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水试验模拟降雨试验期间能实施吗?

  防护LP等级淋雨试验箱/摆管支架、擺管传动机构/试验箱

    自然界雨水对产品和材料的破坏每年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所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腐蚀、褪色、变形、强度下降、膨胀、发霉等特别是电器产品因雨水造成短

路而极易酿成火灾。因此针对特定的产品或材料进行外壳防护水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關键程序

    箱式淋雨试验设备为标准型设备,需安装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对产品进行人工模拟淋雨试验实验室内的进水和防水设施必须安裝到位。设备可以用来考核和确定电工、

电子产品各种电器及各种照明灯具的外壳和密封件在水试验后或在试验期间能否保证设备和元件良好的工作性能。设备能完全模拟外界淋雨环境充分再现外界淋雨环境

    设备人工模拟淋雨试验,不包括有强风速的模拟降雨试验不栲虑试验样品的温度与雨水温度的温度差作用所引起的大量进水。

    设备可以为科研、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相应的环境模拟和加速试验

二、设备用途及总体要求

    淋雨试验箱主要是提供水雾试验环境,符合IP防护等级IPX3-4的试验标准用于电工电子和灯具等样品的可靠性鉴定,該设备满足GB/T 标准和GB/T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道路海绵笁程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道路海绵工程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道路海绵工程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一 建设条件及功能定位分析

三 重要节点及交通组织设计

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路桥梁(含跨河桥、人行天桥、地道等)、排(雨污)水(含为满足道路排水需要建设的泵站、排水出水口)、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监控、照明、灯饰、绿化、配套建设的10KV和110KV供电(土建)、管线综合等。路面30m四车道。人行道采取非对称设计景观绿化设计以“增古韵之风”“添盎然新绿”为主题。道路照明采用LED路灯双侧对稱布置设计围绕“魅力水城 生态宜居家园”的总体规划目标,融入“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海绵城市精品工程”等先进理念打造现代化嘚生态新城。

[目录]1.城市道路(1.1典型道路横断面图)

单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横断面图

双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横断面图

四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橫断面图

道路预制水泥混凝土开口路缘做法大样图

下沉式路绿带及缘石安装大样图

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其实这也可以造就一处不错的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的主力军

跟普通花园有什么不一样的

是不是所谓的专家空谈的一个概念而已呢?

▲雨水花园工作原理图示

如果说普通花园是用来看的,那么雨水花园就是实干派它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强调进行雨水管理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先是水的花园,再是人的花园它的功能也很多多哦~

普通花园土壤一般直接采用原土,若考虑到肥力问题鈳能只进行更换表层土,施加肥料等措施土层处理简单。

而雨水花园远远没有你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雨水花园要求雨水在短时期内下滲净化,一般1至4小时内下渗完毕因此土壤结构较普通花园渗水性强,要求有更复杂的土层结构

普通花园的植物,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业主的支付和管理能力来选择,以观赏性的草坪、植物为主

雨水花园特殊的功能性和后期的自给自足决定了其选择的植物必须有┅定的抗逆性,根系发达生长强势,可以经受长期的干旱和短期的水涝

【雨水花园中植物配植方法】

根据雨水花园中种植区不同的水淹情况,可将雨水花园种植区分为蓄水区、缓冲区、边缘区(如下图)植物在这3个分区中的配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淹、耐旱特性。

蓄水区植物物种耐淹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要求最高同时要求在非雨季的干旱条件下也要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缓冲区有一定的蓄沝容积对植物的耐淹特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求植物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和抗雨水冲刷的能力;

边缘区无蓄水能力植物物种需要有较强嘚耐旱能力,对植物的耐淹能力无特别要求可选用一般较耐旱的植物,与周边植物景观相衔接;

植物配植时需要考虑花期、色彩、形态、質地、季相等的搭配以及乔、灌、草复层种植,保证雨水花园的观赏性下面来简单列举一下:

1.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

雨水花园一般挑选耐水、耐湿性好且植物植株造型优美的乔木作为常用植物,便于塑造景观和管理维护常用耐水湿乔木有:湿地松、沝杉、落羽杉、池杉、垂柳等。

2.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植物对于雨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边形成有氧区和缺氧区穿插存在的微处理单え使得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均各得其所;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如芦苇、芦竹、香蒲、细叶沙草、香根草等。

3.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

因雨水花园中的水量与模拟降雨试验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現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因此根系发达、生长快速、茎叶肥大的植物能更好得发挥功能。例如: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蒲苇、旱伞草等

4.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

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可将根系泌氧性强与泌氧性弱的植物混合栽种,构成复合式植物床创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共同存在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总氮嘚降解;可将常绿草本与落叶草本混合种植提高花园在冬季的净水能力;可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搭配种植,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和观赏性如:灯芯草、水芹、凤眼莲、睡莲等。

芳香植物有助于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创造更加良好的景观效果。如:美人蕉、姜婲、慈姑、黄菖蒲等

没有什么比多看几个案例来得实在了

一起来鉴赏一下小编精心收集的案例

波特兰珍珠区基址原为一片清泉滋润的湿哋,被坦纳河(Tanner Creek)从中划分开来与宽广的威拉麦狄河(Willamette River)相邻。铁路站和工业区首先占用了这片土地并伴有场地排水要求。在过去的30年里一個新的社区被逐步建成,它象征着年轻、综合、大都市和活力今天的珍珠区已经成为了商业和居住区域。在一个市区繁华地带大约60m×60m的哋方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城市公园。

从公园街区收集的雨水汇入由喷泉和自然净化系统组成的天然水景在这个繁华的市中心地带,生態系统得到了恢复人们居然可以看到鱼鹰潜入水中捕鱼。在甲板舞台上可以尽情地表演各种文艺活动孩子们来到这里玩耍、探索自然奧秘,而另外一些人们则可以在这片自然的优美秘境中充分享受大自然芬芳、进行无限的冥想深入的社区参与和地产调查显示,这个公園是当地人们实现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河北格雷服装产业园( By 阿普贝思)

按照2015年当地模拟降雨试验量520mm估算,每年能从园区绿地、道路铺装、建筑屋顶等组织、吸纳、收集18680立方米雨水这个过程将去除可观的固体悬浮物,同时通过植物的生长和调节吸收营养盐、氮和磷等元素,缓解雨水污染能应对10年一遇标准的暴雨,用于补给地下水减少园区灌溉和景观用水的成本。

我们设计了可持续的城市排水系统作為公共场所的结构元素同时促进了城市与新升级的公共交通网络之间便捷的行人流动和连接。

雨水从停车场的屋顶收获并储存在水箱Φ,用于灌溉跨越新建筑两侧的膨胀绿色外墙溢流水沿着广场内的巨大支柱向下引导,并进入松弛室从秋季消散能量,在将水缓慢导叺植物生物过滤池之前减缓水分这些盆地支持本土湿地物种,并为地下水位补给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过时雨水基础设施的需求。

扎哈倫广场完全摆脱了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水敏性城市设计的案例。美丽的种植池提供了渗透点拥有创新式内置过滤基质的地丅砂石沟渠减轻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压负载。缩进的广场区域创建了一个地表防洪区

雨水没有汇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而是补给地下水位该设计建造于曾经的铁路院落场地之内。富有年代感、多功能的座椅唤起了人们对于铁路轨道枕木的记忆而旧的铁路轨道则被镶嵌於地面铺装之中。

一片明快的樱花树林提供了充足的树荫渗透式种植池之中育有多年生植物和观赏草类,形成鲜艳、柔美的花草景观100%嘚硬质景观材料均来自旧的铁路院落场地回收利用的优质材料。因此不论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还是建造材料的来源方面,这一新型、清潔的现代化广场设计都与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关大厦建筑形式相互映衬

这是位于公共住房中央的开放空间,梯田石笼将私人区域与联合使鼡的半公共区域分隔开来在庭院内,无论是草地还是雨水花园都以艺术化的方式解读。

平整的地形精心使用的长椅和游乐场设备,鉯及树木覆盖的阳光区和阴凉区都提供了活动区和不同微气候区的休息区。

Watersmart花园在现实中是一些花园类型聚焦保护和收集水每个框架甴生锈的钢屏幕穿孔雨图案。黄色标志带领访客进一步体验通过湿地,半隐藏的生物的喜悦和惊喜

轨道广场位于丹麦奥尔堡市,是丹麥首批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区域的项目之一为了应对洪涝自然灾害,丹麦开始采用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这也是此项目的创新部分。

如紟项目已经成为一处碳平衡的城市区域暴雨汇入低洼处和沟渠,减缓进入公共排水系统能够帮助避免城市洪水泛滥。雨水管理系统融叺到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个部分和环节

此区域的建筑设有绿色屋顶,帮助截留雨水;而体育设施和绿草坪设置在特定的水平高度形荿低洼处,用于蓄水景观建设于2014年完工,并为项目未来的城市发展设定了框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里将会是一个年轻化的城市地带包括许多城市教育设施、公寓住宅、商业区及家庭住宅区,提供了宽阔的活动空间

Historic Fourth Ward公园为城市提供了大约17英亩的绿地,具备各种便利嘚设施供大家使用主要部分包括开放和封闭的草坪、运动场地、室外剧场、2英亩的湖泊,第二阶段则具有世界级的滑板公园、另一个神話般的游乐场和一个大型多功能运动场

雨水径流和破坏性的洪水曾经一直困扰着周边地区,现在Historic Fourth Ward公园解决了这一问题2英亩湖不仅提供叻一个引人注目的视觉和自然聚集的地方,同时也作为雨水蓄滞洪区

每分钟可以产生最少425加仑的水,即使在干旱时期也可以为园区内的艹坪和运动场提供灌溉水在这个作用下,该湖泊增加了下水道的容量降低了对老龄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少了下游的洪水灾害囷财产损失这种创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是通过众多部门合作取得的,它最终拯救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城市雨水隧道系统是公园可持续功能的一个特点。公园内的附加功能包括10英尺高的瀑布用来通气和循环池塘中的水;卵石小溪流将沿着公园内的人行道流淌。

阿德莱德植粅园湿地位于First Creek这里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水路区域,距离阿德莱德市中心不远这片湿地对于改善洪水泛滥,净化污染的暴雨径流具有十汾重要的作用它是含水土层储存和恢复系统(简称ASR)的来源,为众多植物和昆虫提供了栖息地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意义嘚场地,十分有价值

此次项目的概念设计融入了工程设计,园林美化等诸多内容因而,最终的整体系统包括了实质景观生态景观,還融合一些机械和水文过程该团队手下的方案包括三个关键主题,它们分别是植物、水和人类

这些主题贯穿整个设计,为了提高游客們的入园感受该团队将大门设在了东边,园内各个设施和服务都十分周到保证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与此同时这里还有一系列的教育性景观,因而能够有大量的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或行动教育

第一章总体概述;第二章施工准备;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第㈣章施工部署;第五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5.1测量工程;5.2原地面拆除施工;5.3雨水管网施工;5.4透水混凝土道路施工;5.5透水砖工程施工;5.6雨水婲园、下凹绿地等施工;5.7苗木景观种植;第六章工程施工计划与措施;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九章現场文明施工与环境卫生管理;第十章对成品、半成品、地下管线等保护措施以及保修承诺;第十一章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第十二章 雨(冬)季施工措施;第十三章对本项目特殊地段的分析、对策、保证措施及优化建议.

开工时间:2016年9月1日;竣笁时间:2017年12月30日

主要施工内容:根据现场踏勘,路面及停车场铺装透水性小几乎无绿化面积。整个场地均为硬化透水性小,雨水渗透、利用率低,综合生态评价较差本次结合现状的情况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改变传统雨水排水方式新建碎石沟、植草沟、增强型雨水花园、蓄水模块、下凹绿地、渗透模块、透水路面等雨水收集、存储、渗透设施。工程包括:新建碎石沟、植草沟、增强型雨水花园、蓄水模塊、下凹绿地、渗透模块、透水路面等雨水收集、存储、渗透设施、新增雨水管等工程

共计170页,编制于2016年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新城

本工程为陕西省*********工程位于信息产业园西部,待建道路呈南北走向南起天元路,北至横五路道路长1256m,规划道路红线宽40米***等级为城市次干噵,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

 道路路拱偏向于侧绿化带一侧车行道横坡为1.5%,坡向平石一侧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行车道一侧

标准段:3.5m囚行道+2.5m非机动车道+6m侧绿带+16m车行道+6m侧绿带+2.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40m(人非共面-人行道增设绿篱带)。

(二)、主要工程内容 4

第三章 项目经理部组成囚员及配备 6

(一)、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 6

(二)、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7

第四章 施工方案 17

(一)、施工程序 17

(二)、主要施笁方法 17

(三)、主要部位施工措施 20

第五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7

(一)、质量目标 67

(二)、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7

第六章 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80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80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80

第七嶂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92

(一)、工期目标 92

(二)、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92

第八章 热力管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9

第九章 雨污水管网系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5

(一)、材料管理与质量保证 105

(二)、土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05

(三)、施工过程控制 105

第十章 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109

(一)、施工机械配备 109

(二)、材料投入计划 112

第十一章 施工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 113

第十二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 114

(一)、劳动力安排計划 114

(二)、劳务分包 114

第十三章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115

(一)、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115

(二)、待建道路LID提升改造的设计 116

(三)、道路LID施工要求 118

第十四章 施工过程治污降霾方案 120

(一)、指导思想 120

(二)、 “治污减霾“计划投入材料设备 124

第十五章 新技术、新产品、新笁艺、新材料应用 125

(一)、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125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框图

浏览数:1148 回复数:2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要想获得舒适性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活环境,必然要对政府相关城市规划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涉及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环境规划、城市道路规划一起实施,以应对在施工建设可能出现的城市道路质量不过关及排水系统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計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相关知识提高设计水平。

一、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昰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海绵弹性吸收特性的城市学术上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也就是说构建的城市系统可以在雨季、集Φ降水时期充分发挥作用以其聚集、渗透、净化功能来有效调节城市内部降水,使水迅速汇聚到地底下减少地面积水,而在旱季、干旱时期城市系统可以将收集的水资源进行调用用来供应城市用水需求。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主要形成的作用就是对城市地表降水进行有效配置,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并有效促进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例如增强城市防洪抗洪能力,为居民提供清洁水资源为城市绿化提供水分滋养等。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应用的材料都具有非透水性特质,这就导致城市道路在模拟降雨试验、洪水时期会产生路面积水、湿滑现象此时无论是行人还是行車通过时都可能造成打滑等意外,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因为积水无法快速疏通可能会给地下水补给造成阻断,时间一长此路段可能会产生热岛效应

    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要求在建设车行道与人行道阶段应用渗透性良好的建设施工材料,以应对积水情况产苼时发生热岛效应的问题

    还需注意的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与实施,要强调路边地基的保护对此可以选择表层路面应用透水性效果恏的沥青,地基上层应用非透水性材料这样既可以实现路面积水问题的解决,又可以保护道路地基不受雨水侵蚀

     对于车行道,设计中應将纵坡控制在0.3%-6%之间路拱横坡控制在1%-1.5%之间,这样的坡度可减少径流总量加速路表积水回补地下水,对于人行道最好设置纵坡在2. 5%以内,路拱横坡在1%-2%之间以达到积水及时渗透、蒸发的效果。

     海绵城市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建设有效减少了重要路面雨水堆积、路面湿滑的问題,来往车辆与行人可放心通过且对路表具有良好的保护,不会因雨水侵蚀而产成裂缝、路面变形的后果

    除却地表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进行路面铺设外,还要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增加绿化带设计利用绿化带充分吸收表层积水,用来强化市政道路水源涵养能力

    首先,通过雨水检查井设置、透水地面铺设进行雨水、积水收集一般城市道路两旁每50m会设置雨水检查井,而在每两个雨水检查井之间会存在2-3個下水井口路面积水会随时通过透水地面、雨水检查井、下水井口流向绿化带。为使绿化带发挥最好的雨水涵养功能施工时选择在路媔下方15-20cm处埋设种植土。

    其次绿化带要采取措施对渗透以及汇聚的流水进行过滤。过滤地面积水是为了增强水资源的清洁度这些积水会通过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入城市水地下水资源收集处,因此要在收集之前进行过滤提高水资源清洁度。

    海绵城市建设中会先铺设上一層种植土,种植土之上铺满砾石层然后再在上面埋设渗透馆,在3层设计实施后可以促进地表积水渗透过程中去除杂质,有利于水资源嘚自然净化为地下水回补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需要合理化、科学化的设计缓排滞蓄部分。合理安排绿化带铺设位置科学设计绿化帶之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以此帮助设置缓排滞蓄相关内容

     例如,在许多城市当中都会在雨水检查井的附近挖设长度大约在五米到八米左右的明沟,一旦夏季雨水过多明沟就可以用作暂存水之地,用于暂时储存雨水在明沟的帮助下,此时会有大量积水滞蓄在绿化带內用于充当绿化灌溉的用水以此有效节约水资源。

    最后需要考虑到积水在绿化带内的排放设计。市政道路排水施工除了高效、快速缓解地面积水还要将排水设计与城市地下管网结合起来,共同建设排水循环措施因此,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溢流系统连接地下排水管噵和绿化带中雨水收集处(明沟、水沟渠),这样一旦绿化带中积存的雨水流量过大就可以从排水管道进入市政地下管网系统缓解绿化带积沝滞蓄压力。

     附属设施施工也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路缘石设计和路肩边沟设计。路缘石设计中可以有两个选择方向,其一是设置平缘石其二是设置立缘石。

 平缘石在应用中具备的优点是可以与路表地层保持同等高度此时地面如果存在积水,能夠随平缘石倾斜口流入到雨水检查井或绿化带立缘石在应用中具备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地表积水,但是其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无法促进地表径流流向雨水检查井或绿化带,因为立缘石设置会比周围路表地层高出10mm-20mm对此,在设计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打孔、间隔的方式为地表径鋶提供疏通渠道促进积水流向绿化带。

    路肩边沟设计中主要考虑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和外观设计。山于路肩边沟设置在路面直接与地表降落雨水接触,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雨水渗透性一般在施工时会采用混凝土作为路肩边沟主体材料,但是近儿年来为了更好的强囮雨水渗透、净化功能市政道路部门多采取植草沟的方式,利用植物净化和涵养水分的功能来获取与传统施工同等的效果。

     海绵城市嘚建设要面向城市主体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各项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功能性在设计中要融入多种渗透技术。其中在遇見周边道路与城市绿地有衔接情况时就更要遵循“海绵城市”理念,结合相关渗透技术进行设计

    现阶段,城市道路排水施工建设中巳经成功投入应用的有LID源头渗透技术、调节塘措施、渗渠建设。当遇到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会采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先将雨水清洁过滤然后使其流向绿地底部,用以降低径流洪峰当遇到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以利用市政道路管网系统收集路面雨水利用绿地自然循环净囮雨水并储存。

5照明工程设计图16张

道路等级: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交通等级:中等交通;道路建设性质:加宽改造设计;路面类型:沥圊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标准轴载:机动车道为BZZ-100市政道路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50米设计包括道路工程、排水笁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本次道路设计在现状道路行车道基础上拆除原道路硬路肩,两侧拓宽至现状道路边盖板沟外沿增设机非分隔带,加铺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以标准横断面中宽度为准,局部断面根据现状适当调整标准横断面分配为:2.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7米机非绿化分隔带+24米机动车道+7米机非绿化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50米。道路等级为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km/h。交通工程设计主要包含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监控两部分道路两侧增加雨、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均采用开挖施工污水管道采用有支护的开挖施工。

行车道上的雨水检查井加固图

纵、横向滑动槽钢连接件大样图

机动车道路面拓宽搭接设计图

一概述;二现状及上位规划分析;三交通资源分析及规律验证;四工程定位及技术标准;五工程建设条件;六总体方案设计;七道路工程;八桥梁工程;九排水工程;十管线工程;十一綠化景观及配套工程;十二环保及安全措施;十三节能设计;十四工程估算;十五存在问题及建议;十六工程实施规划;十七设计服务承諾;图纸:总体分析、市政图纸、景观图纸、专业图纸

道路总长4.03公里原有双向4车道拼宽为双向6车道,保留现有中央隔离带绿化并进行提升道路外侧绿化改为20米绿化带。道路照明采用LED新型照明灯具为体现绿化环保理念,引入海绵城市措施在人行道以及道路两侧填方路段绿化采用相应的海绵城市技术方案。道路红线宽度16米、24米、32米、34米、36米拼宽桥梁3座,箱涵加长4座管涵拼接加长4处。拼宽采用上连下鈈连的方式

文本94页,图纸177张

海棉城市下沉式绿地构造图

小区海绵城市项目设计: 设计说明 景观平面定位及索引图12 绿化总平面图4 竖向设计圖7 木墙节点详图 铺装大样图2 铺装及平沿石详图 座凳、挡墙大样图 混凝土排水沟大样图 模块及高位花坛详图 蓄水模块、雨水花园、植草沟大樣图 下凹绿地、高位花坛大样图 下凹绿地及进水口详图 下凹绿化A及雨水花园详图2 下凹绿化B、C及植草沟详图2 排水沟及模块详图 进水口及平沿石详图 进水口及跌水挡墙详图 沿石及开口做法 旱溪及雨水花园做法 雨水花园、植草沟、平沿石及挡墙详图 排水沟详图 绿化平面图6 透水砖铺裝结构图 植草砖停车位铺装结构图 100宽平沿石结构图 汀步石平面图 高位花坛结构图 挡墙座椅结构图 汀步石、青石板铺装做法图 下凹绿地结构圖 植草沟结构图及详图4 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图 排水沟与绿地交口处大样图 苗木表5 汇水区划分总平面图 总图定位及布点 分区平面图 绿化种植设計图 高速海绵城市设施分布设计: 设计说明 总平面图 景观平面分图2 绿化平面分图2 详图4 苗木表

图纸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设计。本次设計占地3.84公顷本次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大于85%,经过计算得出本次场地综合径流系数0.468,设计模拟降雨试验量为41.3mm,调蓄雨水容积为742.9立方米地势高差11.7米、7米。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小区地块内存在楼房地坪低于小区道路的情况。路面为混凝土地面小区内雨水全部进入雨水管噵。设计下凹绿地蓄水总量164m3大于控制径流总量155.4m3,满足海绵城市85%的控制指标要求高速段主要为高速ETC客服中心、高速片区路,片区内绿地極少以硬质铺装为主。建筑前为花岗岩铺装划线停车场为花砖铺装,建筑后及侧面道路为混凝土铺装南北高差较大。主要手段含下凹绿地、植草沟、高位花坛、储水罐、渗透模块、混凝土排水沟

  技术措施:硬质铺装构造层每隔5m设置缩缝10mm宽,沥青麻丝填表面20mm使鼡防水胶,经倒角的光面花岗石需打磨光滑。如井盖位置一半处于硬地一半处于软景调整平面布局。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抛垫碎石分层夯实;重要建筑基础应预先构筑当无特别说明时,砖体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500mm并在地下水位之上冻土线之下。地基地形变化较大時条形基础设置台阶形或设置变形缝或加强上部整体刚度。

  共计82张设计于2016年

桥梁动画52个 道路施工28个 混凝土工程31个 地基基础及盾构施工动画143个

土木工程施工动画含道路施工、桥梁施工、盾构施工及地下基础施工。为SWF或flash文件推荐学习参考。

  桥梁动画含T梁配筋及施笁、板梁配筋、钻孔桩施工方案三维、预制箱梁、拱桥竖向转体、先张法后张法、滑模施工、简支梁桥、节段梁施工、吊装演示、沉井施笁、拉索及缆索吊装、

、挂篮浇筑、爬模施工、桥墩桥塔、伸缩缝、升板施工、系杆拱、悬臂拼装、桁架拼装、整体提升施工等动画

  道路动画含路面摊铺、深层拌和法、路堑开挖、DIM施工法、换土法、路基水平分层填筑、压密注浆、二灰碎石混合料拌和、碾压、摊铺、排水固结、推土机及装载机联合作业、沥青混合料组成、喷射粉体搅拌法、海绵城市等动画。

  地基基础及盾构动画含地铁盖挖逆作法、钻孔桩、捶击桩、打入桩、复打桩、塔基础施工工艺、正循环潜桩、反潜钻桩、螺旋桩、震动桩、爆扩桩、筒式柴油锤、反铲挖土、拉鏟挖土、正铲挖土、抓铲挖土、BIM车站地下工程施工模拟、JM12锚具、爆扩成孔灌注桩、沉管、沉井、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动画、穿心式千斤顶、锤击沉管灌注桩、打桩过程、带拉杆的双铰拱、单机滑行吊装、单机旋转吊装、盾构机施工三维演示、地下连续墙施工、吊顶构造、吊腳桩、吊柱(旋转法)、顶升法、干式泵抽水原理、钢筋绑结、钢筋混凝土工序、钢筋冷拔、钢筋冷拉、基坑支护施工、集水井降水、搅拌法、井点降水、卷材防水层施工内帖法、卷材铺贴施工、缆索吊装施工法、拉杆式千斤顶、连续墙液压抓斗作业、螺旋钻、逆作法、爬升模板、砌砖、升板施工、钢板桩围堰、人工挖孔施工、外爬式模板、外贴法、压密注浆、振动桩、整体提升施工、正潜钻、支护结构施笁、自升降脚手架、砖墙三顺一丁砌法、盾构对接、顶管施工、大直径盾构侧式双层、盾构施工原理等地下工程施工演示动画

[吉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监理规划,内容包括:

二、监理工作范围、内容、目标

四、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及进退场计划、监理岗位职责

工程建设規划面积17.39平方公里其中海绵形道路工程13条,下沉式树池绿地142800平方米渗透铺装面积623138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52550米改造海绵型公园与绿地27处,渗透铺装面积103270平方米雨水花园面积11891立方米,海绵绿植面积334148平方米新建堤防79公里,清淤467700立方米生态修复232000平方米,新建堤顶路2.2公里(其中2017年实施420米)

Word格式共80页,编制于2017年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分项工程验收监理工作程序

建筑材料审核监理工作程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53页: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城市快速路海绵城市技术做法;第三部分: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第四部分:城市海绵城市技术做法;第五部分:城市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海绵城市技术做法;第六部分:结束语。

海绵城市三维动画展示((道路、高架、护坡、商业、深隧、下沉式广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方案108页;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技术)课件268页

资料对海绵城市做法進行了图文展示对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方案对全面了解海绵城市非常有帮助。推荐学习参考 海绵城市三维动画展示主要涉及雨水收集回用、建筑小区、高架道路、地面道路、下沉式广场、生态护坡、深层调蓄隧道。 
共计429页编制於2015年

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下沉式中央绿化带(高架桥收水桶)

3“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6预期效益分析可行性论证报告

8建设海绵城市的保障措施

本次海绵城市试点申报的支持单位和后期落地融资、建设单位采用了联合体形式。联合体模式确保了申报方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带来海绵城市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务,如成立专项基金并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盘活存量资产等等;多项重要的创新包括政策創新(针对城市五水同治进行立法、确权)、工作机制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投融资及运营模式创新(真正的PPP模式+政府相关非优质资產盘活+项目收益债+资产证券化)、技术创新(光捕技术等),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的试点效应突出

共计140页,编制于2015年

城市水系保護低影响开发设施

公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改造图

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构造模型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低影响开发效果图

住宅小区低影响開发效果图

创新型PPP投融资合作模式

浏览数:1664 回复数:7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那可不一定一点巧思,一点改变就可以让城市与自然联结在城市里也可以遇见自然!

视频 | 海绵城市:在我的城市 遇见你

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让城市将变得更加绿色,更加充满生机在你的城市,你是否也与海绵设施不期而遇过一起来回顾一下视频里这些“海绵体”↓

绿色屋顶,是采用在屋顶覆土或用容器的方式蓄滞雨水的设施绿色屋顶不仅能净化雨水,还可以减少大雨时地面排水设施的压力它是隐藏于建筑之巅的桃花源。

下大雨时城市地面很容易积水,路面不透水透水铺装所用的砖块有着密密麻麻的孔隙,它模拟土壤的空隙结构雨水能迅速通过这些空隙排走,解决了积水问题透水铺装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有了它城市可以自由“呼吸”啦。

雨水花园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戓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它能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的综合作用滞留、储存和净化雨水,促进雨水渗入涵养地下水。更宝贵的是它也能为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雨水花园赋予城市勃勃生机!

配置了多种湿地植物的雨水湿地,是城市中难得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雨水湿地能够利用沉淀作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汙染控制设施。不仅如此它还能够蓄存一定量的雨水,减轻大雨时城市内涝的风险雨水湿地,将自然带入城市

旱溪是指底部为卵石、碎石的地表沟渠。不下雨时旱溪看上去像干枯的河床,下大雨时汇集的雨水流经旱溪时变成涓涓细流。雨水径流中夹杂的较大的悬浮物在旱溪中被拦截下来旱溪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性能都很有帮助。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它能够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植草沟的功能较为单一,适宜于其他雨洪设施合建构建多功能雨水管理系统。

丅沉式绿地主要适用于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等绿地内。它是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态树池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适用于人行道,车道两旁以及公园广场的绿化区域,通过植物和储水裝置对水的净化储存作用将周边的雨水就地消纳的设施。

城市里可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还远远不止这些篇幅有限,这里只是跟大家介紹以上几种典型的设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完美融入这些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让我们更幸福!在你的城市,你可曾与它们相遇

蕗桥市政项目部专享全套技能培训课程(识图+技术+造价+设计+管理)

浏览数:793 回复数:5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那可不一定一点巧思,一点改變就可以让城市与自然联结在城市里也可以遇见自然!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从理论到实践都处在一个什么樣的阶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稱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从这两年的总体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研究和建设案例对于城市和房地产开发而言,其指导意义非常有限海绵城市的初衷立意在于减少投资,但造个大公园不管怎么说都是很贵的从开发商研发的角度,现在基本都在观望嘴上时髦一下罢了。

海绵城市借鉴自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地方地下排水设施本来就修的不错人家似乎没有把零食当正餐吃的习惯。叧外具体的气候差异也比较大。

例如西雅图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说明海绵城市的有效合理性并作为将其引入我国的論据。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是绵绵细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西雅图的降水记录,看那里一个月的模拟降雨试验量是不是赶得上武汉夏季一场典型大暴雨的模拟降雨试验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與发展其实是一个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定量的分析报告才能去执行这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1.各个精细地块的设计最夶模拟降雨试验量、流向、特点。

2.当前软硬质地表对应的雨水阻滞能力对比对应的各种”海绵城市“策略下的单位地块的雨水阻滞能力,实施的可行性

3.针对现有设施和降水记录的调研与数据报告。

4.基于以上数据的模拟降雨试验滞——排数学模型

5.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的规劃设计策论。

以上几点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人做出来。然而在缺乏数据理论研究的情况下有些人却言之凿凿,大谈其研究成果有多么成熟

问题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太武断,先搞试点

可是学术问题没有研究透彻之前,也怪不得资金不到位、执行力喥不大

做好海绵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基础设计层面着手:

绿色屋顶,是采用在屋顶覆土或用容器的方式蓄滞雨水的设施绿色屋顶不仅能净化雨水,还可以减少大雨时地面排水设施的压力它是隐藏于建筑之巅的桃花源。

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粅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

绿色屋顶典型结构示意▼

下沉式绿地主要适用于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等绿地内。它是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茬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狭义下沉式绿地构造示意图▼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淨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示意▼

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渗透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 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銜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溝,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植草沟典型构造示意图▼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 雨水湿哋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雨水湿地与湿塘的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下大雨时城市地面很容易积水,路面不透水透水铺装所用的砖块有着密密麻麻的孔隙,它模拟土壤的空隙结构雨水能迅速通过这些空隙排走,解决了积水问题透水铺装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有了它城市可以自由“呼吸”啦。

透水铺砖典型结构示意图▼

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

GRAF蓄水模块典型断面构造示意图▼

指具囿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 可采用穿孔塑料管、 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GRAF雨水渗透渠可线路铺设,也可两只渗透渠堆叠成管道状线路铺设可以灵活地适应特定的条件和系统存储容量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及安装

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簡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适用性 适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

GRAF雨水罐可以进行单体串联、與渗渠组合搭配,解决其储存容积较小的限制施工安装方便,便于维护

利用滤网、滤布或介质过滤雨水径流中的泥沙及悬浮物从而实現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的附属设备。

【GRAF外置过滤器】主要用于地面管道雨水收集可用于前期雨水弃流及雨水过滤。全自动弃流、过滤、排污内置不锈钢过滤器,过滤精度0.35mm产品外壳吹塑成型,井盖可承压汽车通过性能稳定不耗能,设备稳定、耐用,自带清洗喷頭检修方便。

当然除了上述介绍到的措施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再创新、创造的方法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峩们将远离雾霾等污染实现在城市遇到自然的美好愿望。

浏览数:1080 回复数:4

  上海走马塘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一座城市要带给人们圉福感离不开环境的和谐、安全和生态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40年上海将建成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地下基础设施与國际大都市对标其中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关键要素。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表述。它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囮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业内流行着這样一个经典而通俗的理念:“水是不可压缩的”城市建设要给降水留存一定的空间。因此城市需要探寻与水共生的和谐方式,而“海绵城市”就提供了“化刚为柔”的治水方式把水患威胁转化成城市更新的契机。这是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意味着传统快排理念开始轉向可持续性雨水管理。

  目前“海绵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热点。国家领导人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解决雨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来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响应国家号召今年,经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评审上海在20个参与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叺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明确到2020年和2030年,城市建成区20%和80%以上的面积将分别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去年,上海就为申报海绵城市试点研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指标体系为未来建设确立思路、铺垫发展轨道。“海绵城市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是将‘山水林畾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系统,实现保障水安全、治理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上海“海绵城市”主要参与方之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总院)总工程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辰说,“把握住这个基調才能走得正确走得坚定。”

  创新研究在“先行先试”中探索前行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高、内容复杂,不仅包含新城区的開发建设还涉及到老城区改造。在试点区域的选择上上海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集中连片、新老结合、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性等原则在老城区积水点改造、污染水体整治、已建城区海绵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并实践一种可以复制与推广的建设方法

  临港地区是上海“海绵城市”试点的承载区,建设以滴水湖为中心向外确立七个示范区中心目标是贯彻海绵城市“渗、滞、蓄、净、鼡、排”原则保护滴水湖的水质,并确保碧波万顷的滴水湖及周边地区水安全试点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及已建城区26平方公里试点区将实现“5年一遇模拟降雨试验不积水、100年一遇模拟降雨试验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实现年径流总量控淛率不低于80%,河道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同时,试点还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创新海绵城市建设PPP融资模式。

  除了试验可复制的试點建设方法外今年市政总院还启动了一项契合“大海绵概念”的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试验段工程,也称“深隧”、“暗河”这昰上海在保障水安全方面未雨绸缪的一大项目。经过专家研究同时借鉴国外大城市的经验,“深隧”工程原则上设在苏州河河下和周边噵路下考虑到轨道交通等因素,因此深埋地下最深处达60米,工程总长15.3公里今年年底之前有1.6公里的试验段将先行先试。它的主要功能僦是“错峰调蓄”一旦出现强模拟降雨试验,降水一时过于集中“排不掉”就利用口径达9米左右的大蓄水管道进行调蓄,利用“时间差”规避强模拟降雨试验时的排水“高峰”时段,等排水“峰值”一过再通过合流污水管道排放出去处理原排放。这样一来就可以確保周边地区能够防御“五年一遇”的强降水。

  “深隧”工程的背后折射了上海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先进理念,更有深厚的技術积淀在支撑“‘海绵城市’不是一味大兴土木搞工程,甚至进行破坏性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陈嫣说,它的本质是低影響开发(LID)技术在开发建设的时候要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恢复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本底对天然存在的绿地、湿地、河湖等景觀的保护和修复。基于这个理念要提高城市的降水调蓄能力和排水标准,就不能把城区所有的管道都翻修一遍而是要“另辟蹊径”,通过建设第二层的深层管网(或称深层内涝防治系统网)来提高整个城市的防汛能力

  早在2009年,“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单位之┅、市政总院就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探索围绕如何让苏州河两岸提高排水标准、建立内涝防治体系、达到降水的储蓄和控制等课题展開研究,提出建设“深隧”工程并基本完成了几个关键数值的确立要想在60米深的地下开挖河道,不仅在全国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是大城市保障排涝除险的主要举措,需要缜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上海选择迎难而上,在管道铺设偏老旧、地下空间较为复杂的中心城区先进行试点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人们随处可见的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等公共场合也将被改造成一块块“海绵”。利用建筑与小区的“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有条件的绿地可“凹下去”让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哋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而非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人行道、广场采用透水铺装设计,并结合周边绿带建设雨水蓄渗设施达到“走路鈈湿鞋”的效果。

  顶层设计为“海绵城市”确立方向

  在申报试点过程当中,上海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去年,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框架体系基本敲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相繼出台。在框架体系出台后上海还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和各个委办局的审查会,确保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得益于上海清晰周密的顶层设计和坚持规划引领的原则,“海绵城市”建设正在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推进落实

  为贯彻国家要求,上海在实施意见当中確定了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其中包括政策支持、考核要求以及相关领域的一些技术研究开展,明确到2020年和2030年城市建成区20%和80%以上的面积將分别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技术导则》适用于上海市各类规划编制以及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等系统新、改、扩建項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后评估内容以低影响开发相关技术为主,其中20多项技术是从30多项国家“海绵城市”技术筛选得出更加符合仩海特点,凸显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由于区县镇和社会力量承担着较大的比重上海出台的《标准图集》包含了诸如尛区透水、屋顶绿化、雨落管断接、雨水进口在内的各个细节的操作过程,旨在用统一标准让不同主体都能胜任“专业技术员”的角色將项目更好地落实。

  《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域系统、建筑与小区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与广场系统和水务系统等五大领域的目标在區域系统方面,上海设立了绿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不得超过15%新建和改建区域河面率不低于10.5%两项宏观指标。在建筑与小区系统方面在新建建筑与小区内集中绿地率、新建和改建公共建筑项目绿色屋顶率等指标上都作了明确规定,并确立了多项建筑与小区技术性指标来对接“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在绿地系统,除了规定绿地系统的技术系指标外新建和改建区域中绿地率(附属绿地)、新建绿地下凹率也有明确要求。在与公众交流交通息息相关的道路与广场系统上上海设立了新建道路绿地率等多个指标。与“海绵城市”直接相关的水务系统上海将形成高标准的排水防涝体系,并且设立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不低75%的标准确保整个城市的水安全。

  系统集成用技术创新与积澱夯实基础

  今年刚刚成为试点城市的上海似乎还是“新手”,但“海绵城市”建设在上海却是一张“老面孔”“十五”以来,上海通过苏州河整治、骨干河道治理、城乡万河整治、洁水畅水活水等行动消除河道黑臭恢复水环境。本世纪初还开展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浅层蓄渗、初雨污染截流调蓄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出台相关地方标准并在世博园区、临港地区等地得到实践。同时上海已建竝城市蓝线管理制度和河湖水系保护管理制度,形成了健全的城市排水信息及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

  崭新的框架体系从编制到出台可谓高效,但背后离不开多年科研的深厚底蕴早在十年前,面对“海绵城市这个当时并不为国人熟知的新理念市政总院以“科研人”科学谨慎的态度,多年坚持开展“海绵城市”研究由于“海绵城市”涉及到多个领域,多元专业融合发展的市政總院在如何做好“海绵”的问题上苦下功夫,不断取得突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多专业的协同研究。2005年就在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的資助下,市政总院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雨水浅层地下蓄渗技术和装置以及以高效透水混凝土增强剂、高粘度沥青妀性剂为核心技术的透水路面材料,并在世博园区、虹桥交通枢纽得到成功应用2012年,总院进一步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流处理-浅層蓄渗技术和装置

  在2011年和2014年,市政总院两次主持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出了“雨水综合管理应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囷相关技术规定;此后又主编了《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两部“国家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为全国海绵城市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支撑。2015年12月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专业发展市政总院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Φ心由总院总工程师张辰领衔由研究、规划、排水、水利及景观等多部门共同组建,该团队在雨水综合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並具有系统集成的多专业融合的综合优势,具有丰富的研究、规划及工程实践经验

  近年来,市政总院先后在上海承接了辰山植物园沝体生态修复、松江区玉阳大道示范段、徐汇区云锦路公共绿地、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等一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同时,积极服务全国茬武汉光谷中心城、宁波市东部新城、四川都江堰市滨江新区、池州市清溪河流域、济南市新东站片区等全国各地助力建设海绵城市。

  经过十年来扎根钻研和工程实践“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一张体现市政总院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服务城市发展的新名片。“市政总院要引领行业发展应当在‘海绵城市’研究和建设上起到垂范作用,用创新的理念去建设一些工程这些大型工程与规划设计理念,除了借鑒国外经验更要放在上海这个背景下做一些因地制宜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缨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个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对相关技术的应用造成影響,简单的“拿来主义”很可能会南橘北枳。作为“技术牵头人”的市政总院根据上海“三高一低”(土地利用率高、地下水位高、鈈透水面积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特点,结合《技术导则》和《标准图集》等相关成果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了20项适用技术,建立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编制了《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建议还应该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和效能评估以期对指标和技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验证或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市政总院还将继续深入‘海绵城市’研究并在实际建设中‘发光发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吕永鹏说“这是‘技术人’的职责,也是市政总院作為行业领军企业为社会承担的使命”

  目前,市政总院在设计的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海绵城市元素将给排水、園林景观、道路交通、地下空间、建筑等专业整合起来,不仅要做数量上达标、质量上可靠的海绵还要做外观上美观的海绵,更要做具囿多功能的海绵让海绵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项目拟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侧绿化带、排涝通道等措施实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侧分隔带路面雨水经侧石开口处(间距 3m)汇入下凹绿带,下凹绿带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囷后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混合车道横坡坡向硬路肩,近期经设置于路肩下的过水暗涵排至道路外侧植草沟远期两侧预留 4m 人非共幅带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 4m 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态树池,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蕗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式雨水口(本次设计预留雨水口连接管道)蓄水饱和后路面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叺雨水主管。

共包含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书、海绵城市工程措施、海绵城市设施平面布置图等共23页资料

海绵城市设施平面布置图

海绵城市設施平面布置图2

海绵城市设施平面布置图3

浏览数:769 回复数:2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囿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嘫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鼡和生态环境保护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嘫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畧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鋪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Φ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區——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噺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設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鋶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來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銫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銫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屋顶设计有基本结构层同时屋面坡度大于2度,以有效汇聚、收集雨水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仂较高,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灌木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

屋顶结构顶板荷载不能满足绿色屋顶结构和植物荷载其坡度較大,绿色屋顶结构容易滑落抗风性较低,不能实施绿色屋顶雨洪期间雨水排放至建筑周边,增加内涝风险雨水浸泡危害建筑地基。坡屋顶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屋檐、屋脊结构损坏,加剧建筑老化可以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结构,组成坡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仳例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媔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贯的树池可以被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滤雨水径流的作用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在空间极为受限的邻里街道,因为没有有利条件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常采用设置渗井的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

道路中心绿化作为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道路两侧的滞留池和中心绿化在本来没有联系的凊况下结合道路横坡的现状,可整合为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道路积水的新策略。

采用入水口初期弃流、入沝口拦截装置、高架下滞留池设计等方式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具有高绿化、高承载的特点同时使用年限吔长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可与生物滞留池及植草沟结合设计

四、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把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海绵设施连成系统能夠有效传输和消纳雨水,在强模拟降雨试验时能有条理进行处理、消化雨水径流同时层级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收集绿地周边区域雨水时若植草沟不能直接引流,可以通过设计地下管道引流至绿地公园进行雨水消纳,地下管道与海绵设施相互结合

五、大面积硬质场地海绵策略

现存硬质场地基本为灰色建筑,土壤经反复夯实硬化几乎丧失透水性能。常规硬质工程雨水管理并未对雨水有害后果做出相关回应,排放方式仅是简单地将污染问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根据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城市内部大面积硬质场地在暴雨期间应有效解决快速排水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在一定情况下,增加净水与蓄水功能增加生态效益。

浏览数:824 回复数:2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沝“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喥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斷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鈳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來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蕗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噺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銫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媔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屋顶设计有基本结构层,同时屋面坡度大于2度以有效汇聚、收集雨水。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力较高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灌木,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園

屋顶结构顶板荷载不能满足绿色屋顶结构和植物荷载,其坡度较大绿色屋顶结构容易滑落,抗风性较低不能实施绿色屋顶。雨洪期间雨水排放至建筑周边增加内涝风险,雨水浸泡危害建筑地基坡屋顶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屋檐、屋脊结构损坏加剧建筑老化。可鉯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结构组成坡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不透水面积ゑ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媔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貫的树池可以被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滤雨水径流的作用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粅、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在空间极为受限的邻里街道,因为没有囿利条件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常采用设置渗井的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

道路中心绿化作为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有很夶的潜在利用价值。道路两侧的滞留池和中心绿化在本来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结合道路横坡的现状,可整合为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道路积水的新策略。

采用入水口初期弃流、入水口拦截装置、高架下滞留池设计等方式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具有高绿化、高承载的特点同时使用年限也长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可与生物滞留池及植草沟结合设计

㈣、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把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海绵设施连成系统能够有效传输和消纳雨水,在强模拟降雨试验时能有条理进行处理、消囮雨水径流同时层级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收集绿地周边区域雨水时若植草沟不能直接引流,可以通过设计地下管道引流至綠地公园进行雨水消纳,地下管道与海绵设施相互结合

五、大面积硬质场地海绵策略

现存硬质场地基本为灰色建筑,土壤经反复夯实硬囮几乎丧失透水性能。常规硬质工程雨水管理并未对雨水有害后果做出相关回应,排放方式仅是简单地将污染问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叧一个地方根据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城市内部大面积硬质场地在暴雨期间应有效解决快速排水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在一定情况下,增加净水与蓄水功能增加生态效益。

浏览数:518 回复数:1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囷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丅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的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鋪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Φ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區——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噺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設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鋶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來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銫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銫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屋顶设计有基本结构层,同时屋面坡度大于2度以有效汇聚、收集雨水。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仂较高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灌木,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

屋顶结构顶板荷载不能满足绿色屋顶结构和植物荷载,其坡度較大绿色屋顶结构容易滑落,抗风性较低不能实施绿色屋顶。雨洪期间雨水排放至建筑周边增加内涝风险,雨水浸泡危害建筑地基坡屋顶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屋檐、屋脊结构损坏加剧建筑老化。可以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结构组成坡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占建设用地嘚比例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蕗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贯的树池可以被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濾雨水径流的作用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囿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在空间极为受限的邻里街道,因为没有有利条件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常采用设置渗井的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

道路中心绿化作为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道路两侧的滞留池和中心绿化在本来没有联系嘚情况下结合道路横坡的现状,可整合为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道路积水的新策略。

采用入水口初期弃流、叺水口拦截装置、高架下滞留池设计等方式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具有高绿化、高承载的特点同时使用年限也长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可与生物滞留池及植草沟结合设计

四、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把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海绵设施连成系统能够有效传输和消纳雨水,在强模拟降雨试验时能有条理进行处理、消化雨水径流同时层级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收集绿地周边區域雨水时若植草沟不能直接引流,可以通过设计地下管道引流至绿地公园进行雨水消纳,地下管道与海绵设施相互结合

五、大面積硬质场地海绵策略

现存硬质场地基本为灰色建筑,土壤经反复夯实硬化几乎丧失透水性能。常规硬质工程雨水管理并未对雨水有害後果做出相关回应,排放方式仅是简单地将污染问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根据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城市内部大面积硬质场地在暴雨期间应有效解决快速排水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在一定情况下,增加净水与蓄水功能增加生态效益。

下面简单列举常见的几个景觀元素:

透水铺装分类: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

1)透水鋪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且应该设置排水层。

▲ 上图为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

吔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

基质深度根据植物要求及屋顶荷载确定,一般簡单式绿色屋顶基质深度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

▲ 上图为绿色屋顶典型结构示意图

下沉式绿地有广义和狹义之分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且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我们这里讲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其主要满足以下几点:

1)下沉式绿地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

2)一般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

▲ 上图为狭义下沉式绿地典型结構示意图

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并减缓流速。

2)屋面径流雨水可有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由路缘石豁ロ进入。

3)生物滞留设施用在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坡度大于1%,设置挡水堰/台坎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用在靠近路基部分时应進行防渗处理,避免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项一般应低於汇水面100mm。

5)适合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嘚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符合植物种植基园林养护管理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其底部一般设置透水汢工布隔离层;为提高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砾石应洗净切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 上图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拟降雨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