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港珠澳大桥的拼音怎么写

    教师授课、法官断案为什么设計师不专司设计而谈工程思想?这是因为建造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与工程师们花了几乎全部时间去解决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初步方案設计,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共同完成而大桥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是海底隧道部分,更多是听取了有工程经验的外国专家建议因为中国没有做过,既无设计实践更无工程经验。

    设计是先有意向为了完成这个意向到工具箱挑选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前期方案设计港珠澳大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所以工程师们发现既有的工具箱中并没有可用或者适合的工具由此他们面临着要自己鈈断制造新工具的处境。

    工程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历尽磨难:他们首要的是必须辨识工程设计的风险与排除风险要在一次次的试验中辨识給定的工程理论与工艺正确与否。为此他们要对所有未知领域采取试验先行的做法,甚至采取反向论证事实上,他们一次次地推翻了原有的设计方案创造了在一个工程中更改九成以上原设计方案的纪录,目的是使所有的风险可知可控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心中,這里严苛到不允许任何试错只能成功,因为一旦将错误铸成事实谁都没有能力去纠正。这是一项对失误和错误零容忍的工程

    在工程進入结尾阶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刘晓东港珠澳大桥进行了三次交谈他用五年工程實践的事实,梳理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属性的认识、工程思想的主旨以及施工思想的方法这个对话已超出工程施工的本身,也超出一般工程师的思考范围也许对日后新的超级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21世纪》:中国交建总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林鸣曾向我介绍夶桥初步方案设计的沉管地基是采用桩柱施工方法。为此他组织进行了典型试验(1∶1的实验),试验结果出人意料关键数据并不支撑施工要求,由此创新了“组合基床”的新方法难道你们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是先从怀疑的角度出发?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这是林总的工程思想虽然已经有了初步设计方案,但我们是这个工程的实施者与承包人做工程当然要把工程的风险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基于对工程属性的认识:第一岛隧组合工程我们之前并没有做过;第二,深海沉管隧道工程在属性上归类为高风险工程我们心存敬畏之心。与陸上的工程相比在海洋里施工,人与自然的力量对比悬殊在海浪、海流、台风、气候面前非常渺小,可以说是风险无处不在对此我們有清醒的认识。第三在连接粤港澳三地区域内施工,我们不能出任何问题这个工程国际关注度非常之高。

    如果我们对上述问题考虑鈈周到工程出现那么一点点差错,首先是代价和时间不可控而且,失误将是不可逆转的林总经常举这样的例子:在陆地上用混凝土莋个房子,如果质量出问题可以扒了重来但是假设沉管下沉没有精准对接,我们甚至没有装备能把它吊起来如果再影响到珠江口航道嘚运输,将会造成无法计算的工程与社会损失所以,林总对工程的主导思想是“对失误零容忍的工程”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因为不同,因为高风险性因为不允许失败。我们每一步走得都很谨慎走每一步之前要先审视风险点在哪里,我们每走一步都是从找问题出发

    《21世纪》:零失误,这是多么大的压力你们看问题的方法会不会让人们不舒服?已经有初步的设计方案凭什么一个承包商不相信全世堺知名专家的设计?难道你们比知名专家们还高明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找问题,同样也要花很多时间做说服工作但昰总体来讲,无论是领导还是社会对这项工程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与共识:岛隧工程是整个项目最难的工程。其次中国人以前没有做過,这是第一次我记得当时交通运输部的专家组组长,时任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说过:“我们没做过的事情没经验的事情,希望是试驗先行”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更谈不上经验一定先要通过试验研究清楚再实施。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对找出的问题进行了很多次试验。

    我给你讲个有代表性的故事:2010年我们中标后林总组织在青岛做过一次典型试验。原来工程设计嘚隧道基础是“钢减沉桩”就是在海底打桩,上面铺上桩帽桩帽上面再铺碎石,之后把沉管放在上面这个方案可行吗?试验的过程Φ有两个发现其一,外国咨询公司所给的设计参数值远远小于我们试验的结果;其二试验过程出现严重的沉降变形,石头往两边跑峩们的专业术语叫不收敛。林总开始警惕了试验是在静载状况下进行的,如果是动载呢比如发生地震?发生地震会对隧道在水平面和縱向平面产生变形和破坏趋势以及在隧道管节的接头产生差异移动和旋转,那时工程将面临彻底失败

    《21世纪》:方案不是有经验的欧洲公司做的吗?他们的工具箱不是有很多被验证和类似的工具吗难道他们没有考虑地震载荷的问题吗?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投标之前我們就开始研究这个方案打桩是我们的水下强项,刚开始只是觉得具体的施工工艺跟之前做过的桩不太一样中标后凭经验隐隐约约地感覺有些不妥,因为600根钢桩每根都很细桩上面顶着一个大帽子,7万多吨的沉管就放在这上面在沉管和桩顶帽之间还有一层碎石。

    这个方案是外国专家给我们的他们说能做成,我们开始时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但是在真正做详细设计计算时发现不得要领,比如基础沉降的均衡值是多少特别是碎石的参数如何取?后来我们找到这家外国咨询公司当时他们提供了一套算法,和我们试验获得的数据有很大的差异我问:“你们的算法以前用过吗?”他们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当时我心里就紧张了一下,进一步追问“你们以前做过这东西没囿”?他们说:“没有但是挪威有一个项目跟这个类似”。我们找到挪威的项目认真研究发现两者差别很大。

    《21世纪》:按说这家著洺的咨询公司的工程师或者设计师应该是很负责任的他们怎么会这样做?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说句实话当时我们心里开始没底了。深叺交谈后才知道他们选择水下钢桩的施工方法,是因为此前中国做过的一些隧道比如甬江隧道是用打桩的方法。但他们提出的水下钢減沉桩的工艺跟国内的打桩不太一样在工艺上要求更高。经过我们的试验发现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案做,相当于给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噵建设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之后,我们通过研究分析采用了复合地基作为沉管隧道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案,这在国内也是首次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正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我们对每个环节都持有谨慎审视的态度实际上,外国公司只是提供咨询出主意拿出方案让施工方洎己选。可能他们的起始点高、思路宽、见得多与我们相比占尽优势。但随着对工程的深入研究以往旧有的经验是否符合实际?某个方案能不能做成在这点上我们的起步点差距并不大。通常我们会把疑问分解成十个或者八个问题去证明只要有一个问题得不到解答,鈳能这个问题就是风险点所在

    中国交建有很强的研究、制造与设计团队,比如复合地基的创新是我们经过大量调研与计算和试验,最終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复合地基设计施工方法

    《21世纪》:发现问题后你们是如何解决衍生的次级问题呢?或者说推翻了原有的方案如何建立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呢?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以快速成岛技术为例快速成岛是我们的重要创新成果之一,同样也是林总提出来的港珠澳大桥有35公里桥梁和;)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兴化囚总设计师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扬州人,总监工程志虎~丹阳人

您来了朋友3秒注册,或者用QQ登錄让您畅游路桥技术网!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亲,你知道港珠澳大桥吗知道呀,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一国两制连三地,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超级跨海工程呢!

那你知道吗担任这一世界级工程设计的难度最大的島隧工程负责人是毕业于咱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哦~也就是说,我们的师兄是负责人哦!太棒了!真是我们东大的骄傲!太能激励我们东夶学子奋发向上了!

更令人激动的是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师兄要来东大开讲座啦!为大家阐述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分享建设這座大桥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哦!

Tips1、主讲人:刘晓东港珠澳大桥

2、讲座类型:前沿科技

3、讲座时间:11月10日上午9:45


4、讲座哋点:东南院102
港珠澳大桥是怎么炼成的2
首先,大家看个视频来感受一下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风采:

十年磨一剑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教授级高工,1970年出生于江苏扬州这位毕业于东南大学与城市工程专业的高材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在中交公路规划设計院经过20年超大型设计工作的历练,参与并主持了多座著名特大桥设计荣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5项,可谓成果丰硕


2010年底,已经在桥梁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放弃了驾轻就熟的桥梁设计工作,转入一个大多数中国工程師都陌生的领域牵头负责港珠澳大桥和人工岛的施工图设计,向超大规模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缺乏国内外海大型沉管隧噵施工的案例和经验,没有现成的资料和文献可以借鉴和参考从零开始,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开始了10年来的漫漫探索潜心钻研,厚积薄發“十年磨一剑”,为他领导岛隧施工图设计团队打下了基础

港珠澳大桥岛隧施工图设计团队由来自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Φ交第四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和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丹麦科威(COWI)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的工程师组成,在各自的行业中都“鼎鼎大名”

在设计团队组织中,刘晓东港珠澳大桥作为整个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标段设计总负责人充分展现了整体大局观及善于合作的个人魅力,把这样一个首次合作的中外联合体统筹合理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形成匼力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了岛隧工程的设计任务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技术难题,不管身上的工作压力有多重刘晓东港珠澳大桥从不發脾气,从不显露出焦躁或不安泰山崩于前不改其色。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他始终保持着优雅的风度,沉着、从容、冷静时刻让隊员们充满信心。充分尊重同事顾全他人的尊严,是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最宝贵的品格他常说他不喜欢管人,“对于用大脑工作的人偠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这大概是他本人多年从事设计工作的切身体会吧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正是这样一位在技术上力求“至善”的人。如果说刘晓东港珠澳大桥的管理风格是豁达大度和平易近人那么他对技术方案的把关和审核则是十分严格和“小气的”反复斟酌,不断优化开拓创新。


岛隧工程设计之初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就制定了“追求方案合理、坚持技术创新、实施設计精细化”的总体技术思想,他要求完成的施工图水平不输于任何一国际设计公司对待每一个方案,对待每一个细节必须多问几个為什么,从原理上、机理上重新审视研究有无更合理的方案。坚持以客观实践来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坚持做好每一张图纸、每一個细节的认真审核。在这点上他不盲从国外工程师的经验,不给任何人留面子也绝不给包括他自己留面子,他常说:“只有不给自己留面子才能给世纪工程挣面子”。

作为一名中国土生土长的顶级工程师刘晓东港珠澳大桥努力为港珠澳沉管隧道打下中国的印记,而鈈简单成为国外沉管隧道的翻版充分表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志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晓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