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高危,多次检查阴,前几天我颈部阴瘤长了几个淋巴结

你的症状还是考虑淋巴结炎的可能性,淋巴瘤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你还是比较担心可以做穿刺或者手术切除送病检确诊。

  龙虎网讯 近日发布李开复患病的消息引起人们对淋巴瘤的重视。此前,央视播音员罗京、女演员李钰、台湾歌手阿桑等明星都因淋巴瘤相继离世,在专家的眼中,淋巴瘤已经成为“年轻人得的最多的肿瘤之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加以预防呢?

  电子辐射、熬夜等或诱发淋巴瘤  在人身上,除极少数器官外,全身各处均有淋巴组织存在。因此,淋巴瘤虽不是最常见的肿瘤,但它的发病位置可谓是最广泛的,而且它已经成为最近10年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0000—18/100000,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原本相对少见,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淋巴瘤已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介绍,这些年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淋巴瘤病人,我国每年也会新增患者约2.5万人。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中国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多发,占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年递增率达到3%—5%,也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专家介绍,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和以下一些因素相关:比如熬夜,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等;比如存在免疫缺陷;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说明可能有遗传因素;而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也是重要因素,如有机溶剂染料过多接触、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等。有研究者分析说,李开复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在计算机行业,长时间面对着电脑敲打程序,长期处于高电子辐射环境中,很有可能因此而诱发淋巴瘤。

  年轻人得的最多,和免疫力下降有关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目前以30—45岁的中青年人为主,且以男性偏多。据中国淋巴瘤研究协作组(CLSG)2010年报告国内24家医院10002例淋巴瘤病例统计数据显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6:1。

  “淋巴瘤可以说是年轻人得的最多的肿瘤之一。”石远凯教授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因此容易产生恶性改变。  当年罗京的主治医生、全军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陈虎教授同样认为,淋巴瘤“青睐”年轻人,和年轻人压力大、经常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此外,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雄增教授也认为,现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年轻人长时间处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辐射下,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容易被忽视  “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病’非常类似,其实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文奇教授解释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就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而且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秘,不易被察觉,因此检查不全面的话,就容易误诊。”

淋巴结变化。林登博士表示,不管身体哪个部位,尤其是腋窝或颈脖出现淋巴结肿大,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1个月,则很可能是乳癌或脑癌的症状。

  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中青年人若不及时检查及早预防,会加重病情。姜文奇提醒,预防淋巴瘤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在凌晨零点到3点务必休息,如果熬夜,免疫系统就没有办法得到休息,容易引发淋巴瘤。

  专家提醒,淋巴瘤有3个主要症状要格外重视:  1.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可持续数天,然后逐渐下降,周而复始。

 2.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初时不痛不痒,形如黄豆至枣般大小。早期通常出现在颈部,其次为腋下,也可见于纵膈、肠系膜等部位,这就要通过X线才可观察。

  3.全身皮肤瘙痒、盗汗、消瘦等。短期内体重减轻10%以上。

  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请专业医生检查一下,配合做个B超,如果淋巴结肿大在两三厘米以上,可能需要观察复诊或做活体病理检查。在医生诊断后,在适合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最好的。

 专家介绍,平时最好定期进行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注意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肿块,一般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淋巴结肿块,或者淋巴结迅速变大,最好及时去医院做彻底检查,尽早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淋巴瘤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污染。大量调查表明,频繁使用化学染发剂染发,可能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淋巴瘤。饼干、蛋糕等包装食品,大多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防腐剂,也值得警惕

  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过一项调查,乙肝病毒感染者比普通人患淋巴瘤的比例高30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淋巴瘤比例也比普通人高。
  同样,装修和染发也可能诱发淋巴瘤。装饰材料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的应用,和淋巴血液系统疾病是有关的。另外,白领办公族长期处在电磁辐射、手机辐射当中,容易诱发恶性淋巴瘤。同时,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排放,也都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因此,要尽量避免与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如尽量不要染发,装修好的新房要延长通风时间,装修材料要选择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等;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家电,不要吃腌制霉变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对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很有帮助。楠综

身体出现九处肿块不可忽视(图片来源:资料图)

多由皮脂腺囊肿引起,通常不会致癌。但也可能是白血病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特点是常位于脖子的一侧,质地坚硬。喉结附近的肿块如果持续增大,三周还不消退,应及时去甲状腺专科门诊就医。

相关:大脖子病与“碘”恐慌

缺碘会得“大脖子病”,这个中国古书早有记载。《庄子》中就有关于“瘿病”的记载,这种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征;晋代的葛洪在《肘后方》中也有用海藻浸酒治“瘿病”的记载。1920年代,一位医生在医学杂志上报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剂治好少女甲状腺肿大的病例,人们开始用碘治病。

最初,为了补碘,人们需要每日服用药剂师开出的药方——通常是稀释的卢戈氏碘液。但这种方式,相当于要求正常人要每天服药,非常不便,有人便想到了把碘以一定比例加入食盐,公众便可以从饮食中摄取碘了。1920年代,碘盐在美国就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当时的一位医生评论认为,“部分原因是宣传工作做得好,才保证了碘盐的普及。”

1960年代前,各国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别进行,直到1980年代,医学界证实了碘缺乏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儿童呆小症,还有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儿童脑发育障碍。有研究证实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6——这就涉及到一个事关人口素质的严重问题了。1983年,学术界提出“碘缺乏病”代替过去“地方性甲状腺肿”。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上文提到的“国际碘缺乏病理事会”,以推进“普遍食盐碘化”。

1994年下半年,中国的全民食盐加碘开始在各地陆续普及,在当时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曾明文规定:两部分人群——高碘地区人群和因治疗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人群不食用碘盐,这部分人群可到盐业部门专设的商店购买不加碘的食盐。

身体出现九处肿块不可忽视(图片来源:资料图)

如果腿上的肿块伴有流血、疼痛、发痒或是长时间不愈合,很可能是皮肤癌(鳞状细胞癌)的先兆。

此外,如果是水肿则应考虑三种可能性。

腿肿,或称下肢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导致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静脉曲张等。

当出现下肢水肿,特别是一侧下肢突然肿胀时,应考虑是否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后,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积于下肢,导致下肢肿胀。同时,血栓在静脉内还会导致静脉炎,加重患肢胀痛。

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后,会进入肺部来完成氧气的交换。按摩、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里面,导致肺动脉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窒息死亡,即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据统计,60%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其中,严重、致命性的肺栓塞占1%~5%。

要区分腿肿是否为血栓所致,只需做一次下肢静脉血管的超声多普勒检查即可。当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注意不要按摩患肢,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一旦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是否已经发生肺栓塞。

身体出现九处肿块不可忽视(图片来源:资料图)

肿块质地柔软,有弹性,一碰就疼,饮酒后痛感更强,这可能是乳腺癌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美国癌症协会表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疼痛会增多。但是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征兆。

比如,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骨头酸痛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刘俊田指出,胰腺癌会表现在上腹区,如脐周或右上腹出现顽固性钝痛或绞痛,可阵发,也可呈持续性,通常会逐渐加重,向腰背部放射。

林登博士表示,不管身体哪个部位,尤其是腋窝或颈脖出现淋巴结肿大,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1个月,则很可能是乳癌或脑癌的症状


6字诀 早期发现淋巴癌

治疗癌症,愈早愈好,但很多癌症往往早期无法发现,不过,淋巴癌是例外,淋巴癌包含何杰金氏淋巴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两大类,在目前的医学治疗水准之下,只要好好地治疗,其实还是有很高的机会可望痊愈。

血液肿瘤科医师林炫聿表示,淋巴结、淋巴组织都是人体维持健康的单位,能够让身体不会受到外界病原入侵而生病,就如同遍布全身的一样,淋巴系统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流通的淋巴液是由血浆所组成,但跟血浆相较,淋巴液清、水分也比较多。

医师指出,人体的淋巴系统可以制造淋巴球、抗体来对抗病原体,这个系统就像是身体抵抗外来入侵的部队,为了防御入侵者,淋巴系统遍布在各个部位,不过,通常在颈部、腋下、鼠蹊等地方比较容易摸的到。然而,当部队发生错误的时候,就可能会叛变而伤到身体,这就是淋巴癌,属于恶性肿癌。

淋巴癌的早期不明显,民众可以牢记六字诀来增加发现的机会,但如果淋巴腺肿大超过两公分的时候,民众应尽快就医检查比较好,以便充分地厘清病情。

淋巴瘤六字诀,包括“烧、肿、痒、汗、咳、瘦”:

1.指的是突发性但不明原因的发烧。

2.指的是脖子、腋下、鼠蹊等地方突然出现无痛却大于两公分的肿块。

3.指的是持续性全身发痒的症状。

4.指的是夜间异常出现大量盗汗的情形。

5.指的是喘不过气或是出现明原因咳嗽的症状。

6.指的是体重不明原因异常下降超过百分之一,同时还会感觉到精神疲倦。

淋巴癌的病因绝多数都跟遗传无关,通常是人体免疫功能缺损所致,这个病因占了很,还有一些好发族群应特别注意,包括接受过器官或骨髓干细胞的移植者、爱滋病病人、自体免疫疾病病患、长期需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这些人的淋巴癌发生率要比一般人还要来的高。

此外,有些病毒或细菌感染、接触放射线、抽烟等也都跟部份淋巴癌有关。作者:李叔霖

腋下有肿块 当心淋巴癌

  本报讯(记者 匡春林 唐江澎 通讯员 彭萍 汤雪)9月6日一早,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微博上自曝患了淋巴癌。记者昨日从湖南省肿瘤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了解到,淋巴瘤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提醒市民,关爱生命应自查淋巴结,最好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达1.5

/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的第11~13位,该疾病发

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主任易平勇博士介绍。专家提醒,家族有淋巴癌症史的高危人群,尤其注意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过度疲劳,饮酒要节制,最好不吸烟。


淋巴癌发病率为何不断上升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9月5日晚,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发布微博,称目前正在遵医嘱治疗。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开复罹患淋巴癌的消息瞬间被传开,引起众人热议。

近年来,淋巴癌相继夺走了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演员李钰、央视名嘴罗京等人的生命。专家提醒,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工作压力过大,且长期身处手机、电脑辐射环境下的白领阶层是淋巴癌高发人群,要高度重视肿瘤预防,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全球每9分钟就有1名新发病例

淋巴癌每一次都以残忍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线,它到底是何方妖怪?
“现在通常所说的淋巴癌,医学上其实被称为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院长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南方医院副院长罗荣城教授解释道。

     根据病理特点,恶性淋巴瘤分为两种,分别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约占我国淋巴瘤患者的80%,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则占20%。
淋巴瘤并非只钟情于名人,据统计,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名淋巴瘤新发病例。它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十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

     据罗荣城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淋巴癌的发病率约为3.5/10万,新发患者每年约4.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死亡率为1.5/10万。淋巴瘤的总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罗荣城教授表示,淋巴瘤的许多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与很多其他的疾病相似。有的患者就诊仅仅是因为感冒、流感或者呼吸道感染长期未愈。据其介绍,淋巴瘤常见的症状有:淋巴结肿大(痛性或无痛性)、发热、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盗汗(通常为夜间)、寒战、乏力、瘙痒。大部分具有这些非特异性症状的人并不等于患了淋巴瘤,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的话,最好能到医院检查排除。


压力过大是高发因素之一

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如此?
对此,罗荣城教授表示,淋巴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但既往研究认为该病主要与感染、免疫功能改变及遗传倾向有关。“长期情绪压抑、过度紧张、压力过大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成为淋巴瘤高发的因素;而从遗传学上来看,某些家族成员的遗传易感性可以增加后代发生肿瘤的风险。”罗荣城教授称。

罗荣城教授还指出,从环境因素上看,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砷、苯等化学物质可导致淋巴瘤发病增多,染发剂便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电离辐射、吸烟、光污染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瘤发病几率增高。

此外,年龄也是患淋巴瘤的风险因素。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6-34岁或55岁以上,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50-70岁发病率增高。某些疾病也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HIV、人类T淋巴细胞1型病毒(HTLV-1)、EB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需要抑制免疫系统的疾病及其他免疫缺陷疾病。

值得庆幸的是,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
罗荣城教授表示,因为淋巴瘤发病原因多样,发病部位也多样,所以淋巴瘤的治疗也是一个多样化的选择过程,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他表示,淋巴瘤治疗最怕治疗后肿瘤无明显缩退或缩退后出现反弹,当年罗京就是因为治疗后出现反弹导致病情恶化。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往往不是淋巴瘤治疗的首选治疗,必须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术治疗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罗荣城教授表示,一般来说,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模式是淋巴瘤的首选疗法。

罗荣城教授指出,淋巴瘤发生在人类身上任何部位,体表淋巴结、咽部、鼻腔、腹部、胸部、皮肤、骨髓等,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他建议从临床特征、病理活检、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淋巴瘤确诊率。

“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淋巴瘤预防也要启动三级防护。”罗荣城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可以从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着手预防淋巴瘤的发病。
病因预防是一级预防,要避免接触那些已知的可能导致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如苯、砷等化学物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肿瘤而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能够一定程度上远离疾病缠绕;加强了解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提高警惕性。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二级预防。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

临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则是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记者 赵兵辉 通讯员吴剑鹏)

在肿瘤科的医生们看来,谈癌色变的观念早该抛弃,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检查、治疗水平已能绝大多数淋巴癌早期治愈率实现90%以上,即使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也可实现治愈。关注健康的人们更应去做的是,不要像李开复那样在“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生活工作,否则小心癌症盯上你。

据创新工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透露,根据医生的说法,李开复患病的原因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和承受压力太大。他经常和年轻人比赛熬夜,半夜回邮件。跟他工作的人不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下半夜两三点给他发邮件,他很快就会回复,他的睡眠质量很差……他对工作对家人一直都是温和理性的状态,遇到压力的时候,也会自己扛,默默消化掉。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肿瘤科李冬云主任医师介绍,精神因素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大脑皮层对人体各器官的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神经系统持续地受到压力的刺激,可导致大脑控制失调,细胞生长失去控制而异常增殖。“其实不止是淋巴瘤,其他的多类恶性肿瘤都与精神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越是在密闭环境中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越可能患癌。”罗京生前就曾表示,他“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始终感到相当大的压力”,他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他每天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

李冬云还谈到不良生活方式也是罪魁祸首,生活无规律,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参与调节机体器官组织的代谢功能,这种过程与癌症病理过程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参演琼瑶《情深深雨蒙蒙》电视剧的李钰,虽然平时身体很好,性格也开朗,但是三五天不睡觉连续拍戏是家常便饭。“长期的拍戏工作实在很难保证睡眠,有时拍夜戏到深夜两三点,睡不了一会儿又该开工了。最夸张的一次连续5天都没睡过觉。”这是李钰生前在接受一个时尚节目的专访时对主持人说的话。医学理论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劳累、缺乏睡眠等可以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此情况下如同时伴随相关感染,则淋巴瘤的发生率非常高。

之所以谈癌色变,邓艳红说,是因为我们目前所发现的大多为中晚期癌。癌症从基因突变到失控形成肿瘤、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有较长的演变过程,通过早期癌症筛查可使这部分临床前期的癌症病人较早得到确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病人,其治疗效果能远远高于晚期病人,甚至可以治愈。

国际抗癌联盟(UICC)1981年就明确指出:通过积极预防,可以免除三分之一潜在癌症患者得癌症;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得到治愈;另外三分之一经积极治疗后可能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上述治愈率、治疗效果都早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邓艳红介绍,筛查是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日本是胃癌大国,胃癌发病率世界第一,但其人口平均寿命也是世界第一,这正是由于日本注重进行癌症筛查。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居世界之首,这也很好地佐证了癌症治疗应当以“三早”为好。早在50多年前,癌症筛查诞生伊始就受到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几十年来,癌症筛查被视为是使人们得以逃脱癌症这种致命疾病袭击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邓艳红还以结直肠癌为例说到,在美国,在政府建议下,通常5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做肠镜筛查,这使得美国近20年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约10%。

最初的癌症筛查主要集中于对宫颈癌的早期检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筛查领域不断扩大。血液检查指标,B超、X光、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胃镜和肠镜等都是常用的癌症筛查方法。但是,很多人将癌症筛查与常规体检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并不相同。普通体检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发现早期癌症或是癌前病变的性状,换句话说,常规检查并不是衡量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与美国人对癌症筛查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宣传和健康教育滞后、费用不菲等因素,目前中国很多民众对于癌症筛查并不了解,也不关注,只有当体检项目出现问题时才会向医生做相关咨询。邓艳红说,癌症筛查在国内并不普及,即便在“北上广”这样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仅是少数富裕人士去关注去做癌症筛查,不过筛查向普通人群扩展是今后的趋势,目前也显现出苗头,“比如在我们医院体检中,来做癌症早期检查的人逐年在增加。”

而事实上,对于癌症治疗,早期筛查只是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要真正降低癌症风险,应提高民众的癌症防护和检查意识,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记者李劼 通讯员 简文杨)

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须警惕

尽管临床表现多样,诊疗过程复杂,不易早期诊断,但是幸运的是淋巴瘤已经成为极少数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宋玉琴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起,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成为恶性肿瘤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通过化疗或者联合放疗,大部分淋巴瘤类型有希望得到治愈或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分期晚、症状很重的一些病例,正确治疗后效果仍然比较满意。

恶性淋巴瘤最典型和突出的临床症状特点就是淋巴结无痛性快速肿大,发现症状就应该及早就诊。体表淋巴结发病最常见部位是颈部,其次是腋窝和腹股沟。体内淋巴结发病也很常见,最多见是胸腔纵隔淋巴结,其次是腹腔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其它组织器官也可以发病,例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脾脏、肝、肾、脑等。罗京是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发病很隐蔽,常常病情发展严重了才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说,定期体检尤其是做好肿瘤筛查很重要。(记者李劼)

您好!感谢您的信任与提问。

您说的“结果感觉有冲突”,可能主要是指免疫残留检测(图4)与基因检测(图2)的结果如何理解的问题。

她诊断M4Eo,那么确诊时应该是做了染色体核型检查和CBFβ/MYH11基因检测——只有具备相应的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检测阳性才可以诊断。另外,初诊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应该也必然查过流式免疫分型检查。

白血病治疗以后,对于疗效评估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每种方法有各自的原理和意义。

最基本的是骨穿,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就是图3所示的。这种方法,敏感度只能达到百分之一这个数量级。

进一步的有染色体检查、FISH检查,敏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到五百分之一。敏感度不算高,但特异性比较好(查出阳性,大多数就有意义)

再进一步的流式免疫残留病检测,也就是图4所示的。这种检测方法用于急性白血病检测敏感度大约为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用流式免疫检测的方法识别细胞上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LAIP有不同表现形式,比如跨系抗原表达、非同步抗原表达、抗原表达量异常、散射光信号异常以及表达少数白血病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内容过于专业。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识别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点,这样把白血病细胞找出来并计算它们在全部细胞中占的比例。

但是,实际上白血病特有、正常细胞肯定没有的标志太少了,因此流式的方法检测白血病的特异性要辩证地看待。而且,所测比值的高低甚至是否判断为阳性,受背景细胞等因素的影响大(比如在化疗后不同的时间点检测有区别)。所以,实际临床应用上,流式免疫残留病检测值不要孤立地只看一次,而应该与治疗前以及之前的流式检测结果比较,观察趋势,这样才更为准确。

更好的检测方法是RT-PCR检测基因。这种方法敏感度可达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而且特异性很好。

尤其是对于有特殊基因异常的疾病(比如M4Eo),这是不二之选。

从原理上来说,所检测的融合基因只有白血病细胞具有、正常细胞没有,所以检测的特异性比流式的方法具有天然的优势。

临床上,对于M4Eo,残留病检测显然应该以CBFβ/MYH11基因检测为准。

您提到的困惑,应该是为什么更敏感的基因检测阴性、敏感度低一些的流式检测反而阳性。这就要回到前面介绍的原理。流式的方法特异性并不如基因检测,有可能是把一些非白血病细胞识别为了白血病细胞,造成了假阳性的结果。

这种“冲突”也侧面反映了流式免疫残留病检测可靠性的相对性。

在排除检测标本原因的前提下,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准。您明白了吗?

介绍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部阴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