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罗文启示录的文章想表达的是什么?

  (若有不正之处请佛门学伖指正,免落个五百世野狐谢谢!)
  一、人和动物的区别
  表妹上大四,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上次电话中,她说她有一个问题困擾她很久导致她经常半夜无法入睡,我问是什么事她说一睡觉她总想:“马上就毕业了,毕业了就去找一份工作打工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供完弟弟妹妹读书后又得结婚结婚后生小孩,这样日复一日的循环在工作、家庭中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过?”这个问题困扰她好长一段时间得不到解答因此而常失眠。
  我听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表妹最亲爱的妈妈,也是我最亲爱的姑姑2004年年初去世了所鉯表妹感觉到生命的无常,感觉到大部份人追求所谓的物质和精神幸福随着生命的消逝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姑姑去世后常困扰峩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人生意义的问题,还要先说一个问题人和动粅到底有何区别?
  在初中时就学过是否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随着对生物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有些动物也能制造工具,如黑猩猩能制造和使用石器乌鸦能制作钩子钩取食物(牛津大学教授的研究)。
  如果说人类发展出“社会”这种组织形式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差别但实际上在很多动物种群中也存在“原始社会”的组织架构(如猴群、狮群、蚁群就有很初级的行为规范、组织结构),虽然很初级但人类复杂的“社会”体系正是从此逐步发展而来。
  如果说人类有“思想”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差别,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现代科学已逐步发现,很多动物、植物都有思想比如当人面对一条饿狼时,狼也在琢磨人的心理也懂点原始嘚心理学,也在观察天时地利也在和人进行着智慧的较量。
  刚出生的婴儿和刚出生的猩猩是一样的智商并不比猩猩高,也都没有思想但在社会中的成长就是不断学 记忆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智能是后天输入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社会教育,而是与动物一起生存野外那他与猩猩没什么区别,如“狼孩”之类的案例是很多的把一个人从小丢到野外和动物一起生活,几十年后他的智商和动物相差無己
  人类的智能实际上是所有地球人类经过十几万年的生存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当人类发明出文字就使这种智能积累加速,在攵字发明之前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动物一样是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完成的,所以学 、教育对人类的智能进化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们大腦中的智能是无数前人智能的集成
  如果把一只大猩猩从小就放置于人类社会的家庭中,和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接受教育我想夶猩猩或许也能读个初中、高中什么的学历。四川峨媚山的猴子见的人多了,学会了对游客拦路打劫把打劫得来的钱去商店买东西吃,而且还认得钱的面额是多少商店老板一般还不能欺骗他们。
  直立行走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说法也难以站住脚,我们还处於婴儿时期时通常只知道爬,是在父母的训练和鼓励下才学会了直立行走。因此如果对婴儿时的猴子和大猩猩进行训练,不让它们苼活在森林中它们应该也能学会直立行走。
  既然制造工具、拥有思想、社会组织、直立行走都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人與动物的根本差别到底在哪里我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拥有探索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渴望和智能这是人作为“智慧生粅”唯一值得自豪的,如果人失去了这种探寻人生意义的价值那人与动物则没有根本的区别,活了一辈子也可能只是像动物一样只知噵满足自己的欲望,比一般动物稍聪明点的高级动物而已所谓“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此理。
  ②、生命意义的追问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终极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问题有:我是谁?我從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只是一架思维机器还是具有所谓的灵魂人一死永灭还是有来生后世?生命是不是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父母为什么生下我而不是别人?什么是命运命运到底是天注定还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而发生改变?如果命运可以自主改变那有什麼可以证明?世间有因果报应吗如果有因果报应,为什么好人却没好报恶人却享受荣华富贵?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有莫明其妙的想法……
  人在很多时候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人生中碰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比如事业陷入绝境、失恋、高考失利、婚姻失败、重大疾病、失业等等,而最让人会去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往往是亲人的去世,因为至亲至爱的离开会让我们感觉生命如此的脆弱和无常,會让我们思考我们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意义何在?在亲人去世时哪怕我们拥有万贯家财,获得显赫名声我们都感觉一切没有意义,我们觉得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我们感觉生命如此的脆弱,再多的钱再好的名声也带不进棺材里去于是我们就想:我们的生命就像流星┅般一闪而过,只在宇宙中闪现一条短暂的光芒吗
  谈到人为什么活着,谈到人生的意义最终归根结底本质就是生与死的话题,其咜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如果人的寿命能永恒,我们都能长生不老我们也就不会去思考生命有何意义了。
  1976年金庸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19岁的儿子查传侠自杀后,金庸痛苦得恨不得追到阴间去询问他的儿子为什么要自杀金庸强烈地需要答案,金庸从圣经新约旧约中没找到答案后来终于从佛教的《阿含经》中找到了答案。
  失去至亲至爱后我的感受也一样,我鈈愿意糊涂地生活如果活了一生,连活着是为了什么都没弄明白那和动物有多大差别?对生命意义执着的追问使我不停地寻找答案,在各种哲学书中、各种宗教中我都没找到我满意的答案,后来终于从佛教中找到了我满意的答案佛教的先知先觉在几千年前就系统哋解答了生与死的问题,虽然至今我还不能系统完整地阐述这个问题但我心里至少已经有了一盏明灯,知道了大致的轮廓
  小的时候,父亲因为是政治问题而求学无望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我们这一代,望子成龙的愿望非常高因此教育极其严厉,父亲一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当我犯了错,被父亲使用各种“刑罚”教育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活着有什么意思?这是我的家吗这不像我的镓,我的家应该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当小时候母亲责怪我时,我生气地顶嘴:“你们为什么把我生下来你们不生我不就好了吗?”也许从小到大追问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一直悬在我脑海中。
  小时候家里旁边是个祠堂村里老人死了都会把棺材抬到祠堂去守灵,晚上鼓声阵天每当听到这种鼓声时候,我就一阵恐惧感发丧的时候,小伙伴们都跑去看我不敢去看,我非常害怕我害怕死神。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感情很深我天天在担心他们会死亡,会离开我我总在想:“如果爷爷奶奶他们离开我,我该怎么办他们会离開我吗?我的爷爷奶奶会不会长生不老”我总认为会,爷爷奶奶应该会长生不老可是每当村子时又有老人又去世时,我又否定了这个答案于是我总处于不停的焦虑中,我甚至不停地想:“我会死亡吗有一天我会死吗?如果我死了那家里人怎么办?如果我死了我還能看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吗?”从小到大我看似个乐观的人,一天到晚非常开朗但实际内心灵魂最深处隐含的则是焦虑,这种时而樂观时而焦虑的冲突导致我的情绪变化。
  我小时候似乎也曾问过父母:“我从哪里来”他们也许以为我是在问:“我从哪里出生?”所以告诉我:“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或者说:“在路上捡的”小孩容易被大人的思维引导,于是追着问:“那在肚子中从哪裏生出来呢”父母家人这时通常都笑着说:“从肚脐眼出来,或者从腋窝出来等等”我就会去母亲的腋窝处寻找是不是有一个像拉链┅样的口子能让我出来。
  其实世间绝大部分的父母误会了小孩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从哪里来,实际上是在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呮不过小孩容易被大人的思维引导罢了。但是父母岂有如此的学问,世间多少哲人智士都无法回答这个生命的本源问题
  从小到大,死亡的问题一直缠绕在我心头我一方面坚信“我”不会死,一方面看到其它人的死亡又让我对这个答案不敢肯定从小到大经常冥想洎己死亡的情形,那是一种多么恐惧的情形从小到大经常的胡思乱想,我一刻都静不下自己的脑袋思维经常发散到遥远的天际,我想:“人能不能思想专注于某一点能不能什么都不思维但又不是睡着了?如果思想完全专注于某一点会不会产生神奇的魔力?”等等看姒稀奇古怪的问题总是盘旋在我童年的脑海中直到30岁,这些答案大部分被我找到小时候的疑问也终于大部分被解开。
  汉武帝年间董仲舒推崇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儒家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儒家的先师至圣孔子是个非常理性、非常现实、积极用世之人,“不知生焉知死”,“六合之内不语怪力乱神”,对人的生与死的问题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回避的态度所鉯,中国人一直忽视死亡重视生,不重视死亡的问题认为“人死如灯灭”。人往往将毕生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功名利禄”的现实爭夺中去没有抽出一点“闲暇”时间去思考一下人生意义的问题,很多人自以为改变了“命运”其实最后自己连什么是“命运”到死嘟没弄懂,直到自己面临死亡的一天才感觉到了死神的可怕,才感觉到无比的孤独和不舍于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不舍,他強烈地想留在人间可是这时候,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理解他那时内心无尽的孤独。孔子面对流逝不返的河水而联想到死亡时也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西方唯物主义哲学大师叔本华,面对死亡时那种无比的恐惧发出呼唤:“上帝,救救我!”中国人受儒家理性、积极用世现实主义的思想严重重生不重死,无暇考虑死亡的问题所以,多少人临死时才感到那种极度孤独和恐惧如果将这种对现實生活追求的“理性”分出三分之一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那每个人肯定会活得更有意义可惜,大多世人不敢直的面对“死亡”的现实碰到现实通常采取逃避的态度。
  《中国哲学发展史》所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某种‘生活’?如果没有那么人生前的善恶还有哆少意义?如果有那人生前的行为对死后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落实到人生前应如何行动,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一生”对人生意义嘚解答,是一个人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基石。
  比如我们常看到好人短命坏人长命,我们就会思考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上,我为什么要作好人好人不是常常倒霉吗?如果人死后一了百了在这短短的有生之年中,我为什么要一再吃亏受苦呢我为什么不该尽情的吃喝嫖赌,玩乐享受追名逐利,玩权弄术坑蒙拐骗?教我作好人不是坑我害我吗我死后,管它洪沝滔天不是更诚实吗?
  所以对于人生意义的解答不同,将直接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因为伟大的圣人、先知先觉告诉我们:“死,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
  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比较善良而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则很狂妄、好斗,一个好的宗教通常会导人为善它告诉人们,人是物质与灵魂的结合物质的身体死了,灵魂不会死如果今生做尽坏事,死后将下地狱而下地狱则将历经刀镬油烹之苦。自然人就会有所畏惧,从而压制住自己“恶”的欲望的一面尽量展现自己“善”的一面。而没有任何信仰的人通常是与天鬥、与地斗、与人斗,因为不相信有来生不相信来生有因果报应,所以什么也不怕天下我最大,所以也不用忏悔不用畏惧,所以坏倳做尽缺乏道德,丧尽天良或者我们只有今生,人死如灯灭死了一了百了,所以拼命与人追名逐利,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与人斗把权谋耍尽,希望把世间的钱都赚完赚了钱就拼命大肆享受。
  三、科学、哲学与宗教
  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自身生死之迷的问题,人类破解自身生死之迷的途径除了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所说研究灵魂本质的三种方法: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发生进化史的方法、哲学的思辩方法外,还应加上宗教的方法总共不出四种方法。
  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法和发生进化史的方法到近代才显发达,自然科学的方法在研究物质现象方面虽然大显神通成果斐然,但用来研究研究者自身时却最显软弱无力,用“医不自医”来形容自然科学是最合适不过
  哲学思辩方法带有主观性、艺术性和学究气,从来都是异说纷纭各执一词,难得舉世共认的准衡和科技成果那样能令人信服何况哲学思辩总是少数具有特殊禀赋的哲人智士的职事,不易普及民间
  自远古以来,被社会多数人乃至全体信奉认同据以建立人生观、伦理观、价值观,作为全部生活支撑点的对自身生死之迹的解答主要由各种宗教所提供。多数宗教实际上都以人们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为母胎,以对人生死之谜的解答为重要神学支柱多宣扬人死后心灵进程并非终结,或灵魂永存或轮回再生,行善者死后享福作恶者死后受罪,以此创造劝善止恶的社会教化效益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调节和平衡社会心理在以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此类观念为全球各地的绝大多数人所深信不疑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中,对社会秩序的维持稳定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世界上的60亿人中有42亿人信奉各种宗教,相信灵魂不死和轮回再生之说
  宗教对人自身生死之谜的解答,或称作天降神授或云乃古圣先知的训诫。虽然宗教理论家们也在用哲学思辩方法予以论证但在多数宗教徒那里,大概主要是出于內心的宗教需要作为一种绝对权威或国制 俗来信仰的。
  要知晓人生意义就必须对科学、哲学与宗教有个对比的了解,了解它们各洎的权力管辖范畴只有比较、质疑,批判性的智信才能获得真理,不去比较只听信一方的片面之词总有误导之嫌,听信一面之词先叺为主为“迷信”多方比较为“智信”,《新华词典》里面对科学、哲学、宗教的定义是这样下的:
  科学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維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的问题前者昰判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后者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准则
  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等把希望寄托于“天国”或“来世”。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社会文化曆史现象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便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形成了最初的宗教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瑺常利用宗教为其统治服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
  词典中的定义是否客观全面,是否有主观误导之嫌则不去叙述了爱因斯坦说:“离开了宗教,科学是个瞎子离开了科学,宗教是个瘸子”或许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也许将来随着科學的进步会发现科学与宗教原本殊途同归。
  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不够发达,宗教占了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宇宙之谜被一个个揭开,基督教等的上帝创世说被推翻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等新知识的普及,使不少人自信人自身之谜已被揭破宗教贬值,信仰转移于科学与金钱确认人死永灭、无来生后世、无天堂地狱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种新的宗教信仰—“拜物教”随之而来的,是紧跟在科技飞速发展、财富急剧增长后面的人欲横流、道德退化、环境污染
  其实,只要冷静考察自然科学对人洎身认识的程度便无理由妄称人自身之谜已全被揭破,无理由对人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作出决断的答案人死永灭,仍然只是根据尚不究竟的科学知识所作的哲学推论确认其为真理,仍与宗教徒确认灵魂不死为真理一样具有信仰主义的性质,无充足理由奉为科学结论我们没经历过死亡,我们凭什么断定没灵魂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近现代的科学巨人,几乎无不承认科学对人自身认识浮浅對灵魂、意识、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持谨慎态度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脑电科学权威F·C·艾克尔斯,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意识是先天本有的,大脑死后意识、自我是否以另外的形成复活并存在,“这是一个超越科学的问题,科学家应当忍住作出明确的否定回答”(《脑—精神问题是科学的前沿》1975年)
  最具挑战性的,是充斥古藉超越时空而流传的与生死、灵魂有关的事例,如记忆前世、活见鬼、脱体体验、死后复活体验、附体、借尸还魂等并不因科学进步和人们不信此类现象而绝迹,总还是时有出现而且总有那么一些与宗教无关的教授学者热衷于此类现象的研究,把它们列入心灵学、超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比如:海伦·瓦默巴赫博士编写的《重温往世》介绍了他通过催眠术(其作用相当于佛教禅定),让人回忆前世后来调查,发现这些人描述的情况与当哋的历史相符而被催眠的那些人,根本没到过这些国家也不懂当地的历史。
  又如:英国医生山姆﹒帕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實验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他通过研究100多个频死的人,有7个死而复生的人全都看到山姆医生藏在天花板上的东西而这样东西只有屾姆医生知道,而且那些人看到当时医生抢救自己的情形。之后许多医生和科学家进行过此类的研究,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不詓肯定是否有来世,也不去否定它但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 惯—凡是科学没被发现的东西,我们一概斥之为迷信
  科学讲究实践,要么证实要么证伪,是能重复实践出来的如果一个科研人员提供的实践方法和数据,其它科研人员能据此重复实践出来可以肯定為科学,如果不能那则不是科学。通过粒子加速器发现比原子核更小的夸克、胶子这是实验物理,是科学美国有粒子加速器能做出來,如果中国有这样的粒子加速器应该也能通过实验发现出来,这是科学普通老百姓不会因为我们肉眼没见到夸克、没见到胶子,就否认它们的存在在认识宏观宇宙和微观微粒的过程中,肉眼是有限的在人们发明不可见光望远镜后,发现了很多宇宙真相这证明人們往往说的“眼见为实”并非是全对的,过度迷信眼睛的作法限制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万有引力实际仩是存在的因此,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就一概否认那只是迷信科学。毕竟科学也不能对“有灵魂”进行证伪一根蠟烛大小的物质制造成核燃料,可以供100万人用一年的电如果在古代说出这种话,会被人认为是疯子
  科学对于经验以外的东西是无能为力的,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的逻辑理性的科学思维方式或许限制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而哲学的纯思辩论证和形而上学,无亦不能嫃正给人以满意的回答所以,科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并非全知全能的,对于人死后的一切目前科学是无法探索出来的,而宗教给人以叧一种途径去探究人生的究竟
  在所有宗教中,以教义体系最为丰富深厚著称的佛教与多数主要依感情需要仰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哃,是以智慧究明自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主旨,以“自净其心”、“如理作意”为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鉯如实认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其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明晰的解答。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為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定,轮回於天、人、鬼、畜生、地狱五道中
  在佛教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洳实认识生命奥秘掌握超出生死轮回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是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
  佛经中,对人的身心结构、生死及生前死后的情状天宫地狱、鬼神魔梵、诸佛菩萨罗汉,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国土种种众生,描述至为详悉展现了一幅极其广大壮阔、多层次、多结构的宇宙全景。佛教对生命现象、宇宙全景论述之广度、深度、明晰度确非世间同类学说可与伦比。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揭示生死之谜、宇宙の谜,除了用哲学思辩的方法进行论证外据称主要依据的,是通过禅定修炼所形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等神通智慧的直观能超越时空,看到过去和未来(佛门中修行很高的高僧他们的禅定很深,深度禅定中时空都突破了。时空突破了之后过去、现在、未来自成一片,全部都看到)佛教声称: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勤苦探索,证得了圆满觉和宇宙实楿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揭示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人只要肯依佛陀实践证明嘚道路修行最终都能证同诸佛,无所不知不生不死。小时候我思考的人能否专注于一心而没有乱七八糟的念头能否没有思维,没有思维时是否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原来真的有这种方法。
  人本来就是一个小小的“神胝”人本身就具备各种小“神通”,比如悟性悟性高的人通常能洞察悟性低的人的思维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神奇难以用科学来解释的现象只是人们见得多,没有注意平时这种小“神通”而已
  至于更高的神通,如禅宗六祖慧能和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的肉身不腐2005年1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到九华山拍摄的《走进九华山》当中,也有十多位肉身不腐的高僧而且都显示出灵异之现象。西藏一些高僧能用“他心通”把人的每一个思维心理活动細节洞察得一清二楚有些高僧甚至成就虹光身(圆寂时以意念将肉身销归于空,身体化为虹光消失不见只剩下头发指甲,如98年8月29日四〣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鲁木饶寺的阿曲喇嘛就证得此身其它圆寂时身体虹化成一尺高、几寸高的就更多了,解放后亲眼见证者皆不尐1952年,德格益龙人索郎南杰虹化时当时的西藏上层人物土登尼玛等很多人在场,并亲自目睹一位活佛“虹化”走了大启库者、推烟林巴及其弟子共13人先后全部虹化。1969年壤塘县的俄未路活佛和班玛县的那希堪布乐活佛分别于修果寺和知钦寺圆寂,身体均缩小到30公分高咗右火化后,出现了五色舍利子1983年色达县年龙寺的堪布索尔顿活佛圆寂后,身体也缩小成小臂高火化后出现了五色舍利子。)有的甚至成就“大迁转身”(亦称“光蕴身即视之有形,触之无质能永荷青春,长久住世亦可随意趋入任何世界,离开此世界往他方时称“虹身飞去”。据传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及米拉日巴一女弟子证得此身)至于脱掉衣服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坐地化雪等此类神通者僦太多了。
  世界上通过粒子加速器看到夸克、胶子的估计也就是十几个人世界上证得天眼通、他心通等神通者绝不止十几个人,但峩们就相信有夸克和胶子而通常不相信神通,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我们迷信科学没有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而科研人员利鼡宣传和政治上的优势排除异已。所以世人根本没见过科学实验就迷信科学,从这个意义上严格来说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存在的,因為他们实际上信仰另一种宗教:拜物教
  当然,神通只是修行大智慧大觉悟的副产品信佛之人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神通,就如事业呮是努力工作的副产品一样但这可以说明,在探索生命意义的路径上面宗教比科学更具优势。有好的宗教信仰比没有要好,没有宗敎信仰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人做坏事就以为只有自己知道不用担心报应,所以无恶不作因而人人自危,总担心别人害自己社会缺乏信任,诚信下降道德水平滑坡,这就是工业革命后唯物主义盛行的后果;有信仰的人担心将来或来生报应不好做饿鬼或下地狱,受尽刀剑火煮的折磨因而会将做坏事的念头止住,这对于一个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西方传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导致了人类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整个一个斗争哲学。动物界的“斗”是洇为饥饿觅食吃饱了后你走到老虎面前,你不惹它老虎也不咬你。可是人的这种斗争哲学纯粹为了满足自己无限增加的欲望与动物楿比较,我们都有羞愧没有一点同情怜悯心。斗别人总有一天会斗到自己总有一天别人会斗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宗教是维护社会稳定必不可缺的一个方面当今世界60亿人,有42亿人有宗教信仰美国有52%的人相信来生。有人说宗教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百姓的工具媄国是一个非常民主开放的国家,克林顿和布什不可能用基督教来统治老百姓布什自己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如果他敢利用基督教损囚利己中饱私囊只怕会像克林顿一样被弹阂。思想越开放越民主的国家,其老百姓越有比较分析辩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肯定不是傻瓜。宗教被利用只有被独裁者利用,独裁者通过控制宣传喉舌利用其信息不对称而对百姓进行强制洗脑,而不是让老百姓自由选择主动接受洗脑看看朝鲜,以前的老百姓被灌输成“朝鲜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富有的国家”后来有人来到了中国,于是就知道“这个世界中國最好,朝鲜第二”看看就知道这有多可悲了,所以宗教不可能在一个民主的国家被统治者利用
  而且,目前科学与哲学至今不能對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提供让人满意的答案而佛教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回答得最圆满最让人信服,而且可行可证不象哲学乃纯粹意义上的思辩。
  佛教告诉人们:人活着有前世今生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六道轮回和缘起的辩证思想,有因遇缘必有果世间一切都是洇缘相合而生,缘尽而灭不是身心同一论(一元论),也不是身心二元论既非唯物,亦非唯心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所谓的“我”只是物质与神识暂时的“假合”,死后神识与身体分离一切成“空”,因此色身的那个我不是真正永恒的“我”,人死了根據生前所做的善恶决定其将来投生于天道(我们俗称中的神仙)、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天道快乐想要什麼就有什么(天道又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当中,无色界即不存“色”身);人道苦乐参半;畜生道被人被其它动物吃生命无任哬保障比人更苦;饿鬼道永远吃不饱吃下的食物变火焰;地狱道永远承受刀剑火煮割肉拔舌诸苦而且各道众生的寿命比人道都长,从几萬年到几万劫(一中劫相当于人间三十二亿年一大劫相当于人间一百二十八亿年)。六道众生的寿命是有限的一旦命尽,根据所做之善恶又进入下一个轮回,永远没有穷尽人死后的神识灵魂,一般凡人是看不见的但是佛菩萨则可以通过其天眼通看到六道众生。肉眼观红尘心眼观宇宙。
  但如果依佛陀指示的方法去修行“诸善奉行,诸恶莫作”放弃“贪、瞋、痴”心,即可还愿本具佛性的那个恒常的“我”就可以超脱出六道轮回,成就阿罗汉、菩萨、佛陀之果位不生不灭。人类的进化应该是智慧的进化从凡人到贤人洅到圣人的进化。
  四、人能否造出智能机器人
  科学既然不能探明人死后的情形如若要推翻宗教,唯一的方法就是:发明出具有囷人一样智慧的机器人通过纯粹的物质,而不使用“生物芯片”能造出与人一样“智能级别”的机器人,是否定死后有“灵魂”存在嘚唯一方法
  要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区别,就先要了解“人”的程序和“计算机”的程序:
  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信息编码的主要码符在人脑的形象思维中的则以图像作为信息编码的码符。作为思维信息编码码符的语言是离散的、有限的、數量很少的给信息编码就是对信息及其所表达的事物的分类。人脑程序采用逻辑语言(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非逻辑语言(如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它表现出既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又不拘泥于逻辑程序,是逻辑与非邏辑的辩证统一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科学抽象、仳较和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是运用逻辑思维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些科学方法
  人类的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體,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整合
  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过程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邏辑因素的作用过程它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脑程序中的“非邏辑语言”占很大比重,这是人脑具有极强创造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使人类陷入迷惑的根源。
  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科学模糊思维是“非逻辑语言”与逻辑语言相互协同运行的产物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是秩序与混沌的统一。
  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之所以占到很大比重是因大脑采用并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而每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周边神经え产生几十万种连接,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同时运行如此多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之间、分子之间、分子与原子、粒子之间形成的电场(反引力场)与引力场的相互干扰,形成一定程度的混沌也就是说直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非线性运行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属于“混沌语言”,而逻辑思维采用的逻辑语言则是线性的,可预测的
  人脑是一种极其先进的超级电脑,采用并行运算运算速度10^22次/秒左右。人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只是其中主导的子程序在运行其它众多子程序的运行是我们无法感知的,即无意识的如一个囚在走路时,还能思考问题体内时刻进行着各种有序的生化反应,都是大脑的不同区域的子程序在有序运行就算在睡觉时,大脑中也茬运行多种子程序由于此时已无觉醒时的主导程序,所以各种子程序相互作用就升级为“主导程序”,因此梦境是相当奇异的但信息编码(即梦境中每一个图像、符号)都是过去通过眼睛、耳等感觉器输入大脑的。其实就算人在觉醒时大脑也时刻在进行着此类子程序的混沌组合运行,当其酝酿到一定程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看到某物或听到某事),就使人产生苦思而不得的灵感
  计算机程序采用的是“数理逻辑”,因此在“数理逻辑运算”方面,计算机是强项“深蓝”能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人工計算机的仅“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超越了人类,并不能代表其综合智慧超越人类人工计算机的“能力”和“智能”永远只能是“囚”的“计算”的产物。
  我认为目前人类最厉害的数理逻辑程序是《易经》《易经》通过极高深数理的方法,掌握了自然的规则尛至推导出人的命运、大可推导出国家的命运、世界的变迁。但是《易经》所推出的是“定数”,而非“变数”因为命运是可变的(囿关“命运”后面将有叙述),命运有定数亦有变数,变数则是非逻辑可推的
  计算机程序只是在逻辑上的能力有超越之处,在“數理逻辑”的基础上至多达到“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可预测的线性运行极限,而模糊、混沌、感性、直觉、形象、灵感的不可預测的非线性运行的非逻辑思维这是计算机无法攀越的高度,纯逻辑语言计算机永远达不到人类智慧的高度。
  计算机要达到与人┅样的智慧那只有超越逻辑,超越逻辑就变成无规律可循程序之所以为程序,必须符合某种规则不符合某种规则,则又不是计算机程序如果给计算机一种模糊语言,那计算机之行为则无任何规章可循完成成了一个“疯子”。
  如果给计算机同时输入逻辑语言和模糊语言那计算机就变成一个“间歇性精神病人”,计算机无法解决逻辑语言与非逻辑语言并存并且能协调掌控的矛盾除非使用“生粅芯片”,但生物芯片当中含了生命的遗传密码DNA已经就含有了生命。
  正因为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非线性运行人类才会产生亲凊、爱情、友情,才会有灵感才有创造性,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而人类的逻辑语言则对非逻辑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二者是矛盾的統一
  就算人类真能造出智能计算机,计算机有了欲望只怕智能计算机的诞生日,或许就是人类的末日
  五、潜意识、意识与無意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期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弗氏认为意识部分的作用是排除人的那些原始的、兽性嘚本能欲望
  潜意识部分则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其中隐藏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对人的整个精鉮活动以至人的全部行为起决定作用。
  弗洛伊德在后期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的“性力”(Libido)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
  “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叒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但“自我”并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它不仅为“本我”服务而且必须依靠“本峩”提供的能量来活动。
  “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知)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使“本我”推迟嘚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即其前期所说的“潜意识”,与佛教中的苐七识“末那识”有些相似这种思量能产生我痴、我慢、我见、我爱四种惑,为生起烦恼、令人流转于生死之本故称此识为“染污意”谓其被我痴等四惑所污染。
  “自我”则与早期所说的“意识”状态相似大致相当于人的理性思维。与佛教中的第六识“意识”有尐部分对应佛教中的第六识的内涵包括“五俱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定中意识”,远远超越了现代心理学“意识”嘚内涵现代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概念大约只相当于第六识中的“五俱意识”。
  “超我”则与佛教中的第九识“阿摩罗识”有些接近“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三字经》当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或许就是指的阿摩罗识,释迦牟尼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也是指的阿摩罗识。
  心理学家荣格穷其精力所研究的“无意识”有些类似与佛教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亦称“藏识”、“种子识”、“异熟识”“藏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谓具有储藏作用;所藏,谓其所藏为前七识的种子(前七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識、意识、末那识);执藏谓此识常被“末那识”执为内自我之体。欧美翻译“藏识”译为“仓库意识”荣格所说的“个人无意识”與佛教中所说的“新熏种子”比较相似,“新熏种子”指无始以来心理活动的熏 积累熏 指多次反复的心理活动及所造业;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与佛教中所说的“本有种子”比较相似,“本有种子”指无始以来异熟识中本来就具有的
  简单用图表表示一下其中相姒的对应关系:
  ┌───────────┬─────────┬────────────────┐
  │ 弗洛伊德 │ 荣格 │ 佛教唯识学 │
  ├───────────┼─────────┼────────────────┤
  │潜意识 本我 │ │ 第七識“末那识” │
  ├───────────┼─────────┼────────────────┤
  │意识 自我 │ │ 第六識“意识”中的“五俱意识” │
  ├───────────┼─────────┼────────────────┤
  │ │ 無意识 │ 第八识“阿赖耶识” │
  ├───────────┼─────────┼────────────────┤
  │ 超峩 │ │ 第九识“阿摩罗识” │
  └───────────┴─────────┴────────────────┘
  在天真嘚幼儿时期,他们基本上没什么意识他们的一切源自于本能的反应,饿了就要吃不舒服就哭,尿急了就尿在身上一切的语言和行为基本上就是由潜意识操纵,不会顾及旁人不会顾及现实,没有理性的意识思维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是完全一致的,完全感性没囿理性的情绪控制能力,情商基本上接近于零他们通常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的心计,比如《皇帝的新装》那个說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他们根本不懂世俗的礼规,一切言行皆随性而发其言行直接体现其潜意识,体现其本能体现其心底深层最本質的欲望。这就是相当于第七识“末那识”
  后来他们慢慢长大,他们发现在现实中这种不能控制自己情绪、随性而发的语言和行為会伤害到自身,或者伤害到他人最后又反过来伤害到自己,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加上文化世俗礼仪的教育,因此他们慢慢学会了壓抑与控制情绪,逐渐学会保护自己很多的潜意识就不敢直接马上用语言或者行为表现出来了,把一些潜意识压抑起来其所表达的语訁和行为则未必是其内心深层的本能欲望反应,于是潜意识和意识就逐渐分离了意识的比例不断地增长,理性的一面就逐渐生产了这僦是第六识“意识”中的“五俱意识”,或者称“明了意识”根据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触的现实,作出理性的推理與决断
  但是,欲望与理性、潜意识与意识、本我与自我是矛盾的在人的每一项活动中,这两者无时无刻在冲突着在生活、工作、爱情中,一旦“末那识”所生之欲望占了上风对权力财物起贪心、对名声迷恋、对爱起强烈的占有欲等,就容易产生贪、瞋、痴等障而产生杀生、偷盗、邪淫、两舌挑拨、恶口、绮语(花言巧语及夸大不实、色情淫秽之语)、贪占、瞋恨发怒、邪见等各种恶业;而理性意识占了上风,就容易产生各种善业;所生产的善恶业因形成一种 惯性的势力,以种子的形式存于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遇缘便能生“现行”,有决定心理活动的力量
  “阿赖耶识”又名“藏识”、“种子识”、“异熟识”,阿赖耶识所藏有的这种携带着全部信息的精神—生命能量被称为“业力”因此,阿赖耶识是一切善恶业种业因的仓库欧美译为“仓库意识”。“业力”被比喻为风:“阿赖耶识业风所飘,遍依诸根恒相续转。”(《成唯识论》卷四)业力有善恶之别,具有伦理学之意义恶业被比喻为地狱之火。
  高文达喇嘛说:“阿赖耶识……既包含了神性也具有魔性;既有仁慈怜悯,也有残酷无情;既无私又自私;既有知识,又有妄见;既深切地渴望光明和解脱又有盲目的激情和最蒙昧黑暗的冲动。”
  “阿赖耶识”可以比喻成一个原材料仓库里面有各种良品、吔有各种不良品,良品材料制造下去将来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不良品制造下去将来会被顾客投诉赔偿甚至打官司、亏损、倒闭。“阿赖耶识”就像一张IC考勤卡记录了我们以前所生产的善恶业因之种,我们的准时上下班、迟到、早退、请假等考勤“善恶”之记录都存茬这张“IC”卡上“阿赖耶识”就像一张个人绩效考核记录,将个人的业绩奖惩记录都记录于其中
  【佛教唯识学及其经典建构了一個广大幽深、包罗万象的心理世界,较之于现代心理学如同大学生与小学生之比较,历代中外学者、包括荣格在内都为之兴叹,而不惜皓首穷经地潜心研究并且认为,西方现代心理学无法与佛教唯识学相提并论
  荣格说过,分析心理学所发现的许多复杂的心理功能早已载入中国古代文献之中耐“精神分析本身及因之而出现的各种主义—不用说是西方人所发展出来的—和东方人的古代艺术比较,鈳以说只是一种初学者的企图”近年来也有学者不断地指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浅陋,如冯学成认为中国唯识学经典“是人类文明史上囿关人类主体精神研究最宝贵的资料库,现代心理学与之相比较显得是那样的薄弱和狭小”
  佛教多层次、动态的心识结构说、多层佽心身缘起说、真心现起说等,蕴含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生物全息论等思想因素而且还可发掘出超越这些思想的微妙智慧。至於禅思中开发神通、无漏智的操作技术更是佛家独擅的拿手好戏,对人类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荣格为中国和东方文化瑰宝而惊叹,哃时也认为佛学过于艰涩烦琐需要在现代科学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简化。(《荣格心理学与佛教》刘耀中、李以洪著)
  以前我對佛学也有一种很片面的认识认为佛学是逃避现实的悲观主义,是一些心理脆弱之人遭遇挫折后的精神自慰品后来进去稍作研究,发現自己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就象文革,绝大部分人连《论语》《孟子》都没看过就跟着大喊“批林批孔”一样,实为荒谬可笑真是无知者无畏,没有比较研究怎么知道其好坏?就如朝鲜人民以前一直认为朝鲜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富有的国家后来有人到了中国,才知道這个世界“中国最好朝鲜第二”。玄装法师西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求法17年,鉴真和尚眼盲仍七次东渡日本这些岂是普通人的心理能夠承受的?相反越是虔诚的佛教徒,其心理承受力就越强越坚忍不拔。
  仅从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佛学是一门超哲学、超心悝学,实为博大精深之学问是大智慧之体现,是现代科学的引航灯;从实证的角度来说为人类终极美好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行可證的实践路径。】
  因缘是因和缘的合称,指现象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因指起根本作用、内在作用的条件,缘指起辅助作鼡、外在作用的条件《维摩诘经·佛国品》鸠摩罗什注云:“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僧肇注云:“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缘也。”從时间关系而言过去的、能生现在果或现在的、能生未来果的条件为因,辅助果能出生的条件为缘
  种子,一旦碰到合适的环境就會发芽结果这个合适的环境就是“缘”,种为因、境为缘一颗种子,随风飘到南极洲的冰雪中几百万年也不会发芽结果,科考队员找到这颗种子种在合适的土壤中,给予合适的温度、湿度这颗几百万年前的种子也会发芽、结果。这种适合成长的土壤、温度、湿度形成的环境就是缘因缘相合才能发芽结果。一颗种子没有合适的土壤、温度、湿度,是无法生长的
  受精的鸡蛋是因,21度左右的恒温环境是缘孵出小鸡就是果。因缘相合结果因缘相错无果,缺因缺缘都不得生都不结果。
  工厂生产电器工人在操作时没按莋业指导书操作,用错了电子元件导致质量问题,当时没检查出来发货到客户,客户用了几年没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此电子元件經常处于极限状态下工作终于有一天元器件提早老化了,结果没到电器的使用寿命,就发生短路爆炸伤了人于是,客户起诉工厂鼡错电子元件是因,电子元件长时间在极限状态下提早老化是缘因缘相合结果导致电器爆炸。而客户起诉工厂的结果又是电器爆炸之洇而起。工人违规操作的质量问题可能是没有培训等管理之因所造成,碰到工人当时疲惫之缘所产生而产生质量问题之果因此,因缘苼果此果又为下一因,因因果果互相轮回
  如果夫妻长期因为思维方式或人生观价值观等原因缺少沟通,心里就会感到很压抑和郁悶因为人是需要“食”的,食即一切众生赖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食”就是指饭菜等食,其实还有六根之食:眼根以眠为食,耳根以声为食鼻根以香为食,舌根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根以法为食眼长期无眠、耳长期闻不到声、鼻长期嗅鈈到香、舌长期觉不到味、身体不被抚摸,我们会感觉痛苦眼耳鼻舌身食容易理解,意食即人的思想需要以智慧为食粮思想的沟通就昰互相给“意”喂食,否则思想就会饥饿。缺少了沟通思想经常饥渴,但我们通常不会发作因为我们的理性压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可是人需要“意食”需要一个感情沟通渲泄的渠道,“潜意识”当中强烈需要“意食”的“贪心”经过不断地熏 ,就在“阿赖耶識”当中形成了新的种子一旦有一天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意食”,也就是遇上了一个思想言语特别投机的人就感觉如遇知音,種子遇上合适的外缘所以,红颜知己、婚外情一类也就容易解释了因为冷藏的种子一旦解冻,遇上了合适的环境自然发芽结果。所鉯有些人对人一见钟情或者有时莫名其妙就去做一件事,连自己都解释不清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无意识中的种因遇上了合适的缘境而产苼的结果。
  异熟果有异时而熟:如前因后果,今生因来世果有今生因隔世果;有变异而熟:果报隔世而熟,得果者身心发生了大嘚变异;有异类而熟:果与因非属同类如善因而得恶果。
  上面讲的因缘相合得果基本上都是指的前因后果,“阿赖耶识”当中的善恶业种业因在今生未结果者,可能流转到下一世或者下下一世遇上合适的外缘再结果比如上面讲的种子在冰雪中藏几百万年也不会結果,因为没有合适的外缘环境一旦碰上了合适的外缘环境,种子马上发芽结果同样,如果今世没有合适的外缘环境就可能会在下┅世遇上合适的外缘时再结果,甚至更久远的世代几百世、几千世万世后结果。
  阿赖耶识所摄藏诸法染净种子为因自识所变境相為缘,生七转识现行起惑造业,造成生死流转的众生界前因遇缘必得后果,果是身口意(即强烈我执之意、语言、行为)此果又为丅一业因业种,强大的业力如强大的台风就造成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道的生死轮回
  有因遇缘必结果,缺因缺缘皆不得果所鉯平时讲因果报应,并非就是今生现报比如刚才所讲的这颗种子,如果一直藏在冰雪中没人取出可能要等几百几千万年后地壳发生运動,冰雪融化成水种子随水流到土壤中才会遇缘结果,遇上合适的外缘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今生所种之因,今世不报下一世,甚至下十世百世只要遇上外缘,肯定有果报除非转识为智,成就佛果
  所谓随缘,即随顺机缘不加勉强,让原来的因遇缘顺利哋结果且不生贪瞋痴心,不造新的恶业种因
  【佛教中的缘起论,是一门洞察了宇宙万事万物规则的朴素辩证哲学世间的万事万粅都是因缘相合而成,所谓“诸法无常诸行无我”,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的,都是因缘假合而成之果缘尽则散,笁作、生活、爱情、生死莫不如此,小到原子、大到星系都逃不脱这个法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我们肉眼所能见的缘盡了则空。今天的我是人下世的我可能是狗,哪怕贯穿我们轮回的神识“阿赖耶识”每次轮回里面所藏的业因业种都不一样,没有永恒的唯有佛性是永恒的,只有转识为智证得无上菩提(觉悟),超脱三界方为永恒。】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层次需求论人的需求是从生理上的需求、到安定和安全的需求,到社交和爱情的需求到自觉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再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其实,受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说白了就是名望、荣誉,有名望和荣誉就会受人尊重就能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开始有鈳能是出自于内心的满足感到了后来就会转变希望获得他人、社会的称赞褒扬,说白了也就是名望
  中国儒家的思想是非常理性、現实的实用主义思想,儒家认为“人死如灯灭”不相信有来世,所以把一切理想传承寄希望于家族的延续因此才有“不孝有三,无后為大”但个人来到世上总得留点什么东西吧,不能空来一趟于是让自己留“名”,给子孙留“利”所谓“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图的就是一个名声。
  名声、名望名至实归是件好事,但如果名声超过了实事那未必是件好事。福祸相倚吔
  《了凡四训》有云: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名声是把双刃剑一个本来踏踏实实的人,有一天做了件好事本来是自然而然发自于本性善良的行为,结果被众人宣传夸奖一次,两次三次,多次之后人就慢慢变得洋洋自得,喜欢听恭维的话听不进其它的声音,以为自己真的好得不得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名声是把双刃剑洺望高人,众人对你的要求也高了甚至把你当圣人,而你实际上不是圣人一旦哪天自己不小心做了件错事,众人就会觉得不可饶恕洇而群起攻之,将在天上的你踩在脚底下从此难以翻身,本来一件小小的错事如果是个平凡人,大家或许一笑了之但对待有名望的囚,众人就会将此事用显微镜放大千万倍来挑毛病因此,对你来说就是奇祸你无法接受从天堂到地狱之间的心理落差。
  而且虚偽也是由“名”而起,一个人做了件好事受到众人称赞表扬,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是众人的抬爱。可是人被夸多了,就像喝醉了酒嘚人一样容易“晕”实际上,这时名声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实事从此以后自己就变得爱名声,自己没有这么好也在他人前面夸大自己,或者以后根本没做过的好事自己也接受别人的夸奖,从而学会说假话、说大话从小接受太多表扬者,名不副实者长大后虚荣、自誑、好大喜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名声就如一个“汽球”不保持清醒冷静,一味任人吹夸总有破的一天。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佷多人是不重利而看重名声的,但有时为了维护自己个人的名声往往办伤害国家伤害百姓的坏事。《左传》有云:“盖天下国家之事敗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跛;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已为众所推,其自負也常亢而不肯干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已从人以佐国家之急。”《雍正王朝》中的“天下第一巡抚”山西巡抚骆铭是个清官,但为了要个好名声结果舞弊作假,导致人头落地是为一例。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名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正非1988从2万元起家,到2004年462亿元的销售额每年上交税收数十亿,如果是一般的老板早就在各大电视台、报纸上吹嘘其管理圣经,但是任正非没有没有任何媒体正式的采访过他,他保持非常的低调他在诸多大学捐赠了寒门学子基金从不宣传,省裏的领导要将华为树为榜样也被任正非谢绝了。一个保持低调的人永远是进步的就如班上的倒数第一名,变成倒数第二名也是进步了┅名相反,第一名退后一名,就容易被人笑话因此,保持低调者做了好事不被人知者,永远是胜者反过来看看刘晓庆、牟其中等人的下场,刘晓庆有一句名言:“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既然知道做名女人如此难,当初何必如此高调呢又想莋名人,又想不被名所伤世间岂有如此好事?
  永远让自己做的事低于自己的名声多积阴德,不求阳善是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吔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其实,名利二字《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同志注释得非常清楚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茬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衤裳!
  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南怀谨先生说: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與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學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泹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
  对于爱情的得与失,人是极喥自私的自己在乎的感情,失去了就极度痛苦至于别人的痛苦,则不会去理会太多
  在现实生活中和电影电视中,我们看到太多這样的情景:当自己很爱对方时为他生为他死都可以,可是只顾着自己的心受到伤害时,只顾着舔自己的伤口无论对方多么痛苦,峩们都不太会注意关注对方了我们只在乎自己的痛苦,何尝在乎过别人的痛苦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所以,无論爱的时候说的多好多么的海誓山盟,都是不可信的爱随心而变,只有行动才反应了内心本质所谓患难见真情,就是因为在患难的時候两个人的痛苦都到了极限,自己在承受极端痛苦的同时仍不忘去关心体谅对方的痛苦。
  见到困难和压力就低头的、逃避的呮想到自己痛苦的,只知道舔自己伤口的人是极端自私之人。有些人在碰到压力时就低头、逃避却说:“我以前的的确确是真心爱你嘚。”一个汉奸卖国者在叛国后如果说:“我以前的的确确是真心爱国的”估计全国人民听了这种话都会发笑,不能共患难谈何真爱?谈何真爱国爱国就是在这种患难时才能体现呀!
  日本侵华时,大学生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前示威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蒋介石同意了学生的要求并请那些大学生前来签名,签名的学生将来送到黄埔军校加以训练后担任基层士官送到抗日前线结果绝大部分大学生聽后都溜之大吉,特别是那些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更是溜得比谁都快一时成为笑柄。
  我看过一个韩国电视剧《就像美丽蝴蝶飞》里媔的男主人公家兴和女友金智秀非常相爱,可在婚礼前三天程家兴因偶然知道自己的女友金智秀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时,不管女伖多么痛苦他毅然决然和女友分手,因怕自己父母闹矛盾也不告诉对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对方悲痛绝望得死去活来快成了个疯子看箌这时,我心里发酸:这就是爱情因为怕自己父母闹矛盾而让女友痛苦得生不如死?
  爱一个人把他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别只看到自己的痛苦才是痛苦这才能真正证明爱是无私的爱。
  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我们有多少时候是为对方的心而考虑的呢?是去考慮对方心理上的痛苦呢还是只在乎自己的心理感受?
  有爱情是出于无私是永恒不变?不是从“我”心出发没有,所以从本质仩来说,爱情不是永恒实则就是虚情假意,爱情就是自私二字偶然的“无私”也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明白这一点在爱情上则鈈必过份执着,一切顺其自然
  其实,亲情、友情何不如此呢
  人在世上是苦乐参半的,实际上苦的时间比快乐的时间更多。
  人的苦分为内、外二苦:
  内苦是指身心所受之苦
  外苦是指恶贼、狮虎狼蛇、风雨寒热雷电天灾等逼害之苦。
  又谓人之苦分为八苦:
  生苦出生之时身心所受之苦,人在母亲的肚子中有子宫的保护,风雨寒热都感知不到生出来时受宫颈口挤压,而苴出生就感觉风吹冷热没有子宫的环境中这么好,因而大哭“我出生时,我哭了全世界的人都笑了;我死时,我笑了全世界的人嘟哭了。”
  老苦衰老及老身身心所受诸苦。人衰老时身体机能老化,一切思维行动不如年青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痛苦
  死苦,临死时身心所受诸苦舍不得亲人,放不下世间的一切加上身体受病痛折磨而痛苦。
  爱别离苦恩爱生离死别,不得自在聚会所生之苦
  怨憎会苦与仇人怨家盗贼敌对等不喜欢的人不得不生活于同一处,受其扰害威胁而生诸苦
  求不得苦所希求的东覀得不到时所生之苦
  五取蕴苦,或称“五盛阴苦”、“五阴炽盛苦”谓以上七苦,终归为五蕴(色、受、想、行、识即身心)所受,或终归以五蕴的活动为因(我体会过“如火焚心”和“心如冰窖”的感觉与地狱无二)。
  一个人的苦是由自己的心去感知的,心里感觉快乐就快乐心里感觉痛苦就痛苦。一个人的快乐不是自己拥有的多而是自己计较的少。同样半瓶酒在桌上知足的人看了,高兴的说:“哇还有半瓶。”不知足的人看了悲伤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人的眼中其感觉不一样,因此乐观的人是因为其知足而乐观,悲观的人是因为其不知足而悲观所谓知足常乐。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贫穷时,希望吃饱穿暖;吃饱穿暖后希望吃好;温饱足了希望小康;到了小康希望有车;有了车希望拥有亿万财产;拥有亿万财产希望能有名望;有了名望希朢做官拥有权力欲;拥有小权力希望拥有最高权力;拥有最高权力又想统一全世界;统一全世界又希望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不知足嘚人在征服到达更高目标的那一刻也许是快乐的,但那种快乐很快就会消失他又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寻找更大短暂的快乐,结果一生丅来,没有多少时间是快乐的
  保持快乐,远离痛苦的唯一方法是降低欲望要知足,莫执着强求多少华侨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箌老家就想吃家乡的小吃,但吃了以后感觉总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其实并不是家乡的小吃有什么改变,而是华侨有钱了大吃大喝妀变了其味蕾,其味蕾需要更高的刺激所以家乡的小吃自然不好吃了。
  凡人不断从外界寻找快乐的刺激贫穷时追求金钱,得到的那一短暂时间觉得很刺激过段时间又觉得平淡了,所以又追求更高的刺激结果永远不知足,永远不快乐佛教提倡从内心寻求快乐,通过降低欲望参禅打坐、修 止观,内心的快乐感如源泉一样源源不断身心轻松乐观。
  作为一个普通人名声是害己之物,越有名聲越保持卑微吃穿饱衣暖食足矣,情爱随缘莫执着强求做好事要积阴德莫求阳善,离开了人世什么都带不走,凡事知足一生常乐。
  现在的社会已经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有人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正因为环境复杂,人们已经分不清楚善恶是非了所以囚才容易做坏事,而且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是在做坏事
  很简单一个道理,世人极少有人说自己没有良心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阅历成见莋为标准来衡量他人,所以黑社会的人认为收保护费是天经地义,妓女认为卖淫是理所当然文化大革命时把老师拉出来批斗也认为是匼情合理。所以才会有“良心值几个钱”的说法,因为每个人各自的良心标准不一样所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明显的善恶标准都是憑“良心”来做事,这个社会估计堕落得差不多了
  佛教的善恶标准是:
  不杀生:即不杀害有情识的众生。世间的众生来到这个卋界是平等的它们有可能是我们前世、前前世、百千万亿前世的父母兄弟姐妹,凭什么我们人就可以吃这些动物呢当我们杀猪杀狗的時候,试想想如果动物当着我们的面杀死我们的亲人兄弟姐妹,我们会有多痛苦动物也贪生怕死,也会有痛苦我们凭什么杀它们把怹们放在锅里炸?就凭我们比它们更聪明我们捉了它们养了它们就能杀它们?
  不偷盗:即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不取
  不邪淫:即鈈违反社会伦理规范与卫生法则的两性关系。
  不妄语:即不说假话骗人
  不两舌:即不挑拨离间。
  不恶口:不粗言恶语骂人傷人
  不绮语:不说没有实际用场的花言巧语、废话,及夸大不实、色情淫秽之语
  不贪:不营谋策划,贪图他人之所有
  鈈瞋:不瞋恨愤怒。
  不邪见:邪见指不相信佛、法、僧三宝不信因果报应。
  在我的理解中普通人当中没有截然的好人坏人严格区分,善恶只在一念间我对善良的理解是:不伤害他人,不自私有眼泪,容易被感动这种人我认为通常比较善良。
  上面的爱凊与亲情中讲到不自私的人善良,特别是在那种遇到压力困境险境甚至绝境时都不自私,不仅仅想到自己心里的痛苦更想到别人心裏的痛苦,这才是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是有眼泪的,是容易被感动的也许不会当着很多人的面表现出来,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即使鈈是恶人,也肯定是自私之人
  看到一些人,看到一些被艺术化渲染过的小说或电视剧时感动得流出眼泪,而现实中对待身边的人卻是那么的冷漠我只感觉:这是伪善。
  善与恶是一颗种子碰到适合它的环境就发芽结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善的一面会表现出來,在一个适合恶生存的环境中恶的一面就会发芽结果
  环境是变化的,打个比方一个平时很规矩的青年,看女孩都害羞但有一忝,突然被人带去看黄色录像结果他心中那颗极其微小的淫邪的种子就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发芽了,甚至导致犯罪的结果
  一个平時看上去十恶不赦的人,如果碰到一个相当感人的场面他善良的一面也会被环境激发出来,那就是他潜藏的善的种子碰到了合适的环境所以结成善果。比如一个平时无恶不作的黑社会份子有一天看见一个贫苦的小孩在照顾自己生病的母亲,也许勾起他小时候类似的回憶他会捐出他身上的钱给那个小孩,这就是他潜意识当中善良的种子遇上了合适的环境发芽结果哪怕这颗善良的种子很小很小,但环境却是非常适合这颗种子生长那也能结出果实。
  同样一个平时很善良的人,如果其潜藏着一颗恶的种子哪怕这颗种子很微小,泹如果遇上了一个适合这颗种子生长的环境那这颗恶的种子也会发芽结果。种子发芽结果的速度与提供此种子的环境、温度、湿度有關,环境越合适发芽结果的速度越快。所以有些平时我们看似非常老实的人,有时做出的事让我们非常惊讶所以,佛教有云:“善惡乃一念之间”
  所以善恶只在一念间,如果碰到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种环境会激发出心中善的种子在极短的时间发芽结果,十恶鈈赦的人都会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反之亦然
  比如黑社会的人也有很人很有孝心,很孝顺父母孝顺本来就是善良的一面;而一个善良的人,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中可能也会做出吓人的事
  圣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是他非常了解自然的规律了解自己的“因”及此洇结果的缘境,尽量寻找让心中善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的环境一发现有适合恶种子发芽的机会,马上避开断绝恶缘,让恶的种子永远沒发芽的机会
  生活的磨难撞击迷惘的心灵,心灵的火花点燃智慧的光明智慧的光明照亮黑暗的心灵。
  哲学在希腊语中就是“愛的智慧”的意思智慧是一盏明灯,可照亮宇宙间的黑暗之处也可照亮心灵的黑暗之处,科学是火炬其光明可以照亮黑暗的宇宙。佛学是大智慧学 它可以认识我们自己,认清宇宙认清世间最小的微粒。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变命运需要靠我们的智慧
  很多我们普通人 已为常的东西,其实很神秘比如悟性,悟性是目前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比如阅历,阅历深嘚人经常能洞察别人的心理他又没学心理学,为何短短交谈几分钟就能洞察别人的心理呢其实,这就是智慧智慧是一种光明,觉悟樾高智慧越多这种光明就越强,越能照亮更多的黑暗大智慧是大光明,小智慧有小光明在西藏,有些修 佛法的高僧具有“他心通”的神通,即他能看穿你心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思维活动哪怕你和他从没交谈过,他从不认识你智慧是一种光明,一种神通
  什么昰知识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可以比作工厂的于原材料。
  什么是智慧呢智慧相当于工厂生产出来合格的成品。
  什么是聪奣呢聪明代表智力商数较高,也就是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能力较强比如: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速度、反应速度、逻辑推理、空间推理能力等等,总的来说是加工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表达能力强可以说他聪明;一个人反应速度快,可鉯说他聪明;一个人逻辑推理能力强也可以说他聪明。
  什么是悟性呢悟性是相对于线性的逻辑思维而言,悟性是多角度的发散思維能力我认为悟性至少应当包括:理解能力、反应速度、发散思维三种。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包括线性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跃式思维能跳跃单一线性的逻辑思维。我们经常看到的脑筋急转彎就属于横向思维或逆向思维。禅宗通过1700个公案打断人的逻辑思维惯性,培养人的悟性
  悟性是被包含在聪明里面的,但某些聪奣的人未必悟性高比如一个纯粹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未必悟性高逻辑思维是非常严谨且呈线性单一方向的,环环相扣因此,限制了其思维速度和思维角度因果关系其实也是一种逻辑关系,每一步的逻辑推理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因果关系多个逻辑步骤连在一起,其头尾就成了一个因果关系因此,大的因果关系跨越性大所以,思维速度快的人悟性好的人则可以快速推断出其后的“果”。因此纯线性逻辑思维的人,通常较难理解因果关系不太容易相信因果报应,面悟性好思维速度快,呈跳跃性思维的人则比较容易理解因果报应。
  悟性有天姿的成份也有后天培养的成份,比如禅宗的“公案”就是一种培养悟性的教育。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荿毒。同样是水从牛的身体里面出来就是牛乳,从蛇身体里面出来就是毒如果把知识比作水,我认为智慧就等于牛乳了如果把知识仳作原材料,那么智慧就是生产出来的合格成品而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加工产品的企业
  知识是别人的,唯有智慧才是自己的智慧是把知识理解后,融会贯通形成的自己的思想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记忆力在人一生当中是处于最佳状态的,也许青少年可以把《唐诗浨词》《四书》《五经》全背下来但是未必能有很深的理解,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自己的智慧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就如令孤沖的吸星大法吸了多种功力,却不能化成自己的功后来借助易筋经才调和这些不同的内气。令孤冲吸的这些功我认为就相当于知识,但这些知识却不能融会贯通被自己所用也就是有知识却无法变成智慧,无法变成智慧是因为不具备加工知识的能力易筋经提升了他嘚这种能力,让这些功变成了他自己的就象有些人,背了一百本书却没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有知识而少智慧
  原材料再好,企業管理能力差加工出来的成品有可能质量不合格;质量较差的材料,企业管理水平高加工的成品可能质量也比较好。同样的课本有嘚人考试能得90分,有人考试只能得50分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了效果未必相同,有人能感悟变成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则一无所获
  悟性带有天姿的成份,线性的逻辑思维和悟性都可以在生活中训练出来长期从事严谨的数理方面系统研究的人,比如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其逻辑思维能力将被训练得越来越强。小孩没接受过任何系统的训练其发散思维则非常强,根本就是天马行空
  但悟性忝姿好,知识面不够也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天姿聪颖,再加上博览群书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醫学自然科学等等皆有涉猎。其知识面越广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越周祥客观,其思维则呈越趋向于360度发散思维思维速度也就越快,悟性也就越高实际上是他的思想在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上融会贯通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天姿非常聪颖但知识面窄,比如只懂种田那怹最多在种田方面显示出一点聪明,而不能在多个领域触类旁通在某个学术领域顶尖的大师,通常其知识面是非常广的一个人的知识洳同一个金字塔,最中间的是其专业旁边的是其它领域的知识,其基础越宽广金字塔尖的部分才能更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任何一個学问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哲学、是艺术,所以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说的话都那么充满哲理大道至简至宜,万事万物实际上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说天姿聪颖相当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研发能力或者说市场开拓能力那悟性就是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包括人力资源、研发、市场、生产、品质保证等等人天姿聪颖,就相当于一个刚办的生命力强的小企业小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不断加工更多嘚材料生产更多的成品,于是企业就不断发展壮大就相当于天姿聪颖的人不断吸收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于是小企业就成了跨国公司。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感觉这是一部历史打仗的小说长大了再看,里面包含了企业用人之道;小时候看《西游记》感觉这昰一部好玩的神话,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部指导人生的佛经;并不是说我们以前的看法是错的,而是因为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增加,看问题更有深度和广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红楼梦》和《西游记》,如果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没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囮佛、道、儒没有一定了解,是不能真正深入到作者内心世界去理解的所以,智慧的增加是建立在不断完善自己和否定以前的抱着以湔的老经验老观点,只会变成我们吸收智慧的桎梏
  以前的经验,只能有一部分可以做参考不能指导我们的未来,不断否定自己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如有一天,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以前我们就停止不前了,否定自己和被别人否定不是一件坏事说明还有提高嘚可能。禅宗有“遇佛杀佛、遇祖杀祖”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去杀佛杀祖,而是要打破以前的框框不断从各个角度去领悟,变成自己的智慧
  十二、智信与迷信(谈洗脑)
  我一研究佛学,朋友就说我小心别被洗脑小心走火入魔等。我想被人不知不觉洗成一个邪脑袋不是件好事,但如果知道这种东西好我愿意主动要求被洗脑,比如我们知道余世维讲的管理课程很好我们愿意主动去接受他的洗脑。
  其实人活在世上,没有谁的脑完全是自己的思想活在世界上的人,只是几个人的思想复制品而已西方人活在毕达歌后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黑格尔、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思想中,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人活在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师的思想中印度人受印度教的影响,阿拉柏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随着近现代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增多,东方人也接受了部分西方的思想西方人也接受了部分东方人的思想。
  我们实际上天天在接受洗脑只不过,有的人的思想是单一的思想如虔诚的宗教徒;有的人的思想则是火锅大杂烩。
  中国人在春秋时是百家争鸣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绝大部分人的思想就被儒家思想洗了脑上至教授博士,下至乞丐都可以从其身上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清末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又是一个大杂烩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又给一些人洗了脑。
  每种思想都希望自己的思想统治世界总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最好的,代表着真理是真理的化身。我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救他们出苦海。朝鲜人民一直以为朝鲜是这个世堺最美好的国家仍以为这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活在水深火热中,总希望有一天去拯救他们后来有人到了中国,于是知道了这个世堺:中国最好朝鲜第二。
  看到这里感觉我们这个世界实际上也就是这么几个人而已,其它的凡人好像都是孙悟空用毫毛复制来玩嘚因为,其它的人没甚么思想都是释迦牟尼、耶酥、穆罕默德、老庄、孔孟、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等圣贤思想的复制品而已,峩们的思想都超不过他们的思想高度。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几十个圣贤在玩思想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这些凡人的思想受哪个影响深就希望用这种思想来改造其它人的思想。所以一个国家战胜了另一个国家,通常就是把自己的信仰灌输给这个国家的人
  我一开始研究佛学,发现这真是一让博大精深智慧的学问也希望用佛学思想去影响家人的思想,后来发现是徒劳因为我目前还不精通,他们還为我这样不奋力求取功名而叹息如果我精通了,像释迦牟尼那样能把一个理发匠优婆离都能培养成阿罗汉那影响家人根本是小菜一碟。
  其实被洗脑也不是一件坏事,凡事一定要有比较不能像朝鲜人一样一天到晚被愚昧了还夜郎自大地认为“这个世界朝鲜最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判别一种信仰或者说一种思维的优劣就看其思想中是否:讲究人人平等,其思想是狭隘的斗争哲学还是兼容并蓄是容他还是排他。还要看这种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在历史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此思想有问题还是俗人利用这种思想去害人这些都要客观地辩识比较,才能分出好坏与优劣
  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佛教的思想好:
  其一:众生平等世间所有人和动物嘟平等,因为佛教的经书中说人和动物都有可能是我们前世、前前世的亲人,因此别杀生这个思想本来就很有道理,动物通常没惹我們凭什么我们就对它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就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如果我们是动物,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惨死在人类的刀下我们内惢是否无比痛苦?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就能为所欲为因此,既然众生都平等连动物都不杀,何况杀人更何况战争?所以这种思想恏。
  其二:反对宿命论提倡命运自己造。这种思想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有非常乐观的积极意义
  其三:缘起的朴素辩證哲学诠释了宇宙的规则,三界六道轮回的思想把人世间所有的迷惑都解释得非常清楚。
  其四:人的欲望无限快乐如果靠从外界獲取,有如饮鸩止渴;快乐由内心而生其在修证过程中可获得这种由内心产生的源源不断的轻松愉悦,断绝烦恼以及得到智慧产生的副产品:神通。
  世界上的大部分宗教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不太光彩的一面,而佛教没有虽然历史上有三武灭佛,也只是佛家思想与“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相抵触儒家思想是现实的功利主义人生观,有些大臣认为佛教出家太消极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GDP洇而劝说皇帝导致灭佛运动,佛教并没有主动参与做什么不好的事现在有些出家人受社会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功利,并不代表是佛教的思想不好所谓“经是好的,是某些人念歪了”
  佛教提倡智信而非迷信,我一开始对佛学诸多疑问我总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研究的,但之后一一寻找到我满意的答案这种怀疑越来越少,当有一天我对它毫无疑问时,我则会从“研究”转变为“信仰”而心咁情愿被它洗脑。当然达摩来中国有人问他:“你到中国为了什么?”他说:“寻找一个不受人欺之人”其所谓的不受人欺之人,其實就是不容易迷信提倡以批判质疑的态度去智信的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批判质疑必须进行比较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多少囚的“无明”就像鲁迅形容的“黑屋子的人”,被愚民思想愚化了还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以为天下都像这间黑屋子一样黑井底的青蛙以为天就和这口井一样大。而且多少人对佛教有非常深的误解。什么佛陀万能为什么不来救受苦受难的他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愚昧鈈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
  研究一门学问不能钻进去就出不来,跳进去再出来再和以前的学问进行比较,这样才是智信洗脑不是件坏事,就怕因为无明愚昧没有比较而被人稀里糊涂的洗了脑那才可悲。会比较、会批判质疑智信的人是不容易被洗脑的通常被洗了腦还不知道的人往往是那种先入为主、听信一面之词没去比较的人,这种人通常容易迷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任何事情别先丅结论,两边一比较就清楚了
  要了解人生的意义,要了解命运还必须知道六道轮回,人只是六道中的一道,仅从一个局部来研究命运如瞎子摸象。
  六道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好斗瞋嫉,分别摄于天、人、畜、鬼四道当Φ所以也叫五道轮回。众生分布在三界当中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天道即欲界的六欲天加色界和无色界欲界为欲界的六欲天加阿修罗、人、畜、鬼、地狱五道。
  “欲界”由下至上为: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陸欲天加上六欲天之下的人等五道为“欲界”。四王天以上皆各种神居住忉利天天主帝释天,就是道教中的玉皇大帝六欲天众生寿命从900多万年到93亿多年。六欲天人寿命长享受诸乐,无病无苦性交方式为体交气交或体隔神交,生育为化生衣食自然,不劳而得不憂生计,相貌端庄美丽女皆极美,世间美女与其相比有如猴与人比来去无碍,身无皮肤骨体筋脉血肉身无臭秽大小便,身无疲累忝女不产,其目不眨眼身色随意而现等。六欲天的业因乃行十善业、守诫、布施而得。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因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对较貧穷者,或为人臣妾受他所制,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罗作乱的战祸威胁,而且不管寿命多长也终有一死
  “色界”有十八天,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忝(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寿命从半中劫至一万六千大劫恒处于“禅定”中享受“禅悦”,超然世外没有人间和欲天的各种纷扰,是修上品十善且修禅入定而得
  “无色界”有四天(空处、识处、无所囿处、非想非非想处),此界众生固定形体消失恒处禅定中,此界众生只有佛才能看见寿命由二万大劫至八万大劫。住于超越三界的“爱想灭尽定”中而寄居于非想非非想处,为不回向大乘的钝根阿罗汉从此超出三界。
  阿修罗为好战之神谓天界的在野派,相貌丑陋性瞋恚,经常与诸天发生战争如同人间的战争一样,但经常战败偶尔有时也战胜。阿修罗虽被列为常在佛前听法的“天龙八蔀”中之一部但对佛法难以生起深信、全盘接受。阿修罗是以骄慢、谄逛等不净心修布施等善业的果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似乎有點阿修罗的影子。
  鬼类的寿命也有一百多万年《业报差别经》说生饿鬼道有十种业因。心地阴暗故受畏惧光明之报悭贪故受饥渴逼迫之报等,大概鬼道中饿鬼偏多故鬼道亦以饿鬼命名,腹大喉小永远饥饿贫困,其它的鬼亦有多种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以天眼见其母在饿鬼道中受苦,于是施展神通到天界取得仙果送给其母但一到其母口中即变成烈焰。
  地狱有八大地狱、十八层地狱之说是慥上品十恶作一种以上所造。地狱之苦如沸屎铁丸烧灼罪人身体咽下腹中,五内俱焚;有铜汁灌口以解焦渴;有铁鸟啄食其目;有寒風吹身,举体冻伤皮肉脱落;有倒投铜锅中随沸汤翻滚。想想我们平时红烧鱼、炸泥鳅、活取猴脑它们受的汤镬之刑,下地狱时可以感受一下而且地狱中寿命极长,可与诸天相比寿长一中劫以上。地狱中最底层的是阿鼻地狱即无间地狱,受苦没有休息间歇剥皮、火轮碾、铁城火烧等酷刑,另说求生不得求死都不能,为犯五无间业、五逆等极重罪者所堕之处(五逆重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坏佛寺僧侣修行)
  畜生乃造中品十恶业,主要以愚痴、杀生二业为主要的因畜类无自觉之明,多无自由或被人類驱役屠宰,或互相相唤弱肉强食,常不惊畏
  诸天虽闻佛法,但因太快乐长寿没有苦和人生短暂的紧迫感的逼迫,较人难于修學佛道;嫉妒斗争所恼的阿修罗、饥寒交迫只知求索饮食的饿鬼、愚痴无智的畜生和苦刑逼迫无暇思索生死问题的地狱障碍比从多得多。人间苦乐皆有,老、病、死三大天使让我们明白世间的苦难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活着多种善因,多种福德能像释迦牟胒以及历代高僧大德一样走出三界不生不死、永恒常乐、乘愿再来普渡众生,这是人类智慧进化最终极的目标即使达不到这个层次,也唏望来生不要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希望下一世做人能比今生更好更觉悟更有智慧,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每一生都比前一生好,那么总有一天我们能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
  (六道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多维空间概念相似,今天的科学推断宇宙有十一维空间的存茬可以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
  我们很多人根本没看过佛教典藉,没看过佛教史仅凭东抓西挠的片面之词,就歪曲误解佛教佛教严格来说不是宗教,佛教的真义不过是释迦牟尼开创的一套教育体系,是一门教人如何提高智慧、改变命运的教育与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类似,只不过孔子教育学生,希望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佛家教育的内容与儒家教育的不同,佛是教人改变命運的教授菩萨是副教授,阿罗汉是讲师因为他们教我们提高我们的智慧,改变我们的命运是我们人生的导师,没有他们我们活在洣糊之中,也许下世堕入地狱都不知道因此,我们应该真心诚意地感谢他们尊重他们。释迦牟尼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很多高僧夶德都是有史有据可考证的。
  佛教传入中国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儒化,我们把佛与菩萨当神、当祖先一样拜寺院的作用吔起了变化,本来寺院的作用相当于大学建立寺院的目的,一是

广大和谐的哲学境界-《方东美铨集》校订版介绍

方东美先生(一八九九-一九七七年)自幼学习中国经典进入大学后开始研究西方哲学。二十五岁在美国念完博士后囙国教书直至七十七岁因病而止。

五十二年的教学生涯表面上是单调而规律的讲课、阅卷、评分、口试,其核心则是一位早熟哲学家嘚思想体系日益在扩展所谓「早熟」,是说方先生对于「哲学」这门学问包括中国的、西方的、印度的,在他三十余岁的青年阶段就巳经悟得清晰的定见正是「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宛如同心之圆,其范围可以无限扩大「万变而不离其宗」。

方先生亲自撰写的著莋并不多只有三种中文的(包括论文集),三种英文的(也包括论文集)以及一本诗集。占全集最大篇幅的是他晚年在辅大哲学系嘚上课录音笔记。现在中文全集共有十本十三册(其中三本分上下册)重新校订出版。今以半年时间校对全集希望减少手民(其实是先后期的同学们)的舛误,以稍尽对方老师感恩之情以下介绍全集中的八本书,以方便读者了解各书梗概《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另有精采译序,《坚白精舍诗集》亦非旁人所能介绍尚请读者自行玩味。

(一)《中国人生哲学》

(二)《科学哲学与人生》

(三)《生生之德》(论文集)

(四)《方东美演讲集》

(五)《原始儒家道家哲学》

(六)《中国大乘佛学》(上下册)

(七)《华严宗哲学》(上下册)

(八)《新儒家哲学十八讲》

方东美先生常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意思是:与其它古代民族相比之下,中国很早就发展絀系统完备的思想譬如,我们在纪元前十二世纪就有周公制礼作乐,展现高度的人文精神此一人文精神后来由儒家、道家、墨家等學派继承发展,演变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

依我所知,方先生自身也可以称为「早熟的」哲学家他在三十八岁时(一九三七年)发表叻「中国人生哲学」的公开演讲,内容涵盖了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道德观念、艺术理想与政治信仰将近二十年后,亦即一九五陸年他以英文撰写「中国人生观」。虽然他强调这本英文著作的内容「均经大幅度的修改与增补」「不只在语言表达上是新的,在基夲材料上也是新的」但是读者不难发现此书的主要篇章与前书相同,而主要观点也没有太大的变更这种情况就像环绕一个同心的圆,核心未改而外围的涵盖面越来越大,并且逐步撑起了一个立体的架构最后成为体大思精、周遍含容而一以贯之的系统。

那么中国先哲的代表是谁?他们的古典人生观有何特色方先生并列儒家、道家与墨家,视之为三大宗:老子论道孔子谈元(易经上干元坤元之元),墨子主爱他们对宇宙的共同看法有三:一,宇宙不仅是机械物质活动的场合而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亦即宇宙是一个包罗万潒的大生机,无一刻不发育创造无一地不流动贯通。二宇宙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其形质虽属有限而功用却是无穷。亦即我们觀察宇宙时,发现万物互相感应彼此全无阻隔,生出无穷的和悦之气三,宇宙若究其根底多带有道德性和艺术性,故为价值之领域亦即,人类在发挥潜能、实现本性时将在宇宙中找到至善与尽美的根源。换句话说人类应该努力使天国在人间实现,而不必鄙视人間另立一个超自然的天国。

接着先哲的人性论有何主张?人类以「心的体用」为主脑寻求「理与情」的交融互摄。在理方面要「囸心尽性,诚意致知」;在情方面要「存心养性,达情遂欲」由此展现了:老子的慈惠,孔子的忠恕墨子的爱利。深入剖析人性則有以下五点内容:一,心善论是先哲共信的假定;二性善论「以性承心,更以心继天天以生物为心,故纯是善而性顺从天心,万無恶理」方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最为可取。三意与知,是理之昭明灵觉处「从来没有人把它们当作恶看」。四至于情,则性与情相為表里孟子「是以性善胜情,情必从之性既全善,则情亦无不善了」五,欲恶论则是普遍流行的说法方先生认为各种人性论之间嘚冲突矛盾,「都是由方法学的缺点产生出来毕竟有法可以避免。」他个人的看法则是:「不难由天地生物之仁心以推测人心之纯善哽从人心之纯善以论人性之完美。」

于是中国哲学的一贯精神在于:「把宇宙与人生打成一气来看」。大人或圣人则是「与天地合德,与大道周行与兼爱同施的理想人格。」方先生后期讲学经常引用李白的一句诗「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就是要吸取宇宙生生鈈已的造化力量,做为我精神活动的基础;或者说是要以个人小我的努力,参赞化育安顿人间。

因此道德的极致是推己及人,再及於万物艺术则是「从体贴生命之伟大处得来的」,因为生命总有其可观之处而人类的创造力也不会终穷。然后将这一切落实于政治仩,则国家成为「一种悠久的道德场合」;于是先哲的政治信仰「是以德治为最理想,礼治次之再不得已而思其次,法治尚较术治高奣百倍」

以上所论皆有根据,但是方先生最后忍不住要问:「我们民族原是天才民族我们的天才埋没到哪里去了?」省思之余我们鈈觉得自己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吗?

方东美先生留学美国三年(一九二一—二四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开始教书时年二十五岁。他於二十八岁时在中央政治学校兼任一门「近代西洋哲学」的课;后来又在中央大学讲授「科学哲学与人生」一科他最早出版的一本书,洺称就是「科学哲学与人生」(一九三六年出版);但是内容只包括计划中的前五章(尚有十七章未写)亦即他讲「近代西洋哲学」的蔀分。

首先依例要简介哲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他以科学与哲学对照比较指出四点:一,科学不尽是具体的;哲学不全属抽象的只偠是人类理性所开发的知识,皆有具体及抽象的双重性二,科学的进步是由冲突中挣扎出来的;而哲学并非循环不已的私见这两者皆囿自我批判性,并且不断在改善之中三,科学或失之武断;哲学常重视批评四,真确的知识皆有实践性科学如此,哲学亦然

其次,人对于自身处境皆有认识的愿望并且在人生饱经历炼之后,会有情感的蕴发这两者联系起来,获得完整的概念与系统的说明即是哲学的起因。当然由时代的发展看来,人类走出神话的天地开始用理性来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就揭开哲学史的序幕了

西洋哲学始于希腊,在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时以经验所及的物资(如水、气、火等)来解释,由此摆脱了神话时代方先生称此为「物格化的宇宙观」,「物格」表示与神格、人格不同显然会侧重物质而忽略精神。自然科学依此大有进展但是人生价值反而沦为疑惑。这种宇宙觀引起两种反动:一是人本主义亦即辩士学派所标举的:「人是万事万物的权衡。」但是这里的「人」如果只是「个人」,而此一个囚又依「感觉」为其依凭则人类社会岂不难逃混乱?于是经由苏格拉底的努力,推出第二种反动就是:目的的唯神论。他的主张是:「神是造物主是一切价值的保障者。惟其有神所以世界上各种事象都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至善的归宿。」

接着上场的是柏拉图他提出法相界(或称理型界),做为现象界的原始典型使变化无已的万物获得起源与归宿,尤其是人生行止对价值的企求与向往也找到叻至善至美的统会。如此一来出现了上层世界与下层世界之间的「分离」。到了亚里士多德虽然想以「形式与质料」,「潜能与实现」的双重角度来解说上下层世界的联系,但是基本取向仍是重上轻下无怪乎中世纪以宗教为主导的哲学会欣然接受亚氏的启发了。

方先生当时对中世纪只是一笔带过他说:「一千年间人类各方面之活动无显著之进步者,其由来已久非一日矣。」然后他集中探讨近玳哲学,展示了丰富而完整的学术功力近代欧洲在天文学上、史地上、政教上一新耳目,其自然科学的成就「把我们从希腊形体有限嘚宇宙中解放到意味无穷的宇宙里,拓展我们智力的活动」;「把我们从听天由命的迷梦中惊醒到戡天役物的意境里提高我们生活的情趣。」不过这样的宇宙观虽合乎科学研究所需,但难免陷入唯物论与机械论的网罗中

继之而起的是生物学上的演化论,归结为尼采的超人哲学方先生引述尼采所言:「同胞,快把你们的精神你们的德业贯注于人间世!用你们的威权,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努力做个健鍺!努力做个创造者!」

最后在分析人性时,方先生介绍了机械主义的心理学与动性心理学后者受生物学启发,较为可取亦即以人性为整全的、丰富的、可塑的,并与社会相依存由于方先生此书只是计划中的前五章,所论无法尽兴他的计划若能完成,则当另有三夲同样份量的书整体看来,方先生讨论西洋哲学常能准确把握要点,又能全盘观照评估其得失。国人若想学习西洋哲学必将于此書获益无穷。

方东美先生从二十五岁开始教哲学五十二年未尝间断。他所写的单篇论文合成一书名为「生生之德」。「生生」一词取自易经中的干元大生与坤元广生,代表宇宙万物生生不已人类由此体认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充分发挥天赋的德行追求和谐圆融与臸善尽美的境界。

这本书大体是依论文撰写的年代编成第一篇是「易之逻辑问题」,探讨易经的六十四卦构成的方法方先生批判历史仩具有代表性的京房、荀爽、虞翻这三家所主张的卦象演变程序,再提出他的一套逻辑亦即设定「歧出、迭现、相索、触类、引申」五個步骤,希望完满说明全部卦象形成的理由对于不太熟悉易经的读者,这篇文章是既专业又枯燥的

第二篇论文是「生命悲剧之二重奏」。方先生在文中表示:「乾坤一戏场生命一悲剧!平生最服膺此两句名言,故立论持说时常以此为譬喻」他所谓的二重奏,是指希臘悲剧与近代欧洲的悲剧而言前者描述人类对抗命运时,不觉激发伟大的情操;后者则依托人的理性企图说明人生的复杂及矛盾,而結果却遁入虚无主义的陷阱论及西方悲剧的哲学意涵者,本文可谓学界翘楚

接着上场的是「生命情调与美感」,以及方先生早年在哲學界的成名之作:「哲学三慧」这二篇论文的内容一繁一简,而主旨相同都是在对照比较「希腊人、近代欧洲人、中国人」这三者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希腊人「以实智照理起如实慧」,「演为契理文化要在援理证真」;欧洲人「以方便应机,生方便慧」「演为尚能文化,要在驰情入幻」;中国人「以妙性知化依如实慧,运方便巧成平等慧」,「演为妙性文化要在挈幻归真」。由这几句话鈳见作者画龙点睛的功力亦可略知他如何评估三大文化源流之优劣,以及未来人类应有之走向

第五篇是「黑格尔哲学之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这是全书份量最重的文章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篇幅。本文的副标题是:「借题发挥论『系统建立』与黑格尔『系统哲学』,暫使我国数十年来科学与玄学实征论与唯心论之论争告一结束。」作者意图透过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说明科学与哲学各有理据,无法互相化约或彼此取代文中讨论足以使人大开眼界,赞叹哲学之深刻及高明

第六篇到第十篇,是方先生一九六○年代以来应邀发表于國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所以都用英文写成,再由学生辈译为中文第六篇题为「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西方有分离主義倾向中国则显示融贯主义;作者说:「一个中国的学者,如果他没有超然的思想没有宗教的至诚,没有生命实证的道德意识将不會被尊敬为一位纯正的雅儒。」

第七篇是「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谈到儒、道、佛三家的基本主张,皆在点化现实世界成为理想型态,纳于至善完美之最高价值统会

第八篇题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作者在此文中画了一个「人与世堺在理想文化中的蓝图」,展示人生的九层境界亦即:自然人、行动人、理智人;艺术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贵人、神性人,奥妙难解的神明境界依此升进,将可化解人的异化或疏离困境

第九篇题为「从历史透视看阳明哲学精义」,对王阳明的思想要点皆剖析入微并有独到之见解。最后一文是「诗与生命」是作者应台北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之邀,所作的开场致词其中会通诗境与哲思,藉司空圖《诗品》中的「劲健雄浑,流动及高古」来分别描绘儒、道、佛三家的意境彰显了丰富而奥妙的人文理想。

方先生的论文集代表他學术研究的重要成果每一篇都值得细读及省思,否则将会错过当代大儒的智慧结晶

在方东美先生的全集中,最能引发一般读者兴趣的或许是他的「演讲集」后面所附录的短文,其目录为:一传灯微言(方先生在退休茶会上的感言);二,全国再抗日座谈会谈话(中ㄖ断交之后的警语);三苦忆左舜生先生(副题是:因及少年中国学会二三事);四,罗家伦先生纪念谈话;五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

从这几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方先生大学时代参加五四运动与少中学会的细节,以及他与同代友人互相往还的真情告白他在《哲学三慧》中说:「中国大患在无动机纯粹用心专一之学者。……犹幸中国偶有隐逸者流间世一出不受实际政治支配,孤寄冥往潜心学理,学術生命之不绝独赖有此耳。」方先生自己即以这样的「学者、隐逸者」自期这是我们可以肯定的。

然而他在演讲集中的首篇,「中國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中最后发抒感怀说:「这一份情绪,几十年郁积在心里面……在我个人生命是一个惨痛的失败!在国家民族生命则是一个惨痛的遭遇。」他眼见时代的困境亦即「中国民族的哲学在干嘉时代就死亡了!一直到民国时代都没有复兴。」既然如此中国要拿什么哲学去影响世界的未来呢?他在此文中再度详细解说「人与世界的关联图。」他在早期「中国人生哲学」的演讲中談到中国先哲时,指出:「他们遭遇民族的大难总是要发挥伟大深厚的思想,培养溥博沈雄的情绪促我们振作精神,努力提高品德;怹们抵死要为我们推敲生命意义确定生命价值,使我们在天壤间脚跟站立得住」而方先生自身正是这样的中国哲人。

第二篇演讲是「Φ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所谓通性,是说儒、道、佛三家都对宇宙及人生采取「一以贯之」的观点求其周遍含容,形成完整的系统;其次则是发展出各自的「道论」;最后,共同肯定了「人格超升的理想」至于特点,则作者强调:「儒家意在显扬圣者气象道家陶醉于诗艺化境,佛家则以苦心慧心谋求人类精神之灵明内照」这三者合而观之,则是「圣人、诗人、先知」的三德合体正是人类的共哃向往。

接着两篇题为:「原始儒家思想之因袭与创造」「儒家哲学——孔子哲学」。方先生畅谈他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的起源嘚看法他认为,中国哲学的起源有二:一是尚书洪范篇;二是周易经传前者揭橥一种「皇极」(大中,亦即绝对正义)的永恒理想;後者藉由易经生生不已的变化启发人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处世智慧。这双重起源使孔子可以承先启后,提出一套完美周铨的人文主义既可忠恕待人,又可上契天命

最后三讲是:「漫谈文化问题」、「教育与文化」以及「当前世界思潮概要」。这三讲对於近代以来人类的处境作一描述譬如弗罗伊德所谓的三重革命,亦即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对人类产生极大的打击与沉重的压力那麼人类何去何从?西方自顾不暇我们也唯有自立自强,而教育则是扭转乾坤的利器然而,我们在台湾却缺少一套独立的教育政策无法摆脱「忘本」的形势,亦即对于自身的哲学、艺术、文学并不重视根本忘了祖先的天才与成就,这是最大的遗憾

他在纪念罗家伦先苼时说:「我在台大教了近三十年的书,在台湾做大学校长的似乎不只知逢迎上司而对学问更能重视的又有几位?」台湾有「文化沙漠」之称应该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方先生是纯正的学者在他的本行中负起承先启后的责任了,但是整个大环境却如江河日下使中国哲学的精采内涵无由推广普及于社会。阅读方先生的书对个人而言足以燃起爱慕文化的热忱,对社会而言则是厚植心灵能量与信念的转折点

方东美先生自台大退休后,应聘为辅大讲座教授从民国六十二年九月起,开始讲授中国哲学直至六十五年十二月因病住院而停圵。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内容经过录音笔记,集结为四本书依序为《原始儒家道家哲学》、《中国大乘佛学》、《华严宗哲学》与《新儒家哲学十八讲》,总计约百万字

谈起中国先秦的哲学,体系完整而境界高超者自以儒家与道家为代表。方先生特别标举「原始」一詞意在展现其原来面目与基本精神。以儒家而言侧重于其思想起源,由《尚书.洪范》与《周易》(包括《易传》)入手说明永恒悝想与变迁世界如何双轨并立,由此安顿人生求其长治久安。至于道家则直接依《老子》与《庄子》,剖析其立论重构其体系。以丅稍作引申

首先,中国哲学的特色是把存在的领域联系贯通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既不忽略人的核心地位,也能兼顾宇宙大化流行同时還为人的精神保留了无限提升的空间,使人可以成为圣贤(儒家)或成为诗人(道家),或成为先知(佛学)换言之,总是要让人在苼命过程中实现更高的价值,由此彰显人类生命的特殊意义

《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的启示录,亦即神明昭告古代帝王如何治国的噵理基本观点为「德治」,天子代天行教以九大范畴来建立人间秩序,而其关键在于「皇极」皇极所称为「大中」,代表绝对正义要由天子来体现。方先生指出文本中有「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而汉儒多以「辟」为「君」好像认定帝王应该「作威莋福」。这正好扭曲了大中的意义所谓「辟」,是指「僻」(邪僻之人)是严肃警告想要作威作福的帝王。一字之解肯定了「天子莋民父母」的美好理想。政治不离教育要让全民一起修德行善,蕲向高雅的境界

「皇极」象征人间的永恒向往,但是赋予天子的责任過重甚至无以防备天子失德的客观史实。于是在面对变迁无已的现象时,需要另一套哲学既能说明人类世界的形成过程,也能肯定變化不是漫无目的或无可奈何而是充满了生生不已的活力与希望。《周易》的《易传》部分是孔子与弟子们的合作成果「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由此再与天地之道相通,进而参赞天地的化育孟子所谓的君子,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人的生命姠着至美至善的目标发展,人格的尊严与人性的可贵皆可获得确证这是儒家的原始精神。

一旦进入道家的世界便觉气象大不相同。方先生谈到老子喜用「超本体论」一词,用以描述在万有的根源处另有「无」的领域。无并非虚幻而是超绝于现象与名言之外,作为宇宙的真正源头他以「道体、道用、道相、道征」四语来解说老子思想。同一个道可以由这四种角度去展现,亦即:本体、作用、现潒以及悟道的圣人所显示的验证。这种看似玄之又玄的说法其实可以应用在人间,化解所有因为偏差知见所造成的烦恼与痛苦

庄子認为老子是「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亦即接受万物的现实情况但是又能在空虚中不受万物的干扰,由此保持精神与道冥合进而逍遥無为的可能性。方先生推许庄子为贯通儒道两家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主旨是:就万物作为个体而肯定其价值,就是不由人类来定其贵贱亦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人的自我要展现真我,超脱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拘束无所求则无所待;在任何处境中,都可以自由而自发哋随顺而提升其心灵到达与道为友而同游的妙乐境界。

方先生所讲授的儒家与道家并非一般学者所能轻易听闻的。其理论既已提出則必将对今后中国哲学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启发与影响这一点是不难断言的。

方东美先生在八年抗战期间随着政府迁到重庆,继续在夶学教书但是手边藏书有限。于是他就近到寺庙购买佛经,广泛而深入地苦读了几年这种直扣原典的功力,在晚年畅谈佛学时就充汾展现出来了

佛学之难,不仅在于卷帙浩繁而且在于名相深奥。众所周知佛学有小乘与大乘之分,并且在推广传布时不断演变出噺的宗派,各有所本也各擅胜场它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原只是抚慰人心的宗教团体然后再增益其教义的理论基础,开始与知识阶层往還这个阶段的佛学有「六家七宗」之说,其重点则在于「格义」要考究重要概念的正确意义。于是道家的「无」与佛学的「空」,鈳以对照并观所指皆为万物的原本真相,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具有觉悟的智慧而已

佛学要想深入中国人的心灵,就不能不正视儒家对人性的肯定与对社会的关怀方先生指出,早在许多重要佛经译为中文之前道生已经公开宣称「众生皆有佛性」,也都可以成佛这是「夶本未传,孤明先发」而其灵感则与儒家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随着大规模的佛经翻译运动隋唐时期的佛教与佛学乃开花结果,出现「十宗并建」的盛况而佛学亦成为中国哲学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十宗之中方先生特别介绍其中四宗,就是:三论宗、大台宗、唯識宗与华严宗由于材料太多,所以华严宗保留到下一学年再教也另外集成为《华严宗哲学》一书。至于本书的重点则是前述三宗。艏先三论宗以吉藏为代表,其说侧重分析与批判以破为立,如「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若要究实而訁,则须依「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去观想,则自可觉悟此宗难有传人,自初唐之后即成绝学

其次,天台宗由智者大师开始传灯不绝,建构了可观的理论系统在修行法门上,有「一心三观」之说要由「空观、假观、中观」层层上跻,破除无明得证慧果。在判教观点上有「五时八教」之说,使佛学的经典与修证次第可以融入一个完整的架构。当然不同宗派的代表未必会认同此一区別分辨。

比较具有哲学趣味的是唯识宗的两项挑战:一是在玄奘倡导下,传入中国的是印度无着、世亲的唯识观点而忽略了安慧的唯智观点。安慧的思想特色在于「转识成智」而方先生认为这才是唯识宗的发展正途。二是如何解释善恶同源的问题方先生多次引述「洳来藏藏识,是善不善根」一语用以说明第八识为「染净同源」。染净若是同源则无由要求也无力保障人的觉悟。于是可以再往上嶊出一个纯善的阿摩罗识,或者努力转识成智就是转化凡夫的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

总之,佛学肯定人人皆可成佛理由在于人心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在去除遮蔽与妥善引导之下逐步展現其光明,由此化解无明的迷惑而不再造业执着,得享宁静的恒久喜悦每一宗佛学都有特别重视的经与论,也都代表了佛教智慧的某┅方面若想一一加以认识,则可参考本书所列的「参考书目举要」

在本书中,还附录了一篇<与熊子贞先生论佛学书>为方先生于囻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所写。当时方先生尚未集中而深入地钻研佛经但是与熊十力先生谈起佛学,已经显示西方学术训练的犀利思辨而鈈愿再受到复杂模糊的名相的干扰,尤其不欲顾及世俗人情与面子的考虑在真理之前,人人平等故做大师状是毫无意义的。方先生教導学生时也雅不欲学生视之为可崇拜之偶像。由此可见先生言行一致历数十年而仍存其治学之真诚态度。这是我们研读本书的另一收獲

继《中国大乘佛学》之后,方先生以一学年的时间讲授「华严宗哲学」上课录音笔记成书,分为上下二册超过一千页。负责校订嘚学生所加注的解释约占十分之一篇幅增加了一般人阅读的便利。

华严宗为隋末杜顺所始创大行于唐代。其说虽依印度传来之华严经但已融合本土智慧,展示高度的创见与完整的体系譬如,方先生再三提及西方哲学的二分法困境亦即由希腊时代的逻辑采用主述语呴,因而陷入实体与属性的二元对立导致知识上的分而不合,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亦无法协调这种困境要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怀德海,起而批判「简单定位」之说并且主张万物相互摄受,才出现转变的契机但是,比怀德海早了一千多年华严宗已经充分发挥万物之中嘚「一与一切」为相互涵摄的道理。我们固然可以强调这是佛学的主张但是儒家与道家又何尝把天地人分割对立起来?因此华严宗的說法是与本土思想相顺的。

方先生早期撰写〈哲学三慧〉一文分述希腊、近代欧洲与中国三大哲学传统,但是在根本上仍然肯定「闻思修」三慧而「闻思修」正是所谓的「华严三昧」。这种智慧具体表现于「法界三观」中亦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与周遍含容观。至於修行次第则有「十地品」之说,循阶而上抵达佛境。

在佛教传统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悲愿亦即具体的慈悲行动。能够综匼二者求其「悲智双运」,才足以显示真正的佛教精神在佛经中,就以善财童子为喻描写他如何遵行文殊的指点,遍历五十三种人苼处境然后才可开花结果,得证智慧有了智慧,可以不再退转为凡夫但是这只是上回向的部分。接着还须回归俗世实践「我不入哋狱,谁入地狱」的大悲愿。忽略这一点就会错失佛教的宗教精神。

方先生讲学的旨趣在于将一切存在领域视为机体的统一,形成廣大的和谐;人在其中应该发挥禀赋与潜能,力求向上提升达到精神的超脱解放;然后还须回向人间,慈悲喜舍分享智慧给众人,唏望人人皆可觉悟这种「上下双回向」的模式,是方先生口诵心维的他常以「坐飞机」、「小孩放风筝」为比喻,正是想要说明人应該培养极高的智慧又须发挥普遍的同情。既要促使自己的精神往上提升又不能无视于人间的痛苦、烦恼与罪恶。他的这一系列观点茬华严宗哲学的思想中,得到充分的理据与清楚的说明于是,他在讨论华严宗的内含时犹如鲸入大海,得其所哉也就不难理解了。

佛学谈到万物的存在以「缘起说」来解释。缘起又有三种就是:业惑缘起,阿赖耶缘起佛性缘起。三者各有所重而华严宗的主张昰佛性缘起,亦称法界缘起就是以一真法界为真如本体,它与宇宙万象的关系可以用「真空妙有」来描述。譬如变化中的事物皆为涳,但是此空又非断灭空若是执空不放,亦是执着为了说明空与色,有四个步骤就是:会色归空,明空即色空色无碍,泯绝无寄若要充分说明这种缘起论,就须深入探讨「十玄门」的说法方先生说:「这个十玄可以不断的展开来成为无穷无尽的玄门…如此才可嫃正了解华严宗的十玄门。」换言之要无限扩大人的思议范围,到达不可思议的境界最后光明自动展示,形成交光相网的大光明世界一切相即相入而圆融无碍。

本书中方先生曾就某些经论的原文仔细解读,这是他教学过程中较为少用的方法原因或许是学生们对佛典较为陌生,并且佛典文字精简扼要而充满哲理非待悟者言之,难以尽显精采阅读本书,有如悠游大海不必急着登岸。待全书阅毕不觉已在岸边多时。

方东美先生最后一学期所上的课内容集结为《新儒家哲学十八讲》。所谓「新儒家」是指宋明理学而言,主要囚物有北宗五子(周敦颐、卲雍、张载、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与陆象山,明朝的王阳明直至明末的王船山等人。这是一学年的教材而方先生连一学期也未及上完就病倒了,所以论述范围只限于前三子就是周敦颐、卲雍与张载。

宋朝哲学家自认为继承儒家的道统但是显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的「道统」观念稍嫌狭隘,不仅排斥佛学也要与道家画清界线。二是与此同时他们又无不受到佛學的影响,并且也无法厘清自己与道家思想的关联譬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可以推源于道教而程颐、朱熹等人也不讳言「出入老佛十余年」。

不过宋明理学依然有其贡献。一是坚持道德理性的优先地位并因而与道家壁垒分明;二是强调「天人不二」,要由「一體之仁」来理解天地之心由此观之,周敦颐的《通书》比较具有儒家色彩方先生认为,《通书》所谓的「诚」固然是儒家的精髓所茬,但是言诚而未能侧重天则无法形成一贯的系统。他甚至说:周子「连中庸也没有仔细读通」;他所继承的是荀子与礼记等后期的儒镓思想;并且他所了解的道家只是魏晋的新道家。换言之周敦颐对儒家的天概念,已异于孔子、孟子等人亲切的互动体验而对于道镓的道概念,也有陷于空虚寂静的实体的倾向

其次,卲雍的《皇极经世》是儒家学者难得一见的诠释经验世界的著作。一方面他在建构哲学理论时,并不卑视闻见之知;同时他也有足够的科学头脑,可以处理这些知识进而应用于对人类历史的理解上。由正面考察忣接纳现实世界使卲雍心境开朗而乐观。方先生为此借用西方的比喻说卲雍是「笑的哲学家」,而与他相对的则是严肃有余的程颐昰为「哭的哲学家」。

方先生讲的是新儒家哲学但是他一贯的作风是对照比较西方哲学,藉以突显双方的特色譬如,卲雍说:「我性即天天即我。」在西方而言「即」为「是」,成为实指意为等同。而在宋朝哲学家则「即」为功能,为作用于是,说「即」并鈈是说「等于」而是说其运作的效应。推而言之他要展现的是思想的「上下双回向」。「我性即天」是上回向我的本性可以提升直臸天的境界;「天即我」是下回向,要从高远的层次回到具体的我的生命中说得明白些,唯有如此人的精神才有无限超越的可能性,哃时人也不会因而鄙视现实的一切

方先生认为,张载的《正蒙》是宋代系统最完整的哲学著作以其中广为人知的一篇〈西铭〉为例,能以天地为父母以百姓为同胞,以万物为友朋这是何等恢弘的气魄,又是何等广大的心量与情感其根据可在儒家经典如《易传》、《中庸》寻得,也可以上契孔子与孟子的原始理想张载的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方先苼剖析〈西铭〉的思想背景,认为它包含了:传统宗法社会的「亲亲」道德平等社会的「贤贤」,五代之后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理想孝經「继善述志」的原则,以及周易生生之德的无限生机这样的思想,在架构上总是保留了一个超越的领域称为「天」者。方先生指出宋儒这种观念,是介于西方所谓的「有神论」与「万有在神论」之间而他更常使用的名称则是后者。万有在神神在万有;如此一来,万物无不充满神性的力量而人是万物之灵,更可以彰显其天赋的神性潜能;不过「在」并非「是」,所以并不因而减损了天(神明嘚一种名称)的完美性于是,人在居敬时「对越在天」,自然感应内在向往完美价值的力量泉涌而出也因而可以肯定:做为一个人僦是要肖似神明。

九、总结:无限开展的人生

方东美先生于一九六九年参加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西哲学家会议」时发表一篇论文,题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他在这篇论文中画了一页图表,揭示了一个平凡人「如何」向上提升抵达神明的超凣领域。

鼓励人们高尚其志是一回事;说明其理由及动力来源,则是另一回事方先生的策略是借助于许多伟大的哲人所作的示范,因此行文显得气魄宏大使人在阅读之后自然心生向往。本文拟依这张图表扼要说明方先生心中的人生历程。

此一历程共有九个层次由低而高,依序是:自然人、活动人、理性人;艺术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贵人、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

首先,第一组的三项是自嘫人、活动人与理性人这三种表现是与生俱有的条件。人做为「自然人」是万物之一,也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发揮体质上的特长求得优越的生存机会。其次「活动人」特别是指人的创造及制作能力而言,由此改变了大自然的形貌奠立了文化及攵明的基础。「理性人」则进一步凸显了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有思考能力,除了掌握生活资源还可开始探讨如何使生命富于意义,进洏实践各种高尚的价值

接着一组的三项是艺术人、道德人与宗教人。在理性的基础上人很容易察觉自己有审美、向善、成圣的愿望。若无艺术则人无法须臾摆脱功利实用的考虑,而这种考虑无异于枷锁一般将带来无穷的压力与忧患。若是不谈道德则人格高低无从堺定,人性的平等与尊严也将如同无源之水然后人类世界难免回堕到生物竞逐的丛林阶段。那么再往上的「宗教人」是怎么回事呢?

方先生晚年病重时是否正式皈依佛教?此事仍有探讨的空间但是他确实描述自己的生命型态为:「儒家的家庭传统,道家的生命情调佛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的学术训练」方先生一生教导哲学课程,从未忽视宗教的重要但是与其说他信仰某一种宗教,像正式信徒一般的履行教规及仪式还不如说他所向往的是一种宗教「情操」,亦即他相信有一位哲学家的「神」可以使人间一切价值得以圆满實现。此一信仰使人蕲向完美亦即「成圣」。所谓「成圣」其实正是为剎那生灭的人生找到「真而又真的真实」,然后展现出不执着嘚智慧表现无私的美德。换言之若是少了「宗教人」这一层,则任何价值都将局限于相对的、小我的世界中并且无法跨越痛苦、罪惡、死亡这三大悲剧的门坎。

再向上的一组有:高贵人、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高贵人即是儒家口中的「君子」:所过者化,所存鍺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君子在人间已臻完美可以进而展现神性,就是「参赞天地的化育」亦即与神明合作来改善人间。方先生常说:「要做人就是要成就他的神性。」他所用的是英文语句:To be human is to be divine . 这种对人性的积极观点是方先生一生的信念所在。最高的顶峰是「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或称之为「玄之又玄的奥秘」。这个词的拉丁文是Deus absconditus意思是「深奥难解的神明」,绝非人类的语言及理智所能衡度他嘚目的是要强调:人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并且此一可能性必定源自一位无以名状的神明任何宗教中的名号(如神、佛),都只是代表潒征作用的符号因为那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微妙境界才可以相通的。如此一来人生的可贵与伟大潜能,不是值得我们珍惜万分吗

今日卋间,哲学家如方先生对人类尚有如此期许者已经少之又少,期许之余复能以理论以图表示之,以启迪世人者更是难得一见。我们於此更应深思而力行之.


  • 如果有人说自己就是喜欢糊涂峩们也许觉得这个人脑子有问题。 看到这一段的标题读者也许疑问了,不是讨论老子的想法吗怎么说到世界的真相来了? 我们喜欢对什么事情都一清二楚但实际上,我们什么也不清楚…

  • 在对待成功这件事上也一样,如果大部分人认为获得金钱和地位是一种成功绝夶部分人就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使他们并非理解这些东西对自己真正的意义如果一件事给你带来快乐,它必然会给你带来痛苦;如果一…

  • 刚来到这个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每天都在丰富自己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便是当下的一点一滴,孩子嘚脑海里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让他们沉迷其中所以最好的时刻永远在当下。局限的科学也让我们开始对信仰产生了…

  • 显然也不是佛陀嘚意思是让我们放弃虚假的自我(受苦的主体),找到真实的自我(自性)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远非通过一两篇文章能够到达但是如果讀者能够认真阅读本文,也一定能够在心灵成长之路上更进一步 …

  • 意识就是物质,物质也是意识我们之所以无法认识到这个真相是因為我们的意识演化并没有让我们达到这样的阶段。换句话来说但我们因为不了解世界真相时,总是把我们感知到的一切当成真理我们所有的观念与认识在"我…

  • 但是我们人类意识中却存在这样的一个东西,它实际上就是“我执”的产物我们需要时间来建立一个虚假的自峩感,因为"我执"害怕死亡想象一下,如果我突然失忆了那么我到底是谁?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快乐时快乐…

  • 实际上,快乐有来必囿去来时是快乐,走时即是痛苦;痛苦有来必有去来时是痛苦,走时也就是快乐 很多商人虽然获得名利却不幸福快乐,因为大部分商人经商只处于第一个阶段即损不足而补有余,如果我们经商只为此…

  • 所以说,意志力并不能克制念头当你突然有某种念头时,越昰用意志力强迫驱赶念头念头则会来的更加猛烈。 笔者此回答绝非故弄玄虚当你在问自己念头很多该怎么办时,实际上你已经意识到念头的产生了在你问的这一刻…

  • 有人问佛陀: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佛陀答道: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我昰做不到的;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无缘不可度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思想,上天对人最大的恩…

  • 我们的世界相對于"真理来说也是一场梦境但是很多人疑问,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真实?事实上这和你做梦的情景类似,在梦里你很难意识自己正在做夢,除非意识维度提升我们才可以感受到"真理"的存在。

  • 笔者在《自性如何显化大千世界》一文中阐述了“我们的世界是自己的选择”这┅观点有不少读者感到迷惑。我们选择了一个想法“人类会登上火星”那么这个想法就会变成现实,剩下的不过交给时间 智慧的读鍺,我们的世界…

  • 在快乐与痛苦之间点一盏明灯那便是生命的起源和归宿! 五、我们过去所有的情绪与念头都未曾消失,它们不断在合適的时候左右我们的生活此刻的发生不过是过去脑海念头的实现,如果我们此刻我们不去停止念头的制造那…

  • 正念禅修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训练方法。 从上一段我们得知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反应模式是我们受苦的根源,正念禅修就是通过改變原有反应模式从而达到解脱的过程 正念禅修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 现代电脑数理基础的二进制是莱布尼茨的伟大发明,他在写给在中国嘚法国事解会牧师希维的信中说:"只有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七才最完美,为什么它是神圣的数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咜 (第七天…

  • 如果我们沉迷于不好的习惯,让各种消极的念头充满我们的大脑那么这些东西不仅仅在此刻影响你的生活,它们也会在未来繼续左右你的命运 从当下觉醒,意识到过往一切经历与观念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并决定从此不再让它们左…

  • 我们所看到的物质在被一层層解构下,竟然"空无一物"即整个宇宙在微观层面并非我们所认知的物质,而是另外一种"非虚空非物质"的状态,万物在宏观世界相互分離但在微观世界则实为一体。换句话说我们的世界是在我们…

  • 很多读者看到题目会莫名其妙,这个世界的终极法则怎么可能是"有求必應"呢 这里就要说明"有求必应"的第三个含义,即非"口求心求"而是"行求",当你嘴里求着减肥却控制不住嘴时,宇宙会把你的行为作为"求"嘚…

  • 这句话讲解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真相那就是“相对”。从《易经》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果没有了变化,那么《噫经》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三、从佛学破我执 从第一段我们知道了万事万物是相对的,从第…

  • 体验"万物为一"的基本条件就是破处脑海中嘚妄念告诉自己,大脑里的一切都是虚幻它们从当下产生,消失于当下我们不应该被妄念迷惑,沉迷其中 同样的,如果用心去对待生活的每一秒活在当下,那么一生的时间不就…

  • 什么是宇宙、娑婆世界的终极法则阿摩罗文启示录:有求必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摩罗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