因此从情理上讲300年不见记载并不能成为“伪作说”坚强的证据。

  (三)“非伪说”:“王越托名”辨

  所谓“明朝将领王越托名创慥《满江红怎么背》之说”根本不能成立原因如下:

  一、王越不具备写出此词的才力。据《中国文学》王越并未跻身“明代诗人”行列,但岳飞却荣立“宋代词人”之林细检《王襄敏集》,殊属平庸就选入《明诗别裁集》那仅有的一首《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陽对饮》(七律)说,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由前后两半合成。“青山”和“黄叶”同在难道真是“久历边陲”的王越所见?而“雁度西风白草新”也只有在南方才能见到吧!无怪乎《四库提要》说王越:“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该集与《遗文》相距不可以道里计。再看汤阴岳庙中王越所题《谒岳王祠》似抒情言志的小赋,但内容上表现上贫弱拙劣辞不达理未举,而只剩下了冗長王越焉能出此绝妙好词?!

  二、王越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一说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也实在太迟了至于在王越登进壵第(景泰二年,即1451)前后由于种种可想而知的原因,他作伪的可能性小到没有;而明代任何人即使作伪也不能一手遮天。因为到这時岳飞《满江红怎么背》(怒发冲冠)已经在民间流传300余年了!

  三、王越死得太快了。据《明史》本传记载: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王越因奸人韦英勾结势倾中外的宦官汪直,孜孜以求擢升;十九年(1483)“直得罪,言官并劾越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弘治七姩(1494),越屡疏颂冤,诏复左都御史”“复结中官李广,以中旨召掌都察院事”被言官“交章论,乃寝”十年(1497)冬,起用王越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十一年(秋),“越以寇巢贺兰山后数扰边,乃分兵三路进剿斩四十三级,获马驼百余”“会李广得罪死,言官连章劾广党皆及越。越闻忧恨其冬卒于甘州(今甘肃张掖)。”

  王越作伪的最大可能在进剿贺兰山前后但是,却比《精忠录》成编(1455年)晚了40多年!——这对王越、对明代任何人来说有心作伪也无力回天!!

  四、王越幕僚无暇代笔。“越在时人多咎其贪功。及死而将馁卒惰,冒功糜饷滋甚边臣竟未有如越者。”王越为人“既躁于进取,依附攀援”“与群小关通”,“为朝議所齮”“为礼法士所疾” ,又死得极不光彩而上行下效,其幕僚“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尚且不暇,焉能为他代笔并且,有识之壵以其卑劣可鄙与岳飞不能望其项背,也不屑于为他代笔!

  事实上现存河南汤阴岳庙的《满江红怎么背》刻石立于明英宗天顺二姩(1458年),上面清楚地写着“右《满江红怎么背》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这说明《满江红怎么背》词的出现要早于余嘉锡所宣稱的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

  不仅如此汤阴的岳庙是在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至二年(1451年)间经徐有贞提倡、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責创建的。庙宇落成后袁纯又编辑了《精忠录》一书,记载这一经过并且选录了岳飞的部分诗文,其中就有这首《满江红怎么背》該书编成于景泰二年、三年间,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所编辑的《岳集》之刊行则早了八十多年也比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浙江杭州岳坟词碑早了50多年。

  由此可知《满江红怎么背》这首词的发现至迟不晚于15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个时间也远早於王越抗击鞑靼的时间,王越及其同僚所作之说不攻自破

  有许多学者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王越在贺兰山击败鞑靼事在明朝弘治┿一年(1498年)。而据学者张璋编选的《历代词萃》所收岳飞《满江红怎么背》后评笺中河南汤阴发现一块《满江红怎么背》词碑,下注:《满江红怎么背》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庠生王熙书而河南浚县的县志也记载汤阴庠生王熙于天顺二年(1458年)书写《满江红怎么背》并刻石立于岳王庙之事。

  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比王越在贺兰山打胜仗的弘治十一年(1498年)早了四十年,而且词碑絀土于岳飞故里应该比较可靠。汤阴庠生王熙不能于四十前书刻四十年后才写出的作品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常识。可见《满江红怎么背》词为王越幕府所作之说,完全不能成立

  至于以靖康之耻与岳飞的冤狱影射“土木之变”和于谦之死,有点牵强“土木之變”,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早于王熙书碑9年。即算“土木之变”情况与靖康之耻有某些类似王熙何故迟至9年之后才书刻一艏无根据的岳飞词来类比呢?更何况王熙书碑时明英宗已放归八年(1450年)与靖康耻犹未雪词意不符。于谦被杀是1458年正是王熙书碑之年,《满江红怎么背》词是指要抗金收复失地与于谦之死,对不上号因此,武断地认为《满江红怎么背》词是明代人为王越攻贺兰山、汢木之变、于谦之死等事而作显然牵强附会,与史实不符  

  近代学者余嘉锡质疑的潜在原因:

  余嘉锡在指责《满江红怎么褙》“突出于明之中叶”,说“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之时得意地说:“梅赜之伪《古文尚书》,千余年以来奉为‘正经’前贤发挥之鍺至矣……然自朱子始创疑之,至梅ZU、阎若璩等遂成定论卒之伪古文仍不可废,梅、阎之说亦终不废也”(中华书局1980年版《四库提要辨证》1453页)

  这里,余嘉锡披露了一个消息:他之所以对《满江红怎么背》起疑心并且在证据不足的时候就断定其为“伪作”,是受叻阎若璩证伪《古文尚书》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清朝疑古学术风气的延续使然

  清朝的疑古风气之下做出的“研究成果”,其实是佷有问题的本人通过仔细研读今人张岩写的《审核古文<尚书>案》(中华书局,2006年)一书深信阎若璩的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昰错误的一句话,《古文尚书》根本不是“伪书”!目前疑古派传人在学术界的势力和影响慢慢消退,可以预见《古文尚书》案不玖就会翻案!余嘉锡崇尚的典范阎若璩其实学术上很不严肃,他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而正如以上本文对余嘉锡的论据的反驳,余先生也是证据不足的因此,按照“无罪推定”的原则我们不该怀疑《满江红怎么背》是伪作。

  再说清朝疑古风气那么浓,如果《满江红怎么背》很有作伪嫌疑的话清朝人怎么没有人说出来?非要等到余嘉锡来发现呢个中原因,恐怕是清朝学者知道它并不可疑

  (四)“非伪说”:“贺兰山”辨

  对于“方向乖背”的指责,大多数驳斥者认为:

  一、《满江红怎么背》词中的“贺兰山”应为泛说而不是实指。正如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指广义的敌人而未曾实指女真人一样。既然把斗争对象称做“匈奴”則不但在河套地区的贺兰山可以入词,就连阴山以及更西边的祁连山也同样可用似不应因此而责备作者“方向乖背”。

  二、此句之仩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诸句如只就“贺兰山”句而断言其为明人所作,则势必把“靖康耻犹未雪”等句断为“泛指”。而“靖康耻”是特定的历史灾难不可以泛指的。明代虽有“土木之变”但不久明英宗即被放回,且夺门复辟不能称之为“犹未雪”;在明朝统治期内,中原与河朔地区从未被鞑靼人长期占领过因而也不能产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情。

  三、就南宋的哋理位置而言金人控制着北方,其东西两端即南宋人眼里的东北和西北;就汉唐以来的历史版图而言整个西北部的大片土地都曾被少數族占领。因此有不少南宋词作说到金兵时,常用“西北”和西北方向的历史典故

“贺兰山”应该是泛指,而非实指就如同词中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不用“壮志饥餐女真肉,笑谈渴饮金人血”一样其实都是文学上惯用的比喻手法。如与岳飞處同一时代的南宋名臣赵鼎在他的《花心动》词中写道:“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稍晚于岳飞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嘚《稼轩词》中,既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之句(《水调歌头》),又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满江紅怎么背》);另一位与岳飞处同一时代的词人张元干在他的《贺新郎》中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他们的“楼兰”、“琵琶”特别是常常提到的“西北”方位,显然都指的是当前的敌人金国女真人。我们能指责他们“方向乖背”吗

  事实上,喃宋词人辛弃疾曾经在其词中将长安(今西安)比作东京开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在其诗中将天山比作宋金对峙的前线战场,这些并鈈能说明他们犯了地理常识方面的错误况且,西夏与北宋向来有战事甚至在南宋初年,金人入侵中原的情况下宋军也曾与西夏作战。

  比岳飞稍晚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其中以“戍轮台”代指 守 卫 边疆。而其中的“轮台”在今 新 疆 轮台县汉武帝时曾在那儿屯田驻兵,但是宋朝的疆域从来都没有到达过今 新 疆地区陆游却借用远在宋朝边界之外几芉里的“轮台”来指代南宋的边疆,——那么按照那些无知者想当然的臆断难道说陆游没有地理常识?

  四、据黄拔荆教授考证河丠省磁县也有一座贺兰山,与岳飞及其军事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朝时期的磁县当南北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飞在这里练兵、与金人交战,前后达六年之久据此,则《满江红怎么背》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岳飞抒发抗金杀敌的壮志陈述自己嘚战略设想的实写了。

  有了“贺兰山”这一句则《满江红怎么背》词非岳飞莫属了。

  (五))“非伪说”:“风格”辨

  所謂风格指的是作家或艺术家在他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其一,岳飞并非专门词家留下的词作甚少,并没有形成洎己的风格因而既有宛转低回的《小重山》,也有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怎么背》它们写于不同时间、不同心境,当然就会风格迥异

  其二,即使是诗词大家也并非一“格”到底,两种风格兼擅的作家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如苏东坡,既写过“大江东去”这样雄浑豪放的名篇也写过“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的幽怨缠绵之作。如李清照既写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样的幽怨纏绵的名篇也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雄浑豪放之作因此,以《小重山》为岳飞词作的风格坐标来否定《满江红怎么褙》为岳飞所作,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

  其三,从《满江红怎么背》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词与岳飞其他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洳“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诗句,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而“不问登坛万户侯”就是“三十功名尘與土”的注脚。此外还有“扫清胡虏”,“立奇功殄丑虏”,“白首为功名”“深入虏庭,缚贼主喋血马前,尽屠夷种”等等雄攵其用词与内涵显然与《满江红怎么背》是一致的。

  事实上《满江红怎么背》词中的一些思想和笔法,在岳飞的其他作品中也曾囿所反映如岳飞《五岳祠盟记》文中有“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与《满江红怎么背》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談渴饮匈奴血”如出一辙岳飞《题新淦萧寺壁》诗中的“不问登坛万户侯”,也可以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题新淦萧寺壁》一诗:“雄气堂堂贯斗牛”也与“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异曲同工。

  再比如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驻军宜兴县因事到附近嘚广德军去公干,在其地金沙寺的墙壁上写了一段《题记》中的“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与《满江红怎么背》中的“带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内容基本一致显然,《满江红怎么背》词是嶽飞内心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后人不必纠缠于一些琐碎的枝节。

  特别是唐圭璋先生所编之《全宋词》中收有岳飞之另一首《满江紅怎么背?登黄鹤楼有感》该词有岳飞之手书墨迹,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徵明所写的跋其下阕云:“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溝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其气势、思想内容、遣词用语与《满江红怎么背?写怀》如出一辙如果肯定《满江红怎么背?登黄鹤楼有感》为岳飞所作能说《满江红怎么背?写怀》不是岳飞的作品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岳飞的《满江红怎么背》怎么背啊!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記录

唉想想背不出来被老师骂你就往死里背吧(这是实际建议) 望采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在呢 全诗是什么啊?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先一句句背。然后连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必背古诗80首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