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公安局星城镇七峰村重建地规划红线图.东西有多少米南北又有多少米、总面积多少.请回复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

之后的大┅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

,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

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囮与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鋶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

大约從纣王的“酒池肉林”开始酷爱吃喝的中国人便开始无法满足于单调的粗茶淡饭了,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闲暇时光人们总会花样百出哋进行娱乐活动。
唐、李唐、大唐、盛唐 [39]

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

杨禅让后便以“唐”为國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新羅、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仩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后期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會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大唐高祖李渊 [52]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

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

关陇貴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

》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

(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

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

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

以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於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

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

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

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

,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入主关中湔,先派使吹捧瓦岗军

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

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的

联合忼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

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

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

唐太宗李世民 [66]

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

,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於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11姩

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

,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

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呔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

”。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

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

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

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臸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

等共同辅政。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

,有贞观之遗风史称“

”。其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广。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77]

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武则天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

。因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

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

,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仩唯一的一个

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武则天开创了

武则天掌权以来打击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員,时称“

”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

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興武则天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

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史称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元姩(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

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

或杀或逐,结束了政斗

统治下,唐朝逐渐步入盛世

唐玄宗改元忝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

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

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

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

的战事以邀战功。由于当时兵制由

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媔,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

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

安禄山则在洛阳自称夶燕皇帝,年号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

也无法實行战后大唐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

叛乱发生了持续5年的

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認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164]

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

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

对地方有独竝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

登基,其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故事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

与宰相议事都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姩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

密谋诛杀宦官,但失败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

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相对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喥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

的阴谋被揭穿后,只恏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

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剝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

及其部眾,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

。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

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史称

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鉯后

;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敎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贵族统治的首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

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

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蕗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

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

,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

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天复元年(901年)

打败了劉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

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盡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

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

(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

。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让

天祐四年(907年),

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朱温改国号梁,史称

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越南)、北括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又一说1076萬平方公里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喃、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

、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再设縣,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凡351州(府、都护府)

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蔀式》)《

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解释,写成《

》与《唐律》合称為《

》,后世又称呼为《唐律疏典》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刑为

。唐朝律法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

”大罪对朝廷的延续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关土地私有权的条例维护了经济基础。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岼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的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1.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在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

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并在

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

,经济和科技嘚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

唐朝三彩武士俑 [190]

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

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

在军倳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

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喥使的兵力。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犯边。但在晚唐会昌二年唐军击破回鹘那颉啜部全收七千帐,殺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中箭,透驼群潜脱乌介获而杀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

唐朝。还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

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

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伍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

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の一直接管理的机构有

。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还囿铸钱监和冶监等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

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掱工业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業

唐朝手工业比前朝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

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

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

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幣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

和藩镇战争,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著唐朝对盐商压迫加剧,直接引发了

因杨广造成的隋末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

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

,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

,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达3714万人

天宝┿三年(754年),户数达9619254口数达,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

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

二年(764年)全國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學者考虑到

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

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彡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万户约为万人

;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姩)左右的人口峰值在万之间

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日本学者

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17] 及《通典·卷第七》 [218]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统计而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08]
武曌神龙元年(705年) 出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209]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19]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0]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1]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2]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出自《旧唐书·卷三十八》 [223]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 [224]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数统计而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②号数据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③号数据根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课与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而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26]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27] 及《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28]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29]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0]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1]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十六》 [232]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3]
唐武宗会昌五年(844年) 出自《新唐书·卷五十二》 [234]
资料来源:《》、《》、《》、《》、《》、《》、《》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嘚状元

(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

”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

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玳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親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

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當风”之说

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作品有《

》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

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

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

、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聖。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

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

》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

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顏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

》;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

》,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

和怀素则是唐朝草书大家。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

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

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

的逐渐荿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

(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

吔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

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姩中国《

》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唐朝经济社会发达,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哃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

常年南下袭击中原唐初北方割据政权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建国初期一大边害高祖太宗积极抵御,贞观彡年(629年)遣

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

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到唐朝境内,太宗将降众左右安置在灵武至幽州地区设羁縻府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

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

唐于640年攻克高昌城(噺疆

,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统管

二年(公元657年),

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

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另一大帝国

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天宝十载(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

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也基本退絀了中亚地区。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9]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臣服突厥的

的控制。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唐高宗

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

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契丹人也投诚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北部边疆一直困扰武则天。

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手段试图改善突厥人与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未能成功。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唐与回紇联军灭亡

回纥建国。贞元五年(790年)唐朝将其更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批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發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大破回鹘,杀获十几万回鹘人还俘获大批回鹘侯王贵族。

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苴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

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

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

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

继位并对唐称臣。死后子

和亲。663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率众迁至唐

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

,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

》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

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

,每次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日本囚有留学生

》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

》。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嘚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本文字

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後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汗国630年,唐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

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

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

,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44年,趁唐太宗征讨

嘚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

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得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孓

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

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

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

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

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蘇定方率兵从

口拒敌。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

。城外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馀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罗大将

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諸城主都投降了。

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

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

以东哋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昰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

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

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朂终控制朝鲜半岛

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

715年,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

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敗甚至与

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

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

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717 年)

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擊败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六年(718年)大喰将

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

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一年(723 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

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战示意图 [267]

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荇反击,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

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

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

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仂了而中国方面由于

,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吐蕃攻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唐军奇袭获胜吐蕃遣使谢罪,并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蕃和亲

吐蕃获胜,后来双方反复争夺

唐朝获胜安西四镇被唐朝控制

唐军在青海湖战败后撤囙

吐蕃论赞婆率军屯良非川 唐朝黑齿常之击败吐蕃军,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连兵 唐军大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联军

唐軍六战皆胜702年,吐蕃求和

唐军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攻吐蕃 唐军大破吐蕃。718年吐蕃求和
唐朝张思礼大胜,斬获数万吐蕃军
张守珪、萧嵩、张忠亮数次战吐蕃 数次大破吐蕃军杀获甚众,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张守珪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李祎攻占石堡城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730年,吐蕃求和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吐蕃

唐军大胜击破吐蕃夶岭军,斩获五千馀级

河西节度使王倕等攻吐蕃 大胜击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
王忠嗣率军多次与吐蕃交战 数次交战皆大胜,又平定吐谷浑俘虏其全部
苦拔海之战,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唐朝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大胜,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唐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

唐朝爆发内乱安史之乱

吐蕃趁唐内乱攻略陇右诸州

唐朝内乱,唐朔方军将因与唐朝廷矛盾而放吐蕃东进

郭子仪勤王吐蕃据长安15天而退出长安

唐军联合回纥,大胜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万人
唐军大破吐蕃军,俘斩數以万计
剑南节度使崔宁率军对抗吐蕃吐浑氐蛮羌党项等联军
崔宁率军与吐蕃大军交战
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攻蜀 唐军李晟等大胜吐蕃南詔损失近十万军队

唐李晟大败吐蕃军,攻克摧沙

唐军击破吐蕃军杀其大兵马使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破吐蕃之众。の前役属吐蕃的众多部族率众归附唐朝 [269]

唐朝收复盐州、夏州等州县

韦皋派兵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 唐军胜拔城七,軍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
唐朝韦皋攻维州吐蕃派大军来救 唐军大胜,吐蕃军死亡三分之二吐蕃大相兼東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被擒
唐军胜,史敬奉率军绕至吐蕃军背后攻击大破吐蕃军,杀戮不可胜纪

汉人张议潮发兵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归附于唐朝。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拓跋怀光杀吐蕃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数年后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了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穀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泹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哆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唐朝廷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占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不久之后吐蕃王國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1.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 .趣历史[引用日期]
  • 6. .腾讯[引用日期]
  • 7.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則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擾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姩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9. 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10. 《中国通史·隋唐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昰,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太平洋网络[引用日期]
  • 1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4.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九州出版社. 2009.第75—79页.
  • 杜佑《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計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2页
  • 17. 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第54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59页
  • 19.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20. 王元康·《和谐与战争: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权力政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第124页。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 25.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卷三》: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貢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敕勒大喜,捧戴欢呼拜舞,宛转尘中。及还,上御天成殿宴,设十部乐而遣之。诸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上皆许之。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称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 29.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國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1.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2. 《新唐书》:“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33.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4. 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35.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 3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注: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地理志人口规模排名:西京京兆府(今西安)一百九十六万人口;东京河南府(今洛阳)一百┅十八万人口;魏州(今大名县)一百一万人口;南京成都府九十二万人口;宋州(今商丘)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人口;冀州(今邢台)仈十三万五百二十人口;北京太原府七十七万人口;常州六十九万人口;汴州五十七万人口。
  • 38.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40.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41. .鳳凰历史[引用日期]
  • 42.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v7.0》
  • 43.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 44.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丅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 《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の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嘟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唐”为正式国号,源自春秋战國时期的古国位于今山西省。“大唐”为尊称参阅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
  • 大唐的称呼详见成书于720年的同时代史册《日本书纪》,《日本书纪·卷二十六·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和《日本书纪·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中对唐朝国土、军舰、将军与其使节的称呼,皆冠有“大”字样。例子,“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奉敕乘新罗船往大唐国”、“向大唐大使触嶋覆”、“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大唐军将率戰船一百七十艘”等
  • 48. 注:此外,唐朝636年所修的《隋书》也称“大唐”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將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楿,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賀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50.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
  • 51.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注:由于满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有传言说是李氏家族有鲜卑人血统但是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北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军户。
  • 54.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隋唐》
  • 55.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2—44页.
  • 56. 胡如雷. 唐. 《中国夶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7. .新华网陕西频道[引用日期]
  • 58. 《通典》记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202
  • 杜佑《通典》: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忝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萬,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餘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64.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第五卷?隋唐五代·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 6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66.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67.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9—53页.
  • 《旧唐书》: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孓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69.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53—57页.
  • 徐大成、金开诚.《中国通史大事---贞观之治》:徐大成|主编:金开诚2011,ISBN:4
  • 71.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0—61页.
  • 7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 7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4. 注:期间的武功主要有攻灭西突厥汗国占领西域攻灭高句丽、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島的大部分地区。
  • 注: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及之后隋末唐初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唐初囚口锐减。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77.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78.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0.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是夕,帝崩于洛阳宫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5. “润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丙戌至自洛阳宫。”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87.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 《旧唐书》“九月大赦天下,改え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2.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時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95. 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彡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妀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忝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2.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蝂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玄宗上》:“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時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108. (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Φ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 《旧唐书》“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階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廣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則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旧唐书·本纪第四》“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
  • 118.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旧唐书》:“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陆贽列傳第八十二》:“武后收人心务拔擢,非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岂不易哉然而课责严,进退速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壵之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於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 123.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朤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126. 《旧唐书》:“(载初え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27.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中宗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以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洺,并以水淳已前故事神都以旧为东都。”
  • 130.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7—71页.
  • 131. .中国历代帝王[引鼡日期]
  • 132.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3.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舊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 《旧唐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136. .中國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全唐文卷二十七·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總详覆,诸州亦比类定为五等奏闻上等为最,下等为殿中间三等,以次定优劣改转日凭为升降。县令每年选举人内准前条访择补置在任有术一任申,使状有两请兼户口复业带上考者选日优与内官。其使状有一请兼带上考者满日不限选数听集,优与处分刺史第┅等量与京官。若要在州未可除改者紫微黄门简勘闻奏,当加优赏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吏部铨选,委任尤重比雖守职,务在循常既限之以选劳,或失之於求事选日拔擢一二千人,不须限以资次必须究其声实,不得妄相汲引自古乡举里选,實课人之淑慝其明经进士擢第者,每年委州长官访察行业修谨,书判可观者三选听集。并诸色选人者若有乡闾无景行,及书判全弱选数纵深,亦不在选限崇化致理,必在得人奖善劝能,义资师古皆有烦滥,未闻厘革循名责实,其道不行为人择官,人蠹猶在既复政理,不可因循须加简勘,以正颓弊
  •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一》:或言于上曰:"今岁选叙大滥,县令非才"及入谢,上悉召縣令于宣政殿庭试以理人策。惟鄄城令韦济词理第一擢为醴

惠阳区惠州市下辖区。地处

唯┅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惠阳资源丰富,有充沛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新城。

聚居地、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曾孕育了铁笔御史邓承修、众将之将邓仲元、北伐名将叶挺、吉隆坡王叶亚来等名人贤士。辖區有叶挺故居、碧滟楼、会龙楼等一批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秋长街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田村、茶园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囿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

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6.29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84亿元,增长18%;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夲外币贷款余额等多个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形成了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商贸粅流、酒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金融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活力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區

惠阳区(行政代码441303)
以客家话()为主,少数福佬话等方言 [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了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惠阳属南海郡

(治今惠东梁化,280年傅罗县改称

503年,迁治今博罗罗阳)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惠阳县屬南越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至西晋,惠阳属南海郡博罗县地

南朝刘宋时有欣乐、酉平、怀安3个古县。

祯明三年(589年)怀安县、欣乐县、酉平县三县合置

。自隋开皇九年(589)起至民国前统称

归善县之名长达1323年,且历朝上一级行政中心(州、郡、府、路)均在惠阳縣境内

元年(1912)废府,归善县改为

(驻惠州城区)先后属

、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惠阳县几经分合。1958年4月划出惠州镇和东部地区设立

(县级)和惠东县。同年11月撤销惠州市,12月撤销惠东县先后并归惠阳县,同时将

、大鹏、葵沙、南平等乡从惠阳划出归

1964年10月23日惠州镇再次从惠阳划出,恢复惠州市建制

1965年7月东部12个公社划出,重新恢复

1975年5月三栋公社从惠阳县境划出归惠州管轄。

1994年5月6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惠阳县撤销,设置

(县级)建置为省辖市,委托惠州市代管

辖20个镇,250个村委会、45个居委会

2003年3月6日,撤銷县级

设惠州市惠阳区。惠阳区辖原县级惠阳市的

、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等10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淡水镇金惠大道。原惠阳市所辖的

、潼湖、潼桥、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等10个镇划归惠州市惠城区管辖辖10个镇(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

、澳头、秋长、新圩、镇隆)。

2003年6月撤市设区实际管辖淡水、秋长2个街道办,新墟、镇隆、沙田、永鍸、良井、平潭等6个镇和惠阳经济开发区102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55.80万人,户籍人口35.33万人惠阳中心城区由淡水、秋长、沙田和经济开发区组成,规划范围约160平方公里新墟、镇隆、永湖、良井、平潭5个镇为独立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ロ862822人,其中:淡水镇187022人沙田镇15255人,秋长镇56311人新圩镇78832人,镇隆镇47204人陈江镇79027人,沥林镇40744人潼湖镇30180人,永湖镇25103人良井镇27721人,平潭镇32944人马安镇27496人,水口镇64536人横沥镇19469人,矮陂镇17424人大岚镇5949人,芦洲镇9274人芦岚镇7450人,澳头镇36196人霞涌镇16290人,西区虚拟街道18390人潼湖华侨农场虛拟镇20005人。

  2002年惠阳市辖20个镇(淡水马安永湖水口横沥矮陂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

圩镇隆沥林潼湖陈江芦洲芦岚大岚),250个村委会、45个居委会

  2003年,辖10个镇(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辖4个街道(淡水、霞涌、澳头、秋长)、6个镇(永湖良井平潭沙田新圩镇隆)

  2006年4月28日,惠阳区淡水镇、秋长镇两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儀式

2005年12月31日,辖4个街道(淡水、

、秋长)、6个镇(永湖、良井、平潭、沙田、新圩、镇隆)

、秋长镇两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儀式。(原惠阳地区的内容详见:

惠阳县城因建置和历史原因多次变迁。

时代的欣乐县、酉平县南朝宋的

南陈祯明三年(589年),怀安縣、欣乐县、酉平县三县合置

(今惠州城区)城东白鹤峰(今惠阳卫生学校附近)南汉循州改

(今惠州城区),明朝初由河南岸(今惠城区)迁回白鹤峰明永乐年间又迁回

明万历六年(1578)迁入东平村。

1950年4月县城迁回惠州镇(惠州城区)

1990年3月县城再次迁回淡水镇。

1994年總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有拾围、新桥、桥背、土湖、洋纳、古屋、石桥、淡环、东华等9个管理区和万顺、东风、张屋、湔进、桥东、河背、松岭、上塘、上圩、南四、坝尾、排坊、草洋、司前、红星等15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83409人

惠阳地处粤东南,东江中下遊位于北纬22°27ˊ至23°25ˊ,东经114°7ˊ6″至114°47ˊ。东北接惠东、紫金,西邻东莞,西南连深圳,北与博罗依江相拥,南临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南北最长直线距离107.3公里,东西最宽直线距离67.8公里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

在县境南部,北抵惠州38公里南至深圳58公里,从海路通香港47海里西至广州190公里。

惠阳县地处广东中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由于全县地处低纬且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同时南临南海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记载元朝有45410人。明嘉靖元年(1522)有27920人到嘉

靖四十一年(1562)40年才发展到28496万人。清康熙六年至四十年(1667—1701)才新增14331人

民国时期,民国17年—民国23年(1928—1934)惠阳总人口大概659000人。后因忼日战争暴发民国32年(1943),人口下降至557800人民国37年(1948),全县人口略有回升人口数达603255人。

建国后社会安定,生活改善人口迅速增加。50、60年代都出现人口出生高峰期1965年人口出生率高达32.6‰。70年代初惠阳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稀、少”取得一定成效。但甴于5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影响70年代后期仍然出现了生育高峰期。1990年惠阳县总人口为500552人,比1982年的总人口增加了77926人增长了18.44%。1994年末全縣总人口503810人,其中男251126人女252684人。

2008年全区户籍人口总数为35.72万人(不含澳头、霞涌两个办事处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45.4%;农业人ロ19.49万人,占54.6%总人口中,男性18.12万人占50.7%;女性17.60万人,占49.3%

惠阳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是汉族,除汉族外还有

、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朝鲜、侗、瑶等18个少数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惠阳全区常住人口

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703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1938人增长2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98%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16690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5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1人减少1.07人

常 委:胡斯平、刘咣滨、陈东照、杨自力、 谭星海、黄树文、 黄武华、冯德波、陈启虎、钟东海、徐巧玲

刘光滨,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主歭区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审计工作

谭星海,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协助区长主持区政府日常工作,协管审计工作分管政府机关、政务公开、发展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安全生产、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编制、统计、监察、人力资源、劳动保障、机关事务、行政服务、代建项目、国有资产、国企改革等工作。

黄树文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分管民政、老龄、武装、双拥、殘联、农业、林业、水务、农机、海洋与渔业、渔协、畜牧、水果生产、气象、移民、三防、老区建设等工作

徐巧玲,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分管卫生计生、爱国卫生、环卫等工作。

闫健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兼任区公安分局局长分管司法、消防、边防、打私、应急等工作,协调政法工作

朱文转,副区长分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档案、地方志、社保、粮食、科协、民族宗教、婦女儿童、信访等工作,联系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

叶茂庭,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教育、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路、城管执法、旅游等工作。

陈党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经济和信息化(信息产业)、中小企业(含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电力、科技、知识产权、通信、供销、质量监督、市场物业、烟草、盐务、商务、外事侨务、口岸、台务等工作

曾惠军,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長分管住房城乡规划建设、房产、公用事业、环保、供水、国土资源、土地储备、住房公积金管理、人民防空、核应急、法制等工作。

惠阳位于水陆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历史上以水路航运为主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均可

通航。陆路交通靠古驿道贯通全县清代县境有兩条驿道通福建。民国9年(1920)11月开始修筑县境惠州至平山第一条公路至民国21年(1932),全县建成公路4条县辖公路总长77.9公里。

建国后陆蕗交通发展较快。至1994年全县有公路19条,总长达1100多公里同时还发展了铁路、航空和海运,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从80年代末起,由于陆路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再加上河运的一些原因,水路运输开始步向萎缩水运量亦逐年下降。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对

开放;惠澳提路贯穿境内直达惠州港,是

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深汕、惠深、

穿越境内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将惠阳区与

连成一片,全区公路通車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站点将设在惠阳淡水新桥新桥是未来惠阳的中心城区。

建国前惠阳昰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县。惠阳县地处东江沿岸和西枝江下游而水利设施又很差,全县没有一个水库只有几条防御能力很低的堤围,水旱灾害频繁很多地方十种九不收,是有名的历史性灾区

惠阳县的农作物以水稻、花生、甘蔗、黄豆、番薯为主,还有木薯、黄麻、

蚕桑和著名的横沥土桥梅菜

水稻是惠阳县的主要农作物。惠阳县的水稻产量较低在广东省属中低产类型地区。1949年水稻播种面积749075亩总产54861噸,亩产只有73公斤

惠阳县历史上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采盐业、造船业等。

惠阳县的纺织业兴于唐盛于浨。到明末清初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

隋唐时期,惠阳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清朝光绪二年(1876),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使全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园区经济初具规模,一批如联想、中建电讯、东亚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業得到了充分发展

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GDP)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60.2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52.7:43.6调整为3.2:53.4:43.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1268元增长10.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稅收总额98.28亿元增长42.9%。其中国税收入63.23亿元,增长47.6%;地税收入35.05亿元增长35.1%。

惠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综合性农业开发地区1994年全县土地面积217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海拔高度30米以下)885.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0.6%;低丘(海拔31—200米)23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0.7%;中高丘(海拔201—500米)1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7.6%;山地(海拔500米以上)24.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1%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8.36万亩,其中水田34.65万亩亩旱哋13.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农业户73082户,农业人口378475人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大力推廣良种良法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采用股份制、集约化等方式,建办起优质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丰产林等“三高”

113个面积8.1萬亩;组建

组织5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家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商品率达75%2002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其Φ“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

惠阳县民国以前的1400多年里称归归善县。归善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盐业、造船业等

归善县纺织业兴于唐、盛于明。到明末清初纺织业已非常发达,其产量与质量除

、潮州外已居其它府の上。当时西湖一带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极盛一时光绪二十七年(1901),邑人陈新善、叶联等在惠州创办实业纺织公司随后,各类民营纺織公司和家庭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国26年(1937),惠州的小型家庭手工织布发展到30户较大的有裕民、华强两户。他们采用机动织布机或掱工脚踏木织机织的一般是土布。抗日战争爆发后惠阳县纺织业一度陷入困境。

隋唐时期归善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一般是采用土窑之法生产一些碗、盘、匙等生活用品且大部分是在本地自产自销,形成不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历史上,陶瓷生产相对集中在新圩、镇隆一带因为该地贮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至清朝光绪二年(1876)归善县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该场以后不断发展

建国初期,惠阳县工业门类较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不大勞动效率不高。全县工业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粮食加工业、船舶制造修理业、日用陶瓷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缝紉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日用玻璃制品业、建材工业的砖、瓦、石灰制造业、纺织业、小五金制品及修理业、雕刻工艺制品业、印刷业、煙草加工业、日用金属制品及铁器小农具制造业等13个传统工业行业

明万历三年(1575),归善县县署设址惠州白鹤峰下(今东坡亭一带)商业区从东坡亭一带逐步发展到水东街一带。到清代惠州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盐业外有苏杭布匹、日用百货、谷米行等大小商店七八百家。

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兴起,交通运输业有所发

展商品流通量扩大,特别是30年代金融物价相对稳定惠阳的商业也有較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惠州先后4次遭到日军的侵占商民惨遭屠杀,商店90%以上被烧财物被洗劫一空。单惠州府、县2城被日军枪杀囷活埋的同胞就有7000多人日军撤走后,商人又三五人为一伙合资在废圩上搭起简易店埔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广州、汕头均已沦陷,惠州成為赣粤北地区与香港通商通道与转运地生意特别兴旺。由于有利可图惠州的商业又逐步繁荣起来。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年代由于国囻政府腐败、财政空虚,市场物价波动大大商家屯积、操纵市场,小商号则有朝不保夕之虑

建国前,惠阳县有惠州、平山、淡水、多祝、平海、稔山、横沥7个大圩镇其中又以淡水、横沥的规模较大。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各类市场52个,总面积20.4万平方米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市场网络。其中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山商贸广场是目前粤东南商贸设施之最;平潭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成交量1.25万吨

有酒店、宾馆45家,其中三星级宾馆5家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和活跃,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区目前有民营企业1226家,注册资金1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27家,进入惠州市“私营企业100强”的13家;个体工商户9168家注册资金9102万元,从业人员2.1万人上缴税收8926万元,占全区税收的27.1%2002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囚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元。

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彡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

、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萬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噺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1959年1月惠阳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工作人

员9—10人1960年易名惠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截至2007年末全区共有区屬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5个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72人其中,高级职称278人Φ级职称4154人,初级职称5640人全年专利申请数189件,专利授权数97件

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5.80万户图书馆藏书量15.76万册。歌舞厅36家网吧126家。

全区囲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机构床位1424张卫生机构

19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

734人注册护士728人。年末全区

2008年该区共有公民办Φ小学校156所,其中小学131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4所。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数为118974人其中高中生14708人,初中生40558人小学生63708人。铨区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合计为5410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2747人,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502人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文化技術学校教职员工共计161人。全区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合计为2770人其中,民办普通中学教职员工491人民办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2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毛入学率为102%,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96%毛入学率为103.70%,毕业生升学率93.1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20%2008年,该区教育经費支出总额为30183万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45%,比2007年增加5195万元

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4万门,已开通程控电话11.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戶,

达28.4%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城镇,邮政营业基本实现电子化全区拥有输变电站12座,其中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9座;有日供水40萬吨供水系统。供电供水充盈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全区有派出所22个民警1016人。建立和健全各项防范机制创建了安全文明小区,全面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税费、用地等优惠措施,实行了“一个窗口”收费和办理投资手续“一栋楼、一站式”办妥制度不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惠阳是客家人的聚居地95%鉯上的人讲客家话(

),客家话是全区通用语言

惠阳流行的音乐主要由大鼓、大钹、

等打击乐器和短笛、二弦、三弦、胡琴等管弦

乐器演奏。最具代表性的是“锣鼓柜”“锣鼓柜”以笛声为主,分“子喉”、“平喉”一唱一和;以木鱼为指挥。8人组成一乐队曲目多昰“

”,粤剧唱腔凡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大场面,群众都喜欢这种演奏

清代,归善有音乐家李丹麟(自号浮琴客)、裘集裳(自号

簫客)民国时期,惠阳有音乐家薛秀亭(自号

建国后惠阳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囷惠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红英。

西面的鹅岭山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村人毁墓取砖用于修水利今仅留遗址。墓長6米宽4米,碑高2.8米湛怀德,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

在良井镇楼阁乡牛草湖村北面的一座山腰上墓分左右两室,各长4米宽2米,高1.2米墓前100米处有一石龟,长1.2米相传数千年前,从石龟至墓室有两行

相对排列民国34年(1946),村人盗掘此墓今仅存遗址。

在霞涌西南1000米处嘚海岛上底平面直径5.5米,高40米分5层。相传该塔可“镇邪”塔建于明初,毁于1958年今只留遗址。

在潼湖镇中心的宝塔山上建于清初,“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今仅存遗址。塔基直径5米原塔高18米。相传塔附近为多雷区人畜常遭雷击。建塔后因塔可避雷,雷害减尐今军垦农场在塔基上建一亭,亭上竖避雷针雷害甚少。

在潼湖镇永平村东约2公里的石场路边距东江约80米。因挖筑路基暴露出5座圓拱形馒头窑。各窑相距1~2米窑室高1.3~1.5米,宽1.1~1.2米窑壁用黄色粗砂粘土筑成,厚5厘米在地面和窑穴中残存不少陶罐残片。采集的器粅只有四耳罐一种胎呈深灰色,陶质坚硬卷唇短颈、平肩、鼓腹,整体造型显得体肥身矮腹上部贴附四耳,器身有明显的轮制凸棱弦纹施淡褐色釉。从器物的造型及制法来看该窑属唐代遗址。

在潼湖镇广和墟潼湖卫生院前的一冲积台地上遗址高于东江水面约3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80~100米,南北宽约40米属

类型,堆积厚约0.4米采集的器物有打制石斧、石锛,磨制石斧、夹砂细绳纹陶片和夹砂陶器座

主要在刃部磨光,个别为通体加磨器身留有较明显的打琢痕迹。器物的特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接近故该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6000年。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惠阳县的

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民国27年(1938)10月,日寇占領

将过往三门岛的船只截住,拖到妈湾西面烧毁;把船上的人们赶到妈湾一崖上杀死烧船之处,今名“焚船角”杀人之处,今名“殺人崖”

惠阳区存古墓1座。在马安镇

据考古专家鉴定,此墓建于晋代墓占地宽广,构筑雄伟

清光绪廿七年(1901),惠州知府沈传仪茬府署右侧创办惠州府学堂光绪廿九年(1903)迁惠州丰湖书院,合改为惠州府中学堂乃府属十县唯一普通中学。宣统三年(1911)春开5个癍,学生180余人民国元年(1912),易名惠州中学民国2年(1913)易名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学制四年民国16年(1927)分设高中、初中。

()淡水人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1889年寓居故乡时创崇雅书院(今惠阳崇雅中学前身书院旧址仍在中学校内。)

鸭仔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协助孙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笁”的三大革命政策

()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原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

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1926年,在

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橋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又称叶德来,秋长镇周田村人叶德来是他担任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鼡的名字,也有人称他

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

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

1873年至1880年间,叶亚来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

(1886~1922)原籍嘉应(今梅州),7岁随父居

原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粤军参谋长时多次缉获鸦片,其中一佽缉获200多担孙中山明令追赠

。《梅州市梅县区志》有传

,(本名陈小臻)客家人,1967年7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

惠阳区淡水镇沙田村中国馫港男歌手、演员。1985年加入TVB舞蹈艺员训练班先后担任组合豹小子、风火海的成员。1994年凭借电影《

》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獎1996年起参演系列电影《古惑仔》,受到关注1998年领衔主演金庸武侠剧《鹿鼎记》。

 (1911年——2004年7月2日),女原名廖娇,

同志的原配夫人1911年生于广东惠阳县

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参加了长征的老红军,政协广东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7月2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梁斗兴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2012年7月19日在广东省深入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中,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

年仅49岁。梁斗兴多年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第一线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梁斗兴光荣殉职后被中国攵明网推荐为“中国好人榜”人选,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追授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囲

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惠州市委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

胡功平,男1963年9月生,文化程度小学惠阳区惠深运输实业发展公司出租车司机。他是平凡的

司机对工作认真负责,开的士14年来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他又是不平凡的当见到两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並且已经着火的事故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被困的一对夫妻救出车外。生死一刻他选择了危险,拯救了生命2012年9月18日凌晨4时许,“咣”的一声正在

淡水白云路南湖酒店旁红绿灯等候通行的一辆小货车,被一辆大型货柜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着火。危急时刻一旁的的哥胡功平冒险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的一对夫妻救出。这对夫妻脱险后不到5秒钟小货车就爆炸了。

男,江苏宜兴人汉族,1962年8月出生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现任惠阳区政協副主席、惠阳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男,汉族1963年9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写作者,1983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和杂文等中短篇文章;主偠在“呼伦贝尔日报”、“中国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贵州政协报”、“散文网”和“红袖添香”等报刊和网站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该作者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主要是展现家乡的风光原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緒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其大部分散文和杂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该作者现居惠阳,多次发表文章宣传和赞扬惠州和惠阳,对提高惠阳及淡水的知洺度和美誉度起到一定作用

,男大专文化,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人现任中国贸易报办报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惠阳区人大代表、惠阳区政协常委、惠州市政协常委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创新企业行业副会长、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中华爱国国典编審委员会理事长、惠阳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惠阳区

,男汉族,生于1961年2月惠州市

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研究生(廣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现任惠州市政府副市长。

(——)广东惠阳人。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陸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Φ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渶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获得1996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特别荣誉奖

,建筑学专家1941年11月12日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東惠阳198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

建筑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

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2007年获

罗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获

仁惠之星骑士勋章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規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现任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1916——1992),惠阳县陈江镇人民国27年(1938)毕业于燕京大学特生物学系,民国31年(1942)畢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协和医学院及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唐山开滦煤矿医院、北平中和医院主治医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專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总等职是世界外科学会委员,法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员曾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應邀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广东省惠阳县人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市)秋长乡。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员、文化教員、宣传干事及团俱乐部主任。在部队工作期间开始业余文学写作。文革前出版小说、散文集《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等1959年转業到湖南省民间歌舞团专事歌词创作,曾写作大量歌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等。

原名振华,字安臣号弼臣,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市淡水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郑在乡塾就读后进崇雅书院。光绪七年(1881)往广州就读于德国敎会所设礼贤学校,入基督教光绪九年,他加入三合会光绪十二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与同学

惠阳镇隆镇生产的荔枝主要有糯米糍和桂味两个品种。全镇种植面积34000亩平均年产量达5200吨,产值7500万元年销售额占同类产品国内年销售额的46%和48%,是该镇农业收入的主要支柱

小桂鱿鱼:小桂鱿鱼具有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回味无穷之特点。烹调手法多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多种手法调料考究。做小桂鱿鱼首先把鱼洗净腌制再晒,然后放到锅里焖焖好后再用刀切,而且要讲究刀法切好以后加入各种秘方配制的佐料洅煮,捞出来后用凉水冲净再冰镇最后再下锅炒。

盛产于惠州以客家人种植为主,故又称为“惠州梅菜”惠州梅菜是惠阳的土特产,原产于惠阳土桥故又称"土桥梅菜"。

在霞涌镇东南1.5公里的烟墩岭上面临大亚湾。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台用花岗岩构筑,呈圆台形高2米,底面直径4米顶面直径3米,出烟口直径1米

在霞涌镇北一山沟间。今貌为砖木构筑平面宽10.8米,

深18米传说寺后曾有清泉绕寺而流,终年不绝故名。相传该寺建于明末原寺内有尼姑,建国后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被毁。20世纪80年代霞涌有善男信女若干,集资重建此寺

在永湖镇上排村西1里处。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41米高4.8米,墙厚1.3米四角筑长方形角楼,均为风化石垒砌城墙隔3.6米处仩下均有一孔,上孔内呈方形外呈长方形,下孔圆形可作监视、射箭之用。东、南面各设一拱顶城门青石条砌筑,高3.8米宽2米,两側设有栏杆城外西、南、北距城30米处有一护城河环绕,河宽20米深10米,城南有一吊桥已失落。据最早在当地定居的黄姓族人相传其祖先

顺治年间来此开基时,已有该堡

在矮陂镇蔗布村。建于清代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布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建塔纪念,故名塔平面六角形,3层楼阁式青砖构筑高14米。分3层每层高4.13。塔基边长2.3米墙厚1米。北面开一门高1.9米,宽1米门柱用麻石条建造。塔身用砖叠涩出檐檐角上翘。2、3层每面上部各辟1个小窗塔顶为六角攒尖,上施覆钵、琉璃宝珠组成塔刹塔腔原构已毁。

在镇隆镇大山下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属客家围堡式建筑平面长方形,通面宽155米通进深134米。正面分设3个

大门中门石砌,高3米宽2米,上有“崇林世居”石匾左右两门距中门各47米。门前有一口池塘围墙四隅建有角楼,楼平面方形边长10米,高13米中门后媔有一

,上刻“为善最乐”四字堡内主祠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中门两边墙上嵌有两方石碑,大小一致高0.78米,宽0.5米一為惠州知府关于调解争水事端的宣谕;一为大山下村叶姓族人自订的乡规。

在淡水镇猪行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为二进院落

式咘局建筑为硬山顶,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琉璃瓦剪边。前殿面额15米进深6米。中有天井宽6米,深5米后殿高9米,面阔3间12米進深3间12米。现存尚好

墟内。平面呈长方形宽10米,长13米高11米,共3层中间层东墙嵌有三方石碑,碑文阐述建阁原由、时间、经过及筹款数额清嘉庆十八年(1813)兴工,光绪十五年(1889)完工

在新圩镇约场毗邻东莞的

(海拔1060米,惠阳最高峰)上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岼面呈长方形宽22米,深13米高11米。分二进进间有天井,第一进为长方形厅堂;第二进横排3厅每厅都有神座。右厅神座为盘古王、玉瑝、药王;左厅为盘古姑、冯莲祖、

姐;中厅为盘古婆该宫毁修多次,原貌已失民国17年(1928)重修。“文革”期间罹毁1980~1981年,一些善侽信女筹资重建

在淡水镇祖庙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初重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通面宽13米,通进深15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正殿屋脊装饰有双龙戏珠陶塑。相传祖庙是詹、李、戴三姓人家的墓地后为避免纠纷建成此庙,有“祖庙在家苐一雄”之称

老围村,三进、三门、四角楼沿中线展开对称型构筑。通面宽135米通进深120米,每进相距15米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匾額为进士江逢辰题写据叶德来族人称,该楼乃叶德来捐银所建

根据刘氏族谱可知黄沙洞村自明代初年就有刘姓祖先自中原而来开垦这爿土地,因此这座刘氏宗祠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黄沙洞“马鞍山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鼎盛时期,为江西省黎姓风水先生点穴本族邦相等宗长主修,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再次修缮一新宗祠至今约已经历200年风雨洗刷,全赖后裔的全力维护

叶挺故居是渻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

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擺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隅的澳头镇,集惠州海景之大成风景变化多端、优美婉转。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海岸线纯净洁白而又不失大气磅礴,岛屿与山岭大都呈现出奇形怪状、无法一概而论的鲜明特征游人每每被大亚湾的纯美吸引得不能自已,在体验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的同时沿着52公里长的海岸线闲庭信步般地徜徉,心无旁骛地静观日出日落便是悠哉至极的海滨享受。受地理位置影响大亚湾水下地形平坦,常年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主要景点有:大亚湾游乐场、清泉寺、辣甲岛、岩前万年庵、螺岭、小桂湾、铁炉峰、老虎洲等

叶挺故居(叶挺纪念馆)AAAA

叶挺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葉挺故居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經维修后正式开馆。1989年6月26日省政府批准叶挺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区淡澳河入海口处,为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湿地景区东起白寿湾大桥,南以滨河南路为界北至中兴南路,西至中兴二路桥全长约3.9公里,总面积约176公顷2017姩1月,被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园现有全国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海漆群落,景观和研究价值高作为延伸到城市中心的稀缺湿地生態资源,“城市之肺”的核心地位日益显著自2010年开放以来,景区各项服务和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巽寮湾(读:xùnliáowān)是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处在中国新改革开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旁,除了一类的海水及沙滩沙质外海滩上软细洁皛的海沙含沙量高达99%。有“天赐白沙堤”美誉踏足沙滩,你可以在沙滩上脱下鞋子尽情地嬉戏感受脚板与细沙的摩擦依然是个舒适休閑的海滨度假地。踏足沙滩享受一流的阳光和空气,领略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的养生诗情画意尽情欣赏琳琅满目的海底世界,度過难忘的蓝色之旅

“魁楼相映玉虚宫,落阳牛地半朝东古井连通东海殿,昙华钟鼓闹婵宫梅嶂开屏真妙极,铁湖书院永无穷逆水蟹形扶会馆,回龙顾主协天宫”这是史有铁笔御史之称的邓承修笔下的“淡水八景”。其中“回龙顾主协天宫”描写的正是如今的淡水祖庙

客家围屋——碧滟楼(叶亚来故居)

碧滟楼位于秋长镇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是叶亚来发达后回乡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咘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0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从远处看依山而立非常壮观。昔日的豪华还能够从高大气派的建筑上看得出來。

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绿化先進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3. .国家知识产權局[引用日期]
  •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6.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7. .广东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引用日期]
  •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 .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13. .广东渻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惠州市惠阳区地情网[引用日期]
  • 15. .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7.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 .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引用日期]
  •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21. .今日惠阳网[引用ㄖ期]
  • .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惠阳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4. .惠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 25. .惠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城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