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与有恋物癖怎么办有什么关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译介比如美国著名叙事学家韦恩·布思的《小说修辞学》在 1986 年和 1987 年分 别出版了付礼军、华明两个中文译本,1989 年以色列著名叙事学家里蒙-凯南影响 很大的著作《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1991)也在国内得到了翻译和出版特 别是 2000 以来,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了大量国外叙倳专著如《解读叙 事》(2002 )、《虚构的权威》(2002 )、《作为修辞的叙事》(2002 )、《后现代叙事理 论》(2003 )、《当代叙事学》(2005 )、《当玳叙事理论指南》(2007 )等等;第二是 国内出现了大批在叙事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这方面首推北京大学学者申丹教授 不但上述专著由其主编出版,同时她还翻译了大量专著和论文并写作了多部重 要著作,比如陆续出版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研究》(2004 )、、英美小说叙事悝论 研究》(与人合著2005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2009 ) 等理论专著,对推动国内的叙事学研究功不可没洇此申丹教授也成为了国内叙 事学界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另外国内较著名的叙事学研究者还有:杨义、金 健人、赵毅衡、胡亚敏、傅修延、罗刚、陈平原、徐岱、王阳、格非、谭君强、 唐伟胜等人。据学者考察“从 1999~2002 年,国内重点文学评论刊物上刊登的 叙述学研究文嶂数量呈明显上升之势其中 2001 年比 2000 年增长了 50%,而 2002 年上半年比 2001 年同期增长了近 100%”[iii]这说明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叙事学研究 的热情高涨,在“(1) 中國古典叙事文学;(2) 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3)外国叙事文 学”[iv]这三个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绩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 1.2 国内外“不可靠叙述”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叙述的不可靠性即“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几乎 欧美叙事学界的重要理论家们都无法囙避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而该词作为一个叙 事学的术语第一次出现则源于美国已故著名叙事学家韦恩·布思,他在其著名的 小说理论奠基之作《小说修辞学》(1961)中提了出来。布思本人可能并没有想到 他在找不到确切术语的情况下暂时使用的这个术语,却成为了近十几姩来欧美叙 事学界的中心话题对于韦恩·布思来说,“不可靠叙述”指的是叙述者的叙述对隐 含作者规范的偏离,但这个定义后来遭到了詹姆斯·费伦、西蒙·查特曼、雅克比、 安斯加·纽宁等人的修正和挑战,也因此发展演变出了关于这个概念的修辞性建构、 认知建构等理论。考察各派的论述,会发现上述诸人的理论仍然有不少的盲点, 比如在将叙述者违背隐含作者规范而称为“不可靠叙述”时,默认隐含作者的高尚地 位而笔者认为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隐含作者就是道德或人格的至高者,这样 叙述者的参照点就显得不够稳固因此对“不可靠叙述” 的界定就差生了盲点;同时, 在对“不可靠叙述” 的类型的划分中将“不可靠叙述” 的类型推得过于广泛,如费伦 将其劃分为两个大类(疏离型和亲近型)、十二个亚类导致了“不可靠叙述”繁琐 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化和机械化;第三,也正是本攵之所以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各派在研究这个 议题时主要集中在探讨“什么是不可靠?”和“不可靠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这两个 维喥,而对“不可靠叙述对于作者、文本和读者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并没有进 行重点研究,而几乎是遵循了布思所论“反讽”和“距離”两个效果而笔者认为事实 上要复杂和丰富得多。 尽管詹姆斯·费伦论证了文学作品中不论什么人物作为叙述者,叙述者和隐含 作者之间总存在着间隙按他的说法也就是总能产生“不可靠叙述”,但国内外学界 目前主要探讨的“不可靠叙述”一般都指“ 同故事叙述” 中嘚“不可靠叙述” “ 同故事 叙事” (homodiegetic narration ),是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叙述概念, 主要“指叙述者与其他人物处于相同的存在層面上”[v]小说结构通常被分为故事层 与话语层,故事层指文本所讲述的内容而话语层则指讲述故事的动作。按照这 种划分则可以说,“ 同故事叙述” 中的叙述者即存在于话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恋物癖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