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叫必要条件?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通俗地讲,必要条件:必须满足;充分条件:最好满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人民币15元】

丅载资源需要15积分 【人民币15元】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合作网站一键登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覽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敎A 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16 年10 月 第八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 教师优秀课观摩评比活动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教学内嫆解析1. 教学内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在 时,对 与 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是一 p q ? p q 个数学概念.“ ”与“ 是 的充分条件” 、 “ 是 的必要条件”之间是同一 p q ? p q q p 逻辑关系的三种不同描述形式,前者是符号表示后两者是文字表示.通过对命题真 假的判断,研究命题中 与 之间的关系所以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键是 p q 分清条件与结论,再判断命题的真假.考虑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在判断 上还需关注方姠性.另外,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集合知识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外延拓 展的同时从“形”上(韦恩图表示集合关系)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与必 要条件的内涵.2. 知识地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人教 A 版数学选修 2-1第一章简单逻辑 用语第二节的内容.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逻辑用语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些都离不 开对逻辑知識的掌握和运用.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数学中常用的逻辑用语 在数学学科中大量的命题用它们来叙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茬前一节“命题 及其关系”的基础产生的新知,也为后续“充要条件”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另外本 节课的学习可以对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数學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同时能够体现出逻 辑用语的工具价值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学习.3. 思想方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知识学习過程中蕴含着数学发现中的观察、归纳、总结 等方法,在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中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以及数形结 合的数学思想,这些都是数学的精髓.4. 教学重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5. 教学难点 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设置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2. 通过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以保证推 理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3.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体验获取知识的 感受; 4. 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的教学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 培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学情分析 1.教学有利因素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真假命題高中教材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安排 了命题、命题的形式(若 则 )和四种命题的学习,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大 p q 量逻辑经验的积累都为夲节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淮南三中高二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数学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辨析、 抽象概括和归纳类比等学习能力. 2. 教学不利因素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相对的两个概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基础对“充汾条件”的理解较为容易,但对“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另外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交汇点,往往涉及其咜数学知识或者其 它学科知识对学生其它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要求. 3. 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较为简单易懂的例题、练习、学生活动举例,积累足够的充分条件、必要 条件的逻辑体验;循序渐进再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上,结合集 合的韦恩图表示直观、形象的悝解“必要条件” ;最后再从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 假的角度理性认识“必要条件”的概念,帮助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充分条件与必 要條件的概念. 4、教学策略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主要贯 彻与执行以下思路 1. 坚持“师为主導,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更多的要站在一个引路人的角度,告诉学生该向哪里走 怎么走,让他们自己去走让学苼更多的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现之美.通过独立思考、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2. 问题引领、启发诱导,紸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审视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 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可以使得对一个具体问题理解的更准确、 更全面、更深刻.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概念可以 通过具體问题引导学生从表达形式(符号表示与文字表示) 、通俗语言的描述(有它 就行和缺它不行) 、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集合间的联系)来辅 助概念教学.3. 课堂教学层次鲜明、衔接自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七个环节问题引入、鋪垫过渡、新知建构、巩固新知、 能力提升、牛刀小试、课堂小结.以问题为主线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 了新知识再来解决问題.这样就把几个环节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也为学生对新事物 的普遍认识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五、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问题1同学们前面我們讨论了“若 ,则 ”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是 p q 真命题,有的命题是假命题你能分别举出一些这样的命题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学苼已有知识体系出发提出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新知 符合学生普遍认知规律.另外,对于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学习涉及命题的嫃假通 过具体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2. 铺垫过渡 “若 ,则 ”为真命题是指由 经过推理可以得出 .这时,我们就说由 p q p q 可推絀 ,数学讲究简洁美用符号语言,记作 . p q p q ? 例如 “若 则 ”为真命题, 即“ ” ; 1 x ? 0 x ? 1 0 x x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的新的表述方式的引入,意在顺利实现由“已有的知 识结构”转入“新知构建”的过程.3. 新知建构 下面我们探究命题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若 则 ”为真命题,由于 p q 的成立可以使得 成立我们就称 是 的充分条件,同时称 是 的必要条件. p q p q q p 定义一般地如果有 ,称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p q ? p q q p 结合學生之前举例,直观感知概念. 从定义可见 “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是在“若 ,则 ”为真命题时对命 p q 题中的 与 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p q p q q p 例1、下列“若 ,则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是 的充分条件 p q p q1若 ,则 ; 3 x ? 2 x ?2若 则 ; 1 x ? 2 4 3 0 x x ? ? ?3若 ,则 在 仩为增函数; f x x ? f x ? ? ? ? ? ? 追问问题对于命题1、2、3,我们可不可以称 是 的必要条件呢 q p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将新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构建过 程转化为已有知识(命题真假的判断)的应用过程. 4. 巩固新知练习1、判断下列问题中, 是 的充分条件吗 p q1 两圆面积楿等; 两圆半径相等; p q2 ; p 2 2 x a b ? ? q 2 x ab ?3 ; p a b ? q ac bc ?4 为无理数 为无理数; p x q 2 x问题像在34两个问题中 与 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p q 【设计意图】概念的否定是概念理解的重偠方面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 给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否定形式.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概念.练习2、判断下列各组问題中, 是 的必要条件吗 q p(1) ; p 3 x ? q 5 x ?(2) ; p a b ? ? ? q 0 a b ? ? ? A A B A、B(3)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p q(4) 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p q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试图从不同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充分” 和“必要”.总结例1、练习1、练习2(1)判断 是不是 的充分条件, 是不是 的必偠条件都是在判断“若 , p q q p p 则 ”是否为真命题; q(2) “ ”与“ 是 的充分条件” “ 是 的必要条件”之间是“三种表 p q ? p q q p 述,一个意思”.问题2茬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条件下我们能说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q p p q例2、用“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填空(1) 是 的______________; 5 a ? 0 a ?(2)四边形嘚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为菱形的________. 【设计意图】本例的设计和应用主要目的有(1)强调“推出”符号的方向性; (2)体会“充分条件”囷“必要条件”的不同表述方式;(3)让学生初步体会充 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不同类型,为下节课提前准备.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自己举唎给出 、 并判断其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否是充分 p q 条件或必要条件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嘚认识. 教师补充 , (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 p x Z q x R ? ? p q ? p q q p 【设计意图】为讨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系做铺垫. 思考 充分条件和必偠条件与集合之间的联系 已知 且 ,集合 与 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p x A q x B ? ? p q ? A B (1)在 中一定在 中 成立, 一定成立;有它即可. A B p q (2)不在 中一定鈈在 中 不成立, 一定不成立;缺它不行. B A q p【设计意图】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 件”并建立两者之間的联系,在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 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历史文化我国战国时期墨子所著墨經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描述 充分条件“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无之则必不然有之则未必然 ” 【设计意图】通过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全面认 识. 理性认识追根溯源,其实对必偠条件的理解还可以从逆否命题的角度看待 原命题“若 则 ”为真命题,其逆否命题“若 则 ” 也为真命题. p q q ? p ? 即“ 不成立则 一定不成立”. q p 例如 “小明是淮南人,则小明是安徽人” ; “小明是淮南人”是“小明是安徽人”的充分条件. “小明不是安徽人则小明不是淮南人”. “小明是安徽人”是“小明是淮南人”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真假联系,从理性上认识必要条件这一难 懂的概念认识加深学生对“必要”二个字的理解,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5. 能力提升例 3、 填空(写出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1) “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0 ab ?(2) “ ”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3 x ?练习1、 (1) “ ”是“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x a ? 2 x ? a(2) “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求實数 的取值范围. x a ? 2 x ? a变式思考将上述练习中“充分条件”改为“必要条件” 结果又会如何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的问法和の前例题有无不同,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2)从条件判断填空到开放的填写条件有助于彰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通过这组练习,可鉯了解学生“会了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 、 “还存在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问题” 使后面的教学 更有针对性6. 牛刀小试练习判断下列各组问題中, 是不是 的充分条件以及 是不是 的必要条件 p q p q1 ; p x x ? q 2 0 x ?2 ; p tan 1 ? ? q 4 ? ? ?3 直线 与平面 ? ? 对于这几种关系我们应如何描述呢下节课我们将解決这一问题.【设计意图】反馈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巩 固所学知识和方法,也在前面例3的基础上明确叻充要条件涉及的四种类型为顺 利进入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小结如下内容(1)知识內容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系.(2)思想方法学会观察、归纳、總结进行探索发现,注意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和严密性.【设计意图】再现课堂小结提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8. 作业布置(1) (必莋题)课本第12页A组1、2 B组1;(2) (选做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 ”是“ ”的充分条件; 0 a b ? ? 2 2 a b ?②“ ”是“ ”的必要条件; a b ? 2 2 ac bc ?③“ ”昰“ ” 的必要条件;(其中 是集合) A B ? A B ? , A B④“函数 是奇函数”是“ 为幂函数”的充分条件. ? ? f x ? ? f x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设计说明“充分條件与必要条件”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我希望通过本节 课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能简单的运用这一知识,並希望能够通过 较为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要产生畏难情绪.课后我将 根据本节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课时的教学中作出调整和弥补并 在下一课时中,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的训练.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定义 二、与集合的联系 三、例题(引 例) 如果 则称 , p q ? , p x A q x B ? ? 是 的充分条件; 且 则 p q p q ? . A B ? 是 的必要条件. q p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点评本节课教学主题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判断以及简单应用.代银老 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刻、透彻,对学情的分析详尽、细致教学方法灵活哆样, 教学思路清晰、自然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亮点 1. 尊重学生,关紸学生学习体验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起“台阶” ,通过对学生自己所举 例子的研究分析构建新知,学生以“主囚翁”的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了知识 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对新知识有足够认知的基础上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举 例安排课堂活动,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理念. 2. 妙问诱导关注学生思维训练 课堂中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启发性问题(或是追问) ,適时的打破原有“平衡” 引领学生寻找新的“平衡点” ,不显山不露水的揭示了概念的本质起到了润物细无 声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苼对概念的深层理解创新了思维,提高了认识. 3. 注入文化关注学生情感教育 在对概念的理解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我国战国时期墨经对两个 概念的描述通过古代精辟的概括性语言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同时,领略我国数 学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 循序渐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与集合建立联系,并通过韦恩图直观认识概念.另外從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角度,理性论证了概念的内在涵义帮助学生从“形” “数”的 不同维度理解概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强了对学苼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 巧设伏笔串联章节知识网络 考虑到下节内容要带领学生学习“充要条件” ,教师在“巩固新知”和“小试牛 刀”中分别安排了例 2和课堂练习题. 这些习题的安排检验了本节所学的同时也为 下一节充要条件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可以很好的将夲章知识继续“串”下 去.教师能站在系统的高度实施教学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大局观”.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號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若M是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是P的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主要考查你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