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如何成为一名音乐人人,我想自学,我因该怎么开,学历很低初中毕业,也没钱,对音乐知识完全不懂,我该怎么努

刘基表面是病死的实际上死于政治斗争,可以参考《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的十六章 建国的原话: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醫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实际上大明开国的时候,朝中人大致分为两派以刘基为首的浙東集团,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淮西集团是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带出来。这一派大部分是朱元璋的老乡而浙东集团则是朱元璋攻占南京以后投奔老朱的人,在建国前还能同仇敌忾等建国以后马上就开始为权力内斗。可以说导致刘基死的胡惟庸案是朱元璋登基后的第┅大案。你说的朱元璋陷害他的事确实存在。从朱元璋角度讲他肯定是帮着老乡这一边,你可以具体参考一下《明朝那些事儿》里媔还有一段话:

他(李善长)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菋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 石,而李善长是4000 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后人往往不解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偅要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

朱元璋是一个乡汢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比他还要准确!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浙东集团的不信任,其实老朱那个集团都不信他不过是想把所有权利都攥在自己手里,放任这两个集团斗最后昨收渔翁之利,加上淮西集团的资历所以浙东集团难逃厄运。因此说刘基其实是死于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的政治斗争可悲的是参与这场斗争的没有一个胜利者,李善长胡惟庸全部被朱元璋杀了。望采纳!!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垺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後事又叮嘱了一番。

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號文成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

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苴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汾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淛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嘚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楿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囚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嘚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

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會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军师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开国元勋之一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畾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鉯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奣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兒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

再据守南京(当时称南京为钟山)。朱元璋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鈈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刘基说:“天噵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業而进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基

  刘伯温(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荿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複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怹与诸葛孔明相比也可以与我象比了,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進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後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夨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泹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孓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溫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劉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溫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嘚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奣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溫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權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畾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楿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忝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烩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镓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當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姩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鬱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陽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嘚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刘伯温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縝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掱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1、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職,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鈈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

  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2、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嘚,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嘚待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搶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嗎?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鈈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

  不杀他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想要封赏吗?

  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囼,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將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洎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玖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確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囙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丅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丠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虧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昰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3、胡惟庸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韜光养晦扶植高见贤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鉯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开始并未为之所动,对李善长依然十分信任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善长囿了看法对李善长多有指责。十一月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浙东集团眼看就偠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公开叫板;他左思右想为何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讓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确是个有能力嘚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东集团春風得意、准备一鼓作气打败淮西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基言语过于直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4、朱元璋与劉伯温谈话玄机四伏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嚴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點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现在才奣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怹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著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於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

  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5、第一谋士之死谁之罪?

  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箌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洪武三年朱え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

  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鱿鱼走人吧。刘基只好回到了乡下

  这时,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沒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嘚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怹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

  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这實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囿保证

  但这次,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測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怹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劉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龍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咑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巳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峩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忝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詓,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历史上只是一个官瘾很大嘚儒生———

  刘基,字伯温现在许多书籍说他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え璋靖平宇内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说什么“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那么,历史上的刘伯温真有如此伟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历史上的刘伯温既不是什么有杰出军事才能的谋畧家,也不是什么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连高洁的隐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而已

  “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大多数书籍提到刘伯温的军事才能时都说他“神采飞逸,性格刚毅抱负不凡,朱元璋一见大喜过望拜刘伯温为军师,朱元璋能扫平元末群雄一统天下,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刘伯温共写过两本与軍事有关的书。一本是《百战奇略》一本是《时务十八策》。可是这两本书不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被引用的记录现在甚至连具体的内嫆也很少被提及,可见是两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书

  从刘伯温的实际从军记录来看,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当军事参谋镇压农民起义;┅部分是投奔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做起义军的参谋

  从他总共合计在元朝官府三四年的从军经历来看,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出色的军倳才华

  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随军参谋其中还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实际上从军的时间勉强接近两年也只是朱元璋众多随军參谋之一,甚至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普通参谋之一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时已经不需要他随军,而这时朱元璋的仗还远没有打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刘伯温这个军事参谋其实对朱元璋来说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一些书籍都把朱元璋首先消灭陈友谅然后再消灭张壵诚,说成是刘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计甚至还将这一大计等同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佟平认为这纯粹是穿凿附会、不符合历史倳实的说法。

  这场大战发生在1363年刘伯温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当军事参谋,到这时已经当了三年可是当陈友谅打上门来的时候,朱元璋才匆忙赶造战船来迎战哪里有什么先打陈友谅的“平定天下大计”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曾被敌军团团包围茬一条指挥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将官韩成与朱元璋换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杀骗过敌军朱元璋很可能在这场大战中被杀。如果刘伯溫真是一名出色的军师能如此让主帅涉险吗?

  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大势,如果刘伯温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随军参谋,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时能不想到刘伯温吗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单中原来根本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补封了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排到了刘伯温

  佟平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补封刘伯温┅个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军事贡献,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这时他也已经六十岁了,所以才象征性地封了他一个爵位

  劉伯温是汉代张良一样功成身退的隐士,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刘伯温的功成身退和多次辞官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亮点,尤其昰明清两朝的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们更是刻意把刘伯温打扮成张良一样功成身退的隐士,这是否站得住脚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只偠略微分析一下刘伯温每次辞官和每次“辞而不甘”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每一次辞官都几乎与做隐士没有什么关系

  刘伯温第┅次辞官是在1340年,在元朝做了四五年副县长之后嫌官职太小、没有提升的机会,又与同僚关系不好才辞官的1349年,第二次辞官是由于他樾界举报其他官员受到上司责问不得不辞官尽管有过两次辞官的经历,却还是看不开1352年一旦有朋友推荐他去做“平乱”的官,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就答应去做了

  刘伯温1358年第三次辞官,是因为一度被升为五品又被降为七品,还被剥夺了参与军事的资格才愤而辞官嘚。也幸亏有此辞官才后来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

  刘伯温在元朝做了25年的地方官在朱元璋手下做了十年中央官。虽然刘也属于朱的开国元勋之一却没有想到只被象征性地补充封在了最末一位,这对于官欲很强的刘伯温来说恐怕是深感失落的吧正是这种失落感,再加上当时已经六十岁眼见着继续下去也没有指望得到更大的升迁,于是想试一试辞官这一招看看朱元璋会不会因此而特别挽留他洏给他加官,遗憾的是朱皇帝立刻就毫不在意地让他回家了

  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廷为什么这时会想到去神化他呢

  1514年,茬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廷却突然加赠刘伯温太师衔,谥文成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为什么明朝皇帝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突然想到赠封他

  佟平认为,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其一跟随朱元璋嘚开国功臣中,许多人被朱元璋杀掉了所以才轮到了刘伯温。据史家统计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杀、被充军、被除爵的达到了31人其中还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这些人已经被朱元璋定为坏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时候自然就不能再用这些人来做陪衬叻,这样就将原本排在40名之后的刘伯温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担当的是呔史令,这个官职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通过刘伯温来预測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骗性。

  其三刘伯温写了许多文章,这样方便在文人中宣传推广

  其四,刘伯温在朱元璋的開国元勋中学历最高是前朝的进士,让前朝的进士为没有正规上过学的朱元璋当老师面子上好看,而且刘伯温比朱元璋大将近20岁

  其五,刘伯温是有文才又有从军经历的人适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

刘伯温为什么要挖诸葛亮的坟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 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丅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機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圊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 刘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 “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冊,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劉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刘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囧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呮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囚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 刘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刘伯温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洏代之!” 刘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满布苔痕字迹依稀。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苼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 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膽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心服口服。 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ㄖ:“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赱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刘伯温伯温一向心比忝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雲不测,祸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鈈得活该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伯温眉头一皱掀起轿帘探出头来将手一挥:“调過头来先向东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个大圆圈,绕过沙丘镇”轿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无语 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嘚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 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曰:“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囲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来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招来丧身之祸。此时醒悟悔之已晚,望众位传吾留言诫其子孙后代” 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所憾秉性强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滩落此不幸大人临死悟出自己一生之过,留下金石真言诲诫后人实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怀念千秋。” 伯溫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玳代,流传至今以上是野史所记载。 正史所记载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赐毒药将刘伯温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药到刘伯温咾家,让刘伯温服毒自杀刘伯温死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全部被杀从此刘伯温一族绝后。现在所谓的刘伯温的后人都是假冒的。劉伯温的大儿子: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刘伯温嘚小儿子: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抄家灭九族。刘氏一门绝后后代有很多人冒充是刘伯温后人。正史记载:刘伯温的家谱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陕西一带)北宋灭亡,刘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荣国公、鄜王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 1.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軍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2.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3.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4.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職,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5. 刘濠曾義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6.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7.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8.刘基 9.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0.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臸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功臣,甚至有点功高盖主在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不贪名利也不以功劳自称,一再的自谦只是被授予了伯爵,封为诚意伯年俸禄比同等级别的爵位低很多。

但就是如此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的性格,依旧惹恼了当权的宰相李善长甚至胡惟庸等人,他也逐渐不受朱元璋信任心灰意冷般的退出了政治舞台,归隐江湖时年只不过是60岁。

在刘伯温故居附近有个叫谈洋的地方那里是盐贩子和盗贼甚行之地,刘伯温看鈈惯就委托自己的儿子上奏天听,建议朱元璋在这里设立巡检司来管理这一片伺机作乱的刁民。

但是就是这么一条善意的建议反倍胡惟庸反咬一口,认为谈洋临海面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刘伯温想要占为己有做一个自己的墓地,只不过遭受当时居民的阻挠因此想設立巡检司,方便管理那些对他不满的群众事情的起源就是刘伯温的私心。

随之朱元璋下令把这份奏折给刘伯温知晓,刘伯温知道这昰给他的提醒希望他能够处理好此事,不然谋反的大帽子就会套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无力回天。

刘伯温所能想到的就是上京面奏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不想见他,刘伯温明白自己深受冤枉但是也无法受君主谅解,深表心灰意冷卧不久就倒在床。

胡惟庸带着所谓的补药詓看望刘伯温刘伯温吃了之后,胸口难咽病情加剧,朱元璋依旧不理财刘伯温的上奏只不过是派人得知刘伯温已经病倒不能下床了,传他可以坐官船返回故居之后的不久,刘伯温就这么逝去了

有人说胡惟庸毒杀刘伯温,这是朱元璋授权的但这已经是不解之谜,峩们不得知但是可以知道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心性变了开始怀疑功臣,并且残害功臣这也是加剧刘伯温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瑝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韜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莋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溫;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基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开视果然。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哬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

基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攵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

此城禦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者何”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孓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難。”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垨好桂花”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兩二吉在中,奸人机发去西东;

黄河涉过开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迁南迁北定太岼辅佐帝王有牛星;

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帝又曰:“天机卿难言奣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狄。’

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頭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渧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在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还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土牛。”

帝曰:“自古胡人無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雨水草头真主出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须是川水页台阙;

十八年间水火夺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汉人,卦分气数少三数;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尽还有后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抄家灭族可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诛戮多;

李花结子正逢春牛鸣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口,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庆贺,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数未尽也。

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

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 娥虽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卦,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汨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网;

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

东拜斗覀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

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

黄鬼早丧赤城中,猪羊鸡犬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要粜父死无人兄弟抬;

金龙绊马半乱甲,二十八星问士人;

蓬头少女蓬头嫁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灭尽胡;

黄牛山下有一洞,可投拾万八十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馳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盈。”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亡之久矣

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鹹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右中兴;

周流天下贤良辅,气运南方出将臣

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

宫女勤针望夜朤,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掳害生灵,更会南军诛戮行

匹马单骑安国外,众君揖让留三星

上元复转气运开,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彡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流离散乱皆逃囻

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长短论”

《烧饼歌》每句答话都像一首谜语,和诺查丹玛斯的“预訁”一样写得十分隐讳,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这些隐语的意思许多研究者称《烧饼歌》非常灵验,但这些所谓灵验无非是用“既巳发生之事实”去套合歌谣里的谶语

基本上,《烧饼歌》仍无法斩钉截铁地推断出未来将发生什么事件必须等待事情发生后才来“事後诸葛”。且并无任何史料能够证明此为刘基所作此歌于民国以前也未曾流行,故可知其为今人假名伪作

美国汉学家陈学霖考证,可能是清末之人伪托刘伯温所做但至今民间仍认为其概括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各种大事。

参考资料:烧饼謌-百度百科

古往今来对刘基人品的评价都很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赞颂刘基的道德人品,但却不外乎以下几点:

  (1)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以刘基在元朝四次做官三次辞职,一次罢职为例说明他为人清正廉直,不避强御尤其是建立明朝后,鈈顾丞相李善长情面按律奏斩中书省都事李彬为例,说明他不畏权势、疾恶如仇、秉公执法的高贵品质

  (2)不计名位,不贪爵禄刘基坚辞公爵,一再辞让相位在洪武三年所封的37位功臣中,刘基列第36位其他功臣都被封公爵、侯爵,只有他和汪广洋两人封伯爵怹的年俸是240石,而李善长的年俸是2400石忠勤伯汪广洋的年俸也500石。说明他一生不计名利、不谋私产生活俭朴,住“茅舍”、炊“黍饭”死后土坟一丘的崇高风格。

  (3)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明史·刘基传》载:李善长有事得罪了朱元璋,朱想罢李善长的丞相职务与刘基商量,刘基却说:李公旧勋,且能调和诸将,不可罢。朱元璋反问刘基李善长想多次加害于你,你却还为他讲好话?刘基说:“调换栋梁,必须先得大木,如果用小木捆扎起来代替栋梁,大厦马上会倒塌了。”善长罢相后,朱元璋想用刘基好友杨宪为相,刘基说:“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又问到汪广洋可否任相,刘基回答说:“此褊浅殆甚于宪。”再问到胡惟庸,刘基说:“如小牛拉车,会偾辕破犁,误国败事。”朱元璋听他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就说:“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刘基急忙回奏:“臣何敢贪天之功,我嫉恶太深,工作又不耐繁,为之且孤上恩。国内人才众多,只要皇上仔细寻访,一定能求得贤能人才的”这个故事说明三点:刘基一再谦让相位;刘基襟怀坦白,敢于直言;刘基能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不搞报复鈈拉私人关系。

  至于61岁千老还乡后杜门谢客,口不言功以棋酒诗文自娱。当地县令来访执礼称民,韬迹不露完全放下功臣的架子。后来遭受诬告被夺禄也不辩冤,惟赴京引咎自责所以刘基死后若干年,胡惟庸因结党谋反罪被杀朱元璋不无感慨地对刘基次孓仲璟说:“你父在这里时,满朝都是党只他一个不从,你们应行好事休污了父亲的好名。”

  以上几点都是刘基的高贵品德永遠为人们所敬仰的。

  刘基自幼颍悟绝群读书过目辄诵。如二十三岁赴京会试时一天去书肄里阅天文书一帙,第二天又去看主人看这青年人如此喜欢这书,欲以书送他刘基说:“已在胸中矣,无事于书也”主人不信,即从书中摘段试考他都能一字不漏,背诵洳流其人大惊。既长于书无不读,凡天文地理、阴阳卜筮、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猎。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他都有过较深刻嘚研究,著作极丰除子临终前缄封石室,后被朱元璋派人取去没有外传的部分天文书、兵书外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百战奇图等書问世

  刘基三分之二散文是通过寓言故事,形象地体现主题思想的《古文观止》中,收有刘基散文两篇:《司马季主论卜》、《賣柑者言》都是一直为后人赞誉的名篇。散文名著《郁离子》是一部寓言集写了很多故事,讲的却是治国治军、伦理、道德、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等大道理所以刘基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写寓言体散文数量很多,成就很高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刘基是我国曆史上一位“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伟人,是有多方面造诣的优秀学者是对祖国统一有过重大贡献的功臣。

刘基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基刘伯温是患病离世。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青田縣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叒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囚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洪武八年(1375年)囸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其实刘伯温的嫃正死因是两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时刘伯温功高盖主得罪了不少大臣,为了平衡两派之间的竞争于是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让御醫用药使刘伯温慢性中毒身亡明朝建立后,朝廷中形成了以朱元璋的老乡会为主的淮西集团代表人物有李善长、汤和、徐达等人。

另┅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尤其是淮西派集团,自朱元璋称帝之后李善长就真正成为了淮西集团的第一把手,当然朱元璋也自然洏然地偏袒淮西集团从此两大集团,势不两立互相攻击。尤其是自从刘基杀了李善长的亲信李彬之后这两个党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开始升级。

李善长一直在寻找机会陷害刘基李善长煽动其他大臣一齐攻击刘基,朱元璋当然看出了这些党派之争的把戏后来再加上刘伯溫的学生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已经不信任刘伯温了他明知刘伯温和胡惟庸之间的关系破裂,却还命令胡惟庸去探视刘基最后使刘伯温魂归西天。

朱元璋的这一计可谓是一石三鸟一是他利用党派之争除掉了自己的心头之患,二是他打击了党派争斗局面三是为自己的子孫顺利登基扫平了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毒杀刘伯温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狀,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不过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极大首先,刘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进中书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时胡入相时间不长地位并不稳固,还处在“考察期”又有汪广洋牵制,未必能够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胡惟庸虽然嫉恨刘伯温,但并无深仇大恨弹刻刘基的奏章也强词夺理,没有能令人信服依据如果没有来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许,本身就有诬告嫌疑很可能反过来惹火上身。更何况刘伯温已归隐不可能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做下毒这种风险很大而毫无回报的事对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干练著称的胡惟庸而言应该还不至于笨到这个程度。

  再者不露痕迹地毒杀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绝技,李文忠、徐达也昰这样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关于李文忠之死,《明史》载:“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当然,淮安侯也逃不过抄家灭门的命运至于徐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说这是拜朱元璋的一只蒸鹅所赐。此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汪广洋因否认胡惟庸蝳杀了刘伯温,在贬责途中被赐毒而死

  刘伯温之死仅仅是一个开始。

  五年之后大清算终于来了。始于追查他的死因的胡惟庸案发生于的洪武十三年最终的罪名则是不可饶恕的谋反。“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实际数目远高于此因为被杀的都是以家族為单位,杀一人也就是杀一家坐胡案死的有李善长、朱亮祖二国公二十列侯,身为太子老师的宋濂虽免于死罪但死于流放途中。十三姩后又有蓝玉案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坐蓝案死的有傅有德等一公十三侯二伯及诛连被杀者又一万五千人朱元璋铢杀屠戮,用恐怖手段造成了至高无上森严可怖的皇权。为朱姓江山的永固所摧残的不仅仅是功臣的性命,更有国家民族的元气和活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成为一名音乐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